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242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四二集)  2015/9/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24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八十五頁倒數第三行,從當中看起:

  「今經如實安住,即是安住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即是入清淨句」,上一節課我們講到這個地方。這一句話是從前面倒數第五行第一句,《往生論》裡面講的,念老節錄這一段文,「又向說佛國土功德莊嚴成就,佛功德莊嚴成就,菩薩功德莊嚴成就」。佛國土功德莊嚴成就有十七種,佛的莊嚴有八種,菩薩莊嚴就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眾生信願持名,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人,菩薩是指這些人,說了四種莊嚴,總共二十九種莊嚴。我們接著往下面看,「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這是《往生論》上的一段話。今經,我們今天看這一段經文,第一句如實安住,跟《往生論》講的這段話意思完全相同。如實安住即是安住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即是入清淨句,這一句話很重要。如實安住,實就是諸法實相,就是自性。

  自性沒有任何現象,沒有物質現象、沒有心理現象,就是想像、思惟,沒有這個,也沒有自然現象,但是它能生這三種現象。講得最清楚、最明白、最容易懂的,無過於禪宗六祖大師,六祖開悟的時候說了五句話,那五句話就是自性,就是真如本性。第一句話他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他說的「本不生滅」,第三句說「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相好,它不生不滅。自性是什麼樣子?「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所以佛陀教化眾生開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是方法、門徑無量無邊,修什麼?統統修的是禪定。這個一定要知道。為什麼要修禪定?因為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本定,我們要明心見性,不能動念頭。大乘經上我們總結,非常簡單明瞭,怎樣才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惠能大師成佛了。自性,你看看前面說的,這自性的體、德、能,末後一句,「能生萬法」。萬法是什麼?宇宙,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自性所生所現。但是自性我們要曉得,它沒有生滅,自性講能生萬法這個意思,隱現,有緣它現,沒有緣它隱,隱現自在,不是生滅。生滅是屬於阿賴耶,妄心,真心沒有生滅。真心裡頭一無所有,但是遇緣能生萬法,沒有緣一念不生,什麼也沒有,所以不得已說一個空字,自性是空寂的。涅槃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涅槃,涅槃是梵語,翻成寂,清淨寂滅。

  這個地方所講的如實安住,就是安住在哪裡?安住在真如自性。怎麼個安住法?《金剛經》上有一句名言,六祖在這一句話開悟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在這句開悟的。應無所住就是安住,安住在自性生心,生心就是什麼?就是能生萬法。我們凡夫要是安住在自性上,就不能生心,生心就不能安住,這是凡夫;不但凡夫,還包括阿羅漢、包括權教菩薩,沒有明心見性的菩薩都是這樣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要學、要練,這叫修行。修行兩個字,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有身口意三大類,意的行為就是念頭,妄想、念頭是意業的行為;身的行為是造作,一舉一動;口的行為是言語。我們的念頭、言語造作錯了,錯在哪裡?沒有如實安住就全錯了,這把權教菩薩以下統統包括,統統錯了。現在我們明白,從經典上明白,這是聽說的,不是自己親證的,如果真搞清楚,管用。怎麼用法?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眼見色、耳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明白,這就是生心。要安住在哪裡?安住在自性,安住在實相。實相怎麼安住?如如不動,見色聞聲,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是自性般若起作用。安住在哪裡?安住在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安住,如實安住了。

  如果起心動念,迷了,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無始無明,你心起無明了。無明就是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轉相就是念頭,就是分別執著,第六意識的分別、第七識末那的執著。阿賴耶那是資料庫,將你所有的這些資料統統保存在這個地方,永遠不會消失,這叫業。業習種子遇緣起現行,現行是果報,善業三善道,惡業三惡道。起心動個念頭,阿賴耶裡頭都存著資料,永遠不會消失。修行在哪裡修?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修,這叫真修。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這是個總原則,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知道不起心不動念,不落在無明。誰?法身大士、諸佛如來。起心動念我們凡夫不知道,為什麼?太微細了,我們根本就不知道起心動念這樁事情,它的速度太快、頻率太高,高到什麼程度我們無法想像。今天量子力學家也說不出來,只告訴我們太快了,不但我們的眼跟不上,我們的念頭都跟不上,高頻率。

  自性沒有三種現象,自然現象、心理現象(就是念頭),物質現象沒有,完全沒有,但是它能現,剛才講過了,它有隱現不同,有緣它現,沒有緣它就隱藏起來。什麼緣它現?修行人明心見性,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它就現了。這就是緣,緣有感,自性有應,感應道交,它現相。現什麼相?現的是一真法界,就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在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實報土就是華藏世界。極樂世界四土裡面有實報莊嚴土,這是自性現的,不現呢?不現就是常寂光。常寂光是體,是自性的本體,能現能生能隱,能隱能現,一真法界。真妄標準是什麼?這大乘經上的,有生有滅就是妄,不生不滅是真。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實報土沒有生滅,它很奇怪、很特別,不但實報土沒有生滅,它的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跟實報土一樣也是不生不滅。大概大乘教裡頭,只有這麼一個特殊的境界,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這一點我們要知道。一切諸佛剎土裡修行,不能修到實報莊嚴土不算成就,可是西方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成就。這個太殊勝了,無比殊勝。而且修行的方法很容易,可是難信,真難信,許多菩薩都不敢相信,難信易修的法門。往生的條件,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講得最清楚、最明白,往生什麼條件?真信真願。對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絲毫懷疑,我完全相信,求願往生這個心是真心,無比的懇切,全身投靠阿彌陀佛,臨命終時佛就來接引,所以能不能往生,完全在信願之有無。念佛呢?念佛與往生沒有關係,念佛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品位高下在念佛功夫的深淺。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有方便有餘土、有實報莊嚴土、有常寂光淨土,你是到哪一個土,插哪一班,因為每一土裡頭都有三輩九品,那是念佛功夫淺深。這個要搞清楚,搞清楚我們心就定了,全心全意投靠阿彌陀佛。

  我希望什麼樣的品位?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希望這個位次。等於說我到極樂世界去學習,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從這裡學起,我會很踏實,那些人,念佛功夫好的,他們是插班。我從小學一年級念起我就很滿意了,為什麼?極樂世界無量壽,跟著阿彌陀佛學。下下品往生,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實報土往生的菩薩平等,這不可思議。為什麼?本經四十八願第二十願,阿彌陀佛告訴我們,凡是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皆作阿惟越致菩薩,沒有說凡聖同居土除外,沒有講;換句話說,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菩薩?《華嚴經》上的地位,圓教初住,別教初地,沒有證得,但是你的神通、道力、智慧決定跟阿惟越致菩薩平等的,不可思議。

  極樂世界有階位,一點不假,但是待遇平等,不像他方世界,他方世界有階位待遇不平等,一個等級比一個等級殊勝,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全是阿惟越致菩薩。我們要不把它搞清楚、不搞明白,那個心不懇切,往生沒把握。真搞清楚、搞明白了,萬緣放下,八萬四千法門放下了,無量法門放下了,我就這一門,這一生決定成就。如果你搞清楚了,你發心,人人都有機會,機會平等。為什麼?往生就是信願,念一聲佛號、十聲佛號都可以往生,十念必生,第十八願,祖師大德給我們註解,說得很清楚、很透徹。那個十念包括一天念十句佛號,或者早晚,早晚課就是念十句佛號,包括這個。所以沒有一個不成功,沒有一個不能往生,所以願心要懇切,信心要堅固,沒有絲毫懷疑。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要是捨棄了搞別的,別的難,別的沒有帶業往生,要斷煩惱、要斷習氣,真不容易。所以古大德說,世尊末法時期,往後這九千年,真正能成就的,能幫助你脫離六道輪迴、脫離十法界,當生就能證得阿惟越致,只有這一門。

  這一門裡面,如實安住怎麼講法?就淨土宗的講法,如實安住就是一句佛號。像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未曾丟失,他的佛號一句接著一句,不管有沒有音聲,沒有音聲心裡頭默念,沒有斷過,這叫如實安住。除這句佛號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妄想都沒有,生活如實安住,工作如實安住,待人接物全是如實安住,他做個榜樣給我們看。他的這片光碟我看了七、八十遍,他的《永思集》我也看過十幾遍,給我的感觸,這個人稟賦不可思議,真正是一個老實、聽話、真幹的人。我們細心觀察老和尚的生平,真正老實、聽話、真幹。也可以說是在近代,諦閑老和尚有個徒弟鍋漏匠,諸位知道,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什麼都不會,四十多歲才出家,沒有受過戒。諦閑老和尚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在鄉下找一個廢棄的寺廟,沒有人住的,讓他一個人住在裡面,找幾個護法居士去照顧他,每天給他送一點米,送一點菜,有個老太太伺候他,替他燒兩頓飯,中午、晚上,早晨讓他自理。他在那裡念了三年,就一句佛號,你看三年往生,站著走的。走了還站三天,人家給諦閑老和尚報信,那時候沒有交通工具,要走路,來回三天,回來替他辦後事。老和尚對他讚歎,弘宗演教的這些大法師比不上你,走得這麼瀟灑,走得這麼自在,真的沒有白出家。大概諦閑老和尚出家的徒弟,他算第一了,活在世間沒人瞧得起他,走的時候表演這招,讓多少人生起信心。

  海賢老和尚是這一類的人。那我就相信,他念佛三年,能不能像鍋漏匠一樣?肯定能,為什麼不走?他很想走,阿彌陀佛不讓他走,他也聽話,阿彌陀佛叫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我相信他的壽命沒這麼長,一百一十二歲不可能,正常的也不過七老八十,七、八十歲,阿彌陀佛給他延長的,跟他約定的。我相信他九十二年當中,遊覽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見面,決定不止十次,九十二年。一般功夫成片,阿彌陀佛就來囑咐你,會來告訴你,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到時候佛來接你往生,心就踏實、定了。功夫成片就有這種事情,或是在夢中、或是在定中。我相信他念到功夫成片,也不過就是三年五載,他就得到了。佛把表法這樁事情委託給他,做佛門弟子的好榜樣,做念佛往生淨土的弟子們的好榜樣。他從功夫成片往上提升,肯定的,他佛號不離口的,跟我們講一生佛號不曾丟失。師父給他講的話,他完全相信沒有懷疑,依教奉行,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師父還囑咐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這一句話他記在心頭。什麼叫明白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叫明白了。為什麼不能說?環境不能說。你想惠能大師在盛唐的時代大徹大悟,還要到獵人隊去避難十五年。海賢老和尚開悟的時候不可以說,他自己知道。我們在談話當中,他也透露消息,偶爾露了一句風聲,「我什麼都知道」,人家問他他不講。這一句話不是隨便說的,沒有大徹大悟說這句話叫大妄語,大妄語是墮無間地獄的。所以我估計他得事一心不亂應該在三十歲前後,得理一心不亂頂多四十左右,所以他跟阿彌陀佛很熟悉,念佛佛就來了,給我們做見證。

  往生,我相信佛告訴他,什麼時候看到一本書,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看到這本書,往生的時候就到了,佛來接你。他天天盼望。信徒也不少,去看他的沒有人帶書給他看,二O一三年,前年,二O一三年一月,有幾個信徒到山上看他,帶了這本書,他看到有人帶書,他就問這什麼書?人家把書名告訴他,無比的歡喜,趕緊穿袍搭衣,拿著這本書,要人給他照相。他心裡完全知道。老和尚一生從來沒有主動要求別人給他照相,只有這一次,你看照這張照片三天之後走了。走的時候不要人助念,他不告訴人,不要人助念,自己念佛,敲著引磬念佛,平常念佛不敲引磬,這一天晚上念佛敲引磬,而且念的時間特別長,大家都睡覺了,到第二天早晨起來,老和尚走了。為我們表法,表什麼法?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他做證明。他常常見佛,每一次見佛都想要佛帶他到極樂世界,佛都不答應,都勸他,你修得不錯,修得很好,給學佛同學們做個好樣子。真難得,不容易,這個表法比什麼都重要!

  第二個就是幫我們的忙了,我們這些年遭難,我們依夏蓮老的會集本、依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來修行,多少人反對,多少人毀謗,甚至於把我們要貶成邪教,他來給我們作證,證明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真經。真經是什麼?每一個字都是佛說的,他會集確實沒有改動一個字,字字句句都是五種原譯本的原文,真經;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他用了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著作來做註解,解釋這部經典,正知正見,沒錯。我們這十幾、二十年,依這個本子修行、學習也沒有錯誤,老和尚為我們作證轉。三轉法輪,夏蓮公、黃念祖勸轉,示轉、勸轉,老和尚為我們作證轉,我們這才死心塌地,再沒有疑惑了。

  這一句佛號能夠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老和尚雖然不認識字,沒有上過學,一生沒有讀過一部經,也沒有聽過一堂佛經講演,沒有,但他什麼都懂,無論什麼經你念給他聽,確實他都懂。只是他的師父,傳戒法師教給他的不能講,大徹大悟也不能說,還是一生乖乖的種地、念佛。所以他見人,見的人太多了,一句話,開示就一句話,「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這個開示是他的經驗談,大徹大悟就成佛,一句佛號能成就,不拐彎,不找麻煩。所以我遇到這些資料之後,我勸勉同修們,真正學佛求往生,學海賢老和尚。如果有真信、有切願,經聽不聽不要緊,沒有關係;如果有懷疑,一定要聽經。經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經是幫助我們認識極樂世界,好像是導遊一樣,你對極樂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你的心裡會嚮往,你會非常想去,對這個願心增長,用意在此地。所以有真信切願就不必要了,這一句佛號真正不可思議。現在有人爭淨宗十四祖,我覺得不要競爭,淨宗十四祖就是海賢老和尚,當之無愧。這一生的行誼,他確確實實「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這四句話是海賢老和尚一生的寫照,他是什麼人?他就這個人。所以心裡頭不能放別的東西,只可以放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一生決定成佛。這部經,會集本,黃念祖老居士註解,保證書,念佛求生淨土的保證書,沒有一個不成就。

  所以如實安住,就是安住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懂吧?保證你這一生圓滿成佛這是真實智慧。現在這個身就是無為法身,為什麼?你這個身沒有一個妄念,妄想、雜念、分別、執著全放下了,心裡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或者是你有觀想,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統統放下,沒有第二個念頭,這就是無為法身。修無為法身的方法,這就是《往生論》裡面所說的入清淨句。這個清淨有兩種清淨,「一者,器世間清淨」,就是極樂世界講的,十七種器世間的莊嚴。「二者,眾生世間清淨」,眾生世間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在極樂世界生活、修學的環境。一定要知道,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度化眾生,一生,不要到第二生,一生究竟圓滿成佛的道場,真實道場。他這個國土,沒有國王、沒有上帝,也沒有我們這社會的組織,士農工商,沒有。極樂世界非常單純,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老師是阿彌陀佛,學生是十方世界時時刻刻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人,學生。每一天去的很多,每一天在裡面成佛的也很多,成佛畢業了;成佛之後到他方世界,跟自己有緣的眾生示現八相成道,教化眾生。從離開極樂世界到一切剎土裡面去示現成佛,無比殊勝莊嚴。

  「此一法句」,包括前面講的兩種清淨,與上面,就是《往生論》裡面所說的三種莊嚴。「故云:具足莊嚴」,具足莊嚴這句話不是空話,實實在在,故云具足莊嚴。「如《往生論註》」,這個註解是曇鸞法師作的,《往生論註》作得非常好,「此莊嚴事,縱使毘首羯磨(毘首羯磨乃天帝名。此天善工藝,巧變化,司建築)」。這就是現在建築師,這是天上的建築師,天宮建築由他們來包辦,毘首羯磨是他們的領導人。「工稱妙絕,積思竭想,豈能取圖」,取圖是描繪,沒有辦法,這太好了,無法想像。「性者,本義也。能生既淨,所生焉得不淨」。能生是清淨的自性,常寂光,所生的是下面三土,不僅僅是實報土。實報土是法身菩薩住的,方便土就是我們講的四聖法界,十法界裡頭聲聞、緣覺、菩薩、佛,方便土是四聖法界,下面同居土是六道,全是淨土,法性土。法性是能生能現,所以極樂世界跟十方諸佛所居的剎土不一樣,十方世界諸佛居的剎土是阿賴耶變現的,像《華嚴經》上告訴我們,「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是真心,就是自性,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唯心所生所現,但是後頭有一句,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包括六道,唯識所變。為什麼西方世界沒有識?完全是法性,同居也是法性土,這不可思議。因為每個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阿彌陀佛以他的願力,以他的神通、道力幫助我們把八識轉成四智,花開見佛悟無生,這就轉識成智,所以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平等法界,確確實實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它平等。身相,每個人的身體、體質跟阿彌陀佛相同,紫磨真金色身;相好,阿彌陀佛的相好,《觀經》上講得清楚,身有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個相;每一個好放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裡面都可以看到十方世界諸佛菩薩在講經教學,教化眾生。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所得的身相亦如是,平等的,平等,心就平了。

  你看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心不平,為什麼?不平等,相貌不一樣,相貌好的傲慢,相貌不好的有自卑感,在人面前總覺得比別人低一等,這是煩惱。傲慢是煩惱。所以佛不讓他那個世界所有往生的人,有引發煩惱的緣,因是有,沒有緣。所以帶業往生,帶著業到極樂世界,業會不會變成果?不可能,那裡沒有緣,因加上緣才有果。極樂世界你帶的業,阿賴耶識帶的業,但是它沒有緣,所以它不會結果。我們想轉識成智是在什麼時候?應該是往生的時候,坐上蓮花,蓮花就合起來,佛拿著這個蓮花帶到極樂世界放在七寶池裡頭,等到他完全轉過來了,花就開了,花開見佛悟無生。無生法忍是什麼地位?七地以上。無生法忍,是那樣的階位,不是自己修的,是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無量功德加持,你才能真正轉過來。這都是非常稀有。所以能生的是性德,能生既淨,所生焉得不淨。

  「故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兩句話重要,我們要把這八個字記在心上,我們修淨土要修清淨心,心淨則土淨。清淨心怎麼修?老實念佛修清淨心,念佛沒有雜念、沒有妄想。我們基本的概念,念不念佛?念佛,有時間就念佛,希望佛號不離口、不離心。佛不離心,號不離口,要這樣去念,跟極樂世界完全相應,這才好。如果不念佛就會打妄想,妄想就造業,業就有報,很可怕。

  念頭的微細,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一秒鐘能彈多少次?有同學告訴我能彈七次,我大概只能彈四次、五次,我相信年歲輕,體力強壯,彈得快。如果彈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你能夠掌控得到嗎?不可能。每一個念頭是一個畫面,所以這個畫面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畫面都不相同。日本江本勝博士做水實驗,他那個實驗室我去了三次,他告訴我,他做了幾十萬個實驗,沒有發現兩個圖案是相同的,他把這個話來告訴我。我就告訴他,你做二十萬張、二百萬張、二千萬張,都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他問我什麼原因?念頭不一樣,那怎麼會相同?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念頭生的。這個他完全懂得,善念,你看圖案結晶多美;惡念,那個結晶很難看。現在我們在台灣也設立一個實驗室,在高雄,我們所做的這個效果超過他了,比他還殊勝。上一次我到日本去講經,第三次去訪問他,江本已經過世了,他的夫人接見我,我們把做的實驗帶給她看,她看了非常有興趣,現在要跟我們合作,好事情。這證明什麼?證明相是假相,不是真的。真的自性不可得,因為它沒有現象。自性在哪裡?也就是淨土講的常寂光,常寂光在哪裡?常寂光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它沒有形相,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緣不到。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所以它能生萬法,萬法是剎那變化。所生的這些萬法,它的壽命多長?就是剛才我跟諸位說的,它的壽命,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鐘它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太快了!我們今天看電視,電視一秒鐘多少次?一百次。電視一百次,我們就已經沒有辦法了,好像它是真的,它變化一百次,我們看到好像都是一樣的,其實張張不一樣,沒有一張完全相同。

  你想事實,阿賴耶的相分,也可以說,咱們念佛人常常念《心經》,「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造成宇宙基本的相分,現在講的現象就是五蘊,五蘊,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念頭,念頭產生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現象生滅多快?剛才講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它生滅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們根本沒法子體會到。所以萬法不可得,《大般若經》上佛告訴我們,「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是說這個現象,不要以為它是真的,假的,真的不可得叫真空,假的叫妙有、叫幻有,也不可得,真假都不可得。所以我們的心態是什麼?「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佛說的一切法。再給你講那是真如自性,你沒有辦法掌控它,六根緣不到,它存在,它是六根的根本,六根是從它生的,六根緣不到它。外面的現象,這是心現識變,全是假的。它的頻率,也就是說它的壽命,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次這樣的頻率在流動。我們這一個念頭,不知道多少念頭過去了,微細的念頭。佛問彌勒菩薩那句話問得很好,他的原文是「問彌勒:心有所念,幾念幾相識耶」,幾個微細念頭?彌勒菩薩說,「拍手彈指之頃,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就是微細的念頭有幾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三百二十兆,這是事實真相。能不能得?得不到。我們這個身體,一秒鐘變化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身體,哪一個身體是我?念頭才動,已經不存在了。這個念頭一個接一個,一定要曉得,頻率太快,不是真實的,幻相。所以說「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換句話說,萬緣都要放下,連這身體都要放下,身體是假的,不是真的。

  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所以心裡頭不能有東西,心是空寂的,沒有東西,這個心是最健康的心。這個心跟真心相應,時間久了,養成習慣,真心現前,妄心不見了。諸佛如來用真心,菩薩還不行,菩薩的心裡頭有根本無明,沒有分別執著,所以菩薩心比我們清淨,比佛他就不清淨,權教菩薩還有起心動念,阿羅漢、辟支佛有分別。阿羅漢執著放下了,有執著的習氣,習氣斷盡了他就升一級,辟支佛;辟支佛見思煩惱斷了,習氣也斷了,斷塵沙煩惱;菩薩斷塵沙煩惱的習氣;十法界裡面的佛斷根本無明,無明就是起心動念。他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他就脫離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去了,到實報土去了。難,太難太難,斷煩惱真不容易。

  我是到八十五歲,想想過去學《華嚴》,學了幾十年,《華嚴經》講差不多有四、五千個小時,想想不能了生死,一點把握都沒有,把《華嚴》放棄了,專修淨土,專念阿彌陀佛,這個有把握。看到祖師大德這個開示,真信切願就能往生,這個我有把握。品位高下我不求那個,我求下下品,我從這裡做起,到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在阿彌陀佛座下扎根,從頭學起,小學一年級再念到博士班,我走這個路子,我不插班。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威德廣大,清淨佛土』。可敬畏這是威的意思。可尊重、可愛護,這是德。所以威德,你有威,你有德,這個威德都是修成的。人人都能修成,為什麼?因為它是自性裡頭,是本性的性德。我們迷失了自性,把威德失掉了,我們認真好好的修學,威德慢慢會現前,自然現前。「《法華嘉祥疏》曰:畏則為威」,別人看你,尊重你,對你不敢輕慢,這是威。「愛則為德」,他又敬畏你,他又愛你,又喜歡你。這是這兩個字的解釋。另外一個解釋,「折伏名威」,你跟他在一起,心裡服了,他的智慧、他的德行,受他的感動,自己跟他相比差得很遠,自嘆不如,這是折伏,這叫威。「攝受名德」,這是菩薩那方面。這從兩方面說,前面說我們學生對待老師,後面這兩句是老師對待學生。如何才能折伏學生?身行言教。你自己做不到,就不能叫人佩服,學的東西自己要做到,自己做不到不能教人,被人揭穿了、看穿了,人家瞧不起你,自己必須要做到身行言教。身行而後言教,這個教學成功的;自己沒有做到去教人,被人看穿之後一文不值,身敗名裂。這種事情多,你細心觀察都在現實社會。

  「廣大」,《探玄記》是《六十華嚴》的註解,賢首國師作的,「大以包含為義,廣即體極用周。」體是本體,就是自性,自性圓滿到極處,妙用周遍,廣。廣是從用上講的,大是從包含說的。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心量要廣大,心量不廣大成就有限。要怎麼想?起心動念要想到國家、民族,要想到全世界苦難眾生。學佛的人更廣,為什麼?他會想到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這裡面多少苦難眾生,苦難眾生在求救。我們發心參加釋迦牟尼佛的隊伍,這個隊伍是幹什麼的?佛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只有一樁事情,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我們是最靠近的,我們的苦有沒有離?樂有沒有得到?親近佛陀,親近善知識,頭一個要自己真正離苦得樂。佛陀了解苦從哪來的?苦從迷來的,從無知來的,從不覺來的。樂從哪來?樂從智慧來的,樂從覺了來的。所以佛是怎樣幫助人離苦得樂?破迷開悟,迷破了,苦就離開了,覺悟了,樂就得到了。

  我們遇淨宗很早,懺雲法師就把這個淨土介紹給我,我沒接受。我在台中求學十年,李老師至少有六、七次很認真的勸我學淨土、學印光法師。他老人家把印光法師的《文鈔》給了我,我看了一遍,對淨土尊重,不批評、不毀謗,以前還有批評,這無知,讀了印祖《文鈔》之後對淨宗尊重,但是沒有意思去學它。真正歸心淨土,是我講《華嚴經》,講到五十三參,講《四十華嚴》,在這之前,第三十九卷,看到文殊、普賢都是發願求生淨土成就的。我這一下才醒過來,在年輕時我們心目當中最佩服的是文殊、普賢,現在知道文殊、普賢是念佛往生淨土,回過頭來再看五十三參看出來了。以前五十三參講過一遍都沒有發現,發現什麼?善財修什麼法門?沒發現;換句話,依照清涼大師註解去講,沒懂。第二遍再去看,看出來了,這看出來。

  善財童子是文殊的得意門生、入室弟子,他跟老師當然同一個法門,這承傳,真的,你看他參訪第一位善知識,德雲(吉祥雲)比丘,他修什麼?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我們知道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叫佛立三昧,只可以走動,只可以站著,很辛苦,九十天,日夜都是這樣的,那要年輕的時候體力很好才能修這個法門,一期九十天。德雲比丘教他這個法門,跟他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種念佛法門我懂得,我講的時候沒講錯,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不是數字是表法,是代表圓滿,密宗的圓滿。那就是淨土法門包含一切法門,一切法門都沒有離開淨土,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這是華嚴教義。再看最後一個,五十三參最後一個,最後一位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當中這五十一個善知識代表八萬四千法門,代表這些,善財學不學?學,學了怎麼樣?沒有修。所以參訪之後,經分六個科目,最後一小科,「戀德禮辭」,感恩,感恩接受老師的教誨,但是不學,還是學念佛法門。所以以念佛法門貫徹始終,第一個吉祥雲比丘,最後一個普賢菩薩。我讀到這些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淨宗深信不疑。但是真正回頭是才幾年,八十五歲真正回頭,才四、五年,真正回頭。這個真有把握,法喜充滿。大經大論好,沒有這些經論我們的信心生不起來,經沒有白講,對幫助深信淨土堅固的發願求生,對這個有很大幫助。

  所以心量要大,要幫助全世界,至少幫助全世界的佛教,再擴大幫助全世界所有宗教。行不行?行。我跟宗教往來,這次在英國訪問看到英國人團結宗教,我看到非常歡喜,跟他們宗教領袖見面,我送他四句話,宗教都有神的,造物主,上帝,「眾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宗教可以幫助社會化解所有衝突,把這個社會帶向永續的安定和諧,這是宗教對人類最大的貢獻。宗教最怕的就是自讚毀他,自讚毀他宗教會滅亡,那人類也就有大劫難。所以這個決定要同解,宗教要互相讚歎,不僅是一個宗教裡面宗派,對其他宗教也都讚歎,沒有批評、沒有毀謗,隱惡揚善,絕對正確,這真正叫積功累德。宗教都是救人、都是幫助人,勸人行善的都是好事情,人根性不相同,緣分不一樣。

  所以《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這個法門好,你那個不如我,不行。我們講根性,我這個根性,我涉獵過很多法門,但是我做不到,斷煩惱,用他們的方法做不到,用念佛的方法行,我覺得這個很有道理,心裡頭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放。換句話說,先求清淨心,清淨心得到了,再求平等心。清淨心是阿羅漢,平等心是菩薩,後面覺是成佛,覺是大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這個經的經題好,夏蓮老的會集,這是慧眼,它也是會集的,前面這一半是《宋譯》的經題,後面這一句清淨平等覺經是《漢譯》的,都是原本的經題,連經題都是會集的。清淨平等覺是因,是我們修行的標準,與這個相違背的就不是真修,不是修淨宗,一定要相應。後面,大乘無量壽莊嚴,極樂世界的果報,極樂世界什麼樣子,那幾句說盡了,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福德,壽命是第一福報,有福有慧,後面莊嚴,那就是講的二十九種依正莊嚴,果德。

  《探玄記》裡頭,大以包含為義,廣就是體極用周。體是自性,究竟圓滿,用,大用無方,用途太大了,沒有用不上的。所以末後,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我們特別重視這一句,日常生活修行要抓住這一句。我們再看下面文,「又廣大會亦為阿彌陀佛名號之一,具廣大會聚之德,故有此名」。這講廣大的意思。「因十方眾生往生極樂,法會盛大,聖眾無量,全因彌陀盛德之所感。今經曰廣大,正顯此德。」顯示這個意思。我們要學阿彌陀佛廣大心量、廣大的弘願,跟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是用的什麼心、發的什麼願、做些什麼事情,統統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在這裡範圍規模小,但是相應,心同佛心、願同佛願、量如佛量,哪有不往生的道理?這就是我們往生信心之所來。

  後面這一段,「清淨佛土。經中十一品云,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超踰十方」,踰是超越。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比不上極樂世界,因為一切諸佛的成佛都是隨順自性,證得性德的圓滿,成佛了。成佛之後,他有大慈悲心教化眾生,那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他自己住淨土,報身住淨土,像釋迦牟尼佛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實報土裡面現的是報身,在同居土、在方便土現的是應化身。應化身的身相,應化身的本體跟實報土相同,是法性,不是法相,這個就是超踰十方。也就是隨順自性,他加了一個特殊的修行,那就是四十八願,五劫修行,用了這麼長的時間。

  「又《漢譯》中」,《無量壽經》的漢譯中,「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佛,或無量清淨覺」。這就是五種原譯本裡面,《漢譯》對阿彌陀佛稱呼,稱為無量清淨佛、無量清淨覺,所以無量清淨覺就是阿彌陀佛。「蓋極樂乃如來真心之所現,自性清淨之所成。故無量清淨」。清淨好,清淨的受用好,頭一個身心健康。人在這個世間,老沒有老相,沒有衰老的相,病沒有病苦,死也沒有死相,死了之後一個星期,相貌還是非常莊嚴,滿面歡喜,這是我們念佛人應該要修到的。海賢老和尚就是這樣的,全身柔軟,一個星期還是柔軟的。這都是給我們做示現,做樣子給我們看的。

  「又極樂世界即是密嚴世界與華藏世界之異名」,都是實報莊嚴土。密嚴世界是密宗的,密宗所修的,所以密是顯之密,顯是密之顯,是一不是二,用的方法不一樣,到最後的結果完全相同。生密嚴世界,我們到極樂世界,那個人生華藏世界,到極樂世界一碰頭,你怎麼在這裡?怎麼你也在這裡?都在一起,妙不可言。我們知道的很侷限不圓滿,實際上所有一切諸佛剎土,到極樂世界統統看見了。修其他宗教的,聽說極樂世界這麼好,他能不能不改變他的宗教往生極樂世界,行不行?行,一點問題都沒有。為什麼?條件只是信有極樂世界、相信有阿彌陀佛、願意往生,他沒有說你修學哪個法門,沒有。你看這個法門多大,阿彌陀佛這心胸包容,什麼宗教都行,甚至於五逆十惡,臨終他真相信,他真願意去,他也往生;一絲毫功德沒有也能去,從下下品往生,從那學起;有念佛功德到那邊品位增高,他插班,插班去的;從一年級學起的,沒功德,沒念佛,都能往生。經上沒有說,沒有念佛的人不能往生,沒有。沒有信願的人不能往生。經每一個字都要看清楚,要細心去看,每讀一遍看的不一樣,遍遍有新的意思出來,前面沒有看到的被發現了,有新的章句出現,其實都是念過的,念過多少遍。

  《大乘密嚴經》云,這舉出例子,「大日如來依自難思定」,自難思定,自是自性,難思定是什麼?就是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不動搖,這是自性本定。「現於眾妙色。色相無有邊,非餘所能見,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這是《密嚴經》裡面密宗所修的,也是主要的經典,裡面對於極樂世界的讚歎。大日如來不是普通人,大日如來的讚歎,大日如來是法身佛,毘盧遮那。一般顯教裡面稱為毘盧遮那佛,翻成中國意思,遍一切處;大日,日光遍照一切處,取這個意思。依自性本定,我這樣講,大家容易懂,換句話,就是他入自性本定。現於眾妙色,這有緣,從體起用,現於眾妙色,這就是能生萬法。色相無有邊,非餘所能見,這個餘是其他階位的,大日如來見的,菩薩、聲聞見不到。極樂莊嚴國,這就貼切了,現的什麼妙色?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世尊、教主,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經明大日如來住於難思(不可思議)之妙定,定中現極樂國土與無量壽佛,故知大日即彌陀,密嚴即極樂也」。說得好。

  「密嚴佛土超諸佛國,如無為性不同微塵」。我們這個世界,《金剛經》上講的「一合相」,一是什麼?一就是微塵。這個微塵就是經上說的極微色,現在量子力學家找出來了,科學家叫它作微中子,就是佛經上講的極微色,整個宇宙都是它組合的,它是基本的物質,組合的。所以宇宙的奧祕,物質、念頭、自然現象,這三種奧祕,第一個物質被揭穿了。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是虛幻的,幻相,我們誤以為它真實,它根本就不存在。你想它生存的時間,只有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一秒鐘生滅這麼多次數,哪一個是真的?所以物質是假相,不是真相,應該放下,徹底放下,邊都不沾,我們往生才有把握。什麼時候往生?阿彌陀佛知道,他會來接我走。什麼時候來接我走?有沒有牽掛?毫無牽掛。還有沒有人想見的?沒有了,還有沒有東西需要整理?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說走就走了,自在!捨得乾乾淨淨。到那個時候,如果還有絲毫牽掛,那個牽掛就把你拉回來了,又拉到娑婆世界搞六道輪迴,這個很可怕。所以往生的人,天天作往生想,晚上睡覺躺到床上,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天天這麼想,總有一天真的想到了,阿彌陀佛來了,我就去了。對這個世間要放下。幫助眾生、幫助正法,有緣就做,沒有緣不要攀緣,不要去想我要去怎麼怎麼,那都是妄想。眾生要有福,緣就會很順利,有緣不做對不起人,沒有緣勉強,沒有必要,那叫自生煩惱。所以一切發大心立大願,有佛菩薩安排,自己不操一點心,這就對了,自己心裡頭就一句佛號。對極樂世界認識清楚,這部書、這個註解足夠了,不需要再找參考資料。我是早年路走錯了,走向教下,入海算沙,差一點不能回頭,還好終歸回頭了,老師安心了;不回頭,老師不放心。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