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六) (第三集) 2000/8/9 香港九龍 檔名:12-034-0003
請掀開講義,第二面最後一行,第七小段:
【於大眾中。廣現神變。作師子吼。度脫眾生。】
「稱讚授法」,這是最後的一段,這一段裡面的含義很深很廣。『大眾』是指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所以境界非常廣大,不只我們這一個地球。現在講的太虛空當中無數的星球,這些星球之中,許許多多都有眾生居住在其中。雖然我們這個世間的科學家已經登陸月球,探測太陽系九大行星,發現只有地球上有高等生物,好像其他星球上還沒有發現。這是我們肉眼所見的,如果天眼所見,那就不一樣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空間維次不相同。這個道理我們能信,不但是在過去,就是在現代,有許多事情我們看到資訊裡面的報導,科學家沒有法子來解釋。
我們曾經接觸一些演藝人員,他們拍攝電影,常常遇到不思議的境界,就是一般人講到的遇到一些鬼神;不是一個人遇到,許許多多人一起遇到。有許多是現代的事情,在中國、在外國,我們時有所聞。佛告訴我們,我們的地球是人鬼雜居。我們人住在這個地球,鬼也住在這個地球,人見不到鬼,鬼也見不到人,是生活在兩個不同的空間。就好像一架電視機的螢幕,頻道不相同,畫面都出現在一個螢幕上,只是頻道不一樣。因此我們不可以武斷月亮裡面沒有人、太陽裡面沒有人。太陽的溫度太高,也許那一種的生物,不是那麼高的溫度他不能生存;他要是到我們地球,他就凍死了,他一定要生活在那麼高的溫度當中。這個道理我們能理解。我們看到熱帶那個地方的植物、生物,要是把它移植到寒帶,它不能生存;寒帶的動物、植物,把它送到熱帶去,它也不能生存。由此可知,每一個星球生活環境不相同,必定有適合於它們環境的生物,而是我們肉眼不能看見。
不可能有一個星球上沒有生物,這在佛法理論上講不通。佛法的道理,星球屬於依報,這是生活環境。依報從哪裡來的?依報一定是從正報變現出來的。換句話說,先有正報,而後才有依報,哪裡說是有依報而沒有正報?這在理論上講不通。所以從佛經典中的理論來觀察,所有星球都有不同生物生活在其中。如果我們哪一天修行功夫到家,一般常說,你得天眼通、得天耳通,於是不同星球裡面狀況,你的看法跟我們一般凡夫看法不一樣,凡夫看不到的你都能看到。這是說我們這個太陽系、這個銀河系,實際上太陽系跟銀河系還是一個小世界,不大。
黃念祖老居士,這是淨宗一位大德,也是密宗大德。他老人家一生的修學,可以說是淨密雙修。雖然淨密雙修,他特別偏重在淨土。他晚年幾乎專念佛號,一天念幾萬聲,往生也示現希有的瑞相,這些都是屬於事實真相。黃老居士說,現代科學家發現的銀河系,實際上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一個單位世界。我們知道,一千個單位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組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要照黃老居士的說法,有十億個銀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區。
你就曉得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球上示現滅度了,在別的星球上未必滅度,可能他正在那裡講經說法,教化眾生。佛有能力分身無量無邊,昨天我們講過了,不但能分身,佛還能變各種不同的色相,不是一個形相,無量無邊的形相,正是《楞嚴經》上所說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眾生心裡面想佛是什麼樣子,佛就現什麼樣子,所以佛沒有一定的形相。佛說法也沒有一定的說法,他老人家總是恆順眾生。在恆順眾生裡面,教化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這是他教化眾生的目的。這就是『於大眾中,廣現神變』,這個意思昨天我們也講了很多,諸位總得要明瞭。
因此,我們對於一切法,要像佛菩薩一樣,用清淨心來觀察,用平等心來對待,從清淨平等裡面流露出我們的真誠、慈悲;真誠、慈悲是性德的流露,這才與佛菩薩的教誨相應。諸佛菩薩住世,無不是『度脫眾生』。我們要想學佛菩薩,效法佛菩薩,不能不度脫眾生。如果我們沒有度脫眾生的心,沒有度脫眾生的願,沒有度脫眾生的行為,我們與佛法不相應,佛法中所說的殊勝的成就、殊勝的功德利益,我們就得不到。因此學佛要怎麼個學法,我們總得要曉得。
現代一般人學佛,障礙太多,障礙重重。這些障礙從哪裡來的?古人有一句話說,皆是不讀書之過。佛留下這麼多教科書,我們有沒有認真去讀過?沒有。經會念、經會背,那個不算數的。現在小朋友三、四歲,在台灣、在新加坡,就教他讀經了。他會背,念得字正腔圓,背得很熟,你問他什麼意思他不懂,他只會念、只會背,他不懂意思。我們學佛,天天讀經念經,經典也能背誦,意思不知道,那不就跟三、四歲小朋友差不多嗎?怎麼能夠把佛陀的教誨變成我們的思想、變成我們的生活行為?這個做不到,做不到就不叫做學佛。學佛要學得跟佛一模一樣,那才有成就。學佛才能作佛,不學佛,念佛怎麼能作佛?要學佛才能作佛,念佛不行。
古德說得很透徹:「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所以古來大德常講,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從前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常常提示我們,一萬個念佛人,能往生的不過是二、三人而已,萬分之二三;三、五千個念佛人當中才有一個往生,不是各個念佛都往生。這是什麼原因?就是說的「口念彌陀心散亂」,他沒有學;他只會念,他不會學。往生的那個人,決定是學佛。怎麼個學法?經典裡面所說的道理,我們有沒有懂得?經典裡面教導我們生活的原則,工作的原則,處事待人接物的原則,我們有沒有照做?我們沒有隨順佛陀的教訓,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不能成就。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果報是在六道輪迴。一定要隨順佛菩薩的教誨。
佛菩薩教誨有基本的教學,不管你學哪個宗派,顯宗也好、密宗也好,宗門、教下,乃至於世界所有宗教,我看許多其他宗教經典,都相同的。基本教學是什麼?十善法,這是根本法: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所有世間宗教經典都教。我們這十條做到沒有?十條要是做不到,天天念佛不能往生。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不真誠,哪有身心污染、心地不誠實的人能夠到極樂世界?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學佛要注意那個「學」字,真正好學,喜歡向佛學習。你要真正想學佛,經典固然要熟,念熟,第一個階段,不忘記;頭一個階段把它念熟。熟了之後,第二個階段要解,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解要深解,這是世尊在經典裡面常常教導我們「深解義趣」。解了之後,第三個階段要落實,落實是奉行,依教奉行。真正修道人,你們同修當中發心求受皈依,明天我們講完經之後,給大家做個皈依儀式。什麼叫「皈依」?皈是回歸、回來。從哪裡回來?從我們過去妄想習氣回過頭來,不再依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回過頭來之後,回過頭來叫「皈」,然後依靠,依靠佛陀的教誨,佛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佛教我們不可以做,我們決定不做。你就知道從哪裡回頭、依靠什麼,就有了個依靠。
三皈傳授裡面講得很明白、很清楚,我們依靠三寶。什麼是三寶,要搞清楚。佛是覺而不迷。以往我們迷惑顛倒,現在我們要依正覺,不再迷惑了,這叫「皈依佛」。過去我們的思想、見解、想法、看法錯了,錯了叫邪知邪見,我們從這邊回過頭來,從今天起依正知正見,這叫「皈依法」。過去我們心地,我們的思想、精神、見解,被社會許許多多邪知邪見污染,我們從這一切污染回過頭來依清淨心,清淨心是僧寶。讚僧常常講,「六根清淨,一塵不染」。於是皈依三寶,我們就想到皈依三寶真正的意思,是「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這是佛陀,你入門想學佛,先傳授你修行的三個原則、基本的原則。這三個原則怎麼修法?跟諸位說,十善業道就是這三個原則的落實,我們要不認真修十善,你這個三皈不曾落實,你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
十善業前面三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身清淨;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口業清淨;不貪、不瞋、不痴,意業清淨,你三業就清淨了。意業清淨就正知正見,就覺而不迷。這個事情得要真幹,口說沒有用處,展開經本念經,對著佛像磕響頭都不管事,要從內心裡面回頭,改過自新。經論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所以你不深入怎麼行?我們看到諸大菩薩,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這一部經還念得津津有味,不疲不厭,這是什麼道理?經中的義趣沒有邊際;其廣沒有邊際,其深沒有底。為什麼?這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言語文字,每一部經都一樣。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可見得解決問題在「深解義趣」這一句話。
今天下午還有人來問我,打電話來跟我談,談到中東局勢很不安定,回教極端分子在這邊鬧事。這個事情能不能解決?能。怎麼解決?讓那些回教徒講解《古蘭經》,深講、細講,極端分子就化解了,就沒有了。為什麼?他們是回教徒。回教稱上帝稱阿拉,這是阿拉伯語,稱阿拉。阿拉沒有教他們走極端,沒有教他們去參戰、戰爭,沒有。《古蘭經》裡面確實有講到聖戰,聖戰是什麼意思?外國人侵略我們國家民族,我們奮勇抵抗,這叫做聖戰,不是叫你去找別人麻煩。過去半個世紀,日本人侵略中國,中國發動的八年抗戰,那是聖戰,我們是抵抗侵略,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伊斯蘭」這一句話,這是阿拉伯語,意思是和平。回教的宗旨、目的都是祈求和平,哪裡會發動戰爭?只要這個經深講、細講,回教徒明白了,心的仇恨、怨結就化解了。解決世間紛爭不是沒有道理,有道理。沒有解不開的結,問題你一定要懂得那個癥結是怎麼產生的。這就跟大夫治病一樣,首先要把病源找到,然後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這些事都在此地「廣現神變」裡面,古人所謂「窮則變,變則通」,「神變」是超越我們凡夫常識,真實智慧,神奇莫測變通,才能夠應付九法界芸芸眾生。佛的神變、方法無量無邊。無量無邊方法裡面,有一個不變的原則。《華嚴》常講:「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多」是講它的神變,「一」是講它的原則,原理原則不變。原理原則是什麼?「度脫眾生」,無量無邊的方便都是為這樁事情。「度」這個字用現代話來說,幫助、協助眾生。「脫」是什麼?脫離六道輪迴,脫離生死苦海,脫離十法界,脫離煩惱,脫離憂慮苦難。
諸佛菩薩幫助我們脫離,方法雖然多,方法裡頭也有一個總原則,這個總原則是『作師子吼』,這是比喻。釋迦牟尼佛在我們這個地球上講經,對我們地球上眾生人說的「作師子吼」,到其他世界未必用這一句話。「師子吼」是什麼?說法。為什麼要在這個地球上用言語來宣說?《楞嚴經》文殊菩薩為我們這個世間選擇法門,他說得好:「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這就是說明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是地球上眾生,六根耳根最利。你給他看,他未必看清楚;聽,就很容易聽得清楚。
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現在時代大家都喜歡看電視,聽、視聽很清楚,你給他一本經書看,他看不清楚,他也沒興趣。逐漸逐漸恐怕書本會被淘汰,由電視、網路、電腦這些東西取而代之。這個時代走向這一步,真的「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諸佛菩薩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幫助大家最重要的一個手段就是用言語講演,跟大家在一起做研究討論,座談會這種方式最受歡迎。像我們這個講堂,只是我講,大家聽了沒有時間發問。座談會可以發問,講完之後,大家聽了有什麼感想、有什麼疑問提出來,再詳細解答,這個方式很受歡迎。我們想像當中,將來弘法利生一定也是座談會的方式。這個畫面比我們在講臺上講演生動多了、活潑多了,所以很受歡迎。這是我們看到時代的趨勢。
現在有一些人讚歎,說我們佛教這古老的佛教,也能「跟得上時代」,他很佩服。其實我們聽到很傷心、很難過。為什麼?佛法本來是指導時代的,教化眾生、指導時代的,現在居然不能夠指導時代,跟在時代的後面跟上了,這成什麼話?好像走路一樣,佛本來是帶頭的,我們大家跟著他走的,他帶頭的。現在他落伍了,在後面跟上隊伍了。這不叫笑話嗎?我們跟著佛走就沒錯,佛跟著凡夫走就全錯了。
我們看時代的趨勢,這是我講經講了很多年,四十年前我就說過,不能再蓋廟、不能再蓋道場了。為什麼?那個時代過去了。現在的道場是什麼?衛星電視臺是道場。我們要把佛法用電視、用網路傳到每一個人的家裡。我看再過幾年,這個小的電腦的畫面越來越精緻,可能每個人口袋裡都放一個了,隨時打開來,小螢幕上就看見了,把佛法送到你的手掌心。這些寺廟庵堂都變成古董、古蹟,供給世間人去憑弔、去懷念,去參觀這些史蹟,會變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們在三十年前,開始使用錄音、錄像。我們建的道場,不叫做寺院庵堂。我第一個在台北建的,佛教視聽圖書館,台北建的第二個道場是佛陀教育基金會,不用寺院庵堂的名稱。我們用這個方法,因為力量有限,隨緣隨分,我們製作錄像帶,製作VCD,製作錄音帶,向全世界流通。如果我們有更多的護法、有更大的力量,我們決定向衛星電視臺發展。
佛法興衰,關鍵在哪裡?在講經說法。今天下午,大公報的記者來訪問我,要我對香港這個地區多關懷一些,特別是香港的佛法、香港的宗教。我也跟他說明這個問題,佛法如果要興,天天要上課。我們講「上課」大家好懂,講「講經」,「這是宗教」,你未必來聽。尤其不是佛教徒,「這裡講的是佛經」,他就不來聽了。我們換個名詞,我們上課。上課,不是佛教徒也想來聽聽:他上的是什麼課?確實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教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辦事、怎樣處世,它是教育、教學,學了它就管用。天天上課,天天教學,時間久了自自然然轉移風俗,潛移默化,會把我們許許多多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錯誤的說法、錯誤的作法,不知不覺的改正過來,每天要薰習。當然最好的方法,電視。香港亞洲電視、鳳凰臺電視,如果能每天在電視上講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半年香港的風氣就轉變了,這叫做道場。寺廟蓋得再多,法師再多,沒有講經、沒有說法,一百年社會風氣也不會轉過來。
佛法不僅僅是道德教育、倫理的教育,實際上是生活教育。我們想生活能過得好,想離苦得樂,必須要接受佛陀的教導。由此可知,現在當務之急是什麼?要培訓講經說法的人才,這個第一重要。哪個地方都想請法師講經,沒有講經的人才。我們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講經的人才培養出來了,我們又擔心、又憂慮,為什麼?你們作在家信徒的人太熱心了。對年輕的法師恭敬供養,這本來是應該的,但是你要仔細觀察,你對他一恭敬,他就自己以為行了,傲慢心生起來了,供養一豐富,貪心起來了,於是這個法師很快墮落了。怎麼墮落的?被信徒害了,好好的一個法師,出來沒有幾年,被信徒送到阿鼻地獄去了。你說可憐不可憐?都是事實。我們想起來,怎麼能不痛心?你們是一番好心好意,不知道利害,不知道是非。這是什麼?佛家講的愚痴。好心做錯了事,中國外國都有。你為什麼會這樣做?聞法太少。如果你常常聽經、常常研教,你就懂得,你對於這個法師迎來送往你有分寸。我供養他,決定不能讓他起貪心;我恭敬他,決定不能讓他生傲慢,你這個作法就對了。
所以世尊當年在世,接受在家人的供養,只有四種。飲食,那個時候出家人托缽,接受你供養飲食;醫藥,生病的時候接受你供養醫藥;衣服,衣服破了的時候,接受你一件衣服;臥具。除了這四種之外,沒有。現在供養多半供養錢,錢愈多愈貪。沒有錢的時候很清高,有道心;錢多了,完了,立刻就墮落了。我說的話固然不好聽,我說的是真話。出家人怎麼墮落的?被在家人害的,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警覺。常常記到諸佛菩薩「作師子吼,度脫眾生」,我們縱然沒有這個能力,要協助,協助諸佛菩薩來度脫眾生;不能扯後腿,不能跟佛菩薩作對。佛菩薩想幫助人,提拔他往上升,你把這個人往下拖,你跟佛菩薩作對,作冤家,還自以為我是好護法,都是愚痴,都是無知。「授法」我們就介紹到此地。
再看底下第四大段,「謙己推勝」。這裡我們要留意,這些人都是諸佛菩薩示現的,示現的身分,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他們個個謙虛,沒有傲慢的,都是推崇別人,自己謙虛推崇別人,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的。請看經文:
【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無礙智慧普見法門。】
無量無邊的法門,吉祥雲菩薩說我只得這一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不是學很多法門,他學一門。特別是在這個地方,五十三參這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裡頭。一真法界裡面,法身大士還是一門深入,這不可思議。我們過去總以為在六道裡面,或者在十法界裡面,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聽到這個話還點頭,到一真法界應當是廣學多聞,不會再是一門深入了。他做示現,依舊是一門深入,這個意思太深太深了,我們要多想想。從這個地方我們體會到,從初發心到如來地,都保持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華嚴經》上五十三位善知識,五十三位諸佛如來表演給我們看的。我們讀了四十卷《華嚴》,如果連這個都沒有看清楚,我們就變成麻木不仁了。他不是一次表演,表演了五十三次,我們還不覺悟?知道諸大菩薩怎麼樣修行證果的,這個我們才搞通,祕訣明白了,不再疑惑了,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選一個,一門深入,絕不改變,我們才會成功。
今天修淨土,過去我們依據的是《阿彌陀經》。《阿彌陀經》經文不長,含義太深,很難理解。於是我們依靠祖師的註解,古註裡面有三種:蓮池大師的《疏鈔》,幽溪大師的《圓中鈔》,蕅益大師的《要解》。過去我們學《彌陀經》依靠這三種註解,這三種註解博大精深,不亞於《大方廣佛華嚴經》。自從李炳南老居士將《無量壽經》傳給我之後,這十幾年來我們在海內外一直提倡《大乘無量壽經》。確實《大乘無量壽經》比《彌陀經》祖師三種註解容易懂,經文淺顯得多。你念熟了,不講,意思大概也都能夠了解,便利於初學,度生無量。這個本子實在是難得,我們曾經講了十遍,現在在新加坡居士林講第十一遍。這一遍講得很詳細,因為不受時間的約束。過去到哪裡講經都有時間限制,不能細講,這一次在新加坡沒有時間限制,細說《無量壽經》。理一定要明瞭,教誨一定要記住,如理如法的修學,我們才決定得生淨土,自己真有把握,真的生歡喜心。
我們看看吉祥雲菩薩,他叫著善財『善男子』。善財是我們修學大乘人的代表人,叫善財就是叫我們自己的名字,每一位同修,不分男女老少,都是善財。這個話怎麼說?「善」是說善根,你要是沒有善根,你不會到這兒來聽經,你到這個地方來坐兩個小時,就說明你有善根。「財」是福德,用這個來做代表,你有福,你要是沒有福分,你遇不到這個法門。你不相信,隔壁一些鄰居,前前後後的,他為什麼不來?他沒有善財,他就不來了;沒有善根,沒有福報。你們到這個講堂,老遠到這兒來,他們住在隔壁他都不來。所以沒有善根,沒有福德,接觸不到這個法門。凡是接觸到這個法門的人,就叫善財。所以善財是我們大家的代名詞,佛叫著他,就是叫我們。
『我唯得此』,這是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是如來的化身,他得的是什麼?『憶念一切諸佛』,這個「憶念」就是念佛,他得的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有很多很多種,很多種裡面他還是一種,『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這一句我們也要分開來說明。「一切諸佛」,這裡頭包括十方三世,這個心量多廣大?不是一切佛裡頭抱著一個佛,這個不行。我們今天念阿彌陀佛,死心塌地依靠阿彌陀佛,行不行?也行。真念成功了,生凡聖同居土。如果你一下覺悟了,阿彌陀佛就是一切諸佛,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那恭喜你,你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同樣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境界不一樣。你認為阿彌陀佛只是一切諸佛當中的一尊佛,你的心量小;你要是知道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的總稱,你的心量大,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生實報莊嚴土,不一樣。這個道理不能不懂。
如果你在這一生當中,就能證到究竟圓滿的佛果,這個心量還要擴大。擴大到哪裡?《華嚴經》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所有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在你心目之中,一切有情眾生:今天我們講的動物,一切無情眾生: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滿眼虛空法界無一不是佛,恭喜你,你已經成佛了,你已經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轉凡成聖。當下你的心就得到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你的真心,這是你的本性,圓滿顯露。你住在這個世間,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決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你就成佛了。「一切諸佛」,境界多深、多廣,吉祥雲念佛是這個念法,跟我們的思想不一樣。
「平等境界」,「平等」這兩個字比什麼都重要。所以世界到什麼時候真正太平,社會真正安定?大家都成佛了,這個世界永遠太平了,永遠安定了。為什麼?每一個人的心都平等,決定沒有高下。心不平等,怎麼可能有安定?怎麼可能有和平?去年過年,新加坡九個宗教在一起,舉行了一次千禧年和平祈禱大會。我寫了幾句讚頌:「和」,和睦相處,「平」,平等對待。如果我們沒有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就不可能,那是一個空洞的口號,關鍵在平等。
在佛法裡面,大乘經裡面佛告訴我們,十法界第一個業因,當然十法界因緣無量無邊,無量無邊因緣裡頭決定有一個最重要的,第一個因素是什麼?憑什麼他作佛?佛說作佛第一個因素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佛,我們每一個人心本來都是平等的。現在為什麼不平等?因為你有分別,你有執著,不平等。妄想分別執著這叫妄心,不是真心,真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從真心來看,大家是佛;從妄心來看,你是六道凡夫。從真心來看,你是佛。
我們要問,我們有沒有真心?有;不但有,真心時時刻刻現前。楞嚴會上佛說得好,大家都是,各個人都是「六根門頭放光動地」,佛眼睛看我們全是諸佛如來,決定沒有差別,所以他成佛了。佛講的話是真的,我們不懂,我們哪有真心?於是佛再解釋給我們聽,我們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面境界,第一念,我張開眼睛看色相,第一念,真心,放光動地,真心是見性見,見性見色性,能見所見是一不是二,這叫佛知佛見。可是第二個念頭錯了,第二個念頭一看,這是男人,這是女人,這是老人,那是小孩,糟糕了,妄想分別執著全起來了,第二念就落到凡夫去了,愈分別愈錯。
什麼叫「法身大士」?什麼叫「諸佛如來」?永遠保持第一念,不會墮到第二念,這個人就是諸佛如來,這個人就是法身菩薩。我們今天難,難在哪裡?第一念才起來,一剎那,第二剎那墮到第二意去了,這個第二意變成了識。第一意是性,第二意就是識。法相宗裡面教導我們修行的原則,轉識成智;第一念是智,第二念是識,要轉變。不能轉變的人,第一念是智,第二念墮落在識。我們現在這些名詞,法相宗教給我們「轉識成智」,就是轉凡成聖,就是轉迷成悟。我們現在聽聽社會上講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知轉變成識了,悲哀!大家還認為:稱我知識分子很榮耀,我是知識分子。知已經轉變成識了,墮落在六道了。名詞術語裡頭都含著很深的義趣,我們不能夠不理解。
所以平等心是作佛第一個因素,六度心是作菩薩的第一個因素;菩薩起心動念是六度,諸佛如來起心動念是平等。平等,換句話說,他不起心不動念,是平等的。一切時、一切處,他都沒有起心動念,應化在世間也沒有起心動念。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作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示現的世壽八十歲,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平等心是佛,起心動念他就不是佛了,所以佛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我們要從這個地方細心去體會、去觀察,認識釋迦牟尼佛,了解釋迦牟尼佛,我們才談得上跟他學習。你跟這個人學習,你對這個人認識不清,你怎麼個學法?認識清楚了,我們才有學習入門之處。認識不清楚,到哪裡去學?所以學佛難,學菩薩容易。菩薩怎麼樣?菩薩從智掉到識裡頭來的,那就好辦了,識咱們容易理解。菩薩就六度,起心動念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他起心動念不外乎這個範圍,這是菩薩。
什麼叫「布施」?用現代的話來說,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眾生服務;布施就是服務。我們今天這個小法會,許許多多同修在這裡做義工,做義工是到法會來服務,照顧道場,為大眾服務,這是菩薩。所以菩薩不僅僅是聽到布施,大家就想到「去捐幾個錢」,這個觀念錯了。布施的範圍無量無邊,你侷限在幾個錢上,這錯到哪裡去了?錢是外財,身體是內財,我到這個地方來服務,用內財布施,超過外財。
佛教給我們,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種果報一切眾生希求的,你不修你怎麼會得來?天天向佛菩薩禱告,求佛菩薩加持,沒這回事情,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依照佛菩薩的教誨,隨順佛的教導。佛教我們修財布施,我們真幹。內財,身體;外財,我們身之所有。毫不吝惜,別人有需要,肯幫助別人。我們這一生,生生世世財用不缺乏,就是物質的受用不會缺乏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道理在此地。那個「求」就是教你布施,布施是求,你才會得到果報。法布施,把諸佛菩薩的善法轉授給一切眾生。我得到享受,我要把佛菩薩的善法供養給大眾分享,這是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排解一切眾生的困難、困苦,眾生有困苦,我們看到了、接觸了,全心全力幫助他排解,讓他得到安慰,讓他離開怖畏、痛苦,這屬於無畏布施,我們得的果報,健康長壽。
菩薩心,菩薩不但做這些事情,做這些事情要有方法,你好心幫助人,人家不接受,那你也無可奈何。如何教別人歡喜接受我們幫助他?要如法。如法就是「持戒」,你要懂得方法,你要通達人情世故,你不能違背。你要知道他的根性,知道他的所需,所謂是投其所好,人家就歡喜接受。所以持戒就是守法。守,不是守我的法,我沒有法,守別人的法,人家才歡喜。不守別人的法,人家一個國家有很多法律規章,有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你要不遵守,你跟他們往來,他們不歡喜你。入境要隨俗,人家就歡喜。佛菩薩入境隨俗,做給我們看。我昨天跟大家報告,佛菩薩在中國現的相,中國人的面孔。人家一看,歡喜。佛菩薩在日本,現的是日本人的相,日本人看到歡喜;佛菩薩在泰國,你們看看泰國造的佛菩薩像,下巴尖尖的,泰國人,一看,他們歡喜;佛菩薩在西藏,現的西藏人的相。這是什麼?隨俗。這就叫持戒,就叫守法,能得大家生歡喜心。
我們今天弘揚佛法行不通。為什麼行不通?要別人守我的法,我不肯守別人的法,所以這個佛法行不通。不解如來真實義。一定要把自己修學的,勉強加給別人,這是絕大的錯誤。我覺得這個很好,別人未必好,每一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我看這個人很順眼、看到很美,另外一個人他看了很討厭、很可惡,不一樣。你一定要懂得人情,通達事理,你幫助別人人家歡喜接受,得一帆風順,不會排斥。特別是現在資訊發達,交通便捷,我們跟全世界每一個國家地區的人往來,不同的族群往來,不同的宗教往來,你都要懂,預先都要打聽,我們跟他接觸,非常歡迎我們。這是持戒的精義。今天一提到持戒,你就想到五戒、十戒,你想想看,把它想得那麼小,圈子想得那麼小,不起作用。這哪裡是佛的意思?哪裡是菩薩道?菩薩持戒還跟你講五戒、十戒?不是的。意思深廣無盡,我們要懂得。
今天大公報還問我:法輪功跟佛教是什麼關係?我跟他講,法輪功不是佛教。為什麼?佛跟我們講的基本戒條,他違犯了。哪個基本戒條?《梵網經》上佛教我們「不作國賊」、「不謗國主」,他違犯了。《瓔珞經》裡面,這都是戒經,都是菩薩戒經,《瓔珞經》上告訴我們,「不漏國稅」、「不犯國制」。國制就是國家法律,不可以違犯國家法律,他全沒做到,全違反了,不是佛教徒。佛教徒不管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這四條戒一定遵守,菩薩是這樣的。
「國有道」,這儒家講的,這講國家領導人賢明,辦事情如法,得到人民擁護,菩薩怎麼樣?菩薩全心全力協助,成人之美,協助。「國無道」,遇到這個領導人,從前叫「昏君」,不愛惜、不知道體恤百姓人民,菩薩怎麼樣?菩薩退隱,也不會背叛國家。他隱居到山林裡面自修去了,正是所謂「進則兼善天下,退則獨善其身」,決不會破壞社會國家。佛、聖教導我們做人的根本原則,基本的戒條。生活行為是決定落實在十善業道,這是佛弟子;如果違背了,不是佛弟子,掛上佛的招牌,假的不是真的,冒充的。現在這個世間仿冒的太多了,仿冒氾濫。佛門裡頭仿冒的也不少,我們必須辨別清楚他是真佛弟子、是假佛弟子,冒充佛弟子、根本就不是佛弟子,這總得搞清楚、搞明白。所以菩薩存的什麼心?我們怎樣學菩薩?
第三「忍辱」,耐心。像前天雞足山的一位法師來看我,他想建個道場,建一個彌陀村,領導大眾念佛,我就勸他要有耐心。我舉了個例子,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等到第六代,他的道才真正發揚光大,開花了。第六代才開花,第八代才結果。第八代是馬祖、百丈,「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這是結果。你看看這種耐心,他不是說我這一生就成就,他等到我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真有耐心。可是第六代的開花,第八代的結果,根是第一代種下去的。所以我就勸他,要學祖師。現在怎麼作法?住茅蓬,清修,養自己的道德,不可以急著到外頭去化緣。「我蓋道場,這要化緣」。好,搞得熱熱鬧鬧的,道場蓋大了,裡面什麼?爭名奪利,天天打架,天天在奪權,造罪業!一定要真正的道德。總得要有幾代的培養,才能開花結果,哪有一出就成就的?沒這個道理。佛給我們做的榜樣,祖師大德給我們做的榜樣,要細心觀察,要知道怎樣去學習。建大功、立大業,利益一切眾生,不是短時間成就的,這個道理要懂得,要有耐心。
第四「精進」,有耐心不是在那裡躺著、等著,不是的,認真努力修為。第五「禪定」,禪定是自己有主張、有主宰,不會輕易被外面境界所動搖。這個跟你說這個話,那個跟你說那個話,你的心就亂掉了,你還能成就什麼事業?所以禪定是有主宰,心裡頭有主,這叫禪定。第六「般若」,對一切理事因果,清清楚楚、通達明瞭,這是般若智慧。所以我們學菩薩,菩薩六個綱領,你能在這裡學,你是真在這裡學菩薩,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大乘教裡面都是走的這個路,過去菩薩走的這條路,現在菩薩還是走這條路,將來的菩薩也不能錯了這條路,這是聖道。不走前人的路,自己想開闢一條道路,那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了。一定要跟著前人走,跟著聖人走,決定不會有差錯。這是我們說出兩個,後頭就不要這麼細說了,細說兩個鐘點也說不完。
緣覺,辟支佛是緣覺心,十二因緣。阿羅漢,四諦心。下面這是六道,六道是:天道,十善、四無量心;人道,五戒十善心;這當中還有個修羅道,修羅道他也修五戒十善,沒有離貪瞋痴,五戒十善裡頭夾雜著貪瞋痴,就到修羅道;貪欲,餓鬼道;愚痴,畜生道;瞋恚,地獄道。這是佛跟我們講的十法界每一界第一個因素。所以佛道,是平等境界。我們縱然沒有辦法學到這個境界,最低限度,我們退而求其次,要能夠學到菩薩境界,我們努力一下可以做得到。平等境界是真難,這不是假的,菩薩境界我們可以辦到。只要能夠放棄自私自利,放棄名聞利養,放棄貪瞋痴慢,菩薩道就相當平穩,可以走得通,不是走不通的。
下面這六個字,可以說是他的功德。憶念一切諸佛平等境界,成就的是什麼功德?『無礙』。《華嚴經》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跟我們講的四種無礙: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如來境界,無障礙的法界。『智慧』,充滿了究竟圓滿的智慧。好比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無一不是究竟圓滿智慧,就在我們穿衣吃飯、一言一笑之中,充滿了究竟圓滿的智慧。『普見』,「普」是平等,平等就是清淨;「見」什麼?見性。禪宗裡面講的明心見性,智慧是明心,普見是見性。你看看念佛法門不思議的殊勝功德。可是諸位要記住,我們學佛、學菩薩,才有這樣殊勝的功德現前,緣覺以下的不行。於是我們恍然大悟,決定要跟佛走,不要跟別人走。菩薩最接近佛,跟菩薩也沒錯,跟菩薩能入佛法界。這是把他得法這個法門的大意介紹出來了。下面是清涼大師的註解:
【先謙己知一。】
這說法給我們點出來,自己謙虛,無量法門裡頭,我唯得一個法門。這個用意實際上就是暗示我們,你要想成就,一定要懂得一門深入,你不能學多,你學多就難了。有一些同修他來問我,他說:法師,我學佛學得很苦惱。什麼很苦惱?功課太多,又要上班,又要做家事。我說哪些功課?他說:譬如早課,又要念《楞嚴咒》、《十小咒》,念《普門品》,念《金剛經》,念《心經》,念了一大堆,好多,兩個小時都念不完。我聽了點點頭,我說:是,你是很辛苦。你有沒有成就?他說:我每天都做,一天不缺。我說:你有沒有成就?什麼成就?你心清不清淨?念專不專一?他一想:我心不清淨,妄念很多。一天到晚是非人我,牽腸掛肚事情太多。我說:你的功課白做了。他說:那怎麼辦?我說:你太雜了,太亂了。諸佛菩薩教人學一門,你怎麼搞這麼多?你自找苦吃。一門,心是靜的、心是定的,不可以夾雜。
有同修問我,他說:我念阿彌陀佛,我念觀音菩薩算不算夾雜?夾雜。你要知道真的是夾雜。心裡頭一會想阿彌陀佛,一會想觀音菩薩,兩邊不討好。想阿彌陀佛裡頭夾著觀音菩薩,想觀音菩薩裡頭夾著阿彌陀佛,兩面不討好。應當怎麼辦?專一。專一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生不生氣?觀音菩薩生氣是凡夫,不是菩薩。你想看看,我們沒有瞧得起觀音菩薩,我不念他,他就生我的氣了,你這叫毀謗觀音菩薩,把觀音菩薩當作凡夫看待。你念觀音菩薩他歡喜,你不念他他生氣,你是用什麼樣的心態看菩薩?自己犯了大過錯都不曉得,冤不冤枉?
所有一切諸佛如來看你專修一個法門,都歡喜讚歎。為什麼?你成就了,你的路走對了。你念很多諸佛菩薩名號,諸佛菩薩一看到,搖頭。只種一點善根,這一生不能成就,你心是散亂的。何謂功德?定慧是功德。你們想想,修很多法門能得定,還是修一個法門容易得定?你自己就試驗,不必問人。你懂得這個道理、懂得方法,容易成就;不懂方法、不懂門道,一輩子精神、時間都浪費了,這個很可惜。所以此地清涼大師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教導我們一門深入。
印光大師,近代人,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我到蘇州靈巖山寺去參訪,看到老和尚過去閉關的關房。他有一個小佛堂,很小,當中只供一尊阿彌陀佛,沒有觀音、勢至,佛案上只有一本《阿彌陀經》,專精。佛堂陳設非常簡單,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引磬,一個小木魚,一杯供水,一個小香爐,其他什麼都沒有。祖師自己用功念佛的場所,從這個地方看到他專一,真的叫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一門深入。怎麼可以供那麼多?供的佛像供太多了,臨命終時到底哪個佛像來接引?這個疑心一起來之後,就去不了,西方路就斷掉了。
所以我常常教同修們,你們供養阿彌陀佛的佛像,一生就供養一尊,走到哪裡都帶著。天天看這個樣子,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現的身相,就跟你供的佛像一樣,你會很歡喜:我天天供養,天天看他,天天拜他,終於把這真的阿彌陀佛拜來了。不會錯。你要是供養許許多多不同的塑像、阿彌陀佛像,到臨終時,哪一個像?像哪一個?麻煩可大了。供養哪一尊佛像好?沒有一定,你喜歡的。我自己很喜歡這個佛像,我供養他,常常帶在身邊,旅行也帶著,看得很習慣。心念要專一,沒有別的,就是專,就是一門深入。
【諸佛平等境界。即是所觀。義貫十方三世十身圓融。皆是所念。】
清涼這一句點示得好。他要是不跟我們點醒,我們以為念佛就是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這麼簡單,哪裡曉得這裡頭有這麼多的深妙義理?『諸佛平等境界』,無有一法不平等。性相平等,理事平等,生佛平等,眾生跟佛平等。再落到我們現實生活環境,人與人平等,國與國平等,族與族平等,宗教與宗教平等,沒有一樣不平等。剛才我說過,平等就能和睦相處,這叫真法界。平等是真的,不平等才有十法界,才有無量法界,平等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在哪裡?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你用平等心去觀察,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你用分別執著心去看,一法界就變成十法界,變成無量無邊法界。所以佛才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十法界依正莊嚴從哪裡來的?心想生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十法界原來是一真法界,決不是說十法界外面還有個一真法界,那你就搞錯了。一多平等,一法界跟十法界平等,無有一法不平等,諸佛所觀,佛知佛見,如是如是。我們要懂得。義理融貫十方三世十身圓融,「十身」也得要介紹一下。今天時間到了,明天要跟諸位講如來有十身。說如來十身,我們自己有十身,我們自己要認識,認識自己。十身顯露,我們的菩提道自然一帆風順,知道佛要怎麼個念法。好,今天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