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第二集)  1993/6  美國加州迪安薩大學  檔名:01-011-0002

  請看經本的第一面,我們看序文: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到這個地方是一小段。前面將「諸佛」給諸位做了個簡單的介紹,今天要說的是「隨機施化」,這一句非常重要。「憫念」是慈悲,如果沒有慈悲心,佛教化眾生那個動力就沒有了。我們知道世間人他會每天認真努力的在工作,什麼力量在那裡推動他,叫他不斷的在努力?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是名跟利。如果沒有名利,誰還願意去工作?諸佛菩薩他既不要名也不要利,那到底是什麼力量在那裡策動他,讓他不疲不厭在努力的去工作?就是憐憫這一切迷惑的眾生。佛說這句話,這個眾生的範圍就包括得非常之廣。因為佛看菩薩,菩薩並沒有圓滿的覺悟,換句話說,佛眼睛當中菩薩還是在迷,不過迷得輕一點而已,不太嚴重,他還是在迷,所以佛也要教菩薩。菩薩以下,可以說是愈迷愈深。

  佛門裡面將一切眾生分為十個等次,所謂十法界。這十個等次是怎麼來的?就是迷悟差別不同而說的。迷得愈深,位次排列就排在下面,迷得愈淺,位次就排得越高,可以說都是依迷悟這樣排列的,所以叫群迷,這是指九法界的眾生。因此,佛教導這些眾生一定要隨機。迷得深的人就顯得愚笨,迷得淺的人就顯得聰明,所以世間人智愚不相同,這到底怎麼來的?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迷悟差別不同,從這個地方而說的。因為迷得不一樣,佛教學的內容與方法也就不相同。如果迷得深的人,一定要想方法逐漸逐漸教他開悟,比較上要費事一點;迷得淺的人,也就是智慧高的人,教學就比較上方便、比較上容易。所以佛教化眾生,他是因眾生的程度不相同、根性不一樣,乃至於像我們現在所說的,他教育的程度不相同、文化背景不一樣、生活方式不盡同。他的教學,從內容到方法來講,真的是無量無邊,幾乎可以說,他是因人施教。就像我們中國古時候教私塾一樣,私塾老師教學生是個別教導的,佛對於九法界眾生也是個別教導的。我們能夠體會到這一層,對於佛的恩德、佛的偉大,我們才能夠生起真正的恭敬心。這是講「隨機」。

  「施」是設施,「化」是教化,為什麼不用教,而用化?教是從因上講的,化是從果上說的。佛教導我們,我們有沒有變化氣質?如果沒有變化,這個教學就是失敗的。佛教導我們,我們確實產生變化,從前愚痴,現在聰明了;從前沒有智慧,現在比較有智慧,這就起了變化;以前生活感到很苦,現在覺得很快樂。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這就是變化,這個就可以能夠見到他教學確實有了效果。底下一句是「雖歸元無二」,這一句是講佛教學的宗旨是一個,無論是對菩薩、對阿羅漢,乃至於對我們,甚至於說對惡道眾生,目標是相同的。什麼目標?都是教一切眾生圓滿成佛,叫歸元無二,都教我們圓滿的成佛。但是他教學的方法太多了,他不是一個方法,他是許許多多的方法。但是方法儘管多,佛家常講的無量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法就是方法,門是門徑,方法、門徑雖然多,諸位要曉得他的目的是一個。

  在這一小段裡面,把佛教學的目標以及方法都為我們說出來了。我們在這個地方必須深深要去體會,這裡面有大學問。在中國隋唐以後,中國的佛教分為十個大的宗派,這十大宗,小乘兩個宗派,大乘有八個宗派。每一宗底下分的派又很多,傳到現在一千多年來,如果要算隋朝那個時代,差不多將近有一千五百年的樣子。後人往往存著門戶之見,以為自己修行的這是正確的,其他法門都是錯誤的。這種看法、這種想法、說法是錯誤的,不是正確的。佛在此地不是明明告訴我們「歸元無二,方便多門」嗎?好像我們這個講堂,我們這個講堂只有兩個門進出,有許多講堂四面都有門戶,都可以進出。從任何一個門進來都一樣,不一定說從這個門進才是正確的,那邊都是錯誤的,進來不都一樣,哪有錯誤?我們把這個道理明瞭了、搞清楚了,就不會自己讚歎自己法門,去毀謗其他的法門。所謂是自讚毀他,這是錯誤的,這個是對於佛法完全不了解,不知道佛用的方法不相同。為什麼不相同?是因為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可是我們的目標、方向完全是相同的。再看底下一段。

  「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這一段的指示就非常重要。佛在世時的時候沒有問題,任何一個人遇到釋迦牟尼佛,你向他請教,你向他要求,他一定會教給你修學的方法,滿足你要求的願望,他一定可以達到。但是現在佛不在世,去我們太遠了,釋迦牟尼佛入滅,按照中國歷史的講法,今年是三千零二十年。外國人的講法是二千五百多年,出入有六百年這麼大的一個數字,這個我們都不必去考證它。總而言之,去我們已經很遠了,佛不在世。佛留下這些經典,諸位要曉得這些經典都不是教我們的。就好像一個大夫給病人看病一樣,每個人生的病不相同,他的處方當然不一樣,這一點諸位一定要清楚、要明瞭。我們今天所見到的經典,就是這個大夫留下來他生前替那些病人開的處方。我們都把它當作寶貝,都用這個方子來治病,諸位想一想這個危險不危險?如果這個處方跟我的病不一樣,吃了不但不能好,恐怕馬上就要要命。所以佛法要修學,真的要認真、要仔細,要是學錯了,虧就吃大了,問題就非常嚴重。要曉得,不是替我們開的處方。

  所以我們看經典,你看每一部經它有啟請的人。像在中國念的《金剛經》大家都很熟悉,《金剛經》是誰啟請的?須菩提尊者啟請的,是釋迦牟尼佛對須菩提講的。我們的病跟須菩提的病不一樣,所以須菩提聽了《金剛經》就開悟,就證果了。我們《金剛經》念個一百遍、一千遍都開不了悟,把時間都浪費掉了。這是什麼原因?藥不對症。決定不可以聽說《金剛經》好、《法華經》好,是!哪一部經都好。就跟藥店一樣,你看藥舖裡那麼多藥,哪一味藥不好?每一味藥都好。可是你要用,對症才能治病,不對症是病上再加病,這就是佛法的難處。今天蕅益大師為我們介紹的是淨土念佛法門,這個法門,特別是在這部經裡面,我們所看到的,這部經沒有人啟請,釋迦牟尼佛開這服藥方的時候,沒這個人生病,他開了這服藥方。這服藥方是什麼?所有一切病統統都治。這個跟其他的方子不一樣,可以治當時所有眾生的病,也可以治未來一切眾生的病,未來就包括我們。這就搞清楚了,原來這個法門才是佛對我們說的。佛對我們說的、為我們開的,我們採取這個法門,依照這個法門修學,哪有不成功的道理?諸位要是看看中國佛教的歷史,自古以來修學佛法的成就,你就會發現修淨土成就的人最多。這是證明世尊這部經確實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所開的,不是單獨給某一個人開的,不是單獨給某一類人所開的。

  所以說是在「一切方便之中」,就是在無量法門裡面要講求最直捷的,這個「至」用現在的話來說是最直捷的。最「圓頓」的,圓是圓滿,頓是頓超,是不要經過次第,一生當中可以成就的,這叫頓超的法門。佛法裡面通常也講頓、漸兩門,普通一般叫漸修。好像我們讀書一樣,由小學、中學、大學,由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按著順序來修,這個時間要很長,這叫漸修。頓修是可以躐等的、可以超越的,不必依照這個順序,從小學一年級就可以超越到博士班去,我們現在講那是屬於天才兒童。這個法門是佛以他的本願功德協助我們,我們可以在一生當中超越,這是超越無量的法門,超越菩薩五十一個階級,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一樁事情。怎麼會超越?這也得要簡單說說,否則的話,諸位要是多聽別人講演佛法,對於淨宗就會產生懷疑。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真的難信,因為它的方法太簡單,它的功德太殊勝,叫人一接觸,不敢相信。

  佛告訴我們,佛法的修學必須要斷煩惱。佛給我們說,六道輪迴從哪裡來的?六道輪迴是自己造的,真的叫自作自受。怎麼造的?第一個你迷惑,第二個你造業,第三個你一定受果報,所謂的是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六道裡面,三善道稱為果,三惡道是報應,善惡果報是這麼來的。一個人要想超越三界,超越六道輪迴,那要怎麼辦?那要不迷惑、不造業,這樁事情就很不容易辦到。不造業已經是做不到,不迷惑就更難做到。造業,什麼叫做業?這要搞清楚。正在造作的時候叫做「事」,你們每天都在做事,事情做完之後,那個就叫做「業」。你看你們哪個人不造業?學生在學校念書不都有作業簿嗎?都在造業。所有六道眾生都在那裡造業,這個東西就難了。業有善有惡,事有善惡,有好事、有惡事,它的結果就有善業、就有惡業。這個造作,佛在經上講得很細,造作範圍非常廣大、無量無邊,佛把它歸納起來,歸納為身、口、意,這就全都包括了。身是身體的造作,你身體所作的,結的身業。第二個是言語,叫口業。第三個叫念頭,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咱們晚上睡覺,睡著了,身也不造業,口也不造業,念頭還造業,他會作夢,夢裡還造業。可見得意業,真是你睡著、睡醒它都不間斷,這個事情就麻煩了。可見得業是天天在造,不斷的在造,這是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

  只要你造業,你就有六道輪迴;如果你哪天不造業了,輪迴就沒有了,輪迴就超越了。佛跟我們所說其他的方法,就是其他的法門,要想超越輪迴必須要斷惑,就是要把業惑斷掉,你才能超越得了。業雖然多,佛也把它歸納起來,從事上歸納,就是從境界上去歸納,三界六道的業因就是見思煩惱。見是說見解,思是講思想,身、口不必說了,都包括在裡面。你的思想純正,你身口造作一定是正的,它不會邪的,身口的造作總是聽命於意,所以佛法在意業上非常著重。一個就是你見解的錯誤,一個是思想的錯誤,這叫見思煩惱,總共分為十大類,我們後面會討論到。必須把這個完全修正過來,你才能出得了三界。這個事情,所以你依照大小乘佛法去修學,你在一生當中能夠將見思煩惱斷掉,就是把見解、思想完全修正過來,實在講不是一生能做得到的。換句話說,要想得人天福報不難,這個確實很容易,不必佛來教導我們,世間的聖賢、世間的宗教家,他們的教導足夠了。可以叫我們來生還得人身,或者來生生到天上,天道比我們人道福報要大得太多了。但是要超越輪迴,真正究竟圓滿的解決問題,離開了佛法沒有第二個法門。佛實在講也就為這個事情出現在世間,世間人可以辦得到的,他決定不會來;世間人想辦辦不到,佛這才興起大慈大悲,出現在世間來幫助我們。

  為什麼蕅益大師為我們抉擇念佛法門?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我們聽到這句話,我們這個心可以定下來了。為什麼?帶業我們才有指望,不帶業我們沒有指望。就是業障我們可以帶著去,可以帶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可以帶著去見阿彌陀佛,這個事情就容易、就簡單了。如果不帶業,就難了。其他的法門沒有說帶業的,唯獨這個法門帶業,所以這個法門能叫一切眾生平等得度。

  前些年在美國,有些人說到,淨宗帶業不能往生,必得要消業才能往生。這個說法確實震撼了全世界的念佛人,使許多念佛人都感到驚慌。我是在一九八四年,沈家楨居士請我到紐約去講經,我在洛杉磯轉機,在洛杉磯住了十天。那個時候周宣德老居士,我想這裡也有同修聽說過老居士的名字,周老居士在機場迎接我。見了我就告訴我,他說法師,現在有人說帶業不能往生,那怎麼辦?我這幾十年佛不是白念了嗎?他說這個話說得非常嚴肅,態度非常的悲觀。我聽了之後我就告訴他,我說帶業不能往生,那就不要去了。他聽我說這個話,他也聽不懂什麼意思,他聽了覺得很茫然,兩個眼睛看著我。我就老實告訴他,我說如果帶業不能往生,西方世界就是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去幹什麼?他還是沒聽懂,還是疑惑的眼光來看我。我就告訴他,我說老居士,那些說帶業不能往生的人查經,查了很多經都沒有帶業這個字樣。雖然沒有帶業這個字樣,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普賢,這都是《華嚴經》上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淨土的,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的,這個你知不知道?他說這我知道,《華嚴經》上讀過的。我說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那是不是業?他聽明白了,這才懂了。等覺菩薩去往生,帶一品生相無明也是帶業去往生。那不帶業,不帶業就是阿彌陀佛一個人,除阿彌陀佛一個人之外,哪個不帶業?只是帶的多少不一樣。

  所以西方淨土經裡面告訴我們,它有四土、三輩、九品,我說這個有沒有?他說這個有,《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上都有。我說如果不帶業,哪來的三輩九品?四土、三輩、九品從哪兒來的?是從帶業帶的多少而分的。不帶業,決定沒有四土,決定沒有九品,應該完全是平等的。所以我說你放心,老實去念,決定往生,不要聽信這些話,動搖了自己的信念,那我們才吃虧上當了!可是說這些話的人在美國也很有地位,我們也不能得罪他,所以我後頭又補充了一句話。我說人家說消業也沒有說錯,為什麼?多消一點不就少帶一點,到那邊品位高一點,他也沒錯。所以我說這樣才能夠圓滿。所以,祖師大德遵循佛的教誨,教導我們在末法時期,大乘佛法當中修學這個法門,你決定成就。這是說這部經的圓滿,經的頓超。

  「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佛講念佛往生的經有三部,《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跟這部《阿彌陀經》,我們稱之為「淨土三經」。這個三部經是專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方法、境界,古大德稱為「往生經」。後來這些祖師大德們,又將《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兩種附在三經的後面,稱為「淨土五經」。我們今天所看到淨土五經,要曉得它的來歷,它是怎麼來的。也可以說,這五樣東西是專門教導我們修學這個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經典裡面教給我們念佛方法很多,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四種,第一個叫實相念佛,第二個叫觀想念佛,第三叫觀像念佛,第四個叫持名念佛。這些方法都在《觀無量壽佛經》之中,持名念佛的方法也是在十六觀裡面。而淨土三經,大本的《無量壽經》跟小本《阿彌陀經》,佛都教我們專門採取持名念佛的方法,可見得「持名念佛」釋迦牟尼佛非常重視。釋迦牟尼佛重視,實在講也就是一切諸佛都重視,所謂佛佛道同,都重視這個法門。

  這個法門怎麼好?好到什麼程度?確實一般人很不容易體會,如果要不是真正實學、真正契入這個境界,是沒有辦法說得出來的。古德當中,像善導、永明大師、蓮池、蕅益,確實給我們發揮得非常詳細、明瞭。但是我們自己業障深重,讀了這些書、聽了這些開示,依舊不能夠生起清淨的信心,這是我們自己的不幸。所以必須要善知識的開導、要善知識的提攜幫助,還得要自己真正下功夫、真正的修行,然後你才會體會得到,才能把它認識清楚。如果不是認真去修學,讀了、聽了,充其量也只是八識田裡面種一點善根而已,起不了作用,解決不了問題。希望同修們如果想真正在這一生當中改造自己,我們俗話講改造自己的命運、改造自己的人生,你能信、真正肯行,確實是不難做到的。人,每一個人確實有命運,命運從哪裡來的?命運從業來的,你只要造業,業就是命運的來源。我們今天依照佛的教訓來修學,就是在業上面斷一切惡業、修一切善業,我們所得的結果當然就離開惡報而得到善果,所以這個確實是有理論依據的。

  四種念佛法門裡面,最簡易的是「專持名號」,專是專心、專一,持是保持,不能把它失去。名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我們一天到晚、一年到頭,這一句佛號決定不能離開。念的方法,你念六個字或者念四個字都可以,你大聲念也可以,小聲念也可以,不出聲,心裡默念也可以,要緊的是不能間斷,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個效果要多少時間才能看到?我告訴諸位,三個月到六個月就見到效果。可是你得要真幹,不真幹不行!什麼叫真幹?就是剛才我講這個三句,不懷疑、不間雜、不間斷。你真正做到這三句,那叫真念佛。我一面念佛一面還想別的事情,那叫夾雜,那就不專,那就得不到效果。念個幾句把佛號給忘掉、斷掉了,那也不行!佛號一斷掉,必定是兩個現象,一個是打妄想,一個是昏沉,昏沉是墮在無明裡面,什麼都不知道。只要依照這個方法去念,三個月到半年的時間,你的業障就消了。當然不是完全消,確實會消掉一部分,你自己會感覺到。感覺到什麼?第一個頭腦比從前清醒,以前常常糊裡糊塗的,現在不糊塗了,聰明了,顯得有智慧,這就不一樣,半年的時間就可以收效。心清淨了,從前妄想很多,現在妄想少了,心清淨,煩惱少,憂慮少,牽掛少,心比較定,比較清淨,比較有智慧。你真正用這個方法去訓練自己,真有效!這個裡面理論懂不懂沒有關係,理論懂當然好,不懂也可以做到,只要你真肯幹,依照這個方法它確實見效,而且見效得非常之快速。其他宗派法門裡頭,能夠在半年當中見效的不多,這個法門確實能有效果。

  說「至穩當」,穩當怎麼個說法?這必須對於聖賢人的教訓要有信心,知道他決定不欺騙我。佛教人不妄語,哪有自己欺騙別人的道理?不可能的,佛給我們講的話句句真實。念佛人不論是對於念佛的理論、經典通不通達,這個沒有關係,只要真正相信、真正發願,發願依照這個方法來修學,你立刻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中國俗話說佛菩薩保佑,他確實就得到,這個穩當。第二,念佛的人只要依照這個原則,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功夫純熟的時候必定有不思議的感應,臨命終的時候,佛決定來接引。人在世間最大的福報是什麼?絕對不是財富,絕對不是長壽,世間人所求的都是假的,都是一場空。真正的福報是臨終的時候不生病,頭腦清醒,知道自己到哪裡去,這是真福報。古人達到這個境界的很多,現在也有不少。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我為什麼做不到?沒有別的,做到的人是真修。真修剛才講了,就是這三句話,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真正做到了。我們今天為什麼做不到?我們沒有照這三句話去做。

  這些年來在台灣,我們見到念佛往生的,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這都不生病的,都曉得哪一天、什麼時候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這四十年當中,走得這麼樣自在、這麼瀟灑的,在台灣總有二、三十個人;念佛往生瑞相的,超過五百人了。台灣這個地方確實是了不起的地方。在南洋、在新加坡、在馬來西亞,我這幾年去講經,那邊同修告訴我,某人走的時候打坐走的、預知時至的,我聽到的有五、六個。在美國這邊我也聽到過,甘老太太,你們很多同修都認識她,她現在距離遠了,她住在舊金山,晚上到這兒來聽經不方便。前幾年她告訴我,她有個親戚就是在美國往生的,是打坐走的。她說這個人平常看不出來,年歲大了,跟她兒女住在一起,在家照顧小孩、燒飯。走的那天,不知道什麼時候走的。因為每天早晨都是她燒早飯,這天早晨她沒有起來燒早飯,所以家裡人就開她的門。門打開之後,看到她老人家盤腿坐在床上,已經死了。更奇怪的,她把家裡兒女、媳婦、小孩的那些孝服,她一個一個人都做好了,都擺在她的床鋪邊上。她是什麼時候做的?一定是都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家人上班,她在家裡做這些孝服,後事她預備得整整齊齊的。可見得人家預知時至,走得那麼瀟灑、那麼自在,在美國往生的。

  這些都是證據,基督教裡面講見證。我們佛法裡面,佛講經這是三轉法輪,第一個是給你講道理,第二個是講比喻,第三就是拿出證據來給你看。這些走的人都是證據,確實能到這麼樣的自在。祕訣沒有別的,就是人家真正做到了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一句佛號念到底。所以,這個法門是最穩當的法門,沒有比這個更穩當的。

  「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信、願、專持名號就是修學這個法門三個最重要的條件。你要真信,要真正願意到極樂世界去,真正願意見阿彌陀佛。諸位必須要知道一個事實,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金剛經》是智慧,是高度的智慧,佛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聽到這個經文,讀到這個經文,但是從來沒有認真的去想過,所以這個境界你始終入不進去。如果你認真去想一想,人生在世確實是一場夢,不要以為到死的時候這才一場夢,其實天天都在作夢,時時刻刻都在作夢。絕不是到死了之後才是虛妄,眼前哪一樣不是虛妄的?哪一樁是真實的?決定找不到,這是實話。

  你想前想後、想東想西、患得患失,都叫做妄想、執著。殊不知這些妄想、執著都不是真實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這是要真正覺悟。真正覺悟、真正明白了,你才肯放下。這一放下,人就覺悟了,心就清淨了。不但在世法上一切法了不可得,連我們自己這個身也不可得,身要可得,為什麼要衰老?為什麼要病?身要真的是自己,那應當年年十八,應當長生不老,那才是真的。它天天在起變化,剎那剎那在變化,哪是真的?沒有一法是真的。人與人之相處,人與這個世間相處,諸位要曉得那是一個「緣」字。緣聚散無常,緣聚的時候不要歡喜,假的,緣散的時候也不要悲哀,緣散那是正常的,本來就如是,都在一個緣。所以,佛法講這個世界叫「緣生法」,因緣生法。凡是因緣生法都不是真實的,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佛把真相給我們說明了。我們要明白這個真相的究竟,那就要自己成就圓滿的智慧。圓滿的智慧怎樣才能成就?到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那是最快速的方法、最直捷的方法,我們才能將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瞭。所以,諸佛祖師教給我們修學淨土這三個重要的條件。再看底下一段。

  「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哉。」到這裡是一段。三經前面跟諸位報告過,佛為我們說出這個法門,這個法門雖然沒有人問,釋迦牟尼佛觀察眾生機緣成熟。當然不是都成熟,是這一個地區眾生有一些機緣成熟的。我們在《無量壽經》裡面讀到過,這個機緣成熟是非常的稀有。依照《無量壽經》上的說法,那是這個眾生在過去無量劫以來修積的善根福德,在這一生當中成熟。為什麼?他才能夠相信這個法門,才能夠接受這個法門。如果不是無量劫善根福德的成熟,他縱然聽到這個法門、接觸到這個法門,他也不能完全相信,也不能認真去修學。換句話說,他這一生當中不能往生,這就是沒有成熟的人。真正成熟的人,一接觸、一接受,他就真正會做到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只要做到這個樣子,這個人就是善根成熟的人。善根成熟的人,就是他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換句話說,就是他在這一生當中決定作佛,這還得了!所以這個法門我們縱然勸一切人,一切人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你不必灰心,也不必去責怪他。為什麼?不能怪的,他善根不成熟,佛都幫不上忙,我們是什麼人,我們怎麼能幫得上忙?諸佛菩薩都幫不上忙。必須他多生多劫的善根成熟。第二個就是十方如來以本願威神的力量,冥冥當中加持他,所以他能信、能願、能行。

  這是三經,現在是五經,雖然並行於世,可是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這個在我們中國佛教非常普遍,幾乎包括禪宗都不例外,我們看到《禪門日誦》,就是禪宗的課誦本,他晚課也念《阿彌陀經》。有一些禪宗裡面,他是逢單日念《阿彌陀經》,逢雙日念八十八佛,他們晚課是這個作法,可見得對於《彌陀經》相當重視。重視的原因就是「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這個三根,根是根性,大別的區分是將一切眾生的根性分為上、中、下三等。而這個法門,所有一切根性都能修,不同於其他法門。譬如說在中國的禪宗,禪宗只有上根的人才有資格修,中下根性沒有分。你看六祖大師在《壇經》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他說他所接引的人,就是他教的對象,是上上乘人,比大乘還要高。六祖講神秀所接引的是大乘人,他所接引的是上上乘人,這就說明禪宗必須要上根的根器才能夠修學,能不能成就那還沒有把握。教下,像華嚴、天台、法相、三論這些宗派,他們的對象是上、中根性的人。大概上根利智修學這些法門都有相當的成就,中等根性的成就就要差很多了,下根可以說沒有分,得不到利益。唯獨這個法門,上、中、下三根,所謂是不認識字的老太太、老公公,他修這個法門一樣也能往生,一樣也開智慧,這是真實的。所以古人說,「若智若愚皆有分,是男是女總堪修」,男女老少統統都有分,統統都可以修。

  《華嚴經》裡面文殊、普賢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是代表上上根人。《往生傳》裡面記載著潭州的黃打鐵,鐵匠,不認識字,一家四口,太太、兩個小孩,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沒有生活,所以非常的辛苦。他是遇到一個法師,一個出家人,從他打鐵的舖子經過,他看到很感動,請這個出家人到鐵匠舖來坐一下,供養他一杯茶。向他請教,他說我生活太苦,有沒有方法叫我離苦得樂?這個法師就勸他念阿彌陀佛,他說你只要好好的念,一定有好處。他就真聽話,從此以後打鐵,鎚子打下去,阿彌陀佛,提上來,阿彌陀佛。那個風箱,推進去,阿彌陀佛,拉出來,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念得非常勤快。他的太太就問他,她說你打鐵這麼辛苦,再念阿彌陀佛不是更辛苦?他說不會,我從前很辛苦,現在念阿彌陀佛,不覺得辛苦了。這個樣念了三年。那一天他往生的時候,他不認識字,他居然說了一首偈子,他說「叮叮噹噹,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他鐵鎚打一下下去,他就在那兒站著往生了,他是站著走的,他不生病。街坊鄰居大家看到非常受感動,看到他這麼走法,這是非常的難得。像這一類的,這是我們講的下根之人、下愚之人,沒有受過教育、沒有讀過書的。他臨走說一首偈,可見得他開智慧了,他確實破迷開悟,他是開悟之後走的,走得那麼瀟灑、走得那麼自在。

  我是在民國五十七年,台南將軍鄉有個老太太站著往生的,也是預知時至。我是好像去年還是前年到高雄,在高雄講演提到這樁事情,聽眾當中就有好幾位來告訴我,他說他們都知道。在臺北,李濟華老居士往生的瑞相就更不可思議了。那一天他走的時候,甘老居士在場,在現場參加他的法會。老居士八十多歲,跟大家講經講了一個半鐘點,苦口婆心的勸導大家好好的認真的念佛,講完之後告訴大家,我要回家去了。人家以為他八十多歲,講一個半鐘點講太累了,以為他要回家休息了。哪裡曉得他老人家下了講台,在講堂旁邊有個小客廳,他在沙發上一坐就走了。你看多自在!他是差不多兩個月以前就曉得了,得空的時候他去看看老朋友,見最後一次面,辭行。那一天晚上參加法會的時候,那時候臺北還沒有計程車,有三輪車。他跟太太坐三輪車參加法會,跟他太太商量,因為他有幾個兒女都在美國,就是老夫妻兩個住在一起。他跟太太商量,他說我要往生了,你會不會寂寞?他太太說,你能往生那太好了!我不會寂寞。一口就答應了。就是那天的事情,沒有想到他講完了之後,下了台他真走了。預知時至,真走得瀟灑自在!這是我們在臺北市親眼看到的。這是說的普被三根。

  「攝」就是包括,「事理以無遺」,念佛有事念、有理念,理是把這個道理、方法統統明瞭,所以說理論、方法、境界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叫理念,他當然專心。第二種是事念。就是理論不曉得、不明白,境界也不清楚,但是看到別人這樣做有好處,自己就跟著去做,這叫事念。事念念到心地清淨的時候,智慧自然開了,所以從事念以後一定會進入到理念。理論雖然通達明白,這一句佛號決定不間斷,這就是理念不能離開事念。

  「統宗教而無外」,宗是指禪宗,教是指教下,禪宗以外其他九個宗都叫做教。所以我們佛門裡面稱宗教,跟我們現在社會上稱宗教意義完全不相同。佛門這個「宗教」是我們自己有十個宗派,十個宗派,禪宗教學法跟其他九個宗派教學方法不相同,它是很特別的,所謂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換句話說,禪宗沒有教科書,其他九個宗派都有課本,都有層次,按部就班的教學。所以就把他分為宗門跟教下,是兩種完全不相同的方法。雖然方法不相同,目標是相同的,這個諸位要記住,目標相同,方向是相同的,只是方法不相同而已。念佛法門,宗、教統統包括在裡面,所以說是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是我們言語、心思都達不到的境界。

  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