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入佛法之門 (第一集) 1991/1 美國洛杉磯 檔名:18-006-0001
我們在舊道場聚會,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將近三年了。在這段期間當中,我至少接到三十次以上的電話,催我趕緊到這邊來跟同修們見見面。實實在在是時間很不容易排出來,這一次我覺得不能再拖了,所以能夠安排十天的時間到此地來參學,看到新的道場,一番新的氣象,更難得的是看到許多新的同修,道場的法緣非常殊勝。從這些地方,我們深深體會到老和尚在此地教化有方。不但我非常的歡喜,我相信必定得到諸佛的讚歎,龍天的擁護。
這一次我到此地來,承蒙同修們安排了七天的講演,題目的內容非常的廣泛,學佛。我們還是要從頭看起,因為有許多新同修。首先要對於佛法有很正確的認識,知道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佛法?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到底有什麼好處?這是我們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然後才能夠真正得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
在現代這個時代裡,佛教雖然弘傳得很廣,如果我們仔細去觀察,至少可以分成四大類,就是四種不同的佛教我們要認識清楚。第一種也就是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宗教的佛教,佛教已經變成宗教了。諸位聽到這句話也許覺得奇怪,難道佛教不是宗教嗎?確實佛教本來不是宗教,很可惜現在變成宗教了。這是不能否定的事實,宗教的佛教。第二種變成學術的佛教,佛學,把它當作世間一種學術來研究、探討的。第三種那是很不幸的,也就是在最近大概二、三十年才出現的,邪教的佛教。那真是邊都不能沾,沾到決定是有害而無利,也是佛教。第四種我跟大家介紹的是傳統的佛教,就是釋迦牟尼佛代代相傳下來的佛教。我們今天要追求的、要修學的就是佛的傳統。
傳統的佛教究竟是什麼?諸位要曉得傳統的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說實在話是可以學,可以不學。在現在的社會,人家問你有沒有宗教思想、有沒有宗教信仰?我沒有,別人並不覺得很奇怪。佛教是教育,如果說我沒有受過教育,這就很難為情,這怎麼說也說不過去,佛教是教育。既然是教育,不但我們大家都要去學,就是連世間各種宗教的宗教徒也要學習,為什麼?信仰宗教不能說是他不受教育了,這是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的。
「佛」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它的意義是覺悟的意思。當時我們為什麼不用覺、不用智來翻這個字?這在譯經的體例上所謂是五不翻之一。這個字是含多義,在我們中國文字裡面找不到適當的字彙來翻這個字。它所講的覺不是我們普通的覺,是對整個宇宙人生過去、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覺。我們中國這個覺裡面不包含這個意思,沒有這麼廣大,所以依舊是用音譯,然後再加以註解。「法」是宇宙之間一切事理、現象,乃至於發展的過程,它一個總代名詞,我們稱為法。佛法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對於宇宙之間所有一切法他都覺悟,他都清楚、都明瞭,這叫「佛法」。所以佛法無邊!那是真的。宇宙之間一切事物無量無邊,這個覺的能力也是無量無邊。
佛法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我們對於宇宙人生認識。宇宙是我們生活的環境,人生是我們的本人。對自己、對生活環境有正確的認識,有究竟的認識,有圓滿的認識,這叫做佛法。因此佛法的教學是以智慧為主,是智慧的教育。我們世間人,無論是古人、今人、中國人、外國人,我們念念所追求的個人的幸福快樂,家庭美滿,社會和諧,國家富強,世界和平。今天世界上,在社會上作領導的人口口聲聲都把這些口號掛在口邊,誰能真正做得到?只有佛陀的教育才能夠真正做到。
在中國,儒家講過「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以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對於教育非常重視。儒家的教育是一世的教育,佛法的教育是三世的教育,他講過去世,他講未來世,儒家沒有講過去、未來,而且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所以佛教教育理念、內涵是無邊際的深廣。他的內容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三藏,經律論三藏。經典就是佛門的教科書,宗派就像現在學校的院系一樣。縱然宗派不相同,法門不相同,都是同學,都是一家人。如果說我這個宗派好,他那個宗派不好,這叫謗法、謗佛、謗僧,為什麼?不同宗派都是佛傳下來的,都是佛所說的,決定不能說,我們在一個學校讀書,科系不相同我們就要反抗,哪有這種道理的?這一定要把它認識清楚、認識明瞭。
佛法既然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智慧,在經典裡面術語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也是從梵文音譯翻過來的,翻成中文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用現代的話來說,可以說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這是學佛的人,無論是哪一個宗派,無論是哪一個法門,共同追求的目標。在這句術語裡面,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正覺,第二個階段是正等正覺,第三個階段是無上正等正覺。大家知道佛法有大乘、有小乘。小乘聖者阿羅漢與辟支佛他們所證得的就是正覺,小乘再往上去就是大乘,大乘菩薩所證得的叫正等正覺;再往上去,就是佛陀所證得的,那是最究竟圓滿,叫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法修學的三個階段。因此,我們很容易能夠體會到,佛家所說的佛、菩薩、羅漢正如同我們現在學校裡面學位的名稱相同。最高的學位稱為佛陀,其次的是菩薩,再其次的是羅漢。就像現在學校的博士、碩士、學士。所以佛法,縱然成佛,他跟眾生決定平等,一定是平等的,決定沒有高下的,只是在知識、智慧程度上有高下,其他的完全平等,這要知道。
這樣的智慧為什麼我們世間一般人不能稱為正覺,單單佛法、佛門裡面稱正覺?我們這個世間有不少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都很聰明,都很有智慧,他們對於宇宙人生也有相當的理解,相當的覺悟,為什麼不能稱為正覺?所以我們初接觸佛法,看到佛這樣講,總是覺得不平。佛對於這樁事情給我們解釋得很清楚、很明白。這個「正」,就是正字的標誌是有個標準的,什麼標準?如果你見思煩惱沒斷,你那個聰明、智慧、覺悟就不正。必須是要把見思煩惱斷掉了,你那個覺悟才稱為正覺。那麼我們想想世間這些宗教家、科學家、哲學家,確確實實他們貪瞋痴慢沒有斷,他們是非人我還沒有排除掉,他們的覺悟,在佛門就不承認他是正覺。
由此可知,正覺最低的學位(學士學位)很不容易拿到!但是佛告訴我們,如果這個學位拿不到,你就決定不能超越六道輪迴。輪迴是事實,這不是虛妄的,確確實實是事實。輪迴從哪裡來的?六道從哪兒來的?不是佛菩薩製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更不是閻羅王造的,於他們統統不相干。輪迴從哪兒來的?輪迴是從我們分別執著裡面變現出來的,自作自受!就像你天天晚上做惡夢,那個惡夢誰給你製造的?自己造的,自作自受,所以是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現象。見思煩惱斷了,這個現象自然就沒有了。這也是宇宙人生真相的一部分,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很明白。這是修學的目標,我們要認識清楚。
所以學佛絕對不是求健康長壽,求升官發財,求家裡平安,這就錯了,完全錯了。求這些東西,那叫求雞毛蒜皮,不值得的。學佛就是要求究竟圓滿的智慧。智慧現前了,這些問題統統都解決,都不成問題。唯有智慧能夠解決一切問題,解決現在的問題,解決未來的問題,統統得到圓滿的解決,這是一定要知道的。佛法既然是求真實的智慧,這智慧到底怎麼個求法?這是我們今天必須要理解的,一定要認真去學習的。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換句話說,一切眾生跟佛本來是平等的,沒有兩樣。現在為什麼不平等?這佛是一語道破,「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病根就是妄想執著。所以妄想執著要是斷盡了就成佛。見思煩惱是執著,塵沙無明是妄想,所以見思煩惱斷了,執著捨掉了,你就能證得正覺。妄想再捨掉了,你就可以證得正等正覺。這是佛一語將我們的病根說破了。
我們要用什麼方法來把妄想執著捨掉?那這就講求方法,講求門徑,這叫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道。用什麼方法、用什麼門道把我們的妄想執著打掉,恢復到我們自性本能?方法、門道很多,絕對不是一種。四弘誓願裡面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可見得方法、門道無量無邊。所有一切方法、門徑都是向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斷煩惱,成正覺。因此「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既然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選擇?諸位要知道,從法門上來講沒有選擇的餘地,選擇是我們的根性。法門確實有難有易、有淺有深,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程度,適合自己根性,適合自己生活環境,修學起來比較方便、比較容易,這才選擇法門。實在講,法門都是第一,沒有第二。諸位要看看《楞嚴經.二十五圓通》,每位菩薩代表一類的法門。它是把無量法門歸納為二十五大類,那每個人都說他第一,沒有說第二的,各個都是第一,這要清楚。首先,我們要建立一個對於一切法門生平等心,生恭敬心,不可以自讚毀他,我們得到身心的清淨快樂,要知道這事實的真相。
初學,這就講入門,入門從哪裡下手?這非常非常重要。佛法無論大小乘,無論性、相、顯、密,佛教給我們從三皈依入門,所以三皈是佛法最基本的修學方針。三皈一定要知道得很清楚、很明白,皈到底從哪裡皈?皈是回歸。依到底是依靠什麼?這一定要知道,絕對不是在佛菩薩面前把三皈依念一遍就算皈依了,那不是,那個不算皈依。是你內心裡面真正回頭,真正有依靠。實在說,這一點就相當不容易。為什麼?真正得到三皈,我前面給你講的快樂幸福、圓滿自在,你就會得到。你今天得不到,就是你還沒有回頭,你沒有依靠。所以佛法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受用,你沒有得到,就是你沒有回頭!所以學佛的入門是從三皈。
世尊在《觀無量壽經》裡面告訴我們的,他是告訴韋提希夫人,告訴她也就等於告訴我們自己一樣。韋提希夫人發心學佛,而且選擇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求生淨土,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應該怎樣的修學才能夠去得西方極樂世界?佛在沒有教給她方法之前,先跟她講修三種福。我們就知道這三種福是修學的大根大本,是大乘佛法的根基。三種福,第一種是人天福。稱佛叫二足尊,我們說「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滿足的意思,是圓滿的意思。所以有些人望文生義,看到二足,說二足是兩條腿,兩條腿裡面最尊的,這是望文解義,這是曲解了經義。這個二就是福德、智慧,福德圓滿了、智慧圓滿了,福慧二足尊!學佛的人不能沒有福。學佛,大乘佛法,菩薩乘先修福再有慧。福至心靈,人有福報,他就聰明了。聰明是慧,福至心靈,你才曉得修福是多麼重要。
佛總共教給我們十一句,這十一句我們要牢牢的記住,要認真去奉行。第一句是孝養父母。這一句話意思是深廣無邊,大家不要把這一句話看輕了。孝養父母,我現在對父母不錯,奉養得很好,我都做到了,不見得;這個孝養父母要做圓滿,就成佛了。我們首先要認識那個「孝」字,什麼叫孝?如果用佛法來說,你心裡面有分別執著,這個孝就不圓滿、就做不到。「孝」這個字在中國文字裡面,六書屬於會意,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你看現代這個社會,我們常常聽到代溝。代溝就是脫節了,那就不孝。這兩個合起來是一體,就叫孝。我們老一輩上面還有老一輩,過去無始;底下一代,一代下面還有一代,未來無終,無始無終是一體,這叫孝。你明白這個道理,才曉得我們中國人為什麼要敬祖先。
千年萬世的祖先,我們每年還要祭祀他,還要對他致敬,什麼道理?那是一體,所以誰能見到?佛才能見到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一體。所以這個孝字是個會意的字!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是一個整體,就是一個自己。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分別執著,距離這個字的意思遠之遠矣,哪裡能做得到!難。孝,不僅僅是指養父母的身口。養父母身口,畜生也都做得到,何必要人,何必要受過圓滿教育的人。所以儒家講,不但養父母的身,養父母的心,養父母之志,哪一個做父母的不希望子女成聖成賢。因為世間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並不能徹底的了解,如果真正覺悟,徹底了解,我相信父母都希望子女作佛、作菩薩。所以你要成佛、成菩薩,這才叫真正養父母,你才能做到。所以這孝養兩個字相當不容易,但是學佛就從這個地方學起。
也許很多同修說,我現在學佛了,我的父母不學佛,不但不學佛,還障礙我學佛,反對我學佛。這個現象很多,我在許許多多地方都看到過。同修來問我,我告訴他,你自己錯了,你沒有在學佛。為什麼?如果你真正學佛,你的父母沒有一個不歡喜,正是因為你錯學了佛,學錯了佛,讓你的家人起誤會。為什麼?你孝養兩個字沒做到,你沒有聽佛的教訓,沒有依照佛的教訓去做。佛法有智慧、有善巧、有方便。你看《華嚴經》講到殊勝的境界「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講到「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自自然然能夠感化一家人,使他們真正覺悟,真正明瞭,佛法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學名詞講「諸法實相」,實相就是真實相。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孝養父母學起。
第二句奉事師長。由此可知,佛教的起步,基本的修學就是孝敬,孝親尊師!為什麼要孝親尊師?諸位要知道,孝敬是性德,佛法所追求的就是開發自性。自性裡面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乃至於今天講的財富,也是有無量的財富。你看《華嚴經》毘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你看淨土經典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怎麼來的?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外來的。我們今天生活過得這麼苦,這麼困難,原因在哪裡?是我們自性的功德完全喪失掉。這個喪失不是真正喪失,是迷失。我們迷了自性,所以自性的智慧德能統統不能現前。雖有不起作用,才過得這麼苦、這麼困難!開發自性,自性就像金礦一樣。開採礦都要有工具,工具就是性德,孝敬就是性德;換句話說,孝敬是開發自性的工具。
因此在中國佛教,中國是大乘佛法,小乘雖然在中國盛行了一個時期,很短暫,以後小乘在中國幾乎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儒家和道家。所以中國從前學佛的都有儒、道的基礎。儒、道確確實實可以取代於小乘,所以直截就可以入大乘。儒家、道家跟大乘思想非常接近,特別是儒家也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跟佛法講的完全相同。
因此大乘佛法在中國是以四大菩薩代表教學的四個階段,四個過程。這在中國就是四大名山,諸位都曉得的九華山的地藏菩薩,普陀山的觀音菩薩,五台文殊菩薩,峨嵋普賢菩薩,這四大菩薩代表大乘佛法修學的階梯。從哪裡學起?從地藏學起。地是大地,藏是寶藏。不但地底下這些金銀、這些寶物,七寶,地面上所生長的五穀雜糧來養活我們的統統是珍寶,我們沒有辦法離開大地生存,我們要依靠大地!佛用地比喻我們的心,這個心是真心、是本性,比作心地。心地裡面有無盡的寶藏,見到地藏菩薩就想到我們心性裡面含藏無盡的智慧,無盡的寶藏。這個寶藏要開採,不開採出來,我們還是得不到受用。開採的方法就是孝親尊師,所以《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
一個新道場的建立。我在台北有兩個道場,這一次在達拉斯建了一個新道場。新道場建立,我一定第一部講《地藏經》,為什麼?我們有了地,我們要把寶藏開發出來。新道場首先講《地藏經》,首先我們要明瞭孝道,要知道尊師。諸位要曉得,佛法剛才講是教育,教育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不孝順父母怎麼會尊敬老師?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孝與敬,一個人能成為一個完整人格的人是要受過良好教育。良好的教育是父母跟老師要互相配合,為什麼?小孩長大了,你希望這兒子要孝順,他會問你:我為什麼要孝順你?說不出口!必須要老師來講,由第三者,老師的教育。父母對你究竟有什麼恩德?你為什麼要講孝順?所以老師教他孝順父母,父母教他尊敬師長。師長說你是我的學生,你要敬我。學生說我為什麼要敬你?也說不出口!必須第三者。懂得孝敬一定要第三者來教。所以父母教尊重師長,師長教他孝順父母,這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所以真正的教育是什麼?知道人與人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與妻子的關係,與兄弟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與社會大眾的關係。然後你才能盡到自己本分的職責,社會會祥和,世界會和平。今天這種教育沒有了,只是技術的教育,科技的教育,人與人的關係完全不講了。這樣發展下去,世界哪有不亂的道理?確實天下大亂的根源就在這裡。佛法的教學最高的目的是教你成佛、成菩薩,根基就是在孝親尊師,所以非常非常重要。父母對我們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啟發之恩。佛家所講的法身慧命得之於老師,所以老師的恩德跟父母是相等的、是相同的。
我們要親近老師,要去找一個好老師,那個好老師到哪裡去找?真正善知識沒有一個不謙虛的,都非常謙虛。你問我,我沒有學問,我也沒有道德,我無德無能。都謙虛,決定不會為自己宣傳的。你到哪裡去找去?這裡面要靠緣分,所以說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在現代這個社會,想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好老師你就更困難了。《楞嚴經》上說得很好,這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連邪正都很不容易辨別,真正善知識到哪裡去找去?這相當不容易。我過去也曾經跟諸位說過很多,我走過許許多多地方,也親近過很多的善友,實在講善友是愈來愈少了,愈來愈希少。洛杉磯的印老也是當代希有的善知識,你們要真正跟他學,不能說在眼前把這個因緣錯過了,那就可惜。他不會說:我是善知識,你們跟著我。我來說就好說。他怎麼好意思跟你說?你們也未必清楚!這是真的。如果學禪,我認識一個禪宗真正善知識,香港的聖一法師,我非常尊敬他。但是他國語說不好,他說的潮州話。真的難,真正不容易。在美國仁俊法師也是個真正善知識。
老師,在初學的時候就跟定一個老師,聽一個老師的話,學一家之言,這是奠定基礎。古人常說:五年學戒。學佛,不管在家、出家,進佛門五年學戒。這個戒不是戒律,是老師的教誡。所以現在學佛機緣比不上古人,也就是我們的福報比不上古人,因為大家這個師承沒有了。我學佛,實在講還沾到一點師承的邊緣,我以後恐怕不可能再遇到了,那就是跟一個老師。我到台中去學,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師,那時候我沒有出家,我拜他做老師。他老人家提出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完全接受,我就收你做學生,三個條件不能接受那就算了,講經你可以來聽經,不能收做學生。
那什麼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從今天起只能夠聽我一個人講經,任何法師大德講經是一律不准聽,只可以聽他一個人的。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要看書,不管是佛書、是世間一切書,不經過我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個條件就更苛刻,你從前所學的我統統不承認,一律作廢,今天起從頭學起。三個條件很苛刻,當時聽到,這個老師專制、跋扈、不講理!可是想想那時候到哪裡去找老師去學?好,那就接受了。好在還有期限,五年,要守五年。我們遵守他這三個條件學了半年到一年,自己真的受用,才曉得他這個方法高明,好!為什麼?把你一切分別執著、那些知見統統打掉了,讓心整個定下來。所以我在他老人家座下,他的要求是五年,我自動又加了五年。我守他的規矩守十年。
我到新加坡講經,演培法師邀請我到他的道場跟大眾講講話,結結法緣。我就把我修學的經過告訴大家,勸勉大家跟演公上人學。演公就是當代大善知識,我就把我求學時老師的三個條件說了。我講完之後,演公就拉著我到他的客廳裡面,坐下來飲茶,就跟我講他當小沙彌,在觀宗寺跟諦閑老和尚也是這三個條件。這才知道這三個條件不是李老師專利的,原來我們中國古代祖師,祖祖相傳,接引學人就是這三個條件。這叫師承,學一家之言,對你決定有好處。為什麼?如果你不能聽老師的話,你聽一個人這個講法,這個方向,這個道理;聽那個人又是一個方向,一個道理;聽三個人就三岔路口,聽四個人就十字街頭。到底往哪裡走就不曉得了,方向就迷失掉了,這是我們學佛學不能成功的地方。書看得太多,得的是什麼東西?得的是胡思亂想,決定得不到利益,胡思亂想。所以說分別多了,執著多了,胡思亂想多了,那還有什麼成就?到最後退心那是當然的,理所當然的,應該退心,他不退心才奇怪!這就是沒有遇到真正善知識。遇到真正好老師絕對不是這樣教法的。
所以我們看古人,《大藏經》裡面佛教的歷史、傳記,像《高僧傳》、《居士傳》,你仔細去看看哪一個有成就的人不是親近一個善知識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跟定一個老師,他才會有成就,他心是清淨的,他心是定的。老師這就是對你愛護、對你照顧,一直培養到你自己有能力辨別善惡、辨別邪正、辨別是非,這個時候你想再跟老師多住一天,老師不要你。為什麼?你再多住一天,就耽誤你一天參學,他就請你出去。這個時候什麼人講的東西都可以聽,什麼書都可以看,廣學多聞,成就你後得智。所以跟一個老師教學,那個老師是成就你根本智,換句話說,成就你戒定慧三學的基礎,是扎這個根。這個根扎下去之後,然後再放你出去,去參學,所以它確實是有期限的。
所以佛法的修學先是專,然後再博,實在講,就是四弘誓願的次第。四弘誓願,第一個叫你發心,第二個斷煩惱,第三個學法門。所以親近一個善知識,你拜他做老師,在他會下就是斷煩惱。煩惱斷到相當程度,智慧現前了,然後再放你出去,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個時候才參學。特別是在《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給我們做了一個榜樣。善財所親近的老師是文殊菩薩,他在文殊會下得根本智,然後才出去參學,這是著名的五十三參。五十三參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他在文殊菩薩那一會是煩惱無盡誓願斷,是斷煩惱!煩惱要不斷出去參學,一開始就博學多聞,所學的都是知見,都是妄想,都是分別,增長所知障,對於自己沒有好處。所以一定要循著次第來走,這就對了、就正確。
所以我在在處處勸同修,學佛要想很快得到真實的利益,一定要親近一個老師,一個善知識,專門聽他的,接受他的教導,對於自己有一定的好處。你學禪就親近一個禪師,學教就親近一個法師。法門很多,因此道場也很多,成就與否就在看你專與不專,這個「專」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老師的恩德就非常非常之大。他細心照顧你,你要是不聽,不能接受,那他就無可奈何。尤其今天講民主,講自由,這個實在講害死人,不是好事情。所以一定要曉得為什麼要尊師重道。
我在台灣第一個老師,實在講是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不是學佛學,那時候對佛學一無所知。我跟他老人家學的時候,我對哲學很有興趣,但是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就找到他。他接見我,在一次談話之中,談話完了之後;我本來是想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他知道我學習的意念很強,從來沒有接觸過,他不讓我到學校去旁聽。他告訴我,現在學校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你要到學校去聽課,你會大失所望。這是三十多年之前(三十四年之前),台大!他這樣告訴我。我聽他的話就很失望,他完全拒絕了。所以停了一會兒,他老人家特別的,真是特別愛護。他說:這樣好了,你每個星期天到我家裡來,我跟你上兩個鐘點課。所以我跟他學哲學是在他家小客廳小圓桌上,一個對一個教的。
到以後學了佛之後才明瞭他對我的愛護,怕我到學校受了污染,到學校一定會接觸很多老師,會接觸很多同學,那麼你的思想就亂七八糟了。他把這一切都杜絕,只聽他一個人的,連同學都沒有,只聽他一個人的。他怎麼講,我只好接受,這是師承。在當時不曉得,以後才完全明瞭,這真正愛護。假如我那個時候要看了很多哲學的書籍,聽了很多人的講演,大概方老師不會這樣對待我,他頂多點點頭,好,你到學校來聽聽課!那不能成就。所以一個好老師喜歡的學生是一張白紙,什麼都沒有接觸過的,完全聽他來教導,這是他最愛護的、最喜歡的。我是從哲學裡面認識佛教,方老師在最後一個單元跟我講佛經哲學,我從這裡認識,從這裡開始學習。所以師承相當不容易,要真正聽話才行。這是說明老師對學生那種照顧之周到,超過父母!這是我自己遇到的兩個老師,深深感受的。
所以孝道跟師道是學佛的大根大本。然後把孝敬再擴大就是慈悲,就是觀音菩薩所代表的這個法門,叫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就是把孝親盡心擴大到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就像對自己的父母師長一樣,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就不能叫大,可以稱慈悲,不能稱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遠離分別執著,平等的孝敬,所以第三句叫「慈心不殺」。這是培養慈悲心,特別提出不殺害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有靈性、都有生命,我們要愛護他,要幫助他,怎麼可以殺害他?不但不能殺害,如果叫眾生生煩惱,都是我們自己的過失,諸位要想修福修慧,要從這個地方修起。
第四句是「修十善業」。十善不是戒,戒跟善不一樣。雖然十善裡面也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也有這些,但是它是善法不是戒法。戒法是幫助你得定,善法是得善的果報,所以善跟戒是有差別的,是不一樣的。十善業道是我們做人真正的原則,身三口四意三。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些容易懂。不殺生是培養自己的慈悲心,仁民愛物之心。因為四弘誓願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如果一個仁慈的心都沒有,這個願怎麼發得起來?這個人是我的冤家對頭,我恨死他,我還度他?眾生無邊誓願度,某某人除外。哪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道理。所以你的願實在講是嘴皮上發願,心裡沒有。要從內心裡面發願,願與行能相應,這個願是真實的,才能產生功德,才能發生作用。所以你有分別執著,四弘誓願確實沒分,要遠離一切分別執著。
所以修學有階段,一定從十善業道修起。對於一切眾生,我們要記住決定不惱害他。這個人他見我就不歡喜,我看到他遠遠躲過,讓他生歡喜心;他喜歡我,我常跟他接近,不喜歡我,遠遠躲開,讓他生歡喜心,不要惹人生煩惱。對於一個外面的人都不願意惹他生煩惱,你怎麼會對你家人惹他生煩惱?那不可能的事情。那你的家怎麼會不美滿?你的家人怎麼會反對你學佛?實在說,家人有的時候看到你們學佛的人,看得心裡很難過、很嫉妒。你們對於學佛的同修那種親密、親愛,超過了對於父母兄弟那種熱情,超過了。父母兄弟不學佛,對他很冷淡,惹得家人看了,這個學佛的人頭腦都有問題,家人都不要了!你看看跟那些人都那麼親熱,見到法師就頂禮,見到父母就瞪眼睛,這怎麼可以?這不可以的。家人怎麼會不反對?所以他看到難過。
見到師父、出家人會頂禮、會供養,見到父母冷冰冰的,生活就是給他一點錢,顏色都很難看,你說父母看到怎麼會不傷心?所以勸別人,你們千萬不要學佛,一學佛,就壞了!說實在話,佛陀的教訓,你們沒有能理解,沒有能夠應用在生活上。如果能夠把對師父的這種情分,對同修的情分帶到你家裡去,你家裡幸福圓滿,決定不會說我父母還沒有學佛,他不學佛,他反對學佛。你這觀念錯誤,你必須從孝敬裡面去感化,去感動他,讓他體會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學佛真正的好處。因為圓滿的利益,沒有一絲毫的害處,他怎麼會不接受?就看你本身怎麼個做法。所以絕不惱害一切眾生。
不偷盜,偷盜叫不與取,這是修福。不邪淫。口不妄語,妄語是欺騙,學佛的人不欺騙人。這個問題又來了,有很多同修告訴我,現在商場上不欺騙人,說老實話就不能賺錢。現在這個世界是什麼世界?騙人的世界。我不騙人,人騙我,我不騙人就不能生存了。這裡面要有智慧、要有善巧,總而言之要記住,決定不欺騙人。
過去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常常勸人念《了凡四訓》。《了凡四訓》裡面講什麼?完全講的是因果報應,講的是命運。如何改造命運?要真正相信,命裡面有的,決定是有;命裡沒有的,用什麼方法去求也求不到。改造命運,要積功累德,要修十善,決定能夠改變的,這是真實的。《了凡四訓》,最好能夠念三百遍,為什麼?念少了,印象不深刻,容易忘掉,不起作用。三百遍念下去之後,自己處事待人接物,起心動念,會想到書裡面的教訓,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人、對事,自自然然在生活當中得心應手,所以這是一本好書。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命運,也知道改造自己的命運,收效果會很快。那個快的有半年到一年就見效,很快,一定要認真努力去做。不惡口,平常自己謹慎留意都可以做得到。不兩舌,兩舌是挑撥是非。不綺語,綺語是花言巧語,目的都是在欺騙人。
意三善,不貪、不瞋、不痴。遠離貪瞋痴,你的心就自在了,心就清淨了。人生在世間,就像《金剛經》上所講的「夢幻泡影」,沒有什麼好計較的。真實的人生是清淨自在,那是一個真正會享福的人。每天辛苦、忙碌、煩惱到底為什麼?有沒有認真去反省過,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這是真實的問題。看破之後,貴的就是要放下。放下什麼?一切分別、執著、煩惱、牽掛,統統放下。一放下就覺悟了,你放不下就是迷惑顛倒。放下就覺悟,智慧就現前了。然後才曉得我們在這人生短短的幾十年當中,如何來運用寶貴的光陰,成就自己真實的德學。
佛教給我們追求真實的,遠離虛妄的,一切虛妄的應當要捨棄,一切真實的要牢牢的抓住。所以首先要知道真妄,要曉得邪正,再說得白一點,要知道利害。哪是對我們真正有利,哪個是不利,這都是要真實智慧才能夠揀別。我們在人間、天上修福享福,佛教給我們這四句,這個四句要一展開細說,說一年都說不完的,所以諸位一定要讀書。中國的古籍跟佛教的經典要認真去讀誦,要親近好老師,要親近好的同參道友,互相砥礪,我們才會有進步。
底下一個世紀比我們現在的社會一定更複雜,一定更困難。所以將來的這些弘法的人才他們的品德、修養、學問、才幹一定要超過我們這一代,才能應付得了。要像我們這一代應付目前還勉強,應付底下這個時代我們就應付不了。不要說別的,看看現在五、六歲的小朋友,那個腦筋動得我們就不如他,他們長大了還得了!所以佛門裡面培養人才,也要一代比一代高,要後來居上才行。我們教學的目標就是希望後來居上,怎麼能達到這個目標?改進。我們這一代的優點好好的學習,發揚光大;我們這一代的缺點,統統把它改掉,他就比我高了。改過就進步了,這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願望,一個目標。
以人天福為基礎,再往上進一步這就是小乘,佛法的小學。佛法小學,佛跟我們講了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講了三句,這才真正進入到佛法。我們常常在佛經上看到,佛叫大家「善男子,善女人」,然後才跟我們講了許多的道理,許多殊勝的果報。我們讀了之後,好像佛講的話都不能兌現,念了之後,很多人起疑惑,我遇到過不少這樣的事情。他來問我,佛講的是真的嗎?真的。真的,那我學佛為什麼沒有感應?我為什麼不像經上講的感應?我說:你有沒有看清楚,佛是給善男子、善女人講的,你善不善?那麼你就知道了,善字的標準就是前面這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佛法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他沒有說男子、女人,他說善男子、善女人,這一個字是關鍵的字眼,不能夠疏忽。可見得學佛的條件不容易,前面四句,沒有那四句,三皈皈不了,必須具備善的條件,這才能夠接受三皈。這叫皈依三寶。
受持三皈,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三寶是佛法僧。我們今天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常常會產生一個錯覺,錯覺什麼?以為佛是佛像,法是經典,僧是出家人,產生錯覺,其實這不是真正的三皈依。唐朝時代六祖大師已經看出這個受持三皈依會引起錯覺,所以他老人家講三皈依,《壇經》裡面所講的,他不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說「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然後給我們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這樣我們就觀念很正確,不至於把意思錯會了。所以佛是什麼?佛是自性覺。從哪裡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依自性覺,覺而不迷,這叫皈依佛,這一定要知道。法是正知正見,就是對於宇宙人生正確的理解,正確的知見,這叫法,沒有錯誤!換句話說,從一切錯誤的想法、看法回過頭來,依自性的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我們從染污,今天我們講的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從這種種染污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
所以佛法修學的總綱領就是覺正淨,這叫自性三寶,是我們真正皈依處!用什麼方法達到覺正淨?那個方法就多了,無量無邊的法門。修什麼?就是修覺正淨。這哪有迷信?所以皈依三寶,如果不把三寶搞清楚,實在講,你沒有皈也沒有依。住持三寶有它殊勝的功德利益,功德利益在哪裡?提醒我們自性三寶。
我們學佛的同修為什麼家裡供佛像?供佛像的意義何在?供佛像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報恩。就像我們中國人家裡供祖先的牌位,不忘本。佛是根本的老師,供佛就等於歷代的老師我們統統都供養,是報恩的意思。第二個是提醒我們,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我這一天處事待人接物,我要覺而不迷,他有個依靠,他真正回頭了,他清不清淨於我不相干,他那個樣子擺在那裡,馬上提醒我,我要清淨不能受染污。所以住持三寶有時時刻刻提醒我們的功德。我們供養佛是代表的佛寶,代表覺,菩薩是僧寶,經典是法寶,這是我們學佛的人時時刻刻不離開的,三寶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
所以如果以後有人來問什麼叫佛教?你就可以說給他聽,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他教你什麼?教我們追求最圓滿、最究竟的智慧。你們修什麼?我們修覺正淨。你用什麼方法修?或是念佛,或是參禪,或是持咒,那方法多了,方法太多了。不管什麼方法,統統是修覺正淨。所以三皈依是佛門修學的總綱領、是總的方向。我們修覺、修正、修淨,這叫三皈!
你們同修大概不少都受過三皈了,你們皈依哪個?我皈依某某法師,與覺正淨毫不相干,這就錯了,大錯特錯。這樣的皈依,我跟諸位說一個老實話,將來你們到哪裡去?都到三途惡道去,為什麼?因為你們破和合僧。這是我的師父,那個不是,我對我師父供養,那個不要供養他,那不是我的師父。你不皈依的時候沒有分別執著,這一皈依,分別執著都來了。這分別執著造罪業,破壞僧團。僧團是一個整體的,是和合的,你們這一皈依就分黨分派,把這團體拆掉了,你看這個罪過多大?太大!所以師父傳授三皈,他是僧團的代表,你皈依的是整個僧團,不是他一個人。就好像入黨一樣,你入黨,上級黨部派一個資深的黨員來監誓,結果你莫名其妙歸入了他的黨,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所以,一定要知道。
我們常講「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皈依的師父,傳授三皈的師父,傳戒的師父,甚至出家剃度的師父,這些師父恩德都是很大的,但是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師父是傳法的那個師父,就是說你跟那個師父學的。不可能說我沒有皈依他,我跟他學,大概他不肯教我?沒有這個道理。師父的心是平等的,師父對於學生的愛護也是平等的。只要你真心去修學,你皈依哪個人都一樣,你跟哪個人出家也是一樣,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之處。如果他有分別執著,他不是一個真善知識,我們不必跟他學,為什麼?他連這個分別執著都還沒有破,他心不清淨,他心不平等。所以皈依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就好像入黨一樣。入黨只入一次,不會入第二次。像在美國,美國共和黨,洛杉磯一個黨部,在這裡入黨,到舊金山恐怕又要入一次,沒有入恐怕不承認了,沒有這個道理,全國性。所以三皈依只有一次。不必見到這個法師,這也要皈依一下,那也要皈依一下,這個觀念完全錯誤,不了解什麼叫做皈依。皈依最重要的是自性三寶,我們修學也就是開發自性三寶。
受了三皈之後,這是真正的佛弟子,就是接受了佛教給我們最高的修學指導的原則,我們完全接受了,我們修覺正淨。從什麼地方學起?要從戒定慧學起。所以底下一句就教給我們具足眾戒,這才談到受戒。受戒至少要受五戒。實在講在今天這個社會,我們果真能夠把五戒十善修好了,就是經典上,佛常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我們都有分。念這個經,我們都有分,我們是其中之一員。如果五戒十善做不到,看到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是講那些人,我們在外面,我們在旁邊看,沒分了。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至少要學五戒,更進一步,在家同修有菩薩戒。最好的是先學戒,再受戒,這最好的,先學,真正學得我能做到了,我再請法師給我做一個受戒的儀式,這樣好,學一條就是自己真正修學的一條。我過去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這樣教給我們先學然後再受。
戒絕對不是約束人的,是正常的生活行為。換句話說,我們今天提到戒律都感覺到很約束,感覺到很不方便,是我們放逸慣了,隨便慣了,過正常生活反而覺得奇怪。你看孔老夫子在《論語》裡說他老人家,在七十歲的時候能做到隨心所欲不踰矩,諸佛菩薩都是這樣的境界。所以戒律養成一個習慣,確實,隨心所欲都合乎規矩。佛教給我們做一個正常的人,把性德在生活當中完全顯露出來,這是佛法的教育,這是佛陀的教育,所以你在這裡面找迷信是絕對沒有的。佛法的口號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明白的教導我們,世間所有的一切苦難從哪兒來的?從迷而來的。因為你不了解事實真相,你想錯了,看錯了,做錯了,帶來的後果就是災難。如果你對於一切事物不迷,你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正確,做得很恰當,怎麼會有災難?因此佛法教育是每個眾生都應當接受的,都應當要修學的。威儀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風度禮節,風俗習慣,所以在具足眾戒,後面加上這一句,那這個意思才圓滿。
所以持戒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守法,佛的教法我們遵守,國家的法律我們遵守,社會的風俗道德我們要遵守。入境隨俗,每個國家地區法令規章不相同,文化背景不相同,風俗習慣不相同。在過去因為交通不發達,我們活動的空間小,不太有這些感觸;現在交通便捷,一天當中可以周遊全世界,所以每個國家地區風俗習慣都不相同。我們到哪個地區要遵守哪一個國家的法令規章,入境要隨俗,這樣佛法才能夠普遍的弘揚,才能讓大家歡喜接受。所以在美國,為什麼佛法外國人始終進不來,這是一個大問題。
我在去年有這個因緣在美國建一個道場,我告訴達拉斯的同修們說,首先要把觀念糾正過來,佛法必須要現代化,必須要本土化,就是本地化,才能夠在這裡生根,才能夠在這裡發揚光大。我們這麼多年在美國的佛教不能發展,就是我們的佛教始終是中國的佛教,而且是中國古老的佛教,所以對現代的中國人都不能接受,怎麼能叫外國人來接受?因此我們會想到過去二千年前,印度的高僧大德到中國來,到中國來佛教馬上就中國化、本土化了,在當時就是現代化,所以能夠為我們中國人歡喜接受。從什麼地方能看出來?從建築,道場的建築都採取皇宮的建築。中國老百姓對皇帝非常尊敬,幾個人有機會到皇宮裡面去看看?現在佛教的道場統統是皇宮的建築,把皇宮分布到全國每個角落地區,每個人一看到建築,他馬上就進去。這個建築不是印度的建築,如果是印度那種建築形式要是在中國建築,我們中國人一看,這個奇奇怪怪,這外國的東西,沒有一個人願意進去,這是第一個本土化的實例。
第二個造像,我們曉得佛沒有一定的像,《普門品》裡面講現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佛哪有一定的像。菩薩沒有一定的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中國佛像都像中國人,日本的佛像都像日本人,泰國的佛像下巴尖尖的,都像泰國人。美國的佛像沒有一個像美國人,佛教沒有到美國來!所以我的構想就是道場一定要建得是美國的樣子,原先我想美國總統住白宮,我們雖然小也是那個樣子,讓美國人一看,他就進來了。圖樣是被夏老師夏荊山改掉了,但是改得不錯,還是外國建築的樣子,不是像中國寺廟的樣子,外國人能接受,很歡喜,他自然會進來。
佛像,我就想到一定要造美國人的佛像,美國人的面孔。我現在在想,想的時候我還沒有去找,居然我這次到美國來的前一天,有一個人送來西方三聖油畫像,畫得很莊嚴、很大,配我那個佛堂正好,不可思議,不曉得什麼人送來的?簡豐文居士接受的。他是說明送到達拉斯佛堂供養。我把這個油畫像一展開來看,阿彌陀佛是印度人,一看那面孔是印度人,觀音菩薩是中國人,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這真不可思議,心想事成。現在台灣很流行一句話「心想事成」。我正在那裡想,居然有人已經把它做好了送給我。所以將來你們到達拉斯去看看,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這個意義很不平凡。我想不少同修看過夏蓮居居士的《淨修捷要》,《淨修捷要》裡面說淨宗初祖是大勢至菩薩。所以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表示凈宗也到美國來了,初祖來了。
大勢至菩薩是淨宗初祖,是法界初祖,盡虛空遍法界第一個提倡念佛的是大勢至菩薩。我們在《楞嚴經》上讀到的。娑婆世界初祖是普賢菩薩,《華嚴經》上最早,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的時候,二七日中講《華嚴經》,普賢菩薩在華嚴會上,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他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初祖。佛教傳到中國,慧遠大師最早在廬山建蓮社提倡念佛,慧遠大師是中國的初祖。所以講到淨宗初祖,要問哪一個初祖?有法界初祖、有娑婆初祖、有中國初祖。所以這一次我接受到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居然是美國人的面孔,是使我吃了一驚,不可思議。我原來想三尊像都是美國人的面孔,結果不是,只有大勢至菩薩是美國人,不可思議。很有感應,這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所以講到「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我們要知道這裡面絕對不是文字裡面所說的單字,它的意思非常非常的廣泛,非常非常的深遠,這樣才能夠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
在美國不能叫美國人學佛,我們到此地就全盤失敗了。當年印度高僧到中國來傳教,是教中國人學佛,不是教印度僑民學佛的。所以我們在美國是教美國人學佛,不是教中國僑民學佛的。所以中國僑民要發心帶動美國人,帶動本土,所以這個佛教必須具足現代化跟本土化,才能夠發揚光大。佛法真正的目標是影響外國人。所以道場建好之後,我是在十月九日開幕的,十二日星期六,open house招待外國人,我的鄰居幾條街上,我統統發了請帖,邀請他們,來了五、六十個外國人,我跟他們舉行開光儀式。
你們曉得什麼叫開光?開光是佛菩薩形像開啟我們自性光明,這叫開光。不是我們替佛菩薩開光,是佛像替我們開光。這就是介紹我們所供養佛菩薩形像,每一尊佛像他代表的意義,讓這些外國人統統了解認識,他才曉得我們不是拜木偶的,原來有這樣甚深的教育意義。他聽我講完之後,不少外國人生了歡喜心,他們都要來學佛。他們有些外國人也懂得佛教有很多宗派,他們曉得有禪宗,他問我學什麼宗?我就介紹,我學的是阿彌陀佛宗。不要講淨土,淨土很囉嗦,他聽不懂。我說阿彌陀佛宗。阿彌陀佛什麼意思?阿彌陀佛長壽,他要,這個我們要,我們要長壽。他要長壽,你看看。阿彌陀佛快樂。快樂我也要。阿彌陀佛清淨,他清淨,三個我們都要。好,我星期六開放,每個星期六到這裡來,你們會得到長壽、快樂、清淨。他就都來了。
所以對外國人講東西要簡單、要有力量,不要講廢話,他們非常現實。我對他們很了解,廢話太多了,第二天就不來了。句句話他聽了之後都得受用,不但他來,他會把他的親戚朋友都帶來。所以對外國人有對外國人的一套講經說法的方法,對中國人有中國人一套的方法。對中國人講《無量壽經》,可以講三百個小時、四百個小時。對外國人講一部《無量壽經》,二個小時、三個小時就講完了。他們聽了真歡喜,真有受用。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再繼續跟諸位介紹菩薩的修福,這三福裡面最後的一條是菩薩,非常非常的重要。我們今天修學的是大乘,但是諸位一定要記住,今天所講的前面這七句是修行基礎的基礎。更重要的是要跟定一個好老師,開始學佛心要收斂,不要貪多。廣學多聞是第二個階段,不是第一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修定、是修清淨心。修清淨心能生智慧,智慧開了之後,才能夠廣學多聞。好謝謝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