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十五集)  2018/3/21  中國  檔名:56-214-0015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昨天那節課我們講到,《無量壽經》是第一經,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第一經;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第一法門。所以往生淨土,念佛三昧就成就、就圓滿了。今天這節課我們接著往下講,請看下面一首偈頌:

  【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

  先看前兩句,『亦如過去無量佛,為彼群生大導師』。法藏比丘發願,也要像過去無量諸佛一樣,做九法界一切眾生的大導師。這裡的「彼群生」,是指九法界眾生。在佛門裡,「導師」是對佛的尊稱,導師、大師都是對佛的稱呼。念佛法門真的是不可思議,在五濁惡世能導歸淨土,念佛法門是難信之法,在濁惡之世更難相信。在這個時代,宣揚這個法門,指導大家同歸極樂,這是導師中的大導師。再看下面兩句,『能救一切諸世間,生老病死眾苦惱』。這裡的「一切諸世間」,是指九法界有情;換句話說,就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六道凡夫都有的,沒有一個凡夫能夠超越。四聖法界裡雖然沒有生老病死,但是有苦惱,為什麼有苦惱?煩惱沒有斷盡就有苦惱。即使是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無明沒斷,他們那也是苦惱。

  當然等覺菩薩的苦惱,非常細微,凡夫覺察不到,不知道他的苦處。等覺菩薩知道我們的苦處,我們不知道等覺菩薩的苦處,只有到如來的果地上才能知道等覺菩薩的苦。這是說只有成佛才能普度眾生;不成佛,即使你是等覺菩薩,也不能度同程度的菩薩。這句話怎麼理解?同程度,咱們說就叫級別,用這個來說大家能聽懂,就是等覺菩薩不能度等覺菩薩,他只能度十地以前的菩薩,這麼講可能大家就聽明白。這就是四弘誓願裡,為什麼一定要「佛道無上誓願成」?因為唯有成佛才能普度眾生,度眾生的願才能圓滿;如果不圓成佛道,度眾生的願總是有欠缺,不能圓滿。下面看這四句偈頌: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

  法藏比丘發願要常常不間斷的,修學菩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大綱領,幫助尚在六道中生死輪迴的眾生,教導他們了脫生死。已經了脫生死,超出輪迴的眾生,再幫助他們圓滿成就佛道。先看前面兩句,『常行布施及戒忍,精進定慧六波羅』。這兩句是講菩薩修行的六個綱領,菩薩修學有六大綱領,菩薩自己修六度,同時也勸一切眾生要修六度。那什麼是布施?絕對不是在佛門裡捐幾個錢,那是沒有用的。所謂捨一得萬報,有些人對這句話錯解、誤解了,所謂的捨一得萬報,是說布施的果報不可思議。有人聽說有一本萬利可圖,於是你就到佛門來布施,如果你是用這種心態來布施的,不算布施。那是什麼?那是市場上的生意買賣,不是布施波羅蜜。布施的真正意義是教你放下,是教你捨棄。捨棄什麼?第一要把煩惱捨棄掉。我們都不願意要煩惱,你為什麼不把它布施掉?我們要把妄想布施掉,把生死布施掉,把六道輪迴布施掉。我們常說這樣一句話,叫做「放下身心世界」,也就是說,身心世界都要布施掉,這樣我們的心就清淨,以清淨心來念佛,才能感應道交。

  布施是我們一生的全部生活,布施是種因,得果報是必然的,你把財捨了,得的果報是財用無缺;你布施法,世出世間法,你能毫不吝嗇的傳給別人,得的果報是聰明智慧;你修無畏布施,你所得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可見布施是因,後面一定有殊勝的果報。你把煩惱布施了,就得清涼自在;你把輪迴布施了,就得一真法界。就看你能不能捨,捨的後面一定有得,大家經常說捨得捨得,是不是這樣?捨的後面一定有得。你不肯捨,果報怎麼樣想也想不到,也得不到,這是世出世法的事實真相。佛知道這個真相,菩薩知道這個真相,所以他們毫無吝嗇的修布施波羅蜜。我們凡夫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總以為財富來得不容易,怎麼能輕易捨掉?殊不知你所得到的財富,正是你過去生中修財布施,從前是修因,現在得的是果報。如果你現在再修因,你的果報會愈來愈豐盛,愈施愈多。

  在這裡我想跟大家說,好多老同修都願意攢錢,我說說我對攢錢這個看法。我不主張攢錢,因為這個錢不是能攢得成的,不是你能攢得多的,錢財是你修財布施修來的。老法師不是告訴我們嗎?如果該是你的你一定能得到,如果不該是你的你求也求不到。所以很多老菩薩們辛辛苦苦的,就是那點工資攢、攢!這個理念我是不太贊成的。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姐姐結婚以後,一直是和我爸爸媽媽住在一起,因為姐姐的孩子多,爸爸媽媽就想多幫她一把,所以爸爸媽媽就卯著勁的攢錢。因為媽媽沒有工作,是家庭婦女,只有爸爸一個人工作,他那個時候的工資就是比較高的了,我記得是八十一元五,每個月的月工資。到我大外甥女結婚的時候,我爸爸給我拿了一個五百塊錢的存摺,告訴我,小雲,等大梅結婚的時候,妳用這五百塊錢給她買嫁妝。因為這個存摺沒到期,我就放在那個小閣樓上。正趕上我出差,等我出差回來,孩子也要結婚了,這個存摺也到期了,我就想把這個錢取出來,好給孩子買嫁妝。我一去看,存摺沒了,哪去了?後來我婆婆告訴我,讓我老伴子借出去。因為到期了錢能取出來,他先把它取出來了,然後他把這個錢借出去。那五百塊錢可以說,就是我爸爸媽媽半生的積蓄,你說要拿現在來看,大家是不是得笑壞了,五百塊錢老倆口攢了半輩子。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真的是這樣。

  後來我記得爸爸媽媽一九八五年、八六年先後去世,給我們姐倆留下的遺產,以前我跟大家說過,一千塊錢、一個掛鐘、一台縫紉機、一台自行車,還有一個九吋的黑白電視,這就是我爸爸媽媽給我和姐姐留下來的遺產。我記得當時姐姐問我,小雲,這些東西妳喜歡哪個,妳就拿哪個,這個錢也給妳。我說姐,我什麼都不要,東西給妳,錢也給妳,因為妳對父母盡到了孝心,我說我做得比妳差得多了。就這樣,我說這個話什麼意思?一千塊錢,就是我的爸爸媽媽走了以後,給我們姐倆留下的遺產。你說這一千塊錢要拿到現在,那還算錢嗎?我們現在老菩薩們省吃儉用的,口挪肚攢的去攢這個錢,幾年以後你就知道,你攢這個錢真的沒有用。所以我說我們要聽老法師的話,師父把真相真話告訴我們。所以在這裡我就插了這麼一小段,沒必要去攢錢,這個錢不是攢的。

  菩薩無量無邊的法門,歸納起來就是六種,六種再歸納起來,最後就是布施。大家想,為什麼六種就剩一種布施?是這樣的,比如說持戒、忍辱它屬於無畏布施,精進、禪定、般若是法布施,所以你看是不是都在布施這一類裡。無量無邊的煩惱歸納起來,就是《百法明門》裡的六個根本煩惱,這六個根本煩惱再歸納起來,只有一個慳貪。為什麼我們會有瞋恚?貪不到才瞋恚。你們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你一想要貪、要得到什麼什麼,你沒有貪到手、沒有得到,所以你就生氣,你就心理不平衡。布施是幹什麼的?布施就是斷慳貪的。大家想一想什麼心最毒?貪心最毒,布施波羅蜜就是專門治這個最毒的煩惱。我們在修行過程中要經常反思自己,我在五欲六塵當中,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五欲六塵,我對哪一個最貪愛?你找出來,把你最貪愛的那個找出來,然後布施就從這裡下手。如果你是對財最貪愛,你就先把財布施出去;如果你對名最貪愛,你就先把名放棄。要針對自己的病根來對治才有效,這叫治病。

  再說說持戒,持戒是修學過程中的基礎。戒定慧三學,因戒生定,因定開慧,可見戒學是多麼重要。在這裡我們不能不說持戒和布施的關係,是什麼關係?戒是修行的基礎,布施又是修行的前方便,這就是二者的關係。為什麼?沒有布施你心性裡的毒素沒法洗乾淨,戒律沒辦法修,必須把心洗乾淨戒律才能受持,持戒就是守法,真正喜歡守法,樂意守法。如果有的人貪財的念頭非常強烈,他不擇手段的投機取巧去貪財,他不會不貪贓枉法,他一定會貪贓枉法。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只有貪財的念頭斷了才會守法。現在在我們的報紙上、電視上,我們看到那些犯了法的大貪官、小貪官們,你能說這些人不聰明嗎?他們聰明著,可惜就是沒有把聰明用到正地方,他們用所謂的聰明鑽法律的空子,貪贓枉法,是什麼在作祟?就是個貪字。因為貪就不守法,明知故犯,不守法就犯法,犯法就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人當受到法律制裁的時候痛哭流涕,但後悔晚矣!

  下面說,心不清淨怎麼能持戒?沒有戒哪來的定?沒有定哪來的智慧?這是連鎖反應的。所以說布施波羅蜜,是我們修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一切放下,應無所住,一切都要捨,捨得乾乾淨淨,身心清淨才是法器,才有資格學佛。我們學佛從持戒學起,也就是從守法學起。佛家的戒律,也通世間的法律,佛家的戒律是與自性相應的,與無漏善相應,世間的法律是屬於有漏善。有漏善跟無漏善並沒有妨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世出世間的善法都要修,世出世間的惡都要捨離,也就是修一切善,捨一切惡。

  下面再說說,忍辱,忍辱就是教我們凡事都要忍耐,《金剛經》說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世出世間一切法你要想圓滿成就,得有耐心,愈是大事愈要有極大的耐心。尤其是學佛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我們要了生死出三界,還有比這個更大的事嗎?沒有了。這樣大的事沒有足夠的耐心,怎麼能夠成就?中國古時候讀書人有陽剛之氣,不可以被人侮辱,所謂的「士可殺不可辱」,士就是知識分子,說知識分子被殺頭可以,但是不可以被侮辱,把這辱字看得很重很重的。所以說這個忍辱,是特別對中國人說的,不能忍的要忍,忍人之所不能忍。我們日常生活中能不能做得到?在這點上,淨空老法師堪稱是中國忍辱第一人,佛教界忍辱第一人,老人家圓滿了他的忍辱波羅蜜,成就了當代一位可遇不可求的聖僧。這是佛門的不幸,也是佛門的大幸,不幸的是老人家幾十年受盡侮辱,九十多歲高齡的老人,現在還在繼續遭受侮辱,真的是天理難容;大幸的是成就了一代聖僧,他救苦救難,救中國、救世界將永載史冊。

  說到忍辱,我想說一點我自己的體會。這七、八年來,我一直在被批評、被批判,甚至是被攻擊、謾罵,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為什麼這樣說?它讓我經受了歷鍊,變得愈來愈堅強,愈來愈理性,愈來愈成熟。今年的三月上旬,某省佛陀教育協會下發一份文件,上面點了我的名字說了一件事情。有同修看到以後,很是氣憤,說怎麼這麼不負責任,連事實都沒搞清楚就發文。比如說這個文的上面,把劉素雲說成是遼寧省瀋陽人,這是一,二是把環城繞佛這件事情,和劉素雲扯到一起。我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這是人人都知道的,我從來沒有組織過環城繞佛,也沒有參加過環城繞佛,我不知道這件事情,怎麼和我扯到了一起。這件事情我曾經聽說過,大約是兩年多以前,實際的時間我記不清。哈爾濱的佛友跟我說,現在有人在組織環城繞佛,租汽車,大家坐汽車環城繞佛,聽說是個姓劉的老師在領著做這件事情。有的同修說,劉老師,我們以為是妳,所以就去了,到那也找不到妳,後來一聽說不是妳,是外地的一個劉老師。所以到現在為止,我只聽說那位老師姓劉,至於她叫什麼名字,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所以這個事情,應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這個沒有必要解釋。

  另外,就是我聽說這件事情以後,我對這件事情是有個態度的。我想起來,好像是哪一次我在香港,和同修們做心得交流,我曾經提到過這個事情。至於我對這件事情是什麼態度,聽我光碟的同修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果沒有聽過我的光碟,不知道我是什麼態度,可以看看我這張光碟,聽聽我是怎麼說的。對於這件事情,我的態度是我不怕被批評、我不怕被批判,我也不怕被封殺。只有一個希望,就是希望能夠尊重起碼的事實,我覺得我這個要求不過分。我相信事實終歸是事實,謠言終歸是謠言,謠言會不攻自破的。我仍然堅持,我的四不原則,就是不爭論、不討論、不辯論、不解釋。我曾經在政府部門工作二十年,知道下發文件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不允許有任何差錯。在沒有把基本事實搞清楚的情況下,就下發這樣的文件,是否有失文件的嚴肅性?在我說這段話的時候,我的心態是平和的,沒有批評、沒有指責,也沒有抱怨。只是因為文件上直接點了我的名字,我要表明一下我的態度而已,就是這樣的。

  下面我們接著往下講,我們要想在佛法裡有成就,必須要捨。老法師特別提醒出家眾,老人家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特別是出家眾,你要不能捨得乾乾淨淨,在佛法上得成就很難,不但境界你得不到,說老實話,就是經教我天天在這裡講,你也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你有業障。什麼業障?煩惱、妄想,貪、瞋、痴、慢障礙了你的自性。你能聽懂的是言語,能看懂的是文字,裡面的意義你沒有辦法體會,沒有辦法領略,就是你心性上有障礙,所以聽了不開悟。」我覺得老法師這段開示非常重要,不但是對出家眾說的,就是對我們在家眾也同樣有用。因為我覺得這段話的重要性,所以我再重複給同修們讀一遍。特別是出家眾,你要不能捨得乾乾淨淨,在佛法上得成就很難,不但境界你得不到,說老實話,就是經教我天天在這裡講,你也聽不懂。為什麼聽不懂?你有業障。什麼業障?煩惱、妄想,貪、瞋、痴、慢,障礙了你的自性。你能聽懂的是言語,你能看懂的是文字,裡面的意義你沒有辦法體會,沒有辦法領略,就是你心性上有障礙,所以聽了不開悟。我們大家聽了這段話,能不能感受到老人家的大慈大悲?不僅是慈悲,是大慈大悲,慈悲至極!老人家的肺腑之言感動我,但能不能感動你?能不能感動他?我不知道,這就要看緣分了。

  下面說說,為什麼佛把布施擺在修行的第一條?佛不是故意和我們過不去,刁難我們,讓我們這個也放下、那個也放下。因為你放不下障礙你自己,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得。你要想真正開悟,真正入佛的境界,你就得依教奉行,就要真幹,世出世法全捨掉,注意這裡有個「全」。世間法要捨,佛法也要捨,不要怕,有人說都捨盡了,明天生活怎麼辦?明天還沒有到你著什麼急?沒到明天想明天那是打妄想。記得幾年前,有同修勸我攢點過河錢,結果當天我就得到四句話,是這樣說的,「我有蓮花台,何需過河錢,一心為眾生,彌陀來安排」。你說這有多好!你全心全力為眾生服務,你的事,佛菩薩都給你安排好了,你何必操那個心?我自己這幾十年的生活實踐,就是最真實的例證。老法師這樣告訴我們,知道自己命裡有的,這裡捨掉,那裡會來。命裡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想什麼方法也得不到。一個人的一生,「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因果是真的。前定,不是佛菩薩給你定的,也不是上帝給你定的,也不是閻羅王給你定的,是你前生修的因,這一生應當得的果報。

  說到這兒,我還想說說那個例子。就大約是七、八年前有個同修,我們第一次見面她就跟我說,劉老師,我現在買了一片海,我在養鮑魚。因為鮑魚大家都知道很貴的。她問我,這個行不行?我當時順口就說了一句,幹這個不好,這不是殺生嗎?我就這麼一句話,我怎麼說出來的我都不知道,結果這個同修聽了我這一句話,就把這個項目捨掉了。大家想,這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為我問了,我說妳這個項目妳投了多少錢?她說我投一千多萬。我一聽我自己嚇了一跳,我就想妳怎麼這麼敢給人出主意?這一千多萬這不是白打水漂了嗎?後來我想收也收不回來,因為我話說出去了。當時那個鮑魚也基本上是長成了,就看那個頭,那是我第一次看見什麼叫鮑魚,那就可以出售,應該是往回來錢了。錢投出去一千多萬,現在剛往回收了,就這個時候我給人出了這麼個主意,當時我真的有點心驚膽顫,怎麼這麼大膽?

  結果後來這同修,那時候她還談不上信佛,她就能做這個決定。當時那個同修說,既然是不能殺生,我也不能把這一片海,把這個鮑魚賣給別人,我要賣了他們也殺生。所以她採取個什麼方法?她雇了幾個工人專門看守著這一片海,守著這個成了的鮑魚。我問她那將來怎麼辦?她說將來牠個兒愈長愈大,然後隨著海風、海浪牠就可以漂走,這樣別人就撈不到牠們。她就是這樣做的。結果她做這樣事,因為她是公司的老總,後來她跟我說老師,因為這件事,我們公司的員工背後都罵我,這個敗家娘們,一千多萬打水漂了。她笑了,我也笑了,我說都是我給妳出的餿主意。這個事情完了以後,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雖然後悔我不應該給她出這個主意,因為這損失太大了,但是我既然說了,那就是說了我也不用後悔。我當時有什麼念頭?在這一塊她失掉一千多萬,可能在另一塊她能掙回二千萬,我也不知道我這念頭是怎麼出來的。結果後來她見著我就說,她說劉老師,真是怪,我這幾年做啥,啥都順,幹啥都賺錢。不是說天上掉餡餅嗎?那個餡餅怎麼都砸到我一個人頭上!然後她開玩笑的跟我說,老師,現在天上掉的不單是餡餅,全是金餅。我這個聽了以後,我還真感到挺欣慰,我沒白讓她那一千萬打水漂。因為說到這個捨,我才講了這麼一段故事,希望大家能從這段故事當中,能夠有些收益、收穫。

  最後我們說說,精進,精進是禪定的前方便,就是禪定的預備功夫。精是專精,專精就接近定;專精再努力,清淨了就是禪定。外不著相為禪,內不動心為定,禪定就是一心專注不散亂,內心清淨,對外界不起妄想、執著。我們念阿彌陀佛,是禪定、是止觀,古人說念佛是甚深的禪定。以上六條綱領稱六波羅蜜,佛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處事待人接物要遵守這六條戒,你才能真正離苦得樂。

  再往下看這兩句,『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沒有得度的有情眾生,要幫助他們種善根,使他們有得度的因緣,這是一個層次。第二層次是已度的是指善根成熟了,他在無量劫前久種善根,今天善根成熟,他聽到這個法門、聽到阿彌陀佛佛號,生歡喜心,深信不疑。他聽說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嚮往趕快去,這樣的人就是他成佛的機緣成熟了。我們一定要幫助他,加強他的信心、願心,持名念佛不間斷,使他這一生決定成就。這兩個層次,一個是未成熟的、沒有得度的,我們要幫助他們種善根,給他們創造得度的因緣;第二個是因緣成熟了,我們要幫助他們這一生決定成就。這一部《無量壽經》,就是佛發給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保證書;這部經典,就是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護照。拿不拿這個保證書、拿不拿這個護照,就看你是不是依照去做?念了能照做你決定往生,念了不能做只是種個善根而已,這是有區別的。看下面兩句偈頌: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佛說,假使有人供養像恆河沙那樣多的佛、菩薩、羅漢,還不如你自己堅決勇猛求成佛道。意思就是勸導我們,一定要念佛求生淨土,不退成佛。這兩句偈頌是法藏比丘自己堅定的願心,也是勸勉我們覺悟。『供養』是修福,供養像恆河沙那麼多的聖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些都是聖人,就是你供養像恆河沙那樣多的聖人,你的福報太大了。可是大家一定要知道,這麼大的福報你出不了三界,你只能在三善道,到人間天上去享福,福享盡了還要在六道繼續輪迴,就這點是太可怕了!我們不能不知道。法藏比丘在這裡告訴我們,『不如堅勇求正覺』,這兩句話非常重要,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修福不如念佛,不如求生淨土。現在無論是中國的同修,還是外國的同修,著重修福的佔絕大多數。他們修福的目的,求發財、求升官、求家裡人平安等等,這個心量太小,自私自利。大家想想,能求得到嗎?求不到。因為這是迷信,佛菩薩不會接受你的賄賂。

  有這麼一句話叫「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怎麼理解?依照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波羅蜜,如理如法的去求,真的是有求必應。佛法裡沒有絲毫的迷信,佛法是破迷開悟,它是理性的。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二十多年學佛,我希望自己能夠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辯才無礙。就是諸佛菩薩冥冥之中對我的加持,我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感受。就是說七、八年中我和同修們的心得交流,我初步大略的估算一下,大約是講了三、四百個小時!我自己都感到驚訝,這些都是我講的嗎?我哪有這樣的水平和能力?這全靠佛力加持。我今天講的這話是真話,不是假話,我個人真的沒有那麼大的本事和能力,真的是佛力加持。我總結了這麼兩句話,「為眾生求,有求必應;為自己求,百求不應」。這是我自己總結的,為眾生求,有求必應;為自己求,百求不應。如果你是為你自己求,你求一百個你都求不到,你要為眾生求,一求一個靈。《普賢菩薩行願品》講「廣修供養」,告訴我們財供養不如法供養,法供養一共說了七條,第一條就是依教奉行供養,這是第一條。所以修學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供養恆河沙諸佛菩薩。換句話說,修學無量無邊的法門,不如用堅定的信心去老實念佛,求生淨土。

  末法時期尤其是我們現代社會,佛說整個世界是五濁惡世,濁惡到了極處!有史以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濁惡,這個不得了。怎麼樣把這些個染污的毒素清洗乾淨?除念佛法門之外,沒有任何法門能解決這個問題。其他的方法都不行,誦經、拜懺、止觀、坐禪、持咒,都沒有辦法把這些染污洗刷乾淨,唯獨這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老法師一直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老人家說所有一切法門都失效,這句名號還有效。好像一個人害重病,什麼藥都醫不好,這一服藥還可以起死回生,就是一句名號。念的祕訣是什麼?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治病的藥方,佛給你開了,那就看你信不信這個藥方,就看你用不用這個藥方了。繼續往下看這四句偈頌:

  【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

  法藏比丘願自己常常安住在三摩地中,也就是安住在念佛三昧中。恆放光明攝受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用自己的修持大願,感應得到一個廣大清淨的佛國土。這個佛淨土殊勝莊嚴,是一切諸佛淨土都無法和它相比的。先看前面兩句,『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三摩地」就是念佛三昧,這是法藏比丘自住的,他現在西方成佛就是阿彌陀佛。如果有人問,阿彌陀佛住在哪裡?如果你回答阿彌陀佛住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回答不能說不對,也不能說全對。那怎麼說才是全對?阿彌陀佛住在念佛三昧,這個答案就完全正確了。唯有住念佛三昧,心地才放光明,而且是無量的光明,是恆放。什麼叫「恆放」?就是不停頓的放。這一句是說什麼?是光攝不捨,以光明攝受一切眾生,也是寂而常照的意思。

  下兩句,『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這兩句是說法藏比丘成就的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彌陀清淨大願所感,也是往生到那個地方所有眾生的淨業所感,所以那個世界是那樣的美好。後一句是說極樂世界的狀況,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是十方一切諸佛剎土所不能比的。他建立這樣莊嚴的世界,不是為了個人享受,是提供十方世界真正覺悟的眾生,到那個地方去修學,是提供一個修學的場所。在這個場所中一切障緣都沒有,在那裡修行,師資、資具沒有一樣不圓滿。在那裡學習,沒有絲毫的欠缺,所以決定一生成佛。彌陀對一切眾生的恩德,無量無邊。再看下面四句:

  【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

  法藏比丘發願,要度脫六道輪迴中的有情眾生,使他們都能快速往生到他所成就,廣大清淨的極樂世界享受究竟的安樂。又常以大慈大悲、大願大力幫助眾生,誓願度盡無量無邊的六道苦難眾生。這就是上面四句所表達的意思。我們再詳細說一說前兩句,『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這兩句明顯的告訴我們,他接引的對象、成就的對象就是六道眾生。這句話特別重要!就是阿彌陀佛他接引的對象、成就的對象,就是六道眾生。六道眾生最苦,愈是苦難的眾生在度脫的順序上,愈要排在第一優先的位置,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度眾生的對象,就是「輪迴諸趣眾生類」,這句話就是阿彌陀佛度脫的對象。希望他們「速生我剎受安樂」,任何一個法門,都沒有這個法門來得快速,可惜的是許多眾生不相信、不接受,絕對不是阿彌陀佛不接引你,是你自己不肯接受。佛希望你快到極樂世界,來享真正的安樂。這個安樂是果,有和才有平,平後才有安,安後才有樂。今天這個社會恰恰相反,和平沒有了,安樂沒有了,原因在哪裡?原因在人心不平。為什麼不平?大家不能和睦相處。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佛菩薩的道場,佛教我們修六和敬,六和敬就是安樂的基礎,誰修六和敬誰得安樂,不修就得不到安樂。老法師教導我們學佛,一定要內養五德,外修六和,五德就是溫良恭儉讓。我們各個道場都提倡修六和敬,希望同修們要把六和敬,真正落實到實處,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就具足了。

  看後面兩句,『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常是時間上沒有間斷,無邊是講的空間,阿彌陀佛普度眾生是一切時一切處從無間斷。這個慈心是從清淨、平等生出來的,所以稱為大慈大悲。有情眾生,包括九法界,都是阿彌陀佛度脫的對象。末後講苦眾生,這個苦眾生是指誰?這是專指三途六道。所以上面這八句,哪八句?就是這八句話,「願當安住三摩地,恆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廣大清淨居,殊勝莊嚴無等倫。輪迴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就是這八句偈頌,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核心,這是重點。這八句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核心。四十八願就是這八句話的展開,四十八願濃縮就是這八句。下面四句:

  【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法藏比丘發願說,我的願行永遠堅定不移,此事唯有佛的智慧才能為我做證明,即使我自身處在極苦的大災難中,如上所發的大願也永遠不會退轉。看第一句,『我行決定堅固力』,「我行」就是法藏的行願,每個字都非常肯定、堅定,一點疑惑都沒有。『唯佛聖智能證知』,這裡的佛是指世間自在王佛,「聖智」是佛的大智慧,「證知」是證明的意思。法藏比丘發的願,只有世間自在王佛知道,只有佛能為他做證明。顯示他的願真實深廣,與其他諸佛在因地所發的願,確實是不相同。所以我們學佛,阿彌陀佛是我們學習的最佳典範,我們要學習他怎樣存心、怎樣發願、怎樣修行。這樣學我們和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行,我們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最後這兩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這句非常難得,絕大多數修行人不能證果,不容易成就,病根在哪?病根都在於退轉。受不起折磨,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退心;阿彌陀佛發的願,上刀山、下油鍋,也不退心。這裡說的諸苦,我們說這個諸苦,阿彌陀佛受沒受過?有受過。為什麼阿彌陀佛也會受折磨?因為他要普度眾生,比如說他到人間來度眾生,要現人身;如果要到畜生道去度眾生,他就要現畜生身;到地獄去度眾生,他要受地獄身,和那些眾生的生活方式是完全相同的。這就是菩薩所講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他入地獄幹什麼?去教化眾生,教化地獄的眾生勸他們回頭是岸,改過自新。不現同類身,他度不了那一道的眾生。

  有這麼樣個小故事,說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曾經在火車地獄。火車地獄,這個火車不是現在所說的那個火車。地獄裡的火車是指那個鐵車,把這個鐵車完全燒紅,然後從身上輾壓而過,就是受那個苦刑。當時釋迦牟尼佛因為在地獄裡,小鬼就讓釋迦牟尼佛和另外的一個同伴,要他們兩個把自己身上的筋抽下來當繩子,來拉這個火車。當時釋迦牟尼佛就看他那個同伴非常痛苦,大家想想,那抽筋多難過、多痛苦,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起了慈悲之心,他就對小鬼說,我抽兩根筋,他就不必抽了,我代他抽一根。那個小鬼一聽非常生氣,拿起狼牙棒一棒子就把釋迦牟尼佛打死了。這是果報,一念慈悲心就這樣超越,釋迦牟尼佛出了地獄。我們學佛,人生的目標、方向是純正的,不為自己,為度眾生,我們一切努力,都是為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有了這樣的目標和方向,我們才能做到,「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

  今天的時間到了,就講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