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學院培訓目標 (第二集) 2001/9/18 澳洲圖文巴淨宗學院 檔名:21-112-0002
諸位同學,大家好!
大家所關心的「怎樣消除劫難」,實際上就是佛法常講的,如何消除自己的業障,如何消除自己的罪業。災難是自己的業障、罪業造成的,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佛在一切經裡面都講得非常圓滿,所以世尊才說:「諸法平等,無有高下。」這都是實話。我們依據一部經真正能夠契入,就能解決問題,無論是哪一部經,但是基礎是相同的。為什麼今天學教的功夫不得力?就好像蓋房子一樣,總是蓋不成,都會倒塌,原來沒有做地基。地基是什麼?我們在講經的時候,跟諸位說過很多很多遍,就是「淨業三福」。今天我們提出學院的培訓目標,就是「淨業三福」。品學兼優大意跟諸位說了。
第二條是「解行相應」。相應,這個「應」是一個錯字,我雖然改過來了,但是沒有用,你們給我這張沒改好,這個不要緊,沒關係,這說明你們做事情不夠細心。改這種東西,我自己讀誦,不會催促你們,我看了我滿意,因為改很簡單。底下有《感應篇彙編》,我們把那個句子剪下來貼上去,就完成了。我看到了會做,你們看到了不會做,一定要把字重新再打過;我不需要,我把它貼一貼就行。
利益眾生要自己親自動手,不必要求別人,自己實在做不到,沒有辦法,這才找人;自己能夠做的,不找人。你們因為自己不肯動手,許許多多事情我看到你們做得都很難過。送人一個禮物,用包裝紙包都包不好,什麼原因?沒做過。從這個地方就看到,你們男子是公子,女人是小姐,從來不做事情的。我們是奴婢出身的,這是跟你講真話,我們從小在服侍人。孔老夫子也是名門貴族出身的,釋迦牟尼佛也是名門貴族出身的,什麼事都會做。你們今天在廚房燒飯菜,你們可能不會;我雖然很少下廚房,我做的東西比你們好吃。
這一次在黃金海岸也是逼著我沒辦法,我在廚房裡做一點麵跟飯吃,味道不一樣,為什麼?我們是做奴婢出身的,所以這些事情都會做。你們做的雖然不中吃,我也吃,為什麼?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但是東西盡自己心意去做得最好,這是你真誠的供養。廣修供養,禮敬諸佛,就在這裡修。我們在廚房燒飯燒菜給大眾吃,這是布施。我們對他致敬,盡心盡力去做,做得很好,這是落實!解跟行要相應,行在解中,解在行中。解跟行脫節了,就是所學非所用,這個東西我們學它幹什麼?浪費精神、浪費時間。錯了!我們學的東西,學了馬上就有用處,這一種學問叫實學,實實在在的學問。學了立刻有用處,一生受用無盡。我們把普賢十願落實在生活上、工作上、處事待人接物,不學怎麼行?到哪裡去學?只要自己努力,一切時、一切處都是我們修學的道場,不要以為一定講堂是道場,那你錯了,那你離開講堂就沒得學了。
學習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看到別人有善的地方,我就要向他學習;看到別人不善的地方,我反省自己有沒有,如果有,趕緊改過。善友是善知識,惡友也是善知識,一個從正面教我,一個從反面教我,都是大恩大德之人。他的過失我們明瞭,不能放在心上,不能放在嘴上,看人之過如父母之過,口不得有!又何況我們是肉眼凡夫,他是不是真的有過失?很難說!因為在大劫難來臨的時候,諸佛菩薩在這個世間示現,我們肉眼凡夫不認識,他是真的有過還是裝的有過,我們就沒辦法辨別了。凡夫往往把聖賢看作凡夫,這個對自己修行來講,當面錯過,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
怎樣才能保持?六祖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個「不見」意思很深,我們不能望文生義,望文生義就錯了。那你不見,你眼睛瞎了啊!你白痴啊!這個「不見」是不把過失放在心上,不把過失放在口上,叫做「不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是智慧!不放在心上、不放在口上,是定功。善的我們學習,不善的自己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所以,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的善知識,你能這樣修學,你就是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就是我們從早到晚接觸社會各行各業的人物。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五十三位當中,出家的只有六位,其餘全是在家人,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所以,五十三位就是我們從早到晚接觸社會的一切人。佛在經上教導我們,怎樣接觸廣大群眾,怎樣在廣大群眾裡面,成就自己戒定慧三學,成就自己真實智慧、真實的福德,一般人講功德?就是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華嚴經》在哪裡?《華嚴經》就是生活,《華嚴經》不只是一個經本、不是一個書本,是現實的生活。每天二十四小時接觸的境界,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問題就是你會不會?你懂不懂?你要是明瞭、要是真懂得,你就在修大方廣佛華嚴,你就是善財童子,你肯定一生圓滿成佛。
善財童子怎麼修?我們要知道,善財童子的用心跟我們不一樣。所有一切眾生在他眼睛裡面,都是諸佛如來,都是法身菩薩,凡夫只有一個。他們作善作惡都是示現,都是表演給我看的,都是教導我的,他不是真的。存這種心,這個人就是善財。善財是什麼意思?我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善」是善根,「財」是福德,這種人具有大善根、大福德。他在一生當中,怎麼不成佛?肯定成佛、圓滿成佛。凡夫心才有分別、執著,凡夫迷惑顛倒不懂事,凡夫真正是可憐憫者。我們怎樣轉凡成聖?轉凡成聖是果,因是什麼?因是轉迷為悟。可是轉迷為悟關鍵是在禪定,用我們淨宗的話來說是在清淨心,清淨心就是禪定。
要修清淨心,你不能不修戒定慧。所以,說到最初方便是「持戒」,我們這裡列的六種經論都是說的持戒。所以,這六種做不好,你想得定、你想得清淨心不可能;清淨心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你得不到。得一心不亂的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保障,肯定往生。什麼時候往生?自在,隨時可以往生,喜歡在這個世間住一、兩百年也不是問題,為什麼?得大自在,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看果林法師,今年一百四十歲,身體健康。我們山下的房間裡掛著他的照片,最好能夠把它再放大。他能做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人家心清淨。果林法師,你們同學們有沒有見過?見過了,他到台灣去訪問時是一百三十多,我那時在美國,他來看我,我沒有跟他見到面,聽說在圖書館吃了一餐飯,他是念念不忘。我在新加坡,他想到新加坡來看我。這是我們的修學榜樣。
我們的年齡很輕,搞得一身毛病,這成什麼話?你怎麼修的?我們如何把不好的身體變成一個好身體?所以,你修行有沒有功夫,功夫得不得力,不要說話,從你面孔上能看到,從你身體上能看到。為什麼?相隨心轉,境隨心轉。身體是我們最接近的一個境界,轉境界一定從內向外,頭一個轉變自己的身體容貌。轉境,你連這個境界都轉不過來,你的修行如果不是假的,就是你的功夫不得力,沒有功夫。沒有功夫要加緊用功,你以前每天所聽的不要聽了,因為聽多了,貪多嚼不爛,囫圇吞棗。你一天就聽一點點,重複再聽,重複再回味。聽的遍數多了,你會看破,你就有悟處;遍數愈多,你的悟入愈深,你所悟的面就愈廣。學個一、兩遍,這我學過了,不要再學了,就永遠沒有成就。
這個關鍵就在你好學不好學。好學的,學不厭、學不倦,愈學愈有精神。我們講經跟一般在學校裡面教書的老師完全不一樣,一般在學校教書的老師,每一天講課的時間太長了,他厭倦,他累了,他消耗的體力很大。可是講經契入這個境界,你一天講得時間再多,愈講愈自在、愈講愈輕鬆、愈講愈快樂,法喜充滿,他不疲倦,真正如孔老夫子所說的:「學不厭,教不倦。」為什麼?他得法喜。儒家也有法喜,「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時習就是我們此地講的「解行相應」,你才能得法喜。你所教的跟你的生活不相關,完全在日常生活用不上,你就得不到法喜。為什麼?你學了沒用處。學了真有用,你就得法喜充滿,你就得自在安樂,怎麼會有疲厭?
以最淺顯的《弟子規》,你要真正能夠落實在生活當中,你會很快樂,你的思想、你的言語、你一舉一動產生變化,我們常講變化氣質,氣質就不一樣。可惜你念了不能落實,你的氣質就不能改變。學佛跟儒家教學這個目標理念都相同,儒家讀書志在變化氣質。我們佛法裡面講,學佛宗旨在轉惡為善、轉迷為悟,他真的轉變了。這兩個因上轉,因上轉了,果上自然轉,果上就是轉凡成聖,你是聖人的氣質、聖賢氣質,你跟凡人不一樣。這個真的是無量劫來我們都沒有學到,都沒有聽出來。這一生有緣有幸我們遇到了,遇到要是放棄了,當面錯過,你說可不可惜?遇到了要牢牢抓緊,一時一刻都不放鬆,我們才有圓滿的成就。解跟行決定要相應,說到就要做到,懂得的決定變成生活行持,我們的心理會產生變化,我們的體質會產生變化,我們的容貌會產生變化。人家問學佛有什麼好處?這就是好處,這個好處就擺在眼前,你叫人不能不相信。
蕅益大師我沒有遇到他,如果我遇到他,我一定會勸他,頭髮、鬍子剃光就是年輕人,因為他留了鬍子,留了頭髮,人家看起來老了。他要是把頭髮、鬍子一剃,保險看不出他年紀大,你看他頂多是六、七十歲的人。我們弘法利生要用這個方法,所以我常常講,這是我們修行的招牌,我們招牌不好,包裝不好,人家都不相信;我們有好的包裝、好的招牌,人家就相信。所以,你們不好好修行,把佛教的招牌砸掉了,這個罪過就無量,不知不覺你們就造業,把佛法的形象破壞了。
佛弟子最低限度的,你們接受三皈,三皈做到了嗎?「覺、正、淨」,覺而不迷,皈依佛;正而不邪,皈依法;淨而不染,皈依僧,你們有沒有做到?這三個字沒做到,是假皈依,不是真皈依。你皈是皈,你既沒有回頭,你也沒有依佛菩薩教誨,這就是破壞佛法的形象,破壞佛法的教育。這個罪業就該墮阿鼻地獄,幾個人懂?
佛門這碗飯好吃?我講經時常說,多少年前我就講這碗飯很不好吃,古人警告我們「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四眾同修供養,他為什麼供養你?希望我們成就道業,他沾光。我們成就不了道業,將來墮地獄,地獄罪受完之後,要還的。因果報應,絲毫不爽。現在人真的是膽大妄為,不知道因果,完全隨順自己煩惱習氣,在那裡造作種種惡業,還以為自己有功德。破壞佛法教學、破壞佛法的形象,還以為自己是真正的出家人,這真正叫迷惑到所以然處。所以,我們真修要記住解行並重,我們理解了決定要做到,一定要把自己的煩惱習氣改革掉。要記住,煩惱習氣不能改革,自己一定要知道,肯定自己將來決定墮地獄。如果你知道地獄苦,你害怕恐怖地獄苦,你自然會回頭。今天是你不知道地獄苦,你膽大妄為,你不知道改過。
第三條「道德圓備」,圓是圓滿,備是具備。什麼叫道?什麼叫德?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明白。道是道理,道是道路。佛法裡面講十方,也叫十法界,我們走哪一條?你行道有德於心,這叫德。心裡面覺悟、明白,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這是行道有德於心。行道有德於身是你會做人了,你懂得人與人怎麼相處,人與自然環境怎麼相處,人與天地鬼神怎麼相處,這是德。大徹大悟,這是德;有德於心就是佛法講的「般若智慧」,智慧就現前了。有德於身,這個講的就很廣。佛教經論裡面有許多的教誨,都是從身行上來說的。譬如我們《淨宗同學修行守則》裡面所說的「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是有德於身,你自自然然做到,沒有一絲毫勉強。
在儒家就是講的「十義」。諸位要曉得,五倫是道,天然之道,那不是人為的,不是孔夫子他的意思;道德也不是釋迦牟尼佛他的學說、他的創意。世出世間的聖人都沒有絲毫意思夾雜在教學之中。孔老夫子「述而不作」,作是什麼?創作,他沒有創作。述是什麼?傳說言語,他所講的是古聖先賢說的,沒有一句話是自己的意思。釋迦牟尼佛講的都是古佛所說的,也沒有一句話是他的意思,所以世尊說他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句話,就是他說的是古佛所說的。從這個地方,天道是自然之道,不是人發明的,不是人創造的,我們要懂這個意思。自然之道就是性德,本性本來是如此。
儒家講得很具體,夫婦是天道,男女的結合,人類種族才能夠延續,文化才能向上提升。所以,講道是從這裡開始,這是道的開端。然後才有父子、兄弟、君臣,君臣就是現在的領導與被領導,才有朋友。人與人的關係不外乎這五大類,這叫道。我們今天講人道,我們現在在人道。儒家對於天道、其他的道講得少,人道講得詳細。佛法裡面十個道都講得很詳細。
我們在人道就先講人道。行道有德於天性,有德於心是相同的。有德於身是什麼?夫婦有義,夫義婦聽,作妻子的聽從、順從,作先生的有義,作父親的有慈,作兒女的有孝,這就屬於德。君仁臣忠,朋友有信,這是義、是德。兄良(兄善良)弟悌(作弟弟的知道尊敬兄長),所以五倫是道,十義是德。「明其道而行其義」,這是教學。什麼時候教?從小學教,你們念《弟子規》,《弟子規》就是教仁義。這是道德,統統落實了,就道德圓備。道德圓備的人鬼神都尊敬,自自然然得到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為什麼?你有道德。
在佛法裡面,佛的說法跟儒家講的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佛法上所說的,「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們想想跟儒家所講的十義是不是一樣?人與人之間相處,佛講得很具體,就是六和、四攝。「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那個戒是守法、守規矩,家有家規,國有國法,通達人情事理,遵守不犯;「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四攝法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懂得布施供養。愛語、利行、同事,推行到這個地區、這個國家、這個世界,乃至於虛空法界,都通行無阻,毫無障礙。你為什麼對一切人、一切事,有那麼多障礙,那麼多困難,你沒有去行道,你沒有德,你要是道德圓備,你哪裡會有障礙?
中國古諺語裡常講「得道者多助」,道德圓備就是得道之人,你會得到一切眾神的幫助。你種樹有樹神幫助,你種花有花神幫助,你種草有草神幫助,你種的花草樹木跟別人開的就不一樣,為什麼?你得道了。道德之人的特色就是誠心誠意關懷別人、愛護別人,全心全力幫助別人,他什麼災難都沒有。世間再有大的災難,他不會有災難,為什麼?他有道德。災難從哪來的?災難是無道無德才生的。所以大劫難的根源在哪裡?我們找到了,從根本上把它轉過來,劫難就沒有了。所以你們問我如何來化解?全靠你們,我講的話是真的,不是跟你們開玩笑的。你們自己果然認真修學,你不會受災難,你住在這個地方,這地方沒災難,這個地區不遭難,大家都沾光。你自己不肯修道德,那這地方就沒有人修道德,大家遭難!中國諺語有句話說:「一人有福,連帶一屋」,這個人有福報,我們沾他的光,統統都不遭災難,都有福。一個人有福,這個人是誰?就是你們自己。
我們不能去靠別人,你修我可以不修,我沾你的光,那就是阿難尊者的思想,他想錯了。他以為釋迦牟尼佛是他大哥,他修得很好,我可以不要修,可以沾他的光。後來遭摩登伽女之難才覺悟,才曉得各人修各人得,自己不修,別人幫不上。別人幫助你,那是你的增上緣;你要是沒有因,有緣也沒有用處,你不會得到結果。自己一定要修因,然後給你那些增上緣,你才能夠開花結果。佛菩薩、善神才能幫得上忙,自己不認真修行決定是不可能的。
希望諸位真正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中國儒家教學對德非常重視,所以儒家所說的「以道治國,以德化民」,這兩句話是真理,超越時間,超越空間,超越國家的界限,超越種族的界限,超越宗教的界限。以道治國,這個道我們把它簡化,用最簡單的言詞來跟諸位說明道是什麼,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這些關係搞明白、處好了,這是道。我們要懂得以道治身,身修而後家齊。以道治身、以道治家,我們團體是家,家之外是國,國家領導人以道治國,行道就治國,就會影響社會風氣,「潛移默化,專依奉行」。我們的行是以德化民,感化眾生、感化社會,那是我們要行德。我們真正行道,德就在其中。
所以我們學佛,依照佛陀教誨來修行。我常常講,第一個你心地清淨,煩惱少、智慧長,妄想少、心清淨,自自然然你感得的,是不容易衰老,不容易生病;真正修到有成就,你就不死。死生自在,那就不死。知道我生從哪裡來,死了之後往哪裡去,快快樂樂的,不驚不怖,真得大自在,這是德,我得到了。我得到的給別人看,別人看到會受感動,這叫自行化他,道德就圓滿具足。所以,你要曉得什麼是道、什麼是德,中國儒家所講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德,這八個字;還有一個講法,「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兩種講法都好。這八個字意思深廣無盡,一定要學,一定要做到,而且到外面常常要講給別人聽。我們利用講經,在講經裡面穿插,教化眾生,這樣自自然然就能夠消災免難。好,今天時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