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覆講淨老和尚第一次宣講淨土大經解演義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十六集)  2012/7/31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02-007-0026

  《淨土大經解演義》。諸位同修,以及電視機前面的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我們上一集向大家報告到《演義》,這位夏老為了《無量壽經》的流通,重新做個會集本,希望《無量壽經》有一個圓滿的經本,供養我們末法九千年學佛的人,能夠讀誦受持,往生淨土,這就是「饒益當來」。我們根據佛經,佛告訴我們,我們這個地球上,這個人道法界,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他的法運還有九千年。當來就是將來的九千年當中,能夠供養這些有善根、有福德因緣的人,讀到《無量壽經》最好的一個經本,所以才有需要做這個會集。

  「乃繼前賢,重行會集」。前賢就是前面三位,實際上是兩位,王龍舒跟魏默深,來做第三次的會集,這是第九種的經本。下面一段是說明重行會集的心態與經過,他用什麼樣的心態。「屏棄萬緣」,我們一般講放下萬緣,什麼事情都放下,專心做這個會集的工作。「掩關三載」,就是說閉關三年的時間,用這個方式,放下一切的干擾,專心做會集。一個人,因為他後頭有一句話說,「冥心孤詣」,這是說一個人,他沒有同伴,自己孤單一個人。「淨壇結界」,這是表示他的真誠,來做這個會集的工作。淨壇,一般講灑淨結壇,就是指定一個範圍,結界就是指定一個範圍,來做會集工作。三年,這個底稿完成了,完成之後,「稿經十易」,草稿出來,草稿出來再經過十次的修訂。「方慶經成」,這個經才成就。不是三年它就成就,三年成就是第一個稿本,就是底稿,實際上他的會集是十年成功的,十年。你看他會集這個經本有多認真,專心做十年,沒有參雜其他的事情,專門做這項工作。這是給我們表法,表什麼法?十分誠敬,他就得十分利益。這個經圓滿功德,一絲毫不能夠輕慢,用輕慢心你決定做不成功,你決定有缺點。夏老會集,這樣的真誠,我們今天受持,也要用夏老這種真誠心來受持才能得利益。如果沒有這樣的真誠心,經本擺在面前,天天讀誦,不得利益,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

  為什麼我們學佛學了這麼多年,還是心浮氣躁?心裡還是充滿貪瞋痴慢疑?這個五毒,學佛這麼多年有沒有減輕幾分?有沒有減輕?沒有。跟沒學佛的時候一樣就算不錯了,最怕的是什麼?跟著自己的年齡年年在成長,煩惱不但沒減輕,還愈來愈嚴重,那個麻煩就大了,你的煩惱習氣愈來愈重,如果是這種狀況,那自己就要清楚,不免輪迴,我們這一生就不能脫離六道輪迴。輪迴往哪裡去?我來生還能不能得人身?那就得要問我們自己,五戒、十善修得怎麼樣?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中品十善得人身,還會到人道來做人,來生還得人身。自己想一想,十善業道,憑我們自己的良心,來給自己打個分數,我們能不能打個七、八十分?如果十善業我們能修七、八十分,那這樣來生不失人身,就是說有把握下輩子再來做人。如果說我只有五十分,這就沒把握了,還能不能再到人道,這就靠不住,也就是說墮落三惡道的機緣非常多。如果十善業道能夠打個滿分,就是一百分,這就不是人道了,能往生到天國,天主教、基督教都講天國,往生到天道。往生到天道的欲界天,欲界天的第二層,欲界天大多數是往生到忉利天,要往生到忉利天,十善要滿分,就是一百分。十善業道要如何落實?《弟子規》,《弟子規》就是十善業的初步落實。《弟子規》上有一百一十三樁事情,我們有沒有做到?我們從這個地方去想就很恐怖了,為什麼?如果不能往生,還得繼續搞輪迴,搞輪迴墮三惡道的機緣太多,來生再往生三善道的緣很少。這怎麼辦?害不害怕?能不能改煩惱習氣?還是不能改過來,不能改害怕也沒用處。

  我們跟宋朝瑩珂法師比較一下,差他就差太遠了,人家確實出家了,破戒,毀犯清規,自己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肯定墮地獄,想到墮地獄就很恐怖,他知道地獄苦,很害怕墮落地獄,自己造的業又是地獄業。他有一個善根是我們比不上的,他的善根就是知道自己會墮地獄,知道,他怕地獄苦,這點就是他的善根。我們今天知道自己的惡業也造很多,我們也是會墮地獄,但是我們不怕,地獄相還沒現前,我們不怕,我們還沒看到不害怕。但是瑩珂法師,他自己知道造很多地獄業,地獄相還沒現前,他想到地獄,他就害怕,這點就是他的善根,這點善根我們比不上他。我們沒看到不害怕,看到就害怕。但是我們想,不怕,瑩珂法師想到,他就害怕。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說「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思是思想,想到地獄的苦,一想到那個苦,他恐怖的心就生起來。發菩提心,什麼叫發菩提心?要脫離六道輪迴的心很強烈、很懇切,這就叫發菩提心;了生死、出輪迴的心很懇切,這就是菩提心。這點心他有,我們沒有,這是我們比不上他的地方。所以他雖然出家破戒,他的善根還是很深厚。如果我們想到地獄苦能夠像他這樣,我們今天的心態就會不一樣,我們也會像瑩珂法師這樣,很積極要求出輪迴。所以他知道地獄苦,我們還不知道。

  所以他就問同參道友,有沒有方法救他?同學們也不錯,送他一本《往生傳》,叫他自己去看。他看了很感動,每看一篇都非常感動,懺悔的心生出來,下定決心閉關念佛,三天三夜不眠、不吃、不休息,一句佛號念到底,真誠,不夾雜其他的妄念。這是什麼?怕地獄苦!求救命,真的念。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真的念來了,阿彌陀佛真慈悲,你真的念佛,佛真的來照顧。阿彌陀佛來了,現在他的面前,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的陽壽還有十年,這十年好好修行、好好念佛,等到十年後,你的壽命到的時候,我再來接引你,接引你到西方。瑩珂聽了之後就求阿彌陀佛,他說我這十年壽命不要了,我如果再活十年,我又禁不起外面引誘迷惑,看到我又會造惡業,多活十年我的罪業不知道又多造了多少,這十年壽命不要了。在娑婆世界這個環境,他受不了誘惑,控制不住,他要求阿彌陀佛,我現在就跟你去西方。阿彌陀佛通情達理,就跟他講:好,三天後我再來接引你。這他聽了很高興,把房門打開,跟大眾講,我這三天把阿彌陀佛念來了,三天之後阿彌陀佛接我往生。寺院的同參道友沒有一個肯相信,平常你這個人也沒修行,都在破戒,不守清規,你說三天要往生西方,大家很懷疑,到底是真的假的?反正三天時間不很長,看你是不是三天後真的往生?是真的還是假的。可是聽他說話好像很正經,不像是騙人的。到第三天,做早課,要求大眾念佛送他往生;大眾當然歡喜,你真能往生,我們念佛送你、迴向給你,這沒問題。這樣念佛不到一刻鐘,就是十五分鐘,他跟大家說,「阿彌陀佛來了,我看到阿彌陀佛來了,來接引我了」,說完就走了,真的往生了,大家都看到,《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瑩珂法師給我們做表法,就是他怕地獄苦,萬緣放下,一心念佛,當下就去往生。什麼壽命多少,不要了,在這個世間都是造業,只要我們自己放得下,屏棄萬緣,真修。

  大概在五年前,這是我們現代的,深圳有一位居士,向小莉館長的道場,有個三十幾歲的人,黃忠昌居士,聽到《往生傳》裡面說的這些記載,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就閉關要試試看三年能不能成就?請向館長做他的護關,他說要念佛三年。他在關房裡面二年十個月,還差兩個月期滿,他就預知時至,就往生了,也沒生病。火化之後還留下舍利,現在供奉在深圳一個小道場。他的墓塔我有去過,他給我們做證明,這是真的,他三十八歲就往生了。他是三年都沒出去,就是閉關念佛,每天就是念一遍《無量壽經》,其他的時間佛號不斷。他聽老和尚講經,學諦閑老法師教他那個補鍋補碗的徒弟,就一句佛號,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他跟鍋漏匠不一樣的,就是他每天有多念一遍《無量壽經》,多一部《無量壽經》,佛號不間斷,成功了。往生難不難?不難!問題就是我們是不是放得下,肯不肯放下,關鍵就在此地。屏棄萬緣這句是關鍵,只要把這句能做到就行了。

  我在大陸遇到好幾位同修都來問我,說他要學鍋漏匠念佛三年往生。還有一位女眾,她說要學瑩珂法師,念三天就要往生。我看了看她,我說你不是那種根器,我看她沒有一樣能放得下,念三天,別說三天,念三十年,我看也還不能往生。我就建議她,我說妳適合學了凡先生,依《了凡四訓》去修,修這個能成就。我們看到瑩珂法師,他三天念得成功,憑什麼?憑他思地獄苦,發菩提心。但是我們思地獄苦的善根,我們沒有生起來,你學他這樣念,沒辦法,心態不一樣。所以《無量壽經》三輩都有發菩提心,上輩、中輩、下輩都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什麼叫菩提心?真正要了生死的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思地獄苦,佛告訴我們以苦為師,以戒為師。我們人如果能夠想到這個世間苦,真正想到這個世間苦,想到這個世間苦,想要出離這個苦,這個心發起來就跟菩提心相應。如果我們人在苦中不知苦,不知道這是苦,還放不下,這個菩提心就沒發;沒發,你一向專念不相應,你的心跟佛的心不相應,不一樣。所以經要聽清楚,為什麼要聽經?我們的心態還不正確,心態如果正確,確實能做到老實念佛,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真正萬緣放下。萬緣放下的人,他還會造惡業嗎?不會了。還會貪瞋痴嗎?不會了。

  我們要測驗,我們是不是真的放下,要怎麼測驗?從這裡測驗就很準確了,不用去問別人,是不是我們還有貪瞋痴。貪瞋痴要怎麼測驗?你平常在人事物當中,每天遇到順境、逆境,順境起貪心,逆境起瞋恨心,如果還有這個念頭起來,表示我們沒放下。沒放下,以為自己放下,那就錯誤了,所以要聽經。聽經目的是什麼?明理,聽經幫助我們斷疑生信,將你的疑惑斷除,你的信心就生起來。我們講信願行,信沒有,後面就都落空了,願跟行都落空,信擺在第一個。所以明理,聽經明理,斷疑生信。佛出現在世間,經得講那麼多,每天講經講了四十九年,為的是什麼?斷疑生信。如果大家沒疑惑,那經不用聽,也不用講了,一句佛號念到底,別說三年,像瑩珂法師三天就成功了。《彌陀經》告訴我們,若一日到若七日,最多七天。不用講了,像禪宗大德說的舌頭掛在牆壁上,舌頭拿到牆壁上掛著,意思是說不用講了,你都做到了,你都知道了,知道怎麼做,沒有錯了,這就不用講了。為什麼要每天講?還不知道,還在迷,還沒覺悟,所以要每天提醒,提醒的時間還不能太少,太少不夠力,時間不夠。所以淨老和尚示現給我們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現在一天講四小時。為什麼?一天你如果沒有提醒四小時,常常會忘記,自己迷了不知道,不知不覺煩惱習氣又開始照常了,原形又跑出來,不夠力!所以時間才要多一點,不能間斷,這樣才能幫助我們這一生確實做到斷疑生信,這樣念佛才有把握往生西方。

  放下這句是關鍵,我們看人家念二年、三年往生,他憑什麼?他放下!那我們呢?我們沒放下。黃忠昌,我聽到他往生的消息,我也是不能確定,因為聽到助念而往生西方的這些人,二十多年來有很多,我們聽說,聽說總是不能很確定,所以我們都是依經教,聽經,以理論來印證,是不是真的往生西方。真的往生西方,是你要真能放得下,你放不下,口裡說要去西方,心還放不下,這就不能去西方,主要是這個心,心在感應的。黃忠昌,我聽向館長說,她做他的護法。我跟她也很熟,她也常請我到她的道場做法會,前二、三天還打電話來找我。黃居士往生的時候,她也有打電話來問我,她也有一些疑問。以後淨老和尚講經的時候,時常提起這位黃居士。大概在兩年前,我有去雲南,是向小莉啟請,在兩年前還是四年前,這時間我記不清楚了,但是至少兩年以上,有一次我去雲南,她請我去做三時繫念法會。她問我,黃居士他閉關的時間,每天都有寫日記,文稿很多,有拿給悟梵師寄到華藏。我說我沒有看到,後來我打電話回來問,他們說有一部分,但是不完整。向館長,向小莉居士就拿了幾張他寫的,她說他裡面有一些日記,她那裡還有幾張,拿給我看。

  我看到有一天,他寫的日記,他說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主要就是看不慣、放不下,就是看不破、放不下。看破放下我們這句話常聽,聽經的時候常聽,但是無法具體去體會什麼叫做看破放下,他就舉出一個例子,他在向小莉深圳信德圖書館,那裡有一個念佛堂,有很多老菩薩在裡面念佛,他就是參加裡面的念佛。念佛要跟他們這些人在一起,這些老菩薩的習氣,這些都是七、八十歲了,習氣很多。什麼習氣?關門都太大聲,不然就是有時候記得關門、有時候忘了關門,佛堂的規定,常常忘記,都做不到,有很多人看了就起煩惱,一樣都是在念佛的,看了就起煩惱。黃居士他說,真正念佛,這些我們都不要管,要放下,不要起煩惱,關門大聲就讓它大聲,小聲就讓它小聲,門忘了關你也不要起煩惱,忘了關你就替他關。他說我們不要去管,這句是重點,你不要去管,你一管就起煩惱。不管要怎麼辦?他沒有關,你幫他關,關門大聲,你就關小聲讓他看,做給他看,自己帶頭做給他看。當然老菩薩不是短時間能改得過來,這很困難,但是裡面一些念佛的人就是起煩惱。

  黃居士他說這些對他都沒影響,為什麼沒影響?他放下了,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是要去西方。聽淨老和尚講經說,一心念佛就是要求往生西方,這些與我都沒關係,他不會將這些事情放在心裡,所以他煩惱能控制得住,這句佛號能控制得住。本來黃居士念佛往生,我聽說了,我也是半信半疑,到底是不是真的往生西方?那一年我去雲南看到向小莉居士拿給我的日記,看到這條,那時候我才肯定這個人確定往生西方,這能確定了。為什麼?他煩惱控制住了,他真的放下了,對這個世間順境他不貪,逆境他不起煩惱,這就是放下。如果沒放下,沒放下就是順境還會起貪心,逆境還會起瞋恨心、還會發脾氣,這就是沒放下。有放下、沒放下用這個來測驗就是標準,也不用去問別人。所以他確實往生西方。所以真正往生的人,他的心態跟一般人就不同。過去中壢善果林打佛七,很多年前了,每次我去主持佛七,都有一些人來跟我反應,老菩薩走路不整齊,不能像當兵一樣踢正步。我說都八十幾、有的都九十幾歲,還要叫他踢正步,哪有辦法?他看到了也起煩惱,說腳要舉多高,走路才會整齊。我說這又不是在訓練三軍儀隊,他念佛自己不好好的念,就看這些。在念佛堂他不是在修清淨心,是在修煩惱心,這樣怎麼能會往生?不能往生。

  晚上睡覺時,有些老菩薩的習氣很差,關門都很大聲,這真的會影響到別人,也有很多人起煩惱來向我告狀。告狀,我每次告訴他們,每次佛七還是照常發生這種事情,因為他們習氣太重了,要改沒那麼好改,他們已經習慣了,不知不覺他就是這樣,很難改。我們如果真正念佛要求往生的人,這就不要管,反正我們不是專門在當糾察的,當糾察這是我們的職務,我們就要去管,我們是清眾,我們專心念佛就好,那給負責這個執事的人去管,我們就不要管,你要管,你就起煩惱。所以這點我們一定要知道。你真正放下,在什麼樣的環境,對他來說都不影響。為什麼?跟他不相干,我就要去西方了,這個世間好也好,不好也好,統統好,因為我一心一意念佛就是要去西方,這個娑婆世界跟我沒關係了,真正放下,這樣就能去西方。這個世界你如果放不下,這樣看不過去,那樣看不過去,你絕對又會被它拉住,你就不能去西方。

  所以念佛放下,不是叫你去山上挖個山洞躲在石洞裡面,這樣就是放下,這也不一定。這個憨山大師說,「身在關中心在外」,有人閉關,身體是在關內,閉關沒出來,但是心還是放不下,還是想東想西,有的較嚴重的,想到最後抓狂了,會發狂。所以閉關也有閉關的條件,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閉關的。看到有人閉關成就了,有的人去閉關著魔的也有,發瘋、著魔。有的閉不了,跑出來,那個還好,閉不住趕快跑出來,那個還好;閉不住,強閉,閉到最後著魔,那就很麻煩了。所以關鍵在放下。

  所以這個地方,六句,一句四個字六句,這裡有六句,介紹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心態、會集的經歷經過。這個經定稿之後,第十遍定稿。「首蒙宗教俱徹之慧明老法師手持會本攝影於佛前,為作證明」。這是當時佛門之大德,慧明老和尚。過去早期在圖書館印《大經解》,淨老和尚有把這張相片印在裡頭,大家如果看到早期印的《大經解》都有這張照片,是慧明老法師捧著這本經書,在佛前照了一張照片,給它做證明的。這個照片應該很容易找到。「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師繼之專講此經於濟南,並親為科判」。科判是將這一部經章法結構提綱挈領的把它分出來,我們今天講,段落層次清清楚楚把它分出來,解釋這一部經的。慈舟老法師這個科判,黃念祖居士有送給淨老和尚,送給他的不是原本是影印的,這個影印本他保存在澳洲。從那個科判來看,慈舟法師當年在濟南講的不是現在這個本子,現在我們看到的會集本是第十次修訂的定本,他應當是在這個之前。為什麼?我們今天看到這個會集本,他分的章節,佛家叫做品,分成幾品,它有四十八品;慈舟法師他作的科判,用的經本只有三十七品,全經分為三十七品,這是之前夏老居士把它分做三十七品,他作科判是根據三十七品的本子做的,由此可知,慈舟法師講《無量壽經》,夏老的會集本不是最後定本。所以家師用他的科判做依據、做底本,淨老和尚也作了個科判,他是根據最後這個定本,四十八品作科判,在新加坡淨宗學會做的,做得很詳細,就是這個定本,四十八品,還有科會,現在流通很廣。當時在新加坡做完成之後,他送了一本給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趙老看到非常歡喜,他說《無量壽經》總算是完全了。你看,有會集,還有黃念祖居士的註解,還有淨老和尚的講記,過去曾經講過十遍,有做出講記,又有這樣詳細的科判。趙老他說這部經典樣樣俱全了,無限的歡喜。

  接著看,「先舅父梅老居士」,梅光羲老居士,梅老居士是李炳南老師的老師,淨老和尚得稱呼他師公,稱呼梅老居士師公,因為是他老師的老師,他跟李炳南老居士學講經,李老居士的佛法,講經說法是跟梅老學習,這有師生的關係。梅老居士,「在中央廣播電臺播講此經,稱之為最善之本」,梅老居士也有拿夏老的會集本,在當時大陸中央廣播電台講這部經,稱這部經是《無量壽經》最完善的經本,跟前面兩種會集本來比較,這個本子完善;換句話說,在這個本子裡頭找不到缺點。「後復於經序中讚曰」,梅老有一篇很長的序文,為大眾介紹這部經。這篇序文非常之好,裡面有這麼幾句話,「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精是精要,當是妥當,明是明白,確確實實是讓你看了之後,句句字字都給予你肯定,你不會疑惑,看了不會說這句到底是什麼意思?那字是什麼?沒有這種問題。所以說鑿然有據,都有根據,這個據就是根據五種原譯本的原來文字,沒有改動一個字,連經題都沒有改動,經題也是會集的,到後面我們能看到。「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這就是說前面兩種會集的毛病,夏老把它改正過來了,確實隨順譯法,自己沒有用自己的意思改動一個字。

  「艱澀沉晦」,這是講原譯本裡頭的,艱是艱難,艱澀沉晦,很難讀的,澀是讀了不懂,不知道那個字是什麼意思,沉,就是講太深了,不容易明白,所以流通不廣,大家讀了不懂。確實他的形容是相當正確,艱澀沉晦,我們看原譯本你就能看出來,很不好讀。夏老呢?「使之爽朗」,他把這些統統把它改善過來,做個取捨,會集的時候做取捨。凡是這種艱難晦澀的,他都不採取,他取的是很明白,很爽朗,爽是明顯,讓你看了很舒服,看了好懂。你看,我們現在這個本子看了好懂,你不會覺得很艱深,也不覺得很困難,意思都很明顯,沒有隱晦,這個難得。好,我們今天的時間到了,下面還有一小段,還沒有講完,我們下一集,再向大家繼續來報告。網路直播先暫停,請大家注意消息,我們下次再見,多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