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講座(第三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三集) 2005/8/3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7-0013
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這幾天的課讓我們對很多人生的現象做反思、做觀照,對我們幾十年的人生做一個回顧,因為人生的路不能白走。一個人下一步能踏得正確、踏得紮實,有一個很先決的條件,是他對於之前的人生明白了,對於之前的人生好壞、利弊清楚了,因為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才是最重要。我們一直在強調要下對人生的抉擇,要儲備正確的判斷能力,要有理智來下,應該透過好學,「好學近乎智」,就能夠往智慧的方向走過去。而這個好學,好學什麼?這個動機很重要,因為「因地不真,果招紆曲」,你動機不對,再怎麼做都是錯的。因為種子明明就下錯了,下成玫瑰都會長刺,哪有可能玫瑰長成茉莉花的。因地要真,結果才會真,所以讀書的目的要先決考量。
讀書目的在哪我們清不清楚?諸位朋友,讀書的目的在哪?假如你在初中的時候問我,我一定只有一個標準答案,考高中;你高中問我,讀書的目的在哪?考大學;然後你再問我,讀大學的目的在哪?賺錢;賺錢的目的在哪?這個賺錢目的就不一定了。假如賺錢的目的就是要娶一個漂亮的老婆,還是賺錢的目的是要孝養父母,那走出來的人生是完全不同。
有一個企業很有意思,他在招聘員工有一張問卷,問卷裡面有一題,你拿到第一份薪水會怎麼用?有寫到「要拿一份奉養父母」的才留下來,其他都刷掉。他有判斷力,他知道要用有德行的員工,而德行之本在孝道。我在應徵老師職位寫的一份自我介紹,裡面有一句話說到,「古時候人讀書志在聖賢,現在的人讀書志在賺錢」,你們怎麼都知道?假如我們上一代演出來讀書志在賺錢,那下一代會學成怎麼樣?會學成汲汲營營,只有見利,不見道義,眼中只有他的利益,只有他自己。讀書的真正目的在聖賢,在成聖成賢。
什麼叫成聖成賢?是能夠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就像《大學》的第一句話所說的,人生的目的,第一「明明德」,明德是本善的心,而第一個「明」字是彰顯,是把遮住陽光的烏雲去掉,讓光明照出來,叫明明德。自己成就了學問、成就了幸福的人生之外,又去「親民」,親是去愛護他人,當然也是成就別人的學問,成就別人的幸福人生;這個親有親近,也有新民的意思,親民、新民都講得通。請問親近親友的目的在哪?當然在成就別人,如何成就別人?要新民,讓每一個人都能夠不斷的提升他人生的境界,能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讓朋友覺得跟你在一起,我的壞習慣慢慢減少,人生愈來愈自在、愈來愈快活,這是親民、新民。當我們明明德達到極處,當我們正己化人,成就別人的道業也做到圓滿,盡心盡力,那叫「止於至善」。所以學習能讓我們明明德。
「學所以治己」,對治自己的習性,成就自己的智慧,學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我們所體會的道理無私的奉獻給別人,成就他的人生,成就他人,「學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不學則不智」,不好學沒有辦法開智慧;「不教則不仁」,不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成就他的智慧,那我們的仁心、仁慈就落空了。好學的目的就在成聖成賢。聖賢人在家裡是個好父親、是個好兒子,讓家庭和樂;聖賢人在工作當中是個好主管、是個好領導、是個好幹部、職工,他會盡心盡力,他會提攜後進;他在社會當中他會時時「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會盡力扭轉錯誤的社會風氣,這叫成聖成賢。每個人都可以做,也都做得到。
當他是這種動機那才叫好學,假如他今天為了名、為了利、為了享受,學習可認真,一天讀十六個小時的書,但不是讀聖賢書,這樣算不算好學?這樣不叫好學,因為「學」字是學覺悟的意思,他那種狀態叫追求。他為了追求欲望的滿足,所以必須具備這些知識技術,他很積極,但是背後的動力不在正己化人,不在利人利己,而在那一份欲望的推使。你看人就要看到他的心上才會準。
有一個男士四十多歲,在外工作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一進門東西放好了,馬上去找客戶談生意,這樣的先生要不要嫁?要判斷!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是抉擇。來,這麼勤奮的老公要不要嫁?要不要?你們不可以猶豫,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現在旁觀都看不清楚,真正遇到了我看是凶多吉少。決斷力要夠,要不要嫁?不嫁。怎麼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說不嫁?還沒經驗的人都不知道。要看動機,他很勤勞,假如是追逐他的名利,妳嫁給他以後幫他算鈔票,算完以後一分錢都不給妳,為什麼?他娶老婆來幹什麼?幫我賺錢。假如他一進家門,第一件事先去探望他的父母,很有孝心,陪陪妻兒,再出去談生意,這樣的人才保險。眼睛要放亮一點,「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所以好學,一定是要成就自己、成就別人的人生目的,才能叫好學。學了以後有理智,能夠在人生的過程懂得下對判斷,下對抉擇。諸位朋友,你人生下過哪些抉擇?你們已經下了一個抉擇,就是來這裡上課六天,下對了還是下錯了?這是抉擇。還有人生要會擇言、要會擇業,選擇好的行業。還有沒有?要會擇食,吃錯東西身體搞壞了,不止你搞壞了,下一代也完蛋。(擇師。沒關係,反正也可以)。很多孩子的偏食不是他造成的,是媽媽造成的。有一次吃飯,他的母親看到紅蘿蔔皺眉頭,一口也沒吃,你看她的兒子吃不吃紅蘿蔔?那叫飲食遺傳,擇食。所以當父母責任很重,雖然很重,但是卻是甜蜜的負擔,因為把一個孩子教成才了,你會覺得很快樂、很光榮,這是擇食。我們早上也有提到,飲食要多吃素食為好。
再來,還要擇什麼?擇友。你們很有先後順序,要擇了友才能夠擇偶,現在友都沒有就直接跳偶了,有沒有?他連朋友都不會交然後就要去結婚,他看人不會看得清楚的。還有擇什麼?書要會選,擇書。「昔孟母,擇鄰處」,所以你看,還要選擇鄰居,選擇居住環境;諸位朋友,住在善果林旁邊不錯。居住環境都要抉擇,這都要你有智慧判斷才行。還有沒有抉擇什麼?經師易得,人師難求。這麼多的抉擇,你想要學到何時!不要擔心,學習重在掌握綱領,一本《弟子規》,統統都學會了,相不相信?
你怎麼擇師?《弟子規》能做到幾成的人可以當老師?你們心裡都沒底。我們先不要看擇師,來,擇友,朋友做到幾成了,不錯,可以交朋友,做到幾成?五成。五成,我要下台了,我沒做到五成,我該下台了。有一個朋友他把《弟子規》從頭看到尾,看完以後說了一句話,他說我只做到一句,哪一句?「便溺回,輒淨手」。不容易!所以對人不可以太嚴苛,所謂「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當然我們包容別人的不足,然後多要求自己。
而擇師與擇友確實還是要謹慎一點,因為當我們的定功還不夠就要去拉人,會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沒關係,他去唱KTV,我陪他去唱KTV,把他拉回來。不過這個結果常常會印證一句詩句,叫「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統統被度走的多,都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有,很多要結婚的:我要去改變我的對象,我嫁給他,好好救他。你看多有豪情壯志,多少女人這麼做。有時候愛心要用對地方,因為今天這一塊石頭是五十公斤,你才能搬二十公斤,硬要把它抬起來會怎麼樣?手會斷掉。而且幫一個人,比方說一個人溺水了,你就一定要跳下去救他嗎?你都忘了,跳下去以前,我的游泳功夫還沒成熟。幫一個人不一定要嫁給他,幫一個人可以在岸邊找根竹竿,然後給他拉一下,保持距離。這樣知道了,對!太多人都沒有考慮清楚,一下子這個豪情出去收不回來,要慎於始,要觀察清楚了再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去走。
不過聽說這麼理智的女人都嫁不出去。開玩笑的。真正達到這種水平,你每天在家裡唱著那一句「待價而沽,待價而沽」,你的股票會一直漲停板,留給別人探聽。因為你處世做人能有這麼樣的融通,你往後是個好母親、是個好賢妻。現在男人要找好對象也不好找,女人要找好對象也不是那麼容易,所以你真正有德行、有賢德,絕對是待價而沽。不要自己在那邊累得半死找,提升自己,用眾星拱月的方法,你自己擦亮你的光圈,讓所有的星星靠過來,那時候你再從容不迫去挑一顆最亮的就好。
今天這位朋友說到他只做到這一句,聽起來他做到很少,但是在我聽來我有點佩服他。所以你看,事情都有很多面,看你怎麼看,你能處處看到別人好的那一面,你每天都在稱讚如來、在隨喜功德;我們假如很嚴苛,淨挑別人的毛病,你就學習不到別人的長處。他說他只做到一條,代表這一位朋友對自己很嚴格,他絕對沒有游離的那個部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不欺騙自己,所以這麼嚴格的標準下來只做到一條。他這麼嚴以律己的態度,三個月、六個月真正去落實《弟子規》,相信他的成長速度會很快。
在擇友當中,只要他有希聖希賢之心,只要他聽聞《弟子規》、聽聞聖教,都不斷去解行相應、去力行,有這種存心的人都是很善良,這樣的朋友可以一起互相切磋、互相協助、互相提攜,要看他的一種心態對不對?當然,假如他的行為都完全跟《弟子規》背道而馳,這樣的朋友就趕快敬而遠之。還是對他恭敬,因為「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要遠?遠是不跟他學,遠是怕自己被他影響,等自己功夫夠了再好好表演給他看,讓他主動來親近你,來跟你學習。這是擇友。
再來,擇對象也是一樣,他能「入則孝,出則弟」,有孝悌之心必然有仁愛的存心,你就可以去推而廣之。你看到他能做到「汎愛眾」,對一切朋友都盡力去協助,都有一份同理心,那他對你就會很真,觀察對象一定要在他完全不知道的情況才會客觀。假如他一開始說我要追你,他一定會把他最好的一面給你看,然後把最不好的那些塞到床鋪底下,等你嫁給他以後,他一個一個會搬上來,那你就要冷靜,不要一下子激情,一下子激情都看不準人。不是有一條歌叫「在激情過後」嗎?激情的時候都是因誤解而結合,醒過來以後都會因瞭解而分開,那個就不客觀,要冷靜。
再來,擇書。書所談的道理一定跟《弟子規》的教誨相應才是好書,假如跟《弟子規》的教誨不相應,這個書不能看,那你要有判斷力,因為現在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我在大陸遇到一些邪教的信徒,後來他們跳出來了,他們非常的感慨,他們在邪法裡面繞了好多年,妻離子散的大有人在。還有一個朋友為了要堅持邪法的學習,要了結他的性命,拿起刀來往脖子一放,腦中浮現兩個人的影像,一個是他母親,一個是他太太,他這個太太陪著他走過多少艱辛歲月,無怨無悔。幸好在這個當下還浮現了孝,浮現了夫妻的恩義,不然這麼一下去,悔之晚矣。很多這樣的朋友我接觸到了,他們學完《弟子規》非常的激動,他說假如我已經學了《弟子規》,我絕對不會被邪法所侵,我絕對能明白做人的根本,明白人生的方向。
我們在跟時間賽跑,正法一天不興,邪法一天猖獗;破邪法的方法,顯正才能破邪。不是你去罵邪法,愈罵它的行情愈高,是不是?現在人沒有理智、判斷力,你愈罵它,它的知名度愈高,現在人最喜歡知名度高的東西,有沒有?你看人很可憐,講人家八卦的、挖人家隱私揭人家瘡疤的那個書都是排行榜前面,人實在不冷靜。學了《弟子規》你會擇書,學了《弟子規》,你去看看哪一個地方落實《弟子規》比較好,那個地方可以住。
再來,擇言。《弟子規》有沒有教我們擇言?如何講話,有沒有?有。來,「入則孝」教你怎麼講話沒有?言語重不重要?重要!「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一言可以成就家庭的和樂,一言也可以把家庭毀了。「入則孝」教我們怎麼講話?哪一句教我們講話?你們不要被一問問題就腦筋一片空白,要對自己有信心。當別人問你問題,你第一個反應,先念幾聲佛號,把心定下來,清淨心生智慧,你會的東西就浮起來;假如這時候你被一問又開始緊張,那就妄心作主,所以一個人的穩定度很重要。
好,浮出來了沒有?「言必信,行必果」,那是《論語》的;您的清淨心起了大覺照,照到《論語》去了。《弟子規.入則孝》「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有沒有教你講話?教你如何勸諫親人。而經典你要活學活用,誰是親人?「親有過」,這一句用在哪裡可以適用?對父母而已嗎?五倫關係都用得上。你再把這一句話擴寬心量,融入佛陀說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一句話那就有無量無邊的含義在裡面。這一句包含講話的態度、講話的方法、講話的時機都點到了,講得很詳細。
除了這一句以外,還有哪一句教你如何講話?「父母呼」,那不是講話嗎?教我們講話要恭敬、要耐煩,不能講幾句:好了好了,好囉嗦!那你不恭敬、不耐煩,「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這都是講話的態度。父母在指責我們,「是,是,爸爸你說得對,我一定改」,這樣的對話離我們遙不遙遠?還是如對目前?這個值得我們去觀照。這是「入則孝」。
「出則弟」有沒有教你講話?「言語忍,忿自泯」,還有沒有?「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這也是講話,音量要適中,講話的時候要看有沒有影響到長輩。你學了這一句影響到長輩,也要延伸到有沒有影響到同事,有沒有影響到陌生人;你在圖書館裡面講話聲音太大,人家都無法認真看書。這句你要活用,不能只把它框死在房間裡面、框死在家庭裡面才用得上。當我們是用這一份心去學,你不會死在文字上,我們瞭解到「尊長前,聲要低」,為什麼聲要低?一來是恭敬,二來是尊重,三來是不影響別人。你有這一份存心,你往後講話都會特別謹慎,觀照自己有沒有惱害到別人,有沒有障礙到他人。所以從心去學《弟子規》,每一句你就學活了。
再來,「謹」有沒有教言語?「信」有沒有教言語?「信」是全篇基本上都是言語,講話的態度告訴我們「凡出言,信為先」;而且教我們不要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在這一段都有,「詐與妄」,不可以妄言,「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所以「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話多傷氣,話多講錯了是非就滿天飛,話少也可以止息是是非非。再來,「見未真,勿輕言」,這都是講話的態度所在。「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你不要看人家在那裡講話又湊熱鬧過去,你其實一句話都沒講,人家就把你算在你是那一夥人,到時候你莫名引來一大堆人對你的一種不友善,很有可能就是人家兩個團體之間有不愉快,你又去湊熱鬧,人家都把你分黨分派去了,有沒有這種情況?有。
所以我小時候就很聰明,我都不站兩邊,我都站中間,兩邊不得罪;但是兩邊不得罪有大好處,兩邊你講話都客觀。人會分黨分派其實已經不理智了,一個公司裡面分了兩派,那都在意氣用事;家庭裡分黨分派,那絕對沒有一個人是理智的。以和為貴!分了以後,錯的也要講成對的,人家對的也要給人家講成錯的,那有什麼意義?到頭來不會有很好的結局收場,人要理智!能同一個家、同一個公司都是緣分,要把這個緣分結好,要把這個緣分昇華,要把這個緣分成就每個人的生命,那才有意義。
你看「汎愛眾」裡面,表現如何愛護別人,講話也是重點,有沒有?「人有短,切莫揭」,講話「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你看都是擇言,叫你道人善,不要揚人惡。你看《弟子規》用處大不大?大!很好用,要好好用。諸位朋友,你現在心裡面還有煩惱的舉手?這樣問不好,你現在心裡面完全沒有煩惱的舉手?請放下。你看擇言重不重要?很重要!同樣一句話換個角度談,效果會不一樣,你要洞察情況。人都有煩惱,告訴你《弟子規》都能解決,你有信心嗎?有。
我們現在人生當中最難突破的是什麼問題?哪一個問題困難度比較高?來,你們出招吧。自己的習氣。來,掌聲鼓勵一下。這位朋友契入了,契入修行最正確的態度,障礙不在外,在自己。這位師兄境界這麼高,我也不知道怎麼接下去了。因為本來我想說看看大家覺得現在生命當中、生活當中最難化解的問題在哪,哪一個關係問題難度最高?感情問題、夫妻問題,問題最高。你們現在要當大夫,要幫人家開藥,從《弟子規》裡面揀幾個藥材起來配成一服藥,來,開始。
先放哪一片藥?夫妻問題,「言語忍」,這帖絕對沒錯,言語能忍得下來多少的衝突可以化解。而當你真正言語忍下來,事情過了以後,第一個你會佩服自己,我終於有突破了,能忍得住憤怒,第二個妳的先生會生慚愧心,妳能退得下來,該幹啥妳還是盡心盡力幹,他良心對不住。有一對男女朋友吵架,那個女孩來聽了課程,聽完以後回去就跟她男朋友說,那件事情是我錯了,我跟你道歉,跟他道歉。他男朋友眼睛瞪很大,他說明明就是我錯了,你還跟我道歉,那我不是很不像人了嗎?其實你看他知不知道他錯了?他知道,但是你的態度很不好,他就跟你鬥氣,就跟你撐在那裡;結果你退一步,他反而會覺得很慚愧,「言語忍,忿自泯」。
再來,要多開幾帖藥效比較好。「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你看夫妻本來規勸是好事,講到最後都吵架,都大發雷霆,你看當初的好心都不知道飛到哪裡去了,「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要善巧方便,妳要勸妳先生戒掉抽煙也要講求方法。有一些女性,先生拿起煙來,她馬上一把把它抽起來,然後擺了一個很嚴肅的臉,旁邊還有他很多朋友在看,你看她先生戒不戒煙?會不會戒?鐵定不戒的。這種事真有人幹,我們還曾經看過這種景象,這個就愈來愈麻煩。
另外有一位太太就很會勸,她就跟她先生說,我們有兩個這麼天真可愛的女兒,假如在她們結婚的那一天爸爸的位子空掉了,那是多麼大的人生遺憾;不過要戒掉我也知道很困難,很不容易,所以我一定要幫助你。她就買了一堆瓜子給他先生嗑,癮來了就趕快嗑瓜子;後來嗑瓜子失敗了,開始買巧克力給他吃,忍不了就趕快吃巧克力。
突然有一天有一個朋友來找他,找她先生,然後把煙拿起來,「好了!不要裝了」,就要拿給他先生抽,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怎麼辦?這一根抽下去就前功盡棄了。他的太太走過來,對著這位朋友說:哎喲,你要多體諒體諒我,我辛苦了這麼久,我花了這麼多私房錢,錢都快要用光了,好不容易我先生已經撐到快戒掉了,你要多體諒我。這個朋友會怎麼做?煙就收進去了。他先生有沒有面子?有!你看,很多時候你真正很誠心去做事,困難都會化解,都是因為太執著了,貪瞋痴起來了,問題都沒解決。
「言語忍,忿自泯」、「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還有沒有?沒有了?只有兩味,沒有什麼藥效,因為家庭生活有太多的情景都需要當下能夠提起覺照,提起正念。還有沒有?「見未真,勿輕言」,你還沒確定的事不要到大街小巷去講。還有不止「見未真,勿輕言」,「人有短,切莫揭」,妳先生的壞毛病,所有人都知道了,只有一個人不知道,誰不知道?就他不知道是妳講的,等到他真正知道了跟妳沒完;犯這種過失的女人還不少,「人有短,切莫揭」。妳假如出去說,我先生對我有夠好,都買東西給我吃。其實他就只買過一樣。但是他對你一分好,你就讚歎他一分,這個話又從親朋好友傳到他耳中,說我對她這麼一點點而已,她就這麼珍惜了,那我應該對她更好一點。你看言語的差別很大,要冷靜。
還有沒有?「將加人,先問己」,我們要對先生的言語行為,首先想一下,假如對方這樣對我,我歡喜嗎?我接受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一帖中藥滿貴的,「將加人,先問己」。還有一帖藥一定要下,「財物輕,怨何生」,你看夫妻之間很多時候為了錢財吵架,「我媽媽都病成這樣了,你都不聞不問,連個水果也沒提過去」,還等另外一半開口,那個都實在是太不應該了,夫妻是同體,「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要有這種態度。不等先生、不等太太開口,婆家、夫家有困難了,馬上去幫助,你的另一半溫暖在心頭。
還有沒有?「恩欲報,怨欲忘」,記得都是對方的好,摩擦都放下,這種良性循環就會愈來愈好,彼此都只記對方的好,那就很幸福美滿了。不要再開下去了,再開下去整本《弟子規》都進去了,有沒有可能?「出必告,反必面」,你要出去不跟你老婆講,讓她擔心,擔心一次、擔心二次,第十次你一進門她東西就給你丟過去了。晚餐她給你準備得好好的,六點半了,你打來一通電話:我不回去吃了,再見。她忙了半天,弄了半天,你給一句「我不回去吃了」,就掛下去了,久而久之那種怨氣就來了。「出必告」,你決定不回來吃要趕快通知她,要告訴她,你處處能體諒到她的心情,尊重她,相敬如賓就出來了,你體諒她一分,她一定敬你一寸。所以《弟子規》可以解決人世間所有的問題,要有這個信心。
人生的抉擇,最根源的還在一個抉擇,擇念,擇我們的思想、觀念。因為有了正確的思想、念頭才有好的行為,好的行為才有好的習慣,養成習慣形成性格、個性,好的性格成就好的命運,命運的根源在思想、在念頭。林則徐先生曾經整理了他人生的歷練,寫出了十條很好的道理,叫「十無益」。林則徐儒道釋的根基非常深厚,你聽他這個「十無益」很有味道。
第一「父母不孝,奉神無益」,連父母都不孝順,每天祈福,在那裡拜神,有沒有用?完全沒用,所有這些神明、聖賢教誨,就是從孝道開始做。「兄弟不和,交友無益」,連家裡的兄弟都處不好,還說可以出去跟人家「四海之內皆兄弟」,你相信嗎?你看林則徐觀事情都觀到根本上。我走到很多的地方都先問,福州出過什麼聖哲?海口出過什麼聖哲?因為這個聖哲人一定可以影響一方,而這個聖哲人一定有很精華的智慧,你只要虛心就能學到。每一個聖哲人的風範都是巨人的肩膀,都很慷慨提供我們站上去。
其中還有一條,叫「存心不善,風水無益」,存心不善良,縱使你們家是龍穴,有沒有用?這個龍穴住了兩年之後變鼠洞,對!那個氣氛完全都不一樣,中國話講「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我有一個長輩,他們家對面就是殯儀館,他在那裡住了好多年,事業愈來愈發達,為什麼?我這個長輩很有度量,都不跟人家爭,結果後來升官都是他。因為爭到最後是非人我很多又損德,他又跌下來,結果跌到最後,他的資歷最深,因為找不到其他人,他就上去了,該是你的,跑都跑不掉。而他存心很善良,樂善好施,縱使住在殯儀館對面還是旺,因為福人的念頭是善念,他整個磁場就影響。所以福地福人居,是福人把這個磁場轉掉了。
我們從這裡就瞭解,思想才是命運的根源,而一個人的思想影響一個人的人生,父母的思想影響一家的命運,一個社會國家人的思想就已經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社會的未來,能不能斷得出來?可以。好,我們冷靜下來思考,諸位朋友,三十年之後你的家族、家庭會是什麼樣?三十年之後我們的社會狀況會是怎麼樣?斷得出來,前景好還是不好?但是命運可以改,人的思想變了他的命變了,家庭的思想、家風轉了,整個家族的發展就變了。我們《三字經》裡面「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他以前非常自私自利,他的爺爺給他託夢:你再不做好事你的命都快沒了。他一驚醒,反省自己的過去,開始斷惡修善,才生了五個兒子,後來還都當大官,一念之差,家的命運改了。
當我們念頭都轉變,開始重視下一代的教育、德行,我們未來的台灣社會才能愈來愈好。而當我們在推動的過程,一定要堅信「人之初」一定喚得醒,除非是我們德行不夠,「德未修,感未至」。不然現在人很苦,人心希望能有真正美滿的生活可以過,這時候你能把如何讓生活美滿的方法給他,沒有人不接受的。好,就從我們自己開始轉起,開始做起。今天的課先上到這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