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華嚴開敷夜神章  (第二十一集)  1986  台灣華藏講堂  檔名:12-004-0021

  請掀開經本第八百零二頁,第六行的下面,我們把經文念一段對對地方:

  【爾時妙寶娑羅莊嚴雲燈王城東門。名摩尼山威德。於其門外。有施會處。其地廣博。清淨平坦。無諸坑坎荊棘沙礫。一切皆以妙寶所成。】

  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講這個國王起了大慈憫心,發心修大布施的法會。這一段經文裡面,經文長,但是不難懂,意思都非常的明顯。我們讀了之後應當見賢思齊,縱然做不到他這樣的圓滿,至少我們要能發這個心,見到貧窮苦難之人,能夠發悲憫之心,要發心幫助他們;幫助是隨分隨力,不拘多少。這個國王當然他有大威德、有大財富,何況這是菩薩化身,他可以做得到。這段文就是講布施的大會。先說他這個會場,是在皇都的東門。東門也有表法的意思,中國人講五行,古印度人也講五行,東方是木,有一種欣欣向榮的氣象;在四季,東也代表春,所以它取這個意思。在東門外,這個東門名字叫『摩尼山威德』,這是它那個城門的名稱。在門外國王就設了布施的大會,就是場所,這個地方非常『廣博,清淨平坦』,這都好懂,『一切皆以妙寶所成』。

  【散眾寶華。燒諸妙香。無數摩尼王寶。】

  『摩尼』就是如意寶,翻成我們中國的意思是如意寶。加上一個『王』,就是如意寶裡面最殊勝的、最大的,我們就稱之為「王」。

  【莊校嚴飾。】

  拿這些東西來布置會場,使得這個會場非常的莊嚴。

  【然諸寶燈。周遍照耀。寶燄吉祥威德香雲充滿虛空。】

  這些全都是形容場地的莊嚴殊勝。

  【無量寶樹次第行列。微妙分布。間錯莊嚴。種種天人宮殿樓閣。種種莊嚴。種種幢幡。種種繒蓋。】

  『幢』是高顯之義,「幢幡」在古時候都是屬於旗幟一類的。譬如我們今天要是有個大會場,一定插許多國旗,假如是國際性的,我們還會插上其他國家的國旗來莊嚴這個場地。古時候幡幢都是屬於旗幟一類的。『繒蓋』,「蓋」是寶蓋、傘蓋一類,不但莊嚴,而且能夠遮太陽,能夠遮灰塵,有這些意思在。

  【常出光明。寶拘蘇摩網。】

  『拘蘇摩』翻作適意,也就是如意的意思。

  【一切香王寶網。彌覆其上。】

  這個『網』就是羅網,也是屬於莊嚴具之一。現在比較少見,在從前因為許多都是珍寶的東西,要是在露天,怕鳥雀飛在上面染污了它,所以外面一定要用羅網罩起來。這個羅網多半是用銅絲編織的,它防止小鳥進去。還有一些宮殿的梁棟,所謂雕梁畫棟,那也是高度的藝術品,總怕鳥去築窩,所以往往也用羅網把它罩起來。這是現在在台灣看不到,如果諸位要是到日本去觀光,你看日本有許多大的寺院,幾百年、幾千年的大寺院,你看它那個建築,大殿旁邊還是用銅網把它包起來,這都是屬於羅網。

  【寶鐸徐搖。出妙音聲。】

  『鐸』就是鈴。我們看到這個建築,屋簷像飛起來,下面都繫一個鈴,這個就是這一類的,風吹的時候它能夠發出很妙的音聲,叫『出妙音聲』。

  【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音樂器。恆出妙音。】

  『恆』是經常不斷,猶如天樂迎空。這都是描寫這個場地,布施大會的場地,非常的莊嚴。

  【如是一切皆以妙寶而為莊嚴。悉是菩薩淨業果報之所成就。】

  在這段裡面我們特別注意這一句。這樣的富貴,這是果報,既然說到果報,必定有因緣。他這個富貴從哪裡來的?給諸位說,也是修來的,不修福想得福報,無有是處,沒這個道理。佛常常在經典裡面教給我們修福的方法,修福就是布施。你看菩薩,這是以國王的身分出現在世間,他有那麼大的福報還繼續不斷的在修福,所以他這個福報生生世世享用不盡。世間人是前生修了福,這生有大福報,一享福報就把修福這個事情給忘掉了,這一生的福報享盡,來生就沒有福報,這是比不上這些菩薩們聰明智慧。財富就是財布施所得來的;智慧是法布施的果報;無畏布施就是叫一切人都能夠身心安穩,離開一切憂慮恐怖,凡是屬於這一類的都叫做無畏布施,果報是健康長壽。所以哪一種果報都有因緣,我們曉得這些因緣,自己就應當要修學。

  特別是在家的菩薩,這個地方是講在家菩薩。出家的菩薩應當要修和合的僧團,那個福報是無量無邊。所以出家人往往修的福比在家人還要殊勝,還要圓滿,這是和合的僧團。一個和合的僧團,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護念,龍天護法神一定保護這個地方。和合的僧團現在很少見,按照佛法裡面說,僧團的人數最少是四個人,四個人叫一眾,一定要修六和敬,這才是個僧團。四個人,是出家人、在家人這個沒有關係,在家人也一樣,在家人四個人在一塊共修,能修六和敬,能修羯摩制度,這就是僧團,這就是和合僧。今天這個世間為什麼僧團不能出現?每個人的成見、執著太深,這是全世界的眾生大不幸,他都有一種執著,他不肯放棄,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各人有各人的主張,彼此不能夠融洽,所以僧團無法出現。今天在全世界一個僧團都找不到。所以我們有時候想到就非常非常的痛心,哪個人肯把自己的成見捨掉?

  僧團是民主的,第一個所修的法門決定是一個,如果四個人在一起,四個人修不同的法門,這不能叫僧團。如果是參禪的,四個人都是參禪;如果是學密的,四個人都學密;念佛的,四個人都念佛,決定是一個共同的,這叫理和同證。人再多,各人學一樣,這個不行,這個不是僧團,這個不叫和合僧團,所以一定是志同道合學一樣東西。其餘這六個條件,「見和同解」,見解一定要相同。怎麼個同法?每個人都是身心清淨,沒有執著、沒有分別,見解就相同。只要有分別執著,見解決定不同,那怎麼會一樣?所以佛法高明就高明在這個地方,叫我們佩服的也是在這個地方。並不是說你要跟我的見解一樣,或者我要服從你、要聽你的,佛不是如此,我們大家都把成見、見解捨掉,不就一樣了嗎?這個方法是很公平的,並不是誰要聽誰的,誰要受誰的節制,不是的。

  「戒和同修」,這個戒是戒自己,不是戒別人。譬如我們四個人在一起,我守我的戒律,你們三個人我不管。並不是說我守戒律,你們大家都要守,不是的,佛法不是的,這樣子心才清淨。否則的話,我老是看到你有毛病,看到他又犯戒,心就不平靜,就不能共住,一定就有爭執。所以戒是戒自己,不戒別人。小乘戒是獨善其身,是慎獨,沒有人見到,我一個人在房間裡面我應該要怎麼受持;菩薩戒是入眾,團體我們四個人在一起,我應該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佛法的戒律是戒自己,決定不戒別人,要戒別人就天下大亂,要戒別人就決定不能得定。所以要曉得,戒的目的是得定,定的目的是開智慧。你不戒別人就會得定,你常常看別人的時候,你自己心裡總是起煩惱,你戒律再好你不能得定;換句話說,你還是不能圓滿,不能成就。

  其餘的,「身同住,口無諍」,沒有爭執;「意同悅」,每個人都法喜充滿;「利同均」,十方供養平均的受用,不能有厚此薄彼,決定是均等的。羯摩就是會議,大小事情四個人商量來辦,少數服從多數,決定沒有專制、沒有獨裁,這樣才叫僧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到哪裡找四個人能做得這樣如法?我也曾經常常勸勉同修要發心,真正有四個人組成這樣一個團體,我們這個世界上災難可以減緩。譬如說世界大戰十年之後爆發,能真正有這樣一個僧團,可能會延後三十年、五十年。地球上出現一個僧團,這個世間人還是有福報。如果能出現十個、二十個僧團,世界大戰就沒有了,就免了。

  所以特別期望出家同修要發心,要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捨掉,救度一切眾生,你這個功德無量無邊,比這個大王行大布施的功德不曉得大多少。當然,這個僧團的分子最重要的就是布施、忍辱。布施是放下,你真正能放得下,把你的見解放下,把你的執著放下,把你的成見放下,放下是布施,樣樣能忍受得了,忍辱波羅蜜。《金剛經》上六波羅蜜特別強調這兩條,這兩條是和合僧團的大根大本。我們是念念期望這個僧團出現,沒有這個緣分,就是沒這個福報。這是我對諸位同修的期望,居士們團體也好,出家人的團體也好,真正能如法做,那個功德是無量無邊,這是真正莊嚴諸佛淨土。實在沒有這個緣分,沒有志同道合的,自己老實念佛求生西方,求得個人的成就。不能夠兼善天下,只有獨善其身,只有這條路,這才是一個真正聰明智慧的人。所以在這一段我們看到,這種種莊嚴都是菩薩淨業果報之所成就的,這個淨業果報不是一生一世的,生生世世修成的。

  【於彼會中置師子座。】

  『師子座』就好像中國人講的太師椅。

  【十種妙寶以為其地。】

  這是地面上的布置。像我們這個世間,大會當中往往主席所坐的地方,貴賓所坐的地方,我們地下鋪上地毯。他這個也是這個意思,他是用種種眾寶鋪在地上,像西方極樂世界黃金為地,它是黃金鋪地的。

  【十寶欄楯放大光明。】

  『欄楯』就是欄杆。

  【十種寶樹枝葉扶疏。周匝圍繞。靡不嚴好。微妙堅固。金剛寶輪以承其下。】

  這樣看起來他這個座子是一個台,在這個台下面有『金剛寶輪』,這個台是在「金剛寶輪」的上面。

  【以一切寶為龍神像而共捧持。種種寶物以為嚴飾。於交露間標題德相。以種種色間錯莊嚴。一切寶幢。一切寶幡。周遍行列。眾寶鈴網。摩尼寶網。眾寶華網。大摩尼王網。以覆其上。無量寶香常出香雲。種種寶衣處處分布。百千種樂出過諸天。恆奏美音。悅可人意。復於其上張施寶蓋。常放無量寶燄光明。如閻浮金。】

  『閻浮金』是黃金裡面最好的。

  【熾然清淨。垂諸華纓。無數摩尼寶王為帶。周迴間列。種種雜色摩尼寶鈴恆出妙音。勸諸眾生修行十善。】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文完全是描繪這個大王布施大會的場所,我們看起來實在是莊嚴。不但大王有財布施,財布施裡面還有法布施。法布施就是末後這一句,『勸諸眾生修行十善』。佛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裡面告訴我們,「十善厚友,十惡怨家」,這兩句話要好好的記住。如果你要是造作十惡,果報在三途;你要修行十善,果報在天上,享受天福,所以應當要修十善。尤其在這個時代,我們要特別警覺人的壽命很短,想想前途,光景不多,何苦造惡業?為什麼不把這個短暫寶貴的光陰去修福,去修無上道?無上佛道不是不能成就,而是什麼?眾生福薄,縱然遇到了,不認識,當面錯過,這非常的可惜。真正要是認識了,確實這一生能成就。在無量法門裡面,一生穩穩當當成就的,諸位要記住,就是念佛法門。我們今天讀的《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這是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童子學什麼法門?就是修的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他就是修的這個法門。我對於淨土能有甚深的信心,就是從《華嚴經》上得到的。

  善財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自己就是發願求生淨土的。普賢是華嚴長子,到末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看華嚴三聖,當中是毘盧遮那,文殊、普賢兩個人都是念佛求生淨土。這樣我們才明白了,念佛法門是華嚴會上所選擇的第一個法門。雖然《華嚴經.離世間品》說了兩千個法門,但是最後菩薩們所選擇的還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還是選這個法門。當中這個五十三參,給諸位說,五十三參除了一個開頭、末後是念佛法門之外,當中所代表的就是各宗各派無量法門,把它們歸納起來由五十一位善知識來代表。這個意思就是教給我們,特別是修圓教一乘佛法的人,要學善財,每個宗派、每個法門可以參學。這種參學就是歷事練心,我們去參訪他,去禮拜、恭敬、供養,這是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門,確實是禮敬、稱讚、供養,到那裡去聽法,聽法是增上智慧。聽了以後怎麼樣?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成就你甚深的一心不亂。如果一聽心就動搖了,看看這位大師參禪的不錯,我也跟他去參禪去,那就壞了。

  所以每一章的後面,「戀德禮辭」,都有這一句。這是什麼意思?戀就是感激,感激善知識對我的成就,成就我的智慧,成就我的定功,使我定慧同時增長。因為我有定,我不學他,我還是守我自己這一門,我不改變,這是我有定;我有慧,他那些我統統明瞭,我不是不曉得,我樣樣都知道。禮辭,禮是禮拜,辭就是不學他。明瞭他、了解他、恭敬他、讚歎他、供養他,不學他,這就是戀德禮辭的意思。這是歷事練心,經過許多的考驗都不動心,所以善財才能夠成就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一生圓證無上菩提。這是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這是給我們一個模範,無論修哪一宗學哪一派,都要這樣學法。

  譬如說你學密,你到我這來參訪我的淨土宗,你來聽講彌陀法門,聽完之後,你對這個法門完全了解,你決定不動搖,你還是學你的密,這是增長你的智慧、增長你的定力。你學密,聽到淨土不錯,你來學淨土,你就壞了。任何一個宗派要想成就,一門深入,永遠不改,永遠不變,對於不同的宗派恭敬、讚歎、禮敬、供養,決定沒有毀謗。如果你要毀謗就是毀謗三寶,因為每個宗派都是佛說的。你要說我這一宗最好,他那個不行,你就謗佛,那宗是佛說的,你就謗法,還有依照那個宗派修學的人,那是僧,你謗佛、謗法、謗僧,果報在阿鼻地獄。你自己修得再好也不行,因為你有毀謗三寶的罪業,這是諸位同修必須要知道的。所以在一切法門裡面自己要慎重選擇。憑什麼選擇?憑各人的根性,憑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哪個法門對我修學比較上容易,不妨礙我的生活,我學起來就方便,就能夠得受用。

  一切法門裡面,最簡單、最方便的是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不拘形式,坐著念也行,走著念也行,站著念也行,睡覺念也行,它沒有形式,可以真正能夠叫自己的功夫不間斷。但是躺在床上念就不要出聲音,為什麼不要出聲音?出聲音傷身體,傷氣,這是對身體有妨礙,是這麼一個原因。至於聽佛號,現在用錄音機,你簡直就可以從早到晚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去聽,好處非常之多。我在美國達拉斯就是放錄音機,從早到晚我都放佛號,四個字的佛號。現在機器很進步,自動迴轉,所以太方便了。不必聽多,聽上兩天就有不思議的效果。因為我們晚上睡覺把它關掉,確實關掉了,到半夜醒過來的時候,佛堂還在念佛,清清楚楚。不是我一個聽到的,莊傳宗居士住在後頭,他在達拉斯他也聽到;康國泰居士才這住幾天,他晚上他也聽到,他證明我說的話不是假的。確實機器關掉了,但是聲音清清楚楚,不是一聲、二聲,你注意聽可以聽上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到以後,我再告訴諸位,不僅在達拉斯佛堂,我到舊金山去講經,住在甘居士家裡,我睡的這個房間裡根本就沒有放佛號,半夜的時候還有這個聲音,一模一樣的。這個印象深深的印在阿賴耶識裡,自自然然它就起現行。佛號現前,妄念、煩惱就沒有了,心就清淨了,法喜充滿。

  我想這是每位同修都可以做得到的,要認真的去修學。選擇一個法門之後,哪個法門都好,但是最穩當的是念佛。因為念佛是什麼?念佛是帶業往生,不要斷煩惱就能成就。修學其餘的任何一個法門,一定要斷見思煩惱才能夠出三界,見思煩惱不斷不能出三界。我們這邊櫃台上有倓虛法師在佛七當中開示的錄音帶,諸位可以借回去聽,他講得非常的詳細,他這個開示講淨土、禪、密的成就都有個簡單的比較。參禪如果不能斷見思煩惱,不能明心見性,不能超越三界。縱然得到禪定,可以盤腿面壁坐在這裡三個月不起來,這功夫了不得了,果報在哪裡?在四禪天,還是在三界之內。所以老法師講比不上小乘初果,為什麼?小乘初果確實已經斷了三界八十八品見惑,他雖然沒有出三界,他絕對不墮三惡道。但是定功甚深的人,就是坐上一百天不起坐,他有能力生四禪天、四空天,壽命到了還是要墮落,還是要輪迴,連小乘初果都不如。因此一切法門裡頭,統統要斷煩惱,密宗也不例外,見思煩惱斷盡了,即身成佛所成的佛也只是了生死而已。實在上講他那個成就只等於小乘阿羅漢,但是問題就是你能不能把見思煩惱斷掉?你要斷不了,所修的都變成了福報,人天福報,沒有法子出三界。

  所以淨土對什麼人來說?就是根性最劣、最沒有辦法、最沒用的人來說的。我現在學了這麼多年,愈學愈覺得自己沒用,覺得自己不行,比哪個人都不如。所以看到學禪、學密的,我趕緊趴在地上禮拜。為什麼?我不如他,我覺得只有念佛求生淨土能救得了我,其他的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我跟諸位講老實話,我這個三十多年涉獵了不少經論,理論、方法、境界我統統都懂,禪我也懂,密我也懂,我自己想想我沒有能力,用那個方法我斷不了煩惱,我這一生沒有把握超出,所以想來想去還是念佛帶業往生。因此我現在是什麼經論我都放下,我都不看,我今天所念的就是《彌陀經》,所研究的是《彌陀經》的註解,跟大家在一起講這個經,這個經我不預備的,這個經我不要費腦筋的。到此地展開來,所以我還要對半天,講到哪裡我都忘掉了,不曉得。上次周家麟居士在此地,我就跟他講,我現在在這裡不是講經,展開經本像一面鏡子,照照自己,許多的毛病、許多的過失,希望能把它改正過來,與諸位同修共同勉勵。

  研究一切經論好不好?好,我沒有時間,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把握去,這是最大的憂慮。這些大經大論我沒有一樣不喜歡,我只有等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再去學去,阿彌陀佛、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彌勒菩薩都在那邊,我去跟他們學去。所以我暫時什麼都放下,一心念佛,就是求生淨土。這是什麼?最沒出息的人幹的事情。我告訴諸位,我就是個最沒出息的人,哪一條路都走不通,今天無可奈何來走這條道路。看看這條道路也不錯,為什麼?文殊菩薩也走這個路,普賢菩薩也走這個路,大概這個路還不算錯,善財童子也走這個路。十善業道要修,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

  再看下面第三段,第三段是介紹施主。這個施主也是非常的了不起,超絕群倫。

  【時一切法圓滿寶蓋大師子吼妙音聲王。】

  這就是這個法會的施主。

  【處師子座。】

  他坐上他的師子寶座了。

  【具足妙色。形容端正。人相圓滿。】

  這個『圓滿』就是我們俗話裡面所講的,我們人間認為這種相是貴相、那個相是好相,相書裡面講的好相、貴相他統統都具足,樣樣都有,這叫做『人相圓滿』。

  【最勝清淨。】

  身心清淨。

  【世無能比。毘盧遮那摩尼寶王以為其冠。】

  他戴的帽子是毘盧帽,是寶冠。

  【那羅延身。不可沮壞。】

  『那羅延』就是金剛。金剛不壞身,這是形容他身體的康強,健康強健。

  【一一肢分。悉皆圓滿。】

  『肢分』就是手足,長得都非常之好,非常的圓滿。這都是說大王的身相,身相是福相。

  【性普賢善。】

  這是說他的性情,這個國王的性情非常的溫和、非常的善良。『普』是普遍,『賢』就是賢德,他的性情非常的賢善。

  【王種中生。】

  出生是在貴族,是帝王之家。

  【於財及法。皆得自在。】

  他有無盡的財富、無礙的智慧,財法都自在。可見得這個國王,這是菩薩化身,生生世世修積福德,才有這樣的成就。

  【辯才無礙。智慧明達。以政治國。】

  『以政治國』,我們看前面這個句子就能體會到,必定是以《十善業道》教化他的國民,治理他的國家。

  【無違命者。】

  這是福報真大,全國的老百姓都擁戴這個國王,都喜歡這個國王,聽從國王的命令,沒有一個違背的。

  【一切眾生咸讚彼王無量無邊殊勝功德。】

  眾生對這個國王都讚歎,讚歎國王的功德。

  【光明熾盛。過天帝釋。見者無厭。】

  這個三句,這裡頭有比較,帝釋天就是我們中國人講的玉皇大帝,他的福報也是很大。這個國王的福德超過了帝釋天,比玉皇大帝的福報還要大,相貌還要好,『見者無厭』,就是沒有厭倦,歡喜。

  【常於空中現大輪蓋。摩尼寶藏。其數百千以為輪輻。無數寶燄。吉祥威德光明莊嚴。閻浮檀金放清淨光以覆其上。種種寶色金網莊嚴。真珠瓔珞周匝垂下。又以寶繩懸眾寶鈴。眾寶莊校。恆吐妙音。過諸天樂。】

  這些都說國王,我們今天來說,就是他的裝飾,他的一些道具,在我們中國古代稱之為鑾駕,這就是說的這些,現代的話叫儀仗,非常的壯觀,不可思議。底下這兩句意義就很深了。

  【覺悟世間。宣揚善行。復有妙扇。寶縷織成。扇以香風。發揚威德。】

  這個幾句要特別的留意,從正報裡面也顯示他教化眾生的功德,種種莊嚴其目的都是勸眾生行善。當然,這與教育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我們今天看到,不要說別的,普通我們看到佛堂裡面種種莊嚴都不知道是一回什麼事情,他這個善心怎麼能生得起來?佛法自古以來是用藝術來教學,做為教學的工具,所以用美術、用雕塑、用建築、用繪畫、用音樂,這些都是一切眾生所喜愛的。你天天講經,他如果說善根不夠的話,他聽不下去,每天到這裡枯燥的坐幾個鐘點他不耐煩,所以佛法就用藝術來表達。但是藝術的基礎是要教育,使大家普遍都明瞭這個藝術代表的意義,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的效果。

  譬如說我們今天從上面把千手觀音請下來,它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一個人長那麼多的手?它代表的用意,代表的雙手萬能,不是真有這麼多手,這個諸位要明瞭,代表雙手萬能,以這麼多的手來替一切眾生服務。所以你一見到觀音,觀音代表大慈大悲,大慈大悲不是說說就算了,說說那個慈悲沒用處的,慈悲眾生馬上就要伸出援助之手,要幫他忙,要解決他的困難,這才叫真慈悲。心裡慈悲,手都不到,這是假慈悲,不是真慈悲。真慈悲那個慈悲心一動,手馬上就到了。所以這個觀音的造像代表這個意思。我們見到觀音菩薩就曉得我們要生大悲心,要常常以我們萬能的雙手去幫助一切眾生,你才曉得這種像的意義,它教育的意義在這個地方。

  現在護法神也都到了我們道場,諸位有時間可以到上面佛堂去看看。護法神就是四大天王。我們這裡太小,沒有天王殿,沒天王殿,我們就用一個桌子當天王殿,小天王殿。人家那個四大天王造得很大,我們這個四大天王只有一尺二寸高,當中也是彌勒菩薩,跟天王殿裡幾位塑像完全相同。我們是小天王殿,雖然是小天王殿,表法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一看到天王殿,你就曉得這四尊像它代表的什麼意思。東方天王教我們負責盡職,我們今天是什麼身分,你在你本分的職責上盡心盡力把它做好,人要守本分。人人都能負責盡職,社會就繁榮,國家就強盛,天下就太平,不做非分的事情,把你本分的事情做好。說老實話,現在出家人不守本分。出家人的本分是什麼?是和合僧團,他不和合就是不守本分。所以我常說,現在阿鼻地獄裡都是出家人,不出家不容易墮阿鼻地獄,一出家阿鼻地獄就註冊、掛號,這事情麻煩,這是我們真正要慎重、要覺悟。

  南方天王教我們增長,就是教我們精進,要求進步,雖然負責盡職,老停留在這個階段不行,天天要求改進,天天要求進步。南方象徵著光明,象徵著智慧,在五行,南方是火,火的相就是光明,就是智慧,天天求進步,是教我們這樁事情。西方是廣目,教我們多看。北方多聞,教我們多聽。多看看、多聽聽別人的,自己來參考、來求改進,你看看這個意思多好,這就叫護法。彌勒菩薩坐在當中,這個意義尤其是深。代表什麼?入佛門的條件。什麼人有資格入佛門?肚皮要大,什麼都能包容,這種人才可以入佛門,才能夠學佛。這個看不順眼,那個不能容納,這個人不能學佛,不能入佛門。所以要有容量,換句話說,他真的有學問、有道德,他有涵養,他能包容。彌勒菩薩滿面笑容,謙虛、和睦,笑臉迎人,這樣的人才是佛門裡面的標準弟子,才有資格入佛門來,彌勒是代表這個意思。所以一看到種種陳設,全是教化眾生的。

  『覺悟世間,宣揚善行』,佛門所有的陳設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大王他這些行頭,這些儀仗,也都代表這個意義。但是這個如果不是平常普遍的宣揚,人家怎麼會知道?今天許多人把這個佛像當作藝術品去欣賞,我們這些佛像是從香港百貨公司請來的,許多外國人請回去放在客廳裡欣賞,那個意義就完全錯了。他為什麼拿去當作藝術品欣賞?他不懂得這個表法的意義,不知道,不曉得它在佛門裡是代表一種教學的意味在。

  『扇以香風,發揚威德』,「扇以香風」就是今天講的廣播、宣傳。自古以來就著重宣傳,要把佛的大德大能普遍的宣揚給法界眾生,使他們大家都起戀慕之心、嚮往之心,到佛門裡面來求法、來求學。所以我們今天講弘揚佛法,實際上就是把佛法普遍的推薦給別人、介紹給別人。「扇以香風,發揚威德」就是這個意思。現在咱們工具多了,當然最理想的是電視,這是最理想的,效果也非常大;其次就是廣播電台,可是這些都要很大的費用。也有人來找我,希望我到電視台去講幾次。我就告訴他,你把那個錢省下來,賺來真不容易,電視台去講半個小時要十五萬,我講個二次、三次,給諸位說收不到效果,這裡聽到點頭,點完頭就忘掉了,那個十幾萬很冤枉花掉。所以我就告訴他不必,那要一筆很大的經費。

  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這是第四段,這是講布施的施田,就是布施的對象。

  【爾時於此閻浮提內無量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眾生。】

  這是國王布施的對象,國王在那裡行大布施,這些想來求施捨、求幫助的人都來了,眾生都來了。

  【種種國土。種種族類。】

  來的人不一定是自己本國人,也有外國人,『種種國土』,其他國裡那些窮人、苦難的人,聽說這個國家國王行大布施,也不遠千里而來,也都來了。『族類』容易懂得。

  【種種眷屬。種種形貌。種種衣服。種種言辭。種種心行。種種欲樂。】

  這些都是描繪來求國王施捨的這些人不一樣,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本國、外國都有,來的人非常之多。

  【各各希求。】

  每個人來幹什麼?當然都有求的,有求於國王。求的是些什麼?底下也略說一說。

  【種種財寶。】

  有的人是求財而來的。

  【種種資生。】

  『資生』是資養生命必須的財物。

  【種種受用。】

  『受』是享受。

  【俱來此會。】

  凡是有這些要求的,求布施的人,統統都來了,都到這個大會的會場來了。

  【觀察彼王。】

  來的時候見到國王。

  【以種種言語。種種訓釋。種種辯才。種種名句。咸歎此王。是大智人。是福須彌。是勝功德圓滿白月。是得自在無礙丈夫。住菩薩願。行廣大施。】

  這是說那些來的人對國王的讚歎。當然讚歎,有求於國王。但是這個讚歎也不是假的,國王也的確有這個智慧福德,確實值得讚歎。讚歎這幾句裡面,有『圓滿白月』,「月」在佛法裡面代表清涼,月光清涼,人都歡喜,都喜歡。「白月」是代表智慧、代表善行,不但清涼,而且善慧。佛法裡面以黑代表惡業,以白代表善業。所以這個地方是圓滿白月,就是圓圓滿滿的善慧、清涼。『是得自在無礙丈夫』,大丈夫通常都是對佛的尊稱,大菩薩也能夠以這個名號來稱讚。

  下面這兩句話是實實在在的實德,『住菩薩願,行廣大施』,這兩句也是我們要學習的。我們在這個世間能夠吃得飽、穿得暖,住的房子能過得去,就可以了,再有多餘的財力,應該要學菩薩,要學菩薩的大願,要修菩薩的大行,普遍的布施。千萬不要以為我這個財富很不容易賺得來的,哪有這麼輕易就捨掉。你確實不容易賺來,吃盡了辛苦才賺得來,為什麼?因為你捨不得布施,所以你賺得就很辛苦。假如你痛痛快快常常布施,你賺錢就非常容易,這裡頭就是有因有果。你肯常行財布施,你賺來的財就容易,因為你布施種的因,你果報當然豐足。換句話說,你布施很難,或者是布施之後又後悔,你賺還是可以賺到,就賺得很辛苦,你布施得不痛快。或者是人家勸你布施,不好意思不布施,布施之後好難過,比割肉還難過。這種布施有沒有果報?有,還是有果報,就是以後你所賺得來的,吃盡了千辛萬苦才賺得來。你要痛痛快快的布施,那個錢就天上掉下來,這個福報不可思議。

  我在台中求學的時候,民國四十七年,那時候錢還很值錢。曾經有個退役的軍人,很苦,拿的錢拿得不多,只拿幾千塊錢。別人就勸他買一塊地,這個人也很老實,好了,就把錢買了地,反正錢也不曉得怎麼用法,老實,就買了一塊地,就放在那個地方。這個地是個荒地,在路邊上,沒人去的。好像過了四年,那個地,他買的時候好像一坪只有幾塊錢,大概是二、三千塊錢,買了不少,過了四年那個地方的地一坪漲到三千塊錢,他一下發了財。他這個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嗎?他自己作夢也沒想到,他那時候買地不是為了賺錢,他沒曉得那個會賺錢。所以有些人發財根本就沒想到,錢來了,有些人辛辛苦苦賺不到錢。這都是修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報,真正明白這個道理,常行布施決定有利益。

  今天在台灣,跟諸位說,修財布施都不容易。為什麼?哪個人都很富有,豐衣足食,可以說台灣現在沒窮人,你要拿錢財去救濟窮苦你找不到對象。我們也有些窮人,求布施的,結果我們到他家裡去看看,送錢去,他家裡電冰箱、電視什麼都有,那是窮人,台灣的窮人。你說怎麼說法?可是今天在台灣,物質生活相當的豐足,精神生活貧乏。那你就曉得,我們從哪方面來救貧?從文化上來救貧,從佛法上來救貧。雖然學佛的人多,真正懂得佛法是一回什麼事情的人少。你去問問那個學佛的人,你為什麼要學佛?你看他怎麼回答。在家的同修,為什麼學佛?為升官發財,為家裡人平安,求佛菩薩保佑,他為這個。這搞錯了,大錯特錯。你問他修什麼?他答覆你絕對不是你所問的。你仔細一分析,都錯了。

  我問你,你修什麼?我念佛。這個答覆對嗎?錯了。好比我問你,你到哪個地方去?你答覆我,我乘巴士。你乘巴士我哪曉得你到哪裡去?念佛是一種方法,佛法之所求是無上正等正覺。佛法修行的綱領就是修什麼?修覺正淨,就是三皈依,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是修這個。用什麼方法修?我用念佛的方法。這就答對了。今天幾個人能夠把這個事情搞清楚?所以盲修瞎練,這個不得了!這是真正的貧乏。我們要想方法來幫助他們,叫他們開悟,叫他們認識佛法,曉得修什麼,求什麼。這個世間的福報,那是附帶的,你智慧開了自然就有福報,心清淨了有無比的福報現前。福德、智慧都是稱性的,佛法給我們講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個一點都不假。今天幾個人能夠打破迷信,能夠真正相信佛法?

  我們講到真正相信佛法,什麼叫真正相信佛法你知道嗎?真正的相信佛法就是真正相信自己。你看《彌陀經要解》裡面講信,第一個就是信自。你不相信自己你怎麼會有成就?世出世間法,凡是有成就的,對於自己有決定的信心,這個人做事情決定有成就。如果對自己信心有欠缺,他的成就就有限。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全憑信心,我確實相信我自己這一生決定往生,沒有不往生的,阿彌陀佛也攔不住你。你要對於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打個問號,那我就可以說你決定不會往生。為什麼?你根本就不相信你自己會往生,那你怎麼能去得了?阿彌陀佛拿轎子抬也抬不動,也無可奈何。信心決定我們的成敗,我們要在佛法上建立堅強的信心,無論做世出世間法,決定成功,沒有失敗。

  其次就是建立大願,一般講到大願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不是口號,我們一定要把它做到,要認真的去修學。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但是你要是真正把它在一生當中圓滿的做到,只有一個方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四弘誓願都圓滿了,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其他法門要想四弘誓願圓滿,必須至少要修成地上菩薩的位次,才能把四弘誓願圓滿。要嚴格一點講,等覺菩薩才辦得到,不是等覺菩薩,四弘誓願是不能圓滿的。西方極樂世界很特別,一往生,四弘誓願就圓滿了。這是難信之法,真正不容易。

  今天時間到了,這一段都沒能講完。這一段後頭還有不少。今年農曆年,我們今年就到這個地方圓滿,過了農曆年之後,我們算陽曆,陽曆的二月三號,我們再恢復繼續的講這部《行願品》。好,我們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