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淨宗學院培訓目標  (第八集)  2001/9/20  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  檔名:21-112-0008

  諸位同學,大家好!

  請看「行好事」,四攝法括弧裡面的三句:「不作國賊、不漏國稅、不犯國制」,這三句是世尊在菩薩戒裡面給我們說的三條重戒。賊是賊害,也就是傷害的意思。「不作國賊」就是決定不能夠做傷害國家社會的事情。這一條裡面的境界很廣,我們要細心的去觀察、去思惟,凡是對於國家社會不利的事情,決定不能做,這一條必須要遵守。真正知恩報恩的人,不但不會做,連這個念頭都不會生。

  第二句「不漏國稅」。人民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這樁事情,在許多國家地區,我們跟一般信徒接觸,這些都是學佛的弟子,可是他們不懂得這一條戒律,也不曉得這個道理,還是想盡方法少繳一點稅。少繳一點稅,豈不就要漏稅了?少繳一點稅,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多得到了一點財富?不是的,完全搞錯了。

  世尊教導我們,可以說一切大小乘經論佛都說,財富從哪裡來的?從布施來的。我們納稅也是布施,布施這個國家,布施這個社會。國家好,社會好,我們的生活環境就好了。漏稅這個心理是偷盜、是盜心,盜心哪裡會得到財富?不可能的。你修的因,跟這個相反。所以,財布施,果報得財富。

  我們這一生當中,命裡有多少財富是一定的。你們諸位細讀《了凡四訓》就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誰定的?自己定的。我前一生財布施修得多,在這一生當中,我命裡財就多,我經營各種事業是緣。你命裡有財富,無論你做什麼樣的行業都會發財。你經營的行業是緣,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如果前一世沒有修財布施,對財物非常吝嗇,你命裡財富少,無論經營什麼樣的生計,你所得的財富也少。所以想發財不難,多布施,財就來了。不肯布施,不肯種因,哪來的果報!愈施愈多,毫無顧慮的去布施,毫無條件的去布施,這個果報就不可思議。

  我告訴同學,我在講經時候常常講,我前生沒有修財布施,命裡沒有福報。年輕的時候,多少看相算命的,連甘珠活佛都跟我說,前生大概是修慧不修福,所以有一點聰明智慧,福報一點都沒有;沒有福報也就短命,壽命是福報。所以,多少人看到我都很嘆惜。學佛之後,我明白這個道理,我學佛第一本看的書就是《了凡四訓》,朱鏡宙老居士送給我的。我讀了之後,深受感動,我把這個事情、這些理事參透了。遇到章嘉大師,頭一天就教我學布施。我明白了,依教奉行,做了十幾年之後,本來命裡沒有福報,福報漸漸現前了。

  我做了五十年,現在漸漸入自在的境界,我想做一樁事情,需要用多少錢,可以說心想事成,一動念就有人把錢送來,真的是要多少有多少。我敢不敢要?我要看有沒有用處,真有這個必要,錢馬上就來了;沒有這個必要,我要去做,那叫造孽。我們現在想去買塊地,買幾百英畝地可不可以?可以,真的馬上就有人送錢來買。但是我也想到,買了之後怎麼辦?你們去做什麼用?如果你們能夠去把它做農場,真正可以下田去耕作,行!我立刻就買過來。買過來荒廢、空在那裡,這是造孽,這是錯誤。

  只要大家認真修行,無論在什麼時候,你心裡想什麼,東西就現前,福報現前了。福報是修得的,過去生中沒修,這一生修來得及。我從二十六歲開始聞到佛法,就認真修學,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當中,我把佛經上所講的都證明了,所以我有信心,我沒有懷疑。

  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所以,吝法果報是愚痴,吝財果報是貧窮。我知道一點,隨時隨處我都會告訴別人,我沒有隱藏。我得到一點供養,我趕快布施。我自己的生活非常節儉,愈施愈多,愈多愈施,得到利益的人就多了。所有一切布施的重點,我們都用在傳播佛法,這一點我是跟印光大師學的。

  印光大師他老人家當年在世,信徒們所有一切供養,他一分錢沒用,全部都拿去印經布施。他在蘇州報國寺成立一個「弘化社」,很多書是「弘化社」出版的,那些都是印光大師信徒供養他的錢,這是法布施。法布施裡面就有財,印書需要錢,所以,這一件事情「財、法、無畏」三種布施都做得很圓滿了。我學印光法師,現在除了經書、印佛像之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做錄音帶、錄影帶、VCD,做這些東西布施,流通到全世界。

  今天在全世界,跟我們一起修學淨土法門的,一起研究經教的,無論是在網路上、是在光碟上,或是在書本上,最保守的估計不止兩億人。諸位想想,一個人供養我一塊錢就有兩億,什麼事不好辦?無論辦什麼事情,輕而易舉,問題就是我們有沒有這些人才。

  今天我們在此地辦佛教大學,確實一切設施、花錢,輕而易舉,問題是誰來教。所以現在關鍵不在外緣,關鍵在內部,我希望你們能夠在三年當中,認真努力修學。三年之後,自己有能力講經,有能力教學,我們佛學院就招生,我們就建校。有一個老師,招五個學生;有兩個老師,招十個學生,看我們有多少位能夠教學的。一個老師只能教五個人,教多了教不出來。老師要跟學生完全融成一片,跟學生生活在一起,以身作則,不但是言教,還要身教。

  一個教學場所,一棟房子住六個人,一個老師五個學生生活在一起,老師要做榜樣給學生看。有十個老師,我們就會招六十個學生;有二十個老師,我們就可以招一百二十個學生。你們希望我們佛學院早一天招生,那你們就要格外加功用行,早一天成就。你們成就了來告訴我:「我可以教了,可以帶領學生了。」我立刻就招生;你們沒有這個能力,那就沒有法子了。所以福報是修得來的,你不修哪來的福報?尤其是擔任佛學院的老師,你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學生的好榜樣,我們才能真正為佛教培養人才,真正把佛教復興起來、發揚光大、利益眾生。

  我們一定要懂得常行布施、多行布施,我們帶領學生,做學生的榜樣。內財布施,我們用這個身體來做榜樣是內財布施,這個功德比外財還要大,做出樣子給人看。所以我們要想得財富,要想得聰明、智慧,得健康長壽,你一定要懂得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不修三種布施,你想得三種果報,沒有這種道理,因果不符。

  繳納國稅,這是布施,對國家的布施、對社會的供養,四攝六度第一條就講布施,如果是漏稅,那你就與這個修行完全相違背了,那不叫學佛,不叫學佛就是謗佛,破壞佛教形象。佛弟子決定不會漏稅,凡是有這種思想、這種行為,絕對不是佛弟子。不是佛弟子打著佛弟子的招牌,就是破壞佛教形象,這一條罪就是阿鼻地獄。

  末後一條「不犯國制」,國制是國家的法律,佛弟子一定守法,住在哪個國家,遵守那個國家的法律,住在哪個地區,遵守那個地區的規約。到人家家裡一定守人家的家規,到人家道場一定遵守人家道場的規矩,絕對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可以有成見,不可以自作主張。在那裡一定要尊敬這個地方,尊敬他們的主人,尊重他們的制度、他們的生活方式,才能融入這個社會,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作奸犯科,你得到的果報是別人排斥、別人不能接受、不能容納你,所以一切要守法。這個才叫做「行好事」,好事無量無邊,世尊給我們舉的這幾個例子,我們要知道舉一反三、聞一知十。

  下面再講六度,這是佛教菩薩修行的六個綱領。說到修行,大家要知道,行是我們的思想行為,我們的思想行為有錯誤,把它修正過來叫修行。世尊指示這六個原則,第一個教我們「布施」,布施這一條從哪裡來的?從我們自私自利來的,我們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損人利己,佛教我們用布施把這一個錯誤修正過來。換句話說,是對治自私自利,對治損人利己的。自私自利是六道輪迴的根本業因,只要有這個念頭,你就出不了輪迴;出不了輪迴,肯定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短,大家念《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明白了。損人利己是造嚴重的罪業,加深自己的苦難。古大德常講:「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助人者人恆助之。」換句話說,我們希望別人怎麼對我,我要先怎樣對別人。

  我怎樣對別人是我在修因,修因而後才有果報。我以不善的心行對人,希求別人以善心好意對我,哪有這種道理!所以古德教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也都懂得這麼一句,有沒有把這一句話放在心上?有沒有把這一句話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聽得耳熟了,意思沒有真正懂得,所以不能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這都是我們的過失,要把這些過失修正過來。學佛第一樁事情就是要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布施」這句話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服務。服務的項目很多,無量無邊項目裡面就分成三大類:第一個是財物,屬於這一類的;第二類是屬於教學,法布施是教學,我所知道的,我很樂意的教別人,只要有人肯學,絕不吝法,知道多少我就會教你多少;第三類是關於健康長壽的。服務的項目很多,不外乎這三大類。

  用恭敬心修布施就叫做供養,布施跟供養在事上講沒有分別,是一樁事情,只是用心不一樣。恭敬心,像對父母、對尊長,這就稱為供養,要懂得隨時隨地做。你隨時隨地做這是布施,如果你認真想把這個事情做得更好,這就是供養。譬如來了一個人,無論是熟人、是生人,住在我們這邊,我們端一杯茶,這就是布施供養。如果我們很用心,泡一杯好茶,布施就變成供養了,得果報不一樣。我們每天在廚房工作,煮飯燒菜是布施。如果有心,希望今天的飯菜做得更好一點,大家更喜歡吃,那就是供養。時時刻刻,對象是一切眾生。如果把一切眾生都看成佛菩薩、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恭敬的心,真誠的意,這個福報就不可思議。

  世出世間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從心想生。我們的心是佛心,境界就是佛境界;我們的心是魔心,境界是魔境界;我們的心是貪心,境界是鬼境界。確確實實虛空法界境界的轉變是你心裡面產生的變化,我們安住在佛境界,就決定作佛。把安住要變成常住,永恆不變,你就真的成佛了,圓成佛道。佛法的教學沒有別的,改心、轉念頭,肯布施、歡喜布施,知道我們生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是來布施的。佛法的布施,用現在話說是來服務的,為一切眾生服務,不是為自己享福的。要為自己享福,你的福報不大,幾天就享完了;福享完了,罪就來了。懂得服務,服務是修福,你的福報是永恆的,永遠享不盡,這是布施的意思。

  布施裡面不僅是財物,歡喜幫助別人、供養別人,決定不求回報,沒有任何條件,你得的福報是自然的、無條件的。法布施是無條件的教化一切眾生,只要我懂得的、我會的,有人來學,我就很認真的教導他。我們自己要想成就,這一生當中有多大的成就、有多少的成就,關鍵就在「好學」。真正好學,你就學得多,廣學多聞;不好學,你就沒有法子了,你的果報當然是愚痴。這一生愚痴,來生比這一生更愚痴,這些都能夠想像得到的。

  我們自己要想得健康長壽,我們就要幫助別人得健康長壽,誠心誠意去幫助別人。要懂得健康長壽的道理,要懂得健康長壽的行法(修行的方法)。健康長壽真正的道理是清淨心,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是健康長壽的根。心清淨,身就清淨,身清淨我們生活環境就清淨,他怎麼不健康?

  人都怕老病死,貪生怕死,老病死從哪裡來的?佛在經上跟我們講得很清楚,根是三毒煩惱,你心裡有病毒。諸位要曉得,「貪瞋痴慢疑」是我們內心的病毒,內有病毒,外面就很容易感染。清淨心裡沒有病毒,內裡沒有病毒,外面感染不上,所以他不會生病。現在身體不好,不健康有病的人,如果真正肯修清淨心,他的病不需要醫藥、不需要治療,自然會好。為什麼?他根本已經改造了,道理在此地。

  所以我們對世間一些繁忙、忙碌的人,心靜不下來的人,我們也要勸導他,一天有五分鐘、十分鐘的清淨心都好,對他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幫助。這五分鐘、十分鐘採取靜坐的方式,身體整個放輕鬆,心裡「一念不生,萬緣放下」,心裡沒有一個念頭,身體整個放輕鬆。一天不要多,能有五到十分鐘,對於你健康長壽就很有幫助。真正修行功夫到家的人,他一天二十四小時身心都是放輕鬆、都沒有雜念,那是功夫成熟;不但他不老不病,他不死,這是實話。

  諺語裡面所謂「憂能使人老」,憂患使人衰老,貪瞋痴慢是帶來疾病,要幹損人利己的事情,那你的病就會加速的發作,為什麼?你造作惡業,這一種病痛發作不可收拾。惡業造多了,只要我們冷靜觀察他的果報,有的是半身不遂,有的是精神失常,他後半輩子到哪裡去過?到精神病院去過,非常不幸。不學佛的人不知道,不懂因果報應的人不知道。學佛懂得因果報應,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自然就謹慎了。修善積德不要人家勸,我們自自然然就會很歡喜、很熱心、很努力的去幹。一切時一切處遇到有緣的人(有緣就是能信肯聽,聽了他能懂,這就是有緣人),我們就誠誠懇懇的告訴他,講解給他聽。

  跟諸位說,這三種布施都在裡面。我為他講解,我要用這個身體,要用精神,要用體力,這叫內財布施,這屬於財布施;我告訴他的內容是善法,這是法布施;財與法兩種布施裡面,希望他得真實利益,這裡面屬於無畏布施,讓他明瞭因果報應,明瞭善惡的果報,他懂得趨吉避凶。三種布施一次完成,天天在幹,時時在幹,鍥而不捨,斷一切惡、修一切善,積功累德是要這樣去做的,這是修布施。

  第二條「持戒」。六度裡面的持戒,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守法,我們要遵守父母的教誨,要遵守師長的教誨,要遵守國家的憲法,包括一切法律、典章、制度都要遵守。除這個之外,還有這個地區的風俗習慣、道德傳統,樣樣都遵守,都包括在持戒這一條裡面,不能夠違犯。

  佛教導我們最重要的戒條是「六和敬」。佛教的團體叫「僧團」,你們在念「三皈依」的時候都念到「皈依僧,眾中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僧是僧伽,是印度梵文翻譯的,它的意思就是團體,我們今天講的社團,是個社會團體。社會團體無量無邊,最小的家庭,就是一個社團。僧團是指學佛人的團體,不分在家、出家,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曉得,不要看到「僧團」兩個字,以為一定都是出家人,錯了。在家修行,你一家人都依照佛陀的教誨修行,你的家庭是僧團。

  佛家講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修的,這就是僧團,不分在家、出家。但是有一個原則,一定遵守「六和敬」。這六條戒一定要遵守,四個人都遵守,這個團體是僧團。這個僧團出現,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這個僧團所在之處,這個地區不遭難,為什麼?這個僧團裡是聖人,不是普通人。什麼叫聖人?聖人是覺悟的人、是明白的人,他不是糊塗人,他不是迷惑顛倒的人,他是覺悟的人。四個人能夠和睦相處,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

  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事實上很困難,為什麼?夫妻兩個人兩條心,他們不和,丈夫瞞著太太,太太瞞著丈夫,第一條、第二條破掉了,「見和同解」沒有,「戒和同修」沒有,所以「身同住」,口哪有不諍的?意見不和。

  我從學佛到今天,五十年了,我沒有看到一個僧團,所以佛教衰,這個世間有大劫難。如果出現一個僧團,這個世間災難可以化解,問題就是我們肯不肯犧牲自己。不肯犧牲自己的利益,跟全世界人一同遭難。如果肯犧牲自己的利益,能夠委曲求全,不但救自己,拯救全世界。所以,世間人自私自利,多嚴重!不肯放棄自己的成見,不肯放棄自己的想法、看法,不肯放棄自己的名聞利養,所造的結果是跟這個世界同歸於盡。中國古諺語裡有所謂:「三人同心,其利斷金。」佛法裡面說四個人同心,能夠挽救整個世界劫難。我們找不到這四個人,找不到真正捨己為人的人。他只要有「我」,就沒有辦法跟別人和睦相處,跟別人相處都是有條件的;無我就無條件。

  由此可知,所有一切煩惱的病根是「我執」,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觀念捨不掉。《金剛經》上講什麼叫菩薩?什麼叫覺悟的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是菩薩。反過來講,如果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經上講「即非菩薩」,他不是菩薩。菩薩就是明白人,就是覺悟的人;不是菩薩,他沒有覺悟,他沒有明瞭,糊塗人一個,迷惑顛倒。迷惑顛倒的人,只知道自私自利,為社會、為別人做一點好事,決定是有條件的。有條件就是夾雜、不純,雖是善事,不純,夾雜著條件,條件是惡念、是不善。

  由此可知,六度裡「持戒」這個意思是多麼的廣!這六條,六個綱領,每一條境界都無量的深廣。從空間上來看,真是盡虛空遍法界;從時間上來看,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每一條都如此。我們要懂得這個意思,要細心的去思惟,努力認真學習,希望在這一生當中自己能得度,還能幫助別人,這就是無量功德。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