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六十七集) 2001/8/7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013-0067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二十三面,經文第四行:
【阿難聞佛說。更整袈裟。頭腦著地。唯然世尊。我等有福。得值如來。普恩慈大。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令得脫苦。】
這是本經第五個大段。阿難自己慶幸自己、憐憫眾生,慶幸自己的是得人身、聞佛法,更難得的是親近佛陀,做佛陀的侍者,確實值得慶幸,這是第一小段。
『阿難聞佛說』就是以上四大段的開示,聽了之後非常受感動,雖然是代眾生問的,自己也必然獲得殊勝的功德利益,這是一定的道理。說法之人,我們在末世為佛弟子,讀這一段經文,跟大眾介紹、講解這一段經文,遍遍的悟處都不一樣,這是從我們多年學習經驗當中得到。古人講的長時薰修,我們今天深深感觸到,必須得密集薰修,密集才能產生一定的效果。怎麼密集法?同學們可以做一個試驗,像我們學習經教,我們一堂課一個小時,現在我們製作成一個光碟,這一片如果在一天當中學習,一天就學習這一片,學習多少時間?八個小時,換句話說,這一片在一天當中,我聽六遍,上午聽三個小時,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思惟、來反省,如果有同學在一起可以研究討論,提出自己的心得報告,與大家切磋琢磨;下午再聽三遍,然後再用一個小時做心得報告,遍遍不一樣,這要有耐心、要真幹。現在許多人聽經,聽過一遍不再聽第二遍,這我已經聽過了,這種態度很難成就。
前天我們提到的唐朝道宣律師聽《四分律》聽二十遍,那時候多麼艱難,沒有人講你就沒有機會聽,哪個地方有法師講《四分律》,他從來不會缺課的。現在方便,現在眾生比從前人有福報,你得到一片光碟,你可以聽幾十遍、幾百遍,重複跟你講。在從前法師講經,要叫他重複講一遍不可能,哪有這個道理?所以從前學習的態度比現在學生要認真,這是真的,為什麼?他機緣太難得了。一句聽漏掉了、一段聽漏掉了,他就接不起來,老師不可能跟他講第二遍。但是現在人求法的心理沒有從前人那麼樣的真誠,為什麼?這一堂課漏掉沒有關係,有光碟可以補,所以學習的心理鬆懈了。
我們這年齡還算很幸運,學習的年代,別說是錄像機沒有,錄音都沒有,不能不專心,唯一的辦法靠筆記,而李老師對待我,又限制不准做筆記,所以我跟他十年,我沒有聽經的筆記。最初有幾次寫筆記,被他看到了,他找我到他房間裡面談話,問我是不是寫筆記?我說是!他說:「你寫來幹什麼?有什麼用處?你的境界年年不一樣,你浪費時間,分散注意力。」我想想沒錯,為什麼?寫筆記專心聽他的言說,沒有辦法去體會他的深義,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不要寫筆記。不寫筆記專聽你才會有悟處,這可貴,筆記沒有用處,明年境界提升了,這東西用不上。真的,這是李老師對我的真實教誨,希望我悟入境界,不要只學言語。以後我們明瞭老師教學生不一樣,對每一個學生教學的方式都不相同,有些學生拼命寫筆記,他也看到,他不說。所以他這就能看到學生當中有根性利的、有根性比較遲鈍的,根性利的要幫他開悟,如果障礙他的悟門這就有罪過,這就錯了;根性鈍的、開不了悟的,根有上中下,教的方法不一樣。
李老師觀察我還有一點悟性,所以不准寫筆記,座位要坐在第一排,要坐在他面前,看得很緊。專心聽,聽有悟處,要契入境界,明理要緊,不要記言語。為什麼?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你自己講這部經,長說、短說、深說、淺說,你得自在了。你要是專聽他的言語,統統記下來,像錄音機一樣錄下來,不會開悟。重複再說是覆講,覆講得一點不錯,別人的,不是自己心性裡面流出來的,心性流出來這才可貴。所以研經聽教,重複的次數愈多愈好,古人讀書,這是我們講世間,《四書》、《五經》,歷史上真正有成就的學者,他是遍覽專攻,實實在在講他都是一門深入,都是專家。
漢朝大儒鄭康成,《十三經》他專攻三禮:《周禮》、《儀禮》、《禮記》,專門搞這個,他一生成就。韓愈專搞文學,我們看古人多半都是專攻一經,或者是《易》、或者是《書》、或者是《禮》、或者是《春秋》,司馬遷是專攻《春秋》。在我們佛門也不例外,我們看祖師大德,當中真正有大成就的,一生是專攻一部經,做專家而不做通家。他對於其他的通不通?跟諸位說,通,為什麼?古德常講「一經通則一切經通」,尤其是佛經,佛經要一部通了,不但佛法通,世間法都通了,世出世間法全通了。全通了他還是標榜一部經,這就是他大慈大悲之處,做樣子給後人看,勸後人專攻一門,用意在此地。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之下,怕經教失傳,於是乎這才把範圍擴大,一切大乘經論統統都講,那是不得已的方法。這是初學的人不能學的,初學的人要一開端就想做通家,那他將來的成就非常有限,諺語所謂「行行通、行行鬆」,沒有一樣成就,樣樣都得一點皮毛,這就錯了。必須一門深入有成就之後,成就是什麼?教下講大開圓解,宗門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時候可以,這是什麼?自己成就了,成就的標準在此地,如果沒有到明心見性就沒有成就。明心見性是什麼人?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他的能力不僅超越六道,實際上超越十法界了,一真法界的菩薩,行!在不得已的時候,世出世間法都可以講解,都可以教學。
我們在台中親近李老師,李老師雖然是專宗淨土,但是其他教下的經論他都講,跟我們講《華嚴》、講《法華》,講法相唯識,講般若經論,還要講儒家的經典,跟我們講《論語》、講《孟子》、講《四書》、講《禮記》,講的東西非常廣泛,還教我們古文,這一部《古文觀止》從頭到尾講完,三百多篇,篇篇都跟我們講。我記得《古文觀止》好像講了八年,一個星期講一次,八年不中斷。我在台中十年,最後的兩年講唐宋的文選。他為什麼要講這麼多?沒有人講,如果能請得到人講,他自己肯定不講,標榜一門深入。他講這麼多東西,學生多,學生興趣不一樣。我們做他的學生,他給我們的規定只能學一樣,決定不能學兩樣,我選擇的是佛經,專門學佛經。他講其他東西我們可以去旁聽,所以他講古文我們去旁聽,有同學學古文的,也有同學學詩詞的,他也講唐詩宋詞,我們也去旁聽。不管講什麼我們都是旁聽,自己選擇的這一門主修,主修這一門一定要學好,非常重要!只有多聽。
古時候的人,讀儒書的,一部《四書》,《四書》可以說是宋朝以後讀書人必修的課程,他從小念起,七、八歲就念了,念到老鬍鬚都白了,七、八十歲了每天還在念,其味無窮,你就曉得古德教我們的溫故知新,知新是什麼?新的悟處。佛經的悟處是沒有邊際的,這部經雖然是教初學的,等覺菩薩來讀也覺得其味無窮,他跟我們領悟的不一樣,字字句句深廣無盡。阿難聞佛所說,這裡我們看到感動,這不是示現是真實的。『更整袈裟』,整衣是表敬,衣服整整齊齊,五體投地,『頭腦著地』。這部經是最早傳到中國來的,安世高翻的,那時候翻經的體例還沒有建立,以後就是「五體投地」,這時候「頭腦著地」。
『唯然世尊』,「唯然」是答應,非常恭敬的答應,這意思就是「誠如佛之所說」,佛所講的完全正確。「世尊」是對老師的尊稱,世出世間的好老師值得大眾尊敬。『我等有福,得值如來』,「值」是遇到,沒有福分怎麼能夠遇到佛?遇到佛是大福報,無量劫修積的大福德,你才能遇到佛。我們雖然沒有這麼大福,不能夠生在釋迦牟尼佛同一個年代、同一個地區,有緣能夠親近釋迦牟尼佛,但是也不能說沒有福,如果沒有福,佛經現在流通雖然廣,你沒有機緣看到,甚至於在書展裡面看到佛教書籍,看看,漠不關心就走過去了。看到佛像也沒有理會,不入心;佛號音聲不入耳,迷於聲色貨利,那是沒有福之人。
為什麼說遇到佛就有福報?遇到佛就有了生死、出三界的機會。只有佛法能幫助你在這一生當中成就,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真的這一生當中能成就,關鍵就是你能不能把這個機會抓住,決定不放鬆。你看古人,古時候的寺院庵堂是佛教的學校,不是廟它是學校,裡面的出家人都是老師,他是在那裡推行佛陀的教化。正規的道場像以後叢林,那是制度化了,每天八個小時上課,八個小時修行,十六個小時,每天是這樣密集的薰修,所以三年五年成就的人很多很多。這個成就,小的成就是開悟、解悟,大的成就是證悟、證果。小成就是佛所講的這些道理、宇宙人生真相真搞清楚了,真搞明白了,但是自己習氣沒斷,境界轉不過來,叫解悟,有能力教人,智者大師所謂「國之師也」。他自己雖然不能做到,但是他講的正確,確實沒有錯誤。如果自己能做到,契入境界,「國之寶也」,這種人少,這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我們淨土宗裡面「理一心不亂」,在教下的「大開圓解」,在宗門的「大徹大悟」,這是證果的。我們要向這一個目標精進、努力。行嗎?這個問題關鍵在你自己的信心,你如果有真誠的信心,依教奉行,絲毫不敢違背,你得諸佛威神加持,你就行了。
由此可知,真正關鍵的所在,是我們自己肯不肯真幹,關鍵在這裡,不肯真幹就沒有辦法了。原諒自己、責備別人,哪裡會有成功?如果能換過來,把原諒自己的心去原諒別人,把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都會有成就。這也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總在遇緣不同」,如果緣殊勝,我們這一生念佛求生淨土,實報莊嚴土不是沒有指望,理搞清楚了,方法明白了,信受奉行,哪有辦不到的道理?這就是遇佛得殊勝功德利益,這個人有福。
得世間名聞利養,縱然做到國王、做到天王,佛經裡面講的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你要是真正通達明白了,你幹不幹?不幹!為什麼不幹?那是人天福報,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福報享盡了還要往下墮落,那不是真正的福,只有遇佛才是真正福報。你要是果然真修,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看到你都向你致敬,為什麼?你是佛陀的真實弟子,他看到你慚愧,他比不上你,你有能力超越三界,他沒有能力;你能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還捨不得,天王給你致敬!阿彌陀佛現在在西方,向我們招手,歡迎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話是真的,釋迦牟尼佛在許許多多經典裡面,都把訊息透給我們、傳達給我們。如來在招手,『普恩慈大』,大慈大悲,佛是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歡迎一切眾生到極樂世界去修學,這緣分實實在在是無與倫比,我們要認識不能錯過。
雖然佛法裡面講,大乘菩薩給我們做好樣子,捨己為人,但是捨己要有標準,如果我們一味為人,將來自己墮三途了,這錯了。智者大師捨己為人,他老人家往生的時候,弟子問他:「您老人家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什麼樣的品位?」他告訴大眾,他因為領眾操勞,什麼事情都要管,犧牲了品位,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什麼?凡聖同居土。如果要不領眾、不管事,他的品位就高,實報莊嚴土。這是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範。有很多人都曉得,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佛在這裡給我們示現,領眾管理一切道場的事務,最低限度也要有能力往生凡聖同居土,這可以。如果凡聖同居土的把握都沒有,那你的犧牲就太大了,你就錯了。西方淨土決定取得了,品位低一點沒有關係,肯定去得成,這才行。你們想想智者大師示現的這個味道,他教我們這一招,他的密義在哪裡?精義在哪裡?我們要能體會到。如果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都沒有把握,不能幹。取得同居土的身分,我們發慈悲心為大眾服務,一切操心、勞心的事情我們來做可以。這個境界不需要問人,自己清楚,也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講的,我們的存心、思想、見解、言語、行為跟阿彌陀佛相應不相應?無需要請別人來印證,不需要,誰給我們印證?淨土三經給我們印證。
我講《彌陀經》、講《無量壽經》上都跟同學報告過,佛在經上說的道理我統統明瞭了,佛在經典上的教誨我統統做到了,句句都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你是實報土上上品往生。為什麼?你跟佛沒有兩樣,你真的學成了,學得很像;如果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你上中品往生;你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這就是證明。如果修淨土,經典裡面的道理都不懂、都不明瞭,修行的方法也不知道,你怎麼能成就?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煩惱做主,起心動念隨順自己煩惱習氣,那怎麼能成功?不能往生。所以我說過,真正要想往生的人,千萬要記住「淨業三福」,世尊在《觀經》裡面教導我們的,韋提希夫人有福報,享受人間富貴,她是皇后,人間福報到了極處,晚年很不幸,遭遇家庭的變故,就是現在講的政變,發動政變的不是別人,是她兒子,兒子想做皇帝,看他父親身體還不錯,很健康,等不及,想立刻就取而代之,殺父害母,遭到這個變故,國家的變故,對於這個世間灰心透了,這就覺悟了。她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求老師指示她一條明路,她問老師:「諸佛世界有沒有沒有這些惡業的眾生、沒有這些不善的現象?有沒有這種處所?我願意往生。」釋迦牟尼佛沒有給她介紹,把十方諸佛剎土用佛的威神變現在她的眼前,讓她都看到。她仔細觀看之後,向釋迦牟尼佛說:「西方世界阿彌陀佛這個國土好,純善純淨,沒有絲毫不善不淨,我願意往生。」佛笑笑,她選得正確。求佛教她往生的方法,佛在沒有講方法之前先教她「淨業三福」,你們想想這是什麼回事情?這像我很想蓋一棟大樓、蓋一個大殿,怎麼蓋法老師沒有教你,先教你打地基。
淨業三福是地基、是基礎,沒有淨業三福,所有一切佛法都不能建立,不但是大乘法不能建立,小乘法也不能建立,這跟你說老實話。小乘法的最低成就是須陀洹果,大乘法的最低成就是初信位的菩薩,你要沒有淨業三福的基礎,你怎麼可能?所以我們自己,以及現前我們一些大眾,絕大多數都是無量劫來皈依三寶,都做了佛門弟子,所以善根很深厚,為什麼還搞六道輪迴?到今天還搞成這個模樣?就是把打地基的事情疏忽了,想蓋,天天努力在蓋,蓋不到一半塌下來了,什麼原因?沒有地基,把這個事情疏忽掉了。
淨業三福三條十一句,《十善業道經》很重要,是它第一條,「修十善業」;我們現在學的這部經也很重要,裡面所說的是三福的第一條跟第二條,我們這個內容。所以這些經典是什麼?淨業三福的註解,淨業三福詳細的說明,我們做到了沒有?我過去講經也以權巧方便的方法說,三福做到第一條;其他法門三條不能具足,你就不能成就,你肯定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但是在淨土宗不一樣,淨土宗所謂是特別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門餘大道,特殊法門,特殊在哪裡?三條只要做到一條,你就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這不容易。三條愈往後面愈難,我只要頭一條做到,我念佛求生淨土肯定得生,生凡聖同居土;換句話說,十善業道做到了。
如果第二條也做到,我們現在讀的這部經,裡面的教誨你統統都能做到,你往生西方世界生方便有餘土。假如你能夠把《彌陀經》,或者是《觀經》,或者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都能做到,至少能做到百分之八十,你往生西方世界肯定是實報莊嚴土,這是保證書。一般人為什麼做不到?放不下,原因就是這個,你肯放下那你就成就,不肯放下那就沒有法子,這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別人幫不上忙的,佛菩薩再慈悲也沒法子,也幫不上忙。
所以遇到佛,這個福報就大了,「普恩慈大」,普是平等,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布施一切眾生的恩德,是真誠清淨平等,普!普遍的賜予一切眾生恩惠。這是從我們的身分來說,諸佛如來謙虛到極處,我們說佛賜給我們的,而佛怎麼說?佛說他供養大家的,不是布施,供養!普賢十願裡講的「廣修供養」,諸佛如來、法身大士對一切眾生供養。「慈大」就是大慈大悲、大恩大德。
『愍念一切,為作福田』,「一切」,我們常講九法界眾生,十法界裡面的佛也算是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跟菩薩法界合成一個,所以九法界就是包括了十法界,十法界裡頭一切眾生,諸佛如來憐憫他們,法身菩薩憐憫他們。「為作福田,令得脫苦」,三寶是福田,應化到這個世間來廣度眾生,幫助這些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