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幸福人生講座(第一梯次)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05/7/20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135-0007

  諸位朋友,大家好。以前我們看到很多經典上的話,總感覺它是束諸高閣,與我們有一段很大的距離,當我們用這樣的態度去讀經典就很難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就很難透過實踐而印證產生法喜,也沒有人這麼樣引導我們。我遇過相當多的中文系朋友,在聽完我們上的一些課都給他很深的感受,原來《四書》就在生活之中,就在我們的一言一行當中流露出來。

  剛剛我們舉到當你把孩子教好,你修身功夫做到了,自然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有一個媽媽,她去接她一年級的兒子,看到校門口有很多垃圾,很骯髒,她起了一個念頭,應該去把它撿起來。我們愛護大自然是每一個人應盡的一份心意,不然愛護大自然都變成什麼了?口號。在升學主義之下,標準答案都只在考卷上寫出來,有沒有在生活中做出來?當我們念書的時候產生了這樣的態度,那學到的不是真誠,學到的是虛偽。學問根源就在提升一個人的心境,假如心已經往虛偽的方向發展,那一生的學問是絕無可能有所成就,我們要看看自己,看看下一代,用心的方向錯了沒有。

  這位媽媽想蹲下去撿垃圾覺得腰很緊,其實不是腰緊,是什麼緊?心的執著把她拉住。這樣人家會怎麼看我?說不定當作到動物園去了,就在那裡突破這個慣性,最後她還是撿。諸位朋友,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想做又不敢做。假如你真的沒做了,回去之後內心怎麼樣?懊惱,不踏實,又被擊敗了。但是假如你克服了這個慣性,真正做下去了,在做的當下你會體會到什麼?內心非常的平靜,很喜悅,因為我們突破了自己,又做了該做的事。

  有一個孩子四年級,他的老師告訴他,每一年過年應該跟父母拜年感謝父母一年的照顧、教育之恩。孩子很好教,老師怎麼說,回去他就怎麼做。吃完年夜飯,他拿著一個盤子準備跟父母上茶,然後給他們拜年,頂三個禮,頂禮三拜。這個孩子要出門的時候覺得舉步艱難,很痛苦,很緊張,心裡一直在那裡怦怦的跳,後來又來了好幾個鄰居在跟他父母聊天,他的障礙怎麼樣?更大了。這個學生想,老師都教了,我應該要當個好學生,就要去做。他深呼吸幾口氣踏出他的房間,一步一步走到他父母的跟前,突然雙膝跪下去,這一跪很有意思,本來所有的大人都在那裡談話,這一跪跪下去,鴉雀無聲,因為這一份孝心、德行有沒有力量?當場磁場都不一樣,每一個人瞪大眼睛看著他。這個孩子說道,他說還沒跪下去以前,心裡非常的緊張,等真的跪下去以後,覺得內心很舒坦,想講什麼就講什麼。給父母行完禮了,請問其他的鄰居看到了會有什麼感受?這家的孩子真乖,懂得感謝父母,到底去哪裡上課的?是念了什麼書?是遇到什麼老師?你看這個孩子做出了德行,就已經產生移風易俗的效果。只要我們突破這個慣性,每一天都將移風易俗,每一天生命都將發光發熱。

  這一位母親突破了,開始撿垃圾,果不其然,她變成什麼?變成希有動物,大家都在看她,而且都是斜眼看她,覺得她很奇怪。撿了三天,撿了四天,持續這樣撿下來,一個禮拜以後,印證了哪一句話?「德不孤,必有鄰。」掌聲鼓勵,「德不孤,必有鄰」。這個鄰是誰?一切人。因為德是本有,本善是本有,任何一個人都將是我們道德的夥伴,重要的是我們的真誠夠不夠,我們的愛心足不足,一定可以感動每一個人。所有在旁的家長開始陪著她把大門前的垃圾撿乾淨,當小孩下課了,走到校門口前看到這一幕,學到什麼?學到要時時愛護環境,時時愛護學校。一個動作產生了這麼大的效應,這種生意要不要做?要做。這種生意投資報酬率太大了,可以影響家庭、影響社會,而這個對家庭的影響將是不斷的承傳下去。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就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

  儒家有一句教誨,當時我聽了也是非常有感受,這一句教誨提到,「言行」,言語行為,「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一言一行都將產生對他人,以至於對萬物的影響。您不相信,在辦公室裡面種兩束萬年青,其中一束萬年青,你用言語稱讚它,另外一束用言語罵它,一個月之後會不會有差異?差異很大。不只對人我們有影響,對一切萬物,我們的言語行為都在作用。這個實驗,江本勝博士的實驗,我們在大陸也做了。有一班,前門放一顆蘋果,後面也放一顆蘋果,從前門走要稱讚這顆蘋果,從後面走要罵這顆蘋果,一個禮拜做出來了,被罵的那顆蘋果已經軟掉了,然後表面比較多皺紋,前面這一顆沒什麼損害,差異滿大。結果這位老師就把兩顆蘋果送我,害我不知所措。那一顆被罵的蘋果要不要吃?這麼一吃下去,所有罵的話都,哇。這樣叫執著,要心能轉境而不被境轉,要吃以前再念十聲佛號把它轉掉就好了。

  言行都能夠影響家庭、影響社會,我們一定要相當謹慎我們自己的行為。而謹慎行為也要從根源下手,從哪裡下手?起心動念下手。當我念到這一句教誨的時候,突然會想到師長一句很重要的提醒,諸位朋友,您有沒有想到哪一句跟它相應的教誨?哪個朋友說說看,你們不要緊張,我們不是考大學聯考,不是只有一個標準答案,有沒有想到哪一句?還是現在眼前一片空白?跟它相應的,在我們佛經的教誨當中,老和尚常說一個念頭都是周遍法界,一言一行都是動天地,怎麼可以不謹慎?一個念頭整個宇宙都收到了。《無量壽經》也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宇宙間任何人的念頭,他們都怎麼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起一個善念,他們隨喜;我們起一個惡念,這些菩薩都在笑我們,還念念想著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怎麼還時時惡念相續?我們要有這個警覺就會更有敏銳度省察自己的念頭。諸位朋友,不要我講完以後,你的念頭都不敢起了,每天活得很緊張,哎喲,這些大菩薩又要笑我了。大菩薩會不會笑你?他假如笑你,他就不是大菩薩。菩薩的心量寬廣,我們的惡,他心裡痕跡都不落。而當我們真正起了善念,所有的諸大菩薩隨喜功德,冥冥當中都會怎麼樣?加持你,因為我們的念頭與他們的善心接上頻率了。

  我記得我在教書那一段時間會跟學生談這些德育故事,在談的過程我的學生舉手說道,他說老師,你平常在上數學,講話都沒有現在這麼大聲,為什麼你講這些德育故事愈講聲音愈大?我們自己有沒有注意到?沒有刻意。可是一講到這些故事,我們整個正氣凜然,都是得到這些古聖先賢的護祐。

  確實當我們的念頭時時都跟上善接上了頻率,那你就不用操心了,就會有把握了。自己有把握,心安了,往後的日子抓住最高指導原則,這個最高指導原則在師長的教誨當中頻率很高,出現很多次,六個字,要不要猜謎語猜猜看?哪六個字?「為佛法,為眾生」。什麼是佛法?一切的正法,覺悟的道理都含攝在裡面。假如沒有正法,眾人的慧眼無法開,無法分辨是非善惡,一生這樣走下來鐵定是苦不堪言。我們要為正法、為眾生,往後的日子就以這個為最高指導原則,其實大乘佛法的妙就妙在這裡。當我們念念為眾生、為他人,每天活得很快樂,因為施比受更有福,這樣做了一年、二年,突然驀然回首,我以前脾氣不是很大嗎?現在脾氣在哪?不見了。就好像達摩祖師跟二祖慧可,慧可說:我的心不安。達摩祖師說:來,我幫你安。慧可講道:覓心了不可得。突然覺得、感受到這個心根本是虛妄的,貪瞋痴是虛妄的。我們在時時為他人著想當中,我執斷了,我執淡了,這是大乘佛法的妙處。

  我們在接受皈依的時候都會念到四弘誓願,第一句是什麼?「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四個次第不能顛倒,一樓不蓋好,二三層蓋不上去,可是這一樓又貫穿二三四樓。真正紮了「眾生無邊誓願度」,請問「煩惱無盡誓願斷」好不好做?就好做了。都只看到別人的需要,你的德行、智慧不斷的在提升,你在成就別人,突然有一天明白了,成就別人是真正的成就自己,那一顆感恩的心就上來了,感謝眾生恩難報,好。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然,我們剛剛提到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像《弟子規》最後提的「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當我們領受聖教,領受《弟子規》,都能夠落實在生活,以至於在講解經典的時候都從他人的生活面去引導,接受的人很快就能得到經典的利益,這點相當重要。不是眾人不能接受聖教,是我們能否從他們能接受的角度去引導、去協助。有一個母親帶著孩子去看煙火,煙火開始了,母親看得很歡喜,「兒子,快看!快看!這麼漂亮」。兒子沒做聲拉著她的手,「媽,哪有漂亮!我都看不到」。「你頭抬起來看不就看到了!」旁邊圍的都是大人,小孩縱使抬起頭來,有沒有看到?看不到。媽媽以她自己的感受來衡量小孩,沒有設身處地。突然發現了這一點,她趕快怎麼樣?蹲下去把兒子抱起來,兒子就看到了。一來要從修身下手,二來要設身處地,有耐性去成就他人,能夠這樣去做,必然可以讓聖賢的教誨在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在每一個家庭當中流露出聖教的利益。

  我們昨天提到理智的建立很重要,而理智必須透過學習真理才能建立。在我們一天多的課程當中,諸位朋友,您有沒有新建立了哪一個理智的態度?有沒有?都沒有?有沒有建立哪一個態度?這一天多的課,哪一句話出現的頻率最高?「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待會兒太陽一定會露出來大放光明,因為五天結束以後有很多堯帝跟舜帝要出現了。時時這樣觀照,保證是「德日進,過日少」。

  要學習真理才能夠建立理智,不能夠什麼書都拿來看,當我們還不能分別邪正真妄,看書要謹慎。那幾千年的聖哲人都幫我們做好準備,這些經典都已經歷經幾千年的印證,我們可以安安心心去學習、去領受。而是否能夠讓中國文化在你的人生、在你的家庭當中起作用,根源還在信心。當然我們當下的信心,現在已經達到百分之多少?一百。回去一個禮拜以後,是百分之多少?八十,那還有點欣慰。一年以後呢?再來一次。我在海口講課最怕聽到一句話,「蔡老師,你講得真好」,聽了三個月見到我還是「蔡老師,你講得真好」,我都很緊張,為什麼?假如他這三個月真正去落實了,他見到我不會說「蔡老師,你講得真好」,他會說什麼?他會提到他自己生活當中、工作當中的改變,他們來聽都是來聽看看蔡老師有沒有進步。

  有一個朋友,他去參加北京的課,上了五天。過了一個月,我跟他打了一通電話,他跟我說,他說蔡老師,我那五天的境界真是好,心裡面非常的仁慈、非常的平等,但是現在的狀況大不如前。確確實實,學習貴在自知,有自知之明。從這裡我們也了解到很多的習慣要去克服,用什麼方法?薰修,要長時薰修,這樣境界就不會退,不然進三步、退四步,哇,那很累人。除了薰習不能夠間斷之外,很重要的一點,信心要非常的堅定,要任何的風浪來,我們都不為所動,我對聖哲人有這個信心。因為現在太多的書籍都會批判《四書》,批判經典,有時候我們看了還被它影響,信心動搖。

  我記得我去到北京,剛好楊老師領我去一家很大的書局看書,擺了一疊厚厚的書,那一疊叫《論語新解》,現代的這些學術界的人來解《論語》,我跟楊老師翻了好幾頁翻不下去,有一點很嚴重的心態,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比寫書的人站在二樓,二樓所能看到的範圍就是二樓的高度所畫出的圓,他看到有這個花,有這個草。孔老夫子已經爬到屋頂了,站在二十層樓,二十層樓能看到多大的範圍?二十層樓高度所畫出的圓。當孔老夫子講說我看到了檜木,我看到了黑心木,他說孔子騙人,我沒看到,然後要把孔子拉到二樓來,你看這個才是真理,一定要把孔子的教誨解到什麼境界?解到二層樓的境界,現在這個情況很嚴重。

  很多人又說,你看經典裡面說要孝順,什麼都順,愚昧了,父母錯了還要順嗎?講起來好像很有道理。這樣批判的人保證連一本重要經典從頭看到尾都沒有,最起碼他沒看過《弟子規》。他沒看過《弟子規》,先看其他的經典,他的學問蓋不上去。《三字經》說道:「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小學的教誨綱領沒有扎根,就沒打地基,房子蓋上去了,遲早有一天會怎麼樣?八風一來就倒了。他《弟子規》都沒看過,《弟子規》看過的人會不會這麼說話?是不是所有都要順?哪個時候不能隨順?「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怎麼哪有所有的都隨著父母的意思做?沒有。父母錯的時候我們要規勸,但是還是順,順什麼?順勢而為。學問不能學呆了,學死了。看到父母的錯誤,這個錯誤可能是三四十年,你要不要馬上過去硬是要把他完全糾正?這樣會有什麼情況?很可能父子都怎麼樣?大吵起來了,要順勢而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看武俠小說看太多了,這麼厚的冰,你一個如來神掌就要把它全化掉,那是神話,那不是道法自然。

  那一天剛好我去調整一下脊椎,當你看到一個人脊椎歪了,你下一個動作是什麼?是不是去把脊椎拉過來,把它拉直。你看到人家脊椎歪了,馬上去把它拉直會發生什麼事情?啪!脊椎斷了,這個叫以善心行惡事,本來要幫別人,愈幫愈忙。應該怎麼做?先把影響脊椎歪掉的因素找到,是不是只有一個因素?不止,那好幾塊肌肉把它怎麼樣?拉過來。相同的,一個人的行為偏差有多少的拉力在影響他,我們有沒有洞察得到?幫人幫徹底,送佛要送到西天去,你就會觀察他當下的因緣,如何去做才能讓他歡喜的接受。

  我們要學習雨水一樣,「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你看這個春雨都來得恰到好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當你在幫別人的時候,他人很強烈的感覺,他在幫我,他在幫我,請問對方有什麼心理狀態?他會覺得很有壓力。他都這麼幫我,我都沒改變,下次我不敢見他了。有沒有這種情況?有可能。我們幫人,順他的勢,讓他覺得做得不會很困難,做當中你又給他肯定,「你能做到這樣,很不錯了,很不簡單,假如跟我以前,那我根本比不上你」,讓他很歡喜的在成長,這個叫順勢而為。我們勸誡自己的父母、親友,也依然要去觀察他當下所有的因緣狀態,如何去引導才能讓他愈來愈好,這個要靠我們的耐性,靠我們的智慧去做,好。

  所以現在因為太多的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讓我們對於聖教的信心都會產生干擾。諸位朋友,你會不會被干擾?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我們來了解一下,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會搞成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這個現象在春秋戰國時代,夫子就有這種感慨。假如夫子來到二千五百多年後的現在,不知道會講什麼話?在春秋戰國夫子已經搖搖頭,「大道之不行,我知之矣」。假如來到我們這個世間,夫子可能一句話都怎麼樣?講不出來,人怎麼搞成這般模樣了!

  行為是結果,原因在思想觀念偏頗。我們現在的思想裡面裝最多的是什麼?自己,這是功利主義的產物,資本主義的產物。都想到要利益自己,所以以自我為中心,講得比較容易了解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就會幹出損人利己。其實有沒有損人利己的事?沒有。這個念頭把自己的福分折掉了,叫小人冤枉做小人。當小人明白道理了,他願不願意繼續這樣幹下去?可是為什麼現在人一直在幹?不明理,他們很可憐,本來可以幸福的人生,到頭來搞得眾叛親離,你要可憐他們。從根本上錯誤了,人一自私,貪心、瞋恚心上來了,競爭,競爭解決不了,開始攻擊對方,鬥爭、戰爭,最後會走向哪裡?小時候走在馬路上看到電線桿寫了四個字:末日到了,到了沒有?到了?你感覺到了?什麼叫末日?中國有一句話叫「生不如死」,活著比死還痛苦那叫末日,中國話又說「度日如年」,那個比不活還痛苦,叫末日。

  小時候常常會聽到某一個家的爺爺或者祖父去世了,半夜睡著了就走了,以前都聽得到,現在聽得到嗎?除非他是念佛人,或者是行善很多的,才有這樣的善終。現在一百個人裡面,差不多有八成以上都可能是疾病摧殘之後才去世。這個時代很多罵人的話,現在都變成什麼?事實了,叫「不得好死」,叫「不見棺材不掉淚」。人都不得好死,每一次想到我老了會怎麼樣?那日子好不好過?很難受。

  聽過好幾個個案,記得在十多年前我在新聞裡面看到,有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跟他父母要一台轎車,他的父母不給,他找了幾個同學把他父母都殺了,後來接受審判,他兩個姐姐也到場,這個年輕人完全沒有慚愧之色,當記者在拍他的時候,他怒目相向喊著說,拍什麼拍!有什麼好拍!諸位朋友,你還記得這件事嗎?那時候我十多歲,記憶深刻。其實在那個當下,你有沒有體會什麼叫末日?當人的心中沒有道德,沒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人活起來相當痛苦,沒有安全感。在到大陸這段時間也聽到,有一個十三歲的年輕人煮飯給他父親吃,吃完以後,父親就暴斃死了,沒錢驗屍就草草埋葬。後來他母親過一段時間也死了,也是吃了他煮的飯,也草草埋了。剛好在祭祀父母祭祀完,把這些菜拿起來,他就往水溝倒下去,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他的嬸嬸看了,心裡為之一驚,嚇了一跳。接著他走過去問他的嬸嬸說,我爸爸媽媽是不是有買保險?嬸嬸雞皮疙瘩都起來了,趕快報警處理。調查結果,他為了領這筆保險費把父母殺了,保險金一萬多塊錢,一萬多塊。他拿這一萬多塊幹什麼?買一支手機。當我們的下一代欲望打開了,將會幹出多少完全沒有人性的事情!我們要有警覺。

  我常常跟教育同仁說道,把我們的學生教好太重要了,因為二三十年之後,他們是社會國家的棟梁,假如這個時候他掌權了,他又沒有學到孝親,又沒有學到敬老,他馬上就說「這群糟老頭真是負擔,把他們拋在一旁吧」,我們的晚年堪憂,有沒有體會到什麼叫生命共同體?所以每位老師、每位家長有責任把下一代教好,這樣我們的晚年才會有幸福可言。

  看到了這些孩子的行為我們要有警覺性,這樣的惡果不能再讓它繼續出現。諸位朋友,現在這樣的惡果才剛剛開始,往後的一二十年將如雨後春筍般,我們不能站在一旁乾著急,要怎麼樣?趕快種下好的種子,以便一二十年之後能夠扭轉乾坤。在這個時代當中,眼光要深遠,不然會被這些社會情境搞得你內心非常的恐慌。當然,我們這一段話聽完,諸位朋友也不要回去開始算,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我們每一個人真正都達到堯帝、舜帝的境界,就能把一二十年縮成多少?怎麼聲音這麼小?有沒有信心?所以信心要隨時考驗才行。

  我們看到了,根源在要把自私的心轉掉,就不會在生活當中、在團體、國與國當中,出現這一些不好的景象。打開報紙,每天有沒有上演這些戲?幾乎是每天都有。覺者畏因,迷者畏果,我們要當覺悟的人,從根源救起,放下自私自利,重新提起聖哲人的教誨,以仁愛為出發點,時時替人著想,人的善念啟動了,懂得互助,懂得互愛,邁向孔老夫子的社會理想:大同世界。諸位朋友,大同世界什麼時候契入?很多的道理我們要非常靈活的去體會、去運用,佛法說共業當中有別業,你只要當下信受,全心全意去奉行,你的家庭很快就會變成什麼?大同世界。你的公司就很快達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夠達到「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難不難?不難。諸位朋友,我們這幾天來上課處在什麼世界?「大同世界。」那不遠了。好,早上的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