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大意 (第一集) 2001/5/30 澳洲淨宗學會 檔名:15-017-0001
諸位同學,我們這一次來澳洲之前,美國費城淨宗學會他們正在舉行法會,要求我給他們講幾句話。這天我們用雙向網路傳播,他們的現場我也看得很清楚,我看到悟行坐在第一排。提出許多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現代社會一般存在的問題。今天山下陳太太打電話給我,也提到這個問題,是什麼問題?道場住眾不和;你看費城講得很具體,舉出許許多多的例子。道場不和,這是整個佛法的衰相,因為現在不是只我們一個道場,普遍;不但是佛教,其他宗教也是這樣的。不但是宗教,可以說所有社會上團體都不和,都不是真正的和衷共濟,都是勾心鬥角。我們的道場,說老實話還比較好一點,為什麼?道場小,沒有什麼東西好爭的;人家道場大,建得大,每個人都想奪取。所以大派別裡頭有小派別,這我看得太多。
如果一家人不和,這個家衰敗;一個團體不和,團體衰敗;整個社會不和,那這個社會災難就會來了。挽救之道,佛告訴我們講,世間如果有一個僧團出現,這個世間的災難就可以避免,只要有一個僧團。一個僧團幾個人?四個人,四個人在一起住,能夠修六和敬,全世界的眾生都沾他的光,都享他的福。但是這四個人一條心都找不到,這話不是我現在講,早年我在台灣,香港洗塵法師到台灣去訪問我,我就跟他談這個問題。我說有沒有辦法我們找四個人,大家能夠把自私自利、把自我捨棄掉,我們完全遵照佛陀的教誨來挽救世間的劫運。洗塵法師聽了很感動,他說我們想辦法找。我說我算一個,參加一個,我說你要再去找兩個,回到香港找不到,找不到!
諸位同修,你們如果細心去讀歷史,你仔細去觀察每個朝代開國的帝王,他們志同道合的也就幾個人。大家對三國很熟悉,常常看《三國誌》、《三國演義》,你看看蜀漢劉關張加上個諸葛亮,四個人同心他就能建立一個王朝。他們四個人死了之後,底下人不同心,這個王朝就被滅亡了;你去看每一個朝代它的興起沒有別的,志同道合。佛給我們講的僧團,僧團是四個人,如果有一家人,這一家四個人學佛,能夠修六和敬,這一家人就救我們全世界。什麼道理?世間有一個僧團出現,諸佛護念,龍天善神保佑,因為護念他,我們大家沾光了。
為什麼不能夠捨棄自己的成見?為什麼一定要堅持自己?所以不和沒有別的,堅持自己,我是對,你們都不對,你們都要聽我的,毛病出在這裡。我可以跟人家合作,任何人我能夠跟人家和睦相處,你看我過去這幾十年,我憑什麼能夠跟一切人相處?我沒有成見,你說什麼都好,我能隨順。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沒有別的,我隨順。所以你們任何人問我,問我什麼,都好,只要不出大毛病,小毛病無所謂,不傷大雅,都好,沒有一樣不好的。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在這個世間怎樣挽救自己。
今天跟大家在一起研究《阿難問事佛吉凶經》,我這一次不想給你們講經,給你們講大意,講經,我將來會在錄影室裡面去講。所以和睦相處最重要了,怎麼樣做到和睦?放棄自己成見,接受別人的。佛家「見和同解」沒有別的,就是這麼簡單,我沒有成見,大家都沒有成見,見就和了。佛陀這一點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學習,佛陀沒有意思,佛陀沒有成見;如果有意思、有成見,那就錯了。所以佛經沒有意思,你們要說佛經有意思,佛經要怎麼講法,那完全是你自己的,不是佛的意思,佛沒有意思。所以這個經無論怎麼講都可以,佛沒有定法可說,只要不違背總方向、總原則。總方向、總原則是什麼?經上所說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不是一尊佛,所有一切佛的教誨。這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的,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教人就這三個綱領。
諸惡莫作是斷惡,我們有成見、有意見是惡,為什麼?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本來無一物」,那是至善,儒家講「止於至善」。《三字經》你們念過,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眾生本性都是善的。這個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已經不善了,有善惡就不善。你要知道,我們佛家這些出家人穿衣服穿灰色的,灰是什麼意思?你們懂灰代表什麼?灰代表性本善。印度人,善是白的,惡是黑的,經上講的白業、黑業,灰色既不是白也不是黑,取這個意思。你有善跟惡,已經是惡,已經不善了;善惡兩邊都沒有,用灰色來做代表,是這個意思。
咖啡色,這是染色衣各種顏色混合在一塊,就是今天講的多元文化,一家人。這世間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是一家人,應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是咖啡色代表的意思,在佛法裡面叫袈裟色,叫袈裟。袈裟是梵語,就是和合,各種不同東西和合在一起,稱之為袈裟。出家人吃飯一缽,從前托缽,那個缽很多人家供養的都在一起,那個飯也叫袈裟。袈裟裡頭代表和睦的精神,我們每天做早晚課,袈裟一搭上有沒有想到,今天一天要跟一切大眾和睦相處。時時刻刻都在提醒我們,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心量如果窄小,決定是三惡道之中的人物。
學佛學什麼?我跟澳洲土著,實際上是講的一個道理、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但是他是從果上說,我從因上說。他們說人生的目的是快樂,果上講的;我講人生的目的是覺悟,佛說的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苦從哪裡來?迷來的,愈苦的人迷得愈深,愈樂的人悟得也是愈深。如何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頭一個幫助自己,怎樣幫助自己離苦得樂?破迷開悟。什麼是迷?自私自利是迷,貪瞋痴慢是迷,是非人我是迷,貢高我慢是迷。時時刻刻心裡懷著佔有,心裡有控制,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迷!迷而不覺;覺悟的人對於一切人事物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決定沒有絲毫佔有的念頭,他的心是開放的。虛空法界是一不是二,我們要走覺路,我們迷得太久了,要走覺路,決定要放棄。這是我常講,在講經裡頭不曉得講多少遍了,放棄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這個念頭不可以有,更不可以佔有。
這個道場剛剛建立,我聽說我們報了三個名稱,讓政府給我們選一個,它給我們選的「淨宗學院」,我們很歡喜。才成立我就退了,我沒有說是我在這個地方做主人,你們看到我有這個念頭嗎?我讓你們同學們自己當家做主。你們選出來悟通法師做會長,現在是院長,院長這個位置我們暫時把它空下來,我們請悟通法師做副院長,另外請悟琳師做副院長,兩個副院長。我還得用心去物色一個院長,真正把大眾領導起來,把佛陀教育在此地辦好,大家在這個地方安心讀書。此地不做法會,不作佛事,你們的生活我在海外找幾個護法來護持你們,你們一點心都不要操,全心全力在這裡讀書,提升自己品德修養。實在講就是依照四弘誓願做,就對得起佛菩薩,我們要發願幫助這個世間苦難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
要幫助別人,首先幫助自己,自己很苦,苦在哪裡?煩惱太多,妄念太多,意見太多,這就是苦惱。為什麼佛心那麼清淨,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告訴大家,我今天能到這個境界,就是四十二年講經,五十年學佛。我講經,說老實話不是講給別人聽的,講給我自己聽的,別人得的利益有限,我得的利益圓滿。你們大家看到我好像年歲雖老了,一年還比一年健康,一年比一年快樂,真的,這是你們在果報上看到的。我的心一年比一年清淨,我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年比一年少。我在新加坡,同學們不知道我晚上這一餐不吃,早晨有的時候也不吃。但是李老師教導我們,我們是大乘不是小乘,如果有宴會,有人請客,我們照吃,我們也不必給人家說我們現在日中一食,何必?沒有這個必要。
這一餐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利益,但是你們今天不行,你們不但吃三餐,還要吃點心,你們需不需要?需要。為什麼?你們妄念多,你們消耗得多,消耗得多補充不夠,你身體就毀掉了。就像汽車一樣,有耗油的車,有省油的車,我這是省油的車,你們是耗油的車,你那個油加不夠的時候,你就走不動了。飲食就是能量的補充,能量百分之九十以上,我的估計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勞心勞力消耗得少。我是過去,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做榜樣給我看的,他三十幾歲學佛就日中一食,到九十七歲往生,幾十年如一日。他的工作量超過一般人五個人都不止,我在這裡體會到了,與勞心勞力不相干,沒有妄念,平常心裡面只有一句佛號。接觸大眾,大眾根性不相同,應該用什麼方法幫助我們就用什麼方法幫助,活的不是死的。完全是利益眾生,不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是真正的清淨,我常講「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那是真正利益自己,活在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活動都是利益別人。
那我們身邊這出家的、在家的不一樣,根性不一樣,所以我們對待人你看到好像有差別,其實沒有差別。無差別當中的差別,差別當中無差別,你懂得這個道理嗎?這就是佛家講的契機、應機。哪一類的根性,需要用什麼方法來對待他,方法雖然不一樣,目標相同。無非是幫助他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為聖。這總方向、總目標決定不會變的,方法手段很多,活活潑潑,不是死呆板的。這個要智慧,智慧善巧。無論在什麼境界裡面,心地決定是清淨,決定是平等。佛常講自度而後才能度他,自己不清淨,幫助別人,決定往下墜落,所以自己一定要得清淨心。
怎麼修清淨心?這個重要,最好的方法,我四十年經驗,天天在研究經典經教、天天在講經,我用這個方法。我們都是從圖書館出來的,你們了解館長的個性,知道館長的脾氣,我跟館長三十年,你看我對她這麼尊敬,我對她這樣的感恩,你們很多人想像不到。館長常常罵我,我感激她,館長對我實在講沒有什麼好臉色,她的個性剛強;隨順,什麼都隨順。我只要一樣東西,她能幫助我,講台,我天天能上講台講經,我就很滿足了,我只要這一樣,其餘的我統統都不要。為什麼?我的目的在此地,我的目的達到了,我在這個地方鍛鍊,你愈對我不好,我愈感激。為什麼?把我的貢高我慢消除得乾乾淨淨,我的忍辱波羅蜜在她那裡成就的,她是我的老師、是我的善知識。我的忍辱波羅蜜,我的禪定波羅蜜,我的般若波羅蜜,都是她那個地方得到的,我怎麼不感激!
我感謝高貴民,高貴民把圖書館收回去了,我們離開了,我感謝他。我感謝他什麼?看到我修學的成果,我所修學的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樣子。我離開一點怨恨心沒有,一點留戀的心沒有;但是我很懷念、我很感激,我一絲毫爭執都沒有。當時有很多出家的法師、在家居士說:法師,那是很多信徒供養你的,你可以去打官司。我想想不可以,館長對我的恩德太大了,我要為這個事情跟她兒子起爭執,第一個我對不起館長,其次我對不起佛菩薩。我們要在社會做一個好榜樣給人看,別人爭我們讓,我們讓一步海闊天空。我們不離開圖書館,哪有這麼好修學環境,沒有!我很重視情義,我很念舊,我怎麼可能離開台北,不可能的。
因為這樣一個逆增上緣我離開台北,我們在新加坡這三年有這麼樣的成就,果報在澳洲。我跟澳洲確實很陌生,人地生疏,能夠得澳洲移民部長盧鐸先生這樣的愛護關懷,想像不到,這意想不到的!這是三寶加持,這是館長在冥冥當中庇祐,你們不曉得,我清楚、我明瞭。所以在今天希望大家常常想到我們要認真努力,我們的目標是覺悟,我們的目標就是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念念不忘這六條,大家都能修六波羅蜜,六和敬自然就在其中。
布施是什麼?放下!我們要把成見布施掉,把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頭布施掉,把佔有一切的念頭布施掉,你才得清淨心,你才能生歡喜。煩惱、憂慮、牽掛統統布施掉,不是叫你布施錢財,不是叫你布施衣服,這個東西沒什麼用處,沒什麼真正大功德。真正的功德是把你的妄想分別執著布施掉,把你的憂慮煩惱牽掛布施掉,功德不可思議。持戒就是遵守佛陀的教誨,這個持戒是廣義的,佛在經裡頭怎麼樣教我們,我們就認真努力如何學習。
佛陀所講的東西,跟諸位說,不是釋迦牟尼佛這個人講的,釋迦牟尼佛絕對不控制任何一個人,絕對不佔有任何一個物質,絕對不會牽著人鼻子走。佛所講的東西都是自性流露的,真心流露的,所以我們看到、聽到了很受感動。為什麼?真心是一不是二,佛的真心跟我的真心是一個心,我跟佛的真心,跟所有一切眾生的真心是同一個心。所以我們可以跟螞蟻往來,可以跟小動物往來,為什麼?我們是一個真心,我們真誠到極處就能感動。我們能夠跟這些畜生往來,能夠溝通,為什麼不能跟人溝通?畜生現在的妄念比人少,人的妄念比畜生多,所以我們跟人溝通比跟畜生溝通要難。換句話說,我們跟畜生溝通,說老實真的話,我們有五成真誠的心就能做到,就可以跟這些小動物溝通。我們跟人溝通至少要到八分、九分的真誠才起作用,所以跟人不能溝通是自己誠意達不到,真誠心不夠。
所以一定要懂得「反求諸己」,這孟子講的。這個意思就是我們要回過頭來反省,別人沒有過失。如果把過失都推給別人是自己最大的過失。別人沒有過失,過失在哪裡?在自己,肯定在自己。你能夠這樣肯定,基督教講,你得救了,為什麼?你真的回頭了,回頭是岸。所有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他殺人放火,他毀滅佛像、毀滅佛法都沒有過。《六祖壇經》裡頭講的有道理,「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確實沒有過。這個話講的你不懂,你不會相信,為什麼?你見不到。過在哪裡?過在自己,我修得不好,所以這些人才造罪業,這些人才違背了自性,我沒有做個好榜樣。
在我們中國古時候,佛法沒傳到中國來,大舜(舜王)他做到了。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記載,舜王的母親過世了,爸爸娶了個繼母,這個繼母生了一個兒子,對他很討厭,虐待他、欺負他。他父親受了他繼母的影響,繼母在他父親面前常常說他的壞話,所以他父親也討厭他。這一家四個人,三個人討厭他,討厭到什麼程度?想把他害死,很多次。那個家簡直不能住,他不離開家,他時時刻刻反省,我自己做得不好,為什麼讓繼母、父親、弟弟都討厭我?天天想,天天改過,真誠心三年把家裡人都感化了。這個事情傳到當時的國王,堯王聽到有這麼樣的一個賢人,堯王把兩個女兒嫁給他,王位讓給他。他能治家,齊家而後治國,他能齊家他就能治國,他就能感化一國人。這全都在佛法裡頭,那時候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中國古聖先賢做到!
所以我們起心動念看到別人的過失,我們沒有救,前途是什麼?前途是三惡道,前途是地獄。怎麼樣才能上天堂?只知道自己過失,沒有看到別人過失,這個人決定上天堂。不是別人沒有過失,別人的過失就是我自己的過失,我自己做得不好,別人才做這個過失。這個道理很深很廣,現在不讀古人書,沒有人懂得。所以佛在《無量壽經》講的話,我是念了非常感慨,那可以說針對現前的社會,普遍大家都作惡。佛講「先人無知」,他的父母、他的長輩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有人教他!沒有人教他他就懂得,那是大聖大賢,舜王大聖大賢,我們佛家講再來人,他不是普通人。普通人焉有不犯過的道理?他所犯的過失正常的,我們沒有覺悟也天天犯過。
我年輕做學生的時代,我在學校是學生頭!貢高我慢,目中無人。學了佛之後,念了《了凡四訓》,回頭自己想想,我的毛病跟了凡先生一樣,過失不比他少、不比他輕,我的善根福德不如他。想想自己前途一片黑暗,前途很可悲。總算過去生中有一點善根遇到佛法,我遇到我就喜歡,我就肯學。我在台中求學十年,我的生活環境,周邊那些人對待我是很大的壓力,排斥我,想把我擠走。吃飯的時候,我們工作很繁忙,不通知我,他們大家都吃完了,我們進去吃人家剩菜剩飯,常有的事情。洗澡的時候,洗澡門關上,鎖上了,我們只好一天不洗,身體擦擦行了,修忍辱波羅蜜。所以我在台中跟大家講,只要李老師沒有開口趕我走,你們任何一個人都趕不走我。為什麼?你叫我跪我就跪在下面,你叫我磕頭我就對你磕頭,我絕不離開台中,什麼原因?我沒有學成功。
我也講過,我學成功之後,你們台中人想請我回來我都不回來;我沒有學成功,你想把我趕走,辦不到。所以李老師說我六波羅蜜裡頭,有兩樁在那個時候,他說他兩樁明顯做到了,一個是布施,一個忍辱。這是李老師在同學們當眾說的,同學當中我這個布施、忍辱是第一,在他會下第一弟子,所以我有成就。輕易就被人趕跑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失掉之後再就得不到了,那你有什麼成就?經上頭一句話,經文裡面,這也是我在台中第一部學的經,阿難代我們問的,學佛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這個諧偶,「富貴諧偶」就是今天講的吉祥如意,學佛到底好不好?
【佛告阿難。有人奉佛。從明師受戒。專信不犯。精進奉行。不失所受。】
最重要的開示,所以我們天天讀經,天天拜佛,拜佛非常重要。我在沒有出家之前,在懺雲法師茅蓬裡面住了五個半月,每一天拜八百拜。早晨起來拜三百拜,三百拜拜完之後,我們的早課很簡單,就是三皈依,打三皈依。拜佛的時候各人拜各人的,三皈依共同做。中午吃過午飯之後,經行繞佛,半個小時,繞佛完了之後,拜佛拜兩百拜。晚上晚課我們也是先打三皈,晚課是先打三皈依,三皈依完了之後拜佛,也拜三百拜。所以每天的功課是固定八百拜,五個半月拜了十幾萬拜,消業障,把自己貢高我慢的習氣拜掉了。我們對一切眾生就像對佛陀一樣,我們每天拜佛拜八百拜,也就對一切眾生每天也要拜八百拜。雖沒有形式,要有這個意思,這就是普賢菩薩第一願「禮敬諸佛」。
任何場合當中「稱讚如來」,我們中國古人常講「隱惡揚善」,這是積德行。別人做得不好,我們自己做出樣子給他看,慢慢感化他,幫助他,這是正確的。如果責備的心,責備的態度,那你要觀機,這責備有沒有效果。如果得不到效果,你這樣做,你的方法錯了;你要有善巧方便感化他,令人回頭是岸,你就做了功德。
有些人可以責備,有些人不能責備,什麼樣人可以責備?責備之後他感激你,他給你頂禮,完全依教奉行,這種人要責備;責備,他不感激你,不能依教奉行,決定不可以責備。佛陀教眾生,他這些方法都在經典裡頭,我們要學!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對同學們、對信徒們,我們在旁邊觀察哪一種人他怎麼對待他,做學生的看他怎麼接待,家庭主婦怎麼接待,做生意的人怎麼接待,做官的怎麼接待,不一樣。學生當中有真正肯用功的,你看他怎麼接待,有打、有罵,那是什麼?打了、罵了那真是磕頭感激,不會走路、不會跑的。這一打一罵,臉上稍稍現一點不高興,李老師從此以後對他非常客氣,決定不會有絲毫責備。你看這個方法就是靈活,那真叫充滿了智慧,絕對不是感情用事。
『明師』,明是真正覺悟的,開悟的老師。這個『戒』不要當戒律講,這個戒是教誡,就是教訓、教誨,接受老師的教誨。真正好老師,學生的態度要『專信不犯』,哪有不成就的道理!陽奉陰違這樣的學生,絕對不會有成就的。成就是我們自己得利益,不是老師得利益。我們得什麼利益?我們的境界提升了,我們這一生的苦脫離了,樂得到了,我們就得這個利益。佛經裡面講離苦得樂,我真的得到了,所以我相信佛陀,我感激佛陀,將來決定往生。不但三惡道我沒有分,人天我也不幹。我常常講的話,真的,大梵天王要讓位給我,我都不幹,我不上當。為什麼?那還要搞六道輪迴!大梵天王的富貴我都不要,人間什麼富貴怎麼能動我的心,不可能的事情。
我的生活簡單,我在台中跟李老師的時候就是一天吃一餐,已經養成習慣。我到第八個月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問我,你的精神體力怎麼樣?我說很正常!他桌子一拍,好,永遠這樣下去。為什麼?一生不求人,我們生活非常簡單,所費的很少很少。那個時候我在台中,一個月生活費用台幣九十塊錢,九十塊錢合美金,那時候美金大概是一比四十,兩塊半都不到!可是我跟李老師比還比不上他。他老人家一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錢,為什麼?我吃的比他多,我們都吃一餐,我吃的比他多,他吃的比我少。這就說明什麼?他的心比我更清淨。一定要把妄想、雜念、分別、執著統統捨得乾乾淨淨,修布施先從這個地方修。不要想到我要布施錢財,布施什麼那個都不必,那都是雞毛蒜皮小事,先把自己的煩惱習氣布施掉,這個重要。
我們修行的根有了,我們的基礎穩固了,那將來菩提道上自然一帆風順。尤其你們跟我比我在台中環境殊勝太多;因為我在台中跟李老師見面一個星期才三次,你們天天跟我見面。李老師是個在家人,他是一個人,他實在講跟出家人一樣,他沒有人照顧,拒絕,不讓人照顧。所以我今天在這個地方常常你們來照顧我,我都拒絕,我跟老師學的。需要人照顧,那人已經老了,已經快不中用了;不要人照顧,這個人健康,還管用。他到九十五歲都沒有人照顧,九十五歲以後飲食中毒兩次,才接受同學們照顧他。所以這絕對不是禮貌,這也是弘揚佛法,讓大家看看學佛的人真的不老,年歲雖然大,體力很好。有人問我,你的體力為什麼這麼好?為什麼這麼快樂?學佛,我就告訴你學佛。學佛,所以我常講,學佛就不老,學佛不生病,學佛就不死,這大家都很羨慕的。你要想不老、不病、不死,你跟我一樣來學佛。
你們看看那個台子上面,那邊的台子,你們那天看我,我一步就上去了,我那麼高地方跳下來,跟你們年輕人沒什麼兩樣。你們有些人還不如我,這桌子你一步能上去嗎?我看不見得,有不少恐怕還上不去,我一步就上去了。煩惱輕智慧長,千萬不要自尋煩惱,那你這虧就吃大!「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古聖先賢的話非常有道理,老當益壯,我現在深深體會到這四個字,年歲愈大身體愈好,經驗愈豐富,智慧愈高。不是年歲大就沒用了,那就錯了,老當益壯;現在社會是老當益衰,衰了,完了,為什麼?不學佛;要學佛決定是老當益壯,你活個一百三十歲,一百四十歲。
你看我們這一次(照片忘了帶來),大陸上長安有一個叫果林法師,今年一百四十一歲,我看他的照片,他寄四張照片給我,仙風道骨,比虛雲老和尚好。站在那個地方腰桿挺直的,沒有駝背,一百四十一歲,他要到新加坡來看我。好像你們在圖書館曾經見過他,一百三十多歲的時候,他曾經訪問過圖書館,我在美國沒有見面,今年一百四十一歲。老當益壯,愈老愈有精神,愈老愈有體力,愈老愈能辦事。否則的話,佛不是白學了,我們學這幹什麼!世間第一殊勝沒有比這更殊勝的。法門雖然多,記住佛的話,「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所以我們要用平等心看一切法門,門門都殊勝。我只學一門,不要同時學兩門,兩門你就走兩條路,你就分心,你很難成就。
「專信不犯」,專字很重要,《三字經》上教導人,「教之道,貴以專」,不專不能成就。我們在李老師會下學經只能學一樣,你學兩樣不教你。一樣學會了之後可以再學一樣,一樣沒有學會不能學第二樣。那個會的標準要他肯定,我們自己肯定不行,我們認為這樣東西學完了,他不承認。真正義理明白,你能夠講解,跟大眾講解講得不錯,才算你這部東西學成了。
我在那邊跟同學們常常在一塊研究討論,我給同學們的建議,講一遍不夠,印象淺薄,為什麼?如果半年再不講就忘光了,一年不講等於沒學。所以我跟同學們提議,我們學會了之後,第一遍講給老師聽,然後我們至少還要講十遍,根才紮得穩。十遍到哪裡去講?到信徒家裡去講,我們用這個方法。所以跟信徒我們要交際,要跟他們建立很好的關係,他才邀請我們到他家裡講。星期一到張三家裡講,星期二到李四家裡講,一個星期七天,除了三天上老師的課,有四天機會練習,你不這樣學你怎麼能學得出來!每一樣東西至少都要複講十遍,根才紮得穩。「人不學,不知義」,義是什麼?應該的,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說,那叫義,不學不知道。處事待人接物學問,大學問!日常生活起心動念都能懂得義,懂得應該怎麼做,我們的道業就成就。
好,今天晚上拉拉雜雜的,希望同修們細心去體會,然後在經教上才能扎根。如果不把這個觀念糾正過來,這些東西縱然再學多少年,還是等於零,一定要認真幹,不求這個世間樂,一心一意要求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世間,我們要供養佛,怎麼供養?把佛的教誨傳遍十方後世,這才能報佛恩。如果不能傳法幫助眾生,不叫做報佛恩,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經典上每部經佛都反覆叮嚀「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演是表演,我們要做出來給人看,表演;說,人家有問,一定要給他講清楚,講明白。身教重於言教,要做出榜樣,做出模範給人看。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