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劉素雲老師複講 (第二十七集) 2018/4/17 中國 檔名:56-214-0027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接著昨天講的內容,往下進行,今天我們講第九品和第十品。因為這兩品的經文都不長,所以這一節課可以講到兩品。現在我們開始說第九品,「圓滿成就第九」,在前面幾集介紹的,是法藏比丘在因地的發願修行,這第九品是說法藏比丘修學,獲得的圓滿成就,也就是說,法藏比丘成佛後的圓滿果德。第九品經文就是告訴我們這個,法藏比丘成佛後的圓滿果德。看下面這段經文: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修菩薩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於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這段經文從字面上來說,是表達這樣幾個意思,佛告訴阿難說,法藏比丘修菩薩的六度萬行,積累了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能於一切法中得大自在。這種果報不是用言語、思想所能表達出來,或者是理解了的。他所發的四十八大願,現在已經圓滿的成就了,極樂世界的一切都是『如實安住』,於諸法真如實相的一真法界,『具足莊嚴,威德廣大』,無有邊際的清淨佛土。用白話把這段經文翻譯過來,就是這個意思。下面看幾個詞語,「如實安住」,如實就是真如實相,如實安住是什麼意思?就是安住於諸法實相之中。「威德」的威有折伏的意思,德有攝受的意思。上面這段經文,是世尊讚歎阿彌陀佛因圓果滿,這四個字雖然很簡單,但是含義非常深刻,讚歎阿彌陀佛因圓果滿,也是勉勵我們效法阿彌陀佛,向阿彌陀佛學習。
看這一句,『積功累德』,「積功累德」就是告訴我們是天天在做,不疲不厭,日積月累,這樣積功累德就無量無邊。為什麼法藏比丘積累了這麼厚的功德?就是因為他天天在做不疲不厭,日積月累。只要依照佛法去做,你在一切法中必得大自在。這種功德利益不是用語言能夠表達出來的,按照經文的原話就是這樣說,『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也不是我們能想像得到的。學佛如果沒有這樣殊勝的功德,我們還學它幹什麼?現在我們沒有這樣的功德,說明我們學佛還沒有完全學對,沒有完全學像。而且這種功德利益快速無比,後面這四個字非常有吸引力,說這種功德利益快速無比,不單快速,而且還無比。你說你聽了這段話,看到這四個字,對你有沒有吸引力和攝受力?
在這裡我談一點自己的感受,因為我學佛的時間比較晚,五十五歲以前,我沒有接觸過佛法,對佛教、佛法、佛經,是一無所知。因為二OOO年得了這場重病,有機會接觸到佛法,那我從二OOO年開始計算,到今年滿打滿算還不到二十年,也就這麼十八、九年!但是我覺得這十八、九年對我來說,是我人生最重要的十八、九年,而且也是我生命轉折的十八、九年。我覺得這十八、九年,可能在我生命的所謂的長河中,實際談不上什麼長河,不算時間太長,但是也不算時間太短。就這十八、九年的時間,讓我聞到了佛法,而且能有現在這一點點進步,我認為這個速度已經不慢了。我把幾個過程可以跟大家說一說,一開始我用四個字來形容,一無所知。那就是二OOO年之前,我五十五歲之前,我對佛法一無所知。因為得了這場重病接觸到了佛經,得到了《無量壽經》會集本,得到了《無量壽經》的講座光碟。那個時候我看,當時幾個層次大家都倒背如流,我就不說了,那個時候我自己的感受是什麼?聽不懂,是屬於懵懵懂懂的狀態。妳畢竟多少還有點文化,妳要說一點都聽不懂那也不現實,屬於懵懵懂懂的狀態。這是第二個層次。
後來逐漸聽的時間長了,聽的次數多了,因為我是反覆的聽,所以就逐漸逐漸的明瞭一些問題。為什麼我愈學愈感興趣?就是由一無所知到懵懵懂懂,現在到了第三個層次,就是逐漸明瞭了一些東西。在逐漸明瞭的基礎上,使我愈來愈對佛法堅信不疑了。前十年這一點還沒有完全做到,如果說我對佛法達到了堅定不移的程度,應該是後十年,是這樣的。在堅信不疑的基礎之上,我真實受益,受的什麼益?明擺在這擺著,我以前跟大家交流的時候說過,比如說我第一個受益,我由死變成活了。因為二OOO年那時候我必死無疑,沒有一個人認為我能活過來,包括我自己在內。這是由死變活了,然後由病病歪歪的,變得愈來愈健康了。我說當年如果你們看到我那個容貌,那真得嚇跑老遠老遠的,太嚇人了。我自己對著鏡子,我都不認識鏡子裡那個人是我自己。健康了,最重要的是快樂了,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個享受是怎麼得來的?是我學佛學來的。所以現在我就簡單的說這三條。你們說這個速度,十八、九年當中能達到我目前這種狀態。我每天生活在快樂之中,你說是不是我真實受益了?我是這樣想的,我真學佛,我真受益了;我的同修們,你們真學佛,你們也真受益。這個當你有切身感受的時候,你就會體會到那種法喜充滿是什麼滋味。
在這裡我給大家舉一個小例子,頭兩天我身邊的同修,我倆坐在那聊天,她給我說了一個她的感受。她什麼感受?她告訴我,她說我就一次體會到,老師妳說的小燈泡亮的那種喜悅。我一聽,我也很感興趣,我說妳給我說說。她就告訴我,她說那一年因為是媽媽重病,挺折磨人的,這老人到病重的時候,有時候真是挺鬧人、挺折磨人的。她說弄得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好,後來我就發心,我拜《無量壽經》,她拜《無量壽經》是一句一拜。她說我一發心拜《無量壽經》,從那以後我媽就立刻不鬧我了,也不作我了,我就挺高興的,那我就拜。她說當她拜到某一品經文的時候,「如貧得寶」那一品,我不知道哪來的,突然的心胸開闊,心裡亮堂了。那個法喜我就知道什麼滋味了,她說那個就像老師妳說的,我突然覺得那個小燈泡亮了一個,那個感受太美妙了。
你看看,就這個同修這就三天前,我倆聊天聊出來的,她告訴我的。因為我總跟大家說,那個小燈泡一個接一個的亮,亮一個就好像你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似的。你看就那一次,她拜那品經文的時候,這種感受她體會到了,體會到了她就享受到那種法喜充滿。她說我從來不寫什麼感受、體悟、學習心得,我是不寫這個的,就那一天我拜完了以後,我法喜充滿,我寫了一篇心得體會。你看,這是她自己的真實感受,她感受到了,她體會到什麼叫法喜。所以我一再告訴大家,你真學佛、真修行,那個法喜你一定會體會得到的。當體會到的時候,你那種回家的感覺就特別特別強烈,特別特別歡喜。這是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來說明。
現在我們接著往下看,『所發誓願,圓滿成就』。「所發誓願」指的是所發的四十八大願,這四十八大願沒有一句虛言,他願願都兌現,不僅兌現了,而且是百分之百的兌現。因為當時法藏比丘發的是這樣的願,就是有一個願不圓滿,他都不成佛。現在他成佛了,這就明確的告訴我們,法藏比丘所發的四十八個大願,願願都百分之百的兌現。因為這個願百分之百兌現才能稱「圓滿成就」。看下面四句,「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看這四句,這四句經文是讚歎西方極樂世界。如實安住的實是真實,的確是依照法藏比丘的理想,建立起來這個究竟圓滿廣大的道場,提供給十方一切有緣眾生來這裡修行。西方極樂世界是個大道場,它不是眾生造善或者造惡的果報之處,這句話我也是很少聽到這個說法。
就是說這個大道場,是提供給十方一切有緣眾生來修行的,它不是眾生造善、造惡的果報之處。這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它是個修行的道場,如果你能夠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道場決定有你的分。這句話是不是大家都非常喜歡聽?你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道場決定有你的分。條件就是你是不是發願?你是不是要求生淨土?如果你不求生淨土,這個道場就沒有你的分。「具足莊嚴」,這個道場建造得非常奇妙完備,沒有絲毫的缺點,而且華麗無比。威德廣大,是說在道場修行的大眾,無論是物質享受、還是精神享受都無窮無盡。所以這個詞在這這麼解釋很新穎,如果我們按平時的解釋,可能不是這樣解釋的。尤其是後面這一句,「清淨佛土」,什麼是清淨?不聞惡名,正念正語,心地清淨,心淨則土淨這叫清淨。看下面一段經文:
【阿難聞佛所說。白世尊言。法藏菩薩成菩提者。為是過去佛耶。未來佛耶。為今現在他方世界耶。】
這幾句經文用白話說,就是阿難聽了佛所說的話,就問世尊說,法藏菩薩修學成就的大覺佛果,他是過去佛,還是現今示現在他方世界的佛?什麼意思?就是說法藏比丘示現成佛,他是現在佛,還是未來佛,還是過去佛?就是這個意思。就佛說了這麼多,從表面上看這個問題是阿難向佛啟請的,實際上我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阿難是代表一切大眾,他不但是代表當時與會的大眾,也代表後世有機緣聽到這部經的大眾們。這裡面包不包括我們?肯定是包括我們,你不要把自己放在圈外。也可以這樣說,是阿難尊者代我們啟請的,你這樣認識就正確了。阿難提出的問題,也正是我們想要知道的,法藏比丘成佛了,是過去佛、是未來佛,還是現在的佛?我們知道一個世界只有一尊佛,不能有二尊佛。比如我們娑婆世界現在的佛是釋迦牟尼佛,如果法藏現在成佛,他決定不會在娑婆世界,因為我們娑婆世界已經有釋迦牟尼佛了。是不是這樣?那就告訴我們,法藏比丘成佛之後他一定是在他方世界,不是在我們娑婆世界。看下一段經文:
【世尊告言。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
這幾句經文是告訴我們什麼意思?是世尊回答阿難尊者說,阿彌陀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所謂生,也無所謂滅,不可以說他是過去佛、現在佛,或者說是未來佛的示現。這句聽懂沒有?就是世尊給阿難的解釋說,阿彌陀佛沒有生、沒有滅,不可以說他是過去佛,也不可以說他是現在佛,也不可以說他是未來佛。為什麼?前面這句話作用很大,就說阿彌陀佛的法身遍一切處,「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所謂生、無所謂滅。所以這個答案是世尊給阿難的解答,這裡面的『彼佛如來』是指誰?很明顯指阿彌陀佛。「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這兩句話說什麼意思?就是佛的法身遍一切處,所以是無來也無去。後面『無生無滅』,就是說既不生也不滅,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是佛究竟涅槃的境界。
佛的這一段答覆是正答,正確的正,正答也就正說不是方便說,說的是事實真相。但是我們凡夫聽起來覺得很玄,不太容易理解。那我們再說得詳細一點,就是沒成佛之前,你沒有見性,沒有見性就有分別、有執著,因為你有分別、有執著才有十方三世。十方三世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分別執著來的。本來是一真法界,為什麼我們就有十法界了?是從我們的分別執著來的。所以時間和空間在佛法裡稱為不相應行法,就不得不起個名時間和空間,就是現代人所說的什麼?抽象概念。這麼說大家可能容易理解一些,就是它是抽象概念,並非是事實,它不是真的,就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這麼說我們現代人是非常不容易理解的,怎麼就沒有時間、沒有空間?隨著我們學佛的深入,對佛法的深入理解,慢慢的,我們就找到這個答案,我們就理解了。
假如說我們成佛了,見性了,妄想分別執著都沒有了,那時間和空間自然就不存在。哪裡還有過去、還有現在、還有未來?哪裡還有此處他方?這就是常說的,不生不滅。什麼時候能入這個境界?見了性就入這個境界。這一段是比較深的,不是一下子一說,大家就能接受和明瞭的,咱們慢慢來。說我們自己現在修行到什麼程度,到什麼樣的境界,誰清楚?自己清楚,自己明白。但是你清楚了、明白了,你怎麼樣來證明自己的境界沒有錯?這就是好多人總要求證,求誰給印證,我們很多同修有這種念頭。為了證明自己的境界沒有錯,你可以請高僧大德來給你印證,他就是你的老師為你證明。這個印證、證明叫什麼?這叫傳法、傳承。如果不是給你傳法、傳承的老師,他不會給你印證的。所以你要想印證自己的境界是不是正確?找你的老師來印證。
成佛之後就像大海水,古人常比喻說所有的江河都流入大海。比如我們中國長江也好,黃河也好,在沒有流入大海之前,我們叫它長江水、黃河水。可是當長江和黃河的水都匯入到大海之後,誰能在這個大海裡挑出來說這是長江水,這是黃河水?不可能了對不對?這個例子大家能聽得明白嗎?黃河和長江的水融入大海之後,你挑不出來了,你沒法在那大海水裡挑出來,這些是長江水,這些是黃河水,因為它已經融為一體了。這就是什麼意思?就是見性之後,所有一切分別執著都沒有了,名字就全部都失掉。這就是什麼?「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說明十方虛空不離當處,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這是用這個例子,對上面一段經文的一個解說。看下面一段經文:
【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有世界名曰極樂。】
這一段經文,是阿彌陀佛為了實踐他所發度眾生的大願,示現在西方,距離我們這個世界有十萬億個佛國土,他所建立的世界稱為極樂世界,這就是對這段經文的一個白話解。看下面幾個詞語,『酬願』是實現他過去所發的誓願,叫「酬願」。閻浮提是指南贍部洲,就是指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叫南贍部洲,也叫閻浮提。『極樂』就是阿彌陀佛建立的極樂世界,因極樂世界永遠沒有諸苦,但受諸樂,所以稱為「極樂」。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酬願度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化土,他是示現在那個地區教化眾生的。就像什麼?就像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成佛,以應化身住世八十年,為這個世界的眾生講經說法,這個用意是完全一樣的。不過是釋迦牟尼佛是示現在穢土,阿彌陀佛是示現在淨土,阿彌陀佛示現在西方極樂淨土時間很長,是無量壽。如果有人這樣問說,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哪一種身?我們可以回答,他是應化身。因為他的世界奇妙,注意,「奇妙」這兩個字,所以他的應化身,和十方世界諸佛的應化身不一樣。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三身一體,一體三身,這是和其他諸佛國土的佛不一樣的地方。
下面兩句,『現在西方,去閻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這兩句經文,是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方位,用我們現代的話說是方位。這個「西方」怎麼理解?這樣理解,它是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聽懂了沒有?是娑婆世界的西方,不是地球的西方。距離是「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這個俱胝相當於中國的十萬,那由他是億,合起來正是《阿彌陀經》上所說的,「十萬億佛國土」。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離我們娑婆世界多遠?十萬億佛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第一個字有特別特別重要,這個有是表示什麼?是說西方極樂世界是事實,不是虛無的。如果沒有這個有,沒有這個肯定的語氣達不到這個效果。阿彌陀佛建立的佛國土,名號稱極樂世界,這裡這個有字是非常重要的,肯定這個事決定是事實,它起這個作用。看下面一段經文:
【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今現在說法。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
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說,法藏比丘已經徹底覺悟,究竟成佛了。他的稱號是阿彌陀佛,他成佛至今已經十劫了,現今示現在極樂世界講經說法。在極樂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菩薩、聲聞聖眾,大家『恭敬圍繞』,聽佛說法。『法藏成佛,號阿彌陀』,看這兩句經文,這是把阿彌陀佛的名號介紹給我們。西方極樂世界非常單純,凡是到那裡去的條件就是信願行,我們把所有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就要這一句佛號,這是真正修淨土的人,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後面三句話,我們把所有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放下,就要這一句佛號這是真正修淨土的人,這是真正的彌陀弟子。對照我們看一看自己,你這三句話你做沒做到?
下兩句,『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成佛到現在,時間只有「十劫」。我們心目中的十劫太遠太遠了,太長太長了,但是你看這句話怎麼說嗎?說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到現在,時間只有十劫,有只有兩個字。這只有表示什麼?表示短暫是不是這樣?不像我們想的那麼漫長,跟無量壽相比這個時間很短。如果我們現在,指我們都包括在內了,如果我們今天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將來我們去了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什麼你們知道嗎?都是元老,都是元勛。過去建國不有開國元勛嗎?我們現在如果發願求生淨土,我們現在往生極樂世界了,我們都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元老級人物。你說聽了這個你不高興嗎?你不歡喜嗎?你不願意去當元老嗎?為什麼?因為阿彌陀佛開張剛剛十劫,我們就來了,壽命是無量劫,所以我們是真正的元老。這個機會是太好了,太稀有難逢了,你能不能抓住這機會?我希望我的同修們都到極樂世界去做元老。
『今現在說法』,西方極樂世界是學校、是道場。佛的事業是教學,大眾的事業是求學,佛教我們到哪裡去求學?佛天天給我們講課,他讓我們到他那裡去求學。我們以無量劫這麼長的壽命接受佛陀的教誨,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有無量無數菩薩聲聞之眾』,恭敬圍繞,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學生多,有十方世界無量無數的菩薩眾、聲聞眾,來此求學。大家想想,其他別的諸佛國土,十劫不可能成就這麼多人,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十劫成就了這麼多人。這只有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有這樣殊勝的成果,真的是圓滿成就,讓我們仰慕。所以我們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去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第九品經文,我們就講到這裡。
下面說說這品經文的重點。這一品經文的重點,是法藏比丘修菩薩六度萬行積功累德,無量無邊,他所得的果報是於一切法中得大自在,他所發的四十八願,願願圓滿兌現。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為十方世界一切有緣眾生提供的修行大道場,這個道場廣大、圓滿、究竟,只要你真正發願求生淨土,這個道場決定有你的分。阿彌陀佛開張剛剛十劫,將來我們去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元老,這個機會稀有難逢。
下面我們接著講第十品經文,「皆願作佛第十」。前面我們講到阿彌陀佛的修因證果,這一品經文要說什麼?是講眾生聽聞釋迦牟尼佛講法,只要發願往生都能普遍成就,平等成佛。這品經文是給我們說這個,堅定我們信心的。看下面的經文: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
這幾句經文是世尊介紹阿彌陀佛,過去在菩薩因地時,發願修行證果的事實。當時參加法會聽經的,『阿闍王子』與五百位大長者,聽了之後都生起大歡喜之心。這一品經文很短,但是它的含義卻非常深。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學佛要在這一生當中,得到成就,只有念佛往生這個法門;如果不在這個法門上堅定願行,修學其他法門一生中是相當難以成就的。這裡面有幾個關鍵詞在哪?它含義非常深,深在什麼地方?就說學佛要在這一生中得到成就,一生不是來生,只有念佛往生這一個法門,前面有個只有就是唯一的意思,後面還有一個法門。最後一句說,如果你修學其他法門,要在一生當中得到成就是相當難的,相當。所以你把這幾個要害的詞語抓住,你就知道念佛法門絕對不要放棄。
第一句經文,是總結第四品至第九品經文。世尊為諸菩薩說明,阿彌陀佛發願、修因、證果的事實,當時在座聽經的,有「阿闍王子」與五百位大長者。這些人是什麼人?他們在過去生中是老同參,就是同參道友,這一夥人多生多劫都是老同參。這一生在阿彌陀佛《無量壽經》這一會中,他們是一個志同道合的小團體,又湊到一塊。說明什麼?他們有緣,一起來聽佛講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非常歡喜。這一品經文的前一段,這段經文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下面往下看:
【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卻坐一面聽經。心中願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
他們每個人都拿了一個金華寶蓋,一起到佛前禮拜,將金華寶蓋供養佛,接著他們退回到自己的座位,在一旁安坐聽經。這時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希望自己將來成佛時,一切都像阿彌陀佛。這就是這段經文告訴我們的意思。這裡面有個『金華蓋』,前面說了就是金華寶蓋,我們學佛的同修都知道,這是拿金華寶蓋去供養佛,也是一種禮節。『卻坐』是什麼意思?是退後坐下,這也是一種禮節。下幾句經文:
【佛即知之。告諸比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彼於前世住菩薩道。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我。復相值也。】
這個阿闍王子等,他們起心動念是想,當我成佛以後一切都要像阿彌陀佛。他們這個一起心一動念誰知道?世尊就知道了,而且是立即就知道。就告訴與會的比丘大眾,世尊給與會的比丘大眾們,介紹這阿闍王子和這五百位大長者,怎麼說的?說以後必定成佛,這句話太重要了。這不就等於給這阿闍王子和五百大長者授記了嗎?阿闍王子五百人等以後必定成佛,多麼肯定,必定成佛。告訴大眾們說,他們在前世都一直修菩薩行,他們都是菩薩,安住在菩薩道,經歷了『無數劫』。看看這個時間,住菩薩行住了多少劫?「無數劫」。供養了多少佛?曾經『供養四百億佛』,這個數目多大?「四百億佛」。他們廣修功德,往昔在迦葉佛住世時,他們是我的弟子,他們今天供養我,我們又相遇了這是一個殊勝的因緣。
聽到這裡,我們應該聽懂了,阿闍王子和五百位大長者,和我們的世尊是什麼關係?無量劫以前就是師生關係。但是現在老師認識學生,學生不認識老師了,為什麼?看下面的經文給我們來解答。有這麼幾個詞語,注意一下,『迦葉佛』,「迦葉佛」是賢劫千佛中的第三尊佛,也就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這位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這個我們大家都知道。『相值』就是相遇的意思。看這三句,『告諸比丘,是王子等,後當作佛』,這句是佛為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授記,他們將來一定會作佛。看下一句,『彼於前世住菩薩道』,這五百人是以阿闍王子為首,他們這一夥人前世都是菩薩,是住菩薩道的菩薩,這是對這一夥人總的介紹。下面,「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這兩句話我們能不能看到,他們的善根多麼深厚!是不可思議的,與佛多生多劫就有緣。你想,供了四百億佛,真是不可思議。
下一句說,「迦葉佛時」,這是釋迦牟尼佛之前的那尊佛,賢劫有一千尊佛出世,迦葉佛是第三尊,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彌勒菩薩將來是第五尊。誰是千佛最後一尊?韋馱菩薩是千佛中的最後一尊,千佛。就是在迦葉佛住世時,釋迦牟尼佛是他的補處菩薩,也叫後補佛,當時釋迦牟尼佛的法號叫護明菩薩。下一句說,『彼等為我弟子』,什麼意思?就是這五百大長者和阿闍王子,都是依護明菩薩為師的,護明菩薩是他們的老師。就像現在很多人想修彌勒淨土,希望將來彌勒菩薩示現成佛的時候,他們都做彌勒佛的弟子,是這樣心願的人。
下幾句,「今供養我,復相值也」,看這幾句,世尊今天在這裡講《無量壽經》,又遇到了阿闍王子和五百位大長者。因為很久沒見面了,我們這裡只能用很久來說,那不知道多少劫都過去了。今天在這裡相遇,這個相遇是不是就那麼簡單?不是的,這裡面是有祕密的。什麼祕密?就是《阿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話很重要。你看這些人,無量劫以前都是學佛的修行人,而且曾經供養了四百億佛。現在有一個疑點,我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出來?大家想,剛才世尊給介紹的,他們過去都是行菩薩道的菩薩,是在菩薩位上;那現在他們是王子、是長者,大家想想是升、還是降?原來是菩薩,現在是王子、是長者說明什麼?說明他們墮落,退轉了對不對?從菩薩位退下來了。這是告訴我們什麼?第一個告訴我們,菩薩會退轉,就是你沒有到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修到三不退位的菩薩,你仍然會退轉的,菩薩也退轉,這是告訴我們的第一個。所以說你縱然修行了無量劫,你沒達到三不退位,你就會退轉,這是告訴我們一個事。你說這個事可不可怕?修了那麼多劫,供了那麼多佛,還在菩薩位,禿嚕下來了。咱們老百姓的俗話就說掉下來,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告訴我們什麼?為什麼在這個法會上,老師認識學生,學生不認老師?他不認識,為什麼?有隔陰之迷。在六道裡輪迴你就有隔陰之迷,你前一生的事你都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所以在這個法會上雖然看見老師,但是他不認識老師,只有老師把學生能認識,所以老師向與會的大眾介紹了他們的身分。大家想一想,如果世尊不把這個真相說出來,他們照樣不知道,這就是他們的老師,是不是這樣?所以這是告訴我們,因為有隔陰之迷,這是事實真相。後面我們看雖然世尊講「後當作佛」,但是這個後後到哪一天?我們仔細琢磨琢磨,這個後後到哪一天?後到什麼時候?後到多少劫以後。這個時間不可估量,那可是太長了,佛絕對不是說他們來世就作佛,你得聽明白。說後當作佛,不是說他們來世就作佛,這是一個,但是以後一定成佛,這是定的。它有一個什麼意思在裡面?就是在他們沒有成佛之前,在哪?不還得在六道裡繼續輪迴嗎?要經過多長時間?說過去已經過了無量劫,說未來還是無量劫,你說這可怕不可怕?一個過去無量劫,一個未來無量劫,錯過多少劫的機會,我們聽了覺不覺得可怕?所以我說我們今天聞到這個法門,一定要珍惜。如果你錯過了,還有多少劫你能再遇到這個機會?我說了一個數,五千劫以後!可能這個都不止五千劫,因此我們抓住這個機會該有多麼重要了。
這一品經文,還告訴我們另外一個事實真相,什麼真相?就是告訴我們決定不能輕視念佛人。你別覺得我們念佛人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千萬不要輕視念佛人!為什麼?如果你輕視念佛人,你障礙念佛人求生淨土,你的結局、你的歸宿就是阿鼻地獄,這個問題太嚴重了。你以為你說念佛人幾句不是沒啥大過嗎?不對,你要墮阿鼻地獄的。所以念佛往生是功德第一殊勝,如果你能夠禮敬念佛人,護持念佛人,這個功德是無比殊勝的。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人是什麼人?是諸佛護念,一切菩薩、善神守護的人,你怎麼敢動他?那你動他你太大膽了。千萬不要小瞧、輕視念佛人。因為真正的念佛人,他現在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他就是後補佛,因為他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了,所以念佛人現在等於後補佛。這個我認為對我來說,是一個比較新的理念和概念,我也介紹給同修們,要引起同修們的重視,不要輕視念佛人。看後面兩句經文:
【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
這兩句話容易懂。就是說當時參加大會的比丘大眾,聽佛所說,都為阿闍王子等五百人感到欣慰、感到歡喜,因為他們未來一定能成佛,佛給授記了。從這點看出來,他們有沒有妒忌心?沒有。聽到別人要成佛,他們是欣慰和歡喜,值得我們學習。這第十品經文,講到這就講完了。
下面說說重點,第十品經文的重點是這樣的,第一個,學佛要在這一生得到成就,只有念佛往生這一個法門。如果不在這一個法門上堅定願行,修學其他的法門,一生中是相當難成就的,這是第一個要點。第二個要點,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他們前世都一直修習菩薩的大行。釋迦牟尼佛沒有示現成佛之前,在做補處菩薩時他的法號叫護明菩薩,那時阿闍王子和五百大長者,都依護明菩薩為師,做他的學生,他們無數劫來供養四百億佛。這一次世尊在這裡講《無量壽經》,師生又在這裡見面了,但是學生不認識老師,老師認識學生。阿闍王子和五百大長者從前是菩薩,現在是王子和長者,說明他們墮落、退轉了。這就告訴我們,菩薩會退轉,縱然是你修到無量劫,仍然會退轉;退轉以後有隔陰之迷,前生的事完全不記得了。如果不是世尊說出,他們的師生關係,他們完全不知道。釋迦牟尼佛為阿闍王子與五百位大長者,授記後當作佛,但這後,後到什麼時候?也許是在無量劫以後。在沒有成佛之前,仍要在六道裡輪迴,苦不堪言,這實在是太可怕了。第三個要點,我們決定不能輕視念佛人,輕視念佛人,障礙念佛人求生淨土必墮阿鼻地獄。真正念佛人現在念佛求生淨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後補佛,你怎麼敢輕視他?你怎麼敢障礙他?
今天這節課就說到這裡,感恩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