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講堂光碟教學課程開示—讀經要知過、改過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二集) 2020/8/18 台灣台北靈巖山寺雙溪小築三重淨宗別院 檔名:WD32-054-0022
諸位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大家請坐。我們淨老和尚在晚年,偏重在專弘淨土,就是講解淨土的經典。在淨土三經特別推廣《無量壽經》,這個已經有三十年了,所以世界各地有緣接觸到這部《無量壽經》的人也不少,各地也都成立淨宗學會。我們淨老和尚在三十年前弘揚《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提倡專修專弘,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鼓勵同修這部經念三千遍,就會開悟了。很多同修也都發心來讀誦《無量壽經》,不但很多人讀滿了三千遍,讀了五千遍、六千遍,甚至讀了一萬多遍的,也大有人在。《無量壽經》弘揚了幾年之後,很多同修讀誦讀得很熟悉了。我們淨老和尚也常常遇到同修向他老人家請問,聽師父講《無量壽經》讀三千遍,就開悟了,他讀了超過三千遍,怎麼還沒有開悟?這個問題,我自己也碰到過,同修來問我這個問題說:老和尚講,《無量壽經》讀三千部就會開悟,我讀了三千部,怎麼還不開悟?有很多人來問這個問題。
後來,因為很多人讀《無量壽經》很多年,遍數也很多,都很熟悉,甚至能夠背誦,甚至能倒背如流,這個我也遇到過。有一個居士跟我講,他可以倒背,從後面倒背過來,但是他跟我講一個問題,他的妄念止不住。因為我們讀經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很多人讀了這部經,起了很多懷疑、疑惑,去請問老和尚。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回答了好幾次,他為了解釋這個問題,講了很多遍。他講,什麼叫開悟?就是我們讀經,讀到發現自己的毛病習氣,發現自己的煩惱習氣,發現自己的毛病,這個叫開悟。把這個煩惱習氣把它改過來,叫修行。他老人家也曾經寫一個墨寶,就是「知過就是開悟」。知道自己的過失在哪裡,就是開悟。把自己這些過失,一樁一樁改過來叫修行。所以知過、改過。讀經就是要讓我們知過,知道自己的過失在哪裡,我們自己有哪些過失,以這部經來對照。知道之後,要依照佛在經上講的教誨,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把它改過來,把我們這些錯誤的心態、錯誤的想法,錯誤的說法、做法,把它改過來。改過才能開智慧,開悟就是開智慧。這在《六祖壇經》講到,「改過必生智慧」。從這個開示當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體會到,我們為什麼學佛這麼多年也沒開悟,反而煩惱愈來愈增長。貪瞋痴慢這些煩惱,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長了,這個問題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我們為什麼學佛這麼多年,經讀得這麼多,貪瞋痴慢這些煩惱習氣都沒有降溫、沒有降低,反而增長?這個就是第一個,我們讀了經,還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經讀得很多,很熟悉,自己的過失在哪裡,沒發現。不知道自己有過失,總覺得我都沒有錯,都是別人的錯,我一點錯都沒有。我們想一想,如果我自己都沒有錯,那還要讀經、還要修行嗎?不用,我們都已經成佛了。我們看看經典上講的,普賢菩薩是等覺菩薩,再上一層就妙覺,成佛了。你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四願,「懺悔業障」,懺悔就是改過,等覺菩薩都要懺悔、都要改過,何況我們凡夫!你說我們凡夫,在六道生死輪迴的凡夫,都沒有過失,怎麼會沒有過失?只是我們有過失,自己不知道。因為沒有開悟,經讀了,但是沒有開悟,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在哪裡。像《了凡四訓》講的,一般凡人都沒有發現自己的過失,好像眼睛有毛病,看不清楚外面的景象。眼翳,就是眼睛有毛病,像青光眼、白內障,眼睛有毛病,看不到。所以讀經,就是要把眼睛的毛病去掉,讓我們清楚看到我們自己的過失在哪裡,知道之後才能改過修行。如果都沒有發現自己錯誤在哪裡,談不上修行,當然沒有開悟。我們現在凡夫的毛病,對別人的錯誤看得很清楚,對自己的錯誤,一點都不知道,總覺得我沒錯,都是他錯,我做的都是對的,他都不對,這就是我們凡夫的心態。如果我們還是存這樣的心,大家想一想,你還會去修行嗎?不會,沒有錯,也不用懺悔業障,當然就開不了智慧,這一生不能成就,往生西方都成問題。
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這部《無量壽經》,經文實在講得很詳細、很明白了。但是我們讀了,有沒有明白?經是講得很明白,老和尚講經講解也講得很清楚、很詳細。經也讀了,經也聽了,我們有聽明白嗎?這是很值得我們大家深深去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讀了這部經,我們待人處事接物,有沒有依照這部經在修?這是很嚴肅的問題。如果沒有依照這部經在修,經讀了,但是我們不會進步,而且還退步、退轉,為什麼?因為伏不住自己的煩惱,自己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我們降伏不住。降伏不住,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就沒把握,這個大家要搞清楚;臨命終的時候,煩惱起現行。
所以過去台中蓮社雪廬老人在佛七開示,也講得很明白,就是我們淨土帶業往生,其他法門沒有帶業的,只有這個法門帶業,但是帶業不帶現行,帶種子。現行就是說你貪瞋痴慢這些煩惱不斷的在發作,你壓不住、控制不住,遇到順心的起貪心,遇到違背我們的心願起瞋恚心,是非善惡、人情世故搞不清楚,愚痴,貢高我慢、瞧不起人,心裡常常懷疑,貪瞋痴慢疑的煩惱始終起現行。這個不能帶,這個會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所以《彌陀經》講,「一心不亂」。我們達不到事一心、理一心,但是要淺的一心不亂,就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伏煩惱,把煩惱控制住,伏惑,帶業習種子到極樂世界再去斷。我們在這個世界先做到伏斷,到極樂世界滅斷。其他的法門統統要在這個世界滅斷,他才能出六道、出十法界。所以伏惑才能帶業往生,帶業習種子,不帶現行,這個我們一定要明白。所以不能誤會,以為帶業往生,沒關係,我貪瞋痴慢這些煩惱,這些我都能帶去極樂世界。如果我們這樣想就錯了,這一生又要耽誤了,這一生又是跟阿彌陀佛結結緣,來生來世再繼續修。哪一生、哪一世把煩惱控制住了,那個時候就往生西方。
所以《彌陀經》講,「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當生就是來生來世。我們想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我們要真幹,老和尚講真幹,真幹就是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要求自己嚴格,「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別人的過失要寬恕、要包容,對自己的過失要嚴格來對治,我們功夫才會得力,煩惱才會降溫。所以雪廬老人在佛七開示講,什麼叫念佛?念就是念頭,心中真有佛,心裡起貪瞋痴的煩惱,你要發覺得快,趕快用念佛這個念頭把它代替過來,讓這個煩惱控制往,不要讓它發作。就是把念佛這個念頭來取代貪瞋痴慢疑這些種種的煩惱妄念,這個才叫念佛。心裡有佛,伏煩惱,這個道理方法講得也很明白,但是我們大家想想,我們伏得住伏不住?我們聽淨老和尚講經,也是聽很多了,也會講給別人聽,但是自己遇到境界伏得住嗎?我想這個答案,很難,這個煩惱習氣太強了,一句佛號壓不住。為什麼壓不住?我們沒有基礎,沒有基本功,好像要練武術、練什麼都要有個基本功,我們沒有,沒有人天小乘佛法的基礎,我們一開始就學大乘佛法。我們淨土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沒有人天善法的基礎,實在講,我們學小乘都沒資格,還能學大乘嗎?做人都不會做,還能作佛嗎?這是《無量壽經》為什麼它殊勝?就是它從做人講到作佛。但是做人講到作佛,經文講得很詳細,我們讀了懂嗎?明白嗎?知道怎麼做嗎?我想這個答案,還是不知道。平常我們待人處事接物,起心動念,還是隨順我們自己的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習氣。如果還是隨順我們自己的習氣,那我們自己就要很清楚,我們沒有依佛在經上的教誨在修行,沒有。沒有隨順佛的教誨,是隨我們這些煩惱習氣,沒有隨順佛的教導。
主要還是《無量壽經》我們念了很多,不明白,不懂。我常常跟同修分享,我說這部《無量壽經》讀了,我們懂了嗎?那部經的道理懂了嗎?我們就舉出《無量壽經》三十三到三十七當中的一段經文,「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這幾句經文,我們念得很熟悉,懂了嗎?什麼叫無義無禮,什麼叫不識人情,什麼叫魯扈抵突,不可諫曉?我們讀了,很熟悉了,但這幾句話講的我們明白嗎?什麼叫義?什麼叫禮,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講,禮義廉恥,四維八德。禮就是講人情世故,雪廬老人在《常禮舉要講記》也講得很明白。我們現在懂人情世故嗎?我們懂得禮嗎?什麼叫義?什麼叫非義?這些我們的確不懂。所以我們淨老和尚為什麼弘揚《無量壽經》之後,他老人家再講《金剛經講義節要》,為什麼又再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為什麼又再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後來又提倡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最近這些年又極力推廣《群書治要36O》。他老人家也講得很詳細,他在講這些,很多人寫信去質疑我們師父,說師父,你不是勸人家一門深入嗎?一部經,一句佛號嗎?其他統統放下,為什麼你現在又講這些?過去很多同修問這個問題。我們師父上人講,沒有,我還是講《無量壽經》,淨土三經。講《金剛經》幹什麼?你們讀了《無量壽經》不懂,所以要以經解經,用《金剛經》來解釋《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哪一句經文是《金剛經》詳細的註解?「觀法如化,三昧常寂」,「觀法如化」四個字,就是一部《金剛經》,就是一部《大般若經》。因為我們讀了經,沒放下,不但沒放下,執著還愈來愈重,貪瞋痴慢習氣愈來愈增長,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後面再講這個,來補充說明《無量壽經》的。講《地藏經》,孝親尊師,現在人不懂得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淨業三福第一福第一句詳細的說明。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有一些人毀謗造謠,去攻擊老和尚,其他外面的人攻擊,還情有可原;有一些攻擊的人,就是淨宗的同修,而且《無量壽經》讀了一萬多遍的,他得不到他自己想要得到的一些名利,他就來攻擊。這是什麼?讀《無量壽經》在反對《無量壽經》,不是這樣嗎?你沒有依照這部經去依教奉行,就是在毀謗《無量壽經》,我們要搞清楚。大家想是不是這樣?你說我們都是在讀《無量壽經》的,我們都要依這部經在修的,修了表現出來又貪瞋痴慢煩惱一大堆,那人家說修《無量壽經》的人都是這樣嗎?你不是在毀謗這個法門、這部經是什麼?這問題嚴重。因此我們淨老和尚看到問題的嚴重性了,所以又提倡這三個根,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現在加上《群書治要》。這些統統是補充說明《無量壽經》的!所以我們淨老和尚講,我沒有,我還是一門深入,我沒有改變。人家說,沒有改變,你為什麼講那麼多?他說這個問題,我是用那個來補充說明《無量壽經》,因為你們讀了還是不懂,還是一樣造罪業,所以要補充教材。我們現在有了這補充教材,那我們是不是做到了?還是我們自己要去思考的,已經詳細又再詳細了。根性比較利的,讀誦,他真的會開悟,他知道怎麼修。中下根器的,要講解。下根的人講解還不行,還要長時薰修,慢慢他才會醒悟過來,這樣修學才會成就。不然這一生又是跟阿彌陀佛結結緣,種種善根,這一生還是往生不了西方。
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大慈大悲,憐憫我們這些煩惱業障深重的凡夫,特別在晚年提倡這三個根,傳統文化,做為我們修學大乘佛法的基礎。所以他老人家這些年也常常講,引用《佛藏經》講,「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我們現在沒有小乘佛法的基礎,做人都不懂,學大乘,學一輩子也學不成就。所以他就用儒、道來代替小乘佛法,奠定我們學習大乘佛法的基礎。對一般社會大眾來講,這三個根,包括《群書治要》,這是普世的教育,講倫理道德因果教育這三方面,你不想求了生死、出三界,但是這三方面也是人天福報的一個基礎。所以我們淨宗同修,我們從自己做起,我們就是跟淨老和尚學習,他老人家指導的,我們大家要有共識,要見和同解,大家發心來共同學習。學習當中,我們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這個我們做不到。所以在學習當中,我們大家彼此互相勉勵,互相提醒,互相包容,這樣不斷大家一起來提升,這樣我們就慢慢會漸入佳境。所以我們聽了蔡老師的《群書治要》,我的感觸很深,就是看到別人不如法,他做的不對,我們存心,我們有沒有心要去幫助他改正?還是不管他?這兩個心態就不一樣。你要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只要他能接受,我們就要去協助他,要給他輔導,要幫助他。如果他不能接受,等待因緣,但是我們存心還是想要幫助他,不是不管他,那我們發度眾生的願就不是真的。所以我們這個存心很重要。我們是盡心盡力想幫助你,你不能接受,現在你還不覺悟,等以後再說。如果能接受,慢慢能接受,接受多少,我們就幫多少。所以我們同修大家在一起,為什麼一起共修?就是要依眾靠眾,大家一起來提升、來改進,我們這一生目標就是同生極樂國,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一個目標。所以在學習過程當中,大家建立共識,見和同解,大家互相包容,互相體諒,互相提醒,這樣我們才會提升,在淨業、道業才會進步。
好,今天時間到了,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