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六三集)  2013/4/16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26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聽我念三皈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四十一頁,從第六行第二句看起:

  「《魏譯無量壽經下》云: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這一句經文告訴我們講經說法必須要具備的條件。佛經不是一般人能說的,說錯了要負責任。這個責任,在中國古代百丈大師曾經遇到一次,這是一個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有成就的人。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在《華嚴經》上是法身菩薩,不是普通人。說法的條件,要佛眼具足;換句話說,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具足。覺了法性,這個覺了是真正開悟,明瞭法性,法性的體相、作用、理事、因緣果,面面都通達明瞭。以無礙智,為人演說。展開佛的經典,就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經文。誰的自性?從自己的自性,流露出來的跟十方如來所證得的完全相同,這個人能講經,能說法,能教化眾生。佛佛道同,今佛如古佛之再來,所以叫如來。沒有到這個境界,不能講經教學。這個條件多高,哪裡是一般人可以隨便說的!

  這個境界,我們凡夫能不能證得?答案是肯定的,你決定能證得,問題就是你肯不肯發心?這是真正的關鍵,你是願意作佛,還是願意做人?願意做人,這個境界永遠達不到,天人都達不到,三乘聖者也達不到。三乘聖者是說阿羅漢、緣覺、菩薩,這些全在四聖法界。聲聞法界是阿羅漢,緣覺法界是辟支佛,菩薩跟佛都是權教菩薩的法界,沒有見性。他們能不能說法?不能,說小乘,權教可以,說大乘不行,大乘要見性的人才能說。

  淨宗也是大乘,什麼人能說?得三昧的人能說。怎樣才能得三昧?自私自利要放下,財色名利要放下,真放下你才能契入境界,不是真正放下,入不了這個境界。為什麼放下就得到了?因為是你本有的,五眼圓明是你自性上本有的,沒有失掉,只是迷了。怎麼迷的?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讓它迷了。這三樣東西是你自己生起來的,必須要你自己把它捨掉,什麼人都幫不上忙。佛菩薩給我們引導,只是把事實真相說清楚、說明白。佛菩薩只能幫助我們建立信心、願心,信願的真正落實靠自己。自己相信沒落實,這不叫真信;自己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不肯去,這個願是虛願,不是真實的願,問題在此地。無論是自己成就,還是幫助別人,弘護正法,統統要從這下手。

  佛眼具足,就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緣,這統統具足。覺了法性,就是覺了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麼?相有(是幻有),體是空(是真空),這是一切法的真相。無論是體是相,俱不可得,但是你統統放下,你就全得到了,局部你得不到,全體你得到。全體既然得到了,局部當然是自己的,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有個自己的概念,你就得不到;這個念頭完全沒有了,你完全得到了。得到了有沒有自己這個念頭?給你說沒有,有這個念頭就迷了。為什麼?這身不是自己。什麼是自己?整個宇宙是自己,所以你得到的是全宇宙,得到是真正自己。在全宇宙真正自己裡頭,又說一個身是自己,錯誤了,就迷了,這非常微妙。所以學佛就是從放下學起。怎麼樣才能放下?不再執著了。

  「故法藏發願求此無礙智,為九界眾生,演說妙法,契理契機,一切無礙」。我們要求的也是這個。這些年講經當中我常說,知識不能解決問題,智慧能解決問題。為什麼?知識是有侷限性的,有後遺症,那就是有障礙;智慧沒有,智慧沒有侷限,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知識不是的。自性裡頭沒有知識只有智慧,只有德能、相好,完全是自然的。凡是以人工修飾過的,全是錯誤的。自然是真善美慧,破壞自然就是違背性德,怎麼能離苦得樂?苦是從違背自然來的,愈違背,苦難就愈嚴重。

  自然的性德,佛只說了十條就圓滿了,這個十條就是十善,萬德萬能都是從十善裡面衍生出來的。所以萬德萬能歸納到最後就是十善,十善歸納到最後就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一個真正放下的人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他在這個世出世間法裡頭沒有一樣在執著,沒有一樣在分別,這個人的心圓滿恢復到自性,回歸到自性,回歸到自然。與自性合而為一,就是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大自然是自性的相,大自然的體就是自性,契入這個境界才能夠得無礙智。得無礙智也沒有得的這個念頭,有得的念頭錯誤了。不相應行法裡面二十四種,第一個就是得,得無所得,有一個得的念頭就錯了。

  用無礙智為十法界的眾生(九法界,菩薩法界包括了佛法界)演說妙法,這個妙法就是《無量壽經》,細說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中本《華嚴》,那小本的?小本就是《佛說阿彌陀經》,文字雖然不多,義理跟《華嚴經》無二無別,一個細說,一個略說,是一不是二。這個經要弘揚,要普遍的供養大眾。中國大小乘十個宗都應當要興旺起來,主修的經典要能普及,選擇善本大量的流通。

  要鼓勵學習的人,無論是中國人、是外國人,一定要先學中國的文字,這就是中國的文言文。因為這些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寫的,沒有文言文的基礎,這個經擺在面前你看不懂。文言文如果能從小學,小學畢業就有能力讀佛經,在佛經文字上他絲毫障礙都沒有。因為佛經的翻譯是用最淺顯的文字,也就是近乎當時的白話,便於流通,古德就想到了。所以在中國文字體裁裡面稱之為變文,變化的變,佛經的文字屬於變文。我們拿古文,最常見的《古文觀止》,你拿這部書跟佛經一對照,你就非常明顯看出,《古文觀止》的文字深,佛經淺顯。但是它是最淺顯的文言文,所以並不難懂,一定要認真學習。這是弘法護法都必須要具備的頭一個條件,智慧;第二個條件,慈悲,有這兩個條件,你才有弘護的基礎。

  我們看下面的註解,『所行慈愍行』,願求自己之所行,能像世尊一樣的慈愍,慈悲憐憫。眾生無知,被一些有心人欺騙、愚弄,這些有心人他有知識,他自私自利,想出許許多多的方法損人利己。損人的事情,人還願意接受,還不反對他,甚至於還恭維他、尊敬他,手段高明。這用什麼?投其所好。人好名、好利、好色、好財貨,他就用這個東西引誘你,你喜歡什麼,我就給你什麼,你就上當了。他給你的,你接受了很歡喜,到後來你得要還他,你還他不止百倍千倍,到那個時候受苦,你完全不知道。最後害得你墮落到三途,你不知道怎麼去的。

  所以學佛無論在家出家,智慧第一。佛教導我們有能力辨別是非邪正,佛給我們一把尺,我們有個標準,這把尺是什麼?十善業道。拿這個東西去量一下,它與我的標準相不相應?相應,好的,可以接受;不相應,決定不能受。佛給菩薩三把尺,第二把是六波羅蜜,第三把是六和敬,菩薩必須遵守的,有一條沒有做到,你是假菩薩,你不是真菩薩。這一條就是個大漏洞,一切的罪惡都從這個漏洞進去,你自己還不知道,自己以為自己是個好人。等到真正有他心通的人,把你自己都不知道的祕密給你揭穿了,你後悔莫及。只有智慧才能認清楚,智慧曉得所有一切的事,六道裡頭、十法界裡面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所以教你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錯了。這句話聽了不少遍,耳熟了,需不需要再聽?再聽,聽討厭了,老生常談,沒有新鮮東西,都是陳舊的,老得不能再老了。可是章嘉大師給我一個標準,你雖然聽得很多,你還沒做到,那就全是假的;真正做到了才是真的,真懂了,真明白了,真做到了,沒有做到都是假的。

  中國老祖宗教我們的,五倫只五條,做到了沒有?父子有親做不到了,兒女對父母有怨恨、有不滿,這是什麼?這大不孝,就憑這一條罪,他就到地獄去了,自己完全不知道。罪從哪裡結的?是你這個不好的榜樣,讓社會大眾看到都向你學習,人可以不孝父母的,你不能不負責任。你影響多少人忽略了孝順父母,影響時間多長,那就是你在地獄受苦受難受多長的時間,就從這兒來的。你要是真正做一個孝子,給社會大眾做榜樣,讓大家看到你,學你的孝行,學你的孝心,你影響的人愈多,影響的時間愈長,你的功德、福德愈大。小的善果在人天,大的善果你成佛、成菩薩。

  鬼神裡頭大福德的神,許多都是佛菩薩化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現什麼身,應以天王身得度現天王,應以鬼王身得度現鬼王,地獄裡都現身,慈悲到極處,所以能如世尊之慈愍行。「世尊以無緣大慈」,無緣是沒有條件的,叫無緣,對一切動物平等慈悲,對花草樹木平等慈悲,對山河大地、一塵一毛充滿了慈悲與智慧。從哪裡學起?從拓開心量學起。你的心量太小了,沒有想到別人,沒有照顧到別人。你的負面影響非常大,正面影響非常窄小,功抵不了過,過的業力非常強大,受果報先受惡報,它力量大。這些事情,諸佛菩薩看得清清楚楚,教我們,我們不相信,我們不肯真幹。真幹的人不是沒有,少,不多,真幹人多數是平民,生活很清苦,影響的面不大;在這個世間有權勢的、有財富的,他們的影響範圍大,肯做的人不多。我們要學世尊無緣大慈,世尊的名號叫釋迦牟尼,釋迦翻成中國意思,能仁,他能夠以仁慈愛一切眾生,就這個意思;牟尼是清淨的意思,自己心地清淨平等,這是牟尼的意思。你看,對人一片慈悲,對自己清淨平等,用這個做為名號。你念這句名號,你就要想到清淨、慈悲、平等,這是從智慧功德裡面所生的。

  「哀愍眾生,等同一子」,這是舉個比喻他怎麼樣憐憫這一切眾生。就像世間人只有一個獨生子,他的愛不分心,兒女多了分心,他只有一個。看世出世間一切眾生就像自己獨生子一樣,完全是平等對待,真誠慈悲。「拯濟負荷,悉登彼岸」。看六道眾生,看十法界眾生,就像自己最親愛的人一樣,要拯救他,要幫助他,幫助他脫離苦海,幫助他圓成佛道,這個任務無條件的擔負起來。佛菩薩怎麼樣愛護眾生,眾生永遠不知道。不是佛菩薩跟眾生有隔礙,完全沒有,融成一體;眾生自己畫圈圈,跟佛菩薩隔離,就是什麼?完全不接受。信了佛有沒有接受?沒有接受,還是造成障礙,把自己跟佛菩薩隔開。有人隔離得遠,有人隔離得近,統統有隔礙。諸佛菩薩明顯的加持,自己一絲毫感觸都沒有,這是我們自己對不起佛菩薩,是真的不是假的。父母照顧我們一世,佛菩薩愛護我們沒有時間限制的,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我們都在被佛菩薩照顧之中,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佛菩薩還是照顧,並不是說我們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照顧就衰了一點,沒有。佛菩薩永遠沒有退心,永遠沒有變質,因為他受過最良好的佛陀教育,他們成佛了。佛菩薩要幫助我們,一直到圓滿成佛。

  「故願能行佛之所行」,佛之所行就四個字,智慧慈悲,這是佛所行。有智慧沒有慈悲不是佛行,有慈悲沒有智慧也不是佛行。在大乘佛教裡頭常說,悲智平等,叫悲智等運,等是平等,運是應用在事相上,對人、對事、對物,佛是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慈悲。這後頭有,「故上句願求佛智慧,此句願求佛慈悲」,這下面說「智悲並運」,這是平等的,「圓契菩提」,圓滿契入大菩提。「此二者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缺一個不圓滿,智慧不圓滿,慈悲也不圓滿。我們要證驗自己的智慧跟慈悲是真的、是假的,這也是一個很好測驗的方法。沒有智慧的慈悲是假的,沒有智慧也沒有慈悲,那個慈悲是自以為慈悲,不是真的。有慈悲沒有智慧,慈悲是假的;有智慧沒有慈悲,智慧是假的。智慧跟慈悲是一體的兩面,它可以互為體用,智慧是體,慈悲就是用;慈悲是體,智慧就是用,一定是互為體用的。我們就知道,發大慈悲心就是發大智慧心,沒有大智慧,哪來的大慈悲?沒有大慈悲,哪來的大智慧?

  我們今天智慧跟慈悲都不足,為什麼?這個心發不出來。為什麼發不出來?我們對於諸法實相了解得太少。於是我們就想到,釋迦牟尼佛在世,為什麼要天天辛苦,講經教學四十九年,為什麼?就為這樁事情。愈清楚,智慧開了,慈悲心就出來了。慈悲心是性德裡頭的第一德,一切眾生個個本有,本自具足,不是從外來的。慈悲到極處就生智慧,肯定智慧出來了;智慧到極處,慈悲心就出來了,這兩種相輔相成,互為體用。末後這一句,此二者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鳥在空中飛行,一定是兩個翅膀,一個翅膀飛不起來。下面這一段,「說法如佛」:

  【常作天人師。得為三界雄。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

  這就是成就圓滿的智慧慈悲,為什麼?就為了廣度有情,就為這一句。諸佛如來、法身菩薩應化在世間,他的用意何在,目的何在?就是這一句,『廣度諸有情』。古時候人心厚道,多數人對佛菩薩的教化能接受,能生信願,對佛菩薩能夠孝順尊重。因為古人尊重聖賢,仰慕聖賢,肯定聖賢是有智慧、有慈悲的,願意向他們學習,有孝順心,有恭敬心。

  現在難了,中國傳統文化疏忽了兩百年,前一百年真正疏忽,後一百年斷掉了,沒有人講了。這兩百年的疏忽,對祖宗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教誨懷疑了,對佛法更是遠離了,說這些東西是迷信,說這些東西跟不上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學這個東西是倒退、是落伍。你給這些人談這些問題,表面上他不得罪你,笑笑,恭維你兩句;背後批評你迷信,怎麼迷到這種程度?這些都是我們常常見到的。怎麼辦?還是要講,說的人少了,沒人說了,那我們就得多說、多講,講一輩子,講到死為止。他也會佩服你,佩服你有恆心、有毅力,也佩服你迷得深,你不改變。在佛法裡面說,這善根、福德、因緣非常堅固,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尤其是念佛人,每一個真正往生的,都是過去生中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淨土,緣成熟了,得到諸佛的加持,你能信、能願、能真幹,這佛法裡解釋的。但是這種人畢竟是少數,不是多數。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常作天人師』,「天人師為如來十號之一」,前面學過。『得為三界雄』,三界雄,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就是講六道,六道裡面英雄豪傑。英雄的定義,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做到,這才稱之為英雄。所以這是大英雄的事業,這個事業就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這是三界雄。「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跟此地這首偈意思完全相同。「《淨影疏》云:世雄,佛之異名。佛斷盡一切煩惱,故為三界中之大雄」。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的大殿,匾額上顯示出「大雄寶殿」。三界裡面的眾生沒有能力把煩惱斷掉,他能斷掉,稱之為三界雄。惠能大師示現在中國,示現得非常明朗、清楚,而且示現在學佛的同學裡頭。

  無論修哪個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都可以歸結到看破、放下,二門;二門展開是無量法門、無邊際的法門。這兩門,我們無論從哪個門都進不去,為什麼?沒看破,沒放下,我們還是住在六道之中不能超越。真正把這四個字做到,看破、放下,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個人生到哪裡去了?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去了。實報土又叫做一真法界,這是對十法界說的,十法界不是真實的,是生滅法,是有為法,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個十法界就是指的六道跟四聖法界,不是真的。看破的人超越了,放下的人也超越了。看破是從智慧入門的,放下是從戒定下手的,都行。戒定到圓滿,智慧就開了,所以能超越十法界,看穿了十法界虛幻不實,再不把它放在心上,道理在此地。為什麼還把十法界放在心上?沒看破,以為它是真的,不知道它是假的。

  所以佛教人從戒定慧三學下手,這叫佛弟子,跟世間教學法不一樣。從戒定慧下手容易,時間不長,根性利的人,三、五年戒成就了,因戒得定。戒怎麼成就?清淨心現前,成就了;平等心現前,大成就。清淨心是小乘的成就;平等是大乘的成就;最後智慧開了,自然現前,就是覺,清淨、平等、覺,覺就是如來的無礙智慧現前。這是說佛斷盡一切煩惱,二乘斷見思,菩薩斷塵沙、無明。塵沙無明斷盡,十法界不見了,這個時候你才曉得它是假的,像作夢一樣,醒過來了,夢中境界立刻不見了。這個時候你才真正證明《證道歌》所說的話完全正確,「覺後空空無大千」。不但六道沒有了,十法界也不見了,醒過來是什麼樣子?是一真法界,就是佛的實報莊嚴土。實是真實,說明它是不生不滅的,生滅不是真實。十法界是生滅法,是相似相續的幻相,不是真實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我們要知道。「《淨影疏》云:世雄,佛之異名。佛斷盡一切煩惱,故為三界中之大雄。總之,此一段是大願之總結。上言無礙智,求智慧也。自慈愍行以下,表誓願也。《會疏》曰:願是萬行之先導,慧即佛道之眼目。願以導因行,慧以照佛道。願慧成滿,即名如來,故謂得為三界雄」。這是《會疏》說的,念老給我們做了總結,「誓願與智慧,成佛正因也。兩俱圓滿,從因得果,故為三界之雄」。這一句實際上就是四弘誓願最後一句,「佛道無上誓願成」。一定要成佛道,才能夠「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這是學佛最高的標準。這裡面告訴我們一個原因,《會疏》上說的,「願是萬行之先導,慧即佛道之眼目」,這兩句話重要。所以念老把它結成誓願、智慧、成佛正因。我們有沒有這個願?沒有。為什麼沒有?我們自私自利。佛菩薩沒有自私自利的願,起心動念都是利益眾生,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什麼是苦?六道是苦,十法界是苦。如何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十法界?念茲在茲,只有這一念。

  眾生沒有智慧,淪落在六道吃盡苦頭,能不能出離?不可能。為什麼?他受苦的時候他還在造惡業,這就是沒有智慧。在地獄、在餓鬼,知道自己造的是什麼因去的,但是業障消得差不多了,他又到人間來,一到人間立刻就被迷了。佛給我們講了十種迷惑,第一個執著這個身是自己,要滿足這個身的欲望,眼見色,被色迷了;耳聞聲,被聲迷了;乃至意知法,被法迷了。外面的法,五欲六情多,正法少。現在最明顯的,打開電視,打開網路,從小孩就開始迷了,一直迷到老。誰不看電視,誰不看網路?能做到的少之又少,都迷在這裡頭。他以為是一種享受,這什麼享受?愈迷愈深,好像吸毒一樣上癮了。來生到哪裡去?全到地獄,你說這個事情多麼可怕!

  佛經好,現在不知道,死了以後知道了,到鬼道的時候知道,到地獄道知道。我們用真誠心念一部經迴向給地獄眾生,在念這部經的這個短短時間當中,他們就感到苦少了,感到有一點清涼。念佛的人心愈清淨,有智慧、有慈悲,他們得到的效果就更大,真能幫助他離苦得樂,甚至於我們用念佛機,他都能得到。佛光普照,念佛的人拿著經本讀一部經,讀誦的時候佛光就現前,鬼道、地獄道能見到,對他們真有好處。

  『說法師子吼』。「願己說法,能如世尊,於大眾中,作師子吼」。獅子吼是比喻,「師子一吼,百獸畏懼」。獅子吼的聲音大,震動一個山崗,這小野獸聽到獅子吼,嚇得腿發軟,跑不動。「故稱世尊決定無畏之說法,為師子吼」。佛何以決定無畏?前面說過,他斷盡一切煩惱,自性本具的智慧現前。眾生雖然個個皆有,但是被煩惱障礙住,它不能現前,它不起作用。所以顯得佛說法沒有障礙。

  《涅槃經》二十七卷說,「師子吼者,名決定說」。讓你聽到了生起信心,決定沒有疑惑,這叫決定說。「又《維摩經佛國品》曰: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肇公註曰:師子吼,無畏音也」。說法,問難都能夠回答,而且都是正確的回答,這是真實智慧。「又《維摩經佛國品》曰: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肇公註曰」,僧肇大師註解裡頭說,「師子吼,無畏音也」。什麼叫無畏音?「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喻師子吼,百獸下之」。獅子這個威力,在一吼之下,小動物能逃的全逃走了;不能逃的,我們一般人說嚇破膽,腿發軟不能動了。佛說法不畏群邪異學,邪是指邪知邪見,異學,異於聖賢之道,這些人所學的人天小法,不能跟出世大道相比。

  「如是說法,故能廣度諸有情。且此廣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願之根。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也。」我們發願不如是,願願都為自己。能夠說一半為自己,一半為眾生,這人就很難得了。多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為自己;真正為眾生的,少分。眾生學佛成不了佛道,把自己看得太重,佛法修學第一關沒破。第一關是大門,換句話說,學了一輩子在門外,沒進門。這一門是什麼?小乘是須陀洹,初果,小乘的門;大乘,《華嚴經》上講的十信位菩薩,初信,初信是入門。我們沒有入門,要努力加功用行,不能不入門。

  要入門,頭一個放下身見,把我們的老觀念改過來,身不是我,身心世界真能放得下,不再執著,不再貪戀。學釋迦牟尼佛過最簡單的生活,確確實實,每天能吃飽、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就入門。我們不求神通,可能自然得到。須陀洹有天眼通、天耳通,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能見到阿彌陀佛。放下邊見,再不跟一切人事物對立了,知道一切人事物跟自己是一體,一體裡頭沒有對立。一體只有互助,決定沒有對立,沒有成見,能恆順眾生。但是恆順眾生要順眾生的善,不隨順眾生的惡。善惡要用智慧去觀察,眼前這個事情是惡,將來是善,可以隨順;眼前是善,將來不善,不可以隨順,要用智慧去觀察。

  往生到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我們相信時間不會很長,你就證得究竟佛果。再到這個世間來教化眾生,就跟釋迦、彌陀一樣,你有無礙智,你有自在神通,你沒有障礙。我們在現前有生之年,要把往生的條件做好,有利於我們往生的做,加緊努力去做;與往生不相干的,都不要放在心上。信、願、一向專念,必定得生,我們才能真正做到,「說法師子吼,廣度諸有情」,這個話不是空話。如果不能往生,真的不容易做到。因為真正做到,必得明心見性;要明心見性,必須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最難放下的是妄想,妄想是起心動念,因為它太微細了,我們凡夫自己不能夠覺察。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滅,這是整個宇宙在這個狀況之下產生的幻相。幻相是心生識變,心是不生不滅,但是識是生滅。阿賴耶的生滅現象,是一秒鐘一千六百兆次這麼高的頻率在波動,每個波動就是一個生滅,而且這個生滅念念不相同。這些事實真相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不肯放下,捨不得放下;知道了,你就歡喜放下。放下,就見到真的,真相就被你見到了,見到真相就叫明心見性,就叫做見性成佛,這麼個道理。下面這一句,「一切成佛」:

  【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

  『一切皆成佛』,這一句可不得了!這裡面顯示出一個事實真相,是什麼?怨親平等,這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怨是我們的冤親債主,親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把冤親債主跟最親愛的人看平等了,什麼時候能做到?做到,這一願才圓滿。首先我們要知道,所謂的冤親債主,一定要知道,那都是迷惑顛倒的眾生,這些眾生跟我們是一體。問題是現在他們迷得太深,他們有堅固的執著不肯放下,所以變成眼前這個樣子。我們要清清楚楚,對他們要生出同情心、慈憫心,不能責怪他。在目前這些人毀謗我們,障礙我們,甚至於陷害我們,我們要憐憫他,他對我們真的一無所知。他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他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也就是說非常自私自利,唯恐我們對他名聞利養有傷害,他就怕這個,他不是怕別的。而我們所作所為對他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可是他所想的,我們對他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他正好一百八十度的相反。他是妄想,我們是正念,我們了解他的狀況,他不了解我們;他們是凡情,我們是聖智,完全不相同。

  我們走的是佛道,佛道在這個世間對象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不是對某一個人,也不是對某一群人,不是的。我們今天講到最小的範圍是整個地球,希望這個地球上永遠沒有戰爭,希望這個地球上所有眾生永遠沒有鬥爭,沒有互相殘害。那要怎麼做法才能做到?佛法這裡說,說法師子吼,就能做到。換句話說,還是教學為先,你要教他,要把事實真相說穿、說透,他真能了解、真明白,妄念沒有了,他就得到解脫了。這個時候他會感恩,他曉得過去做錯。要幫助這些人,「一切皆成佛」,這句話不得了!

  有人問我們,佛教講的是什麼?這句話是大圓滿,佛法所講的「一切皆成佛」,你我他統統都成佛,這是佛陀教育。他要問佛是什麼?你就照這個經義給他講,佛是圓滿智慧、圓滿慈悲。慈悲,有很多人聽不懂,換句話說,真誠的愛心。佛法是圓滿的智慧、真誠的愛心,這個他容易懂。真誠的智慧也叫無量光,真誠的愛心也叫無量壽;換句話說,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圓滿的智慧、圓滿的福德都是人所希求的,佛統統具足,統統得到圓滿。佛得到圓滿,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得到圓滿。能得到嗎?能,真能,不是假的。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本來是佛,只是現在迷失了。佛教導我們如何能恢復,把本有的統統找回來,這就是佛陀教育。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