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泰國演講  (共一集)  2008/8/19  泰國半島酒店會議廳  檔名:21-476-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尊敬的會長,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這一次是我第二次到泰國來,記得第一次是在二00三年七月,我代表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來參加聯合國的國際和平會議,在曼谷學校召開的。在開會期間,在曼谷住了一個星期,認識了當時的副總理差瓦立將軍,看到這一對賢伉儷是虔誠的佛教徒,非常難得。我們也很有緣分,在一個星期當中,他在家裡面接待過我兩次,我們也討論了很多的問題。以後我們一直都保持著聯繫,去年難得他到澳洲昆士蘭來看我,在我們學院也住了四天。也就是在那一次,剛好遇到太子五十歲的生日,想建一個僧伽醫院,我們聽到這個事情也非常歡喜,就全心全力幫助他把這個醫院建成了。這次來是醫院的落成典禮,邀請我到這邊來看看,我也非常歡喜,看到這個醫院落成。

  但是醫院,我看到這個醫院外面那個大樓用我的名字作大樓的名稱,這個很不好,我原先不曉得是這種情形。現在在美國很多地方,香港是很普遍的,捐助慈善的都是用名字作為大樓的名稱,我覺得這個沒有意義。我們中國自古以來,老祖宗教我們積陰德,做好事不要去宣揚,宣揚,果報就沒有了,就報掉了,所以積德要積陰德。什麼叫陰德?陰德就是做了好事不要讓人知道,尤其是佛法方面的。所以我就建議,希望他們把名稱改了,改作三寶,上面掛上「佛法僧」不是很好嗎?大家看到都念佛、念法、念僧,這個好!不要念人的名字,念人的名字就很沒有意思。像在中國大乘,我們就用「阿彌陀佛」作建築物的名稱多好!人家一看,念一句阿彌陀佛,就種無量的善根,在南傳,我們就念佛、念法、念僧,這大家都很容易接受。所以,希望大樓的名稱要改。

  佛法在我們這個時代確實是衰了,衰微了,我們看看其他宗教也不例外。我是一九九八年到新加坡,算是在那邊居留時間長一些。在以前我對於新加坡跟澳洲,大概是每年去一次,一次大概是一個月,就是新加坡跟澳洲合起來一個月,應當有十幾年了,一九九八年去的時候才算是長住。一九九九年我們在新加坡團結宗教,新加坡有九個宗教,我們每一個宗教去拜訪,主動去拜訪,也去幫助他們所做的一些慈善福利事業。有很多宗教裡面他們有孤兒院、有養老院,也有辦醫院、辦學校的,都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們也供養他們,協助他們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這樣跟宗教就經常往來。他們宗教的活動、重要的節日的活動,我們都參加,以後往來就頻繁,所以宗教確實變成一家人。我也陪同他們組成新加坡的宗教訪問團,到中國去訪問,由中國國家宗教局接待,訪問了十六天。這是最好的機會教育,因為宗教,尤其是宗教的領導人,宗教裡面有聲望的傳教師,平常都不相往來。在旅行的時候,是從早到晚都生活在一起,十六天下來就變成很好的朋友,從早到晚大家都相聚在一起,所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我們感到現在的社會動亂,活在這個人間非常痛苦,我想我們大概五十歲以上的人都能感觸到。五十年前的社會跟現在比完全不一樣,那個時候雖然說比過去一百年前、兩百年前的社會風氣也相差得很遠,但是最近這五十年變化非常之大。由於科學技術的發達,把東方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疏忽了,西方宗教教育,宗教也只有形式,沒有實質了。人相信科學,不相信宗教,也不相信倫理道德,相信金錢,每個人頭腦裡面都競爭、追求財富,這是社會動亂主要的因素。在二千五百年前孟子就說過,諸位念《四書》,《孟子》第一篇就是見梁惠王,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就問他,你老人家到我們國家來,對我們國家有沒有一些利益?梁惠王也追求利。孟子聽到之後就非常傷感,就勸梁惠王,「王,你何必去追求利?應當追求的是仁義」。利是人之必爭,每個人都爭利,尤其現在是提倡競爭,這還得了!這個世界,這就是世界動亂的原因,你在製造動亂,你不是化解衝突。

  化解衝突一定要提倡仁義,一定要教人大家能夠互相謙讓、禮讓。中國古時候的教育是教讓,彼此都相讓,這個世界不就和平了嗎?衝突不就沒有了嗎?彼此相爭還得了嗎?人起心動念都是損人利己,每一個人的念頭都損人利己,這個世界還得了!所以,競爭提升就是鬥爭,鬥爭再提升不就是戰爭嗎?現在的戰爭是核武、生化,那就是人類的毀滅,這走的是死路一條,這不是生路,我們一定要曉得。

  可是現在已經形成全球的風氣,競爭是全球風氣,大家都迷了。聯合國為了追求和平,消弭衝突,提了這麼一個理念,來召開國際和平會議。我是從二00三年才開始參加這個會議,到今年五年,五年我參加了十一次聯合國所主導的國際和平會議。我才曉得聯合國這個會議是從七0年代開始,一九七0年代開始,到現在是三十七年了,世界衝突的頻率年年上升,災害是一次比一次嚴重。參加聯合國會議的專家學者,包括有很多高級的官員,政府官員,部長以上的,宗教的各個專家學者,教授、博士,也有少數宗教人士,但是這些宗教人士都有大學教授的身分,與會參加,幾乎已經喪失了信心,「這世界還會有和平嗎?」許多人問這個問題。在中國,梁漱溟先生最後的遺著是從口述記錄下來的,我看到這本書,題目就是「這個世界還有和平嗎?」這麼一個問號。

  二00五年我在吉隆坡做兩次弘法的講演,規模很大。我跟馬哈迪先生見面,他是馬來西亞的首相,他做了二十二年首相,剛剛退下來。我們見面,他第一個問題問我,就是「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都帶了懷疑的口吻。由此可知,多少人對這個事情非常關心,但是沒有信心。我們在這幾年有這麼個緣分,代表澳洲大學參與聯合國和平的活動,我第一次就是二00三年七月,第一次是在曼谷。第一次我沒有說話,我不了解狀況,所以我很冷靜的來觀察,來聽,看他們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第二次是在日本的岡山,我有發言,第三次以後,我有主題發言,給我的發言時間就比較長。我們將中國五千年來長治久安的經驗、方法、效果,介紹給聯合國從事於和平工作的這些朋友們。他們聽到很有興趣,聞所未聞,從來沒聽說過,也沒人跟他們講過中國人用什麼達到長治久安。在過去,古老的中國,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中國是有五千年的文化,有文字記載的有四千五百年。因為伏羲到神農,神農到黃帝,這一千年沒有文字,沒有文字就靠傳說。黃帝那個時代發明文字,就有記載了,黃帝到我們現在差不多是四千五百年,這有記載。所以中國的歷史很寶貴,很完整。

  那麼中國人靠什麼?記載到孔子,這集過去兩千五百年的大成,因為從前傳說下來的東西沒有記載。夫子一生,《論語》裡面說得很好,他一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這兩句話是我們中國傳統教育裡頭的金玉良言。述而不作就是他沒有創造,他沒有發明,他是個老實人,他說他所學的、所修的、他教學生所教的、所傳給後人的,都是古聖先賢的教誨,沒有自己的東西。所以《論語》裡面很多話是夫子說的,但是都是夫子繼承古代古聖先王的話,他說出來的,記載下來的,這個我們要知道。

  釋迦牟尼佛也不例外,我們在《華嚴經》清涼大師註解裡面所看到的,他在解釋經題,清涼大師說到,釋迦牟尼佛也是老實人,也是述而不作。他說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都是古佛所說的,釋迦牟尼佛沒有在古佛經典上多加一個字,這比孔子還要嚴格,這都是老實人。這話能相信嗎?我們通過長時間的學習,明白了,深信不疑。我二十六歲聽到佛法,算是很遲了,二十六歲才接觸到。到今年,我修學五十七年,講經五十年,沒中斷過,每天講,天天在學習,愈學愈歡喜,叫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年輕的時候我學哲學,跟我的老師方東美先生,他是哲學家,當代的一位哲學家。那時候我們對宗教總以為是迷信,尤其是佛教,佛教什麼都拜,變成多神教、泛神教。多神、泛神在宗教裡面是屬於低級宗教,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真神,哪有什麼都拜的!所以,在我們的觀念當中,對佛教是很輕視的。從學哲學,老師給我講的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是講佛經哲學,我們感到很驚訝。佛經這是宗教,低級宗教,它有什麼哲學?老師告訴我,他說你們年輕,你不知道,他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裡面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我們是受老師的教育、教誨,才重新去接觸佛教,接觸佛教的經典,才真正知道釋迦牟尼佛的身分、釋迦牟尼佛一生的事跡。用現在的話來說,佛陀一生的行誼用現代的話來說,他是職業老師。他十九歲離開家出去參學,學了十二年。我們能夠想像得到,他是王子的身分,聰明好學,十二年當中他接觸到的,印度那時候是宗教之國,每個宗教裡面的長者、大德他都親近過,學術界裡面也是登峰造極,都接觸過、都學過。佛門裡面所說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是古婆羅門所修的,印度無論是宗教,無論是學術,他們都喜歡修禪定,禪定能夠突破空間維次,所以他們對於六道輪迴的情形非常清楚。這不是理論,不是猜測,不是想像,是在定中他真的見到了,上面能夠見到非想非非想天,下面能看到阿鼻地獄。

  在我們想像當中,我想世尊一定也有這些問題,六道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會有六道?六道之外還有沒有別的世界?像這種問題沒人能解答。所以他到恆河邊上大樹底下去入定,把十二年所學的放下。這一放下,入更深的禪定,就大徹大悟,這問題全解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他證到無上菩提。從此之後,他就開始教學,三十歲,他這一年是三十歲,開始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的,教學、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我們要了解他一生沒有建過道場。生活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托缽。他的學生也跟老師一樣都有本事,晚上在樹下打個坐就行了,我們能想到那個身體多好!我們現在要是到樹下去坐一晚上,明天一定到加護病房,你才曉得金剛不壞身,那才叫真正幸福美滿。心裡面清淨,沒有憂慮,沒有牽掛,身體沒有任何壓力,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現在不能跟他相比。

  佛經的內容我們接觸之後,老師指導,認真在學習,五十七年學下來之後,我們才真正感激老師的恩德,不是他,我們這一生不會接觸。他教導我們接觸之後,才發現經典裡講什麼?講倫理、道德、因果、哲學、科學,這五樣東西都講到登峰造極,講到非常的圓滿。以現代科學來說,《華嚴經》裡面所講的科學,現在科學是走兩個極端,一個宏觀的宇宙,一個量子力學。《華嚴經》上有,講宏觀的宇宙,比現在科學家講的不知道要大多少,科學不能比;講到量子力學,也比它講得精微。現在科學是不錯,發現到原子、電子、粒子、夸克,但是夸克裡頭有沒有東西,它說不出來。我們經典裡面所講的名詞不一樣,它講微塵,物質裡面最小的是微塵,這是依報;正報,我們人身體最小的,它叫毛端,毛孔、毛端,佛用這個比喻,這是講最小的,講微觀世界。微塵裡頭有世界,這個科學家沒發現,微塵裡面的世界跟外面宇宙是一樣的,外面宇宙沒有縮小,微塵世界沒有擴大,它居然是一樣的。

  所以說到最後,宇宙之間沒有大小,也就是告訴我們,空間跟時間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可以突破。沒有時間就是沒有先後,沒有空間就是沒有遠近,十萬億佛國土,這是大乘教裡面講阿彌陀佛的世界,在哪裡?就在此地。在什麼地方?就在微塵裡,就在毛孔裡,你見不到。你說這種科學,科學家要跟佛講的比,是望塵莫及。佛告訴我們,佛講的話是真的,他說出來之後,要求我們去證明,所以他講信、解、行、證,證得之後,你才有受用;你要是沒有證實的話,你得不到受用,那是你聽別人說的,聽釋迦牟尼佛講的,你不是自己親自見到的。所以佛要我們親證,這就是真的,這不是假的。佛教裡頭有高等的,方先生告訴我是高等哲學,我現在發現有高等科學,世間所有的學術,佛經幾乎包羅盡了,大學不能比!大學裡面所有的各種科系跟佛教一比,它只是一點點而已。這麼好的學術,這麼好的東西,沒有人知道,沒有人認真去學習,這多可惜!

  我學佛之後,拜了一個出家的師父章嘉大師,非常難得,老師教我學釋迦牟尼佛,他替我選這個行業。釋迦牟尼佛是什麼行業?職業老師,而且是義務老師,講經、教學不收學費,孔老夫子還收學費。教學還有條件,孔老夫子要教聰明人,太笨的人他不教,可是我們世尊就不一樣,他沒有條件。你看,周利槃陀伽多笨,一點記憶力都沒有,教他兩句偈,教上句,下句不知道,教下句,上句忘掉了。這個可不容易,佛有耐性,長時間的薰修能把他教好。所以佛的慈悲,世間人沒有能找到第二個,讓我們感激、佩服真的到極處了。我們明瞭之後,對於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一樣了。佛陀是教育,他不是宗教,教育裡頭可以包括宗教,宗教未必能包括教育。到現在這個時代,佛教傳到中國來,中國的寺院庵堂是學校,天天上課,天天講經,天天教學,翻譯經典。什麼叫修行?把你所學的東西落實到日常生活,這叫修行,錯誤的思想、行為修正過來,叫修行。修行是修正我們的思想、言行,是這個意思。

  到現在,佛法變成宗教,我們不能不承認,它已經是過分著重在形式上,教學沒有了。我們認識佛教、了解佛教,就有責任、有使命把佛教本來的面目要恢復,我們認真努力走世尊這條路子就對了,一生從事於教學。教學決定不能間斷,跟一個人講話也是教他,跟兩個人講話也是教他,無論在什麼時候,你只要遇到人你一開口就是講經。行住坐臥,你就做出最好的榜樣給人看,身教,開口是言教。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精神,這是釋迦牟尼佛對於整個,不單講人類,十法界眾生的貢獻。

  從誰做起?要從自己做起,你不要要求別人,要求別人這是最難的事情。我們中國古人常講,天下有兩樁難事,第一個叫登天難,求人難,你求人,人家不肯幹,求自己。自己一定要發心去幹,這裡頭幹了會有樂趣,愈幹愈有興趣。而且福報也愈幹愈大,修來的。這個世間一切眾生,有大富大貴的,有貧窮下賤的,命不一樣,為什麼會不一樣?他過去生中造的業不一樣。六道裡面的眾生,佛說得好,他為什麼到六道來輪迴?佛說了,「人生酬業」,就單單講這個人生,是酬償你的業報。過去生中修的福,你這一生到人道來享福,過去生中造的罪業,你到人間來受罪,所以是業報在支配你。比如財富,你過去生中修的財富多,這一生中得大財富,過去生中修智慧多,這一生當中你聰明智慧,是這麼回事情。

  修什麼?修布施。財力雄厚的,是你命裡頭所有的,不是你這一生賺的,賺不到!你命裡頭沒有財,你賺什麼?做什麼生意,人家賺錢,你就蝕本,你沒有命!所以算命看相說你有財庫,你財庫裡頭有多少。這是過去生中修財布施的多,這一生得財富。過去生中修法布施的多,法布施是你喜歡教別人,你懂的東西都歡歡喜喜的教別人,這法布施,這一生你得聰明智慧。還有一種修無畏布施,就是看到別人有恐怖、有憂慮,你能幫助他排除恐怖、憂慮,你得的就是健康長壽。它有因有果,離不開因果的,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一點都不錯的。你不修,你哪來?所以愈施愈多。

  我在年輕的時候,我的老師很慈悲,老師不必算命,看看就曉得了,一看我的樣子是薄命的相,又短命。財庫裡頭空空的,沒有財,還有點小智慧,大概過去世學過佛,有點小智慧,沒有財,短命。所以就教我,章嘉大師教我修這三種布施。我說財布施,我沒有財,沒有錢,自己生活都非常困難,哪裡有錢布施?他就問我,一毛錢有沒有?這可以,一毛錢有;一塊錢有沒有?一塊錢也還可以。你就從一塊一毛做起。以後接觸佛教,常常到寺廟裡面抄經,主要我是要來學經教的,因為經書那時候買不到,一般書店沒有,只有寺廟裡有經典,我要學的哪些東西,利用星期假日去抄。看到寺廟裡頭有放生的,大家湊點錢放生,我也可以捐個兩毛、三毛,捐去放生;也有印經的,我們也捐個一塊,兩塊對我來講就很多了,就這麼做。以後愈做就愈多,到現在幾乎是心想事成,從前作夢都不敢想的,現在居然我能夠贈送全世界《大藏經》將近送一萬套,錢都不知道從哪來的。

  我一生沒有建過道場,沒有道場,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釋迦牟尼佛沒道場,我們跟他學。有道場就有累贅,你有好多操心的事情,房子壞了要修理,這個東西不都是麻煩事情嗎?沒有就不操這個心了。在外面旅遊的時候,都是住別人的房子,操心是主人的事情,我們是客人,不操心。一生能夠把全部的精神、力量都用在經典上,對於經典的深入了解,要把經典的教誨、經典的理論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見解,經典的教訓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你說這是多快樂的事情!這就是方老師所講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真得到了,他講的話不假,我可以做證明。

  我的壽命,年輕的時候人家給我算命,不會超過四十五歲,我相信,憑什麼相信?憑我的家族。我的祖父四十五歲死的,我的伯父,我父親的哥哥,也是四十五歲死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死的,我說我大概也過不了四十五歲,這是我自己了解的。讀了《了凡四訓》,看看了凡先生那些不好的性格、行為我全部都有,了凡先生還有些好的東西,我都沒有,我比他差遠了。所以老師教我的那一套我得認真學習。我沒有求財富,沒有求聰明智慧,也沒有求健康長壽,我只求四十五歲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天天念佛求往生。四十五歲那年真的害了一場病,一個月,我曉得壽命到了。所以我不找醫生,也不吃藥,為什麼?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你命到了,你醫不了。所以我就老老實實念佛,念佛求往生,念了一個月就好了,病就好了。一直到現在,八十二歲了,我沒有進過醫院,我沒有病歷,沒有求。活一天,為佛法工作一天,護持正法,為眾生化解災難,我懂得化解的方法。

  所以在澳洲有這麼個緣分,就是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他們學校校長來找我,大家知道恐怖的嚴重問題,沒有法子解決。過去他們對付恐怖是用鎮壓、用報復,九一一事件發生之後,覺得用這個方法不行,這個還是做不到,所以就希望真正用和平方式來解決。就找到我。我跟學校教授開了兩次會,我就告訴他,這個東西跟大夫治病一樣,你要把病根找出來,為什麼會有衝突?衝突的根在哪裡?得要從根本下手,才能解決問題。根在哪裡?大家都沒有想過,聯合國開了那麼多年的會,沒人把根找到,都認為這是兩方面的衝突,那怎麼調停!

  我說衝突的根,中國人知道,佛法知道,在哪裡?在家庭。你看現在這個社會,夫妻離婚,離婚率這麼高,那就是夫婦衝突。夫婦衝突連帶的父子衝突、兄弟衝突、鄰里鄉黨衝突,這個人走進社會他能跟人不衝突嗎?這他們沒想到。然後我再告訴他,我說還有更深的,他說更深的是什麼?你自己跟自己衝突,這個話他聽不懂。佛法裡講,中國傳統學術裡講,本性跟習性的衝突。我們老祖宗講「人之初,性本善」,中國老祖宗講人性本善,性本善,習性不善,也就是說你的本性善,你的習性不善,這發生衝突了,這個衝突深!

  《三字經》開頭前面八句話,就是中國五千年教學理念的總綱領、總原則,《三字經》前面那幾句話,五千年來世世代代都遵守。我們要肯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性都是善的,大家都是善的,可是習性不一樣,習性跟你的本性愈來愈遠,你學壞了。所以,教育就重要了。你學壞了,你本來是善的,學壞了。所以下面才講教育的興起,「苟不教,性乃遷」,教育重要。教育從哪來?教育從這來的。怎麼教法?「教之道,貴以專」。這八句是中國五千年來,傳統教學指導的總原則、總綱領,你懂得用這個方法,能解決現在世界的衝突問題。我就告訴他,這個話都很難講,因為他沒有這種常識,沒有這個觀念,所以就不容易。

  我們舉例來說,譬如利害當前,你想到是自利還是利他?大家當然都要爭利,要自利,自利不就傷害他了嗎?他要自利不就傷害我了嗎?衝突不就發生了嗎?衝突是這麼起來的。利益當前的時候,想他,不要想自己,我想利他,他想利我,問題不就化解了嗎?不就沒有衝突了?這才所謂是雙贏的局面。所以人必須要學什麼?要學謙卑,要學尊重別人、敬愛別人,關懷別人、照顧別人、幫助別人。我存這個心,人家也存這個心,你說這個世界多美滿,這個世界多祥和!如果只一昧的想到自己,不去想別人的話,別人他也一昧想自己,他也不會想我,非衝突不可。最後現在要拼了,經濟上要拼,拼到最後是什麼?拼到最後都死亡,拼死了,它是死路,它不是活路。我們每天想著別人的利益,想著別人的好處,我們自己是心安理得,過得多麼快樂!沒有凍著一天,也沒有餓著一餐。

  這個道理東方人懂得,佛懂得,所以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的因不善,你想得善果,哪有這個道理!這因果上講不通的。所以,佛法是無比的殊勝,我們應當認真努力去追求,這是教育,這是了不起的教育,這是真正能帶給我們一生美滿幸福的教學。你要想一生快樂,來生快樂,生生世世快樂,誰能給你?佛教的經典能給你,這裡頭有寶,所以稱為法寶,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希望大家要認真努力修學。

  最近我講《華嚴經》,講了差不多將近四千個小時,大概才講到十分之一,十分之一多一點。就想到《華嚴經》修行的方法,我就把經停了一段時間,把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這篇文章跟同學們在一起學習了一遍。一共講了四十八次,一次兩個小時,九十六個小時,非常之好。那是講修行,怎樣入華嚴境界,講的修行方法,對於念佛求生淨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懂得這一套修行方法,將來往生極樂世界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不是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不是的,真的一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對現前,現前可以解決整個世界動亂的問題,這篇東西能解決。

  剛剛講完,講完之後就要恢復講經。深深感到現在學佛的人很多,不知道從哪裡學起,所以我就特別講了個題目,這個題目也是《華嚴經》清涼大師所講的「聽經十種利益」。其實聽經的利益是無量無邊,歸納為十大類,勸人聽經,勸人讀誦,讀誦、聽經,依教奉行,這個利益就大了。從前古時候寺院庵堂是佛教的學校,住持方丈是校長,首座和尚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它的執事完全相同,它跟大學一樣,名稱不一樣。它是教育機構,以前是皇帝帶頭的,歸皇上管的,佛陀教育是皇上管的,世間一般教育、孔孟的教育是宰相管的。現在差不多將近一、兩百年大家疏忽了,都變成宗教,只有形式,沒有教學,世界才會變成這個樣子,災難才會有這麼多。所以我們一定要恢復,一定要使它走向教育的這條道路,我們才真正能夠得到佛法無比殊勝的利益。

  世尊一生就是教學,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得到佛陀教誨的利益,讓他的學生、弟子經常四面八方去傳教,代他教學,沒有學校,沒有建立道場。現在科學技術有很好的發展,我們要利用,所以我不主張建寺廟,我主張建衛星電視台,這個教學全世界都聽到。現在又更進步,寬頻網路,效果不亞於衛星電視,成本比衛星電視便宜太多了。我們現在是走這個路子。我們有一個電視台,有六顆衛星,現在網際網路的電視我們更要好好的利用。我在中國就有這個網路,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講經,全世界都能聽到,只要你有電腦,你知道我的網址,你每天可以聽到。每天在電視、在網路上聽經的人太多了,這些人跟我都沒見過面,都不認識,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所以常常旅行,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有人看到我跟我打招呼,都能叫得出我的名字來,都是聽網路、聽衛星的。所以要用機會教育,有這麼好的機會,我們要對得起釋迦牟尼佛,把釋迦牟尼佛的經教能在全世界普遍的宣揚。

  這些年來,我跟聯合國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我也希望將來能把佛法跟宗教的教育,希望聯合國能夠來推動,這樣才能夠真正幫助社會化解問題。我在此地也把這個訊息介紹給泰國同學們。昨天是個非常好的機會,醫院開幕有那麼多人來參與,但是只有形式,沒有講演。就像二00五年我陪同印尼的宗教團訪問梵諦岡,訪問羅馬教皇。那一天正好是教皇接見,他是一個星期一次,接見從全世界來看他的人。他有一個大的會客廳,裡面可以容納一萬人,那個大廳,我們坐在最前面。教皇身體已經不很好了,他坐在輪椅上,有四個紅衣主教,樞機主教,每一個主教代表他給大眾做一次祈禱,念一段經文做祈禱。我看了之後很難過,我說這麼好的機會教育就這樣錯過了。來自全世界的人,應當教化,要發表一篇短篇的文字,預先印好,教誨大眾。大家來的時候,見一次面,聽到教皇的開示,帶回去之後能夠依教奉行很好,不能的話,他也接受了教誨。所以一定要有教學教他,他怎麼不肯教?來自全世界這麼多人,他不教,我感到很遺憾。

  真正要關心人們的幸福,關心社會的安全,關心品質的提升,一定要教育,「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中國五千年來,歷代帝王他執政,把教育擺在第一,所有一切為教育服務。不像現在,現在都把經濟擺在第一,一切都要為經濟服務。經濟是人之必爭,社會的鬥爭就不會有間斷的,衝突決定不能化解;用教育,這問題就解決了。還是古人聰明,現在人比不上古人,古人政權建立之後,五年之內,教育就興起來了,所以它會有一百五十年到兩百年安定的社會。末代帝王不遵守老祖宗的成法,胡作妄為,所以才引起革命,把他推翻了。可是下一個帝王聰明,他用老祖宗的方法。中國五千年不容易,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多的人口,長治久安靠什麼?西方人現在在研究,我告訴他靠教育,我們只要把教育搞好,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如果有教育,再窮,窮不過三代,三代一定會興旺;如果這個家庭裡頭沒有教育,最富,大富大貴,它富不了三代,三代它就完了。所以教育主宰了一切,主宰了我們真正的幸福。我們同學要認識,佛法是世間最圓滿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再找不到比佛法更好的,遇到佛法,不要空過了一生。

  我的話就說到此地,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