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二十二集) 2018/3/24 中國 檔名:56-214-0022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請大家看下面兩句經文,「諸佛世界,眾生睹者」,這兩句經文,是說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剎土裡的眾生,只要見到佛光就「生稀有心」,對於西方極樂世界起嚮往之心、羨慕之心,啟發他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佛用光來接引眾生。西方世界的光明,不可思議,經上講的是「光中化佛無數億」,佛又說法,這些說法者是不是極樂世界的光中化佛?當然是的。這是依報中顯示正報,正報中顯示依報,是事事無礙的境界。緣深的人見到阿彌陀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那的確是光中化佛,佛光的確徹照,照你、照我也照他,是一個不漏的。為什麼有的人見不到?是我們的心不清淨,把光障礙住了。清淨的就見到,就感應道交。
見到了又怎麼樣?有這樣兩句話是正確的態度,就是見如不見,若無其事。就是你見到佛、見到西方極樂世界,你也要像沒看見一樣,什麼事都沒有,知道這是事實,增長信心,好好念佛就對了,不必到處宣揚。如果你到處宣揚,說明你已經著魔,這是一類,是光中化佛。第二類,佛的形像就是光明,我們供的阿彌陀佛、供的觀世音菩薩,無論是鑄造的像、雕刻的像、彩畫的像也都是光明。《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淨土五經一論等佛的經典,乃至於古德對於佛經典闡揚的文字也是佛光。現在流通的錄音帶、光碟也不例外,這些都是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光明徹照十方。現在很多地方包括道場、家庭,乃至於世界各地的高等學府,都供養《大藏經》,你說這是不是佛光徹照?請看下面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下從地際。上至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寶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三願,「寶香普薰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從極樂世界的地層到虛空,其中所有的『宮殿、樓觀、池流、華樹』,以及所有的一切萬物,都是由無量的寶香和合而成。寶香氣味能普遍薰及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只要聞到極樂世界的妙香,自然身心清淨,修學佛所教導的,殊勝的清淨之行。如果此願不能實現,我不成佛。什麼叫修佛行?就是修習圓滿覺悟的行為,叫修佛行。我們把這一願和上一願合起來,就是香光普攝十方眾生,跟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念佛圓通章》上講的,完全相同,所以念佛人居住的精舍,常常用香光莊嚴,你看到香光莊嚴,你就知道這一定是念佛修淨土的。香光是從這一願說,也是從《楞嚴經.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上來的。前面一願說光攝十方眾生,這一願是說香攝十方眾生。
念佛法門,確實像古德講的那樣,無量法門,殊途同歸,最後都歸淨土,因為香光天天在攝受一切眾生。光代表心地光明正大,代表燃燒自己,照耀別人,能犧牲自己令別人得到幫助。學佛人要能犧牲自己,照耀別人,眾生安樂,我安樂。光代表慧,香代表信、代表戒,所以是「戒定真香」。六祖大師在《壇經》裡講修五分法身香,香代表戒、代表定、代表慧、代表解脫、代表解脫知見,香表這麼多法。我們燃香或者是聞到香,就要想到我們修行人修什麼?時時提醒自己,我們修的是五分法身,就是修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你一定要清楚的知道我們在佛堂裡供水,不是給佛菩薩喝的,供燈不是給佛菩薩照亮的,供香不是給佛菩薩聞香味的。時時刻刻用種種方法提醒自己,不斷提升我們的修學功夫,提升我們的靈性。
下句經文,『國土所有一切萬物』,這句經文總括所有依報的物相。下一句,『皆以無量寶香合成』,這是指性德寶香。『其香普熏十方世界』,如同前面所說的光明一樣,光明徹照,寶香也一樣,寶香普薰,這是彌陀本願所現的。下面兩句經文,『眾生聞者,皆修佛行』。寶香普薰十方世界,香光莊嚴,極顯事事無礙的法界,這是幫助我們增長信心。當然這是彌陀的本願,除彌陀本願外,還有十方諸佛的願力,諸佛冥冥中的加持,為你做助緣,再有就是自己的善根福德。如果你自己的善根福德不現前,彌陀的願力、諸佛的加持也達不到,所以本身的善根福德非常重要。十方眾生見到佛光、聞到寶香修什麼?修佛行。佛行就是依照《無量壽經》發願求生淨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修佛行。成佛之行就是這部經,這部經就是教我們成佛之行,這部經、這句佛號重要!以上四十三願,到這裡我們講完了。
後面的五願是對十方菩薩說的,十方菩薩在各處度化眾生,那他們應該怎麼樣修這個法門,幫助他們順利度化眾生?可見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實在是圓滿周到。前四十三願完全是度六道眾生,是以度我們凡夫為主,末後五願才是度十方菩薩的。所以度六道眾生講了四十三願,度菩薩只講了五願,你就知道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是以什麼為主嗎?是以度六道眾生為主。我們六道凡夫不能辜負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用什麼來報佛恩?唯有成佛,不成佛,無以報佛恩。請看下面的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聞我名已。皆悉逮得清淨。解脫。普等三昧。諸深總持。住三摩地。至於成佛。】
這是第四十四願,「普等三昧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十方一切佛剎中的所有菩薩,只要聞到我的名號之後,就能隨即證得清淨三昧、解脫三昧、普等三昧,也自然能掌握一切法的總綱領,能安住在念佛三昧中,一直圓滿成佛。解釋下面幾個名詞,『逮得』是隨即得到,『清淨』是指清淨三昧,離開一切染污執著的正常享受。『解脫』,解脫三昧是離開一切煩惱的束縛,自由自在的正常享受。『普等三昧』,普遍、平等,九法界一切眾生都能依這個法門平等成就,「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前面四十三願,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普度十方六道眾生而發的。從四十四願到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為普度十方菩薩而發的。往昔歷代祖師有說,這一法門攝化的範圍,上自等覺菩薩,下至惡道眾生,末後五願就是上自等覺菩薩。
看下面三句經文,『我作佛時,十方佛剎,諸菩薩眾』。這幾句經文,是把盡虛空遍法界所有諸佛剎土的菩薩,無論是權教、實教,初信位到等覺位的菩薩全部都包括在內,我們才能體會到佛的願力廣大不可思議。彌陀攝化眾生,是用平等的法門平等攝受,這個平等是非常重要的。六道眾生能聽到這個法門,是稀有的因緣;十方菩薩聽到這個法門,也是稀有的因緣。世尊在經上,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許許多多的菩薩想聽這個法門,沒有緣分聽到。究竟是個什麼法門?是一生圓滿成佛的法門,你什麼時候聽到就什麼時候成佛。我們今天凡夫位聽到,我們凡夫身就成佛;初住菩薩聽到,初住位就成佛;十地菩薩聽到,十地位就成佛;等覺菩薩聽到,等覺位就成佛。換句話說,聽不到這個法門,等覺菩薩也成不了佛道,如果等覺菩薩不聽到這個法門就成佛,文殊、普賢何必求生淨土?
下一句經文,「皆悉逮得清淨」,這是講殊勝的果報。就是從初發心的菩薩,一直到等覺菩薩,六道從非想非非想天,下到阿鼻地獄,一個法門就度盡了,都得到了清淨。一般世間人迷惑顛倒,把生命看得很重,法身慧命看得輕,實際上生命不重要,慧命重要。這裡「得清淨」一句,就是阿彌陀佛恢復我們的身心清淨,你的生活歡歡喜喜、快快樂樂,所謂法喜充滿,這是剛剛得事一心不亂,並不是很深的功夫。這樣的程度就能往生,生凡聖同居土。因為世間一切法你已經不動心,不被它迷惑,不被它所動,一切放下了,二六時中就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這就是功夫成就。
下面看,「普等三昧」。菩薩發大弘誓願度化眾生,佛以神力加持他,使他得到普等三昧。普等三昧是什麼?什麼三昧能普遍平等?普遍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有情眾生都能修,平等就是等覺菩薩、我們、地獄眾生,也能同樣修這個法門,能得同樣的成就,這個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就是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普等三昧,除了這個法門之外,還有哪個法門能平等成佛?禪,你去看看《六祖壇經》,六祖大師只接引上上根人,中下根人無分,不平等,不能普遍;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就是淨宗。十方菩薩聽到阿彌陀佛名號,接觸到淨宗的經典,才知道有普等三昧。以這個方法來普遍度化一切眾生,就跟如來度眾生一樣,無二無別,決定沒有過失。雖然自己的境界還沒有成佛,還沒有成大菩薩,你開的藥方、用的藥,是與如來開的完全一致,不會錯的。下一句,『諸深總持』,總持是指法門,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普等三昧是指執持名號,執持名號就是「諸深總持」,就是這一部經、一句佛號。下面,『住三摩地,至於成佛』,「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安住定中得成正覺。看下面經文:
【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五願,「定中供佛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只要聞到我的名號,就能住於正定,常在定中供養十方無量無邊一切諸佛,而且『不失定意』。以上兩願如果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這兩願是指「普等三昧願」、「定中供佛願」。什麼叫「不失定意」?常常能夠保持清淨的心,不被外境所轉,這是八地以上菩薩的境界。阿彌陀佛加持這些菩薩,令他們在定中、在三昧之中,能供養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上供諸佛,下化眾生,這種殊勝的利益,只有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才有。不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怎麼也有?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的。所以菩薩雖然沒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念《無量壽經》、他執持名號,以這個方法教化眾生,他在任何地方入定,定中都能像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一樣,可以遍供十方諸佛,不失定意。這的確是普賢菩薩的境界,這就是不往生也得到與往生相同的利益,這是對十方菩薩說的,不是對普通人說的。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證離生法。獲陀羅尼。】
這是第四十六願,「獲陀羅尼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他方世界的菩薩們,聽到我的名號,就可證得永離生死之法,脫離十法界證入一真法界,同時能掌握一切法的總綱領,對一切眾生契機契理宣說妙法。看下面的幾個詞彙,『證離生法』,離生法是遠離六道生死之法,「證離生法」就是脫離十法界的生死之法。離生就是永遠離開三界的生死,也就是永脫輪迴。菩薩在六道裡度眾生,即世間離世間,並不是真的不到這個世間來。他跟我們在一起,那在一起怎麼是離世間?我們有業力,有生死輪迴;菩薩沒有,他是願力來的,他喜歡來就來,喜歡去就去,自己完全做得了自己的主,所以他是乘願再來。我們是業力再來,無可奈何,不來也不行,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菩薩是大自在,這是證離生法。為什麼老法師告訴我們,要把業力轉變成願力?如果你的願力大於業力,你就可以做得了自己的主;否則的話,你就任人擺佈,你做不了自己的主。
『獲陀羅尼』,「陀羅尼」就是總持法門,獲陀羅尼心就安了,真正得到安身立命之處,就是心得安住義。我們的心安住在哪裡?安住在西方極樂世界,安住在阿彌陀佛的名號之中。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是我們安身立命之處,這是獲陀羅尼的意義。陀羅尼也譯作總持,總持有法陀羅尼、義陀羅尼、咒陀羅尼、忍陀羅尼,在此地,就不一一詳細說了,諸位可以看《佛學辭典》、《教乘法數》,都有比較詳細的註解。看下一段經文:
【清淨歡喜。得平等住。修菩薩行。具足德本。應時不獲一二三忍。】
這是第四十七願,「聞名得忍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他方世界的菩薩們聞到我的名號,身心自然清淨歡喜,得如佛一樣的平等住,以菩薩的心行利益眾生,自然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立刻獲得音響忍、柔順忍和無生法忍。這三種忍在第十五品裡,能夠詳細的給大家解說,在這裡就不細說了。下面看『得平等住』,平等就是佛法界,「得平等住」就是與佛一樣,安住在平等三昧中。『具足德本』,是指具足佛果功德的根本,就是清淨平等覺。『一二三忍』,「忍」是認可的意思,就是能深信難信之理而不疑惑,「一二三忍」就是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清淨歡喜』,身心清淨,法喜充滿。得平等住,菩薩修六度,佛修平等覺,得平等住就是菩薩與佛平等,跟佛沒有兩樣。十方眾生如果有機緣遇到這個法門,聽到這個法門真正明瞭歡喜,發願修學,都可以說是入如來家,得畢竟平等三昧;如果這點我們得不到,這種殊勝的機緣就當面錯過了。
現在我們是遇到了,能不能把握住這個機緣?就看你的緣分如何。因此我們用功夫,要用平等心念平等覺,平等覺就是《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這樣念就是得平等住,跟十方菩薩無二無別,這樣的心行,就是『菩薩行』,行是生活行為。生活行為凡夫跟菩薩不一樣,從形相上看沒有什麼不一樣,穿衣吃飯、做工作、待人接物,看不出來有什麼不一樣。有不一樣的地方,是心不一樣,菩薩的心清淨平等,覺而不迷,所以稱他佛、稱他菩薩;凡夫的心不清淨、不平等,迷惑顛倒,所以是凡夫。所以平等這句是非常重要的,平等兩個字幾乎是貫穿整部佛經,清淨跟平等是相輔相成的。怎樣才能得到平等心?先要修清淨心。《無量壽經》的經題上不是「清淨平等覺」嗎?要先修清淨心,然後再向平等心進展。如何令自己的心清淨?一定先令心平等。所以這兩者,你說誰前誰後?它是相輔相成的。
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清淨,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平等,沒有一樣不清楚,沒有一樣不明瞭。這兩句話很重要,不起心不動念就是清淨,不分別不執著就是平等。你用這個標準衡量一下自己,你是屬於清淨,還是屬於平等,還是兩者都不具備,還是兩者都已經具足?不但現前的事情明瞭,過去的事、未來的事也都明瞭,因為他的心平等,過去、現在、未來都照見。我們凡夫的心不平等,有分別、有執著,所以過去、未來一無所知。我們這才知道,什麼是得平等住,什麼是修菩薩行。下面看「具足德本」,德本就是以這部經、這句佛號自行化他。「應時不獲一二三忍」,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果報,這三種忍就是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這三種忍在哪?都在一句阿彌陀佛佛號之中,這三種忍不是一般菩薩所能得到的。三忍在一句佛號之中,確實是不可思議。我們在第十五品要細說這三種忍。看下面幾句經文:
【於諸佛法。不能現證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四十八願,「現證不退願」。法藏比丘說我作佛時,他方世界的菩薩們聽到我的名號,就能圓滿證得三不退的果位。以上三願若不能實現,我就不成佛,這裡所說的以上三願,是指「獲陀羅尼願」、「聞名得忍願」、「現證不退願」,是指這三願說的。下面看『證不退轉』,指圓證三不退轉,位不退,是指修行的位次不退,即小乘初果須陀洹,不會再退到凡夫位;行不退,行指菩薩行,行不退是指菩薩度生的行持不會再退到小乘位;念不退,是念念要圓成佛道,再不會退到十法界。上面說的是最後一願「現證不退願」,如《楞嚴經》上所說的,「圓滿菩提,歸無所得」,證得圓滿的心性。到這裡,這四十八願就講圓滿了。
下面還有一點時間,我想把這一品經文的重點,給大家說一說,供同修們參考。這一品經文的要點,我一共整理了七條,現在就逐條跟同修們說。第一個要點,我們要生起對阿彌陀佛的無限感恩之心,感恩阿彌陀佛在因地發四十八大願,為我們建立無比殊勝、莊嚴美好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救度苦難眾生出離苦海,無與倫比的親人,我們要知恩;阿彌陀佛對於我們眾生的大恩大德,無量無邊,我們要報恩,要知恩。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怎麼說都說不盡,我們要報恩,用什麼方法報恩?唯有一生成佛,才是真正的報恩。這就我所總結這品經文的第一個要點,要感恩阿彌陀佛。
第二個要點,我們要生起對釋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無量諸佛的感恩之心,這是第二個感恩。如果沒有釋迦牟尼佛,和十方無量世界的諸佛,對西方極樂世界、對《無量壽經》的讚歎,我們怎麼能夠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怎麼知道有《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無量諸佛,把西方極樂世界和《無量壽經》,介紹、推薦給我們的,我們才認識了西方極樂世界和《無量壽經》。對於這個我們要知恩報恩,要依教奉行,一生圓成佛道,報答釋迦牟尼佛和十方世界無量諸佛,給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的大恩大德。這是第二個感恩。第一個感恩,阿彌陀佛為我們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第二個感恩,感恩釋迦牟尼佛,和十方一切諸佛,為我們介紹和推薦,西方極樂世界和《無量壽經》。否則我們不知道有西方極樂世界、有《無量壽經》,這是第二個感恩。
第三個我們學佛就要學阿彌陀佛,作佛就要作阿彌陀佛。我們要把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變成我們自己的大願,讓我們的心願行,和阿彌陀佛的心願行相應,讓阿彌陀佛和我們融為一體,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這是第三個要點,把四十八願,變成我們自己的願。第四個要點,「定成正覺願」、「光明無量願」、「壽命無量願」、「諸佛稱歎願」、「十念必生願」,這五願是真實願,是四十八願的精華,是四十八願的精要。其中「十念必生願」是四十八願的核心,是精華中的精華,精要中的精要。這個重點就是說,這部經重點在哪裡?四十八願哪幾願是這個願中的重點?
第五個要點,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建造一所一流的重點佛教大學,這所一流的佛教大學能讓眾生平等成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阿彌陀佛度眾生的法是平等法,阿彌陀佛用平等法來度一切不平等的眾生,讓一切眾生以平等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平等成佛。大家注意,這幾個平等,還有一個不平等,仔細琢磨,才能把這個意思領會得深、領會得透。這就是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第一殊勝,它第一在哪裡?第一在平等,這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剎土所沒有的。這是第五個重點。
第六,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阿彌陀佛,沒有一尊佛不讚歎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尊佛不讚歎《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弘揚《無量壽經》,沒有一尊佛不勸導眾生念佛求生淨土。注意,前面沒有一尊佛、沒有一尊佛,我為什麼連續的用沒有一尊佛?就是告訴大家,十方一切諸佛,幹的是同一件事情。他們這是在幹什麼?幹同一件事情幹什麼事情?他們是在為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這所一流的重點佛教大學招生,希望無量無邊的眾生,能到這所殊勝無比的一流佛教大學裡,去修學、去深造,一生圓證菩提。這麼好的一流重點佛教大學,你要不要去?後面這個問號你自己來回答。就是這麼好的一流重點的佛教大學,你要不要去由你自己來選擇。這是第六個要點。
第七個要點,十方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讚歎極樂世界、讚歎《無量壽經》、讚歎淨土念佛法門,並積極的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招生。現在問問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該做些什麼?我們要效法釋迦牟尼佛,效法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做他們正在做的同樣事情,要盡我們所能為極樂世界招收新生。比如我覺得我現在試講《無量壽經》,也就是在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在招生。老法師說過這樣的話說,會講的不如會聽的,講經的沒有開悟、沒有證果,會聽的人可以開悟、可以證果。我真誠的希望,在我試講這部經的過程中,有無量無邊的眾生能夠開悟證果,去西方極樂世界作佛。這就是我為這一品經文,總結的七個要點,供同修們參考。
說到這裡我還想多囉嗦幾句,就是這個機緣我們遇到了,前面六品經文講完,以後我們還要繼續往下講,就是這六品經文你聽完以後,你聽進去多少?你聽明白了多少?你又能落實多少?這個非常重要,就是我們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果光聽理論,我們不把它落實在實際行動當中,實際我們聽了不說等於白聽,也差不多。就是我們聽完整的講一部《無量壽經》,機會也不是太多的。我想這麼多年,老法師老人家講了十幾遍《無量壽經》,現在還在講,為什麼?就是他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去西方極樂世界作佛。我這次試講《無量壽經》,確實是有點力不所及,但是我相信佛力加持,我一定盡心盡力去做。這幾品經文講完,我要好好休整休整,總結、總結經驗也好、教訓也好,琢磨琢磨怎麼講,才能讓更多的同修們聽懂、聽得明白,才能幫助到他們,這就是我目前所想做的。如果同修們有些什麼看法、建議,可以在網上提出來,然後我會根據同修們的意見多加改進,讓這部經講得更圓滿。
今天的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