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三十七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023-0037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九面,第十行,小註第六條:

  【約眾生以明。世界終為塵境,取著則心不清淨,心不淨則土不淨,豈能了生死出輪迴。】

  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意思還沒有講盡,我們接著把它補足。因為經文說到這個地方,對我們用功很重要。用功之所以不得力,原因是放不下,放不下的原因是沒有看破;也就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沒搞清楚。果然明瞭,這就是看破;看破之後,不必別人勸我們,自自然然就會放下。佛在這一段經文裡面告訴我們:微塵非微塵、世界非世界,到這個地方更進一步,三十二相非三十二相,實在已經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為我們一語道破。微塵跟世界是我們生活環境,我們常講身外之物。三十二相是自身、身體,就是本人,佛不用眾生來說,用他自己本身來講,讓我們體會這個意思更深刻、更親切。佛身尚且如此,何況眾生身;如來果地尚且如此,何況六道輪迴。他的用意在此地,讓我們了解身體以及身外之物;總而言之一句話,都屬於塵境。如果著相取境,心當然不清淨。不但是心裡面取著世間法,心不清淨,即使取著佛法也不清淨。為什麼?佛法也是因緣生。既是因緣所生,沒有例外的,都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取著就錯了,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身就不清淨;身不清淨,外面境界當然不清淨,所以說土不清淨,土是指我們外面境界。這幾句話含的意思,很深很廣。

  凡夫尤其生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好,特別是環境的污染,實在講這是人為的,是地球上這些人製造的。過去工業革命之前,地球上完全順乎自然的法則,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講,那是清淨土,山明水秀,絲毫污染都沒有。工業革命之後,文明進步了,不錯,帶給我們許多的便利;但是這些便利的反面,諸位想想,我們付出了多少的代價!兩項仔細比較一下,值不值得?實實在在講,得不償失。要是依據現代的科學家,他們對全世界提出了警告,如果環境污染要不能把它阻止,像現在繼續不斷的這樣惡化下去,地球上五十年以後不適合人類生存。不但將來水不能喝,空氣不能呼吸,空氣裡面都有毒,那人怎麼能生存?這個問題嚴重,這是科學家提出的警告,他們的確有證據,科學的證據。誰都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有沒有辦法來防止?說實實在在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地區,有能力做出有效的防止。為什麼沒有效?念念佛經就知道,經上講:心清淨則身清淨,身心清淨則環境清淨。今天防止環境污染,治標,不是治本;治本是要如何令一切眾生恢復清淨心,那就是治本。大乘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身心,依報是環境。現代這個世界的眾生,比起過去、比起古時候,我們冷靜仔細的觀察,現在人心的污染非常嚴重。哪些是人性的污染?貪、瞋、痴、慢、疑,這五種根本煩惱,天天在增長,貪而無厭。古時候的人貪心很少,他生活很容易滿足,知足常樂。他不貪,安分守己,他的日子過得很平安,所以他享受的是大自然的清淨。我們今天被三毒五欲嚴重的污染、傷害,所以這個身,奇奇怪怪的病年年有增加,沒藥治,發現新的疾病,這個問題才真的是嚴重問題。心不清淨,身體多病,環境污染,根源都在心。我們要想自己身體健康長壽,如何求得?修清淨心就得到了。

  心不淨則土不淨,豈能了生死出輪迴。生死就是不清淨的,輪迴就是不清淨的;身心污染不清淨,永遠不能脫離六道輪迴。六道輪迴當中,天道比人道清淨,人道比畜生道清淨,畜生比餓鬼清淨,餓鬼比地獄清淨,染污最嚴重的是地獄。我們現在得人身,看起來還像個人樣子,如果身心有極重的污染,那可不得了,現在是個人樣子,三惡道裡面已經註冊掛號,不久就得去報到,這才是真正嚴重的問題。即使有這麼重的污染,還是不怕,只要找到念佛往生的法門。世尊在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五逆十惡、極重罪業,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這是諸佛如來在這個時代幫助我們、救護我們,唯一的一個方法。只要我們自己能深信不疑,一心稱念。諸位要記住,一心稱念就是修淨土的祕訣。一心是清淨心,二心就夾雜,就不清淨。清淨心念佛求往生,決定得生;夾雜的心求往生,那就沒有把握,那是個未知數,完全看臨命終時你的運氣。臨命終時,如果你頭腦還清楚,遇到有善知識提醒你,幫你助念,還行;如果你運氣不好,臨終害一場大病,不省人事,那就完了,什麼人來幫你助念都沒效,不省人事,這最可怕!所以佛教給我們福慧雙修,修福不要享福,為什麼不享福?希望在臨命終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大福報,善終,是大福報!我們把福留在那個時候享,那個時候有福,這一句佛號就決定念佛往生,永脫生死輪迴。現在要是把福報都享盡,那就不得了,到臨終時候迷惑顛倒,這一生所修的都白幹了,還是要搞生死輪迴。念佛的人,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不過三、五個人而已。什麼原因?臨終時候沒有福報,那一點微薄的福報,生的時候享盡了。我們要知道,自己沒福報、薄福之人,只有把福報存起來,留待最後來享,這個想法、看法、做法是正確的。我們再看底下這一段:

  【應身是法身如來所現之相,為眾說法,欲令眾生皆證本具法身。倘眾生取著此應身之相,便不能見性矣。】

  佛這個意思的確是很深,佛不但是應化身不執著,四相四見完全沒有;即使佛的報身,也沒有,也不著相,後面還要講到。佛自己現身不著身相,這個身做什麼用處?為一切眾生說法的,為接引一切眾生永脫輪迴、生淨土成佛道的,這是佛應化身的大用,我們講是作用。佛為眾生說法的目的,就是令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實在迷破不了,悟也開不了,果然肯相信淨土,發願求生,就是破迷開悟,就是離苦得樂。這個方法,下下根人都有分,一切眾生都有分,我們當然有分。如果眾生執著,執著佛相,你執著佛相,當然就執著自己身相,這一定道理的;如果說不執著自己身相,就執著佛相,沒有這個道理。執著佛相就執著自己身相,這樣念佛不能往生,這樣修行也不能開悟,為什麼?心不清淨。著就不清淨,不著就清淨。所以佛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萬萬住不得,住就吃大虧!我們無量劫來,生生世世修行沒有成就,還落得今天這個地步。原因是什麼?著相,沒能夠離相。所以這一生當中,不可以再走這個錯誤的路子。這是約眾生以明,說明這一段經典意思。下面是:

  【約因果以明。大千世界為眾生同業所感。】

  我們這個世界從哪裡來的?這麼多眾生從哪來的?我們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須知這是共業所感。如果沒有共業,絕對不會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處所出現。凡是在同一個時間、同一個處所出現的,都是屬於共業。共業當中有別業。佛在《楞嚴經》裡面所說的,同分,同分就是共業,這是同業所感。因為有感,自性本能就應,應是什麼?現相,就現這個境界相。

  【三十二相是世尊多劫薰成】

  那是別業,三十二相是別業,好相,福報的相,那是他生生世世所修的。我們在佛經上看到,菩薩破最後一品無明,圓成佛道,他要去度一切眾生,度眾生需要相好,這相好怎麼辦?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專門修福,百劫來修相好,沒有相好,不能度眾生。眾生著相,如果佛長的樣子醜醜的,一看就不喜歡,佛本事再大,眾生一看,不好看,掉頭就跑掉,怎麼能度眾生?特別還要用一百劫的時間去修相好。佛的相好,人家一看就喜歡,就愛他,捨不得離開,所以佛就能給他說法,相好是攝受眾生的手段。在這個地方,我們必須要曉得,百劫的百不是一定的數字,佛經大致上都沒有一定的數字,表法的。百代表圓滿。圓滿,就不一定時間長短,有人修一劫的時間,他就圓滿;有人真的要修幾十劫、百劫才圓滿。那不一定,看他怎麼個修法。這裡面我們必須要知道,成佛是福慧兩個都圓滿,二足尊,智慧圓滿,福報也圓滿。但是在修行過程當中,往往有偏重,偏重在福裡面修,給諸位說,成不了佛,他到六道輪迴裡面享福報去了。偏重在慧裡面修,行!能成就,雖成就之後,福不足!再專修福報,把福補足,這個樣子,他成了佛之後,他才需要百劫去修相好。有一類的菩薩,在修行當中,他就福慧雙修,福慧雙修成佛,他就不需要用那麼長的時間去修相好,他一成佛的時候相貌就好。這是教給我們修行最好是福慧雙修,不要偏在一邊。實在講,真正的意思在此地。修慧同時要修福,《金剛經》上教給我們就是這個方法。應無所住是修慧,而行布施是修福,這教給我們福慧雙修,福慧等修、平等修,這是我們應當要注意的。這個地方講三十二相是世尊多劫薰成,這就是講百劫修相好。

  【此二皆不外因果】

  大千世界是眾生共業所感的,佛三十二相是多劫福報修成的,那都是修因所得的果報,都是在因果範圍之內。

  【因果即是緣會】

  緣會就是緣生的意思,因緣聚會而現的這個形相。所以是因緣所生的。

  【緣生故是幻有】

  世界是幻有,身體是幻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百劫修成的,也是幻有。

  【幻有故是假名】

  假名就不要執著了。看到這是假名、假相,不要執著,應當要放下。

  【有因必有果,言是名,為令眾生懍然於因果,雖性空而相有,絲毫不爽,不可逃也。】

  我們對於因果的道理,對於因果事實真相,要以非常嚴肅的態度來看待。雖然名是假名,相是假相,這都是因果變現的,都是因緣所生的,有因有果,因此對於因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成了佛,也不能違背因果,因果是真理、是定律,佛都不能逃。有的同學問,既然因果不能逃,我們造了很重的罪業,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惡業將來還要不要報?如果說沒有報,那不就逃了,那因果律不是被推翻了?那要報的話,這個太可怕了,成了佛還要受報。沒錯!因果不可逃,成佛也要受報。但是成佛之後受報,跟我們凡夫受報不一樣。我們凡夫受報,那個惡報太苦了。為什麼會有那麼苦?因為你著相。成佛之後受報,他不著相。他不著相,雖然有這個事,沒有苦受,這就是不相同的地方。世尊為我們所示現的,那是真佛,不是假佛。在佛的傳記裡面,我們還看到釋迦牟尼佛三個月馬麥之報,沒有東西吃,吃人家餵馬的馬料。無獨有偶,我們中國孔老夫子也是聖人,孔子在陳,三月絕糧,也是鬧飢荒挨餓,沒得吃!佛與大聖人,也沒有辦法逃避因果。佛門裡常講,「菩薩畏因,眾生畏果」,眾生在造作的時候不怕,果報現前怕了;菩薩是果報現前不怕,造因的時候非常謹慎,怕造錯了。菩薩是絕不造罪業,絕不造惡因,他知道果報可怕,所以決定不造惡業,這就是高度的智慧。

  我們也曾經在佛經裡面看過,佛與大菩薩們,常常示現在惡道裡面度眾生,在中國、在台灣,好像現在在新加坡,焰口很流行,放焰口。焰口台對面有一個鬼王是焦面大士,在通常一般是用紙紮的,青面獠牙,相貌很恐怖的焦面大士,在焰口台的對面,那是什麼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在餓鬼道度眾生,他要現鬼身,要現同類身,才能度那一類的眾生,他現我們這個人身,沒有辦法度鬼。他要度畜生,他就要現畜生身。他要度一群豬,他自己要現一個豬身,在那裡面跟牠講經說法,豬才懂,人跟豬是講不通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佛與大菩薩常常現畜生身、現餓鬼身、現地獄身。地藏王菩薩在地獄是現的地獄身,不是像我們現在塑的這個相這麼莊嚴,不是的,地獄身,你看到會嚇壞。現身在惡道裡面度這些惡道眾生,他為什麼能現那些身?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感得惡報,他這個惡報是在惡道裡面去當菩薩、作佛,他是這樣去受報的。所以我們縱然造作很多惡業,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這些惡業、惡緣,就將來在三惡道裡現菩薩身去度惡道眾生,果報是這麼報掉的,逃不了因果。所以做的惡業,不要害怕!沒有惡業,成了佛、成了菩薩,不能到三惡道度眾生,你沒有這個緣。佛菩薩為什麼能到三惡道度眾生?沒有成佛的時候造作惡業。由此可知,惡業也沒有什麼不好處,成了佛,就是憑惡業到三惡道去度眾生,度這些罪苦眾生。由此可知,善惡邪正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如果你體會到《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如,那個意思就更圓滿了,真正不可思議!善惡一如,邪正一如,一如就是不二。所以成佛、成菩薩之後,能在十法界現身,能普度一切眾生;因此造作惡業不要後悔,沒有什麼好後悔,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對了。如果造作惡業耿耿於懷,常常想我罪業深重、罪業深重,諸位要曉得,你每想一次就又造一次,你還怕造得不夠多!你為什麼不想造善業?為什麼偏偏就想造惡業?一切善業當中,念佛第一善,為什麼不想佛、為什麼不念佛?一定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這就好。底下這一段:

  【約空有同時並具以明】

  這是從每一個角度裡面來觀察,讓我們了解經義。

  【說一非字,是令不著有。說一是字,是令不著空。曰非曰是,說了非又說是,是令二邊皆不可著。】

  這是佛說法的善巧方便。

  【身心世界,皆為緣生,別無實法。】

  這個心就是八識心,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緣生的,都是有為法,不是真實的。別無實法就是它沒有實體,根本就不是真實的存在,這才是真相。

  【故有即非有,非有而有。】

  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我們凡夫觀念當中,空跟有是兩樁事,完全是對立的,有就不空,空就不有,這是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空有同時。《心經》上講得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有。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身心世界都是色法。眼、耳、鼻、舌、身,五根所接觸的,都是屬於色法,意根所緣的是心法,六根所緣的境界都不是實在的;不但所緣的境界不是實在的,六根本身也不是實在的,統統是緣生法。既然是緣生法,空有就同時,諸位要記住這個,緣生空有就同時,空有就不是對立。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異就是完全一樣,空跟有是一不是二。

  【豈非同時並具。依正如是,其餘可知。】

  依報、正報真相是這樣子,那其他的不必說了。

  【二邊不著,乃斷除妄念之極致。】

  我們要見性,我們要修清淨心。為什麼見不了性?為什麼得不到清淨心?就是因為你有妄念,妄念不斷,你怎麼能成就?這是斷妄念最巧妙的方法,空有二邊不著。要想做到空有二邊不著,時時刻刻要提起觀照的功夫。這個觀照功夫,就是把你錯誤的觀念轉變過來,這就觀照。心裡面才起心動念,起什麼心?貪著、分別、執著,才有這個念頭,這就叫妄念,起來了,立刻就想到佛說的,空有同時,有即是空,色即是空,色不異空。我們那個執著的念頭,貪取的念頭,雖然不能完全斷滅掉,那個分量減輕,不會那麼嚴重了。知道身心世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真相,諸佛如來所證的。底下一段:

  【約究竟義以明。世尊說此二節。】

  講這兩節經文,這兩節經文就是身心世界;三十二相是身,微塵世界是世界,身心世界。

  【是令眾生徹底領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性體。】

  真如本性的理體,宇宙萬法的本體。

  【依正二報,唯是因緣聚合之相。經謂是名。】

  諸位要曉得,佛法裡面有方便說、有真實說;方便說是俗諦,真實說是真諦,佛依二諦說法。說真的,往往我們凡夫不懂,不是凡夫境界,說俗諦我們好懂。譬如佛給我們講十法界、講六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很容易懂,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環境,好懂!說真諦,這個地方講真的,依正二報「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講真的,我們無法理解,很難接受,但是這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能接受?我們沒見過,也從來沒聽人家講過,決非我們的經驗,所以很難承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如此,十法界如此,我們要再問,一真法界怎麼樣?我們也常在講席裡面講,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一真法界是真的;說真,是對十法界的假而說的,相對而說的,因為有十法界的假,顯一真法界的真。佛法裡面講真假的定義,實在講不難懂。佛法裡面講假,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人有生老病死,他是變化、無常,這是假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哪一樣東西不在變?這個變不是一年一年的變,一月一月的變,不是!是剎那剎那在變。人老了,不是一年比一年老,是一剎那比一剎那老,後一秒鐘比前一秒鐘老,你才曉得這個可怕,這叫假的。凡是不變的,這就是真的,我們在世間裡面所能感受到的,什麼東西不變?虛空不變;虛空不老,它不變,不變就叫真的。一真法界裡面不變,我們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裡面的人不變,永遠不老,他永遠不變,人不變,西方世界所有的物質不變,花常開不謝,所有一切都常住,都不變,那叫一真法界。

  十法界是緣生的,我們再問,一真法界是不是緣生的?當然是緣生的。清淨心中,真如自性,一法不立,一法都沒有,所以它也是緣生的。它是什麼緣?不生滅的緣,現不生滅的境界。十法界為什麼會有生滅?因為十法界的眾生,包括十法界的佛,諸位要知道,十法界裡面,藏教佛、通教佛沒有見性,別教佛還有退轉。別教的佛,只相當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別教的初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相當於圓教的初住;別教的等覺菩薩,相當於初行位的菩薩;別教的佛果,相當於二行位的菩薩。我們在大經上讀過,八地菩薩才不退轉,不動地,七地以前都退轉。十法界的佛,不行!縱然是別教的佛果,還會退轉,還有進有退。由此可知,依舊用的是生滅心,所以這個境界是生滅相。一真法界裡面,他用不生滅心,因此他現的相就不生滅。所以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的現象,統統是因緣所生法。前面講,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適用於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因是用不生滅的心,真心離念,念是妄念,念就是生滅,離念是離生滅,離生滅顯現出來就是不生不滅,是這樣現前的。

  這兩節文它的深義,是世尊教我們在這裡面去體會、去領悟自性,自性的確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說不出來!言語的範圍是有限的,有很多東西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表達,所以言語的能力很有限。我們思惟的能力,體會的能力,比言語就擴大很多很多,但是那個思惟、體會雖然大了很多,還是有界限的,界限在哪裡?在阿賴耶識,它沒有辦法越過阿賴耶識。凡是能夠思惟、能夠想像、能夠體會、能夠領會,都在阿賴耶識這個範圍之內;換句話說,都在十法界範圍之內,阿賴耶識是十法界。把這個極微細的念頭放下,不要了,息住,就突破了;言語心行突破了,突破了才真正證得一真法界。由此可知,我們用思想、用思惟,要想得大乘經的真實義,沒有這個道理,不可能的。大乘經是從世尊心行處滅裡面流出來的,我們用思惟想像,怎麼會想得出來?源流不同。你要想解得如來真實義,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來的真實義圓圓滿滿的呈現在你面前。一落思惟就變質,就錯了。

  諸位要是體會得這個道理,稍稍明白這一點事實,你才曉得古人的教學法有道理。古人教你什麼?一門深入。教你不要用言語,不要用思惟,一天到晚交給你一個經本念,老實念,什麼意思不要想,沒意思,那裡頭有真義!有意思,假的、假意思,不是真的。真義是般若無知,那叫根本智;只要你得到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就無所不知。我們在禪宗《六祖壇經》裡面所看到的,惠能所得到的就是根本智,所以他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論你問他什麼,大小乘八大宗的經論,隨便拈一個去問他,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學過,他會叫你,你念給我聽,你念了他就講給你聽,他都懂。他一看就懂、一聽就懂、一接觸就懂了。為什麼?因為他得根本智,他得無知的般若,所以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諸位要是能夠透徹明瞭這個事實,你才會接受古大德那種教學法,你才能得受用。而不會誤會到廣學多聞,佛在經上講了不少廣學多聞,四弘誓願「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有沒有講錯?佛沒講錯,我們聽錯了,我們誤會了,我們不曉得佛的意思,依文解義。依文解義很可怕,佛門常說,「依文解義,三世佛怨」,過去、現在、未來佛看到你這樣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解錯了。法門無量誓願學,哪裡需要學的,一接觸就會了,那就是學。《壇經》很了不起!《壇經》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因為這是中國人說的,中國人寫的,我們讀起來特別親切,裡面字字句句與大乘經、一乘經完全相應,真正是了不起的一部經典。廣學多聞,是一接觸、一見、一聽,徹底明瞭了,就是《華嚴經》上五十三參。參學,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觀光考察,現在用觀光考察,在《華嚴經》上叫五十三參,那個參就是參觀、就是考察的意思,觀光考察的意思,經上叫參,現在是用這個名詞,你要懂得。目的都是叫你見性,沒有別的。要曉得依正二報,就是身心世界,唯是因緣聚合之相,除此之外,別無一物;經上講「是名」,是名就是指這個意思。

  【明其假名為生,實未嘗生。】

  哪有生!佛說生,佛說滅,隨順眾生的知見說的,俗諦而說,實實在在沒有生也沒有滅。

  【故說非,明其本來無生。既無所謂生,則亦無所謂滅。則諸法本不生不滅。而凡夫不知,迷為實有生滅,隨之妄念紛起,是故世尊說為可憐憫者。】

  世尊為什麼說六道眾生可憐憫?就憑這個而說的。實實在在我們這個世間,任何一物點點滴滴有沒有生滅?沒有。哪一天你要是看到這一切法不生不滅了,那恭喜你,你已經證到大菩薩的果位。什麼菩薩?無生忍位的菩薩。什麼叫無生忍?已經見到所有一切法不生不滅。忍這個字,有同意的意思,有認可的意思,佛說一切法不生不滅,我同意、我認可,那你就叫證無生忍。可見得眼前一切法,的確是不生不滅。我們把一切法看成一個生滅的,是看錯,看走了眼。但是你一定會執著說:我沒看錯!我一年比一年老,你看花開花謝不是生滅嗎?我沒看錯。明明看錯了,還不承認,還硬說沒看錯,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你永遠沒有辦法證得無生法忍。如果你承認「我錯了」,佛講的是對的,我要改正我的錯誤,慢慢把它修正,我見到事實真相才有可能!不肯認錯,就永遠不進步。我們凡夫要認錯,我們凡夫千萬不要以為我的想法是正確的,我的看法是正確的,那就完了,佛都不能度你。有這樣執著的人,就是佛經上講的一闡提,一闡提佛沒有辦法度他,堅固執著不肯認錯。《法華經》上有一句話,佛說:是法住法位,世間相不壞。這兩句經文,就是講我們現在這個世間相不生不滅,你要能夠真正證得,那就是無生忍位的菩薩。無生忍地位高,《仁王經》上把菩薩的位次,完全用忍來說。五忍位的菩薩:信忍、伏忍、順忍、無生法忍、寂滅忍。無生法忍是什麼地位?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是下品無生忍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十地是法雲地,寂滅忍,寂滅忍的下品,等覺是中品,佛果是上品寂滅忍。無生忍的時候,就看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法相都是不生不滅。實在說,這是什麼道理?這個說出來,用比喻說出來,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懂,還是不說的好。古人不肯說破,為什麼?說破了之後,你就很難開悟,把你的悟門堵死了。所以他不太忍心說,不是說不出來的。不說出來,你永遠有個疑情在,特別是禪宗,禪宗非常注意疑情,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說破了,疑情沒有了,永遠不開悟,所以還是不說的好。如果你們要我說,我也可以說。這就是凡夫迷了真相,以為有生有滅,在這裡面起了妄想執著,分別、執著,愈迷愈深,因為這個緣故,佛才叫眾生是可憐憫者。

  我們看江居士為我們解釋這兩段經文,確實是費了苦心,從眾生方面說,從因果方面說,從空有同時方面說,從究竟義說,真的說得很圓滿,比一般《金剛經》的註解確實是註得好。我們今天研究《金剛經》,說實在的話,一定要取他這個本子,他在《金剛經》上,他是一門深入,一生就是一部經,四十年。四十年成為《金剛經》的權威,我們尊他一聲金剛菩薩絕不為過,確實是金剛菩薩。

  【須知身心世界,本無生滅。而見有生滅相,安立生滅名者,無他。】

  無他就是沒有別的緣故。

  【實是痴迷凡夫,妄念變現之虛相,妄念強立之名言。經云是名,如是如是,此「是名」之究竟了義。】

  像這樣的註子實在講,都應當念個一百遍、二百遍,念了能開悟。所謂開悟,就是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確確實實一切法不生不滅,生滅相從哪裡變現?從妄想裡頭變現出來的;真心離念,離念就沒有生滅。妄心就是個念頭,念頭有生滅,剎那生滅,念頭不是真的,是妄的。佛說法,這個地方顯示出來了,佛法因緣生,佛是因眾生的妄念變的虛相,所以列這些名詞。六道輪迴、十法界,取了這麼多名詞,是因為眾生妄想變現出來的。眾生要沒有妄想,哪有這麼多佛學名詞?沒有了。所有名詞術語是這麼建立的。在本經「是名」這兩個字裡頭,含有這些意思在裡頭,這是「是名」的究竟義,講到究竟,講到徹底,字字句句都含無量義。

  【若離於念】

  這就是根本,它根本的原因在此地。

  【身心世界之名字言說,尚且無存。哪有生滅之名字,又哪有生滅可說。】

  可見得那個源頭就是個念頭,就是這個妄念,妄念沒有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妄念沒有了,身心世界的名字也沒有了,生滅的名字也沒有了,不但沒有,佛也無法可說。禪宗說「口掛牆壁」,沒得說了!在這個境界裡頭。

  【如此則泯一切相而入真實體】

  這個境界是什麼境界?這個境界就叫做一真法界,法身大士所證的;就是《華嚴》末後所講的,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就入了這個境界,這就是一真法界。我們世間人看到這個法界,是永恆不生不滅的境界,在佛法裡面講,這是泯相入體,體是真實,會相歸性。這一句「泯一切相而入真實體」,跟會相歸體一個意思。

  【真如性體,從本以來,平等如如。】

  《無量壽經》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就是這個境界。由此可知,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境界。我們沒有能力離念,沒有能力斷惑,要想入這個境界,修其他法門是決定不可能。這個不是我說的不可能,一切經裡頭講不可能。唯有念佛求生淨土,得彌陀本願的加持,臨終佛來接引我們往生,這就可能,這樣才能夠入不思議解脫境界,除這一門沒有第二門好走。大乘顯密八個宗派,八大宗。我在年輕的時候,跟一般年輕人差不多,求知欲非常強烈、很旺盛。哪一宗的典籍都想去涉獵一下,都想去學學,耽誤了不少時間,浪費了許許多多的精神、精力,最後專門念佛修淨土。道理在哪裡?看看其他各宗各派各種法門,想想自己做不到,實在沒有辦法。禪宗不但講開悟,我們做不到,禪定都得不到。我們以為有能力盤腿面壁,坐個三個月、半年不出定嗎?做不到!其實三個月、半年不出定,又算得了什麼?將來不過是生四禪天而已,不能出三界,你才知道這個多難。學密,三密相印、即身成佛,你能成得了嗎?見思煩惱不斷,成個什麼佛!縱然依照密法修持,功夫很得力,有好的上師在旁邊指導,即身成佛了,也不過成個藏教佛而已。他的地位,印光大師講頂多只等於阿羅漢,甚至於阿羅漢還不到,只能等於一個三果聖人,只是這樣的成就,距離圓教的佛果遠之遠矣。這在《印光大師文鈔》裡面,諸位可以看到。這些祖師大德都是講真話。我這才統統放下來修淨土,弘揚淨土,知道這個法門在末法往後九千年,這麼長的時間裡面,的的確確可以普度眾生,能令一切眾生,有緣的眾生能信、能願,各個往生不退成佛,唯此一門。幾十年時間才認清楚。經典法門都擺在眼前,不識貨,花了幾十年,這才搞清楚、才搞明白。才發現原來這樁事情全都寫在《無量壽經》的經題上,過去也看這個經題,也念這個經題,沒發現,不曉得它的意思。

  【總之起念即非,並起念之非亦非。經云則非,如是如是。此「則非」之究竟了義。】

  十段跟十一段好,非常非常好,文字不多,講得很圓滿、很透徹、很究竟。他要沒有相當功夫,他要不是過來人,這個話說不出來的。江居士他怎麼樣成就的?我們在他整個講義裡面,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看出他是怎麼成就的。他教宗般若,用般若這個方法,結合念佛法門。用般若什麼方法?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這就是我們最近講的這一段經文。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怎麼個受持?離言說、離名字、離心緣,就是受持金剛般若。這三個相一離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真正恢復到清淨心,一心專念阿彌陀佛;一切放下,一心專念,這個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那個力量就太強太強了。所以他智慧開了,他對於大乘經義,點點滴滴看得這麼樣的透徹,這麼樣的圓滿究竟。人家從這裡得力的。

  他用四十年,我們今天要學,是不是也要用四十年?那就太傻了,我們今天用的時候,不要!我舉個比喻給大家說,你就明瞭。現在交通工具最發達的飛機,飛機從最初發明到現在,差不多將近一百年了。現在叫你去造一架飛機,你是不是造最原始一百年前那個飛機?是不是製造那個?如果你們有能力、有財富,我們來搞一個飛機製造廠,我們來製造飛機,你是不是製造一百年前的那個螺旋槳的飛機?是不是造那個?你不會!你一定造現代最進步的科技。他是累積到今天,我們今天用他的成果,不要他從前的。換句話說,江味農居士四十年達到這個境界,我們四年就達到,這才是正確的、應當的。諸位永遠要記住,我們的成就,踏著別人的肩膀、頭頂往上去的,這才是成就,跟在後頭做尾巴是永遠不能成就的。你看禪宗的口氣多大,不說踏著別人的頂,踏著毘盧遮那佛的頂,那是真的成就,追隨,是客氣話!跟在人家後頭永遠不能出人頭地。後人如何出前人頭地?踏著前人的頭頂超越了,這才是出人頭地。科技的發展是如此,佛法的進步也是如此。我們初學,是學人家的規矩,學人家的方法,更進一步超越他。不能超越他,談什麼成就!自己尚且不能成就,何況度眾生。所以,成就一定是超越前人,你才能算真正成就。如果你存這個心:我一定要超過古人,超過這些佛菩薩,你貢高我慢,你決定超不過、決定墮落。如何能超過?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就超越了。要做真功夫!這一段裡面講的,都是修行重要的綱領、原理原則。

  【須知但遮無照,但泯無存,便非了義。】

  什麼叫遮、什麼叫照?什麼叫泯、什麼叫存?這些字都是大乘經上,古來祖師大德著作當中常用的字樣,要把它的意思搞清楚。「遮」是止,有滅的意思;「照」是覺,有用的意思。泯存跟遮照意思是相同的。泯是滅,存是有;泯是空,存是有。我們修行只著重一邊,那就不是了義。像前面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遮照同時。應無所住是遮,而生其心是照。遮中有照,照中有遮。應無所住是泯,而生其心是存。所以,

  【遮中有照,泯中寓存,方是究竟了義。】

  這教給我們修行正確的態度。心裡面要乾乾淨淨,一念不生,不但是世間一切法相決不能夠執著,不但不執著,決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讓這個心清淨,讓這個心裡頭空洞。諸位要曉得,心空就靈,心裡有一物就迷了,迷就不靈;靈是智慧,心裡什麼都沒有,智慧就生。心裡有一樣東西,沒有智慧,智慧就沒有了,就迷了。所以心要清淨、心要空,不可以有一物。

  我們身是有,有就要動;有要是不動,這個身體就壞掉。身是個機器,所以活動,活人就動,不動就死了。活動兩個字很有味道,你要活就要動;你不想活,就不要動了。怎麼個動法?利益一切眾生,我們這個身體動起來,動起來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行於布施。布施這個意思在前面講過,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包括我們整個的生活。我們整個的生活,就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決不是為了利益自己,有一點點利益自己這個念頭,你就著了。就像諸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一樣,沒有為自己,全是為了利益眾生。我們穿衣吃飯都是為了眾生,都是為利益眾生。要不為利益眾生,這身體可以不要了,可以捨身。留這個身住世就是為利益眾生,保養這個身體也是為利益一切眾生,世尊在本經前面示現就是這個意思。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活著?為利益一切眾生。你穿衣,為什麼穿衣?為利益一切眾生。你吃飯,為什麼吃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生其心,生這個心,這叫照。念念都照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心光遍照,真心本性的光明,遍照法界,遍照眾生。遮中有照,泯中有存,這是究竟了義。《金剛經》確確實實是中道究竟了義,古人註解有以這幾個字做為註解的名稱,不無道理在。

  【學人最初宜用遣蕩功夫,以除其舊染之污,使此心漸得清淨,乃有見性之望。】

  學佛,學金剛般若,從哪裡下手?記住佛的教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把無始劫以來的妄想、分別、習氣,用《金剛經》的道理,用《金剛經》的方法,把它除掉,分分除、漸漸除,除一分就有一分好境界現前,除兩分就有兩分好境界現前,就得受用,真實認真努力,見性就有指望。我們用這個方法來念佛,得一心不亂有指望;不但得事一心,得理一心不亂也有指望。諸位要知道,佛菩薩為眾生講經說法,凡是他所說的,都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可以達到的;如果我們這個世界眾生根本達不到的,他決定不說。因為那個說出來的話,是給我們開玩笑,對不起我們。為什麼?來吊胃口的,變成諷刺我們,我們做不到。凡是說得出來的,我們這個地球上眾生做得到的。佛講明心見性,我們這個世間人真的做得到;佛講理一心不亂,我們這個世間人確實可以做得到。佛的話沒有一句是假話,沒有一句是廢話。當然,理一心不亂難,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的明心見性。用金剛般若這個方法來幫忙的話,來修行的話,是可以達到的,而且我們一定要發心這樣去做的。古人常說:「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我們把自己目標定在理一心不亂,達不到,還有事一心不亂,還能得其中。假如我們的目標訂得很低,只訂到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好了,達不到就去不了。因此自己的目標總要訂高一點,這是正確的。

  我們應該發憤、認真、努力。從哪裡做起?從斷貪瞋痴慢疑做起,要真幹!哪一個習氣重,先在那裡下手。如果對財看得很重,先捨財,先從重點下手,一定要斷貪瞋痴,要斷我慢、要斷疑。這個疑是什麼?最大的就是怕懷疑淨土。你對於淨宗法門要是有懷疑,你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決定不懷疑,真正相信。西方淨土是真的,極樂世界是真的,念佛得佛的加持是真的,臨終佛來接引是真的,樣樣都真實,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先把貪瞋痴慢疑斷掉,真正不疑了,那就一門深入。還想搞其他的法門,對淨土信心不足,對淨土還是有疑問存在,他才會去涉獵其他的法門;果然不疑了,那就徹底放下。這是我們必須要記住的,要細心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一定要斷煩惱,身心世界決不可貪戀,外面的境界誘惑的力量很大,記住佛在《金剛經》教導我們,菩薩不受福德,不接受,絕不享受福德。我們這一生一世,始終保持著自己初心,保持我的初發心,保持我一個極簡單的生活方式,不受外面境界的誘惑,我們才能成就。

  科技日新月異,我們看在眼裡清清楚楚,這是增長智慧,我不是不知道,我樣樣知道。知道怎麼樣?如如不動,你誘惑不了我,我什麼都不要,不要說叫我去買,送給我,我都不要,如如不動,把那個貪徹底捨掉。科技東西有利於弘法利生,弘法利生發心的人很多,讓他們去做,我不必去做。我要搞這些幹什麼,現在大家用這個東西,我們雖然在這個地方講經,全世界的人都聽得到,這些機器都傳播過去了。他們在做就好了,我何必去做?我不要買機器,我也不要學這東西,讓他們去做,這樣就對了。我要有個念頭去做了,我們清淨心又被污染、又夾雜了。自己不能成就,就決定不能幫助人。為什麼?自己道眼沒開,還是迷惑顛倒,你怎麼能為別人指路,你指給別人是錯誤的路,不是正路。

  由此可知,斷煩惱習氣的重要,這第十三條就是叫我們斷煩惱習氣。斷煩惱習氣,沒有高度的智慧做不到,沒有真實的智慧容易退心。看到別人社會這麼富裕、這麼繁榮,人家都享受,我為什麼不去享受?那就是煩惱習氣在作祟。唯有高度智慧把這個看破了,那是假的,那是陷阱,那是火坑。眾生去跳,他愚痴、他無知、他可憐憫,我們也能跟著去嗎?我們跟菩薩,菩薩不受福德,我們跟菩薩走沒錯,跟眾生走就糟了。務必要使我們的心漸得清淨,這個漸,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一年比一年清淨,這是初學;今年比去年清淨多了,明年一定比今年又進步了。功夫要用的得力的話,給諸位說,一個月比一個月清淨,果然能夠你自己感覺到一個月比一個月清淨,你就可以拍拍胸脯,我決定往生了,沒有疑惑,你有把握往生,往生就是心淨則土淨。因此那個境界月月不相同,年年不相同,講這個經,同樣是這一段經文,那個講法月月不一樣,是年年不一樣。字還是這幾個字,就不相同了。為什麼不同?境界不同、看法不同、見到的地方不同、體會的不同,那怎麼會是一樣?所以你要曉得一本經,從初發心一直到成佛,天天講、年年講、不斷的講,不會有一次是相同的,然後才知道經有無量義。經實在是沒有意思,在講的時候,起作用的時候是無量義,經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潑潑的。我們學要學這個,不能學死東西,死東西就壞了,學一樣會一樣,合到第二樣就不會了。一定是活的。活的學一樣,所有一切都通達,都通達之後,還弘揚這一樣。為什麼?這叫大慈大悲,給眾生初學的人做個好樣子,這是大慈悲。古來大德許許多多都是這樣做給我們看。今天時間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