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四十華嚴—普救夜神章  (第三集)  1977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12-006-0003

  請掀開經本六百六十七面第四行,我們將經文念幾句,對對地方。

  【令地獄眾生免諸苦毒。令畜生眾生不相食噉。令閻羅界餓鬼眾生無有飢渴。令諸龍等離一切怖。令欲界眾生離欲界怖。令人趣眾生離暗夜怖。毀訾怖。惡名怖。大眾怖。不活怖。死怖。惡道怖。斷善根怖。退菩提心怖。遇惡知識怖。離善知識怖。墮二乘地怖。種種生死怖。異類眾生同住怖。惡時受生怖。惡種族中受生怖。造惡業怖。業煩惱障怖。執著諸相種種繫縛怖。如是等怖。悉令捨離。迴向菩提。】

  這段經文是別名,前面總說普救夜神的教化。我們從這段經文再來看,這個講就方便多了,我們剛剛將觀自在菩薩這章講完,觀自在菩薩裡面給我們講離二十種怖畏,與這段經文所說的大同小異。由此可知,普救夜神實在講與觀世音菩薩沒有兩樣,也是在十方世界救度一切苦難的眾生。他所不相同的所在,就是觀自在菩薩是以三賢當中,上賢的地位示現。普救女神是四地菩薩的示現,特別悲憫一切苦難的眾生。也就是像前面在章題裡面所說的,在這種黑暗的時代,菩薩的悲切特別重。這段文大多數與「觀自在章」是相同。菩薩救度眾生的方法,在「觀自在章」裡面說得很詳細,菩薩就是至心稱念我名,就能夠離一切怖畏。這個地方都是善財童子看到的,他老人家也像觀世音菩薩一樣普度一切眾生,可是那個方法沒說。不像前面那一章方法說出來了,它教你修念佛法門。這個地方方法雖然沒有像那麼樣細說,從果我們就想到因,因與果一定是相應的。

  在此地只給諸位提一提,三惡道,其餘的我們就不必多說了。第一就是『地獄眾生』,這在六道裡面最苦的一道,諸位一定要記住,如果這個眾生已經墮地獄了,你去救他那就來不及了。什麼時候去救他?他造地獄的業因,現在他還沒墮,換句話說,他這個業報身還沒有盡,還有幾年活頭的時候,這個時候教他回頭。所謂是回頭是岸,真正把他從地獄道裡度出來。我舉幾個例子給諸位說,你們曉得蕅益大師,這是我們淨土宗第九代的祖師。你看看他的傳記,他在年輕的時候,二十幾歲他不學佛,專門幹毀謗三寶的事情,這是墮地獄。毀謗三寶阿鼻地獄的業因,他造這個業因,他將來必定受這個果報。

  他很幸運遇到善知識,他一下回頭了,不但不墮地獄,反而成了祖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你看看轉回頭來,這就得度了。你再看看,印光大師,這是近代的,你看他的傳記,他在年輕的時候,也是以儒家自負,也是尊孔批佛,他專幹這個事情。現在這個社會毀謗佛法的人多,曲解佛法的人多,這都是造了地獄的業因。真正發慈悲心,是趁他壽命還沒盡的時候,勸他回頭。這一回頭護持正法,弘揚正法,功德不可思議。所以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真正學佛之後,不曉得要度多少眾生。可是度眾生諸位要曉得,有緣的才得度,什麼叫有緣?他喜歡聽,他聽了就相信,信了他就照辦,這叫有緣的。佛法裡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叫無緣?他不相信,遇到真正善知識,他不相信,煩惱太重,邪見太深。

  剛才有一位同學跟我說,許多著名的學者、教授,他們對佛法講得頭頭是道,但是他們不相信,他們還毀謗。這種現象是很普遍的,不足以為奇。他說得確實頭頭是道,引經據典沒錯,可是要曉得他沒入門,他只是在門外看。好像皇宮建築得富麗堂皇,他在東面看,那個人在西面看,那個人在北面看,那個人在南面看,每個人看的講法都不一樣,但是都沒有講錯,可是怎麼樣?一個人也沒進去,裡面究竟怎麼樣不曉得,外面富麗堂皇統統都看到,沒進去,這就是學者。他經讀得多,註子也看得多,懂不懂?不懂。他說得頭頭是道,我要說他不懂,他不承認,他說我不懂,他懂。為什麼說他不懂?諸位要曉得,不但是經,連祖師這個註子,都是從真如本性當中流露出來的。換句話說,它不是從意識心裡面流出來的,這是諸位一定要記住。什麼叫意識心?就是分別執著,我們現在講頭腦、思惟。只要是他用頭腦、用思惟,那就不得其門而入,都是看外表。

  佛法,不但禪,我們在講席當中,常常提醒諸位同修,禪要離心意識參。離心意識就是不用八識五十一心所,你才能入得了門;你要用八識五十一心所,你永遠在門外,這個事情麻煩了。第六意識分別心,我們不講更細的,那個講微細的愈講愈複雜,講了反而不懂。我們從最粗淺的講,第七識是執著的心,我們今天處處都是用分別心、用執著心,這怎麼能入?不但經論不能入,祖師的註解也入不進去,這是我們一定要明瞭的。佛法所講的非常平實,一點奇怪之處都沒有,非常平實。只講一個什麼?覺迷。覺了就叫佛菩薩,迷了就叫凡夫,就是個覺迷,千經萬論就是講這麼一樁事情。什麼叫覺?心清淨、心平等,這個心是覺心。心裡面還有分別,這個對,那個不對,給諸位說,這是迷,不是覺;覺了萬法一如,生佛不二,這是覺。

  覺悟的人佛法對不對?對。基督教對不對?也對。佛菩薩跟妖魔鬼怪有什麼不同?沒有什麼不同,是一不是二,你相信嗎?你不相信,為什麼不相信?你迷,沒有悟。悟了就相信,迷了就不相信,迷了怎麼樣?你有分別心。諸位想想看,你把分別心、執著心拋開掉,豈不是十法界平等一如了嗎?所以禪宗有個公案,那很有意思,寺院裡面有兩個出家人,在這個經論裡頭起了不同的見解,於是兩個人相爭,各人說各人的道理,兩個人相持不下,彼此互相不服氣,去請教老和尚。甲把他的一番道理、見解說了之後,問老和尚,我這個對不對?老和尚說對。他心開意解,沒有事情了。乙在外面看到不服氣也跑進來,他把他一番道理說出來,問老和尚,我的對不對?對、對。也沒有事情也出去了。旁邊他還有個侍者,有個小沙彌侍者去問老和尚:老和尚,他們兩個人到底哪個對?總有一個對,總有一個人不對。老和尚看看,你也對。你們想想,到底哪個悟、哪個迷?老和尚覺悟,那三個都迷。為什麼迷?他有分別、有執著。

  佛法,給諸位說,講到了終極之處,無非是破分別執著而已。破了分別執著,你的根本智就現前,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就現前,般若智慧起作用,那就是無量的智慧現前。起作用就是後得智,無所不知,全知全能這是自己,不是旁人。迷了才有十法界、才有六道,悟了,法界只有一真,那是真的。講六道、講十法界都是方便說,就是跟迷人說的,迷的時候真有,悟的時候確實沒有,悟的時候叫一真法界。佛法這裡所修的就是一心不亂,起個念頭、打個妄想,二心。那些人談佛法,你可以把六祖的話拿給他,你看印宗請教六祖,解脫、禪定,他提出這兩個問題,六祖馬上就回答說,這不是佛法。解脫、禪定怎麼不是佛法?六祖說了,佛法是不二法,解脫、禪定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高明。解脫、禪定明明是佛法裡講的,佛法裡面講禪定,不執著禪定;講解脫,不分別解脫,隨你怎麼講都對。

  如果在這一切法裡頭,還有一絲毫分別執著,就不是佛法,就迷了。佛法裡頭悟,悟的人隨你怎麼說,說也是悟,不說也是悟,他總歸是悟。迷的人說迷了,不說他還迷,總歸是迷,佛法就是迷悟之間。學佛學什麼?第一個學不分別。學的什麼?樣樣都明瞭,不分別。曉得無量無邊的知見,都是從一切眾生妄想心中所生,所生的還是虛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相都是虛妄的,那知見就更虛妄。相是依他起,知見是遍計所執性,你們要學過佛法的三性,它不是圓成實性。離開分別執著你看什麼性?圓成實性。真心是圓成實,八識五十一心所是依他起性。八識五十一心所裡頭所起的作用,種種的幻想、種種分別知見,叫遍計所執性,徹底虛妄。你把這些道理明瞭了,什麼是佛法才有了一點概念。

  今天這個世界,可以說正是像《楞嚴經》上所講的,「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你才有能力辨別,有能力把它分得清清楚楚,哪是正、哪是邪,雖然分別得清清楚楚,像鏡子照東西一樣,你裡面要起一念執著,那你也跟著迷了。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也不執著,分別就是無分別,無分別當中有分別,妙!這是佛知佛見,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聽而無聽,見而無見,無見是什麼?無見是沒有眼識的見,無聽是沒有耳識的聽,那這個見聞覺知是什麼?見性見,聞性聞,這是佛。這樣才不落惡道,這樣才度一切苦厄。那些大佛學家、大師,把佛經說得頭頭是道,他有沒有苦惱?他還有苦惱。他每天生不生煩惱?他生煩惱。那不是凡夫是什麼?

  入了佛門的人,就跟六祖所說的,你看,六祖見五祖的時候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入門!入門的人是常生智慧不生煩惱。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有煩惱,才曉得你沒悟。悟了的人不管是什麼境界,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天塌下來也好,他不生煩惱,他生智慧,這是真正悟入了,真正進入了佛法的境界。話說得簡單,入進去不容易,要相當的功夫,要相當長的時間,要有耐心。也許你要問我,究竟什麼方法能入得進去?我以自己的經驗告訴諸位,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佛法的薰習,每天不斷的薰習,到這個時節因緣成就了,自然就入進去了。所以佛經裡頭常常講,對於這個薰習非常的重視,這個薰習是什麼?就是讀經、聽經,最好是發心出來講經。我自己得一點點利益,就是在講台上講經,這個薰習力量非常之大。因為你聽經,說實在的話我在此地講,你能聽多少?不過是十分之一二,你只能聽這麼多。

  如果我要叫你複講,好,你現在聽我講經,我講完了之後,你上台再講給我聽。你聽就不一樣,為什麼?全部精神貫注在那裡頭,這個你能聽多少?你能夠聽到十分之五六,不一樣。如果叫你發心上講台講經,講給大家聽,你來聽我講經,大概總得聽到六成以上,可以聽到六成到八成。由此可知,上講台薰習的力量有多大!到底誰得利益?自己得利益。能有個十年八年,十年八年是快的,根性利的;根性鈍一點的不怕,像古來大德二十年、三十年開悟的人好多好多。可見得只要薰習不間斷,必定有開悟的一天。但是薰習一直薰習下去,心裡可不能著急,你看我搞一、二年還不開悟,搞了十年八年還不開悟,你這一生沒開悟的希望,為什麼?就是你這一念妄念障礙你開悟,你不能得一心。天天我什麼時候得一心?一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這個妄念,這個妄念打掉了一心才能現前。老是想著我要得一心,我幾時才得一心?就是你自己真正得一心的障礙物,自己障礙了自己。這樁事情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到時候自然的收穫。這是我自己的一點經驗,在此地提供諸位同修。

  要曉得我們的惡業造得都很深,我執意學佛所以這麼樣認真,真幹,我是怕墮阿鼻地獄。我在沒有學佛之前,也是個最會謗佛的人,也造了阿鼻地獄的罪業。你們還沒破壞過佛像,我還破壞佛像,在抗戰期間破除迷信,我那個時候雖然做小學生,就參加破除迷信,到寺廟裡把佛像搬下來打碎,我還幹這個事情,等於出佛身血。雖然是小孩無知,造的惡業很重,這就是造了地獄罪業,回頭就行了,怕的是你不肯回頭。這就是現在造阿鼻地獄罪業的人很多,我也不多說,諸位如果很冷靜仔細的去觀察,你就能看到。有許多是無意,可以說是無知,就像我們做小孩的時候破壞佛像,無知那是小孩。現在成年人毀謗佛法他也無知,為什麼說無知?他對於佛法沒有正確的認識,他誤解了,以為目前這個現象就是佛法,誤解,所以他毀謗三寶、輕慢三寶。

  我們讀《地藏經》,婆羅門女她的母親墮阿鼻地獄,什麼業因?就是輕慢三寶。她的女兒是非常虔誠的三寶弟子,以種種方便去誘導她的母親,希望她母親能夠改邪歸正。她母親邪見,可是她母親的信心始終沒有能夠完全建立。這個地方要注意,信心沒有完全建立,可見她還有點信心,若有若無的信心,結果還是墮落在阿鼻地獄。那完全沒有信心還得了嗎?她是得力這個孝順女兒,女兒好。所以《地藏經》你細細的去研究,婆羅門女能夠感應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示現,雖然沒有身體的示現,音聲,空中有音聲,她聽到音聲教給她修學的方法好度她的母親。幾個人家能夠有這麼好的兒女?這個兒女不但純孝,真正通達佛法。她不通達佛法光憑那個孝,也無可奈何,也沒有辦法。她懂得佛法,又得到佛的感應幫助,才能把她母親從惡道裡面救度出來。

  所以我們要像菩薩一樣發大心、發大願,救度惡道眾生。救護的方法最要緊的就是弘揚正法,這個時代信邪的人多,信正的人少,這個不怕。要有耐心、要有毅力,有恆心培養自己,一定要自己入佛知見。果然入佛知見,我們先自度。所以我今天希望在我們講堂共同研習佛法、共同研習經論的同修,我們的目標自度度他,度他是以將來大陸十億同胞為對象。我們相信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總要統一,大陸上現在沒有人弘法,我們這個十幾二十年當中要拼命的學習,要精進不懈,我們準備回到大陸上就是講經說法,我們不做其他的事情。為什麼?寺院裡面將來的執事那種人才容易找。講經的人少,就是專講經,除講經什麼事情也不幹,就走這條路。

  第二樁大事情,就我們在此地製作錄影帶,所以我們這個道場兩樁工作,就是兩樁事情,一個是做錄影帶,一個是培養儲備將來弘法的人才,是以度大陸為對象,以海外的華僑為對象。能夠訓練二年到三年,我看大家講得差不多了,很像樣了,就可以介紹諸位到國外,以華僑為對象。在國外的華僑說個老實話,比我們國內的水準要高,為什麼?你看出去的都是留學生,不是大學畢業,就是專科畢業,他的水準高,他看得多,他見得多,他有能力辨別邪正。在美國很少人願意談淨土,我一去就勸大家念阿彌陀佛,就有不少人相信,為什麼?他有能力辨別。沒有能力辨別,他先入為主,就很難。有能力辨別他會比較,在理論上、在方法上、在境界上,他一比較,這個法門是不錯,是有道理,他就會相信、就接受,他不盲從。

  將來在大陸弘法,我相信大陸那些同胞也有能力辨別,為什麼?他們各個在共產主義這麼多年,這個教育當中,他別的沒有學會,他學會了辯證法,他會辯論,那就行了。換句話說,他學了什麼?學了會識貨,他能夠辨別真妄。不是像從前人,你跟他怎麼說他就怎麼接受。現在不是這樣的,現在你跟他說一句,他回過頭來問十句。所以我們對於正法,如果自己沒有修學,不能通達,將來沒有法子教化眾生。所以我這個講席如果再有兩個發心,我希望出家人發心,因為我們在家同修現在有四個,我們希望能有兩位出家人發心。我一個星期在此地講一次,一次不要講經,我這一次幹什麼?答覆問題。你們講經同學當中哪個地方有問題、有疑問,聽的同學當中你們有疑問,你們把它寫出來,我每個星期來一次,你們把這問題往我講台上一放,我一條一條給你解答,那很精彩,比講經還有味道。

  我這個經可以拿到八樓錄影室裡去錄影就行了,我在錄影室裡面去講,不必在講台上,講台讓給你們發心的同學們,我幫助諸位解答疑雜的問題。這樣子佛法就會興盛,真正能夠把惡道的眾生拉回來。現在他邪知邪見不怕,為什麼?他壽命還在,還沒死。等到我們學成了就是十年、二十年之後,邪知見維持不了那麼久,他不是正知見。邪知見愈學愈煩惱,愈學麻煩愈多,到後來他會覺悟這個大概不大對;正法愈學愈清涼,愈學愈自在,不一樣。他搞了多少年,搞得不對勁,搞了問題都搞出來,他就會向你討教,你學佛怎麼學得這麼自在?他來向你討教的時候就是他機緣成熟,你就可以把他拉回頭。

  所以自己沒有到清涼自在,不能度人,人家看到,你學佛還不是跟我一樣苦惱,我向你請教什麼?他有煩惱,你沒有煩惱;他不自在,你大自在。他對你自然就羨慕,自然就要向你討教,所以說邪不勝正。不要看到現在正法很衰弱,那是真的,真的總歸是真的。那個假的雖然很興盛,畢竟是假的不是真的,總有一天要拆穿的,所以我們對這個要有堅定的信心。這是我告訴諸位,我們如何學普救夜神來救護現前這個世間,無量無邊在那裡造惡業將要墮惡道,現在還沒墮這些眾生,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幫助他,去救護他。底下我們就不必提了,這是觀世音菩薩教給我們的方法,非常的圓滿。

  可是這段末後兩句,『悉令捨離,迴向菩提』,這個兩句很重要。菩提是覺,可見得種種苦厄、恐怖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從迷惑顛倒而生的。如果他覺悟了自然一切都遠離,「迴向菩提」,菩提就是覺悟,迴向菩提就是我們中國人所講的回頭是岸,叫這些迷惑顛倒的眾生回頭,就是這麼個意思,教他覺悟,破迷開悟,就是迴向菩提。平常我們念迴向,迴向菩提怎麼個迴向法?迴是回過頭來,從哪裡回過頭來?當然從迷惑顛倒。菩提是覺,菩提的對面是煩惱,「煩惱即菩提」,煩惱跟菩提體是一個,覺悟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煩惱。迷悟兩個名稱,是從迷了回過頭來向覺悟,這就是迴向菩提。覺悟有覺悟的體,有覺悟的相,有覺悟的用;迷惑有迷惑的體,有迷惑的相,有迷惑的作用。但是覺悟的體跟迷惑的體是一個,體是一個,相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體是一個,迷是迷這個體,體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悟也是悟這個體,所以是一不是二。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說煩惱即菩提,煩惱就是菩提,因為它是從這個體迷悟所產生兩種不同的相。佛法就叫我們從迷了歸還到悟,這叫迴向菩提。我們再看底下一段:

  【善財又見一切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普現其前。常勤救護。」

  這段文也很容易明瞭,如果諸位讀過《楞嚴經》的話,《楞嚴經》裡面講十二類生,它這講九類生,這是與《楞嚴經》上所講的,有開合不同,意思一樣,意思完全相同。由此可知,菩薩他這個救護的心、救護的願、救護的行為,無所不及,一切眾生之類他是平等慈悲。既然是一切眾生都平等慈悲,何況人類?這點也是覺迷的現象。諸位曉得,覺迷之體是本性,本性在有情眾生的分上,我們叫它作佛性;在無情的眾生,我們叫它作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性不是二性,一性無二性。既是一個性,怎麼有無情又有有情?如果諸位對唯識稍稍有一點涉及,不難體會,純從相分上來講無情,從見分上來講有情。你看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四分,自證分,自證分是本體,見分就是佛性,相分就是法性,見相同源,見相都是自正分變現出來的,所以一性無二性。既然十法界依正莊嚴都是自性變現出來的,可見得體是一個,悟了這個體就叫佛菩薩,迷了這個體就叫凡夫。悟有淺深不同,所以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迷有深淺不一樣,所以有六道升沉之意,就這麼回事情。

  既然是一切眾生之類都要平等救護,何況我們現在住在人道!對這個人我們要救他,對那個人不要去理他,那是覺悟嗎?不是覺悟,那個人就是犯了滔天大罪,應該墮地獄,菩薩還要伸手勸他回頭,還要來救護他,這是覺相。覺心裡面決定平等,決定是清淨,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諸位要記住,從怨親平等學起。怨跟親這絕對不平等,差距最大的,最大的都拉平等,其他的可想而知,從這學起。外道毀謗佛法,甚至於欺侮我們,那是他迷,我們悟了要不要報復他?不能,決定不能。他不知道,我們明白,他雖然是外道,他是不是眾生?是眾生。他有沒有佛性?他有佛性。一切眾生有佛性,他怎麼沒有佛性?既有佛性,當然可以作佛。但是他現在是分別執著太重,他不懂得什麼叫佛,他的概念當中,認為泥塑木雕的叫佛,這個搞錯了,說我們拜偶像,他不懂我們拜佛的意義。

  他如果真正懂得,我相信他也拜,他不懂,我們就要教他,我們就要跟他解釋,使他明瞭,使他覺悟。我們尊重他,我們禮敬他,禮敬諸佛,我們怎麼可以毀謗?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處處提高自己的警覺,我們是不是一念迷了,這一念覺了?剛剛學佛的人是一念覺悟,轉個念頭又迷了,迷了又覺了。總而言之,初學佛的人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有那麼幾次覺悟,覺悟得少,迷得多,慢慢的覺悟增長,迷減少,那你就有進步。能夠在一切時中都不迷那不得了,你有相當功夫,那就有相當的功夫。那個不是一年、二年可以做到,再給諸位說,不是十年、八年可以做到的。我在講台上天天薰習,今年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在這個境界裡頭,一天還迷個幾次,還沒有保持著完全覺悟,但是覺悟的時間多,迷的時間少,我只能做到這個程度。一天當中可以十分之七八覺悟,還有十之一二迷惑,二十五年的薰習。所以諸位要是一下能做到覺而不迷,那了不起,不能說沒有,太少太少了。

  所以諸位要了解這個境界,譬如說我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迷,偶爾有幾分鐘的覺悟,你就想了,這個可能嗎?由幾分鐘增加到幾十分鐘,你就有進步了。由幾十分鐘又增加到幾個鐘點,大有進步,你這個學佛就會法喜充滿,我們真有進步。時時刻刻去檢點自己,向著這個目標方向去做,做的裡面最重要的是從這句裡頭修怨親平等。這是很難的一樁事情,可是從這上下手最快,比什麼都快,修你這個平等心、清淨心,從這上下手最快。你哪個是冤家對頭,最恨的,你給他供個長生牌位,跟佛供在一起,把他看做什麼?他就是佛。佛是我們最親的,冤家對頭是我最恨的,我把他供在一起,每天早晚課在一起做,迴向給自己,也迴向給他,要這樣去練。這樣才把一切冤仇逐漸逐漸淡忘,心才真正恢復到清淨。他對我有界限,他迷、我不迷,我不能跟他一樣的見解,這叫真修行。真修行是轉變自己的境界,轉識成智,轉迷成悟,轉煩惱成菩提。底下有二十句,是說菩薩教化眾生的本願,這段很重要。換句話說,我們學佛、行菩薩道、自行化他,本意何在?換句話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這就是本意。我們看這段經文:

  【為成就菩薩大願力故。】

  『故』就是緣故,他就是為了這個,為了成就菩薩廣大的願力。我們想想上面這樣所做的是不是?是的,一點沒錯。如果不是上面這種行為,這個做法,你說你發菩薩廣大願力那就落空。譬如說你們學佛的同修,哪個不曾在三皈依或者五戒那裡,甚至你沒受過三皈五戒,你也在課誦本念到「眾生無邊誓願度」?我發的眾生無邊誓願度,那個眾生你很討厭他,你就不度他,那你這個願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個人是你冤家對頭,他是不是眾生?他是眾生。你總不能發願的時候:眾生無邊誓願度,某某眾生除外。你有沒有發這個願?既然發了一切眾生誓願度,你還要恨他,還要嫉妒他,還要障礙他,與你的本誓願就相違背了,與本誓願相違背,是你自己又迷了,沒覺悟。要悟到的時候,他是眾生,我也要度他,要一樣的盡心盡力去度他,不能有兩樣心,不能有分別。所以是為了成就菩薩廣大的願力。這個二十句裡面,第一句是最重要的,第一句是綱領,總綱領。第二句說:

  【深入菩薩三昧力故。】

  平等慈悲一切,才能成就『菩薩三昧力』。「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是正常。可見得菩薩在普度一切眾生裡面,有沒有享受?有享受,有受用,他接近怨親,他分得很清楚,但是他以平等心來對待。善惡、苦樂他也分得很清楚,他不是白痴,他樣樣都明瞭,樣樣他都接觸。他不接觸怎麼能度他?在接觸裡面,接觸就有感受,這個感受,什麼叫做正?什麼叫做邪?在受用裡面起心動念就叫邪,受用裡面像六祖大師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叫正。換句話,一切苦樂境界裡面他這個種種享受,在享受的時候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個受叫正受。

  正受是什麼?一味受,在天堂裡面,他不分別、不執著,他受用這個境界;在地獄裡面,他也不分別、不執著,受用那個境界。在他的感受裡頭是一種受,為什麼?沒有苦樂。如果在天堂裡這個受,這好快樂,到地獄裡頭有苦,這個受是邪受,就不是正受。邪受裡面生煩惱,你看樂受裡頭快樂,樂是煩惱;內心的苦,苦是煩惱。他有什麼?苦樂憂喜捨這不是正受。正受裡面是苦樂憂喜捨統統沒有,受用自在,這叫正受。如果不度眾生,如果不接觸一切境界,怎麼能深入「菩薩三昧力故」?所以三昧也翻作定,定就是正受,這裡面有力量、有作用,能成就自己的功德,能教化一切眾生。第三句:

  【堅固菩薩神通力故。】

  什麼叫神通?拿今天的話來講,就是辦事的能力。通就是什麼都通達,什麼事情他都辦得通,沒有障難。神是什麼?不是我們凡夫能想像,我們這邊事情很難辦,辦不通。怎麼一到他手上很容易就解決了,就辦通了,所謂是神奇不可思議,不是我們的常識能達到的。現在的講法能力強、辦事情巧妙,沒有什麼事情能夠難倒他的,沒有什麼事情他辦不通的,這就叫神通。所以諸位一看到這個神通,不要想到某人離地三尺,某人什麼頭上放光,那都叫邪知邪見。這些事情有沒有?有,不是我們境界,就是佛菩薩到我們這個世間來,也不用這個方法教化眾生,要曉得他為什麼?不是我們境界。他雖然有這個能力,他也不能用。好像一個人他很有學問,他是博學多能,現在把他派在小學,叫他做個小學教師,他也只好教那個學生,叫過來教你小狗叫,小貓跳。他也不能搞些太深的東西,太深的東西學生不懂沒用,你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現在是在人道,釋迦牟尼佛示現一個人,也示現父母生的,也示現出家修道。然後在各地方弘法利生,也是托缽,雖然日中一食,還是要去托缽,跟我們的生活完全一樣。釋迦牟尼佛沒有示現離地三尺,沒有示現天人來供養,沒有,為什麼?不是這個人間的境界。佛要示現這一套,那等於說是這個人把他派到小學當教員,他去跟小學生講微積分,講核子物理,講這些東西,那個叫大錯特錯!幾時佛再放光動地?等你要修到菩薩的地位,不是在人間了,你是三賢菩薩,你是地上菩薩,佛才用那個方法來教你。你現在不夠程度,不夠程度現這些東西,給諸位說,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薩來騙你,來叫你上當的。

  所以佛經叫契經,「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你要明白這個道理。所以真正通達佛法的人,縱然看到佛菩薩示現顯聖,有這些奇蹟,他見怪不怪,他見到這個現象他讚歎,絕不以為意,絕不把它當作一個正經事情來宣揚,不會。頂多偶爾做個見證,有這些事情,是真有,不是沒有。我們程度不到,要常常有這些怪異的事情,那這個事情就麻煩大了。所以佛在世囑咐他的學生,乃至於囑咐後世的弟子,縱然證得有六通,不准以神通教化眾生,為什麼?不是眾生的境界,不是他的境界。你教化天人可以,天人有這個境界;教化餓鬼道可以,餓鬼道也有五通,有報得的五通,行,他有這個境界。沒有這個境界,不能示現這個境界。所以這是為了『堅固菩薩神通力』,必須是無類不化身。底下一句說:

  【出生普賢行願力故。】

  我們這部經,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我們在經題裡面給諸位報告過,普是普遍,這願就不得了!是願一切眾生人人都成佛道,這叫普賢,一個不漏。不是說我成就了,別的人最好不要成就,他們都比我矮一截,沒有。佛法裡面都是希望一切眾生早一點成佛,我最後成佛,菩薩發心先人後己。你看每位善友個個都那麼謙虛,都那麼客氣,都那麼樣的互相推崇,這是普賢行。普賢行可不得了,不但是教化眾生,都希望眾生的成就在自己之上,這叫普賢行。不但平等普遍教化眾生,而且希望每個眾生成就都在自己之上,這個不得了,我們中國古德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是『普賢行願力』。

  【增廣菩薩大悲海故。】

  我們曉得,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其實觀世音菩薩是代表所有菩薩的大悲心,哪尊菩薩不大慈大悲?是以觀世音菩薩做代表。不能說大慈大悲只有觀世音,其他的,好像地藏菩薩就不慈悲,文殊、普賢就不慈悲,你看看,普救夜神做這個事業,與觀音菩薩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觀音菩薩是代表所有諸菩薩的大慈大悲,是這個意思。如果要不這樣修學,不這樣普度眾生,沒有辦法增廣菩薩的大願。我們能夠做,就把諸佛菩薩這個大悲心拓展了,盡我們自己的力量,將菩薩的大悲心盡量的拓展,為這個才幹。

  【得普覆眾生無礙大慈故。】

  這個字樣裡面,前面的這個幾句都是從修因上說的。從第六句以下,你們諸位注意到,這個開頭是得,得就是他得到的果報,他『得普覆眾生無礙大慈故』,「得」是成就自己的。像如來果地上一樣的無緣大慈,這個無緣大慈,是從同體大悲心裡面流露出來的。如果我們不能增廣菩薩大悲心,你的這個慈心就沒法子流露,無緣慈不能流露。你的慈悲像佛法裡面講,愛緣慈、眾生緣慈,頂多只能到這種地步,法緣慈、無緣慈不能夠得到,那你一定要從大悲心上流露出來。

  【得普與眾生無量喜樂故。】

  這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法喜充滿,也是我們今天講精神生活當中最高的享受。一般佛法常講,佛法修學的目的是離苦得樂,這個時候真正得樂了。跟孔老夫子所講的一樣,孔老夫子是得了,孔老夫子的學生得到的不多,他學生裡面得到的,我們只看到一個顏回。你看《論語》掀開經本頭一句話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悅就是法喜充滿。諸位要曉得,悅跟樂不一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樂是什麼?朋是志同道合的人,來了很快樂,是外面境界的剌激。那個樂是從外來的,外面走了,沒有了,樂也沒有了。悅是什麼?是從內心裡面生的,不是外面來的。自得其樂這是喜悅,這是永遠不盡的,像泉水一樣它永遠往外面冒出,不是從外面來的剌激,這叫法喜充滿真正的樂。他這個樂是什麼?他是與眾生無量的喜樂,就是與一切眾生的快樂,自己以為樂。一切眾生都破迷開悟,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自己在這裡做幫助一切眾生,又看到十方三世諸佛菩薩大家都在這裡做,很開心,真正得到法喜。

  你要不肯去做,這個法喜決定得不到。所以這個法喜是從幫助一切眾生,我們這個世間法也說「助人為快樂之本」。助人裡面最殊勝、最圓滿的、最究竟的,是幫助那個人破迷開悟,是幫助那個人了生死脫輪迴,你想想看,還有哪個比這幫助更圓滿、更究竟?那這個樂得的是大樂,最殊勝之樂。可見得真理世出世間法都見到,就是看做得圓滿不圓滿、究竟不究竟。佛法裡的確是做得非常的圓滿,非常的究竟。世間聖人有道途,當然他自己有這個境界,他沒有這個境界,他說不出來。學而時習之,學是跟這個經裡面講學菩薩道,修菩薩行;習是什麼?習,是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到是習,把這些理論、把這些道理,變成自己實際上的生活行為叫習。學沒有一天中斷,活到老學到老,學既然不中斷,習也不中斷。所以佛門裡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是學而時習之,學是悟、解悟,習是實證。如果我們拿信解行證四個字來說,學是信解,習就是行證,他怎麼不快樂!再看底下一句,第八句:

  【得普攝眾生智慧方便故。】

  這就是講的後得智,你不接觸這些境界,這個境界裡面都是講人事境界,此地講的眾生是講有情眾生。不接觸,智慧不開,一接觸智慧就開,那個不是學的。譬如說我剛才舉的這個例子,講解答諸位問題,我這個解答諸位問題,我事前有沒有準備?沒有準備,因為你們問題我都不曉得。一看到這個問題,智慧就現前就跟你解答了。不見的時候,不見我自己也不曉得,智慧不生。一接觸就生,對人、對事、對一切物,六根一接觸境界就生智慧,不迷、不惑,不生煩惱,沒有情執就生智慧。所以『普攝眾生』,他在這裡生無量的智慧,生無量的方便,方便是為大家解決問題。智慧是明瞭,自己通達明瞭,如何也叫大家通達明瞭,那就得用方便法了。對自己是智慧,對別人是方便,也叫別人破迷開悟,也叫別人通達明瞭。

  由此可知,菩薩要攝受這些眾生,他要不教化眾生,他智慧不能增長,智慧不能圓滿,所以說度他就是自度,不度他不開智慧。小乘阿羅漢之所以不開智慧,就是他不發心度眾生,他心得到清淨;換句話說,他真的有根本智。但是他這個智慧不起作用,為什麼不起作用?他不肯接近眾生。他如果把這個錯誤觀念打破,就是這個執著,這我們一般講法執,他要把這個執著打破,發大心也像菩薩一樣普度眾生,他的後得智馬上現前。為什麼?他心清淨,他已經得九次第定,他心清淨。除非不接觸外面境界,一接觸外面境界,他智慧立刻就生了。所以小乘障礙是他不肯發大願,他要獨善其身,他不肯發心兼善天下,所以他心很清淨,不生智慧。下面一句:

  【得菩薩解脫自在神通故。】

  這句也是講神通,可是與前面所不相同的,是『解脫自在』。「解脫」跟「自在」意思是一樣,雖然是一樣,裡面也有一點差別,如果要沒有差別,這個意思就雷同,這文章就不是好文章,那就重複了。解脫之後才有自在,可以說解脫是自在之因,自在是解脫之果。解是什麼?解除了。解除的是什麼?解除的是迷惑。我們如果拿惑業苦來說,惑業解除了;脫是什麼?苦脫掉了。由此可知,解脫兩個字就是超越六道生死輪迴,生死輪迴的業因他解開了,生死輪迴的果報他脫掉了,他擺脫了,所以他得到大自在。這是我們從整個綱領上來說惑業苦,惑是什麼?業是什麼?苦是什麼?那愈說愈多。一定要明瞭,迷關打破了不造這些重業,苦報就脫離了。解脫超越三界六道輪迴,給諸位說,真的,我們做得到做不到?做得到,各個人都做得到。

  這在整個佛法來說,這是初級的佛法,不是高級的。高級的是證無上正等正覺,那是高級的。如果把這佛法分做三個層次來講,初級、中級、高級,這是初級,這是正覺,阿羅漢證得正覺他就解脫了,中級的是正等正覺,高級的是無上正等正覺。可以說不高,每位同修都能做得到。你要問我,我雖然現在是不敢說我做到,但是我敢說我有把握可以做到,我相信我可以做到。因此我也相信每位同學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做,你相不相信,肯不肯照這個方法去修學。果然要肯,各個都能做到。你要問究竟修多久才能做到?這個沒一定,各個人根性不相同。像我可以算一個中等以下的根性,搞了這麼多年;根性利的,給諸位說,三、五年就做到。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三、五年時間足夠了,可以能夠做到。就是大乘法門裡面非常巧妙,此地二十句,我們講了十句。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底下的十句我們下一次繼續再研究。你看這經文非常濃厚的味道,我們讀了之後,佛法怎麼能不學?不學佛法真是可惜。我們能夠有機會聞到佛法,應該要慶幸,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好,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