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三十三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33

  請掀開經本第四十四面,第五行,最後一句看起

  「奈何離此淨土,別譚唯心淨土,甘墮鼠即鳥空之誚也哉。」末後這一句是蕅益大師感嘆的話,對於佛門裡面有一些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實在說對於「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也不是真正徹底明白。因為如果明白,他決定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正明白的人他會做的。唯有一知半解,好高騖遠,所以把念佛求生西方他把它拋棄在一邊,不肯認真去修學,而談唯心淨土。大師在此地有個比喻,「甘墮」,甘是甘心情願,墮是墮落,「鼠即」是老鼠叫的聲音,「鳥空」就是說鳥在空中叫喚,這都是比喻不切實際。把老鼠叫比喻不知道妙有,把鳥在空中叫比喻不知道真空的道理換句話說,都是墮落在一邊,把這個殊勝的機緣在這一生當中當面錯過,這是很大的損失。誚就是譏笑的意思。「初依報妙竟」,到這個地方是把西方極樂世界環境介紹完了。下面要跟我們介紹的是正報,請看經文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正報裡面,一個是介紹西方世界的導師阿彌陀佛,其次再介紹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人,這是我們將來在西方世界的人事環境,當然與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一開端佛就叫著『舍利弗』尊者,告訴他,你的意思以為怎麼樣?西方世界的佛為什麼稱作阿彌陀佛?這是說明名號的來源。我們看註解。「此經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徵釋名號,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一心執持,無復疑貳也。」這個解釋,解釋得非常之好,確實是精要。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的確為我們指示出來持名念佛的妙行,這個奇妙的修行方法。所以佛在此地特別把彌陀的名號為我們標示出來。

  念佛這個法門究竟妙在什麼地方?第一個,只要念這一句佛號,這個實在是非常簡單,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裡面沒有比這個法門更容易、更單純的,這一句佛號就能叫我們橫超三界,我們常講的了生死,出三界。這個方法簡單、快速,這是第一個妙。第二,本經跟《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都這麼個說法,臨終十念、一念就能往生。這就是常講的帶業往生,這是非常殊勝的奇妙,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裡面都沒有。第三,只要往生了,諸位要記住,我們臨終一念、十念都能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是不是很低?在我們一般人觀念當中一定很低,所有一切罪業都帶去了。這個很難講,不一定地位很低,不但不低,一往生就圓證三不退。我們要特別注意那個圓字,為什麼?假如說只講證三不退,那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就證三不退了,但是不圓,就是不是圓滿的。圓滿證三不退那是什麼人?要不是等覺菩薩,就是法雲地的菩薩。這個實在叫真難信,真正難信!通常修行人到這個地位,一般講從小乘初果算起,小乘證得初果須陀洹那天算起,佛在經上常講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證到圓證三不退。我們念幾聲佛號,這麼樣帶業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立刻就是圓證三不退。人家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我們費多少時間?這個真正是妙,真正是難信之法。這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這個經上有六方諸佛,這是一切諸佛所說的,這總不是假話,決定不是妄語。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信心,要能相信諸佛所說。

  底下講「欲人深信萬德洪名不可思議」,可見得這一句佛號如果不是不思議的功德,怎麼可能叫人一下有這樣殊勝圓滿的成就?如果我們要問,為什麼念佛有這樣殊勝圓滿的成就?答案就是「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是很少人能夠清楚明白的。關鍵就是叫我們要「一心執持,無復疑貳」,這八個字重要。我們這一生有幸遇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這一生當中能不能成就,關鍵就在這八個字我們是不是真正能夠做到。如果真能做到,沒有一個不往生的,凡是往生的人,個個都是圓證三不退。底下這段很重要,念佛人不可以不知道這個意思。

  「阿彌陀」這是梵語,是古印度的語言,「正翻無量」,就是正確的翻成中國意思是無量,「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所以阿彌陀意思是無量。無量就沒法子說了,「本不可說」,釋迦牟尼佛在這個經上用了兩個意思來代表無量,「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一切無量沒法子說,說不盡,在一切無量裡面佛說了兩種,這兩種確實就可以能把一切無量都包括在其中,這個說法也說得非常之好。「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佛用一個「光」,用一個「壽」,要用現代話來講就是一個時間、一個空間,時空,這就把一切無量都包括。但是我們仔細想一想,這「時空」兩個字不如「光壽」來得妙。時空是一個抽象的名詞,換句話講,它是死的光壽那裡面是活活潑潑,充滿了生機,所以這個名稱用得好。何況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的無量裡面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壽命。譬如說我們講有無量的財富,沒有壽命,那個財富落空了,誰去享受?自己沒辦法享受。所以一切無量裡面,壽命是第一要緊的事情。我有無量壽,所有一切無量就真正得到受用了,自己才能真實的享受得到。所以壽命非常重要。我們翻阿彌陀佛常常翻作「無量壽佛」,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光」代表空間,這是照遍十方的意思「壽」是豎窮三際,是講過去、現在、未來,這就把所有一切無量都包括了。「橫豎交徹,即法界體」,這是我們常講盡虛空遍法界,現在人所講的宇宙。整個宇宙,光跟壽這兩個字全都代表了,全都包括了,可見這個無量確實是不可思議!

  「舉此體作彌陀身土」,在這個地方我們就能夠體會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偉大,真正的淨土,真正的阿彌陀佛,原來就是法界。身跟土是一不是二,這是我們初學很不容易體會的,身土不二,色心一如。「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名一定有實,有個實體我們才給它起個名字,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依法界全體而起的。因此,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就是念法界全體。諸位要明白這個意思,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就會恍然大悟。有些同修來告訴我,我們現在念這句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念《彌陀經》不夠,過去學佛念的《大悲咒》、《心經》、《十小咒》、《普門品》、《地藏經》,現在都不念了,地藏菩薩會怪罪。這都是用我們凡夫的心去測量佛菩薩,佛菩薩也像我們一樣,得罪了要怪你。這個心態說老實話,對於諸佛菩薩叫大不敬,你把佛菩薩看扁了,看成跟凡夫小心量一樣。這個念頭就是罪業,就是造業,佛菩薩哪有這麼小器!現在我們了解,原來一句佛號無所不包。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統統都在裡頭了,一個也沒有漏掉,這是真正微妙不可思議!所以諸佛菩薩都讚歎阿彌陀佛,諸佛菩薩都念阿彌陀佛,就是這個道理。

  這個名號不但是法界全體,「即眾生本覺理性」。《華嚴經》上說得很好,「情與無情共一體」,眾生跟佛是一個理性,性就是真如本性,理是理體。理體是什麼?就是法界體就是法界全體是阿彌陀佛,法界全體是諸佛如來,法界全體也是一切眾生,法界全體也是我自己本人。這是真正的事實。念這句佛號,是念法界全體,是念一切諸佛菩薩,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那哪有漏掉的?決定沒有漏失。所以,這一句阿彌陀佛夠了,什麼樣的經、什麼樣的論、什麼樣的咒都在這一句佛號之中,這一句佛號圓圓滿滿的都包括。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多方便,何必要念那麼多,念那麼雜,念那麼亂,沒有必要!

  「持名即始覺合本」,這個事實真的很少人知道。我們起一個念頭念阿彌陀佛,這就是始覺,你開始覺悟了。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本覺,本覺就是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始覺合本覺,這就是菩薩行。凡夫他沒有始覺,雖有本覺,他不覺,本覺雖然存在,但是在事相上他不覺,這叫凡夫。菩薩在事相上他覺悟了,他對於這些道理、對這個事實真相明白、清楚了。能把始本合起來這叫真修,他真正修行。念佛這個法門是真實修行裡面最殊勝的、最巧妙的一個方法,是任何方法所不及的,念佛成佛。「始本不二」,始覺跟本覺是一個覺,不是兩個覺。「生佛不二」,迷的時候有生佛,悟了的時候是一個。「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什麼叫相應?在這個地方我們把相應這兩個字意思多少也明白了一些。相應是與這個理相應,是與這個事實相應,什麼是事實?法界全體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法界全體的德號就叫阿彌陀佛。當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的時候,理事一如,念這句佛號當中,有圓滿的理,有圓滿的事,這就相應了。念念喚醒自己,自己跟法界合而為一,跟諸佛如來合而為一,跟一切眾生合而為一,這就相應了。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這個佛是真佛,是圓滿的佛,念念相應就念念佛。

  前面曾經講過,念佛人相應就得佛的氣分,有個同修問我,氣分這兩個字意思不甚明白。什麼叫氣分?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來說,阿彌陀佛心很清淨,我的心現在一天比一天清淨,就得了阿彌陀佛清淨的氣分。阿彌陀佛慈悲,我現在也慢慢學著慈悲,跟阿彌陀佛慈悲的氣分就相應了。如果今天這一段你要是聽明白了,那就真的相應,真的接近阿彌陀的氣分,為什麼?始本不二、性相一如、生佛不二、理事不二。我們念佛的時候,逐漸體會這個境界,契入這個境界,這就叫得佛的氣分。這個理與事真搞清楚,我們對於這個法門,對於一心念佛、信願持名就決定不會懷疑。這樁事情真搞清楚了、真搞明白了,疑斷掉了,信就生起來。這個信是真信,比正信還要高一等,通常我們講正信,現在變成真信。正信有兩種,一種是依聖言量,佛所講的,我相信、我不懷疑另外一個是在經教裡面理論明白了,我這個信是有理論依據的,這不是迷信,這叫正信。真信是跟佛氣分接觸到,接觸到他真信,自己真正契入,比正信又要提升了一層,他真信了。請看下面經文。

  【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下面兩段經文跟我們說明彌陀光壽,這都是從一切無量裡面提出兩個綱領。先說『光明無量』,光明是智慧,佛有無量的智慧,也就是說我們的自性,我們的真心本性,本來具足無量的智慧。佛,這一切業障都消除乾淨,所以性德圓滿的透露,在相上就是光明遍照,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照。對我們來講他有攝受加持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消除業障,啟發智慧但是我們要有始覺,才能得到佛對我們的加持。假如我們不具備這個相應,佛光雖然遍照,我們本身有障礙換句話說,我們拒絕他、排斥他,佛加持的功能我們就享受不到。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一心稱念,必定業障天天在消除,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這就是相應的現象。或者問相應的樣子是什麼?一念相應一念佛,一念佛就是一念得到佛的氣分,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相應是個什麼樣子?相應就是業障消除,心地清淨,智慧增長,這就是相應的樣子。

  請看註解。「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這是說明光明的意思,為什麼要用「無量光」來解釋阿彌陀。心性本來是寂的,寂是靜的意思、是定的意思。它裡面含的有,要用普通字來講,它靜,這就是寂的意思,安靜、清淨,安靜是不動,也就是定的,清淨是決定沒有污染。它起作用就是照,這是講的本性。一切諸佛如來都證到究竟圓滿的寂靜,這寂靜達到究竟圓滿。我們講到等覺菩薩,跟佛只差一個階級,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換句話說,他在清淨這裡面來講還不夠圓滿,還不是圓滿的清淨,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存在。一定要把這一品無明也破掉,那就完全清淨了,完全清淨,我們叫寂靜。實在講,大乘經上講,寂靜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它也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才是真的清淨,那就是一塵不染中品的就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下品的,當然他要帶兩品無明,那就是法雲地的菩薩,我們通常講十地菩薩,十地菩薩是四十二品無明他還剩兩品。等覺剩一品,我們叫中品的寂滅,講五忍菩薩裡面中品的。到上品這就是佛,完全清淨了,淨裡頭一點污染都沒有,所以他的光明是圓滿的,是遍照的。

  底下說「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就《仁王經》上五忍位菩薩來講,這是上品的寂滅忍,寂滅是屬於上品的。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無量也」,它起的大用就是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諸佛如來是光明遍照十方,阿彌陀如來是遍照十方,我們當然都在佛光之中。現在的問題,我們既然在佛光注照之中,我們為什麼沒有感觸?為什麼沒有見到?這個問題不在佛那邊,在我們自己這邊。譬如我們走到室外,陽光普照,太陽的光明普照,我們偏偏蓋個房子住在裡面,不讓它照到,這不是太陽的事情,不是它的過失,是我們自己找的麻煩,障礙在我們自己這邊。陽光遍照,我們做的障礙很明顯,這一說我們就明瞭了。佛光上,我們做的障礙是什麼?這個障礙就是不信!你看經論上講的見思煩惱,貪瞋痴慢疑,這是疑在作祟。我們對佛菩薩所說的懷疑,對於事實真相完全迷惑而不認識,這些大聖大賢給我們介紹的,我們又不能接受、又不能相信,障礙發生在這個地方如果我們深信不疑,障礙就沒有了。能夠老實念佛,注意「老實」兩個字,老實就是一心念。一心很難,一心就是老實,老實就是一心,能老實念就相應。相應,佛光遍照、佛力加持你就感受到了,你就接觸到了,前面講的與佛的氣分相接觸,真的就接觸到了。

  再看底下一段。「諸佛皆徹性體,皆照十方,皆可名無量光。」一切諸佛事實上這個名字都可以用,所以阿彌陀,本經後面講是諸佛名號,一切諸佛都是無量光,都是無量壽。「而因中願力不同,隨因緣立別名,彌陀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有光明恆照十方之願,今果成如願也。」這是說明一切諸佛都是無量光、無量壽,為什麼我們單單稱西方世界這尊佛,稱他作無量光佛、無量壽佛?這個從緣上講,理上講是一樁事,但在緣上講那就各個不相同。「因中」,因是沒有成佛以前,像我們現在初聞佛法、發心學佛,我們每個人願望不相同,一切諸佛在因地當中願力不一樣。像我們現前,我們學佛,我們為什麼學佛?每個人學佛的因緣不相同。我們學佛希望將來得到是什麼?我們這個願望也各個不相同。所以到成佛,到果地上,果地上雖然智慧、德能完全相同,度眾生的緣不一樣。度眾生的緣,那要靠各個人生生世世修行發的心、發的願,要與那個相應。

  一切諸佛在因地上修行,佛在大小乘經上也曾經跟我們說過,我們要給他做個比較,確實阿彌陀佛在因地裡面發的願大,發的願非常具體。像我們通常佛教給我們「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也依樣畫葫蘆念一念,有口無心。不像阿彌陀佛,他的願那麼真切、那麼詳細,第一個願是他世界裡頭沒有三惡道,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只含糊籠統一句。確實他的願跟別人的願不一樣,尤其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一般人希望成佛就好了,他不但成佛,還要超過一切諸佛,這個願的確很少見到。成佛還要超過一切諸佛,成佛哪能超過一切諸佛?一切諸佛平等的,怎麼可能超過?根本就沒這個道理。他那個超過是講度眾生的緣上超過,在本能、智慧、德能上,佛與佛決定是平等的。這在緣上講,這是一切諸佛因地的願力不同。

  「隨因緣立別名」,我們也明白這樁事實,一切諸佛是這個樣子的,一切菩薩也是這樣的。所以佛菩薩,說實在話沒有名號,佛菩薩的名號是隨因緣別立的,這個諸位一定要曉得。如果他的因緣相同,名號就相同,這有點像我們世間學校裡這些教員、老師的名號一樣。譬如在學校裡面教國文的,我們就叫他國文老師,國文老師不是他專有的名號,是他教國文,我們叫他國文老師教數學,我們叫他數學老師,是這麼樣建立的。一切諸佛菩薩名號統統是這樣因緣建立的,因此同名同號的佛菩薩無量無邊,這個要知道。因為有些人不了解這個事實,我們都常常碰到有人問,觀音菩薩到底是男的是女的?你們說到底是男的是女的?就如同我們要問你,你學校教國文的老師是男的是女的?就是這個意思。男女老少統統有,統統都是。

  阿彌陀佛所以稱他作阿彌陀,與他因地願行有關係,這個名號從這裡建立的。他因地裡面稱作法藏比丘,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知道得很清楚。他所發的願,我們現在也清楚願是怎麼發的,我們在經典裡面都曾經讀到。他四十八願裡頭有「光明遍照」這一願,他成佛了,這一願也兌現了。所以,世尊在此地就用「無量光」來解釋阿彌陀的意思,他願當中也有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都是彌陀在因地上的本願。「今果成如願也」,現在他已經成佛了,果就是證果,證到究竟圓滿之果,他的願都能夠如願以償,每個願望統統都兌現了。「法身光明無分際,報身光明稱真性,此則佛佛道同。」從這個理、這些事實上來講,一切諸佛平等無二。法身就是真心本性,是一切法的理體,一切法的理性。他的智慧、光明是本來具足的,這不是修的,本來具足的。無量無邊,這叫無分際,際是邊際,分是分別,沒有分別、沒有邊際。「報身光明稱真性」,報身是自受用身,成了佛之後,自己受用的身,自受用身確實是無量壽、無量光,所以稱性的起用,完全跟真如本性一樣,這是自受用。這是佛佛道同。佛教我們,修行證果沒有別的事情,無非是恢復性德本具的受用而已。所以,諸佛菩薩並沒有東西給我們,也不可能有什麼給我們,完全是恢復自己的性德而已,這個我們要知道。

  講到應化身,應化身是他受用身,那是一切諸佛都不一樣了,就不相同。「應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這是講一切諸佛應化身的差別,差別大小懸殊太多了,沒有法子計算。這些光明大小完全是緣,這個諸位要知道,不是諸佛如來他的能力有大小,不是的,不是能力有大小,是緣。譬如一個智慧圓滿的人,學問、智慧、修養圓滿的人,他要遇到一個六、七歲的小孩,他收他做學生教他,那只好用很初級的東西來教換句話說,我們看他是一個小學老師,教小朋友。他如果要在大學裡面去教這些大學生,他是大學教授,大學教授比小學老師,學問、智慧應該高了很多,他可以教大學,也可以教小學。他所以能夠發揮出來的,不是他自己,是看外面對象。外面緣要是劣一點,他現的光就小緣要是殊勝,他現的光明就大。從他受用身來講,這就是無量的差別。所以小有照一由旬的,這大概是度一、兩個眾生,有一、兩位眾生緣成熟了,他不能不照顧。「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機緣成熟了,佛一定也要度他。

  什麼叫機緣成熟?第一,把人生看透徹了,真的明白了,人生是苦空無常,決定沒有留戀。緣熟了一半,另外一半是決心想求離開六道輪迴,這個意念真實,緣就成熟了。一切諸佛菩薩都見到,都看到這個人緣成熟了,哪一尊佛跟他過去生中有緣,這尊佛一定示現在他面前去幫助他,他這一生確實能得到他如願的果報,佛會來度他。通常在這種情形之下,佛用的是化身,隨類化身來度他、來幫助他。如果是人數很多,教化的時間必須很長,不是一次、兩次能解決的,長時期的教化,佛一定用應身。應身就是示現,到這個世間來投胎,一樣像釋迦牟尼佛這種示現的樣子。我們曉得印光法師是西方世界大勢至菩薩來示現的,這就是應身來的,他要跟我們同時在一起生活一段時間,來影響我們,來教導我們。這個光明就又大一點,又要大一些。

  成佛之後,在一般,佛在經上都這麼說法,一尊佛他有一個教化的範圍、區域,叫做一個世界,這一個世界就叫做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化土,他的教區。絕大多數都是這個現象,因中發願都是這樣發的。有的願發得特別,一個大千世界還不夠,他還要教兩個大千世界、三個大千世界、乃至於十百千大千世界的。只要他發願,都能做得到,沒有做不到的,有發這麼大願的,這是我們在大乘經上有看到的,有一尊佛教化很多個世界的。「唯阿彌普照,故別名無量光。」唯獨阿彌陀佛在因地裡發的願、結的緣跟一切諸佛如來不同,我們在《無量壽經》上所看到的。佛在《無量壽經》告訴我們,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曾經攝受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這二百一十億是密宗裡面表法的名稱,它不是數字,它的意思是圓滿的意思。像《彌陀經》上用「七」表法,《華嚴經》上用「十」表法,都是代表圓滿,不是數字,密宗裡面表法通常用十六、用二十一。那就是說彌陀在因中跟眾生結的緣是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處他沒有結到,他的緣結得這麼廣。

  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跟他講經說法,將十方諸佛剎土裡面依正莊嚴、善惡因果都跟他說了不但跟他說了,而且以佛的神力將一切諸佛剎土變現在他的面前,讓他統統見到,所以緣就結得深、結得廣。他成佛之後,他的教區就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諸佛剎土都是阿彌陀佛的教區。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諸佛都勸人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親近阿彌陀佛。這是因中的願不同,這是我們要曉得的。不是阿彌陀佛有什麼特別之處,比諸佛高明,不是這個意思,那我們又在打妄想,又錯了。是因地當中發的願不一樣,每個人的願望不相同,是這麼一回事情。故別名無量光。

  「然三身不一不異,為令眾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別耳。」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實在講是一而三,三而一,三身是一體的。一體為什麼要說三身?這個說法才能把事實真相圓滿的說出來。法身是本體,報身是自受用,應身是他受用,就是幫助別人的,這樣才能講得圓滿,把事實真相敘述出來,是這麼回事情,這個意思剛才都跟諸位報告出來了。這個地方有一句,「為令眾生得四益」,四益就是前面所講的四悉檀的利益,歡喜的利益、生善的利益、破惡的利益、入理的利益,入理就是契入,得這個四種利益,故作此分別說三身,裡面有這個意思。

  「當知無障礙,約人民言,由眾生與佛緣深,故佛光到處,一切世間無不圓見也。」這是說明佛的光明無礙。現代的科技使我們知道,光確實有許多種,我們稱它作光波。我們眼的能力所能見到的光是很有限的,比這個波度長的我們見不到,比這個波度短的我們也見不到,所以眼的能力非常有限,在無數光波裡面只能接收到這一小段。像無線電電波一樣,我們這個機器不太靈光,只能收一個頻道,其他的頻道都收不到,這個現象確實是如此。佛的光度是圓滿的,這是真正不可思議,它是圓滿的,在任何一個頻道裡面都能夠收得到,這個光叫圓光,才叫做無障礙。

  「約人民言」,這是對我們來講,「由眾生與佛緣深」,眾生接觸到佛光,佛光是遍照。佛門也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佛法對這個「緣」字看得很重,一定要有緣,緣深的人這一生就得度了,緣淺的人這一生都不能得度。但是佛的本願是要度一切眾生的,緣深的,這一生幫他成就緣淺的,幫他再加深沒有緣的,要跟他結緣。佛用這種方法,叫普度眾生。沒有緣的人,這一生當中偶爾聽到一句「阿彌陀佛」,這就結上緣了,生生世世希望把這個緣給他加深,一直到他成熟,緣成熟了,那一生就得度了。我們跟阿彌陀佛可以說無始劫以來所結的緣,到今天也有了相當的深度,這個深度是不是到成熟的深度那就很難講了。如果要在這一生成熟,我們必須在緣上特別加強,用什麼方式加強?「信願持名」,用這個方法努力加強,這一生當中很可能就圓滿,就成功了。所以要懂得。

  一般人之所以不能見到佛光,不能體會到佛對於一切眾生的真實功德,都是因為業障深重,所以見不到,體會不到。消除業障的方法很多,大乘經裡面所說的種種法門、種種的修持,無非都是幫助我們消除業障的。消除業障最有效的方法無過於念佛,但是很少人相信,為什麼不相信?業障太重。清朝初年乾隆年間的慈雲灌頂法師,這在清朝一代也是很有名氣的一位法師。他的著作很多,有幾十種,在日本《卍字續藏》裡面收集了不少,著作等身的一位法師。他在《觀經直指》裡明白的告訴我們,《觀經直指》就是《觀無量壽經》的註解,他作的。他說世間人業障、罪障很重,所有一切經法、懺法都消除不掉的,業障重到這個程度,都沒有辦法消除的,最後還有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除得掉。這句話是很不容易說出來的,他對於這些法門要是認識不清楚,不能夠透徹了解,他怎麼曉得這句佛號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我們今天想求消業障、斷煩惱、滅罪業,不必求其他的經咒,這一句「阿彌陀佛」就好了。一切經咒力量達不到的,沒有辦法的,最後還得求阿彌陀佛,我們為什麼不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為什麼不去相信這句阿彌陀佛?

  所以,只要一心稱念,念念無間。阿彌陀佛這執持名號修學的方法,實在講大勢至菩薩講絕了,也就是教給我們這個佛號要怎麼樣念才有效果,才能收到效果。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你只要照他這個方法,就收到效果。「都攝六根」這句不要去研究它,你只要真正做到「淨念相繼」,給諸位說,六根自然就收攝了。所以,最重要的就四個字「淨念相繼」。淨要注重,淨是清淨心。我們對它有懷疑,疑在裡面,心不清淨,真的沒有疑惑。假如裡面還有夾雜,心不清淨了。譬如說有個念佛的人,老修行,現在聽到這個法門好,念佛了,過去是又念《金剛經》,又念《地藏經》,又念《藥師經》,現在統統不念了,心裡頭恐懼!不念《藥師經》,生病的時候藥師如來不保佑不念《普門品》,就沒辦法消災。好像把這些諸佛菩薩都分配了,哪個菩薩管什麼,哪個菩薩管什麼,樣樣都要念到,不念到不行,不能得罪一個,這就夾雜了。懷疑、夾雜這個心態去念阿彌陀佛,不靈,為什麼?他不淨。

  淨念是完全沒有懷疑,完全沒有夾雜,一心念。一心不是二心,念佛還想到別的,那就是三心二意,那個不行。「相繼」是一句佛號一句佛號不斷,這就行了,念念無間,那個效果,大勢至菩薩講得很好,「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佛的光明遍照,你怎麼接觸不到?一定接觸得到的。所以,要緊的是淨念相繼,就是我們常講的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就是淨念相繼。要這樣去念佛才有感應,經上講的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