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佛經講記—學佛答問 (共一集) 1988/2 台灣大專講座 檔名:21-378-0001
問:請問從空出假,是否必須經過入中的方便,方能圓滿菩提?
答:講到圓滿菩提,當然要入中,不入中道怎麼可能圓滿菩提?這是一定的道理。理雖然如此,我們如果要到達這個境界不是容易事情,為什麼?我們說的很現實的,今天我們人與人之間都不能相處,還談什麼中?看到這個人有意見,看到那個人也不歡喜,這對我們學佛是最大的障礙。所以學佛到哪裡學?我常常講,講了大家耳邊風,不相信。惡人、善人都能相處,順境、逆境一如,這雖然不是中,比較接近。有什麼不能相處的?自己有成見,自己有堅固的執著,不肯放棄,就不能相處。你有意見,你有執著,我沒有,可以相處;你有,我也有,就不能相處。好像虛空一樣,你們都畫界限,虛空不畫界限,虛空都包容你了。你畫界限,我也畫界限,我們兩個就對立,就不能相容。所以學佛人應當把自己界限解除,把自己的執著打破,不要要求別人放下,要求別人放下辦不到,自己放下,你自己就入中道,就與佛法相應。自己老是畫個界限,跟每個人都對立,你永遠不能成就。這是我們一定要牢牢的記住。
學佛不是學別人,修行不是修別人,是修正自己思想行為,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不是修的我們身,修的我們心,成佛是心成佛不是身成佛,所以念佛注重在觀想、在憶佛。我心裡沒有佛,口念佛,口不能成佛,口念佛不能成佛,心裡有佛,心就能成佛。要曉得佛沒有界限,佛沒有執著,這是我們最低限度要曉得這個。破我執,證阿羅漢果,得事一心不亂;破法執就成菩薩,得理一心不亂。你的執著不破,你怎麼念都是凡夫,你都不會成就。所以一句佛號要把兩種執著念破,這就成功。所以念佛念什麼、為什麼要念佛、念佛的目的何在,必須要搞得清清楚楚。一切都不執著,還有哪個境界不能相處?諸佛菩薩在九法界裡面隨心應量、處處示現,他為什麼能?因為他沒有執著,他沒有界限,所以他哪裡都能去,地獄、天堂對他來講一樣好,沒有分別,這是我們要認識、學習的。
問:心意識是否只在生活中思想、言語、行為背後所暗藏的目的觀,及出發點的用心?
答:這句話說得很含糊籠統,的確沒有把意義表達出來。你是不是要明瞭什麼叫心意識?識就是分別,我們在一切法裡都用分別心,這叫識。意是執著,堅固的執著就是意。心就是妄想,就是印象,我們一天到晚胡思亂想,這就是心。我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落印象,這是心。換句話說,真正是佛菩薩、修行的人處事待人接物不用分別心,就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不執著就平等了,平等心是佛心。凡夫的心不平等,為什麼不平等?有執著。打掉執著就平等了,萬法一如,我一切都不執著。不落印象,不打妄想,這就是不用心意識。所以離開分別執著妄想就是轉八識成四智,這就是真正的菩薩,像《金剛經》裡面所講的破四相、破四見的菩薩就是離心意識。換句話說,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還有分別心,還有堅固的執著,還落印象,還打妄想,你統統用的心意識。用心意識就是凡夫,就是六道生死輪迴的根本,要想超越六道就很難。
由此可知,念佛帶業往生的確心意識沒有斷掉,就是六道輪迴的根沒有斷掉,但是他好處在哪裡?他這一句佛號起了作用,把心意識蓋住。譬如分別才起來,阿彌陀佛,不分別了;執著才起來,阿彌陀佛,不執著了;妄想才起來,阿彌陀佛,不妄想了。用這句佛號把心意識的作用統統壓住,這樣才能往生。一面念佛,心意識一面還在起作用,這個樣子就是古人說的諷刺話,「喊破喉嚨也枉然」,不能往生,這是要記住的。真正功夫就在這個地方用。
古人《念佛四大要訣》裡面有兩條很重要的,第一個「不求一心」,如果你求一心不亂,就是你得一心的障礙,為什麼?你有個障礙,你有個求,你有這個求就障礙你得一心。第二個「不貪靜境」,就是不貪圖我要找一個很好的環境,到哪去找去?那個境界是你的福報、是你的緣分,那我沒這個福報、沒這個緣分,我這一生就不成就嗎?一樣可以成就。那就是順境、逆境都是我修行的場所,逆境裡面我不生煩惱,我不起瞋恚,正好藉這個境界把煩惱磨掉;順境裡面我不生貪愛,把貪心斷掉了,所以煩惱真正能夠伏得住。功夫就是在接觸境界裡頭,考驗我們還有沒有起心動念,還有沒有分別執著,如果我們在境界裡還起心動念,還分別執著,證明我們的修行不得力,我們的修行一點功夫都沒有,還是在六道輪迴該怎麼生死就怎麼生死,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是要注意到的。
問:如何精進?勇猛精進之真義為何?何謂無生法忍?
答:拿我們這個法門來說,你要是真正用這句佛號伏你的煩惱,就是勇猛精進。你天天念佛,煩惱伏不住,念得再多也不叫精進,一天念十萬聲都不叫精進。真正能把煩惱伏住,先伏後斷,伏都伏不了,怎麼能斷得了?一定是先伏後斷。伏煩惱就是帶業往生,凡聖同居土就有分;斷煩惱,方便有餘土就有分;再進一步,破無明,實報土就有分,這叫真精進。所以真精進就是在人事環境裡面修平等心、修清淨心。我們在哪裡斷煩惱?在人事環境上斷,這叫真精進,這是真功夫。
無生法忍是很高的境界,到達這個境界,你所看一切法是不生不滅,這叫無生法忍。一切法確實不生不滅,這是一切法的真相。我們今天看一切法有生有滅是自己看錯,不是真實相,真實相確實不生不滅,這是很高的境界,法身大士才見到這個真相。
問:對出家師父的法名尊稱上下,與在家人稱姓名是否意義相同?尊稱上下有何特別的意義?其出處為何?
答:尊稱上下不是佛教的,是中國過去的習俗,這在《禮記》裡面講得很清楚,避諱,晚輩決定不能稱長輩的名,那是大不敬。現在不講這些,現在連名帶姓的叫,在從前是非常重視名分。一個人的名,名之外還有字,字就是別號。在沒有成年的時候,男子滿二十歲成年,成年的時候有個禮節,行冠禮,戴帽子。一戴帽子就是成年人,你遇到他不能稱他的名,你要稱他的名是侮辱他,是罵他,你應該要稱他的別號。成年之後,他的名只有兩個人能稱,一個是父母,一個是老師,只有父母、老師一生都是叫他的名。成年之後,他的祖父母、伯父、叔父這些親戚都不能稱他的名,稱字,對他尊敬。他在朝廷做官,皇帝也稱他的字,不稱他的名,如果皇帝稱他的名,這個人就要判罪了,他就有罪了,那就要撤職查辦了。所以從前對這個名非常尊敬。就是稱字,晚輩對長輩稱字都要稱上下,或者稱一個字,稱某公、某老,不能稱兩個字,這是古禮。現在不講求了,現在隨便叫,連名帶姓的叫。從前是犯了大罪才會連名帶姓的叫,那是囚犯,一個平常人不可以這樣的。今天佛門裡還有用這個習俗,所以避諱,上面是什麼字,下面是什麼字,不敢稱名,是這個意思。這是有出處的,在《禮記》裡面。
問:人死後四十九天,中陰身時超度有其作用,但中陰身過後,每年祭拜做功德,去世的人如何獲得?
答:這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四十九天他未必去投生,中陰身每隔七天有一個變易生死,他受痛苦,所以在這個時候給他誦經超度,減少他的痛苦,他可以得到幫助。如果他投生到別道,每年的祭祀,這裡頭有兩個意思,不管他在哪一道,迴向的功德他也能得到一點,但更重要的意思是培養我們自己的德行,慎終追遠。很遠的祖先我們都不忘他的恩德,對於最近的父母、兄弟,於我們有恩惠的人,當然更不會忘掉,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能夠得這樣的效果,所以這是很有意義的。
問:念佛功夫成片,如何才算是功夫成片?
答:功夫成片是功夫打成一片,所謂打成一片就是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你這句佛號都能把你的煩惱壓住,這叫成片,而不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這不叫做一片,為什麼?沒能把煩惱伏住。隨時隨地都能把煩惱伏住,這叫一片,一片是從這上說的,所以他才決定往生。譬如我們念佛的時候煩惱伏住了,不念佛的時候煩惱又起來了,這不叫一片。念佛的時候煩惱沒有,不念佛的時候煩惱也沒有,這個力量能夠把它長遠伏住,這叫一片。所以一片,乃至於早晚十念都是一片,他早晚十念的功夫力量能夠保持二十四小時叫煩惱不起現行,雖然念得少也是一片,所以諸位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問:在家與出家在修持上有何差別?
答:在家跟出家在修持上沒有差別,但是在續佛慧命上有差別。出家人要弘法利生,把佛法傳承下去,在家人是護持佛法,協助出家人,使正法久住在這個世間,利益人天。這在職責上稍稍有點不相同,修行功夫上沒有差別,完全一樣。
問:定中所見佛陀講經,怎知非心意識所變,唯心所造?
答:是的,一點沒錯,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大原則,決定離不開的,離開心意識那沒有東西,可是你決定也離不了,這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唯有在定中你才能夠自在的現,你願意到哪裡就到哪裡,你願意回到過去,願意探望將來,你都做得到。所以心跟識的功能不可思議,能造萬法,能變萬法。
問:弟子想從事股票,是否與佛法衝突?
答:不衝突,佛法與世出世間任何一樁事情都不衝突,為什麼?你做的這個是事,佛法是在清淨心,你能在股票裡面得清淨心,這是上乘功夫,為什麼?股票起伏你不動心,這了不起,你定功成就了。你心要是定了,你做股票一定會很發財,為什麼?你有智慧。人有定就有智慧,沒有定就沒有智慧,所以你做事情才有失敗。所以佛法是講智慧,佛法講覺悟,你有智慧、有覺悟,不管幹哪一行都是第一,沒有第二的,所以什麼事情都可以做。
問:念佛可知宇宙人生的真正道理,如何是真正道理?
答:這問得太大、太廣、太深,要是籠統的答覆,三藏經典裡面所說的就是真正的道理,你要知道的話你就好好的去探討。這個東西可以印證的,不是隨便說的,所以佛法值得我們相信。佛不是用勉強的方法來教導我們,佛不是叫我們勉強去信他,所以它跟宗教不一樣。佛法的信心是建立在你真正理解、覺悟,所以不是迷信,不是盲目的去信它。真正把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我相信,所以是有自己親證的功夫在裡頭,所以曉得它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只要依照他這個理論方法去做,必定能夠證實,佛經上所說的句句話、每個道理、每種境界,你都能夠證得。
問:初學者可看哪些有關之書籍,以便能有次序的進入佛法中?
答:這個實在講也是每個人根性不相同,但是大多數都是知識青年,最好是先對佛教廣泛的了解,各宗各派的常識先知道,知道之後,就自己興趣之所在選擇一門深入,這是最省時間、最有效果的。經論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如果你樣樣都想學,樣樣都想研究,恐怕你壽命來不及。像大學有很多科系,每個科系都好,你要想把那些科系統統念完,不說多,說一百個科系,每個科系念四年要念四百年,你有沒有四百年的壽命?縱然念了四百年,還是一個學士,博士拿不到。所以了解之後,選擇一門深入,這才能夠真正有成就。關於佛學常識的介紹、介紹各宗各派的這些書,有,古時候有,近代人寫的也有不少,這是可以看的。如果要發心專修淨土,可以從《印光大師文鈔》上下手,《文鈔》所講的範圍非常廣泛,不但對於淨土,對各宗各派的常識也都有,對於做人處事的道理也講得很多,我們這個路子不會走錯,然後再從《淨土十要》、淨土五經,再去專攻,這是一條近路。
問:佛號音調有多種,是否應專持一種?
答:不一定。音調可以變化,如果一種音調念煩了、念累了,可以換一種,但是有個原則,就是音調一定要念得能夠叫自己心定下來。我們現在有許多種的錄音帶,像五會念佛那個聲調就很好聽,但是不能叫心定下來。那種音調在什麼場合去念?對初學的人,表演,像唱歌一樣,很好聽,不錯,可以叫人種善根。但是真正念佛的人不適用,因為它不能叫我們把心定下來,它裡頭變化太多,聽起來是很好聽。所以我們看到像其他的宗教,往往在電視台、在國際上都有唱聖詩歌詠的表演,其實我們佛教不是不可以做,也應該要做,我們的梵唄音韻非常的優美,像五會念佛,都可以到舞台上去表演、到電台視上去演奏,可以能夠度很多的眾生。
把佛教東西拿到舞台上實在並不是我們近代的構想,在幾百年前古人就已經在做。《大藏經》裡面有一本書叫《歸元鏡》,好像在台灣我看到翻印的單行本,不知道是哪一家印的,我看到過。《歸元鏡》是平劇的劇本,裡面的內容當然是佛法,不是佛法怎麼會收到《大藏經》裡面去?所以《大藏經》裡頭有劇本。這個劇本是三個故事,統統是淨土宗的,一共有三齣,第一齣是慧遠大師的,廬山慧遠大師一生的故事用舞台劇表演出來,第二齣是永明延壽大師,第三齣是蓮池大師,它一共有這三齣戲。詞非常之美,裡面所講的統統是佛法,用舞台劇表演。這是很好的構想,是一位法師寫的,我想那位法師一定很喜歡唱戲,所以把佛教這個東西編成劇本。
至於唱歌、歌詠就太多了,你看《中華大藏經》第二集裡面,我過去瀏覽的時候看到、發現,我看的是平裝本,平裝本都有這麼厚,好像有三本還是有四本,分量相當之大,裡面全部都是歌詞,它沒有譜曲,統統是歌詞,都是演唱的。由此可知,在古代用歌詠方法來弘揚佛法非常的普遍,實在到近代,佛門缺乏音樂人才,缺乏藝術人才,這也是佛法衰弱的一個主要因素。如果我們像從前那樣不斷的提倡歌舞、戲劇來把佛法發揚光大,我相信社會對佛法的看法會不一樣,不會像現在人一看到佛法都認為是很消極的,都是反感,認為是迷信,給人很錯誤的看法,所以這是我們應當值得來提倡的。
譬如用電視連續劇,《十六觀經》就是很好的材料,我們觀想照這個樣子把它做出來,常常演,幫助人觀想,想想極樂世界的情形。還有像《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要編成連續劇是最好的材料。每一參可以編一個單元,演個一個禮拜到十天,把它播完。一部《華嚴經》,一年五十三個星期就播出來了,就播完了。這個使人家看了之後,比念《華嚴經》的興趣大。這個連續劇他看完之後,《華嚴經》的內容他知道了,他就想到去找這部經來看,所以能夠誘導大家學佛,入佛門。縱然他不想看經,佛法的種子他已經種下去了,這是我們這一代的人應該要努力的方向。所以佛陀在世都是以音樂、以藝術來弘揚佛法。
問:睡覺時以佛號錄音帶催眠是否不敬?
答:我想也可以,這個時候是幫助我們念佛要緊,敬不敬可以放在第二個位置上,我覺得這個不太重要,真正能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心裡面憶佛、念佛,這個重要。
問:平時有超度法會時,若是以自己名義暗中為親戚超度祖先及冤親債主時,是否以後這些冤親債主一有事就會常常來找我們?
答:這的確也是個問題。其實冤親債主是常常來找人的,不過一般人不曉得,你念《地藏經》就知道。如果你晚上作夢,夢到已經過去的人,你的家親眷屬,都是他來找你的,他要不來找你,你夢不到的,為什麼?你沒有想他。如果你常常想他,夢到,那不一定。你根本就沒有想他,夢到了,就是他來找你,他有求於你,要來拜託你,《地藏經》上說的。如果有這個事情,你可以念經迴向給他,或者是按照習俗也可以,燒一點紙錢給他,幫助他。
這樁事情我以前遇到過一次,我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同事的太太,她是佛教徒,在一個星期當中做了三次夢,夢到她一位鄰居,也是同事。我們那時候都住在一起,一個軍眷的新村。她們住在一起,隔的沒有幾家,也是一位同事的太太過世,過世大概有一、二個月,她連續一個星期夢到三次,向她要錢,請她幫助。她在作夢的時候就不知道是作夢,她就奇怪,她說妳要錢應當問妳先生要,妳怎麼問我要?她說我先生沒有錢,所以問她要。她醒來之後,夢了三次,她想她們一家都是基督教徒,基督教徒不燒紙錢,所以她沒有錢就問她要。那天正好碰到我,她就問我,我說妳趕快給她燒一點紙錢,燒過紙錢以後再就夢不到了。她是來求幫助的。所以真的《地藏經》上講得沒錯,或是你誦經念佛迴向給他,或是你燒一點紙錢給他。凡是這種事情,跟諸位說,都是在鬼道,他不是在鬼道你也夢不到他,他在畜生道,他早已經去了;天道,他不會來找你;人道,他已經是小孩了,他都不會來找你的,所以凡是夢到家親眷屬決定都是在餓鬼道。
問:弟子在每天早晚功課迴向給父母、兄弟、親戚、朋友,及一切與我們有緣的人業障早日消除,回頭念佛,是否也會因這種原因,業愆提早現前時,這些都會牽扯在一起,這種迴向是否也是一種增上緣?
答:其實你不要這樣麻煩,因為你這樣的迴向,你的心量還是很小,為什麼?都是與你有關係的人,沒有關係的人統統忘了,不如用我們這個迴向偈迴向,「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連你那些冤親債主統統包括在其內,一個也沒有漏掉。這個心量非常廣大,普度一切眾生,你家親眷屬當然在其中。所以這種迴向力量不可思議,又不分心。你迴向想這個人、想那個人,把你的一心破壞了,換句話說,你幫助他的力量減低了、減弱了,必須力量集中,這個力量才大。心量要大,他們得福也大,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問:我知道不能執著,但若一心成佛,不也是執著嗎?
答:對,這個沒錯,可是成佛就不執著了。因為你現在還沒有成佛,所以在初學的時候教你擇善固執。沒有辦法不執著,不執著就成佛了,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不執著,就在一切執著裡頭選擇,現在教給你持名念佛,執持佛號那個執持就是執著,換句話說,從這個執著以後達到不執著,你執著這一個,把其他的都放下,這樣就好,所以用這個方法。所以觀想就不如執名,觀想執著,你不執著就觀不成,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要把這個執著打掉很難,所以就不如一句名號。一句名號放下,不執著,容易辦到。觀想成了習慣,叫你以後把這個觀想打掉,這就很難,所以說觀想這個方法難,成就難,到以後去掉也難。這一句佛號下手容易,到以後去掉還是容易,所以祖師大德提倡持名念佛有很深的道理。
問:福德可以給別人,功德不可以,為什麼還要念迴向?
答:功德的確不能給人,念迴向是盡我們的心。就是說我們給人家的心不能沒有,事實上做不到,我們要有心,這叫圓滿功德。同時,你發這個心也就是把你的我執、法執破除。你沒有我執、法執,這是無所謂,如果你的我執、法執還存在,這個迴向就是幫你打破執著。像前面那個同學,他只念念他的家親眷屬,這個心量就小。你廣大的迴向,你這個執著就打破,能夠把自己心量拓開,跟虛空法界相應,這是迴向最大的好處。
問:出家是否要經過父母同意?若不同意,是否強行出離?
答:這是同學大概有意要出家。最好是父母同意,父母同意這是最好。父母不同意的情況之下,這要斟酌,就是不要給家庭帶來太大的困擾。換句話說,你這一出家,他們不學佛,對他們是一個打擊,這個打擊要他能承受得了,你要衡量這個。如果給他太大的痛苦,我們可以把這個時間拖緩一點,不要操之過急,使他慢慢養成習慣。譬如你可以先學佛,可以先在寺廟裡面住,不要剃頭,慢慢培養,他就變成習慣,住個二、三年再出家,習以為常,他打擊力量沒那麼大,這是有善巧方便的。到你出家有成就了,他當然知道好處,他就曉得好處。主要是先要讓他了解佛法,了解佛法修學的好處,了解出家的功德,這是事先一定要去做的。
問:出家眾是否必須會法器?
答:這個應該的,法器是音樂,好像在學校念書一樣,音樂課程也必須要修學。同時這個音樂可以舒暢身心,到你自己有憂鬱苦悶的時候,唱唱歌,這個心就開了,所以音樂是教學裡面很好的一種方式。佛門的音樂不難學。
問:家中兒女之事是否是將之放下,亦或有能力處理,處理之,否則放下,如此可算無情。
答:這的確是如此。佛法講放下,要知道是心裡放下,不是說事放下,事要放下那佛法就害死人。放下了,上班的也不去上班,做工的也不去做工,那社會整個停頓,這問題就嚴重。所以諸位要曉得,佛法在事相上是積極的,你要做得更好、更圓滿。放下是講心裡放下,不能說是對事不負責任,這是不如法的,所以常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你離了世間法,這就不是佛法,佛法不離世間法。所以這個放下完全是從心裡上講的,心要清淨,不要染著。事情要做,這是慈悲,這就是幫助別人,這是布施,布施講三輪體空。布施要不要做?要做。你在家庭,譬如照顧小孩,你是布施,你天天為他著想,這是內財布施;你勤苦工作賺錢去養活他,這是外財布施。佛法講修布施波羅蜜,菩薩修布施波羅蜜,第一個布施對象就是你的父母,妻子兒女、親戚朋友,由近而遠,慢慢到一切眾生。這是你第一個布施的對象,你應當要做,要做到盡善盡美。心地清淨不染著,這叫放下。所以千萬不要誤會,你一切事相都放下,那真是無情,那是消極,這是錯誤的。
問:日常功課如何做?
答:做的方法很多,要看你的環境,環境許可最好能念一個鐘點佛、一個半鐘點佛,如果工作繁忙不許可,早晚課就簡單,最簡單的是十念法,就是早晚十念,看自己情形。
問:常常愛生氣及瞋恨心重的人,是否就是人間的阿修羅?
答:這個沒錯,這個確實是如此。我們既然曉得這個毛病就要改進,因為這個對自己是很大的傷害。
問:《阿彌陀經》中提到到水、鳥說法,而《觀經圖頌》中,為何除水、鳥之外,常有一個人頭鳥身,或兩個人頭共一身之鳥,其代表何義?
答:共命之鳥是真有,不是沒有,確實是有,我們很少見到覺得奇怪。每個世界這些動物都不一樣,雙頭的共命鳥我們這個世界上有。佛在經典所講的多半都是我們世間有的,說起來我們會有一點印象,如果我們世界所沒有的,佛都不說,說了我們沒有辦法想像。共命鳥出產在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佛當年在那一帶說法,提到這個鳥大家都見過的,所以他說這很希奇的,所謂是珍禽異獸,很難得見到,希有的這些動物,在西方極樂世界都有。《圖頌》跟《彌陀經》都相應的。
問:最近醫學界有捐贈器官的討論,在腦死之後捐贈器官,會不會影響亡者的往生?
答:會影響。實在講影響不影響是你自己的定力,你自己的功夫,你自己真有定功,他來切割的時候,你沒有瞋恚心就不影響。佛法裡面講,普通一個人過世,他的神識,我們現在講完全斷氣,斷氣之後最低限度是八個小時,他的神識才會離開,八小時之內你要動他,他都有痛苦,因為他有神識在,所以最低限度八小時之內不能動他。捐器官大概都是在八小時之內,人一斷氣馬上就切割,這神識決定在,那就看你的功夫,你要能夠忍受得了,有這個定力就不妨礙,如果沒有這個定力,忍受不了,到那時候會後悔、會痛苦、會怨恨,那就麻煩大了。這個事情的確是值得討論的。所以我們自己沒有把握最好不要發這個心,你能幫助一個人往生到西方世界之後成佛,再倒駕慈航度眾生,不曉得幫助多少人,這個帳應該值得算一算。這就是幫助一個人頂多幫助他多活幾年,身體稍微健康一點,不能幫助他了生死、出三界,再把自己的事情擔誤了,這是得不償失。
問:家中原供奉觀世音菩薩,現在念阿彌陀佛,早晚課應如何?
答:你可以照常,沒有關係,因為觀音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不相違背,觀音菩薩一樣可以供。我們供西方三聖,供觀音菩薩,早晚課就是念《彌陀經》、念阿彌陀佛佛號就好。
問: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若發心出家者,是否就不具足?如何才能圓滿其義?
答:發心出家是大孝,這是諸位要知道,所以出家必須要顧慮父母的生活。如果父母沒有人奉養,我們出家時節就要晚。如果你兄弟姐妹多,父母有人奉養,或者家裡生活環境很富裕,不需要自己照顧,這個可以。如果家庭生活很清苦,沒有兄弟姐妹,這個必須要盡孝道,在家學佛是一樣的,這都是必須要考慮的。如果父母有人供養,沒有後顧之憂,你就可以出家,出家還是盡大孝,因為你一出家,你要是往生極樂世界,你的父母決定不墮三惡道。這個東西我們世間人講人情,六道裡頭還是講人情的,如果他造作罪業,死了以後見閻羅王,閻羅王一看,他的兒女已經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也都特別優待他,這是菩薩的眷屬,怎麼可以怠慢?不能怠慢。所以常說「一子成佛,九祖升天」,這就是福報,這是大孝。
問:在這個時代當中如何愛惜字紙?
答:愛惜字紙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這是在從前,現在我們要了解它的精神之所在,像現在印刷的這些字紙,這是垃圾,不能不把它丟掉。什麼字紙我們應該愛惜?經書,而且告訴你不是這個經書,這個經書不值得愛惜,線裝書,自古幾百年流傳下來的,這個要愛惜,雖然破了也要很珍惜的把它補好,實在是太舊了,我們拿到裱畫店把它裱起來,要把它流傳到後世,這個要愛惜。像古來祖師大德他們的墨寶、真跡我們要有收藏,這個要愛惜。愛惜的方法,一方面保存著原本,一方面影印流通,現在可以照相、影印流通,這都是愛惜的方法,原本一定要好好的保存。我現在有很多收藏的線裝書,我為了怕損壞,我現在看怎麼看法?去影印,拿影印的來看。上次給你們行策法師念佛的方法,我們影印送給大家,我自己看也是看影印本,在上面圈、寫字、做記號,原本保持不動,收藏得很好,要愛惜這些字紙。
現代印的這些東西,這沒關係,為什麼?它沒有價值。從前字紙價值是什麼?全是手寫的,寫一部經好不容易。後來雖然是木刻版本,木刻也不簡單,一塊板一塊板寫好,一刀一刀的雕出來,印刷也很困難,用松煙,好幾分鐘才刷一張,才印一張出來,一天的工夫能印個二、三本書就不錯了,所以費了這麼多的勞力,東西才能出得來,我們要珍惜。不像現在,現在這個報紙都是垃圾,看一遍絕對就不看第二遍。所以要了解這個意思。
問:師父剛才講隨喜吃素,可是遇到其他人毀謗自己吃素的道心不堅時,怎麼辦?該如何圓融?
答:這都是看情況,這要理智的抉擇。譬如同一席的時候,當然有人讚歎,也有人毀謗,你要把吃素的道理講給大家聽,大家心裡明白了,曉得這個道理。吃素是兩個道理,第一個是健康衛生,所以佛門採取素食是衛生、衛性、衛心,這是非常圓滿的。一般人吃東西只曉得衛生,生是生理,吃腐壞的東西會得病,這是生理上的病。可是我們人除了生理之外還有性情,大家都疏忽了,不知道保衛性情。伊斯蘭教(回教)比我們一般人有進步,他飲食除了講求衛生還要講求衛性,換句話說,凡是性情不好的東西他都不吃,所以他們吃牛羊,牛羊性情柔和。他們不吃狗,為什麼不吃狗?狗因為瘋狂。他為什麼不吃豬?豬懶惰。豬肉吃多了,人吸收牠的氣分就懶惰了。人本來就有惰性,再加上懶惰的這種氣分就變成更懶惰。所以他講很多道理。
素食還保護慈悲心,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所以他是衛心、衛性、衛生,所以素食是講到最圓滿的,這是一般人不懂的,所以我們把這個道理講給他聽。第二個理由就是不與這些眾生結冤仇,這就講到佛法的因果報應,你不相信,它的確有。縱然他不能接受第二個意思,第一個他可以接受,衛生、衛性、衛心,素食是養我們的慈悲心。你把道理講給他聽就沒有問題,所以我們決定採取素食。為了你們這些人業障重,我就陪你們吃一點,這是為了度你們,免得你們覺得我學佛很怪,學佛是圓融的、是自在的。所以他有問題提出來,你也可以給他解答,借這個機會,這是機會教育,使他能夠接受佛法的教育。
問:經中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果父母師長沒有正知正見,屢勸不聽,還要孝順嗎?
答:當然要孝順,不能不孝順,這個不可以的,還是要孝順,總要婉轉想方法來幫助他。不聽一定有不聽的道理,你把原因找出來,再把原因消除,他一定就會接受。凡是不聽,多半對於佛教誤會不了解,你必須把真正的佛教介紹給他。
問:又常聽人說,替人誦經祈求,會替人背業障,是否具有其事?如果有朋友得重病或久病不癒,應該如何幫助他?
答:誦經確實是可以幫助人,但是絕對不會替人背業障,沒有這個道理。如果這個道理能成立就太好了,為什麼?我們的業障,佛菩薩念念經,把我們都背去了,那就太好了,我們求之不得,實際上沒有辦法。你誦經是你得利益,《地藏經》上講,你替他誦經,你得六分功德,他只能得一分。所以一般做佛事,請七個人來給他誦經,為什麼?他才得一分,自己得七分之六,你要幫助他,他只得七分之一。所以誦經決定有好處,沒有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