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禮舉要講記分享學習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十三集) 2020/6/11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0-049-0033
諸位同學,大家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常禮舉要講記》,卯、「聚餐」。
「所謂聚餐,不是你個人吃飯,是指作客而言,大家庭吃飯也可以叫做聚餐。平常吃飯就無所謂了,講聚餐就表示這件事情比較鄭重。『聚餐』這個大主義,是說咱們出去作客是聚餐,客人上我們家也是聚餐。要知聚餐的原則,所謂聚餐之意不在『餐』,大家聽明白這句話了吧!而是在賓主之位也。懂得這兩句,你若想要查『聚餐』是出自何處,好,《四庫全書》都查了,還是沒有這兩句。那你就是呆板漢,書也不能講了。」
卯、「聚餐」開頭雪廬老人把先聚餐這兩個字的意思先給我們說明,聚餐它的意義不在那個餐,是在賓主之位,是在分賓主。聚餐兩個字你去查《四庫全書》也查不到,如果你一定要去查這兩個字,那就是很呆板,書也不能講了。《禮記》裡面講的,依義不依語,雪廬老人就是把這個古禮用我們現代的話,用現代的這種大家熟悉的名詞,這樣大家比較容易懂。所以講聚餐這個意思,我們一定要知道,這是古禮;古禮現用,古禮在我們現在怎麼來做,合乎這個禮的精神。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第一條,座位它有它的次序,上座就是最上那個座位必須讓給長者來坐,這是禮貌,表示尊重,晚輩不能去坐在長者那個位子。
「在中國,不論任何事情,一律都有規矩,聚餐是行禮,更不用說了。從前出身講的很嚴格,現在不講這個了。」這是古時候講身分地位,這就很嚴格,現在這個時代就不講究這個。「再說說從前的話,譬如從前家庭裡頭有念書的,本來可以下科場,但有幾項的人不能下科場,即使你質地多麼好也不能進科場,為什麼呢?為著他三代不清。以前得有保人,什麼保人呢?最低限度是廩生。先進了學是秀才,秀才以後是補廩,比秀才高一等,叫立保,它可以具結你三代的清白。要是去考功名,有人對你身世提出問題來,這個保人了不得啦,不但臉上無光,連功名也被勾掉了。」古時候要去考科舉,進科場不容易的,他的身世三代要清白,還得要有保證人,這個保證人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保證,最低限度要廩生的資格才能給你力保。
「譬如從前有種職業叫剃頭,剃頭擔子上頭掛著一塊布,席子還有擦布,那布是什麼?這你不曉得,那布當初叫聖旨,剃頭的就是『御料理』,得了皇上的聖旨給大家剃頭,這麼一套。這個職業,不論他是什麼人,可是就不許進場考試,大家聽明白。不許進場,因為那是最不好的職業。雖然剃頭是最不好的職業,但是你們諸位不知道,我們上剃頭舖子去,男人在哪裡,女人在哪裡,和尚在哪裡,道士在哪裡,幹什麼都有一定的,一錯了就開除。挑著擔子在這街上選地處擺,也有一定的規矩,錯了,同行就來找麻煩。」
「這是說凡事要有次序,最小的事情也得講次序。你上菜館吃飯,你若說外行話,他做的菜雖然是一樣,但是他跟內行是一個做法,對你又是一個做法。現在一切不講次序,亂七八糟,所以社會亂成這個樣子。你們諸位要學佛,學佛要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怎麼講?一心不亂,是有次序,還是沒次序?亂七八糟怎麼叫一心?這個人終日在家庭的一舉一動處事都是亂七八糟,這人學佛會成功的很少,因為收不起心來,他怎麼能成功呢?所以孔子才說:『博我以文,約之以禮』,在禮上走,漸漸走上了道。」
「這『聚餐』頭一項是講次序。這次序我可很難與大家講,就以吃飯為例,咱中國是方桌,六個人一桌。」「依禮而言,正對門口是上座」,大門進來對著門口,面對門口這個位子是上座,「佛與觀世音菩薩供在這裡」。像這個佛桌供的佛像面都朝大門外面;聚餐,桌子也是這個位子是上座。「從前餐桌上座次的規矩都得學,凡是上學回家,老人都會教,為什麼老人教呢?這家有四、五口人,吃飯是在同桌,誰坐在哪裡都有一定,在家裡就練習慣了。老人一不在家,這個位子就得閒著,沒人敢坐。在外作客時,主人讓座,主人他讓他的,你自己得看看年齡。有些人該他上座,他再三不坐,他坐在那裡,旁邊便沒人坐了。」這個我們也常看到,應該他是年紀比較長,人家請他上座,他也很客氣,他就不坐在那個上座的位子。這個時候我們也不能看到沒人坐我們就去坐了,看看我們的年紀、我們的社會上的身分地位,不能隨便去坐那個地方。所以要看看自己的年齡,有人請他上座,他應該他上座,他再三推辭不坐在上座,他坐在旁邊。「這麼讓,那麼讓,前呼後擁」,人家一直給他推,一拉,「他一抽手,力量很大,一下子甩掉兩個。你別笑,這是真有其事啊!當初張飛讓客,很恭敬,很客氣,一下子拉過來,把客人膀子給拉斷了,你看看這種情形。」雪廬老人講出這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還有現代他老人家也看過,就拉來拉去的,拉到最後手都被拉傷了。所以這個禮要學,該坐的你就去坐,不該坐的你就不要去坐。
「這個上座必須讓長者,這長者是年紀長」,就是年紀比我們大的,這是長者。「如果是輩數就很難講了。」這裡講是論年紀,如果論輩分、輩數那就很難講。「譬如,有人年輕卻是祖」,他是長輩,有人「上了年紀反而是孫,這個常有」。像我的伯父,我的堂兄,年紀差很大,他的大兒子、二兒子年紀都比我大,但是我是他的叔叔,那這個輩分,長輩年紀比較輕,晚輩他年紀比較大,這個常有。這個是論輩分,那就不是論年紀。「那麼如何入席呢?吾跟你說,在家裡不必論,出去外面時,父子不同席,師生也不同席,這沒法讓。」這是懂禮的,就是說在家裡,父親跟兒子不同坐在一桌,以前孩子小也不能上桌上去吃飯的;老師跟學生在外面給人請客也不同席,這沒法讓。「現在打倒孔家店的,這點一概講不上。」現在不講求這個,不講求這個禮,要把孔子的店都要打掉,這一點就沒辦法講了。「總之」,我們學禮的人,「看見年紀比我們大的」,我們就讓他坐上座,我們坐在下座。
好,這一條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