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如何挽救社會人心系列(十)—教育、風水、命運  (共一集)  1998/2  台灣緯來電視台  檔名:24-020-0001

  諸位觀眾:大家好!

  現代人物質生活豐富,而精神生活缺乏,心靈空虛,無所適從,反而不如古人的精神生活充實,他問:「這是什麼原因?如何改善?」

  這個問題是純粹的教育問題,中國諺語有說:「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這個意思就是說人是動物,禽獸也是動物,人跟禽獸差別在哪裡?就是在教育。換句話說,人如果不受教育,生活還不如禽獸。有不少人都曾經體會到、感覺到自己做人,不如一些飛鳥,像我們在外國看到天鵝、看到這些野鴨、看到這些海鷗,牠們生活那麼樣的悠閒、那麼樣的自在,總覺得我們人不如牠,這是真的,一點都沒錯。人為萬物之靈,最可貴的是他有能力接受教育。教育的內容,一定是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教我們如何跟人相處、如何跟這些動物相處、如何跟大自然相處。不明白不行,一定要清楚、要明瞭,將我們做人的本分能夠做到圓圓滿滿,這個人就有價值、有意義,精神的生活才能夠充滿。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儒家的教學,孔老夫子教學四個科目,他的四科是有順序的,決定不能夠顛倒。第一是「德行」,德行是做人的根本,也就是我們常講的倫理道德,是做人的標準。如果要是把倫理道德捨棄了,實在說,人跟其他動物沒有兩樣。古人說得很不好聽,叫「衣冠禽獸」,樣子像個人,穿人的衣服、戴人的帽子,心行跟其他動物沒有兩樣,對於宇宙人生真相是一無所知。動物在佛法裡頭講,牠只是受報,而我們人不但受報,還要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那個苦果就不堪設想。所以,人如果沒有受到教育,真的反而不如禽獸,這是我們細心去觀察,都能夠體會到的,也能夠肯定這個事實。所以,德行教育是教學的根本。

  在古時候,特別是小學,從一個兒童七歲上學,離開父母(古時候的教學,學生是跟老師,這是離開父母跟老師),生活跟老師在一起,所以老師不但是要教學,老師最重要要教生活教育,確確實實做到了「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因為老師是個活的標本、是個活的樣子,學生跟老師生活在一起,就要向老師學習,學習老師的生活、學習老師處事待人接物,所以小學著重在生活教育,教他灑掃應對、教他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教這些!這是倫常的大根大本。教他懂得忠孝節義、懂得五倫八德,他教這個。

  除了生活教育之外,再教他學術。學術的教學是非常單純的,就是背誦經典,不講解的。老師看學生的天分,天分高的,每天教他念的課文長一點;天資差一點,每天念的課文短一點。古時候的課文,不像現在學校的教科書,不一樣的。從前念書都是四書五經,四書是宋朝時候才有,古時候沒有。古時候的典籍就是五經跟十三經,這是最重要的課文,讓學生背誦。所以老師每天上書,上書就是教他句讀,從前的書本沒有句讀,老師教的時候,用硃筆把它圈出來,用紅筆圈出來,一句一句的圈出來,到那裡是一個段落,把它勾出來,教學生讀、教學生背誦。

  它的標準是十遍,譬如教你念十行,古時候的書,每一面十行,每一行二十個字,換句話說,十行就是二百個字,你念十遍就可以背誦,這就是符合你接受的標準。如果十遍不能夠背誦,就是你的能力不夠,可以減少,從十行減少到八行、減少到五行;天資更差一點,教你念三行,三行就是六十個字。標準是十遍之後,一定能夠背誦,以這個為標準。能背誦的,這是我們從古書上看到的,一等的天資大概一天能夠背誦七百字,那是很希有的,我們所謂是天才兒童,他念十遍可以背誦七百字的樣子,這是很少。通常中等的天賦,大概是背二十行左右,也就是四百字的樣子。能背之後,老師就是督促,讓他背一百遍、讓他背二百遍,朗聲高誦,所以從前教學是這種教學法。

  為什麼要他念這麼多遍數?兒童記憶力是非常好,這樣念下去之後,他一生都不會忘記。所以這個階段,利用他天賦的能力、記憶,所有必須要記憶的東西,都在這個時候完成。古聖先賢的典籍、文章,都在這時候背熟,這是小學。到十二、三歲,小學階段完成了,這時候,他的一舉一動都符合禮節,我們中國人常講的小大人,規規矩矩。不像現在一般受西方教育的兒童很活潑、很可愛。沒錯!東方教學的兒童,就像大人一樣,規規矩矩,一點都不敢茍且,可是他真生智慧。

  十三歲上太學,我們中國教學沒有中學,只有小學跟太學,太學就是大學。太學裡面的教學方法,完全是講解、研究、討論,而且老師指導學生怎樣把它做到,教這些。所以老師教學生,無論是小學、是太學,老師教學生的人數,大概都是十幾個人,現在所謂「小班制」,人數都不多。老師講學都不需要課本,為什麼?所講的這些東西,學生都背熟了,老師自己也背熟了。提起那一部書,譬如說《禮記》,哪一篇、哪一頁、哪一行,每一個人都能背得出來,他還要書幹什麼?不需要書了。參考書說到某一個經、某一部書裡面記載的這些東西,都曾經背過,所以老師講學的時候,不要帶課本,學生聽課也不需要帶課本,帶什麼?帶酒菜!有酒有菜,學生挑著擔子,老師坐著車子,學生替他趕車去旅行,一路走一路玩、一路研究討論,三個月回來之後,這門課程教完了,真的是「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把這個經典裡面所有疑難的問題都解決了。經典裡面所講的某個地方,那地方去旅行、去玩過了,這些古蹟都去參觀過、都去考察過了。所以他有實地的考察,他不是旅遊觀光,他去考察,真實的學問。然後知道古人教訓的時候,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做、在處事待人上怎麼做、在我們從事某一種行業上,應該落實怎麼做法,那叫真智慧、真學問。

  我們在歷史上看到,(不滿二十歲,這是童子、弱冠)不滿二十歲考中進士、考中舉人的很多。這是國家取才考試的方式,就像現在的高普考一樣,進士等於高考,舉人等於普考。考中的、能力強的,分發到地方作地方首長、作縣市長,十幾、二十歲就作縣市長,他真能辦事、真懂事、真可以作地方上的父母官,拿出很好的政績來。我們民國初年,我認識的還有一位佛門弟子,張麟,也許他現在已經不在了,也許過去有同修曾經跟他見過,老總統的紀念歌是他做的,張麟十九歲當縣長,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一個,不滿二十歲作縣太爺。

  所以,中國古老的教學,跟現在的方式不一樣,著重在真實的學問。當然從前分科沒有像現在分得這麼細,現在是愈分愈細。古時候科目很簡單,著重在做人,著重在為民服務,所以從前是「學而優則仕」。國家培養人才,選拔地方首長,標準是什麼?漢朝立的標準,這個標準一直到滿清都在應用,用了將近二千年,標準是兩個字〡「孝廉」。所以中國古時候有選舉,它不是全民選舉,誰選舉?地方官員選舉。譬如說你是這個地方首長,臺北市的市長,你做市長,政績裡面第一重要的就是替國家選拔人才,「進賢受上賞」,替國家推薦人才,國家給你的賞賜是最高的。國家最高的賞賜,我們今天講勳章,這個賞賜是賞給什麼人的?給國家推薦人才的人。

  所以從前你看看作官的,作官的戴的帽子,地方首長戴的帽子,跟普通人帽子不同,他那個帽子像樓梯一樣,前面矮一層,後面高一層。那個帽子叫什麼帽子?叫進賢冠,希望後一代比我們這一代高出,它取這個意思,它都有表法的。帝王戴的是什麼?戴的是冕旒,那是什麼?是表平等,做皇帝心要平等對待人;做官的希望後來要比我們高,後來居上,都有意思在,很好的意思。

  替國家選拔人才,常常出去私訪,訪什麼?孝廉〡孝子,忠臣出孝子之門。這個人能孝順父母,必定能夠忠於國家、能夠忠於人民,他辦事能盡心盡力;廉潔就不貪汙。所以,國家選拔人才是這兩個標準,一個是盡忠、負責任;一個是不貪汙、廉潔,以這個為取才的標準。國家培養這些人才,發現能夠孝順父母、廉潔的人,把他選出來,由國家培養他、教育他。所以他的精神生活就充沛,物質生活並不講求,我們從歷史上看,多少古代作大官的、做到將相的,退休之後,真的兩袖清風,一無所有。甚至於過的生活是貧民生活,不是富有的生活,顯出他的高,得到社會人的尊敬。證明他確確實實作那麼大的官、作那麼多年的官,沒有貪汙、沒有發財,全心全力為國家、為百姓。他自己也非常安慰,一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確確實實做了一些好事,為眾生做了好事,所以他的精神生活當然充實。表現在生活之中,他們的生活在詩情畫意之中,哪裡像現在!

  現在我看這些富貴人,我在旁邊冷眼旁觀,它是什麼種型態?機器人。雖然他有很高的地位,這是貴;他有很多財富,這是富。他雖貴雖富,但是他沒有享受;貴也沒有享到,富也沒有享到,天天生活在煩惱憂慮之中,天天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苦不堪言。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貧窮的人苦,富貴的人比貧窮的人還要苦。貧窮人不過是衣食缺乏,物質生活缺乏而已。他那個缺乏就太多太多了,反而不如貧窮的人。富而不樂,不如貧而樂;貴而不安,不如貧而安,貧人有安樂,富貴人沒有安樂。你要問原因在哪裡?原因都是教育的問題。如果真正受到中國傳統的教育、受到佛法的教導,就完全不一樣!無論是那個階層的人,富貴也好、貧賤也好,都能夠得到安樂、都能夠得到非常豐富的精神生活,所以這是一個教育問題。

  你要問怎麼樣改善?一定要改善教學的方法、改善教學的目的。教育決定是以為民服務為目的,如果這個目的只求個人的財富,我只能夠講個人的名位、財富,我講的是實話,不能講個人的幸福美滿,為什麼?他沒有幸福、他沒有美滿,財再多,他也不幸福;地位再高,他也不美滿。真正求到個人幸福、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的祥和、世界和平,一定要靠倫理的教育,這是最低的;一定要靠佛法的教育,佛法是正覺的教育,佛法是大徹大悟的教育,能解決根本問題。

  儒家倫理教育能夠給我們解決這一生的問題,佛法的教育能夠給我們解決生生世世的問題。所以,印祖後頭兩句講「深信因果,信願念佛」,如果不念佛,不把我們生活空間擴大,我們就是有因無果。西方極樂世界要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外太空,我們可以生到外太空去、可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極樂世界,那個地方要是講科技,那是盡虛空、遍法界,科技達到頂峰。怎麼說?所有一切受用隨心所欲。你想吃東西,東西馬上擺在你面前,這是科技真正達到最高峰。我們曉得物質是怎麼變現的?物質是能量變現的,這個現在科學家懂得原理,不知道怎麼變法,西方極樂世界他那個念頭一轉就變出來了。想吃什麼東西,把能量變現成物質;不想吃了,不要了,也無須收拾,把物質再化成能量,沒有了,你說多自在!

  我們現在到遠的地方去,還得坐飛機、還要坐火箭(將來太空旅遊)。人家不需要,什麼工具都不要,心裡想到那裡,這身體就到達那裡,這麼樣的自在。生活空間之大,是一切諸佛的剎土。我們今天講要拓展外交,為什麼不拓展盡虛空、遍法界諸佛剎土的外交?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就辦到了,圓圓滿滿的辦到了。我們講六道、講十法界,任何一道你都可以去旅遊,任何一道你都可以去參觀,來去自由,沒有絲毫障礙。

  這是釋迦牟尼佛、諸佛菩薩,勸我們念佛往生淨土的真實利益,你要不生極樂世界,你的旅遊就沒有那麼方便。這也就是說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拿阿彌陀佛的護照,走遍十方法界,統統沒有障礙。到任何國土都受歡迎,諸佛菩薩一看,你是阿彌陀佛的學生,特別接待你。所以,這才是真正的大圓滿。這個道理,諸位希望能夠更清楚、更明瞭,你就一定要去讀《無量壽經》、讀大乘經典,你就瞭解了、明白了。然後你才能生起信心,才知道怎麼樣做法。

  學佛一定是先把人做好,如果我們人都做不好,成佛、成菩薩就沒指望了。人要做好,一定是「敦倫盡分」。印光大師這幾個字比較深,現在一般人看到,不太容易懂。我把它變化,變淺一點,我講:「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講用心。我們能用這個心處事待人接物,就是「敦倫」;將我們自己本位的工作,做得圓圓滿滿,就是「盡分」。我現在是一個出家的身分,出家幹什麼?出家是作教師,人家見到我,稱我一聲法師,我要有法教人。所以,出家是個老師的身分,正是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這就是出家人的本分。「受持」是遵守佛在經典上的教誨,依教奉行。「讀誦」,天天溫習佛的教誨,不能忘記。「為人演說」,「演」是表演,做出來給人看,做出樣子來給人看;「說」是為別人解說,這是出家人的本分事業;盡分,我們要盡到這個本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現在社會上說:「你們是宗教徒,應該多做些慈善事業。」沒錯!我們「為人演說」就是慈善事業,還有那個比這個更善?喚醒眾生的覺悟,這是真善、真慈!真正救濟一切眾生,不是說眾生沒有衣服穿,送他幾件衣服;沒吃的,送他一點吃的,那個解決不了問題。幫助眾生覺悟了、幫助眾生明白了,這是真正的慈悲救濟。

  「慈濟」兩個字意思很深很深,送一點糧食,送一點衣服,那是雞毛蒜皮的小慈濟,「為人演說」是大慈濟,佛是普度九法界的眾生。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怎樣去做,把這個工作做得圓滿、做到究竟,讓一切眾生都能夠覺悟。眾生都能夠覺悟了,世間所有一切災難都化解了、都消除了。覺悟的人才真正幸福,才懂得什麼叫幸福,才過真正幸福美滿的生活。不覺悟的人,地位再高,財產再多,他不幸福、他不美滿。所以,佛教育著重在「覺」,「佛」這個字是覺悟的意思,「佛教」就是覺悟的教誨、覺悟的教學,決定不能把它看成宗教,看成宗教就錯了。

  而最徹底、最圓滿的覺悟,是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求生淨土用現代的話,就是移民,我們移民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個地方向阿彌陀佛學習,希望將來的成就跟阿彌陀佛一樣,也能夠發大願,幫助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所以心量是真誠,真誠心;清淨心,清淨是不染汙、不執著;平等心是沒有高下、沒有分別;正覺心,決定沒有迷惑顛倒;慈悲心,慈悲就是愛護、關懷,全心全力去幫助一切眾生,這叫慈悲。我們存這個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就是真正佛菩薩的模樣,用這個為人演說,表演給社會大眾看。

  這些年來,我到處講經提倡四好,勸大家「存好心」,好心就是這五種,「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存這個心,存好心。「說好話」,與好心相應的就是好話。「行好事,做好人」,這是真正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救度自己,也救度一切眾生,所以這是教育的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也是有許多同修關心的,是個社會問題,就是大家常常看風水,看相、算命、風水,他說:「這個是不是真的?」

  我的答覆:「是真的」。為什麼是真的?你要明白這些事理的真相,你就曉得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命有沒有?有!命從哪裡來的?命是你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形成的,你過去生中造的善多,你的命就好;你造的惡多,你的命就不好。所以,命不是人家給你註定的,跟天地鬼神、跟佛菩薩、跟上帝都沒有關係,命是自己造的,不關別人的事情。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很清楚,所謂是「自作自受」。

  所以真正通達這個事理的人,無論他遭遇多大的苦難,他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自作自受,怎麼可以怪別人?縱然是行善,一生做好事,對國家盡忠報國,對人民熱心服務,到最後的結果不好,甚至於遭很大的災難,他也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這一生所受的,前生造的,應該要受,歡歡喜喜接受,不怨天、不尤人;今生所造的,來生結果、來生受。因果通三世,不是一生的。一生做,一生受,這叫現報;這一生做,來生報,在佛法講生報;這一生造做,第三世以後再報,這叫後報,後報的時間,有的很長很長。這是一定的道理。哪裡沒有命運?所以佛法承認,每一個眾生、每一個人都有命運,但是佛法不講宿命,也就是說,命運是可以隨時改變的。

  怎麼改變?善惡的念頭。你要是覺悟了,你一定會斷惡修善,你就會把你命運改好了。你要是不覺悟,天天還是存心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造作一切罪業,那你的果報就愈來愈壞了,你的命運就變壞了,所以命運它有個變數。一般人他去算命、看相,都能算得很準確,是什麼道理?他天天雖然有變數,他變的幅度不大,距離他的標準起伏不大,所以就相當準確。如果他有大善大惡,起伏太大了,就不準了。這個諸位要是稍微細心留意去觀察,你就能夠體會到,你也懂得怎樣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命運這個事情不難!

  那麼講到風水有沒有?風水有。什麼叫風水?現代人提到這兩個字,都覺得很神秘,其實這兩個字非常平常。這兩個字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居住環境,居住的環境跟自己的修養、性情都有關係。有人喜歡山、有人喜歡水,不一樣,不相同!喜歡水的人,叫他住在山上,他風水就不好了,他不喜歡。喜歡山的人,叫他住水邊,風水也不好了。所以諸位要懂得,什麼叫風水好?你住的那個環境,你自己很滿意,住得很歡喜,這個地方對你來講,風水好。不要被人騙了,千萬不要說:「我住在這裡不滿意,很多事情不順利」,那是你的業報。與居住環境有沒有關係?是有一點關係,關係不大。於是居住這些環境,常常引起自己煩心,看到不滿意。甚至於是一個房間,房間裡面的佈置,有人佈置得很高雅,一進去房間很舒適;有人房間很淩亂,一進去的時候,就很不開心,這統統都叫做風水。所以,這全都是可以改變的,不必讓別人改變,請一個地理師來改變,那個人很可憐,為什麼?他的身命受別人擺佈,自己做不了主,你說這多可憐!

  真正聰明人,自己作主,不受人家擺佈,這才快樂。平常我們在一塊吃飯(請客的時候),有人夾菜給我吃,我就很討厭,為什麼?你夾菜給我吃,我受你的擺佈,你叫我吃什麼,我就吃什麼,我自己不能隨我喜歡的。所以,我常常勸人,「不要給我,我不受你的擺佈、不受你的控制」,話說得是很難聽,他就覺悟了、就明白了。我喜歡吃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這多自在、多舒服!生活環境都不要聽別人擺佈,我們自己可以去選擇、自己可以去斟酌,這是真正懂得什麼叫風水。

  有人問:「自古以來,許多歷代的帝王、貴族,好像都沒有得到風水的好處」,其實他當時得到風水的好處,風水會變的,而且風水會隨人變,這個道理,明白的人就不多。譬如說,甲這個人住在這個地方,風水很好,住得很順,沒有一樣不順利的,家庭也美滿,事業很順利。乙到這個地方來住未必,甚至於住在這個地方,遇到很多災難,什麼原因?他的性格不相同。在我們中國人講:「八字不一樣」!所以說,對甲說風水好,對乙未必好;對乙說風水好,對丙也未必好。一定要配合自己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自己的生活習慣、一個人自己的情操,物質環境跟你的精神生活,能配合得恰到好處,好風水,是這麼一個道理。

  明白這個道理的人,自己就不受別人擺佈,自己完全能做得了主,這就有好處。所以看風水的人,也有一句搪塞的話:「福地福人居」。他給你看到好風水,以後你住在那裡,你倒楣了、不如意了,他說:「不是我的責任,這是福地,你沒有福」,他一句話就把你擋住了。由此可知,他這個話裡面的含義,你要真正懂得,何必去看他,我只要修福就好了。我有福,無論住到那個地方,風水會隨我轉,佛家講:「境隨心轉」,就是這個道理。你的心善、你的心好,居住環境不好的地方,它會變好。你的心不善、你的行為不善,是個很好的風水,你到那裡去住,就變不好、變壞了,這就是佛家所講的:「境隨心轉」。所以大家明白這個道理,瞭解這個事實真相,最重要的是要存好心、是要行好事、做好人,你無論居住那個地方,無往而不吉利。

  末後一個問題:「人的命運是否天生註定?」

  這個剛才已經講過了,人確實有命運,家有家運,國有國運,整個世界有世運。我們中國古老典籍(現在在《四庫》裡面有收),《皇極經世書》,這是宋朝邵康節作的。邵康節先生要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學的天才。他完全用數理來推斷,推斷整個世界的命運、世界的興衰、世界的吉凶禍福,但是他的文字很艱深,一般人不容易看得懂,他是用數理來推斷。數理推斷的這種預言,在我們佛法裡面講,屬於比量,根據一些理論來推測的,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它的準確性相當高,不能講完全正確。

  另外一種預言,是從定中境界裡面看到的,這個很準確,像最近我聽說西方出了一本書叫《聖經密碼》,裡面預測到近代,他寫這個書是三千年前寫的,對於近代連波斯灣戰爭發生的日期,都註解得那麼清楚明白,許許多多現在發生的事情,它裡頭統統都有說。這個我們來看,它是屬於現量境界,那是定功,在禪定裡面。所以西方人他們感覺得這個書很驚訝,我看到這個書很平常,他們認為這是上帝的傑作,我們曉得不需要上帝。能夠有初禪的功夫就行了,有初禪這種定力的話,對於幾千年發生的事情,他就能看到清清楚楚。為什麼?佛法說過:「十世古今,不離當念」,這一句話,佛在三千年前說的。在近代愛因斯坦講過,他說:「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同時存在就跟佛法裡面講的「十世古今,不離當下一念」,一個意思。因為未來同時存在,所以你入定的時候,這個界限突破了,就能夠看到未來。所以未來幾千年的事情,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這是禪定的功夫,不一定是講上帝,只要有定功的人,他都很清楚,他都很明瞭。

  這是一個學佛的人來看很平常的,西方人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可是他也說得很有道理,他說:「善惡是個變數」,這個講得很有道理。這個變數能夠把災難化解、能夠把危機延後,要靠什麼力量?靠大家覺悟。如果這個世界上能夠有十分之一的人覺悟,問題就解決了,就能夠延後。那些沒有覺悟的人,沾覺悟人的光,所以「一人有福,連帶一屋」,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就沾他的光。好!謝謝大家,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