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淨土大經專區 > 淨土大經科註第四回 > 183集

文字檔下載:docpdf【字號:  |    |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  (第一八三集)  2015/2/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83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註》第四百七十頁第三行,從當中「願生我國」看起:

  「願生我國即回向之鵠的」,也就是迴向的目標,「願我一切眾生,往生極樂國土也」。這個心量大,我們常常要有這種心量,不但自己往生極樂世界,希望遍法界虛空界所有一切眾生都往生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要有這樣的胸襟、度量。「如《觀無量壽佛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箋註》曰」,《箋註》就是《觀無量壽佛經》的註解,丁福保居士作的,他說,「十遍稱名也」。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這一句佛號念十遍,這叫十念。「望西」,這是日本淨宗的祖師,他們對《無量壽經》有深刻的研究,其成就不在中國祖師之下,很值得做參考。他說:「經十念頃,專稱佛名,為十念也。此言念者,謂稱南無阿彌陀佛。經此六字頃,名一念。」就這六個字,一遍是一念,十念就是十遍。以上經論意思相同。「乃至十念者,指稱佛名號,下至僅得十念者」。僅得是什麼?人在臨命終時,一生沒念過佛,命終之前只念了十句,這就叫僅得十念,這是最少的。甚至於還有一念,十念念不到,一念,一念怎麼樣?也能往生。這法門不可思議,真的是難信之法。

  那我們要追根究柢,為什麼臨命終時,一念、十念能往生?什麼個道理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有懷疑,你的信心有問題,就不能往生。這一念具足真信真願,一句佛號能往生,原因是你本來是佛,道理在此地。信願持名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他幫助你,你要不是本來是佛,他就幫不上忙。誰知道本來是佛?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上明白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是佛,我也是佛,他也是佛,本來都是佛。跟中國古聖先賢所謂「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是聖人,這個意思就是人人本來都是聖人。你看連《三字經》上都說,「人之初,性本善」,那個本善就是本來是善,不是學來的,是天生的。本來就是善,本來就是佛,本來就是聖賢,這個要承認。

  中國的教育,真實智慧,外國人也承認,中國人最懂得教育,教育做得非常成功。所以幾千年來,這個大國沒有被淘汰,一直存在,將來還是永遠存在。什麼原因?教育,中國人懂教育,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方法,效果、經驗非常豐富。這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世世代代都認真教導。主要負責教導的是家庭,中國在過去是大家庭,大家庭都有塾,塾就是學校,私塾。本來是這一個大院子,門口兩邊的兩間房叫塾,也就是他教學的地方,四合院,看古時候四合院這個圖,你就看到了。

  沒有一家不重視教育的,家有家廟,家廟是祠堂,家廟當中儲藏的家譜,家譜是家庭歷史,家家都有。你去查一查家譜,往上追溯,一百多代之前同一個祖先。我有理由,沒有經過考查,我有理由相信,大概中國的漢族是一家人,炎黃子孫。炎帝是伏羲氏,黃是黃帝,黃帝才創造文字,距離我們現在四千五百年。炎帝就早了,伏羲,伏羲再向上推一千年,就是從伏羲到我們現在,五千五百年。奇怪,地球上只有這一家,沒看到第二家。這是講中國傳統文化,真的源遠流長,不容易,外國許多專家學者知道了都非常羨慕。

  這個東西留下得真好,尤其是他們的文字,漢字、文言文,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載體。你看我們《四庫全書》、《薈要》,全是用漢字、文言文寫出來的。它有什麼好處?漢字、文言文沒有時間的限制,也沒有空間的限制。沒有空間的限制就是任何人只要學會漢字、文言文,這一部智慧的寶典你就有分,你拿到鑰匙了。這就是祖宗留給你的,真實的寶藏,無價的寶藏。無論哪一國人,無論哪個時代的人,為什麼?它不受時間限制,完全能懂得古聖先賢留給我們的真實義,我們能看得懂。這種文字的載體,也是全世界只有一家。全世界的文字都使用拼音,語言,語言會變,常常變,一、二百年之後,話就聽不懂了,唯獨文言永遠不變。

  中國的文言,應該可以說在二戰之前,這時間不算長,七、八十年前,中國的漢字是亞洲的共同語言。韓國完全使用,一點都沒有改;日本人改變了,根據漢字改的。日本人讀漢字、讀文言文,中國的古籍傳到日本的很多。《群書治要》失傳了,在日本,一千年之後,又回到中國來,在中國失傳一千年,他懂。越南亦如是,越南二戰之後才有越南文字,在過去完全是中國文字。所以湯恩比博士說,二十一世紀是東亞文明,東亞文明的主體是中國,它有三個衛星文明,那就是指韓國、日本、越南,是同一個文化圈。這四個國家要合成一體,就能領導全世界,湯恩比博士說的。他說得對不對?對,確實如是。這三個,周邊這三個國家,跟中國往來有兩千年的歷史,也就是在戰國的時代,它跟中國就有往來,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確確實實稱得上是兄弟之邦,應當要合作,來幫助這個世界化解一切災難、衝突,帶給全世界人民幸福、安定、美滿。這個事業多偉大!要靠周邊這三個國家,要覺悟,要醒過來。湯恩比在晚年,天天期望著,晚年真正看到他老人家的慈悲心,在佛門裡頭說真正的菩薩。

  十念往生,我們明白了,我們不懷疑了。最近,大概一、二個月前,潮州謝總的父親念佛往生,給我們證明第十八願是真的。謝總這幾年做了好事,讓人尊敬、佩服,真實功德。父親平常不念佛,也不很相信,他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他擔心父親老了,不念佛,不求往生,怎麼辦?常常掛在心上。當他父親在彌留的時候,也就是往生前兩個小時,他勸他爸爸,給他爸爸講,「真有極樂世界」。他爸爸點點頭,沒有反對。又告訴他,「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爸爸也笑笑。然後勸他爸爸:你跟我念幾句佛號好不好?他帶著他爸爸念,他爸爸就跟著他念,最後這兩個小時。當然不止十念,念得很慢,大概也念了幾十句。我念佛念得很慢,一個字一個字的,我念四個字,阿—彌—陀—佛,我念的速度很慢。早年,我們的護法韓鍈館長往生,我就教她這個念法,第二天她就走了。一個字一個字的念,特別是在病重的時候,體力很衰的時候,這種念法很得力。真的往生了,最後這兩小時,真往生了,證明十念必生是真的,不是假的,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了。

  下面這一段就要給我們解釋可能性。「或有疑問」,有人懷疑,來問,「文中但云十念,何以逕謂為稱佛名號,而非他種念佛耶?」經文上只說十念,沒有說十念都是念阿彌陀佛。問這麼一個問題,他十念念別的佛、念別的菩薩呢?下面為我們解答,「答曰:十念中之念,即指口念佛名之念,實有明證」。真的,有明明白白的證據。「本經《宋譯》曰」,《無量壽經》有五種原譯本,都是從梵文直接翻過來的,《宋譯》是最後一次的翻譯,最早的翻譯是在漢朝。從漢到宋八百年間,總共十二次的翻譯,所以它有十二個版本。非常可惜,當中七個版本失傳了,現在留下來的只有五個版本,宋這個版本留下來了。《宋譯》裡面說:「所有眾生,求生我剎」,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念吾名號」,這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發志誠心」,這個「志」字可能有問題,也能講得通就是了,「堅固不退。彼命終時,我令無數苾芻」,苾芻就是比丘,「現前圍繞,來迎彼人。經須臾間,得生我剎」。這是宋譯本的原文。「其中念吾名號」,念吾名號這一句「只能解作念佛洪名也」,也就是說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單單講名號就是阿彌陀佛,這單單說名號,只能作這個解。

  「又《般舟經》曰:爾時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欲來生我國者,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如是得來生我國土。」這是《般舟經》,有這麼一段話,也能證明這個十念,確確實實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又《觀經》」,《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這個罪可重了。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種叫五逆,這個五逆罪必定墮無間地獄,這是極重的。十惡,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貪、瞋、痴。所以,「具諸不善。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妙法」,這個妙法就是勸他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妙法,「教令念佛」,《觀經》是用「觀想念佛」。不能觀想就用口念,稱名,稱名念佛是十六觀裡頭最後的一觀,最後,也是最妙的、最殊勝的。底下說了,「若不能念」,這個念是觀想念佛,若不能念,「應稱佛號」,稱佛號這就是口念。「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後,即得往生。」「由上經義可證,所云十念者,直是持名念佛也」,念老引經據典為我們證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法門實在是太稀有了!

  尤其經文裡有一句「於念念中」,這個念念可以說十念,從第一念、第二念到第十念,於念念中。更深的意思,那就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那個念念中就微細了。能不能講得通?能。因為十念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低也不一樣,完全在善根、福德、因緣,特別是善根,善根是過去生中所修的。這些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就是每個往生的人,都是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了。佛在大乘經上也說過,凡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這就是善根。這一次得人身遇佛法,遇到這個法門,自己具足信願,就得無量諸佛如來的加持,讓你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得生淨土。所以,這個機會我們遇到了,一定要把它抓住。念佛的好處,不礙世法,最大的好處,世出世間法同時修行,沒有障礙。

  下面一段,「古注經家,於此願文,亦有異解」,對於第十八願的經文,也有不同的解釋。「有曰此是攝上品願,有說下品非也。又有曰:此是上三品,此中十念,是依十法起十念,非是稱名十念」。古德有多種的解釋,我們依哪一種?是不是我們對這些異解又產生懷疑?懷疑是嚴重的障礙,往往因為懷疑,這一次不能往生。所以念老慈悲,把這些問題在此地都給我們解答了。這些不一樣的說法所說的「依十法起十念,指彌勒所問的十念」。在《彌勒發問經》裡頭,說:「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養國土」,安養國土就是極樂世界,「凡有十念,何等為十?」下面給我們列出來了。

  第一個,「於一切眾生,常生慈心」。慈心就是愛心,愛護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包括範圍非常廣泛。生是生命,是生起,一個現象的生起。一切,包括我們現在所講的動物、植物、礦物,動物、植物、礦物都是眾緣和合而生的,所以叫眾生。對一切眾生,也就是對一切人、對一切物、對一切動物、對一切植物、對山河大地,這叫所有一切眾生,常生慈悲心。「於一切眾生,不毀其行」,毀是傷害它,愛護它,就不忍心去破壞它,「若毀其行,終不往生」。現在這個世間,這個毀其行可以說用現在的話說,破壞大自然的生態。你看,農作物破壞了,用化肥、農藥,甚至於改基因,這是對於植物,樹木花草、五穀雜糧破壞了,造這種業的人他不能往生。

  什麼都是自然的好,自然是最美的,自然是最健康的,我們要愛大自然。現在人由於機械的發達,科技的方便,可以把山搬走,從前人做不到,現在人能做到。從前人破壞大自然非常有限,現在這個能量太大了,甚至於核子武器能毀滅地球。你說多麼可怕!這是第一個,慈心念眾生。

  「二者,於一切眾生,深起悲心,除殘害意。」慈跟悲都是愛心,佛教裡面把它分作兩個字,慈偏重在與樂,就是幫助他得到幸福快樂,這是慈心;悲心偏重救苦,他現在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佛菩薩有力量幫助他,離開他的苦難。所以,幫助他離開苦難這叫悲,幫助他得到快樂這叫慈,都是愛心,深起悲心。對眾生決定沒有傷害的念頭,當然就沒有傷害的行為,再小的動物都要憐憫牠。

  「三者,發護法心,不惜身命。於一切法,不生誹謗。」這一點希望我們同學特別要記住,因為口是最容易犯過的。世尊在許多經論,講到三業,順序都是身、口、意,身三、口四、意三。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四種;意,貪、瞋、痴,叫十惡。十惡翻過來,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身的三善業;口,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這口的四善;意,不瞋、不痴、不貪。這叫十善業。基本的戒條,不能違犯。處事待人接物一定要記住,謙虛,決定不犯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是《菩薩戒經》重戒,《梵網菩薩戒經》裡頭有,《瑜伽戒本》裡面不但有,擺在第一條。決定不可以自讚毀他,我們自己要做。

  但是有些同學對法師恭敬、讚揚讚過頭了,說這個法師是什麼菩薩再來的,什麼佛再來的,這個不可以,這太過分了。過分就是造罪業,那不是讚歎,那是造罪。自己造罪,這法師跟著你牽連,也要受罪,這自害害他。我相信誰都不願意做的,但是這些事情明知故犯,或者你真的不知道,我讚歎老師還會錯嗎?我把老師比成阿彌陀佛。我們講經也常常是這麼說法,要看一切眾生統統都是阿彌陀佛,這不是指一個人。像海賢老和尚,有一天晚上燒香燒了十幾支香,都插在香爐上,插滿了。第二天有人問他,師父,你怎麼燒這麼多香?他告訴人,我昨天晚上睡覺之前,看到床上床下、門裡門外都是阿彌陀佛,所以燒那麼多香。那是稱讚眾生,沒有問題,不能說我是阿彌陀佛,這不可以,這大妄語;我是什麼菩薩再來的,這都不可以,千萬不要做這個事情。

  中國古時候老子,他說他有三寶,那三寶是什麼?謙虛、節儉、不敢為他人先。那是聖人,不是平常人。孔子是聖人,老子是聖人,大聖大賢,沒有自己標榜自己。你看,謙虛、節儉,什麼事情退在後頭,不敢在人前面,這個三寶就是他處世待人的心態,我們要學,我們是凡夫。諸位一定要知道,淨空法師不是佛菩薩,淨空法師不是聖人、賢人,淨空法師是個很普普通通的人;再告訴大家,沒有福報的人,也沒有智慧。我要有智慧、有福報,我這一生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一生沒有道場,沒有信徒。人家說我信徒很多,錯的,那不是信徒。因為我們用網路、用衛星電視講經,這是得力於在家居士的幫助,他們做的,我現場沒去看過,網路就更不知道。那是電視前面的聽眾,聽眾,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我跟聽眾沒有往來,我不知道他姓甚名誰。我一生從來不記別人的名字,不記別人的地址,也不記別人的電話,所以我沒有電話。我希望我過得清淨一點,一個人一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

  今年八十九歲了,八十九是什麼意思?隨時可以走。不是明年還在不在,明天還在不在都沒有一定,這是事實真相。所以,講經是我一生的愛好,我現在專講《無量壽經》,專修念佛法門。唯一的希望,就是早一點希望佛來接引我,我就走了,我毫無牽掛,我看到佛我就會跟他去了,沒有別的期望。別人恭維,您老人家一定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那是騙人的,那是假話,可別當真。

  一生我沒有怨恨過人,這是真的,毀謗我的人、障礙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感恩。為什麼?他幫我消業障,他幫我增福慧。我每天講經拜佛都迴向給他們,我供他們的牌位,希望這一生沒有怨恨的人,沒有對不起的人。處處我都退在最後,我沒有站在前面。年歲大了,什麼活動我都不能參加了。現在有個方法,別人找我,我給他錄個十分鐘、錄個十五分鐘,祝福他們,恭喜他們,錄個小光碟,他們的活動場所播放一下,這是我的應酬。其他的時間老實念佛,念念求生淨土,是真的。

  所以,看到經上這個毀謗,讓我產生很多感想,希望每個同學在一生當中,決定不毀謗別人,決定不要稱讚自己,自己修得再好,跟古人比差遠了。我這一生跟我上一代,上一代老師,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乃至於方東美先生,我比不上他們,差距很大!這一生最幸運的是遇到佛法,方老師介紹的,我跟他學哲學,最後一個單元跟我講佛經哲學,我從這裡入門。以後接受章嘉大師的教誨三年,大師往生了。又隔一年我認識李炳南老居士,到台中跟他十年,學會了講經。講經是老師命令我的,我那時候不敢接受,因為我知道,古時候講經的標準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沒做到,哪有資格講經!老師非常慈悲,告訴我,你們年輕人不接著下去,沒有人講經,佛教會滅了。那怎麼辦?老師告訴我,講註解,講錯了那是註的人他負責任。講誰的註解?講古人的註解。為什麼?古人的東西要是不好,一定隨著時間淘汰掉了,不可能流傳到今天。凡是流傳下來的,你要曉得經過多少人看過,還有人給它刻版流通,可見得它有價值。這就是個標準,我們沒有慧眼。

  最好是《大藏經》裡頭有的,因為從前無論在家出家,你的著作要能入藏,那是件大事。在那個當時在家出家的大德看過你的東西,對你讚歎,最後還要經過皇上的批准,才能入藏。所以入藏是真正標準。老師教我,我們學習經教一定是《大藏經》有的,學《華嚴》,清涼大師的《疏鈔》,李長者的《合論》,賢首國師的著作,這沒有問題,《大藏》裡頭有的。《楞嚴經》,我跟李老師,主修的是《楞嚴》,用的二十多種參考資料,都是《大藏經》上有的。老師傳我們這個方法,我們才敢講。古註有些地方看不懂,怎麼辦?老師說,念念就可以了,不必講意思,把它念下來,沒念錯,就行了。或者是看現代人,只看這一段,這一段我不懂,古註不懂,看別的註解,就看它這一句,看看能不能講得通,能不能有點悟處。有悟處,可以講,沒有悟處,照念就行了。老師慈悲,怕佛法滅了,傳不下去,不得已用這個方法。

  自己明白之後,最重要的依教修行,希望能有小的悟處,有少許的三昧。放下世出世間一切障礙修行的那些法,都把它放下,我們的修學簡單,一句佛號,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能不能往生,全在放下,真能放得下真往生,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可以往生。年歲大了,時時刻刻都要放下,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這就對了。

  護法心,不惜身命,賢公為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念佛的功夫我們比不上他,他的善根比我們深厚,他具足了老實、聽話、真幹,這三個條件我們不具足,學習的態度又好,真誠、清淨、恭敬。你看,有這樣的條件,他心地清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就一句阿彌陀佛。這樣的功夫累積三年,就能往生了,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面看到的例子太多了,眼前同學當中我們也看到幾位。在香港大家都知道的,深圳黃忠昌居士,聽我講經,三年可以往生,他就閉關三年,試試看。如果真的,他就走了,如果三年不能往生,他就出關房,出來念佛。沒想到,兩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圓滿,他真往生了,預知時至。證明是真的不是假的,非常難得,給我們做榜樣,給我們增長信心。

  海賢老和尚他比黃忠昌好得太多,他條件具足,念三年能不能往生?決定得生。他沒去,為什麼沒去?阿彌陀佛不讓他去。佛告訴他,他修得很好,可以給大家做榜樣,給學佛的人做榜樣,給念佛的人做榜樣,不帶他去。但是他功夫成就了,我們叫功夫成片,他得到了。在功夫成片這個基礎上,向上提升,也不過三年五載,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的境界就是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智慧開了,六種神通具足。要往生淨土,他生方便有餘土,佛也沒帶他去。最後再提升,提升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禪宗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跟惠能大師同一個境界。什麼時候?我估計他二十五歲左右得功夫成片,三十歲左右事一心不亂,四十歲左右理一心不亂。得到理一心不亂,什麼時候想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現前,想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現前。所以我說,他跟阿彌陀佛見面,他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他這一生看到多少次?我的估計十次以上,決定不在十次以下,他跟極樂世界很熟悉,想佛佛就現前。一直活到一百一十二歲,表法圓滿,佛帶他走了。

  最後的一個表法就是拿到這本書,《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你看,心目當中所期望的,佛法興旺,怎麼興旺?出家在家的同修互相讚歎,不要毀謗,佛法就興旺了。排除門戶之見,在中國十個宗派都是釋迦牟尼佛傳的,不能毀謗,毀謗是什麼?毀謗佛,謗佛、謗法、謗僧。你要謗三寶,來生果報不是極樂世界,是無間地獄,這個總要知道。所以阿彌陀佛慈悲,讓海賢老和尚留在世間,給我們做個榜樣,表法就是做好樣子。海賢老和尚的碟天天要看,我每天至少看兩遍,一般都是看三遍,非常重要!聽的遍數愈多愈好,一天聽三遍,一年就是一千遍。有人很用功,一天五、六遍,那一年就是兩千遍。聽的人告訴我,真得受用,堅定了信心,堅固了大願,求生的願望,這是真實利益,真實智慧。所以千萬不可以毀謗,學著不批評人,只稱讚人,把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的隱惡揚善,看到別人不好的不說,不放在心上;看到他的好處讚歎,讚揚,這就對了。

  「四者,於忍辱中生決定心。」忍辱,是消業障、是遠離災難最好的方法。古人講積功累德,積累用什麼方法?用忍辱,忍辱就能積累,不能忍,功德就不見了。心裡面一點不高興,一發脾氣,叫火燒功德林,你很不容易累積很多年的功德,一發脾氣,全燒光了。所以要忍,忍,功德存在;不忍,功德就沒有了。你看,忍辱多麼重要!早年我在台中,李老師在大專佛學講座裡頭,給學生講六度,特別著重的,布施跟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保全,讓你的福報不至於流失。所以《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法得成於忍」,無論是佛法、是世間法,真正成就要懂得忍辱。決定不能有競爭的念頭,競爭是西方人的,不是中國的,競爭再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再升級就是戰爭,這不是好東西,要用忍辱波羅蜜把它化解。所以在忍辱當中生決定心。

  第五,「深心清淨,不染利養」。深心是菩提心,什麼是深心?清淨心就是深心,清淨不染污。什麼東西染污?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不能沾,你只要一沾就被染污,被染污你的心就不清淨了,這個不清淨就是輪迴心,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清淨心,它就在我們經題上,我們這個經題後半段,「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就是菩提心。清淨心是少分菩提心,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平等心是多分的菩提心,菩薩證得的;覺是圓滿的菩提心,諸佛如來證得的。它重要,一定要真幹,名聞利養要放下,別沾這些東西。

  第六,「發一切種智心」,一切種智是圓滿的菩提心,就是我們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統統具足了,清淨平等覺就是一切種智心,「日日常念,無有廢忘」。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上告訴我們,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真正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希望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個願心就是無上菩提心。印光大師對這句話非常讚歎,古人沒說過,他老人家第一個說出來。是不是真的?真的,一點都不假。為什麼?跟《無量壽經》來對照,《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樣才能生淨土。這是《無量壽經》佛告訴我們往生必具備的條件是這個,我們要知道。這個條件,信願持名,信願就是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統統具足。蕅益大師只把它講成四個字,多簡單,信願持名,決定得生。在我們這個經上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說得清楚明白。要求我們,日日常念,無有廢忘。廢是改換法門,不修這個,那就廢掉了,他怎麼會有成就?要一門深入。海賢這個法表得好,九十二年無有廢忘,真的是一門深入,真的是日日常念。這句佛號不拐彎,就是無有廢忘;綿綿密密不間斷,就是他們的話說的不曾丟失,就是沒有間斷,那就是日日常念。這八個字他做到了,無有廢忘是不拐彎,是我們的好榜樣。

  下面第七,「於一切眾生,起尊重心,除我慢意,謙下言說」。這一願說得更清楚了,無論修哪個法門,只要是佛弟子,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在一切大眾面前,對人要尊重,自己要謙卑,沒有我慢的意思。謙下言說,要謙卑,要尊重別人,決定不可以自讚毀他。

  「八者,於世談話,不生味著心。」這是日常生活當中與一般人往來,談話之間,說完了,佛號就接下去,不要生雜念,不要生染著。一定要知道,像《金剛經》上所說的,「一切法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都不要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不給大家講話,海賢老和尚見到任何人都歡喜,這我們要學,無論談什麼話,都不放在心上。別人向他請教,請他開示,他很簡單、很扼要,勸導你,「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往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這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這是老和尚的口頭禪,老和尚生平這句話講得最多,遇到人就勸他,時時刻刻提醒他,慈悲到極處,不能不知道。這個不生味著心,最好我們還用佛法來解釋它,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恆順眾生,隨喜功德,不放在心上,就對了,放在心上就這一句阿彌陀佛。

  第九,「近於覺意,深起種種善根因緣,遠離憒鬧散亂之心」。近於覺意,還沒有大徹大悟,很接近了。開悟,有小悟,小悟常常有;有大悟,積小悟就會有大悟,大悟總得修行個十年八年,有大悟處;最後是徹悟,徹悟就是覺,清淨平等覺。但是要知道,覺從哪來的?覺從清淨、平等來的。如果我們的心有染污,不平,他生煩惱,不生智慧。真正清淨,沒染污了,見思煩惱斷了,五種見惑,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斷了;思惑,貪、瞋、痴、慢、疑斷了。真斷了,真的沒有了,阿羅漢,證阿羅漢果。果然真斷了,他六種神通現前,貪瞋痴慢疑沒有了,真沒有了。他自己知道,智慧現前,神通現前,他可以不現,但是他真有。像海賢老和尚,不現,裝作一個平常人,偶爾現一現,也不是有意的,是在有必要的時候。

  我們在光碟上聽到,那是海慶和尚,海慶個子小,人瘦瘦的,矮小,人家都瞧不起他。有一次他們那個橋,石橋,有塊大石頭,總有上千斤那麼重,掉到水溝裡去了,離開橋大概有五米多,許許多多人都沒有辦法動它一分一毫。他去了,居然把這個大石頭挪動了,拉近靠邊拉了五米。那個力氣從哪來的?別人問他,你怎麼有這麼大的力氣?他說,我沒有,全是阿彌陀佛幫忙。海賢老和尚也有幾次顯示,天氣非常炎熱,他叫人清理水溝。人家不曉得老和尚什麼意思,但老和尚叫做就做吧,把水溝清理好了。沒想到到第二天,下了一陣大雨,還好水溝疏通了,房屋沒有進水,否則的話房屋一定會進水。所以人家說老和尚怎麼知道明天會下大雨?也沒有氣候報告,他怎麼知道的?這是偶然,有這個必要,不說。所以心要清淨,心要平等,清淨平等都是定,用念佛方法修的,都叫做念佛三昧,定生智慧,智慧能解決一切問題。

  八者,於世談話,不生味著心。九者,近於覺意,深起種種善根因緣,遠離憒鬧散亂之心。這就是修行人為什麼住在蘭若,佛法的蘭若就是清淨的地方,離開街道,離開都市,讓心能定得下來,不受外頭境界干擾,選擇這個地方修行。後面第十,「正念觀佛,除去諸根」。正念就是一心。一心念佛也叫觀佛,為什麼?十六種念佛的方法都叫觀,最後這個也是觀,心裡面只有佛。除去諸根,除去諸根的作用。眼見色,耳聞聲,是不是在觀佛的時候,眼不見色,耳不聞聲?不是的。明朝交光法師註《楞嚴經》,他的註解叫《正脈》,主張「捨識用根」。這裡除去諸根,除去諸根被諸塵干擾,是這個意思,那就是正念。見色,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聞聲,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叫除去諸根,功夫就得力了。那功夫到純熟?不但沒有分別執著,連起心動念都沒有,那是法身菩薩,那不是一般人。三賢菩薩不分別不執著,法身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這都是除去諸根。六道凡夫,眼見色被色所干擾,喜歡看的多看一眼,不喜歡看的就躲避它,這就是受諸根的干擾了。聽聲音也是如此,喜歡聽的很用心在那聽,聽他喜歡聽的;不喜歡聽的,他覺得很煩很躁,起煩惱,歡喜也是煩惱。所以除去諸根干擾的煩惱,這個意思就對了。到這個地方是彌勒菩薩所說的十念。

  下面,「《宗要》曰: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這個地方加兩個字就容易明白了。彌勒菩薩的境界高,這是什麼人?至少十信位的菩薩才能修,初信等於小乘初果須陀洹,他們有能力修,凡夫沒有這個能力。所以「當知初地以上菩薩乃能具足十念」,這就是這十種念,初地是講的別教,別教初地,圓教初住。報土,常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這個十念是他們修的,不是凡夫所能的。「以上諸說咸以此願專為上品,甚至地上菩薩乃能具足,則中下凡夫何由得生?」這就是,上面所說的只是為上品,三輩往生裡頭上輩往生,上輩往生生實報莊嚴土,那就是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專為上品。甚至地上菩薩,初地以上的,乃能具足。則中下凡夫,中是聲聞、緣覺,下是六道凡夫,何由得生?確確實實不能往生。

  「可見以上諸家之議」,就是他們的議論、他們的說法,「未契淨宗他力果教之真諦」。念老這句話說得好,不契合淨土,淨土全靠阿彌陀佛,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修因證果,淨宗不是修因證果,完全靠阿彌陀佛威神加持而得到的果報。所以,無論是哪個等級,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彌陀四十八願的加持,這個加持是平等的,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得加持。一得加持,他的神通、道力跟初地菩薩沒有兩樣。所以它叫果教,不是從因到果,它是果,阿彌陀佛加持得的這個果報,不是自己修來的。這是淨宗的殊勝,淨宗全靠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不能有絲毫懷疑,有懷疑就錯了。我們要相信海賢老和尚,他給我們做出榜樣,他告訴我們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的是真的,不是假的,給我們作證。又給我們證明,夏蓮居老居士這個本子是真經,不能懷疑,懷疑你吃虧就大了,真經;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是正知正見,可以依靠的,沒有問題。依照這個法門修行,決定得生淨土,真正不可思議。

  我們再看,「至於義寂法師以《觀經》下品下生之十念,注本經第十八願之十念,深有見地」,符合淨宗果教的教義。望西大師說,「宗家不爾」,宗家他們稱善導大師,不敢稱他的名字,稱宗家,他們都是善導大師的學生,善導是我們淨土宗第二代的祖師。「今之十念,但是口稱,上盡一形,下至一念」,這個一形就是一生,我們這個身體在,一生,一生念佛,像海賢、海慶都是一生念佛,這是上。至於下根,沒有這麼好的緣分,一直到臨命終時,才遇到善友,才勸他念佛,他一聽就相信,就真幹,一念也能往生,下至一念。「通於三輩」,上中下三輩,「攝於九品,莫不皆往」,統統往生。這個意思重要,非常重要,沒有一個漏掉的,這才符合淨宗他力果教的真諦。

  我們千萬不能懷疑,要懷疑,這次無比殊勝的緣分就錯過了。李老師過去勸我,自古至今,多少聰明人都相信,都不懷疑,都往生了,我們看到這些榜樣,就應該信一次。信一次果然成功了,我很幸運,就成就了,相信古人不騙我們,縱然被他騙一次也甘心。老師真慈悲,這樣的勸我,我很感恩,接受了沒有?沒接受。我跟諸位說過,我接受是講《華嚴經》、講《法華經》、講《楞嚴經》,在這些大經大論裡頭領悟的,體會到了。特別是《華嚴》,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忽然想起來,善財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入室的弟子,他修什麼法門?以前講經都沒注意到,這樣一反過回頭來去找,一下就發現了,第一參,吉祥雲比丘,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專修念佛法門,這才曉得。再看末後,末後第五十三參,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就行了。你看,自始至終,徹始徹終,善財修什麼?修念佛法門求生淨土。《華嚴經》,這麼成就的,我們不能不知道。當中善財還有五十一參,每個善知識學的法門都不一樣,他都去拜訪,都去請教。這些善知識都把他們修學法門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告訴他,他很感謝,怎麼樣?不修。這是什麼?成就圓滿的後得智,不是他不曉得,他曉得,你問他,他們都知道;自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我看到這些地方就相信了,對於這個會集本,對於念老這個註解,非常認真的學習。黃念老是我的老師,雖然我們沒有這個名分,但是我跟他學習,他做我的老師當之無愧,他講的東西我能聽得懂。

  我們看底下括弧,「僅念一聲者」,這一聲是什麼時候?「臨終一念」,這是一個意思;或者「獲得一念淨心」,最後這一念心地清淨,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想往生,有這個念頭他能往生。「發一念心念於彼佛,亦皆得往生」,統統能往生,這不是假的。所以,我們今天遇到了,希望大家不要錯過,決定不要懷疑。我得來不容易,我很後悔,如果早年老師一勸我,我就接受、就相信,我今天很有可能念到一心不亂。前頭沒有接受,還是被這些大經大論擾亂,還算很幸運,終於回頭,終於相信這個法門。這一生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才有把握,了生死出三界。搞別的法門沒把握,多幸運!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學習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