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沙彌律要節錄  (第十四集)  1994/10  美國達拉斯  檔名:11-003-0014

  【五十四、如經所說,嗅花尚被神責有點,況身塗著污德。】

  這是塗香。「香」,佛在經上給我們分成幾大類。有「燒香」,我們供佛的時候,香是燃燒的。有「末香」,末香是香粉,碾成粉末的,像檀香末就是屬於末香,脂粉、粉香也屬於末香。「塗香」,塗在身上的,香粉、香水一類的。這個東西用得很平常,而且用得很多,自古以來,中國、外國,大家都喜歡。佛為什麼禁止?這個東西也能叫你生起貪染之心。佛的目的沒有別的,無非是幫助我們斷貪瞋痴而已。

  這是出家人,聞到荷花的香很香,他到那裡去多聞幾下,就被神責備。他不服氣,問他,「世間很多人都來聞這個香,甚至於把花採回去插在花瓶裡供養,你為什麼不去怪他?」「那是世間人,你是修行人,你跟他不一樣」。所以神不責備別人,要責備這個修行人。責備,實在講是愛護他。『有點』,「點」是污點,就是染污。聞香尚且有污點,塗香就更嚴重了。

  我們再問,我們為什麼要用塗香?塗香,包括塗在身上的香水、香粉,因為我們身體的氣味難聞,所以要用這些;每個人的體質不相同,發出來的氣味不一樣,世間人沒有法子,用這些來彌補。修行人明白氣味難聞是業障,體質改變,業障就消除了。會不會改變?會。你只要認真努力去修,根本還是清淨心,心地真正清淨、平等、慈悲,你的體質自然就改變了。虛雲老和尚曾經到過香港,那邊的同修告訴我,虛老和尚一年剃一次頭,一年洗一次澡,穿得邋邋遢遢,可是親近老和尚的人,聞到老和尚身上有一股清香。不但他的身體放香,穿的破衣服都放香。這是給我們做證明,不要去找那些塗香,我們身體裡有香,這個香是性德之香。淨土三經裡面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香光莊嚴。大家只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無量光,不曉得還有無量香,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我們的身體有難聞的氣味,能改善,要真正發心用功念佛,體質會改變的。我在臨濟寺出家的時候,有個老居士跟我很熟,後來我在台北建圖書館,他來看我,告訴我,「法師,你從前口臭很重,很遠都聞到,你現在完全沒有了,這大概是你這麼多年講經的功德」。確實,身體的味道會轉變。現在出家的同學當中,你們很年輕,我也知道,不說而已,一般人講狐臭,不管是男生、女生,都很嚴重,業障。好好的修,看看修個兩年、三年會不會減輕,沒有了,那就是你有功夫了。如果學了多少年,還是那個老樣子,就完了。連這點都轉不過來,還想了生死,沒那麼容易!所以要曉得,心理主宰身體,心是主,正報,身體才是依報,「境隨心轉」。心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就有香氣。換句話說,心是虛偽的,自私自利,貪瞋痴慢,味道當然難聞,這是一定的道理。

  我常常講,念佛人能改變體質。改變體質是現在社會上很時髦的話,從哪裡改變?吃補藥,那沒用處。維他命,你要曉得:維他命,不維我命。他賺錢了,把你荷包的錢拿去,維他命。迷信這些東西,不知道修清淨心!不要被人騙了,聰明人被人騙很可憐。在接觸大眾的時候,如果這個氣味很重(自己業障很重,也不是一下就能消掉的),那麼用一點香水來彌補是可以的。但是要曉得這是自己的業障,要知道認真努力修行把體質改善,這才是對的。

  【五十五、古有仙人,因聽女歌,音聲微妙,遽失神足。觀聽之害如是,況自作乎?】

  佛對我們的教誨,也是對一切眾生的教誨,他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恢復性德,就是禪家講的明心見性。自性本具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的智慧、德能都是平等的,沒有絲毫差別。為什麼在現象上會有十法界那麼大的差別?佛告訴我們,是因為眾生迷失自性,迷悟的根源就是貪染、貪愛。天親菩薩在《百法明門論》裡面,將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為二十六類,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這二十六條任何一條展開來都是無量無邊。這二十六條再歸納,就是六個根本煩惱。六個根本煩惱再歸納,就是貪瞋痴三毒。這三條再要歸納,就是一個「貪」。由此可知,貪愛是無量無邊煩惱的根本,有了這個東西,清淨心就迷失了,你本有的無量智慧也迷失了,智慧、德能都沒有了,所以貪是迷惑的根本。

  菩薩修行的綱領,第一個是布施,就是對治貪煩惱。貪是病,布施是藥,布施是要你捨。我們現在一般人聽到布施,往往都錯會了意思。捨一點財,捨一點物,那不是佛教我們的。佛教我們的是要把貪心捨掉,這才能恢復性德,才能見性。我們要問,學禪的人為什麼不能開悟?學教的人為什麼不能圓解?念佛人為什麼不能得一心?你仔細追究根源,都是貪愛。你在世法、在佛法裡,稍稍有一點貪愛,沒有完全放下,沒有放乾淨,你就得不到,所以這是大病。

  佛在經上給我們說這個故事是真實的,不是寓言。古時候有個神仙,我們一般講天人,聽唱歌,生了歡喜心,歡喜心就是貪心。貪心起來了,他的神足失掉了,神足就是我們講的飛行變化。《西遊記》裡,孫悟空七十二變,七十二變就是神足通,這個能力喪失了。觀聽歌舞起貪心就有這麼嚴重,何況自作!自己唱,自己去歌舞,這個傷害必定更嚴重。所以我們要曉得,佛為什麼要制這一條禁戒,佛的禁戒是幫助我們的,幫助我們得清淨心,應當嚴格的遵守,時時刻刻保持心地的清淨。凡是能擾亂我們的,要知道避免,知道遠離,這就對了。這就是佛對我們的大慈大悲與無微不至的愛護。

  可是有一些同修也看到,大乘菩薩為什麼載歌載舞?你們如果到大陸觀光,看看敦煌的壁畫,那是佛教的藝術,看到釋迦牟尼佛在那裡講經說法,天空當中無數的天女在那裡唱歌跳舞奏樂來供養佛與大眾,這是不是擾亂?那是另一個境界,《華嚴》裡面所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境界。沒有妨礙了,可以接受供養。問問我們自己有沒有到那個境界?那是什麼境界?人家的貪瞋痴已經斷了。所以華嚴會上的聽眾,無論是在家、出家,四眾弟子,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有人天,不但有人天,而且看到有六道眾生,有鬼神,這些人都是法身大士應化在六道之中,他們是乘願再來的,他們的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也斷了,無明至少也破了幾品,那個可以,那是已經達到事事無礙的境界。

  《沙彌律儀》這一段,註解裡引用不少公案,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迦葉起舞」。大迦葉是何等人,他也唱歌跳舞。當在小乘來講,是決定不許可的。可是迦葉是傳佛心印之人,禪宗的承傳,佛就是傳給迦葉,迦葉再傳阿難,這樣傳下來的。宗門的承傳決定不是小乘,宗門傳法一定是傳給明心見性的人,如果不是明心見性,不能傳法。明心見性就是圓初住以上的菩薩果位,就是法身大士,那已經是入華嚴無障礙的法界,他當然可以。但是小乘人決定不能學,這我們要知道。

  還有一絲毫貪染的念頭,決定不能超越輪迴。貪染的念頭不斷,往生沒有把握。往生是講帶業法門,在一切法門裡是最方便、最簡單、最容易的,但也要在臨終最後一念把貪染放下才能往生。假如最後一念對世間還有貪愛,就去不了。其他的法門,貪染要完全斷絕才行。淨土宗就要你在臨終那一秒鐘把貪染伏住,不起作用,就能往生。假如我們平常貪愛的心非常重,你怎能保證你臨終那一念會放下?所以這就難了,應該平時就要放下。平時對於世出世間法沒有貪染的念頭,往生就有把握,臨終時就不受其害。這就是所謂「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念佛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往生的人少?這個原因也在此地。古德告訴我們,念佛法門是「萬修萬人去」。善導大師講,「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他老人家說得沒錯。要如法修行,就決定得生,不如法就會有障礙。

  【五十六、經云:「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佛。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以成佛道。」經謂「使人作」,顯非沙門自為也;「盡持以供養」,明非自娛也。】

  這不是自己作樂,這是今天我們講的演奏、表演,『使人作樂』。下面這三句都是講樂器,就是今天所講的交響樂。樂器不是一種,有很多。現在大陸佛教有交響樂團在全世界演奏,他們在全世界表演梵唄、偈讚,宣傳佛法,這是可以的。但是出家人不應該去,出家人組織樂團到世界各地演奏,那就錯了。這是鼓勵在家居士,出家人可以教他們,尤其是青少年最好,讓小朋友認真來學,讓他們到外面表演,宣揚佛教,這是對的,是可以的。所以要記住,「使人作樂」,不是自己去作樂,而目的是宣揚佛教,絕對不是為了娛樂。

  所以佛門的音樂是屬於教學、教育,跟儒家一樣。儒家的樂是調心的,心在不平、有煩惱的時候,彈琴、唱歌,讓心舒暢,恢復平靜,所以它是教育的手段。儒家是用兩個手段,一個是「禮」,一個是「樂」,禮是調身,樂是調心。它是教育的手段,絕對不是娛樂,都是幫助心地恢復到清淨,恢復到平靜,用意在此地。佛跟儒家的教學在原理原則上完全相同,佛門教學的手段用戒律、用梵唄,戒律是禮,梵唄是樂。梵音,「梵」是清淨,聽到這個音聲,浮躁的心情自然就消失,恢復到平靜,使你得清淨心,這才稱為梵音。

  『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這些東西是中國從前的樂器。「貝」就是海螺,樂器。現在就進步太多了,現在有許多大的交響樂團,能把中國樂器跟西洋樂器混合在一起,對傳播佛教來講,這很有作用。『如是眾妙音』,這是交響樂的音聲。『盡持以供佛』,這個演奏會是供佛的。我們想一想,佛需要這個嗎?佛不需要。誰要?眾生要。眾生喜歡這些東西,所以這些大規模的演奏是接引眾生的。佛的教學手段裡有「先以利欲勾,後令入佛智」,先對這些眾生投其所好,讓他歡喜進門來,進門之後再好好的教導。所以佛在講經之前有唱頌,唱頌是接引大眾。大眾看熱鬧,這裡唱歌唱這麼好聽,都來了;唱完之後,佛講經說法開示。所以,目的在接引大眾,不是佛要聽。

  一方面有美妙的歌聲,再方面有非常好的歌詞,歌詞都是讚頌佛德。『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讚頌佛德的目的是向大眾介紹,說明老師德學之好,意思就是勸人來學,勸人親近佛陀,是用這個方法。所以歌詞要念得很清楚,讓人聽得懂。現在很多梵唄,我聽的時候,只能聽到音調在哼,哼了半天,一個字也沒聽出來,這個效果就失掉了。必須字正腔圓,叫人聽了很清楚,懂得你唱的意思,對佛生起敬仰之心,發心來學習,這就對了。『乃至一小音,皆以成佛道』,這是比喻,小音是單純一種樂器,或者沒有樂器的時候,時間短暫,能自利也能利他,這跟「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的意思完全一樣。

  『經謂使人作,顯非沙門自為也。』這句話非常重要。『使人作』,不是自己作。尤其是在這個社會上,在公共場所開演奏會,出家人更不可以。在自己的寺院道場,出家人可以,這是我們正式佛事。不可以在社會上,在公共場所表演演奏,出家人不適合,在家人好。在家的佛弟子可以在公共場所舉辦演奏會,宣揚佛教。穿著的服裝可以用現代的,也可以用古裝,都可以。『盡持以供養,明非自娛也。』娛是娛樂,這是供養,為宣傳佛教,為表達佛教教學的藝術,可以的。佛教實在說是最早進入藝術化的教學,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所以佛教使人誤會為宗教,這是佛教承傳最大的不幸,真正了解佛教史的人曉得。

  佛教傳到中國來,佛的道場稱為「寺」,為什麼叫做寺?寺是一個辦事的處所,是永遠不間斷,繼續辦事的一個處所。這個事情不是辦一次、兩次就完了,一代一代的承傳,永遠辦下去。辦事的處所叫「寺」,最初是皇帝用的,皇帝底下設九個寺,就是替他辦事的九個單位。皇帝總希望一代一代傳下去,傳千年萬世。寺有傳承的意思,永遠不斷的意思。寺裡面辦事的主管,古時候稱為「卿」,所以朝廷有「九卿」,卿就是寺的主管,寺是這麼來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裡有三公、九卿。「三公」,用現在的話來說,是皇帝的顧問,我們今天政府裡講的國策顧問,「九卿」是替他辦事的。

  佛教傳到中國來的時候,當時由鴻臚寺接待,鴻臚寺就是九個寺中的其中之一,它管接待外賓的。現在管接待外賓,由外交部管。從前宰相不可以管外交,外交是皇帝管的。所以鴻臚寺卿就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替皇帝辦理接待外賓的這些事。因為佛教從外國來的,我們以國賓之禮接待他。以後這些出家人跟我們朝野談得非常融洽,談得很歡喜,我們朝野很歡迎他,希望他長住在中國,不要再回去了。那當然要另外建場所安頓他們。這個場所建出來之後,也稱寺,跟皇帝下面的一級單位完全平等,專門辦佛教教育。

  當時佛寺的工作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翻譯經典,另外一個是講解經典,指導修行。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佛陀教育部」,是皇帝管的。宰相底下有一個教育部,叫禮部,禮部是管教育的。皇帝直接管的教育,佛教育。中國人對皇帝很尊敬,皇帝主持的教育,推行得比禮部還要廣,還要快速,沒有多久,佛教育就普遍全國。所以寺從哪裡來的?為什麼叫寺?要搞清楚。現在一看到寺,是廟,供鬼神的,你說糟糕不糟糕!多少人發生誤會。

  佛教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教學跟藝術結合成一體,這跟我們現在社會不一樣。我們現在社會的教學跟藝術是分開的,藝術是博物館,博物館跟學校分開的。可是佛教教育,它是佛教博物館跟佛教教學融合在一起,這個構想非常好,非常圓滿。叫你一進入這個藝術宮殿,一看的時候,他的教學目的完全達到了。現代的人講藝術教育,不知道佛教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達到藝術化。佛教造的佛像精美,這是藝術品。繪畫、建築、音樂,盡量用藝術的方法來表達,用這種方法來教學。可惜的是現在都當成神明來膜拜,這叫真正迷信。

  佛道場,我們一進山門,第一個建築物是「天王殿」。天王殿裡面供的是四大天王,當中供的是彌勒菩薩,這就是入佛門上第一課。什麼人有資格、有條件進入佛門?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坐著,面對著大門,你進來先看到他,看他的形像,肚皮很大,笑瞇瞇的,那就是入佛門必須具備的條件。心要平等,量要廣大,要能包容,要笑臉迎人,歡歡喜喜的,這才能進入佛門接受佛教育。

  這四大天王是護法神,護誰?護自己。叫你看了這個,心有領會,應該怎麼學習。東方持國天王代表負責盡職,我們在社會上要懂得盡分盡職。名分,每一個人有五倫十義。在家庭裡面,你是父親的身分,父要慈;兒子的身分,兒子要孝;兄友弟恭。踏進社會,社會有領導、被領導的關係,領導是君,被領導的是臣。君(領導人)要仁慈,臣要盡忠。朋友有信。持國天王是表這個意思。你是什麼身分,應該盡什麼義務,這樣才能持國。

  南方增長天王,南方象徵光明,象徵智慧,意思是天天求進步。佛法講「精進」,儒家講「日新又新」。你不進步,就退了,就趕不上時代的潮流。這尊像塑在那裡象徵著進步。佛教怎麼會落伍!怎麼會迷信!天天求進步,使我們的生活能過得更幸福美滿。

  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西方天王與北方天王教我們方法。西方廣目天王,多看;北方多聞天王,多聽,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個地方去考察,去觀摩,「取人之長,捨人之短」,來建設自己的國家社會。這是後面兩位天王教給我們的,這哪有迷信!所以佛像是藝術品,是教學的工具。

  四大天王手上拿的道具,意義很深。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樂器是琵琶,代表緩急適中。弦不能調太緊,太緊就斷掉;也不能太鬆,鬆了就不響,這是表中道。佛法講中道,儒家講中庸,一切法能得其中,那是最好的。不超過,也不能不及,表這個意思。要懂得守中、用中,這意思多好!南方增長天王手上拿的是劍,劍是智慧之劍,慧劍。西方廣目天王手上是拿的是龍,或者是蛇,龍、蛇是變化。你去觀察這個社會,變化多端,你要看清楚才能掌握住。所以降龍,就是對於複雜的社會你能夠控制。手上拿珠,「珠」代表圓滿,「環」也是圓滿的意思。北方多聞天王,意見太多會把你的頭腦搞亂,他拿的是傘,傘是防污染,傘蓋,你可以聽,但是你不要被它污染。你看這個意思多好!

  現在大家把他當神來看待,燒香、磕頭、供養,求他保佑,這迷信到了極處。原本是這麼好的一個教學方式,被人家誤會到這個程度。出家人沒有盡到責任,沒有把它說清楚。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佛教絕對不是宗教。以宗教的觀點立場去弘揚,你就不是佛弟子,你錯解佛的意思。我一出家的時候就向中國佛教會建議,佛教要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從前中國人喜歡簡單,用佛教就可以,現在不行,意思被人誤會了,我們要加兩個字,「佛陀教育」。我這個建議在中國佛教會檔案裡還有,他們聽了很歡喜,但是沒採用。所以我自己在台灣辦的「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們是向教育部立案,宗教則由內政部管。每一尊菩薩像、佛像、羅漢像,都表達深刻的教育意義。不但是這個,連建築,我過去講得很多,為什麼要用這個形式,它都含有教育的意義在裡面,不是隨便做的。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