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福六和  (第二集)  2002/05/26  馬來西亞山打根  檔名:21-139-0002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今天晚上我們接著跟諸位講「六和」。三福六和是學佛的基礎,佛法從哪裡學起,一定要知道。淨宗學會初成立的時候,這個因緣同修們應當要曉得,這個名稱是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他老人家會集《無量壽經》圓滿之後,提出「淨宗學會」這個名稱。他的提出使我們想到佛法的教學,前面跟諸位說過,要契機契理。契理不必說了,這是決定與自性性德相應;契機,機是眾生的根器,要真正能做到契機,就是現代人所說的本土化與現代化,你才能做到契機。佛菩薩沒有形相,沒有一定的形相,在這個世間應化,經典上我們常常讀到的「隨機應化」,這個機就是眾生,在哪一個地區應化,他的相貌就跟這個地區人完全一樣,這才能契機。如果他在我們這個地區示現的跟本地人不一樣,我們一定看他是外國人,我們的感受就產生障礙,我們為什麼跟外國人學?

  所以佛在印度示現,那個樣子是印度人,印度人看了歡喜;在中國示現,那個樣子是中國人,中國人也很歡喜;在日本示現,那個樣子是日本人。你們看看我們現在造的佛像,中國人造的佛像,中國人的面孔;西藏人造的佛像,一看那就是西藏人;泰國小乘佛教你看釋迦牟尼佛的佛像,下巴尖尖的,就是泰國人;日本人的佛菩薩,一看就是日本人。他有沒有做錯?沒有做錯,本土化跟現代化。所以早年我在美國,在美國也住了不少年,美國的佛教也挺興盛,我跟美國人說:「佛沒有到美國來。」他說:「佛教傳到美國差不多有一百年的歷史,很多寺廟、很多法師在這邊弘揚佛法,怎麼說沒有傳到美國來?」我說:「你們仔細觀察,在美國所有寺廟,哪一個像像美國人?」我這一說他就呆住、愣住了,沒有一尊像是美國人,沒有一尊菩薩像是美國人,所以佛菩薩沒有到美國來。

  在哪個地區示現,一定示現本土的相貌,我講了幾十年。大概是三年前,我在馬來西亞,好像是在馬六甲古城那邊有一個緬甸寺廟,同修們帶我去參觀,我在大殿上看到三十多尊釋迦牟尼佛。統統是釋迦牟尼佛,面孔都不一樣,它下面寫的是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印度像;中國的,中國人的像;西藏的,西藏人的像;尼泊爾的,尼泊爾人的像;日本的、韓國的、泰國的、越南的,每一個面孔都不一樣,正確!所以本土化跟現代化比什麼都重要,佛度現代人,不是度古人,古人已經過去了,佛要度現代人;也不是度未來人,度現代人,所以這個認知非常重要。佛的相隨著大家的相貌變化,佛的生活環境也跟大家生活環境一樣,總不能兩樣。居住的房子,現在蓋個寺廟還要蓋宮殿,哪一家的房子蓋成宮殿的樣子?佛教傳到中國蓋宮殿,那是正確的,為什麼?中國帝王住的是宮殿,比照帝王居住的環境,給佛造房舍。現代已經走向民主,國家領導人辦公的場所已經不是從前宮殿的那個樣子。

  最奇怪的是在外國,我在許多國家裡面看到,中國的法師在外國建寺廟,一定是蓋中國宮殿式的,所以當地的信徒不進門。為什麼?一看是外國文化。你在那個地方,在外國建道場,你的目的是度外國人?還是度中國華僑?所以接引的對象都是中國華僑,外國人一個不進來。那我們想想,漢朝時候摩騰、竺法蘭這兩位尊者到中國,如果當時蓋寺院蓋印度的樣子,他們還保持印度那種生活習慣,我相信我們中國人不會進他的寺院,一看是外國人。這些大德到中國來,了不起,住的是中國形式的房子,穿的是大袖的衣服,這衣服是漢朝的,漢朝一般的禮服叫海青。他不穿印度的衣服,穿中國的海青,生活完全跟中國人一樣,我們中國人歡喜,尊敬他,跟他融成一片。你看看,祖師大德他們懂,現代人不懂。基督教在中國為什麼不能像佛教那樣的發揚光大,擁有那麼多的信徒?什麼原因?他蓋的是外國式的教堂,中國人一看,洋鬼子,不進去!如果他懂得這個道理,神教化眾生是平等的,到中國來建教堂也建成宮殿式的,那他的信徒就多了,他不曉得。

  耶穌的塑像要塑成中國人的面孔,他不曉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在中國傳教一百多年,大概有一百五十年,有一個牧師幾乎掉眼淚跟我說:「基督教在中國傳教一百年」,那個時候是一百年,我在很年輕的時候,還沒有學佛的時候,他告訴我:「全中國才只有一百萬信徒,中國人好難信教!」他不曉得這個道理,全部搞你那個樣子,中國人怎麼能接受?同樣道理,中國人傳佛教傳到外國去,佛像是中國人的面孔,建築也是中國人的形式,你們外國人不是一個都不進來嗎?同樣道理!我這個話說到此地,你們有沒有體會到?在山打根這個地方有幾個寺廟,有幾個當地人進來?還不是以華僑為主嗎?為什麼馬來人不進來?佛像不是馬來人的樣子,道場也不是馬來人的建築,重要!

  所以我在美國達拉斯建了個道場,我那個道場建築形式是美國的形式,裡面供的佛像,也供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印度人,一看就曉得是印度人,觀音菩薩是中國人,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我原本希望三尊像全部是美國人的面孔,我只是說說,有一位同修,到現在我也不曉得是哪一位,他畫三張西方三聖的油畫像送給我,由基金會轉交給我。我打開來一看,我很喜歡,但是他不完全是美國人,只有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的像,觀音菩薩是中國人,阿彌陀佛是印度人,也不錯!也好,我就供在美國這個道場。所以美國人一看,這菩薩是我們美國人,感情不相同了。一定要懂得,我們在馬來這個國家,造的菩薩像、佛像一定是馬來人的面孔,普度眾生。

  所以當時摩騰、竺法蘭到中國,造的佛像造中國人的面孔,他有道理,這才與經典的教誨相應。佛菩薩沒有一定的相,隨眾生變現。《楞嚴經》上說得很好,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講得多好!活活潑潑!這是學佛普通的常識,我們要融入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佛法比什麼都殊勝,但是你如果對佛法不了解,你還有分別、你還有執著,那就錯了,你把佛法曲解、錯解了,《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尤其是《華嚴經》,在現代這個時代,不能不讀《華嚴》,《華嚴》是把虛空法界各個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融合又不破壞,真的是了不起!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

  所以經題用《華嚴》,這是翻經的人省略;照梵文經題的意思來翻,是「雜華莊嚴」。把這個世間比喻成一個大花園,「雜華」,雜華就是花園裡面有許許多多花卉的品種,不是一種,什麼樣的花都有。在一個花園裡面,美不勝收,共同在一個花園,彼此不相妨礙,才顯示這花園之美,不是獨一。其他的品種都不要,只要一種,那有什麼好看?你想想看這個經題,雜華就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共同在一起生活,這就是「雜華莊嚴」。從經題你就能想到這部經裡面的義趣,佛在這裡到底教我們什麼。

  在古時候資訊不發達,交通不方便,所以確確實實有一些人老死不相往來,真的不是假的。有人一生縣城都沒有去過,生長在鄉下,他一生就在那個鄉下、那個地區,城市沒去過,所以人的思想很保守。現在科技發達、資訊發達,全世界無論在哪個地方出一點小小的事情,我們立刻在報紙、在電視裡面就看到。交通方便,所以現在地球變成一家人。有人說地球村,我們共同住在地球村,往來頻繁。再不能夠保守,再保守那你就錯了。從前可以,現在不可以,從前不往來,現在要往來。所以對於這個地球上所有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他們的歷史、他們的文化、他們的地理、他們的思想,我們都要了解,然後要知道怎樣和他們相處,相處得像一家人一樣。這個學問就是佛法,所以佛法確確實實是多元文化社會教學的好教材,現代人不能不學習。唯有學習佛法,我們才懂得怎樣跟人家和睦相處,怎樣能夠過幸福美滿的生活。佛教給我們從哪裡做起?從三福,三福是提升自己的品德。六和是完全跟別人相處要和睦,一切諸佛如來對於和睦相處是最尊敬的。

  我們今天還得留一點時間跟諸位做一個三皈依,三皈依的誓詞裡面,「皈依僧,眾中尊」,這句話什麼意思?僧是梵語,「僧伽耶」,它的意思是和合的僧團,和合的團體。「眾」,在古時候印度就是講團體,四個人以上在一起生活或者在一起學習,四個人稱為眾,四個人以上就叫做眾。這個團體叫僧團,僧意思就是和合,僧團是和合的團體。和合團體,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尊敬,所以它是所有一切團體裡面最值得人尊敬的;「尊」,就是現在人講值得人尊敬。為什麼?它和合沒有爭執,互相合作,這個團體是最值得尊敬的。和合,佛教導我們,六個等於說是戒律六條,這六條一定要遵守。四個人在一起,例如一個家庭,如果家庭夫妻兩個,有兩個小孩,一家四個人能夠修六和敬,你的家庭就是僧團。僧團就是和合團體,你這個家庭一切諸佛都加持你、都保佑你,一切善神都護持你,你為什麼不肯做?中國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

  所有團體,佛講的這個僧團,僧團的意思是廣義,不是狹義,講僧團你就想到出家人,那你就想錯了。僧,在家人也可以稱僧,只要你修清淨心。僧兩個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是與大眾相處和睦,遵守佛的這六個戒條。不論是在家出家的團體,都叫做僧團。佛教有一些稱呼,我們要懂得,學佛的人要懂得。稱法師、稱和尚、稱阿闍梨,在家、出家都能稱,男人女人都不分。和尚是印度話,什麼意思?老師。老師,出家人可以做老師,在家人也能做老師。男眾是我的老師,女眾也可以做我老師,所以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眾女眾。但是和尚這個老師是最親密的,直接指導我們;不是直接教我的、指導我的,我們沒有這個關係,不稱和尚,稱什麼?稱阿闍梨。

  阿闍梨是梵語,翻成中文叫軌範師,他的思想行為可以做我的模範,但是他不一定教過我的書,他是社會上一個好人、好典型、好模範,我們中國人通常稱法師。所以法師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人、女人,只要教學都稱為法師。以佛法教導眾生,我們現在一般習慣上講講經說法,出家人也行,在家居士也行,你只要發心出來講經說法,你都是法師。但是我們現在中國一般習慣上出家稱法師,在家稱居士,不稱法師。實際上,法師、阿闍梨、和尚都是在家出家通稱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只有優婆塞、優婆夷,決定是在家居士,比丘、比丘尼一定是出家的,這不能夠錯用。在家不可以稱比丘、比丘尼,出家不可以稱優婆塞、優婆夷,普通稱呼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六和,這是講做人。人與人相處頭一個,佛教給我們「見和同解」,這句話就是現在社會上常講的建立共識。只要是團體,團體的成員我們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這就叫見和同解,不至於意見分歧。如果想法、看法不相同,在一起生活很困難,哪裡不吵架?怎麼會不鬥爭?見和同解以什麼為原則?佛的方法非常高明,我們大家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統統放棄,不就相同了嗎?並不是說我的想法、看法你要跟我一樣,勉強你,也不是我跟你一樣,我們大家把想法、看法統統放下,不就同了嗎?高明!每個人把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都成佛了。所以佛佛道同,佛跟佛真的是完全相同,所以佛跟佛的相貌相同。菩薩跟菩薩的相貌大同小異,為什麼?他還沒有完全做到相同。菩薩的分別執著沒有了,妄想沒有斷盡,無明沒有斷盡,菩薩跟菩薩無明多少也不一樣,所以菩薩的相貌是大同小異。

  佛的相貌完全相同,為什麼?他妄想分別執著斷盡了。佛用這個道理教我們建立見和同解,非常高明,叫人聽到不能不服。但是話說起來容易,我們畢竟是凡夫,縱然我們肯放下、願意放下,實實在在講沒有辦法放下,那個妄念還是會起來。於是佛教初學,那就不得已用的方法:隨順經教,我們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我們隨順佛陀的教誨。那是不是又有人說:你還不是被釋迦牟尼佛牽著鼻子走?這些話乍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其實一點道理都沒有。怎麼說它沒有道理?要知道諸佛菩薩所說的話,都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為什麼?他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佛教我們,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作法也要從自性裡頭流出來。我們現在煩惱、業障太重,自性不能現前,釋迦牟尼佛現前了,觀音菩薩現前了,他們的想法、看法就是自性,我們的自性跟佛菩薩自性是一個自性,不是兩個自性。所以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就是隨順自性、隨順性德,哪裡是被人牽著鼻子走?說這種話,那對於佛法完全是不了解,完全不通,我們決定不能受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所以隨順佛菩薩的教誨是決定正確的,一切時一切處要放下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放下我們的煩惱習氣,重要!天天幹!

  學佛之後,大家都曉得有個早晚課。我常常提醒同學們,早晚課是什麼意思?絕對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佛菩薩才不要聽。早課提醒自己,今天一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不要忘記佛菩薩的教訓,這是早課真正的意義。晚課是反省、是檢點,想想我這一天有沒有做錯事情?佛菩薩教我做的,我有沒有做?佛菩薩教我不可以做的,我有沒有冒犯?反省、檢點、懺悔、改過自新,那是晚課。這樣做早晚課,真實功德!如果你早晚課是把經咒念念,燒幾支香、叩幾個響頭,你的生活行為、處事待人接物還是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那你的罪過很重。為什麼?泥塑木雕的菩薩像,早晨騙他一次,晚上又騙他一次,一年從初一到臘月三十,天天欺騙他,你的罪多重!所以早晚課要不懂得這個意思,錯用了心,自己以為功德很大,其實天天在欺騙佛菩薩,你不墮地獄,誰墮地獄?

  早晚課誦是會集本,佛並沒有給我們定早晚課誦,佛只定三皈依。三皈依是佛定的,早晚課誦是祖師大德們編的。把經論裡頭重要的教訓會集起來,幫助我們修學,我們要懂得。眾生的根性,每一個時代不一樣,所以早晚功課也要隨著眾生根性來修訂。像國家的法律,這個大家都懂得,法律過了幾年不適用,要重新修訂,早晚課誦亦復如是。從前課誦本裡面,早課寺院、庵堂裡面都念楞嚴咒、十小咒,從前管用,為什麼?都修定,特別是禪宗,幫助你修定。可是現在念楞嚴咒、十小咒不靈了,你的妄想雜念咒控制不了,不但念咒不能把妄想念掉,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有什麼法子?

  淨宗學會成立之後,我給我們淨宗同學重新訂一個早晚課誦。我的早課咒不要了,不要念咒,我們念《無量壽經》第六品,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希望早課我們一定要記住阿彌陀佛的心願,我要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跟佛相應。晚課我們也不要八十八佛懺悔文,晚課我們選《無量壽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講什麼東西?五戒十善。所以那是阿彌陀佛的行,晚課用這個來反省:我們今天一天的行持跟佛一樣不一樣?果然我們一天與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天天跟佛這樣接近,不知不覺你也變成阿彌陀佛了。我們朝暮課誦,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原理原則要掌握住。適合我們這個時代大眾的根性、我們的需求,我們學了真管用。朝暮課誦多半還是講的原理原則,細說在經典裡面。

  淨宗同學現在依《無量壽經》修學的人很多,這部經夏老居士會集,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夏老居士究竟是什麼人再來的?我們現在不好說,說了人家說我們造謠生事,決定不是普通人。就跟印光大師讚蕅益大師,蕅益大師作《彌陀經要解》,他曾經說過:「即使是古佛再來,替《阿彌陀經》寫一個註解,也不能超過其上。」這是把《要解》讚歎到極處!有人聽了這個話不服,印老說這個話是不是太過分?我就遇到有一位老法師,講經說法很出名的,他曾經在我面前提過:印光大師這個話說得是不是太過分一點?我告訴他:一點都不過分。我們曉得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他這樣讚歎,那麼蕅益大師我們想想,如果不是觀世音,一定就是阿彌陀佛,否則的話怎麼能註解得那麼好?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無量壽經》,決定不亞於蕅益大師作《要解》,你就想想他不是普通人再來,你要是把他看作普通人,那就大錯特錯!

  早年我在美國邁阿密,邁阿密是美國一個很奇特的城市,這個城市裡面奇奇怪怪的人很多,我們中國講特異功能,通靈的人很多。我在沒到達那個地方之前,先把結緣的經書寄過去。他們有一個佛學社的組織,負責人是曾憲煒居士,以後出家了,聽說現在又還俗了,他非常喜歡感應、喜歡神通,所以跟這些奇奇怪怪的人認識得很多。他把黃念祖老居士《無量壽經註解》給這些通靈的人看,有特異功能的人看。前面有夏蓮居老居士一張照片印在這個書本上,這些通靈人看了這個照片,他說這個人不是普通人。曾居士問他:你怎麼知道?他說:他身體是透明的;從照片上看,他身體是透明的。說明什麼?說明他心地沒有污染。而我們,他們來看的話是漆黑的,看不過去,為什麼?貪瞋痴慢太多,自私自利太多。他身體是透明的,同時他講他是再來人,現在已經不在世了,說得多準!我到邁阿密去的時候曾憲煒居士告訴我,他覺得很驚訝,在照片上怎麼能看得出來?這些人我也跟他們見過面,確確實實他有跟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其他的我就不必說了,我們要尊重,這個本子會集得非常好。

  以後我有緣遇到黃念祖老居士,我們兩個一見如故。因為當年在海外弘揚這個本子只有我一個人,很艱苦;在中國大陸弘揚這個本子,黃念老一個人,他也很孤單、也很辛苦。我們兩個遇到了,總算是還有一個人我們一起來弘揚這個本子。他告訴我,夏老往生之前跟學生們說,他這個會集本將來從海外傳到中國。那個時候他們聽了都莫名其妙,怎麼會從海外傳到中國?而且說這個本子將來會弘揚到全世界。現在當然大家相信了,我們在海外確確實實是普及到全世界了。夏老說這個話,幾十年之後的這個現象,他能夠預知,哪裡是普通人?我們對他要有信心,依照這個本子修學肯定得好處。

  我們見和同解就依這部經,我們對宇宙、對人生、對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放棄自己的成見、妄想,完全隨順經典上的教訓。一定要知道經典上所說的是我們自性性德的流露,隨順經典是隨順我們的性德。儒家講得好,《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我們隨順自己的本善,《無量壽經》就是性德、就是本善,決定不能違背。這是大乘佛法的精華,大乘佛法的綱要。經典太多了,我們沒有辦法學習,這是綱要、這是精華,抓到這一部就夠了,一生受用不盡。所以見和同解,我們要落實在這裡頭。綱要的綱要,精華的精華,我們寫了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可以說是我學佛五十年的心得,我們存心、我們用心決定要跟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相應。真誠決定不虛偽,別人對我們虛情假意可以,我對別人真誠。為什麼?他搞六道輪迴,我這一生要作佛,我不再搞六道輪迴,我不能跟他一樣用心。他欺騙我,我點點頭,應該的,為什麼?六道眾生,哪有不騙人的道理?我不能欺騙他,我要作佛、要作菩薩,哪有佛菩薩騙人的道理?我們走的路不一樣。

  眾生的心不清淨,順自己心的就貪愛,不順自己心的就瞋恨,不清淨。我們要學佛菩薩,順境不生貪念,逆境不生瞋恚,決定不為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所污染,常常保持自己的清淨心,跟佛菩薩一樣。第三,平等心,眾生的心不平等,為什麼?有我,我總比你強一點。連街邊上,現在此地沒有,美國都有、中國有,要飯的乞丐,看到有錢人駕好車從他面前過,他還要鼻子哼一聲:「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有幾個臭銅錢而已!」你看看他的傲慢心它在,貧賤到極處還不服輸,還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等,平等心沒有。佛菩薩的心是平等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它怎麼不平等?所以,佛菩薩講的平等是真平等。一切眾生既然有佛性,當然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平等。現在為什麼不平等?佛說出原因,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才不平等;你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跟佛就完全平等。

  平等裡面,我們怎樣對待人?你看看諸佛菩薩表現的謙虛尊敬,在人面前自己要謙虛,一定尊敬別人。這個不是高下,這叫真平等。平等不是說傲慢,「我跟你一樣,你有什麼了不起?」這是傲慢,這不是平等;平等一定是謙虛卑下,尊敬別人。儒家的禮是自卑而尊人,佛法的戒律亦復如是。五十三參每一位善知識跟善財說法,自己都非常謙虛,尊重其他的善知識,讚歎別人。五十三位善知識,沒有一個說:你到我這裡來學習就可以,不必到別人那裡去。你看不到一個人說這種話的。都是自己謙虛,「無量無邊的法門我只懂一個,其他那些善知識都非常高明,比我懂得多,你到他那邊參學。」佛菩薩做出榜樣來給我們看。

  正覺,正是不偏不邪,覺是不迷,這是屬於性德。但是我們迷失自性太久,要想恢復自己的正覺,唯一的辦法就是要讀經,要向佛菩薩學習,從經典裡面恢復自己的正覺。末後,那就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起作用,就是大慈大悲。前面八個字是自受用,後面慈悲是對他,他受用,對待一切眾生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真誠的愛心、清淨的愛心、平等的愛心、正覺的愛心,我們從這個地方建立共識。這是跟誰共?跟諸佛如來共識,不是跟一般人建立共識。我跟諸佛如來建立共識,你也跟諸佛如來建立共識,那才叫真正共識,才不至於起副作用。見和同解要在這個地方奠定基礎,這是和合的大根大本。世間人為什麼不和?佛在經典告訴我們,四個人和睦相處,這個僧團就得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這個世間只要出現一個僧團,我們全世界的人都沾他的光,為什麼?不會有大劫難。全世界一個僧團都沒有,別說四個人,四個人四個心,四個人四個意見,兩個人都合不來,你就曉得這個事情多難!所以今天和合僧團沒有了。

  早年我在台灣講經,有一個老居士,這個老居士也往生多年了,趙默林老居士。有一天請我吃飯,說這個話三十年前了,台北市老火車站旁邊有個功德林,我問他:「你為什麼要請我吃飯?」他說:「我今天有個重要的問題向你請教。」他說得很鄭重。我說:「什麼問題?」他說:「現在有許多人造破和合僧的罪,都要墮阿鼻地獄,這怎麼辦?」我聽了之後,我說:「我們兩個輕輕鬆鬆吃飯,沒事。」他非常疑惑。我說:「破和合僧墮阿鼻地獄,這是佛在經上講的,沒錯。」我問他:「你在哪裡看到和合僧?」我這一問,他想了半天,笑了一笑,沒有和合僧!廟裡住兩個和尚都打架、都吵嘴,哪來的和合僧?如果這個道場裡頭四個人真的修六和敬,你要是破壞他,你肯定墮地獄。沒有,找不到,我說我學佛這麼多年,不但一個道場沒有看到,連聽都沒聽說過,哪來的和合僧?這是事實。不但兩個人合不來,說老實話,自己一個人,自己跟自己都合不來,現在到這種地步!真的不是假的,自己一個人都鬧情緒,你說有什麼辦法?

  中國古人講「三人同心,其利斷金」,所以我們讀歷史,每一個朝代的帝王取得政權,他們只有幾個人?你打開歷史看,中國、外國都沒有超過十個人,他們只有五、六個人,五、六個人一條心、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他能夠建立一個政權,他能夠享國幾百年,能夠傳幾十代,可見得心同、志同不容易。中國人講同志,同志是古人講的,古人講同志就是佛家講的見和同解。所以見和同解的這個團體,我們中國三個人是眾,印度四個人叫眾,這樣的團體值得人尊敬,我們應當要學習。從哪裡做起?從家庭做起,家和萬事興。家不和你還會有什麼成就?你所有成就都會落空,縱然有成就,是曇花一現,你的事業、你的成就不能持久,頂多在你一生,你死了以後就敗了;有的人到晚年都保不住,風光一時,到晚年破產,這我們常常看到。你仔細去打聽打聽,他家一定不和,家要和他不會破產。然後你想想古聖先賢的話,你可以去測驗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果你試驗的話,真的是屢試不爽,你才曉得古人的話有道理,這是最重要的,和睦相處的根本。能夠跟一家人和,就能跟一國人和,就能跟全世界的人和睦相處。

  六和第二個是「戒和同修」,這個戒不是講戒律,六和敬的戒跟六度的戒不一樣,不是一個意思。這個戒,用現代的話來講是守法、守規矩。團體裡面的成員各個都懂得守規矩,不會違規,所謂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公司行號也有章程,也有辦事的細則,從老闆到員工各個遵守,守法,你這個團體有秩序,不亂。所以一定要培養守法的精神、守法的理念,然後才真正能做到「身和同住」,共同在一起生活,共同在一起工作。「口和無諍」,沒有爭論,爭論都是意見不合。破壞道場的是什麼?話太多。古人說的話,愈想愈有道理,「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認識人太多,遇到人講什麼?張家長、李家短,都在那裡撥弄是非,無事生非,造謠生事,你把社會的安定和平破壞了。

  造業最容易造的是口業,佛教我們守口如瓶。道場要怎樣能興旺?怎樣用功我們功夫能夠得力?只要不說話就行了。所以我們在古晉建個念佛堂,悟忍法師到那邊去照顧那個道場,我教她一句話,你將來成為一代祖師。什麼一句話?不說話。你這個念佛堂這個道場,無論哪個人去,進到你這道場,就不准說話。你住一天,一天不能說話;住十天,十天不能說話;住一年,一年不能說話。說話,出去,不要你!只要在那裡三年不說話,人心就定了,他就得念佛三昧,他就成就了。一天到晚講話,功德都從嘴巴漏掉了。功德沒有了,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修行人哪有那麼多的話好說?

  所以我勸大家,不要知道的事情不要知道,不看報紙、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人家問今天這個世界怎麼樣?今天世界很太平,沒事。你們天天看,不但看,還特別去打聽,你的心怎麼能定下來?所以你們生活在五濁惡世,生活在大亂之世,我生活在淨土、在清涼世界,我沒事,天天沒事。你們的事情很多,我沒有事情。在穢土裡面,你懂得住淨土,那你就高明了。在惡世裡面,你能夠居住在純淨純善之世,這是佛菩薩。所以不但我不去接觸這些事,人家來告訴我我也不聽。你來跟我講,我「阿彌陀佛」就把你拒絕了,你要講跟別人講去,不要跟我講,我不要聽這個。

  所以修行人要能得三昧,這是非常非常重要。你念佛,你要得念佛三昧;你學《華嚴》,你要入華嚴三昧;你學《法華》,你要得法華三昧,你才得受用。什麼叫三昧?《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三昧。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要以一心不亂為標準。所以知道的事情不要太多,不關自己的事情你要知道那麼多幹什麼?連老師教我們學經教,都教我們學一部,不准我們看很多經,為什麼?三昧!你這樣容易得一心不亂。經典看太多了,看出麻煩出來,看到最後連釋迦牟尼佛都不相信。為什麼?這部經裡頭釋迦牟尼佛說有,那部經上說空,到底是有是空?麻煩就來了。看一種,不要看第二種。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一生沒講過經,他講的是什麼?是給眾生治病的。眾生的病執著有,佛就講空,破他的有,他得利益。眾生執著空,佛說有;執著有,佛就講空,那個聽的人都開悟,都得利益了。

  你這個糊塗人看到又空又有,「釋迦牟尼佛頭腦有問題,到底是空是有?」佛沒有講錯,你自己搞錯了,經不是跟你講的。所以經只能學一種,一種裡面得到三昧,開悟了,再看其他的你就都懂,就沒有問題了。你沒有開悟、沒有得三昧,你要是看多了,到最後佛都不相信,麻煩來了,學佛變成魔了。所以,怎麼樣把心定下來,這是我們修學成敗的關鍵。古人用的方法好,止語,不說話,不說話你也就沒有念頭,心自然就定下來。「口和無諍」,言語愈少愈好,也是養生之道。有人感覺得氣血不足,為什麼不足?話太多了,話太多傷氣。事情愈少愈好。現在很麻煩,每一個家庭有電視、有電話,很討厭!修行人電視不要了,電話拔掉不聽,我有事情找人,我就把它插上;我沒有事情的時候我就拔掉。這個方法好,省很多事情。所以這是六和裡頭很重要很重要的修學方法,「口和無諍」。

  「意和同悅」,那是我們佛法講的「法喜充滿」,儒家講「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習、讀書、誦經、學佛,自然有一番樂趣,那個樂是真樂,跟世間的樂不一樣。世間人現在以為那些歡樂場所,夜總會那些,到夜總會去幹什麼?吸毒、打嗎啡、找刺激,不是真樂。真的樂像泉水一樣,是內心裡面湧出來的,那是真樂。世間人不懂得,他體會不到。

  最後一條「利和同均」,這一條是說什麼?就是教我們要廣行布施。我們有福,福要跟一切眾生共享,是真的福報。福不能自己獨享,獨享很快就享完;跟一切眾生共享,你的福報生生世世享不盡。你看看佛菩薩所作所為,我們就明白了,永遠享不盡的福報,他是怎麼修的?他的福報跟一切眾生共享。我出家學佛,明白這些道理,你們今天看我,昨天我們訪問淨宗學會,供養有一盤紅包,我都給他們了。今天普濟寺法師給我供養,我就丟到他們功德箱裡,這是利和同均。我要是把這供養都帶走,這個地方緣就沒有了;我統統給他,我的緣結得很深,下一次我來的時候,這個緣更勝,那是真正的福報。所以不要把這些皈依供養統統帶走,這個緣斷掉了,你下次來人家不歡迎你,很現實的。所以你看看我是哪個地方供養我的,一定給那個地方的常住,我跟他有緣。無論我到哪個地方,我的法緣永遠是那麼樣的勝,我是這樣結的,一分錢不帶走。我身上有錢的時候,你們需要,我還會捐助給你,我會幫助你,我不會帶一分錢走。

  過去演培法師問過我,也是特別請我吃飯,在新加坡靈芝,我第一次到靈芝是演培法師請我去吃飯。他就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淨空法師」,我們是好朋友了,「你的法緣很盛,你能不能教教我?」我說:「這個很簡單,廣結善緣,你的緣就盛了」。「怎麼結法?」「布施!」他聽了這個話他就皺眉頭說:「我很孤寒,所以法緣不盛。」確實他寫了不少書,後面都是「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有一年他到台灣來看我,我那個時候住在「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們印了很多書,都是在全世界結緣的。他仔細看看,他一本都沒有,他問我:「我的書你為什麼不印」?我說:你後頭有「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我怎麼敢印?我學佛要持戒、要守法,我不敢印。他一句話沒得說。我說:「你如果後頭沒有這八個字,我會把你的書流通到全世界,因為這八個字我不敢動。」

  心量要大,念念要利益眾生,利和同均。所以利決定不能自己享受,自己享受也很快就享完。積功累德不容易,多少生多少世累積的功德,要不懂得,一生一下就報完,十幾年、二三十年就報掉,就沒有了,那多可惜!一定要懂得福報要跟一切眾生共享。想想釋迦牟尼佛,那麼大的福報,自己生活很平常、很簡單、很樸實,那叫真正會享福。為什麼?每天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避風雨,無牽無掛、無憂無慮,念念都幫助一切眾生,你說這個人生多快樂、多自在!一無所求,眾生自自然然恭敬你,這是懂得生活、懂得做人。

  六和敬如何落實?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佛教給我們的四攝法。四攝法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不理解,四攝法用現在的話來說,是交際法。因為人是社會動物,人與人一定要往來,往來怎麼交際?現在講公共關係,就是佛家有公共關係法,有交際應酬的法。這個交際法最小的範圍用在夫妻,夫妻為什麼百年好合?懂得交際法,這佛的四攝。四攝頭一個「布施」,布施又有特別的講法,這個布施是多請客、多送禮,四攝法裡頭的布施是請客、送禮。夫妻關係雖然最密切,先生常常請太太,太太也常常請先生;出門到哪裡去,總帶一點小禮物,不要忘記他,感情就能夠永遠保持,你的家庭會和睦。你要不懂得這些方法,怎麼樣把家庭凝聚成一體?佛這個四攝法,好!我們今天跟許許多多不同的宗教族群往來,為什麼跟他搞得這麼好?我完全用四攝法,佛教給我們的。

  第二個「愛語」,愛語是真正關懷他。第三個是「利行」,我們所作所為決定對他是有利益的,決定對他沒有傷害的。第四個是「同事」,同事簡單的說,可以講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做積功累德、利益眾生的事業,連這些日常很小的事情、瑣碎事情,佛都教導我們。許多人也講經說法、也懂得,他不會用,他不能用在生活上,不能用在人與人接觸上,所學非所用,很可惜!我們學了要會用,用了真的有效果,你就會感覺得很快樂。所以六和,我們從家庭做起;在家居士從你的公司行號做起,老闆跟員工修六和敬,那就是六和的團體,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再擴大就是社會的團體,乃至於國家、世界,一層一層往外面去推,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不是做不到的。

  所以教學比什麼都重要,佛法是教育,講經是上課,是來接受佛陀的教育。一個道場建立,如果把教學廢棄了,過失很重。發心出來講經、教學,功德第一大。早年我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有道德、有學問,見識很廣,他看到我們這些學生福很薄的、壽命很短的,他一看就知道,那個人短命,這個人沒有福報,他就勸他發心出來講經,全心全力為佛服務。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是為佛服務、為眾生服務,這個功德最大。沒有福報能夠變成有福報,短命會變成長壽,他用這個方法幫助一些無福無壽的學生,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希望同學們,我們認真學佛,一定要從三福六和,從這上面認真來學習。要訂進度,兩年頂多三年我一定把這個基礎打好;如果不訂進度,就遙遙無期,那個很難有成就。能夠在一年當中做好,這是最高等的;兩年是中等的,三年就是佛家講下品。不能夠超過三年,把這個基礎奠定好,然後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這一生當中肯定有成就。今天我們談話就到此地。

  下面還有十五分鐘的時間,我們給大家做一個三皈的儀式。這個三皈依,我也概略的給同學們說說。這是佛教教學入門重要的儀式,可以這麼說法,也是最重要的課程。這個課程時間至少也是一堂課,這一堂課正規來講是兩個小時,給你上這堂課。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皈依」兩個字的意思一定要搞懂。從什麼地方回歸?從錯誤回頭,我們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我們的想法錯了,我們的看法錯了,我們的說法、作法都錯了,從錯誤回過頭來,要依正確的。八正道裡面講的正思惟,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言行,這個教你真的回歸,真的有依靠了,「皈依」兩個字是這個講法。邪正的標準是什麼?佛跟我們說了三條:佛、法、僧三寶。佛陀在世講這些話,大家沒有問題,都懂得佛的意思。可是這個法傳到今天已經三千年,愈傳愈訛,現在我們對「佛、法、僧」三個字的意思不懂,聽到「佛」就想到佛像,聽到「法」就想到經典,聽到「僧」就想到出家人,統統搞錯了。

  我初學佛的時候,實在講頭一部接觸的經典是《六祖壇經》,丁福保的《箋註》,我是度假在朋友家裡住了一個星期,他們家書房裡有佛經,我看得很歡喜,七天就把這註解連經文看完。以後學佛,我忽然想到一樁事情,六祖大師傳授三皈,為什麼不用「佛法僧」?你看經上講的,他教人皈依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沒有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感覺得很驚訝、很奇怪,為什麼六祖大師給人家授三皈,跟別人不是一個講法?於是我就想到,大概在唐朝那個時候,一般人傳授三皈就已經產生錯誤的見解,所以他老人家不用「佛法僧」這個名詞,用「覺正淨」;然後加以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一解釋我們就懂得了。真正的皈依是什麼?是皈依覺正淨。覺是自性佛寶,正是自性法寶,淨是自性僧寶,所以那個皈依叫「三自皈」。

  你們做早晚課的時候,最後打三皈,「自」皈依佛、「自」皈依法,那個「自」是皈依自性,這個跟佛法就相應。佛法叫內學,不是向外求,從內心裡頭求。這樣一說,我們就明白了。皈依佛是什麼意思?覺的反面是迷惑,我們從迷惑顛倒回過頭來依自性覺,這叫皈依佛。法是正知正見,我們從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回過頭來,依自性正知正見。皈依淨,淨的反面是染污,我們從一切污染,現在講的是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身體的污染,從一切染污回過頭來,依自性淨,依清淨心,這就對了。所以佛把學習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傳授給我們,這叫做佛弟子。一切時、一切處,我們都要警覺到、提醒到,我要依靠覺正淨。覺不容易,我們想覺,可是沒有辦法離開迷惑。正也不容易,淨也不容易。所以我們淨土宗是從淨門下手,修清淨心,遠離一切染污。清淨心得到了,正知正見自然現前,覺而不迷也就得到了。所以這三個字,一個得到,三個都得到。

  我們再看佛教裡面宗派很多、法門很多,你把它歸納一下,不外乎這三大類。禪宗、性宗走覺門,他們要求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覺而不迷。教下走正門,用經典、經教修正自己的知見,用這個方法。淨土宗跟密宗是走淨門,修清淨心。我們所依靠的,諸位一定要知道,三福六和,不管你修哪個法門,是共同的依靠。佛說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這是佛法,不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這是共同的基礎,比什麼都重要,我們不能不知道。所以曉得這個三皈,我們從哪裡歸?依什麼?你搞清楚、搞明白,我們這個三皈沒有白受。真的接受,真的依教奉行,你三皈就得到;否則的話,那是假的,拿一個皈依證,沒有用處的,這是形式。皈依證發給你,你自己並沒有皈依,也沒有回頭、也沒有依靠,還是依靠你自己的煩惱習氣,那麼這一張皈依證對你不但沒有好處,有害處。為什麼?你破壞佛教的形象。什麼證據?這是證據,嚴重!這不是開玩笑的。這個儀式教給你從迷邪染回過頭來依覺正淨,你還搞迷邪染,你違背這裡頭的教誨,我們一定要明白這些道理。

  果然能夠依教奉行,完全真的照做、真的回頭、真的依靠覺正淨,我們今天總還得落實,要不落實,大家皈依沒有依靠。皈依不是皈依一個法師,皈依法師那你就錯了,那罪過很重。我們皈依佛,哪一尊佛?阿彌陀佛。為什麼不皈依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你要曉得這個意思。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才是釋迦牟尼佛的好學生,聽話!佛教我們皈依阿彌陀佛,你偏偏不相信,還要皈依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搖頭,這個學生不聽話,要懂這個意思。皈依法,法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淨土的五經一論,我們皈依法,法是這個。皈依僧,哪個僧?觀音、勢至,聖賢僧。我們現在凡夫僧不可靠,靠不住,我們要依聖賢僧。聖賢僧他代表的意義我們要懂得,觀音菩薩代表慈悲,大勢至菩薩代表智慧,現在人講理智,所以皈依這兩位聖賢僧,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依理智,不要依感情,要依慈悲,不依自私自利,這是三寶就落實了。我給大家傳授、給大家做證明,這裡說的是很簡單、很扼要,諸位一定要記住。

  三皈傳授,我們過去曾經講過三次,留的有錄像帶、有錄音帶。另外還有同學依照錄音帶寫成一本小冊子《三皈傳授》,希望大家要多看、要多聽,真正懂得三皈的意義、三皈的修學方法,我們才真正得到三皈。真正得到,佛說的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有三十六位護法神日夜保護你,我們相信佛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真正的佛弟子,諸佛護念,善神保佑。好,現在我給大家做一個儀式。記住!不是皈依淨空法師,千萬要記住,要是說錯,這一過失很大。說錯的時候,你就破壞僧團、分化僧團,要知道僧團是一體的。所以形式的三寶我要略說一下,形式三寶,佛寶是佛像,見到佛像,自己要曉得我皈依覺;見到經書,我想到我要皈依正;見到出家人穿這一身衣服,看到了,我要皈依淨,不要問這個出家人是持戒破戒、是好人是壞人,一概不過問,不要去理會,見到他就想到我要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要修六和敬,這就對了。這是形相的三寶,時時刻刻提醒你,那個功德就很大,怕你忘掉,常常提醒你。

  我在此地是跟諸位做傳授,把法傳給大家,給大家做證明,不是皈依淨空的,這一定要搞清楚。以後人家要問你,你皈依哪個師父?你可以說我皈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師父,一點都沒錯。我們在佛像面前,用真誠心,我們讀誓詞,這等於宣誓是一樣的意思,從今天起,我們發心做佛陀的學生。在沒有讀誓詞之前,我們場地小、人多,我們就不要拜佛了,我們向佛行三問訊禮。跟著我,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這個誓詞要念三遍,跟著我念: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向佛像一問訊。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向佛像一問訊。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向佛像行三問訊,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禮成,大家請坐。

  還有受五戒的,受五戒的同修站起來,人不多,站面前好了,前面站一排。

  我們先向佛像行三問訊禮。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

  受五戒法,也在皈依證的後面,誓詞也是要讀三遍,大家跟著我念。

  阿闍梨存念:如諸聖阿羅漢,乃至命存,不殺生,不偷盜,不欲邪行,不虛誑語,不飲諸酒,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不殺生,不偷盜,不欲邪行,不虛誑語,不飲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學處,是諸聖阿羅漢之所學處,我當隨學隨作隨持。

  向佛像一問訊。

  阿闍梨存念:如諸聖阿羅漢,乃至命存,不殺生,不偷盜,不欲邪行,不虛誑語,不飲諸酒,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不殺生,不偷盜,不欲邪行,不虛誑語,不飲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學處,是諸聖阿羅漢之所學處,我當隨學隨作隨持。

  向佛像一問訊。

  阿闍梨存念:如諸聖阿羅漢,乃至命存,不殺生,不偷盜,不欲邪行,不虛誑語,不飲諸酒,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不殺生,不偷盜,不欲邪行,不虛誑語,不飲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學處,是諸聖阿羅漢之所學處,我當隨學隨作隨持。

  願阿闍梨證知,我是優婆塞,皈依三寶,受五學處。

  向佛像行三問訊禮。一問訊,再問訊,三問訊。好,恭喜大家,諸上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