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職員義工談話十 (共一集) 2006/12/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57-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是十二月第一個星期三,我們跟義工同學做例行的談話。在這個月我們在《華嚴》的課程裡面學習過「十自在」,十種自在,「十波羅蜜」。最近在「大用無方」裡面講到普賢德。我們也用了相當長的時間,將普賢菩薩十願做了詳細的說明。
從《華嚴》,我們明瞭佛陀的教學根源是什麼?這不能不知道。依據什麼道理來教化眾生?中國五千年祖宗傳統的教育是根據倫理,特別是倫理裡面的第一句「父子有親」,所以中國的教育就是這一種親情的保持與發揚光大,光大到「凡是人,皆須愛」,所以它超越了國家,超越了種族,也超越了宗教,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佛陀的教學是根據一切眾生的本性,在中國只說到「人之初,性本善」,本性本善,可是佛給我們講的就太詳細、太清楚了。這是《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們看這表上,這列得很清楚,這就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的根本,佛就是依這個道理來教化眾生,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個要知道。我們現在變成這個樣子,是我們自己做錯了,自己做錯就認真去懺悔。所以我們利用這兩個小時短短的時間,把我們最近所學的「十自在」、「十波羅蜜」、「普賢德」,做一個溫習。用最簡單扼要的來談談我們怎樣在生活當中去落實,這真正才能得受用。
首先要把佛教的根一定要認識清楚。如來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如果經上講佛,佛是講相,講形相;講如來是講本性,意思並不相同。佛有如來智慧德相,眾生也有如來智慧德相,沒有兩樣,只是佛覺悟,眾生迷惑,雖有,自己並不知道。智慧是什麼?智慧就是見聞覺知,你眼能見,耳能聽,鼻能嗅,舌能嘗,身能觸,意能知,這就是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本有的智慧,一切眾生本有的智慧,你要是覺悟,你就用得正;迷,你就把它用邪了,用錯了。換句話說,佛門裡面常講用心不能用錯,用錯了就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地獄、畜生,用錯了;用正了,你就是佛、就是菩薩,佛菩薩、阿羅漢用正。正跟邪與迷悟有關係,你真正覺悟,當然你什麼都用得正;如果你是迷惑顛倒,自然你就用錯了。
所以智慧、德、相這三樣東西是自性裡頭本具的,真的是不生不滅,這是真正的自己。所以如來的智慧德相,我們有不是沒有。德就是涅槃寂靜。普賢的十願,文殊菩薩的十波羅蜜,十德,這是德的表現在外面。沒有起作用的時候就是涅槃寂靜,起作用的時候就是十願、十度,大用無方。大用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應以什麼身得度,佛菩薩就能現什麼身,那個作用太大太大。相就是色聲香味,相是物質;智慧是心,我們現在講精神,精神是屬於智慧變現出來的。物質就是德的相,德是本體,涅槃寂靜是本體,十願、十度、大用無方是本體起用,所以德是純善純淨。這我們必須要知道,佛教是從這個地方興起的,是根據這樣的道理事實真相來教化眾生。
「德遵普賢」,第一個我們要學禮敬,這一點有沒有做到?一定要落實在生活裡。首先在家裡面對父母、對長輩一定要有禮。在外面有禮,心裡頭有敬意,這一定要學。普賢的十願、文殊的十波羅蜜,在《華嚴經》上是法身菩薩他們表演出來的,也就是說證得法身之後自然就是這個樣子,這就不是學來的。我們今天迷失了本性怎麼辦?到哪裡去學?學佛菩薩的樣子,學久了慢慢自然就習慣了,習慣他就會成熟、就會覺悟,這是幫助我們明心見性的一個好方法。
《華嚴經》上末後還有一句,第一句是「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後面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妄想執著我們人人都有,但是你要知道它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一定要清楚,你就不要怕它,決定可以斷得掉。我們在前面曾經做了一個「凡聖迷悟示意圖」,我們用三種顏色,三原色,紅黃藍三原色,無量的顏色都是這三種色變出來的。這三個色是根本,白的也是它變出來的,這三原色。我們用黃色代表妄想,用藍色代表分別,用紅色代表執著。我們這裡也做了一個示意,這是黃色的。現在的問題,我們如果有了妄想,有妄想就好像我們隔了這張紙,黃色的,看外面還是很清楚,但是外面統統都加上黃色,這是一層,菩薩就是這樣子。成了佛,就都沒有了。都沒有,就成佛了,如果有這麼一層,這是菩薩;再加一層,加一層藍色的,就像我們現在戴太陽眼鏡,我們還是可以看得清楚,戴太陽眼鏡一樣;如果再加上執著,就再加上紅色這就很難看,幾乎是看不清楚,外面看不清楚,看得很模糊、很模糊。那麼你要曉得妄想分別執著有沒有障礙我們的眼睛?沒有,我們的眼睛好好的沒有障礙。有沒有障礙外面境界?也沒有。問題就出在這裡,這東西是妄的、是假的,所以你就曉得妄想分別執著沒有障礙我們自性,也沒有障礙外面的境界。問題就出在這個上面,所以佛叫你把這個東西放下。
你放下了執著就叫做阿羅漢,再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最後把妄想也放下你就成佛,就這麼回事情。所以佛菩薩、阿羅漢在哪裡?就是你自己。不在外頭,就是你本人。所以你一定要曉得這個東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是因為我們迷失了事實真相才產生的。虛妄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當然可以放下;是真的,當然可以恢復。所以你真的放下之後你才曉得,我們現前境界全是真的。沒有放下的時候,佛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放下之後,「凡所有相,皆是實相」,問題就在此地。放下之後,你才恍然大悟,真正了解宇宙人生是個什麼,所以你的性德自然現前。
「禮敬諸佛」,不要教,無論對哪個人都是真誠恭敬。我們不能對人真誠恭敬,馬上就要覺悟,我迷惑顛倒,我把我的性德喪失掉。我們自己的德行跟一切諸佛完全一樣,沒有兩樣。今天會變成這個樣子,就是不了解事實真相,毛病就是出在妄想分別執著。
「稱讚如來」,在我們現前對治什麼?對治嫉妒障礙。看到人家好,我們不會稱讚還去挖苦他,還去障礙他,這錯了。這是什麼?他有沒有損害?他沒有損害,我們自己損害太大,自己造罪業,人家有福,福報不會減少,他有福報,任何一個人都傷害不了他。這是因果的定律,人家種的善因一定有善果,你怎麼能破壞?你能夠破壞,因果定律都推翻了,哪有這個道理!所以只有自己造罪業,自己將來要受苦報,這冤枉。你要是看到人做好事讚歎,那你就修了功德,我們將來就得好果報。所以都在一念之間,一念錯了,自己造罪業;一念覺悟了,自己所修的功德、福德絕不亞於那個人,他有多大的福報,我也有多大的福報,他還去做,我只是讚歎。這個讚歎是出自於內心真誠恭敬的讚歎。同樣讚歎得的果報不相同,那就是你的心不一樣,真誠心的程度不相同。
第三「廣修供養」。供養,廣修跟第一條禮敬諸佛,沒有範圍的。對一切眾生自然的會布施,布施就是供養,真誠恭敬心布施叫供養。所以菩薩如果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為什麼?菩薩修布施,普賢修供養,同樣的布施,一個是有真誠恭敬心,一個是差一點,所以他就成不了佛。既然布施,為什麼不用恭敬心?用恭敬心就變成普賢行。沒有恭敬心,你的布施就是普通一般菩薩。這個道理要懂,同樣布施就是那個念頭差一點點,所獲得的果報大大不相同。
普賢之德是什麼?佛經上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普賢菩薩的量大,中國人常講量大福大。心量大的人布施一塊錢,跟心量小的人布施一塊錢,果報完全不相同。心量大的人,他那一塊錢布施,能夠得無量無邊的福報;心量小的,布施一塊錢能得十塊就不得了,就很難得,不能比。你為什麼不把心量打開?為什麼老是小心量?這就是普賢菩薩跟其他菩薩不相同的地方。心量太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普賢菩薩,廣修供養。
業障,我們都知道自己業障真的重不是假的,很重很重。起心動念都為自己,這就是業障。我們自性,就是本來沒有起心動念,更沒有分別執著,本性是什麼?本性是涅槃清淨,涅槃是梵語,是印度話,翻成中國的意思就是底下的寂靜,中國人稱寂靜,印度人稱涅槃,我們把這統統都寫的是寂靜。寂是什麼?寂是不動,心不動。不動是真心,動了的時候是妄心。有念頭就動,沒有念頭是不動。我們今天念佛動了沒有?動了,那要不念佛?不念佛動得更厲害,胡思亂想,所以用這個方法來對治我們胡思亂想,到什麼時候成佛?念佛念到什麼妄想都沒有了,把這一句佛號打掉就成佛了。如果有這句佛號是菩薩,這句佛號丟掉的時候就是佛,回歸到自性。所以念佛是個手段、是個方法,不是目的,這一定要懂得。
實在講,我們要把胡思亂想雜念打掉可真不容易。所以我們今天念佛,頭一個目標就是希望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再把妄念斷掉。所以這個法門的殊勝就在此地。你說是八萬四千法門,你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決定不能夠證得;換句話說,你出不了六道輪迴。因為什麼?八萬四千法門都要斷煩惱,也就是剛才我們比喻裡講的,紅色的沒有了,執著沒有了,證阿羅漢,出六道,脫離六道。六道外面還有個四聖法界,這十法界還有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必須要把藍色的、把黃色的也要打掉,都不要了才能超越十法界,很難很難。唯獨淨土法門不需要,三個都有都沒有關係,這對我們就方便,我們才有救。這叫什麼?帶業往生,就是我們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斷,這是業障,我們可以帶著走。
你要知道其他任何法門都不可以帶,你帶的決定去不了,只有淨土。淨土帶怎麼樣?可以帶舊業,不能帶現行。這在什麼時候講?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最後一念心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只有阿彌陀佛,他就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不是平時,最後一念。平時是什麼?我們在練習,我們要練得很熟,不要到那一念的時候忘掉了,那麻煩大了。多少念佛人念了一輩子到最後一念亂掉,所以他去不了。這東西跟打仗一樣,平常操練,練兵,最後要上戰場才管用。平常我們念佛,我們在這裡學教,都是在做準備的工作。所以道理你要搞清楚,道理清楚之後,我們的信心才堅定,才不會動搖,我就一門深入,始終就學這個法門肯定有成就。如果道理不清楚,這個法門也好、那個也好,你學上許多法門,你心就亂掉,成功的機會就很少。
凡是一門深入,成功的機會就很大。你看看《淨土聖賢錄》、《往生傳》,然後再看看我們現前有不少念佛往生的人。往生的人哪一類的人最多?不認識字的人最多,阿公、阿婆很多,為什麼?他們老實,他就學一樣。他沒有能力學那麼多,不認識字,沒有能力學那麼多,他就學一樣,結果他修成功。多少聰明人,這個要學、那個要學,學禪、學律、學淨,還要學密,學得一大堆,到最後哪裡都去不了還搞輪迴,這就錯了。所以真的比不上阿公阿婆,不要小看他們,他們真能往生,真到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去,我們還要搞六道。所以這個道理要懂。懺悔業障要注重這一點。
只要我們離開淨宗,就是離開阿彌陀佛,離開《彌陀經》或者是《無量壽經》去搞別的,都叫業障。我們現在聽《華嚴經》行不行?行,《華嚴經》為什麼行?《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也就是說《無量壽經》的詳細講解。可是你要修,修就不要用《華嚴》,為什麼?太多了。修,如果你沒有疑問,真的專心,你就採取《阿彌陀經》,小本;如果你還有疑惑,那你就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阿彌陀經》的註解,《華嚴經》是《無量壽經》的註解,你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古人講這三部經是一部經,就是一個細講,一個簡單的講,一個是最簡單讓你日常做功課修持用。所以我們用功依靠,一定是依靠這兩種,或者是《無量壽經》、或者是《阿彌陀經》就可以,兩者選一種就行。《華嚴經》有機會聽,很好,可以幫助你化解很多的疑惑、你的疑問,斷疑生信。
第五「隨喜功德」,看到別人有好的事情要知道隨喜,不能有嫉妒。這跟前面稱讚如來意思不相同。稱讚如來,是看到別人做事,做的是善事,如來是性德,跟性德相應就是跟善相應的,我們讚歎;跟善不相應的我們不讚歎,但是要有禮敬有供養,只是不讚歎,當然也不隨喜,因為隨喜下面是功德,你做的那個不是功德不隨喜。所以他做的是功德,功德是善事,善事裡面為什麼稱功德?因為他不求果報,那是功德。做善事求果報就變成福德。所以在大乘教裡面告訴我們,不著相,我們做種種善事痕跡都不著,這是功德。做善事求果報,我為什麼做這個?我要想將來得什麼好處,那就是福德,那不是功德,這一定要懂得。
功德對於回歸自性有很大的幫助,福德沒有,福德是回不了自性,歸不了自性。福德的果報都是在六道。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世間做大官的、富貴人發大財的,那都是修的福德,過去生中修的福德,所以看到也不用羨慕,很平常,為什麼?我只要修,來生我就得大福報,大富大貴我也都能得到,問題你肯不肯修?但是我們看看現前這些富貴人並不快樂,富貴人還有很多是迷惑顛倒,還在造很多業,造業,他的福報享盡了,來生就沒有,來生一定往下墜落。你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你對於人間天上的富貴就不會有羨慕的念頭,覺得這沒什麼了不起,不是好事,還是到極樂世界好,怎麼比都比不上極樂世界,這要知道。到極樂世界可以成佛、成菩薩,真的,永遠不再搞輪迴,不再搞十法界。
到極樂世界去,再到六道十法界來,也會常常來,來幹什麼?來救眾生的,不是來受報的。我們看美國魏斯醫生的報告,他從催眠術裡面發現世間人到這個世間來兩種人:一種人是來受果報的,另外一種人是來工作的不是來受果報的,這跟佛法講得很類似。佛法講兩種人,一種是業報來的,人生酬業,十法界眾生業報來的;另外一種人,就是佛菩薩應化到世間來度眾生。所以你能到極樂世界,再回到這個地方來是來度眾生,菩薩乘願再來,不是凡夫,不受業報。這個道理不能不清楚。
所以見到人做好事,隨喜。隨喜的功德,跟那個做好事的人功德一樣大,他做多大的功德,你隨喜,你也就得多大的功德,要會修。譬如下面這個「請轉法輪」,這是好事情,這是請法師大德來講經說法,我們看到了我們隨喜,請法師到這邊來講經,當然需要財力也需要人力,我們全心全力的幫助他。實在幫不上忙,我們讚歎宣揚他,某人請法師在哪裡講經希望大家都去聽,這都是隨喜功德不用花錢的。你誠心誠意隨喜,跟禮請法師那個人功德一樣大,這要懂,可不能做破壞的事情。做破壞的事情,障礙的事情,罪過跟那個啟請的人是相反的,他有多大功,你就有多大罪,那個麻煩可大了。他的功德愈大,你的罪過就愈大,這都不能不知道的。
「請佛住世」的功德是最大,因為畢竟上上根性的人少,聽一部經就開悟的還沒見過。必須要把這些大德們,我們供養他請他住在這個地方,長年的教導我們,時間愈長愈好,這個功德就大,為什麼?長時期的薰修,我們才有開悟的可能。「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道理在此地。真正念佛道場,淨宗道場,講經除了淨宗這五經一論之外,其他的經一律不講,專修淨業。可是我們現在提出的四門功課,《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沙彌律儀》,這四樣東西是共同科目,不管修哪個法門統統要學的。這是根基,這是戒律,持戒念佛。你沒有戒律,念佛不能往生,這不能不知道。所以你不要瞧不起這些阿公阿婆,阿公阿婆不學這個,你仔細看他統統做到,為什麼?他老實善良,處事待人接物沒有私心、沒有惡意,他做到了,我們怎麼比也比不上人家。所以我們必須要學這四門戒律,這四門東西學好了,才是真正持戒念佛。
第八個「常隨佛學」。我們淨宗的學人跟哪個佛學?跟阿彌陀佛學,所以常隨佛學,這個佛就是指定阿彌陀佛,不是其他的佛。怎樣才跟阿彌陀佛學?《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就讀《無量壽經》,對《無量壽經》的意思能了解,《無量壽經》裡面的教訓條條我們都把它落實,這就是學阿彌陀佛。如果說《無量壽經》太多了,那最重要的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自己說的,釋迦牟尼佛轉述阿彌陀佛自己說的話,所以四十八願不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要知道。我們都能夠做到,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第九要「恆順眾生」。昨天講得很清楚,順這個字很重要,我們為什麼不能隨順?有自己的意思就不能隨順,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恆順必須要把自己的意思放下,才能隨順別人。自己沒有意思,你不知道自己沒有意思才真快樂,心地才清淨沒有煩惱。自己有意思就有煩惱,就有業障。所以昨天我舉日本江本博士的水實驗,水沒有意思,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它能隨任何人的意思。這個我們要跟它學。祖師大德常常用鏡子來做比喻,我們早晚都要照鏡子,我們要學鏡子,我們的心像鏡子一樣。鏡子照外面清清楚楚,那是智慧,一點都不迷惑,決定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分別執著,這叫恆順。如果鏡子有執著,我喜歡他,我照他,別人來的時候就照不到,那他就有執著了。哪個人去照都照得很清楚,可見得它沒有執著,它沒有分別。我們如果懂得祖師這一句話,「用心如鏡」,那你就在修普賢行。中國古人教學也是從這個地方下手,孝順,中國的教育就從這裡開端的,到終極的目標也就是完成孝順。從孝順父母達到孝順一切眾生,中國人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孝順發展到極至。
末後一條「普皆迴向」。實際上八、九、十都是迴向;第八是迴向菩提,第九是迴向眾生,第十是迴向實際。實際是什麼?實際是本性,換句話說,我們所有一切的修學絕對不是為名聞利養,決定沒有自私自利,是恢復本性,回歸本性,利益一切眾生。用現在的話來說,真的明白通達了,為一切眾生無條件的服務。恆順眾生就是為眾生服務,全心全力去協助他們,這叫普賢德。
如何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那就是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行為,行依文殊,文殊這也是十條,十波羅蜜,波羅蜜的意思就是圓滿,就是十種圓滿。什麼圓滿?普賢德的圓滿。普賢德如果離開這十條,那個德是抽象的,那就不是事實。所以普賢德是落實在文殊十波羅蜜裡頭,十種圓滿:第一個布施,布施裡面具足普賢十願。布施有財布施、有法布施、有無畏布施。布施的時候都要有禮敬,都要有稱讚,都要有供養、懺悔、隨喜統統具足。乃至於後面,隨學、恆順、普皆迴向,下面每一條都是這樣的。所以每一條裡頭統統具足普賢十願,這就叫普賢行。如果你修十波羅蜜沒有普賢行,那叫菩薩,菩薩十波羅蜜。如果有普賢願在裡面,那就變成普賢行。普賢行是成佛之道,比菩薩高很多,所以這個要懂得。
財布施,財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錢財、物品施捨給需要的人,內財是我們的體力、我們的勞力、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精神、時間,這都是內財,像現在道場裡面所說的義工。我們到道場裡面來服務做義工,內財布施。內財布施得的果報比外財殊勝,外財他有錢,拿錢來布施,人沒有來參與工作,所以比不上道場的義工。道場裡面做義工比外面出錢來護持道場的人功德還要大,這個道理要懂。但是也不容易,為什麼?道場人很多,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心裡一生氣,功德全沒有,全光了。「火燒功德林」,一定要記住,有普賢德功德決定不會失掉。所以既然到道場來做義工,千萬不要火燒功德林,那你的虧就吃大了,你也白來了,你還不如不來。
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法裡面是指佛法。道場講經說法是法布施,領眾念佛也是法布施,都在這修行。無畏布施裡面頭一個就是素食,我們在道場素食是無畏布施,不食眾生肉,不跟眾生結冤仇。在道場看到些小動物要愛護,不要傷害牠,這屬於無畏。無畏是叫一切眾生離開恐怖,這叫無畏布施。如果像蚊蟲、螞蟻、蟑螂這些,看到想要打死這就不是無畏,這是殺生。所以沒有殺害的心,殺害的念頭,沒有殺害眾生的行為,這是屬於無畏布施。持戒是無畏布施,持戒的人不偷盜,你東西丟在這裡沒有關係很放心,沒有人拿,你沒有恐怖。像這些都是屬於無畏布施。
第二個持戒,「持戒善護三業」。最基本的就是十善業道,不殺生、不淫欲、不偷盜,這是身三業;口有四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三業,不貪、不瞋、不痴,於世出世間法都一樣。所有一切戒律的精神離不開十善業道,所以十善業道是戒律的根本。
第三「忍辱心平氣和」,無論在什麼樣的逆境、惡緣都要忍,忍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功德。我們能不能有成就,全靠你有沒有忍辱的功夫。你能忍就有成就,不能忍,往往希有難逢的機會失掉,那真正可惜,這一點要認識清楚。
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經教,我們不是台中人,外地來的。當地的同學有一些對我們很好,有一些看我們不順眼,找麻煩的很多,常常有,那要看你能不能忍?你要不能忍,掉頭就去,算了,我到別的地方去了,我們跟老師學習的機會失掉了。我對於這樁事情很清楚、很明瞭。我在台中處得好一點的同學,我就跟他們說,只要老師沒有趕我走,什麼人用什麼方法趕我走,我都不會走,為什麼?我東西沒有學到,等我學到家的時候,你請我來我都不來。我沒有學成的時候,使用什麼方法我都不會走,我能忍。不容易,很多人就不行。我那時候還找了個出家人,我出家之後,找了個出家人慧忍法師,以後他在香港住了很多年,前幾年往生。這人很聰明,我把他找到台中介紹給李老師,在台中學經教。住了十個月,住不下去了,走了,還去幹他的本行趕經懺去了,所以不能忍就不能成就。我在那裡能住十年,他十個月就不行,不容易。人家給你羞辱一頓你就受不了,你怎麼會有成就?不能成就,你到這個地方來幹什麼的?不是來讓大家讚歎,不是,我是來學道的、學佛法的。所以自己的目標方向要認識清楚,我們才能夠禁得起考驗。
老師教,教道理,日常生活當中就是我們修行。對我們很好的,我們要忍,忍什麼?不生貪戀;對我不好的要忍,不生瞋恚,那功夫就在這裡學出來的!所以你能夠想到這裡,都是好老師,都是善知識,老師教我,他們成就我,沒有這些人我怎麼會成就?成就我的人,那個恩德跟老師教誨的恩德一樣大,心平氣和,什麼事都沒有了。他侮辱我,對他恭恭敬敬;他批評我,我讚歎他。所以一切人都很好相處,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受人家的氣,幾天都消化不了,這對自己的身體傷害太大,那個虧就吃大了。所以要學得聰明,要學得有智慧。所以忍辱心平氣和。
「精進專一不懈」,老師他就是這樣教我。跟李老師學經教只能學一樣,你同時學兩樣不教你,直截了當的告訴你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只能學一樣。一樣東西學好了,要他承認,老師說行,不錯,可以了,你才可以再學一樣。老師的標準是什麼?你學這一部經,你上台去講,他在下面聽,聽得很滿意才行。大概我們在台中的教室,跟這個差不多大。老師在哪裡聽?在最後一排,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擴音,你講要他聽得見,他聽不見不行,所以他坐最後一排。一遍講了他不滿意,再講第二遍,所以學一部經有的時候講很多遍,講到他點頭滿意的時候你才可以再學一部經。
我在台中第一部學的《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那個經有多少?好像這個紙四張八面,小部經。你學太大的他不教你,沒有能力,一定從小再學到大。我在那裡十年學了五部經,第一部就是這小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第二部學的《阿彌陀經》,也不多,薄薄的也是幾頁。第三部學的分量大一點,《普賢菩薩行願品》,就是大家常念的「十大願王」一卷,《華嚴經》最後一卷。第四部《金剛經》,第五部是大經,《大佛頂首楞嚴經》。我們學的時候都要講,不講不行,一定要講,講到老師滿意。十年學五部。
一九七七年,三十年前,香港的同修謝道蓮居士,聖懷法師,聖懷法師現在還在,謝道蓮已經往生,幾年前往生。他們兩個在台北聽我講經,聽得很歡喜,聽完之後就邀請我到香港來講經,講《楞嚴經》。第一次到香港,講四個月。香港,兩個月在中華佛教圖書館,界限街;後面兩個月是在壽冶老和尚,藍塘道,他的道場(在藍塘道,壽冶老和尚道場)講了四個月。那個時候來講就很有把握,《楞嚴經》是李老師那裡通過,我們學講的時候都通過,所以在這邊講的也很輕鬆。那個時候,香港還有一個「楞嚴經王」,就是首楞嚴王,海仁老和尚,九十多歲,住在大嶼山,我去拜訪過他。好像第二年他就往生,九十多歲。他是一生專講《楞嚴》的,聽說當時他下面有六個學生。做他的學生可不簡單,《楞嚴經》很長要背,不但經文要背,註解還要背。我那時候聽說他用的註解是蕅益大師的《楞嚴經文句》,我們也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選這個本子?蕅益大師《楞嚴經文句》,連經帶註解都要背,這可不是容易事情,這不是小部經,是大部經。「一門深入」,老和尚教學生有道理,專攻一部基礎深,根深蒂固,這很有道理。現在用這個方法,恐怕都沒有人肯來學。尤其是大部,背註解太困難。
第四個禪定,「禪定離欲成定」。禪定就是三昧,三昧是梵語,意思正翻叫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這禪定。換句話說,六道眾生,欲界的享受,佛講的是五大類,欲界眾生,苦、樂、憂、喜、捨五種受,欲界有,不正常。苦樂憂喜捨統統沒有了,這叫正常。身沒有苦樂,心沒有憂喜,這才正常。在六道裡面,誰能得正常?色界天正常,無色界天正常,欲界六層天以下統統不正常。所以色界跟無色界,佛經裡常講四禪八定,他們得禪定。所以得定,欲一定要捨掉。
欲是什麼?財、色、名、食、睡,叫五欲。這五種只要有一樣你沒有捨掉,你就不能得定,禪定就不能成功。所以修,那是一樁事情,離欲是真正的因素。對財色名食睡還有一絲毫貪著,定得不到,這我們不能不知道。但是這個欲一定要把它降低,要把它淡化,斷不了要淡化,愈淡薄愈好。在欲界天裡面,六層天也是如此,你看四王天,忉利天是福報,你修的是作善修福,生這個天。夜摩天以上就要修定,那個定什麼?沒有成功,不及格,但是他有修一點定功,也就是說對於欲望稍微淡一點,他就能生夜摩天;再淡一點,他就能夠生兜率天;還要淡一點,就生化樂天;到很淡薄的時候,他化自在天;再上去欲就斷掉、就捨掉,捨掉之後得初禪就到色界天去,到初禪天去。初禪是梵天,梵就是清淨的意思,離欲才清淨,不離欲不會清淨。所以禪定,定是一定要學的。
忍辱跟精進都是禪定的基礎,不能忍、不能精進是決定不會得定。定然後才開智慧,這個智慧是真的智慧。世間人有沒有智慧?沒有,為什麼沒有?五欲六塵沒有捨掉、沒有放下,哪裡會有智慧?他還很聰明,聰明有,佛經裡面講的「世智辯聰」,世間的辯才、聰明他有,不能稱智慧。佛家智慧的標準是從定當中生的,就是清淨心,你看《金剛經》上講的,「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實相就是智慧,必須心地清淨。《無量壽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下面就是智慧,「覺」。心地要真誠清淨平等就開智慧,智慧開了之後,好,為什麼?什麼都通了,什麼障礙都沒有了,那是真智慧。聰明不行,聰明有的時候把事情判斷錯誤,自己以為是這樣的,其實過一個階段之後被人發現是錯誤的,那個錯誤造業自己要負責任。所以一定要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佛家的教學,自始至終都是講智慧。持戒、禪定都是方法,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這個戒定慧稱之為三學。慧是目標,禪定是手段,持戒是手段的手段,所以叫最初方便不能不知道。我們現在要求同學們學習一定從《弟子規》開始,《弟子規》是戒律,是最基本的戒律。有《弟子規》學《感應篇》就很方便,有《感應篇》學十善業就沒有問題,再學《沙彌律儀》,這是順水推舟,輕而易舉。你看現在我們佛門裡面,在家同修十善業做不到,出家的同修《沙彌律儀》做不到,所以今天我們學佛為什麼不能成就?根沒有了,像樹木沒有根是死的不是活的,做得再好看,花瓶裡面插的花,幾天就死了,這個要知道。
為什麼古來無論在家、出家學佛,他有那麼大的成就?他有根。《弟子規》什麼時候教的?從小學的。所以古時候重視家庭教育,父母不認識字,他會把小孩教好,他懂得倫理道德,懂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能把小孩帶好。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香港這個地方我看至少斷了七代差不多。你們沒有學,你們父母也沒有學,祖父母、曾祖父母、高祖父母都沒有學,斷了這麼多代了,這個問題嚴重,真的叫一代不如一代,變化太大。我初到香港來的時候,三十年,三十年前香港人跟現在不一樣,那時候香港人還不錯,比現在可愛多了。你再想三十年之後的香港人,很可怕,一代不如一代。
三十年前香港沒這麼多高樓,最高的一棟樓,那時候我來的時候聽說剛剛建好沒有多久,五十層,靠海邊,窗戶是圓形的,那是香港最高的一層樓。那時候沒有地鐵,從九龍到香港要坐渡輪,還挺有人情味的。現在交通把整個(我們中國人講風水)風水破壞掉,人只知道往錢看,拼命在那裡怎麼樣去賺錢,不擇手段,不得了,這問題很嚴重。
所以現在諸位學佛,心平氣和就是健康之道,不能生病。現在生病不得了,為什麼?假藥太多了,賣藥的人沒有良心,那個藥吃了會送命的。現在醫生真正有醫德的也少,所以真的生病趕緊念佛求生淨土,什麼念頭都不要想了。現在還有更嚴重的,飲食,我聽說飲食裡頭很多是假的。你看我們吃素的人,蔬菜,農藥、化肥,這個東西吃了對身體決定沒有好處,怎麼辦?我還聽人告訴我,大陸上北方的黑木耳,現在有人用假的木耳染黑色,染色,這怎麼得了?這樣一來連菜都不敢吃了。
肉是決定不能吃。我參觀過養豬的牧場、養雞的工廠我都參觀過。我去看的時候,那工廠的人告訴我,拎了一隻小鴨放在我手上,跟我手掌一樣大,小鴨,他問我:法師,你看這個鴨子出生幾天?我想至少一個星期,大概一個星期到十天才能長這麼大,出生的時候就一點點大。他告訴我兩天,我嚇了一跳,這還能吃。打針,打什麼?打荷爾蒙,叫牠快長,所以鴨子多少天賣?兩個星期,兩個星期就賣到北京烤鴨。北京烤鴨三分之二是他們那裡提供的,這還得了,兩天這麼大,所以兩個星期就變成大鴨。全是化學飼料餵的,那個東西吃了不長病才怪。所以我回來告訴大家,從前還有人吃雞蛋,我說不可以吃,雞蛋、鴨蛋都不可以吃,我親自去看,太可怕了。聽說豬,一隻豬也只有幾個月就殺了去賣。
所以現在人,吃肉的人奇奇怪怪的病很多,你就曉得病從哪裡來的。古人講的「病從口入」,一點都不錯,這還能吃嗎?海鮮,海水的染污大家都知道。我看在三、五十年之後,人吃東西,沒東西吃了。這個世界還能活得下去?三、五十年之後,人吃的全是毒,那就是《無量壽經》講的「飲苦食毒」,有這麼一句經文。大概到那個時候,你看佛菩薩的預言,經上的預言,你就曉得了「飲苦食毒」。這些現象我們今天看在眼裡,不能不提高警覺,要下定決心求生淨土,這個世界沒有可留戀的。
現在科學家報導的南北極的冰,地球變暖了,都是人為的,加速度的在融化,科學家估計,預估是五十年。但是聯合國發表的,大概是前年發表的,一百年,二一00年,我們這個地球上再也看不到冰,冰沒有了。冰沒有了,換句話說,海水就上升了,南北極的冰全融化,海水上升七十米;換句話說,海拔七十米沿海的都市統統淹在水裡,這是現在一般人都知道的。科學家跟我們說五十年,聯合國發表的是一百年,很快,當然它不是突然的,年年在化,海水年年在上升。在我想十年之後,香港填海的地區也都淹掉,沒法子再填。問題是愈來愈嚴重,海洋的面積擴大,陸地慢慢在縮小,其他的災變我們就不得而知。所以知道這些狀況,對我們來講不是壞事,是好事,什麼好事?讓我們不敢不念佛求生淨土,不求生淨土沒路可走,逼得我們非幹不可。要真正加緊用功,非幹不可,所以是好事,不是壞事,逆增上緣。
所以有定才有般若,智慧就開了。這第六條「般若善觀妙法」。人智慧開了之後,看法跟我們凡夫完全不一樣。智慧開了之後,你見到諸法實相,一切萬法的真相,你看到了。頭一個看到的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現在看一切眾生是眾生,看佛也是眾生,到智慧開了之後,你就看到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真佛不是假佛。就是現在他面前有了障礙,其實障礙並沒有障礙他自己,也沒有障礙外面,就是那一層虛妄他沒有放下。放下不放下沒有關係確實他是真佛,所以你對於一切眾生的恭敬心自然生起。因為我們現在看不到真相,所以掉以輕心,輕慢,傲慢;看到真相就不是的,自然普賢德也具足,看到一切法皆是不生不滅。所以佛經上講的「涅槃寂靜」,你就完全明瞭。明瞭就是證得,入佛的境界,所以沒有般若智慧不行。
般若智慧就是三種煩惱,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禪定,定功深的時候放下兩種,放下了執著,放下執著,六道輪迴沒有了出了六道;再放下分別,然後再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脫離了十法界,十法界的依正莊嚴的真相你完全明白了,不需要學,障礙去掉自然明白了。所以佛法修行沒有別的,去障而已。用什麼方法去障?放下。彌勒菩薩教我們,彌勒菩薩在中國的化身是布袋和尚,所以中國人造彌勒菩薩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是五代後梁時代的人,出現在浙江。人胖胖的,耳朵很大,滿面笑容。每天背個大布袋,人家供養,他也不看都往布袋裡放。有人問他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下一放,兩手一攤,告訴我們這就是佛法。人家一看,這放下,放下以後怎麼辦?拿布袋拎起來就走了,讓你去想去。放下之後還要提起,提起什麼?提起幫助苦難眾生,不是放下就沒事。放下是自己沒事,眾生還有事,要顧慮他們。你要度眾生,你看看先要放下,你先放不下你度不了眾生,所以首先要自己放下,這個很重要。
下面第七「方便隨緣教化」。這方便波羅蜜,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用最恰當的方法,方便就是最恰當的、最合適的,所以這個方便就沒有一定。對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時間,不一樣的事,沒有一定的原則,所以一定要有智慧去處理,會處理得非常恰當。因人、因事、因時不一樣,所以說方便有多門,真的是無量無邊,歸元無二路。方向目標是一個,決定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可是方法,在佛法裡面講八萬四千法門,方便;無量法門,就是方便,它是活的。方便從哪裡來?方便是般若波羅蜜來的,他有智慧,所以他的智慧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就用得非常靈活,非常的善巧,巧妙。所以方便是隨緣教化眾生,不是為自己。自己的受用是般若波羅蜜,後面這四條都是利他的,都是為眾生的。所以為眾生,頭一個你要懂得善巧方便,你才能幫助眾生、成就眾生。
譬如在過去學佛,確實就是從十善業學起,出家的就從《沙彌律儀》學起。現在為什麼學《弟子規》、要學《感應篇》?沒有這兩樣東西,你的十善業跟《沙彌律儀》決定做不到,這就是在今天的方便。過去人為什麼做到?過去人從小在家裡,這兩樣東西都學會,他有根了。我的老家那個地方比較落後,距離沿海比較遠,是比較落後的地區。落後有落後的好處,好在哪裡?污染的時間短。所以我們家鄉傳統文化的斷層大概是三代,還有救,還很好救。
我小時候生長在農村,我十歲離開農村。受《弟子規》這些教育都是十歲以前,所以有根,很管用,一歲到十歲;能夠在這花花世界沒有被染污,就靠那一點根起作用。所以我們到湯池辦實驗,把《弟子規》搬到農村裡來教,我原來想法是三年才能看到成效,沒有想到三個月就看到,怎麼人這麼好教?可是要在香港教的話,三年都不行。你看我們在那裡教了一個鎮,一個鄉鎮十二個村莊,居民總共有四萬八千人,三個月能教好,收到效果。我們在香港同住的這一層大樓,三年都教不好。所以這個地方斷了六、七代了,難就難在這個地方。你看這棟大樓住的人多少?我們在講經,他們上上下下不來聽。這就是說明這個傳統教育的斷層關係太大!我們真沒有想到,湯池教學一年這樣殊勝的成果,你看這是三寶加持,祖宗有德。
聯合國來找我,我是很想把這樁事情介紹給聯合國,他來找我。我們找他很難,他找我就不難。所以他來一找我,我非常歡喜,趕快去,去幹什麼?我們湯池的推銷展覽,我們把它做一個銷售發表會,當作是中國傳統文化教學推廣的一個介紹中心,太難得,聯合國總部給我們來推銷展覽。非常成功,這三天的展覽收到很大的效果。教科文組織是有一百九十二個國家代表,等於說把這就介紹給全世界,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我在那裡幹這個事情,就是為這樁事情。能夠讓全世界都知道,這個方法可以化解衝突,可以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目的達到了,湯池我就不做了,我送給政府,希望政府繼續幹去,我們不幹了,我們講《華嚴經》,不搞這個事情了。
沒有人幹,我們才幹,不幹人家不相信。聯合國的和平會議我開過很多次,到最後我們把中國這一套方法介紹給大家,大家聽了很歡喜,最後問我一句話:法師,這是理想,不能落實的,做不到。所以我才要做個樣子給你看,可以做得到。我做到了,我到聯合國告訴他,行,這個方法能做得到。只要大家好好的從《弟子規》,從《感應篇》、十善業學,世界就會和平,問題就能化解。所以我們幹這個事情目的在此地。過去人家不曉得,我們到底是有什麼企圖、有什麼目的?我們企圖、目的就是把它介紹給全世界,特別是給這些從事世界和平工作的這些人。讓他們有個信心,這個方法能做得到,開會不行,開不出來,不會有結果。
歐美有一些人(少數人)用鎮壓、用報復,這只有結冤仇,不能解決問題。現在國際上也有不少人慢慢在覺悟。用中國這一套方法,還是英國人說出來的。大概在六十年前,英國的湯恩比博士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他說出來的。現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確實社會問題非常嚴重,所以多少人關心用什麼方法,想不出方法,我們把這做一個展覽、做一個榜樣,確實能辦得到。這都是方便隨緣教化。
底下「願度一切眾生」,這條是菩提心的根本。「眾生無邊誓願度」,看到苦難的眾生,伸出援手的心自然就生起來。孟子所謂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可是現在比從前差很多了,在從前,一個老人在街上跌倒,旁邊馬上就有人把他扶起來。我們到美國去的時候,美國那邊同學就告訴我:法師,千萬不能做。我說為什麼?應該要做的。你把他扶起來,他就告你,他說你把他推倒,賴一下要賠多少錢。可能問你要賠一百萬、賠二百萬,那還得了!所以他有法律的保障。好,法律保障讓他法律保障去,我們不敢伸出援手,看到也沒有法子。現在的世界逐漸逐漸趨向法律,沒有人情,沒有道德,這怎麼得了?法律並不完善,法律限制好人;奸巧人他玩弄法律,鑽法律的漏洞,當然他有他的果報。只有規規矩矩老實人守法,但是守法的人果報在來世,這一世雖然苦一點,來世好,好人決定有好報。所以願度一切眾生,要有這個願。
法律上有很多,我們也想辦法。現在我們利用網際網路、利用衛星電視來教學,這個方法好。這個方法真的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如果這個道場,我們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我們的上課一天到晚不間斷。我們網路把每天的教學同時播出去,在全世界有緣的人,喜歡在一起學習的人就得到方便,要有這個願。人有善願,一定會成就。
第九「力能涉世無染」,(這個攝是錯誤,這是個錯字,我的原稿上沒有錯,他這打錯了。三點水,一個走路,步部,大家把它改過來,三點水,一個步,腳步的步)涉世,就是我們有能力,在這個世間不受世間的染污,這是力。我們諺語裡頭有一句話,「同流而不合污」,就這個意思。我可以跟你共同生活,共同工作,不染污,染污是什麼?貪瞋痴慢,我們不受染污,這就是力。這是什麼力?般若的力,智慧的力,道德的力量,決定不受染污。現代的染污太多太多了,也就是社會的誘惑。不會受誘惑、不會受染污。
最後一條「智即真心應法」,這是十種圓滿最後。這個智是善巧方便,權智,我們一般人講智慧。這是智慧的起用(起作用),統統都是用真心。也就是我們這對聯上講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以這樣的心態來應一切法,那就是對人、對事、對物我們都是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覺悟心,慈悲心,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文殊之德落實在事上,在日常生活當中真的把它做到。用大心量來做,成就圓滿的功德回歸到自性,就是如來的智慧德相。只要我們的智慧、德成就了,相自然就轉過來,相隨心轉,相隨我們的意念轉。我們的意念都好,如果我們地球上的人人人都照這個做,我們的地球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裡面所說的,在我們這個世間統統看到。所以一切要從自己心地上去做功夫,不在外面。
今天另外還有一張,這張我看過,這張裡頭沒有錯字。永明延壽大師一段開示,這個境界很高,諸位常常去念,會很有受用。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後面的四句,「一念心不生,六根總無過」。就沒有過失。「不思一物,即是本心」,就是你心裡面那些妄念統統斷了,真心就現前,那就是真心。還有念頭,就不是真心,妄心。這個非常重要。將來有時間,我們再把這一篇跟諸位介紹,這篇東西非常之好。裡面當中有一句,「欲外安和,但內寧靜」,這句話很重要。我們希望外面能夠平安,能夠安定,能夠和平,從哪裡做?從內心做。內心清淨,外面就安定、就和平。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