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197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九七集)  2015/6/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9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五百零一頁倒數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行道,經行也。乃天台常行之三昧。乃於行道時誦經也。」天台家在浙江天台山,過去祖師大德們提倡行道誦經。這個行道,我們世間人叫散步,是一個很好的運動,散步的時候念咒、誦經。現在很值得提倡,現在人工作繁忙,很少運動,所以這個行道對於鍛鍊身體有很大的好處。尤其是行道的時候,沒有雜念、沒有妄想,現在科學技術進步,可以聽經,把《法華經》、《華嚴經》都做成有聲書,經行的時候可以聽經。經行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對於身心都好,這一個半小時完全在聽經,聽經跟讀經功德是一樣的。用這個方法好,為什麼?經沒有念漏掉,沒有念錯。一部經長短不一樣,短的半個小時、幾十分鐘,長的不要超過兩個小時。這個方法值得提倡,非常好用。

  下面講「鐘」,鐘,梵語叫鍵椎,這是從印度文翻過來的,是佛門裡面的法器,或者我們叫它做樂器,梵唄所使用的樂器,有鐘、有鼓。「乃鳴集之法器」,鳴鐘是集眾,好像學校上課一樣,通知學生趕快到課堂。又鳴鐘有殊勝的功德。《增一阿含經》裡面說:「若打鐘時,一切惡道諸苦,並得停止。」三惡道的眾生聽到鐘聲,他受苦可以暫停。《佛祖統紀》第六卷裡頭有這麼幾句話:「人命將終,聞鐘磬聲,增其正念。」所以助念的時候要有引磬,這一種就夠了,引磬就是屬於鐘磬,鐘磬增其正念,把他的妄想雜念打掉。修淨土的同學,一心專注佛號,有同修在旁邊助念,勸他跟著念,還有力氣,出聲,沒有力氣,默念,對他有很大的好處。

  「語如鐘聲者」,這是說說法的人音聲像洪鐘一樣,底下這幾句是形容它,「中正宏廣,持續遠聞」。我們想到古時候,大眾聚會沒有擴音器,而釋迦牟尼佛的道場是在野外,沒有圍牆,人數有多少?有三千多人。常隨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不是常隨的,臨時聚集的,跟佛一天二天、三五天的,我們相信這樣的人會很多。所以佛這個僧團,我相信不會少過三千人。經書裡面記載,孔夫子當年在世教學,弟子三千,我們相信釋迦牟尼佛也應該有這樣的盛會。那音聲比什麼都重要。這種音聲從哪裡來的?真誠恭敬心裡頭生的,這是自性的性德。眼睛,遠能看得清楚,近也看得清楚,耳能遠聞,很遠的音聲能聽得到,這心地清淨。他說法,他的音聲同樣能遠聞,不需要儀器幫助。現在方便了,這些擴音的設備非常齊全,甚至於上萬人的道場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下面是說它的作用,「震醒長夜,警覺昏迷」,這是第一個作用。前幾天,我收到一份報告,來佛寺寄來的,還有一個錄影機,是那一邊有附體的,把附體的所說的錄下來,一共有三十多分鐘。告訴我們,海賢老和尚用了一生的精力,九十二年為我們表法,幾個人相信?所以老和尚流淚,佛菩薩嘆息。到來佛寺去的人多了,比以前多了,都是來觀光旅遊的,不是來求法的。這個半個小時,三十七分鐘,完全告訴我們現前社會佛門的狀況,佛弟子已經把佛法丟掉了,真正在搞鬥諍堅固。

  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經文很重要。我們今天居住的什麼環境?社會的動亂,有史以來,這個地球上,有史以來從來沒有像現前這個動亂,歷史上沒有。地球上的這些災變,我們講自然災害,也是過去歷史上找不到的。原因從哪來的?我們現在的思想、言行,與古聖先賢的教誨、與佛菩薩的教誨完全相反,造成我們今天居住的環境。今天弘法比歷史上任何時代都艱難,沒有人聽,沒有人相信,現在人相信科學技術,這個東西很現實。不知道做人,不知道什麼叫仁義道德,不知道什麼叫仁愛和平。在佛門裡,五戒十善,我們講三皈、五戒、十善,有沒有了?真的沒有了。真正學佛,三皈,無論你修學哪個宗派、哪個法門,必須要遵守的,不遵守三皈不是佛弟子。

  我們學習經教,一開頭先念三皈依,提醒大家,佛是什麼?佛是自性覺,法是自性正,僧是自性淨,覺、正、淨。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面,為人授三皈依,他不是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是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那個時候佛法到中國七百年,七百年的時間,不算長,也不短,佛教在中國承傳逐漸逐漸有了偏差,要不然能大師為什麼不教人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大家一定是把解釋誤會了,皈依佛,就會想到泥塑木雕的佛像,皈依法就會想到經典,皈依僧就會想到出家人,這個錯了,這個與皈依的本意完全相悖。而是什麼?而是皈依覺正淨,皈依自性三寶。寺院裡面供奉的佛菩薩、經典、出家人這些形相,這叫住持三寶。自性三寶是真的,三皈依的意思,是讓我們從住持三寶回歸到自性三寶。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覺,自性本覺。

  為什麼會迷的?為什麼不覺了?這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從無明生出三細六粗。這個不覺就是個妄心,是自性迷了,就叫不覺,佛學的名詞叫阿賴耶。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業相就是不覺。不覺它是個波動的,自性是不動的,能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無動搖」,自性不動,沒有動搖。這一動搖,就叫阿賴耶,動搖就有生滅;不動搖,不生不滅,那是真的。我們說得更白一點,自性就是真心,阿賴耶是妄心,妄想、分別、執著是從阿賴耶起來的,妄想是第八識,執著是末那識,分別是第六意識跟前五識。佛在經上講得清楚、講得明白,我們要真正懂得,要能體會到,知道怎樣學佛得佛法的殊勝功德利益,幫助我們解脫,這是學佛的目的,解除煩惱,脫離六道輪迴。再往上提升,脫離十法界,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成佛了,我們學佛的目標在此地,每天不能忘記。

  淨宗也不例外,淨宗是信願持名,求生淨土,生淨土就是回歸自性,這是無比的善巧方便。阿彌陀佛慈悲到極處,開這個法門,他想到了,開這個法門。佛佛道同,佛跟佛完全平等的,沒有兩樣的,但是其他的佛沒想到,他想到了,他成就這個法門,所以諸佛讚歎。諸佛度眾生,怎麼度法?保送他到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教他,必定一生成佛,諸佛很輕鬆。佛在十方世界,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一生當中講經教學,什麼經都講,應機說法。極樂世界的這些往生去的人,到極樂世界都叫菩薩,這些菩薩們有能力分無量無邊身。分身幹什麼?分身到十方諸佛剎土,跟佛結緣,去拜佛供養,聽經聞法。他那個分身真管用,無量無邊身供無量無邊佛,你說那個福報有多大,聽一切諸佛講經說法,智慧很快圓滿。這個地方要認識,遍法界虛空界沒有第二家,要認清楚,決定要發願求生淨土,一生圓滿成佛。

  這個經講得好,講得透徹,尤其是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經是會集的,註解也是會集的。世尊一生講許多經,有時候也談到淨土,念老把這些談到淨土的東西統統會集到此地,八十三部經論,講到淨土的,全會入這個,真的,這個經是淨土的集大成。念老一生到最後,在晚年,往生之前,做了一個報告,這個報告他一生學佛的總結,就是《淨修捷要報恩談》。《淨修捷要》是老師作的,夏蓮居老居士,也是往生之前最後的著作。念老在晚年,用談天的方式,毫無拘束,跟大家閒話家常,來解釋這一部《淨修捷要》,太好了。現在我們把它整理出來寫成文字,還找了個同學把這些文字從頭到尾念一遍,做為有聲書。這次胡小林到這來看到了,聽了幾段,佩服得五體投地,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修淨土宗,我們學一部經,其他的都不學,你要問我介紹一部給你,我一定會介紹《報恩談》給你,這一部保證你往生極樂世界。這個裡頭他所講到的範圍,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教,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統統包括在其中,沒有漏掉一法,太稀有了、太難得了。我叫它做我們淨宗三寶,第一個,《無量壽經》念老的註解;第二個,《淨修捷要報恩談》;第三個,海賢老和尚的《永思集》。我們現前淨宗三寶,三寶具足,你要不能成就,那你不能怪人,你要怪自己業障習氣太重。為什麼?說得這麼清楚明白,你還聽不懂,你還半信半疑,你自己妄想雜念還那麼多。這一生去不了,必定要搞六道,六道再打一圈,不知道何年何月,不是開玩笑的。

  墮入六道再得人身,時間上講要很多劫,你才再有機會遇到人身。這一生,這三樣東西都在我們面前,我們怎麼能夠疏忽,怎麼能不認真?畢竟認真的人太少了,佛菩薩都流眼淚,真的是所謂眾生難度,他不能接受。他真正是心浮氣躁,浮躁到極處,甚至於幾分鐘他都沒有辦法安靜。叫他專注,專注的時間一般大概是十五分鐘,十五分鐘之後就專注不了了,這怎麼能學道?能夠專注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榜樣都在我們眼前,所貴的,你要能看到,有這個緣分,看到了、聽到了,要有真誠恭敬心向他們學習。

  上一回,我記得上一次,自了法師有一份報告,寫得好,我們也學習過了。裡面最主要的,提醒我們一句話,我們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不知道死生大事,對這樁事情不知不覺。如果能知道這個事實,你還敢放逸嗎?印光大師一生把死貼在額頭上,你看他的關房,不大,我去參觀過,桌子上只供一尊佛像,阿彌陀佛,一對蠟台,一個小木魚、引磬,一個香爐,一杯供水,其他的沒有了。佛像後面,老法師自己寫的一個「死」,大字,讓自己時時刻刻看到了,我就要死了,這時候怎麼辦?還有什麼留戀的?真正是萬緣放下,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講的這句話完全兌現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真相信有淨土、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說的,一心稱念就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得好。不必功夫成片,不需一心不亂,經上講得很清楚、很白,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佛就來接引你。

  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是放不下,雜念太多,妄想太多,欲望太多,煩惱習氣太重。不要說祖師來我們回不了頭,釋迦、彌陀自己來,恐怕我們還是回不了頭。為什麼?如果能回頭,他就真來了,他沒有架子,我們真心哀求,他就跟我們見面,現身給我們看。所以,一切都要放下,至少,我沒有方法幫助別人往生,我自己要往生淨土,這一生這個機會、緣分一定要牢牢的抓住。

  所以這是你看,震醒長夜,警覺昏迷,我們總是在昏迷當中,警覺不了。一旦壽命到了,你有沒有想到,馬上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在我想像當中,地獄道的成分最多。為什麼?我們遇到這樣好的法,沒有認真修行,這個罪就很重。沒有遇到不要緊,他沒有緣分。我們遇到了,遇到了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在這一生解脫,往生成佛,還搞六道,那我們可以想想,我們造作地獄的業肯定有。就在學佛當中就造地獄業,自己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障礙別人學佛?有沒有讓別人在佛法裡面生起疑惑,退轉信心?如果有的話,這就是地獄因。我們沒有認真依教奉行,讓外頭人看到我們這個樣子,「你看學佛,假的,不是真的」,這個罪名就是地獄。所以不要以為學佛一定會生極樂世界,不會墮地獄。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圓通章疏鈔》裡面最後的一頁,列入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地獄。他說得好,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沒有警覺。

  下面再說,「引生善心,停息諸苦。音聲功德,並如鐘也」。鐘聲,其他的音聲也有,講經的功德、念佛的功德、念咒的功德,都有這個無比殊勝的利益。這個地方講的引生善心,它有沒有把我們的善心引發起來、有沒有幫助我們停息諸苦,就是離苦得樂?離苦得樂現在就得到,真正契入境界,法喜充滿,歡喜。下面又說,「又鐘身鑄有真言、種子字、大乘經偈」,鐘上一定有這些。真言就是咒,像往生咒,淨土宗的常常用這個,一般用大悲咒最多;藏傳裡面普遍的,我們到處能看到的,六字大明咒。還有刻的大乘經偈。這個鐘撞一聲,這些經咒隨著音遠聞,法音遍法界,普度一切眾生。所以「鳴鐘一聲,即如轉誦鐘身所具一切顯密經法」。這個鐘我沒有見到過,但是我聽人說過,過去這些大德們說過。大陸上賢首宗大殿上的大鐘,裡面所鑄的文字是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鑄在鐘的上面,那敲一下就是一部《華嚴經》。不少,《法華經》的也多,隨著天台宗,天台宗是《法華經》。密宗道場多半是咒語。所以鳴鐘一聲,確實正法遠聞。

  用這個來比喻說法的人,「一一聲中,皆寓無量妙義」。鐘敲一下,無量妙義,說法人亦如是。所以說法的人要用真心,至少沒有名聞利養,遠離七情五欲。七情五欲離了,當然還有習氣,雖然隨緣,所謂恆順眾生,但是心裡頭不落印象,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也就是說不放在心上。六道凡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放在心上,所以他的心是染污的。真正修行人他修什麼?這修行人真有功夫,他不放在心上,他心地清淨。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這個法,一天到晚,一年到頭,他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他跟大眾接觸,一團歡喜,滿面春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心上一塵不染,這叫真功夫,這真修行人。佛所教我們的,我們以我們淨宗來說,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大願王,全部都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心怎麼樣?沒染,沒放在心上,這就對了。心保持這經上所說的清淨、平等、覺,放在心上就迷了,就染污了,就不平等,就迷了;不放在心上,心永遠是清淨平等覺。一切時一切處都保持著,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說法人,這樣修行的說法人,他一一聲中有無量妙義,是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可以從黃念老的《報恩談》裡面完全體現。你聽《報恩談》,愈聽愈有味道,捨不得放下,它有這麼大的攝受力量。讓你聽到法喜充滿,讓你聽到斷疑生信,讓你聽到會跟他一樣,一心專念阿彌陀佛。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二十四章的第十七章,四十八願的第三十五願,「一生補處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這是經文。「右章中」,看註解,『所有眾生』,注意「所有」這兩個字,為什麼?包括我們在內,我們只要真信切願,這所有眾生我們就有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得的利益是『究竟必至一生補處』,你決定成佛。「是為第卅五」,三十五願,「一生補處願」。「一生補處者,以一轉生補佛處」,你在那裡當候補佛,哪個地方跟你有緣,那個地方的佛示現入般涅槃了,你就到那個地方去補這尊佛的位子,你在那裡後補,跟釋迦佛一樣,沒有兩樣。現在在我們這個世界,「如今」,如同今天,「兜率內院中之彌勒大士」,彌勒菩薩,「一生即補佛位」。他在兜率天,壽命到了,他就到這個地球上來降生,在這個地球上成佛。世尊是賢劫第四尊佛,彌勒是賢劫第五尊佛,補佛位。這個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的,「餘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一切智就是佛。他還有一生,現在在兜率天,必須兜率天的壽命到了,他一下生就作佛,就成佛了。所以他餘有一生在,當成一切智,「是名一生補處」。

  「又如《會疏》曰:一生補處者,是等覺位。尚有一生無明」,具足應該說:一分生相無明,「未破。故曰一生。此品無明,其力最大。唯此後心,以金剛智破之,即補妙覺之位,故曰補處」。《會疏》裡頭說得很清楚,說得很明白,一生補處是等覺菩薩。在《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十住開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四十個位次,十地上面就是等覺,就是後補佛。等覺位還有一品無明沒破,這裡說一生無明,具足,就是詳細的說,是一分生相無明沒破。你看看這個名詞,生相。下面說,此品無明,其力最大,它的能量最大。大在哪裡?惠能大師在《壇經》上告訴我們,能生萬法,就是這一品,叫生相無明。相是現象,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在佛法的名詞是境界相,境界相就是,阿賴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質。轉相就是念頭。物質從哪裡來的?是從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是真實的、是平等的,但是這個裡頭有阿賴耶起作用,阿賴耶把這個境界轉變了,所以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這是怎麼回事情?就是心想生,心想是末那、意識,就這兩個造成的。

  所以佛法講得很清楚,跟現在科學家所看到的完全相應。佛教裡頭沒有造物主,沒有說到神,沒有,佛講自性,講真心、妄心。真心能生能現,妄心能變,把真心所生的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完全是念頭變的。所以佛講一切法從心想生,跟我們講到相由心生,色由心生,相隨心轉,這很重要。今天我們居住的地球,這個現象我們看到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怎麼樣?亂成一團,毫無秩序。為什麼?我們的念頭亂成一團,我們的思想亂成一團,起心動念把正知正見丟掉了,邪知邪見,把邪知邪見當作正知正見,變成現在這個世界。在中國過去,漢唐盛世,怎麼成就的?儒釋道三樣東西都落實在人心裡,都落實在行為當中,端正眾生的三業,好!三業所行接近菩薩,這就是歷史上所傳的盛世,太平盛世,也是念頭轉的。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這世界能不能救?能,再嚴重的災難都能救。怎麼救法?美國布萊登博士說得好,地球上的居民都能夠覺悟,棄惡揚善,端正心念,地球上的秩序就恢復了,地球上的災難就不見了。他說的話,佛經可以給他做證明,這是個科學家,他說這個話是二0一一年,在悉尼講的。那個時候科學家舉行一個會議,在悉尼,他們的報告做出的結論,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念頭改變,地球的磁場就變了。這就是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心好了沒有一樣不好,樣樣都好;心不好,災難多。你看佛經上告訴我們,災難從哪來的?水災,貪心所感的,現在這個世界哪個不貪?而且這個貪心是沒有止境的。沒有止境的,貪感的是水災,那麼將來洪水是沒有止境的,會把大地都淹沒。

  我過去住在澳洲圖文巴,這個城市是在山頂,決定不可能有水災,居然前年發生了一次水災,還死了幾個人,損失很嚴重。我沒有在那個地方,以後我看到市長,我向他請教,這圖文巴的水災是怎麼回事情?他告訴我,雨下得太大、太急,雖然在山頂上,水一下流不下去。一個小時就流光了,就沒有了,所以災難的時間很短,一個小時,但是損失很嚴重,水淹掉一層樓。這個也是人心所感。現在這些年,我們在那裡住了十三年,每個星期六晚上都有溫馨晚會。跟這些朋友,特別是這十幾個宗教,他們都會到我這來用晚餐,來聊天,或者是給大眾講幾句話。宗教團結起來了,人心變善了。大家都有個願望,我們把這個城市打造成世界上第一個多元文化和諧示範城市。有這個念頭,這個地方不會再有災難,真難得!這一次我們在巴黎的活動,圖文巴宗教代表團參加了,在大會做報告,而且主動邀請聯合國這些大使、代表們到圖文巴去參觀、去考察、去指教,好!

  所以今天諸位要問,哪個地方安全?你就看哪個地方的人心貪瞋痴慢疑這個分量不高,這個地方災難就少。如果這五種,在佛法叫五毒,貪瞋痴慢疑,五毒,最不好的念頭,如果這五種很嚴重,人數很多,都很堅固執著,這地方災難就重。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我們這麼多年的學習確實有體驗,真有感應。所以國泰民安要注重什麼?要注重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只要把這三種教育教好,這地區少災少難,這是真理,在歷史上找到證據。國家、地方要重視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只要這三種教育搞好,天下太平。這是中國歷代帝王個個都知道,他要重視,社會就安定,就繁榮;他要是疏忽,就會出亂子。如果自己不遵守倫理道德,會造成亂世,這國家會滅亡,政權會有人取而代之。取得政權的人,他一定恢復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他一定恢復,他只要一恢復,又有一段長治久安的盛世出現。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這不是假的。

  所以等覺菩薩,你看,他的問題就是最後一分生相無明,這個東西一破,相就沒有了。唯此後心,以金剛智破之,這是菩薩最後一點,實在講這是無明習氣,無明早破了,無明習氣。習氣很難斷,真的要有金剛智慧。破最後一品生相無明,即補妙覺之位,他就成佛了,佛稱為妙覺。菩薩最高的稱為等覺,等於妙覺,還不到妙覺,等於妙覺,稱等覺。所以叫補處,他後補佛。

  「若依密教」,密教裡面談的,「一者,一實之理。於密宗初地菩薩之位,先得淨菩提心。自此一實,出生無量之三昧總持門,漸次增長至於第十地」,這是密宗裡頭的說法。一實之理,這個理用一來表示,佛法常用,中國古人也常用,你看《說文解字》,第一個字就是一,一生萬法,萬法不離一實之理。一是什麼?一是真心,二就是妄心。一心能生能現,二心能變,二心就把你變成,你看,把實報土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妄心能變。一心能生不變,極樂世界人都是一心,一心專念,到了極樂世界還是一心專念,永遠不離一心,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明瞭之後我們現在就幹,現在就培養我們的一心,盡可能的把世緣放下,不但世緣要放下,佛緣也要放下。於佛,我們只守住四個字,信、願、持名,這四個字是蕅益大師提出來的,太好了,簡單明瞭。真信,信西方真有極樂世界,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這不是假的,其他都是假的,這個不是假的,這是真的。這個信願合起來就是無上菩提心。

  下面我們怎麼修法?一向專念,一個方向,西方;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就對了。你看這法門多容易,大道至簡。這一句阿彌陀佛,黃念老在《淨修捷要報恩談》裡面說絕了,一句佛號具足一切法,具足一切諸佛名號,具足一切菩薩名號,聚集一切佛所說的經典,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全在佛號裡頭,一字不漏。乃至於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量無邊的智慧功德,也在這一句佛號當中,你只要念這句佛號,全都念到了,遍法界虛空界,你沒有漏掉一個。所以說佛號功德不可思議,你能不念嗎?你還念什麼?念什麼都比不上這句佛號,這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密宗裡頭講,初地菩薩之位,初地菩薩明心見性了,先得淨菩提心,清淨菩提心。自此一實,出生無量之三昧總持門,為什麼?一句佛號裡頭就是無量三昧總持法門,一樣都不缺。漸次增長到十地,初地、二地、三地、四地到十地。這下面有個括弧,這是密教的十地,跟顯教的十地不一樣。「更有第十一地」,十一地就是佛地。「以一轉生補佛處,是名一生補處」。後補佛,這個佛地是後補佛,他一轉生就成佛了。補處菩薩他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兜率天,兜率是什麼意思?知足,知足才能成佛,不知足永遠成不了佛。怎麼知足?徹底放下,身心清淨,沒有絲毫染污,沒有對待,沒有對立,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平等平等,無有高下,這是補處菩薩。補處菩薩得到大歡喜,你看彌勒菩薩現的相,歡喜相,那是什麼?那是法喜充滿。你要不懂得法喜充滿的意思,你去看彌勒菩薩,從這上體會到法喜充滿。真歡喜,真快樂,離苦得樂,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這叫一生補處。

  下面,「如《大疏六》曰」,這個《大疏》就是《大日經疏》,第六卷,「今此經宗」,這個此經是《大日經》,宗是宗旨,「言一生者,謂從一而生也」,這個一生從一而生,「初得淨菩提心時,從一實之地,發生無量無邊三昧總持門。如是一一地中,次第增長,當知亦爾。迄至第十地滿足。未至第十一地」,十一地他還沒到。這個地方所說的,《華嚴經》上講的,我們怎麼修?我們把《華嚴經》讀完了,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從《華嚴》歸淨土了。這是《華嚴》的本意,是《華嚴》成佛的捷徑。你細看善財五十三參,他為我們示現,淨宗的修學,真的就像海賢老和尚為我們示現的一樣。海賢老和尚給我們示現的也是五十三參,這個社會上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這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識。跟他們接觸,跟他們往來,勸導他們念佛,幫助他們生淨土,這是善財。海賢老和尚做得很像,我們要能細心體會,知道老和尚的用心。

  密教初地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從初地一直到十地,一地一地向上提升,經上說得好,從一實之理,發生無量無邊三昧總持門,這一實兩個字重要。一,真實,一就是真實,真實就是一。修行用什麼修?用一實來修行。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要用真誠,真誠就是一。二就不真誠,二就有對立,二就有善惡,二就有是非,那是世間法,一超越世間。這一句「發生無量無邊三昧總持門」,是一實的德用,一實能生能發無量無邊三昧總持門。無量無邊的三昧是什麼?於無量無邊法當中不起心不動念,就叫三昧;一切法完全通達明瞭,叫總持。淨宗念佛法門裡頭,無量無邊三昧總持就是這一句佛號。如是一一地中,次第增長,當知亦爾。一實用成習慣了,從此不斷向上提升,從一地提升到二地,二地提升到三地,三地提升到四地,一直提升到第十地,次第增長,到十地圓滿了。他還沒有能到十一地。

  「爾時,從一實境界」,一實境界是實報莊嚴土。《華嚴經》上所說的,這個實報土是華藏世界,在淨宗,這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具足發生一切莊嚴」,這是自然的,這個一切莊嚴就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往生論》上給我們說出,依報有十七種,正報,佛有八種,往生的菩薩有四種。這個莊嚴全是從自性自然流露出來的,沒有起心動念。「唯少如來一位,未得證知。更有一轉法性生即補佛處」,這叫一生補處。這還要向上提升一級,十地菩薩,十地菩薩再向上提升,這就是一轉法性生,這就是等覺菩薩,補佛處。「故名一生補處」。

  後邊這一段,節錄曇鸞大師的,他說,「極樂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而頓登補處」。怎麼說都可以,都能講得通,為什麼?法性上面的事情,不可思議,不但我們凡夫無法想到,羅漢、菩薩也不可思議。曇鸞真的是我們淨宗祖師,我們相信這是大徹大悟。眾生根性不一樣,有鈍根、有利根,根性遲鈍的,那是像爬樓梯一樣,一級一級往上爬;根性猛利的,他可以一步就上來。像武術表演一樣,他練成的,我們上高處要用樓梯,他不需要,他一步就可以爬上去。「言十地階次者,是釋迦如來,於閻浮提,一應化道耳」。十地一個階次,一個層次,釋迦牟尼佛對於我們地球上的眾生,地球上的眾生不高,不容易體會到,這麼一個原因。「他方淨土,何必如此」。

  世界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眾生,業力、習氣不同,不一樣,所以佛說法,為什麼說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是代表無量,是因為應機說法,眾生他喜歡什麼,你就給他說什麼。我的感覺當中,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創始人,乃至於像中國古時候,伏羲、神農、堯舜禹湯、黃帝這些人,都是大徹大悟,佛菩薩再來的。中國人喜歡聖人,他就以聖人的身分出現。他們講的東西,留下來的東西,他跟誰學的?歷史上沒有記載,他老師是誰?開悟的。諺語有句話說,「無師自通」,你相不相信?無師自通的。你看在中國,後面歷史上有記載,惠能大師無師自通。我們眼前的,海賢老和尚無師自通,他的佛法誰教他的?他也沒有學過,他沒有老師,為什麼他什麼都懂?你問他,他都能給你解答,沒有問題把他難倒的,無師自通。佛的教學法,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切經,誰教他的?他在世所學的是印度的宗教,是印度的哲學,他統統沒用上。不就給我們示現無師自通嗎?怎麼樣才能通?持戒,禪定,開慧。所以他三十歲,把過去在一切宗教裡所學的、哲學學派裡所學的全部放下,到菩提樹下去入定,定中開悟的。開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就是成就一切智,他什麼都知道,而且決定沒有錯誤。世間的東西或者還可能有錯誤,從自性流出來的決定沒有錯誤。

  今天的社會,讓不少人感到困惑,老一代的人過世了,懂得傳統文化的、學習傳統文化的都不在世了,現在我們遇到困難了,咱們傳統文化跟誰學?這個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我們幾個人相信無師自通?他無師,他說他自通了,他胡說八道你怎麼辦?難!無師自通要有很好的根基,根基從哪裡扎?倫理、道德、因果,從這上扎根。這人真有德行,心地清淨,欲望很少,悲心很重,真有菩薩救苦救難的心腸,細心去觀察,他五戒、十善有沒有?三學、六度有沒有?普賢十願有沒有?在這個人身上能看到這些東西,我們就相信他無師自通;如果看不到這些東西,假的,這不是真的。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一定要有德行,你看古聖先賢,無論是中國外國,我們拿這個五科來觀察,統統都符合。倫理,人與人的關係,人與天地萬物的關係,一體。從一體流出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無條件,愛心。這個愛,上帝的愛,神聖的愛,裡頭沒有私心,裡頭沒有我。這樣的人,他在靜中,就是靜坐當中,會得定,會開悟。我們為什麼得不到定?坐在那裡胡思亂想,妄念太多,雜念太多,習氣太重,所以不能得定,不能開悟。我們不把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就走投無路,搞清楚、搞明白了,前途有一線光明。我們自己來不及了,年輕人很多,年輕人裡頭去找,肯定有,有佛菩薩再來的,肯定有。這些再來人,天生的有德行,德行好像是天生的。我們要給他機會,我們要幫助他,讓他慢慢長成,讓他成就,幫助他回歸自性,幫助他大徹大悟。這是我們有信心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底下總結,「鸞師之說,深顯極樂菩薩圓解圓修」,這話說得好。往生極樂世界,解,對於一切法的通達明瞭,圓的。他修也是圓修,一修一切修,一中有一切,一切中有一,那個一就是信願持名,一切就是諸佛如來世尊所說所修的一切法門,無量無邊。一地是一切地,一切地是一地。「故生彼國者,皆不退轉」。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皆」字很重要,統統都是不退轉的,沒有一個退轉的。這是為什麼?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本願威神不思議的功德加持。在極樂世界沒有退轉的條件,樣樣都是幫助你提升,沒有一樣是幫助你後退的。不像我們這個世間,五欲六塵極大的誘惑,你心稍稍不堅固就墮落了,就退轉了。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緣,沒有這個條件,想退也不會退,你六根所接觸的六塵境界,都是幫助你提升。這個地方怎麼能不去?所以是「頓超階次,圓證補處」,圓證,證得等覺菩薩的地位。「深顯彌陀大願,妙德難思」,微妙的功德無法想像。

  曇鸞法師這一段說得好,佛門祖師把他漏掉了。夏蓮公、黃念老都希望把他補起來,曇鸞,二祖,道綽是三祖,善導是四祖。應該我們的祖師位要有這兩個人,不能夠缺少。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