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無量壽經  (第十八集)  1988 美國達拉斯  檔名:02-020-0018

  請掀開經本,八十四頁,第五行當中看起:

  【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設入大火。不應疑悔。何以故。彼無量億諸菩薩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是故汝等。應求此法。】

  這是這一章最後的一段。前面說明十方菩薩都要修學這個法門,十方諸佛必定弘揚這個法門,所以依教奉行者就是佛的第一等弟子,不但在釋迦會上如此,就是十方世界諸佛會上,也都是第一等弟子。佛在此地囑咐我們,說『為求法故,不生退屈諂偽之心』。我們既然發心要求無上菩提,這個法門正是快速的令我們滿足大願,所以我們於這個法門決定不可以退轉、不可以放逸,要認真,要勇猛精進。佛在下面又設一個比喻,『設入大火,不應疑悔』,這是說信心真實的清淨堅固,就是前面有猛火,我們也沒有疑慮,向著這個方向、向著這個目標去邁進。這個比喻也就是指一切的障難,一切的邪說、迷惑,我們見到、聽到,信心決定不動搖,我們不疑,我們絕無後悔,我決心修這個法門。

  『何以故』,為什麼信心這樣的清淨堅固?因為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菩薩們,『彼無量億諸菩薩等』,這是十方世界,前面說過,無量無邊的不退菩薩都求生淨土,我們還有什麼疑惑?這些菩薩們『皆悉求此微妙法門,尊重聽聞,不生違背』,這麼多人在這裡給我們做了榜樣,這些都是法身大士。佛又告訴我們,『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這句話我們要留意,絕不能夠輕易的看過。哪個菩薩不想快快的成佛?哪個菩薩不希望圓滿度脫一切眾生?要滿這兩大願,當然我們要能夠有機緣得到諸佛第一法門,至圓至頓,至簡至易,這兩大願才能夠圓滿,自行化他功德圓滿。可是諸佛的第一經,諸佛的微妙法門,不是每尊菩薩都有機會聞到的,佛在此地很感嘆著說,許多菩薩想聽這個經,沒有緣分,這很可惜。『是故汝等,應求此法』,你們這些人,佛就說了,「汝等」,你們這些人有機緣聽到這個法門,那就應當要受持,應當要依教修行,不要辜負世尊為我們說出這個第一法門。不能辜負自己這次稀有的因緣,正是古人所講,百千萬劫稀有難逢之一日,我們今天遇到了,這句話說的決定不過分。所以,佛在此地勉勵我們,應當要求這個法門。

  再看底下一章:

  【受菩提記第四十四】

  這個經文還是接著前面一章而來的。

  【若於來世。乃至正法滅時。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由彼如來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廣大法門。】

  這個幾句話正是說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諸佛都有法運,法運的長短不定,法運之長短不是從佛那邊說的,佛已經證得圓滿菩提,無上的涅槃,哪裡還有什麼法運?沒有了。法運是一個時期、一個地區眾生業感不同,而有差別,所以才有長短。像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只有正法,沒有像法,也沒有末法,也沒有滅法。阿彌陀佛圓寂了,觀世音菩薩立刻成佛,統統是正法,那個世界的眾生福報大,身心清淨,沒有煩惱,沒有障礙。我們這個世界,尤其在現階段這個時期,是屬於五濁惡世,濁惡的情形已經到達非常的嚴重,所以佛的法運時間就很短,只有一萬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這一萬二千年之後,就是滅法了。

  釋迦牟尼佛圓寂到今年是三千零十五年,正是末法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在第二個一千年初期。我們在這個時候聞到了如來的微妙法門,第一部經典,這是不幸當中的大幸。這個因緣不是偶然的,佛在此地給我們說得很明白,正法滅的時候,就是像法、末法,佛法是像法時候傳到中國來的,就是佛滅度一千年後,佛教傳到我們中國,漢明帝永平十年傳到中國。在中國發揚光大,中國這些眾生就是經上所說的,『當有眾生,植諸善本,已曾供養無量諸佛』。我們過去是列祖列宗,所以中國人跟外國不一樣,由此可知,中國以外的那些國家,他們那些人沒有這麼大的福報。如果也是像經上所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其他那些國家必定有佛法,而且佛法像中國一樣的興盛。在歷史上,如中國佛法同樣興盛的,只有高麗、日本、越南,後期的就是西藏跟蒙古,大概比我們中國要晚五、六百年的樣子。西藏的佛教,是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之後,她極力的提倡,西藏才有佛法。這都是這些眾生們,有非常深厚的善根。

  『由彼如來加威力故』,「彼如來」就是無量諸佛,你過去曾經供養無量諸佛,這些佛加持你。由於這樣的因緣,『能得如是廣大法門』,你才能遇到這部經,你才能夠遇到這個法門。如果不是過去善根,諸佛神力加持,這個經遇不到!所以我們要格外的珍重,曉得這個因緣得來不易。尤其是遇到之後又能夠信解,再能夠發願念佛,那是真正不可思議,這樣的人是名符其實如來第一等弟子。

  【攝取受持。當獲廣大一切智智。於彼法中。廣大勝解。獲大歡喜。廣為他說。常樂修行。】

  這是勸我們要依教修行。既然遇到了,我們也曉得這個因緣殊勝,不可多得,遇到了就應當『攝取受持』,依教奉行,像前面所說的。這個人一定獲得『廣大一切智智』,這是如來與大菩薩的智慧。我們現在相信淨土,發願求生,一天到晚執持名號,我們這就算廣大一切智智嗎?跟諸位說,對的,一點都沒錯。為什麼?如果不是第一等智慧,不會選擇這個法門,你選定這個法門,那你就是第一等智慧。就像前面所說的十方世界無量億的菩薩一樣,他們選擇這個法門,你也選擇這個法門,你的智慧跟那些法身大士沒有兩樣。往往我們覺得我們沒有智慧,我頭腦很笨,這是我們自己的感觸。諸佛如來看你不如此,你再笨,選擇這個法門對了,一點都沒錯。

  『於彼法中,廣大勝解』,由此可知,我們要儘可能的要求解,在我們的時間、精力、生活狀況許可之下,要努力的求解。為什麼?你要求解,你的心行與諸佛菩薩、與阿彌陀佛就相應了。底下就說得清楚,『廣為他說』,就是為這一句,假如我們對於這個法門不能夠勝解,我們就沒有法子為別人說,沒有法子幫助別人也得到這第一等的利益。也就是廣大我們自己的菩提心,普度眾生的宏願,所以儘可能的我們去求解。廣為人說,『常樂修行』,自己非常歡喜修學這個法門。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

  你已經求這個法門了。

  【現求。】

  你現在開始學這個法門。

  【當求者。】

  你現在還沒有,將來你會求這個法門。

  【皆獲善利。】

  都能夠獲得無上的利益。

  【汝等應當安住無疑。種諸善本。應常修習。使無疑滯。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

  這就是所講的利益,佛真是苦口婆心的教誡我們,教我們『安住無疑』,對於這個法門,這部經典裡面字字句句,決定不要懷疑,懷疑自己的損失就太大了,那真是無可補償的損失。我們要是不懷疑,勇猛精進勤修,我們這一生當中就能夠超越三界,了生死,成佛道,這個機緣這一生就得到了。所以無疑之人才能『種諸善本』,這個「善」就是自己修行之善,以及為他人說,把這個法門以種種的善巧方便勸導別人,這些都是善本。『應常修習,使無疑滯」,沒有懷疑,沒有障礙,滯是滯礙,像水一樣,永遠流通,沒有障礙。『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這是比喻世出世間其他的善法,為什麼?牢獄是比喻苦,一切珍寶是形容精神、物質上的享受。縱然那個享受猶如天宮,你這一生不能夠圓成佛道,還是苦,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那就是說,知道這個法門了,我們決定不修學其他的法門,決定修學這一門,這個話的用意在此地。其他的這些法門我們能不能接觸?能,接觸、明瞭而不修學,這是正確的。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是世出世間一切法他都接觸,所謂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他不離世間,樣樣都參學,樣樣明瞭,成就自己圓滿的智慧。雖然樣樣明瞭,自己念佛往生這個心從來沒有改變過,從來沒有動搖過,從來沒有迷惑過,增長一心不亂,這就對了。這是不為一切珍寶成就牢獄,我們要學善財。如其不能,就是自己智慧少,信心不堅,怕接觸其他法門心裡會動搖,會被境界所轉,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就不接觸,一門專修。一向專念,對於其他任何一個法門我們敬而遠之,這也是正確的,沒有錯。

  【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

  世尊叫著彌勒菩薩,『阿逸多』是彌勒菩薩的名號,叫著他。凡是在說法當中叫著菩薩的名號跟他說,底下的經文就特別重要,因為叫名字是提醒他,提醒他的注意力。『如是等類大威德者』,就是指前面不懷疑,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廣大異門』,他們真正能入佛所親證的一真法界,他們能做得到。

  【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由此可知,只有這個法門,聽了之後能夠幫助你不退轉。也許有人問,我們也常常聽到,在家、出家念佛念了很多年,修得很不錯,到最後他去學密,學禪去了,這怎麼說?這是退轉。這個說法不是好像與經裡頭所講的不相應了嗎?其實不然,那個念佛念了一輩子的佛,雖然他也念過《無量壽經》,念了不解經義,心裡面還是有疑有惑,有懷疑、有迷惑,因此遇到別的境界他會轉念頭,那就是講他又入一切珍寶成就牢獄了,很可惜。此地所講的,是對於這個經典能夠開解,開解就是真正開悟,了悟大經義趣,信心清淨永不退轉。

  由此可知,『不聽聞故』,這個「聞」是包括了三慧聞思修,對於這個法門、這個經典缺乏三慧的那些菩薩人數之多,『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句話正是照應前面一章末後的一句,「多有菩薩,欲聞此經而不能得」。因為他聽到這個法門,決定不退轉,決定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因緣實在不容易。

  【若有眾生。於此經典。書寫。供養。受持。讀誦。於須臾頃為他演說。勸令聽聞。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及佛功德。於無上道。終不退轉。】

  這一段很重要,我們修淨土法門,怎麼個修法?實在這個經裡面提出修行的綱領已經是很多次,這個地方我們又見到了。像這樣的經文重複多次,就特別的重要,因為怕我們在一生當中機會不多,也許只聽過這麼一次,聽過一次容易忘掉。一次當中是數次的提醒,這部經聽過了,別的忘掉了,什麼話能記得住?有幾句話佛講了多次,教我們『受持、讀誦、書寫、供養』,這個話說得很多,我們會記得,這就好,這就是把修行的綱要抓住了。因此這部經典,「書寫」就是流通,諸位曉得流通法寶是幫助諸佛。你想想看,佛的智慧多大,功德、福報不可思議,我們能幫助佛,沾了佛的光。我們能幫助佛什麼?幫助佛流通這個法寶,使一切沒有機會的人他也能夠遇到,這是我們助佛弘法利生。

  在從前印刷術沒有發明之前,要手寫,叫書寫,我們看看唐宋以前的經卷,都是手寫的。宋以後才有木刻的版本,印刷術發明了。現代我們可以不必那麼樣的辛苦,近代印刷術非常發達,我們只要拿很少的錢,就能夠印許許多多的經典。在從前,從前的人一生說是要能布施一萬部《無量壽經》,那是做不到的;這一本要寫多少天,盡一生的壽命,也寫不了多少部。縱然有錢的人家,他可以請那些念書的人,請這些秀才們為他抄寫經典流通,雇人來寫,流通的數量還是有限。我們今天一流通就是幾萬部、幾十萬部,不是一樁難事情,我們要知道去做。除這個之外,流通的方法還很多,譬如說現在有電腦,我們可以將經文輸入電腦的磁碟,磁碟可以普遍的流通,這個成本不高,一片磁碟就是一部經,應該要做。人家家裡有電腦的,他不必帶書,帶書很笨重,打開電腦,一樣就讀經。

  另外還有錄影帶,可以把經文做成錄影帶,我在家裡打開電視也可以讀經,這都是方法,都是流通的方法。錄音帶,錄音帶是看不到字,能聽到聲音,我們把這個經從頭到尾念一遍,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將這個錄音帶拷貝,贈送我們親戚朋友,供養那些需要的人,這統統都是方法。甚至於有許多公立或者是私立的圖書館、學校,我們都可以贈送。我相信它一定非常歡迎,我們送給它佛經的影帶、音帶,電腦的磁片以及經書,因為每個具有規模的圖書館,一定都要收藏這些典籍的。這是我們今天講流通範圍,就是書寫流通的範圍非常廣大。「供養」是奉獻,我們製作出來,我們贈送給圖書館,送給學校、送給寺院,送給那些需要這個經典的人們,這是供養。「受持」是自己修行,依照這個經典來修行。「讀誦」,讀是對著經本讀,誦是背誦,讀得很熟之後,不要對經本也能夠背得出來,這叫誦。讀誦是天天跟佛見面,天天聽佛說法,經是佛說的,我們讀經,展開經卷,就是佛對我們說法,面對面的傳授,授受。這是個修學淨土的人,如來第一弟子,要常常存在心中,時時刻刻要想把它做到,做得圓滿,盡心盡力的來做。

  『於須臾頃為他演說』,須臾頃是很短的時間,我們跟人見了面,在一塊談話,再短的時間我們都要勸他修學這個法門,勸他去讀這部經典,這是應當做的。為他演說,『勸令聽聞』,這就是弘揚佛法。『不生憂惱,乃至晝夜思惟彼剎』,這是觀想,念佛的時候心裡面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不念佛的時候也想極樂世界,也想阿彌陀佛,想佛的功德,想佛的願行,想佛的相好莊嚴。『於無上道,終不退轉』,這個人要像上面所講的這些方法修行,他怎麼會退轉?不要說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不退轉,他現在就不退轉,必定不退轉。為什麼?日夜念念心與道相應,就是與這部經典相應,與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相應,所以他不退轉。

  【彼人臨終。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亦能超過。生彼國土。】

  這是決定往生。這一句話如果把它用來形容將來三次世界大戰,這個核子戰爭,有點像。再大的災難來了,他也安然往生,決定不受這個苦難。我們讀這句經,實在講得到莫大的安慰。東西方的預言都說這個世間有大災難,這個大劫難現前,很少人能夠躲得過。我們無需要躲過,不需要躲,只要依教修行就行了,我們有一天的時間,我們努力的做一天,有兩天的時間我們努力去做兩天,我們拼命去做。

  【是人已曾值過去佛。受菩提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

  佛說了這個人,這人不是平常人,這個人過去生中曾經遇到無量的佛,就是『曾值過去佛』,現在這個世間沒有佛,過去世生中他遇到許許多多的佛。他『受菩提記』,那些諸佛都給他授過記,『一切如來,同所稱讚』。我們是不是這個人?想一想,如果把經上所說的我們都能做到,那就一點都不錯。佛在此地所講的這個人,過去生中曾經遇到過許多佛,曾經受佛的記別,一切如來稱讚,那不是說別人,正是說的你!

  【是故應當專心信受。持誦。說行。】

  這裡佛又勸告我們,真是苦口婆心,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勸我們要『專心』,要相信,要接受。要『持誦』,要為別人說,要行,行什麼?書寫、供養,要行這個。

  請看下面一章:

  【獨留此經第四十五】

  【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

  這個經文我們一看,都是接著前面來的。『吾』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自稱,我今天為一切大眾,『為諸眾生』說這個經,說這個法門。其目的是教我們見阿彌陀佛,『見無量壽佛』,以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所當為者,皆可求之』,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沒有一樣求不到的。

  【無得以我滅度之後。復生疑惑。】

  佛當時就囑咐、就叮嚀,我們今天讀到這個經文,確實就像佛面對面,這麼的懇切,這樣的慈祥,為我們說經。不要以為世尊滅了之後,我們對於經教就生疑惑,那就大錯了。那我們自己,真是無量劫中稀有難逢的一日,遇到這個經空過了,遇到等於沒有遇到,你說這多可惜。再要遇到,不曉得到哪一生哪一劫了,很不是個容易事情。我們今天遇到好像是太容易,想一想是真難,真正不容易,我自己深深有這個感觸。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

  『當來』是指佛的滅法,佛法逐漸滅了,到滅盡的時候。

  【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

  這樣的話佛在《法滅盡經》裡面也是這樣說,這是佛的神力特別加持,佛法滅盡了,這部經還留住百年;換句話說,這個經是最後滅。佛講得很明白,最先滅的就是《楞嚴經》,這個經是最後滅。我們在這個地方要細心去體會,最後這一百年當中,遇到這個經的都能夠得度;換句話說,一切經法度不了的那些眾生,這個經都能度。你想想這經不是第一經,什麼經可以稱為第一經?好像人害病一樣,什麼藥對他都沒有效,都治不好,這個藥一來,病就好了,這藥是第一藥。而且無論是什麼病,你得到這個藥,沒有病不好的,真正像所謂的萬靈丹一樣,藥到病除。這個經是無上之至寶。

  【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這是不得了,遇到這個經的,就是在『經道滅盡』的時候,最後的一百年,眾生遇到這個經,都能夠得度,『皆可得度』。裡面沒有提出條件,哪種人不能得度,無條件的,他遇到這個經,他相信、他喜歡,他依照這個經典去修行,都能夠往生。

  【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

  這是講難。第一,佛出世難。在世間,有佛的時間短暫,沒有佛的時間很長,譬如說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到底下再有一尊佛出世,是彌勒佛,他要多久才來?經上講得清清楚楚,五十六億萬年之後他才來;換句話說,這個當中五十六億萬年,這個世間沒有佛法。所以,佛出現在世間難得,『難值難見』,不容易遇得到,不容易見到佛。『諸佛經道,難得難聞』,一切法,一切佛所說的經,所講的這些法門,也是不容易遇得到的,不容易聽得到的。這常說的佛法難聞。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善知識』,常言說得好可遇不可求,我們到哪裡去求善知識?遇到善知識,也是我們多生善根福德因緣,我們遇到了。遇到難,遇到之後善知識給我們的開導,我們能不能理解?這個殊勝的因緣遇到善知識了,亦曾經聞法,亦能理解,但是他不能奉行,依舊退轉,我們見到了,深深的為他惋惜。為什麼會有這種情形?我們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那是業障深重,為世間五欲六塵所轉,為貪瞋痴慢所覆蓋。有些人好高騖遠,為其他的歧途所誘惑,才把這個大好的因緣當面錯過。

  【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這是講第五層的難,這個經,一切諸佛都說是難信之法,是真的難信。所以,我們跟別人講,人家不能接受,不能相信,我們不要見怪,那是理所當然。如果無論對哪個人說,一說他就相信,他就依教奉行,這哪裡是難信之法?跟人說了人家都不相信,佛講的這個話是真的,沒講錯,難信之法。其他的法門,人家容易相信,這個法門難信,這個法門是第一法門。

  【若有眾生得聞佛聲。慈心清淨。踴躍歡喜。衣毛為起。或淚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這是佛觀察這些眾生,由他的感受,由他的儀態,就知道他過去世的善根。有些眾生聽到『佛聲』,像我們讚佛的音聲、念佛的音聲、講經的音聲、讀經的音聲,他聽了之後他有感動。感動一定是慈悲心的流露,清淨心現前,法喜充滿,『歡喜』,歡喜到流淚,『衣毛為起』,有這樣的感動,『或淚出者』。佛講這樣的人是『前世曾作佛道』,過去生中他必定做過修行人,佛門裡面的四眾弟子。所以,他不是凡人,不是個普通人,普通人不會有這樣深的感觸;有這麼深的感觸,這個人是有來歷的。

  【若聞佛號。心中狐疑。於佛經語。都無所信。皆從惡道中來。宿殃未盡。未當度脫。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這種話說的,我們講也是要小心謹慎,為什麼?會得罪人。所以,只有在講經的時候,把經文這麼念念,平常我們心裡頭清楚、明白,不能夠隨便說,不與一切眾生結冤仇。但是確實如此,我們不要說平常的人,佛門裡面,許多學禪的毀謗淨土,學密的輕視淨土,聽到佛號他不相信,聽到這個經典他也不相信。我們都覺得很奇怪,他也學佛,他自己為什麼不信?甚至於還有些他也講《彌陀經》,他也領眾打佛七,他自己不相信,他拿這個當作一種交際應酬。我們讀了這個經之後,明白了,他有業障,這些人前世從惡道來的,他還有惡道的餘習沒斷,這一生機緣沒成熟,也就是說他往生成佛的機緣沒成熟,『未當度脫』。所以,他的心中對於阿彌陀佛、對於這個經典,懷疑不信。我們也常常起疑問,為什麼許多那些大德們,修行都很好,他為什麼不念佛求生淨土?經典在此地我們得到了答案,佛為我們解答了。

  請看底下一章:

  【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從這個標題裡面,我們就能體會到這個意思。佛勸我們要勤修、要堅持,無比殊勝的利益,我們圓圓滿滿的得到。

  【佛告彌勒。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

  成了佛,有十種特殊的能力,不但是超人,超越一切菩薩所不能及的,『十力』,『無畏』,佛有四種無畏。

  【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非易可遇。】

  如來與大菩薩法不是容易遇到的,正如同前面所說的,若不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哪有那麼巧被你遇到。

  【能說法人。亦難開示。】

  能說法的人為什麼說『亦難開示』?因為言語是有限的,佛法是無限的。以有限的言語想去表達無限的佛法,這當中當然有許多的困難,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推想,也能夠得到幾分。

  【堅固深信。時亦難遭。】

  他對於佛法真正生起堅固甚深的信心,這也不可多得。我們講一個人生生世世之中,難得有一次這樣的遭遇,如果他有了,他就成就了;他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因為信心不足。像這些情形我們都應當深深的反省。

  【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

  這就是指這次的法會,說《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自始至終字字句句都是稱性而說的,所以說『如理宣說』,字字句句都是從如來真如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

  【一切諸佛之所稱讚。】

  在《彌陀經》裡面,我們看到六方諸佛的稱揚、讚歎。玄奘法師所譯的本子是十方諸佛的稱讚,這個難得,稀有難逢。

  【付囑汝等。作大守護。】

  我們在經文上看,這是佛告訴彌勒菩薩的,所以彌勒菩薩護持這個法門。彌勒菩薩必定跟釋迦牟尼佛一樣,多次的要宣講這個法門,普遍弘揚這個法門,我們在這裡見到了。『汝等』,汝是彌勒菩薩,還有「等」,等是哪些人?與會的大眾,也包括我們現前的大眾,你只要聽到這個經,只要讀過這個經,這個等字就有你在裡頭,沒有把你漏掉。你怎麼樣?佛也在此地囑咐你,你要『作大守護』,你要護法,護持這個法寶,護持這個法門。

  【為諸有情長夜利益。】

  你要為一切眾生,一切眾生都在無明黑暗裡,《無量壽經》、念佛法門是黑暗當中的明燈,它能夠照破黑暗,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

  【莫令眾生淪墮五趣。備受危苦。】

  說老實話,我們今天有什麼能力教眾生脫離六道輪迴?我自己都沒有辦法,我有什麼辦法幫助別人脫離六道輪迴?確實的,過去的確沒有辦法,現在有了。現在不但自己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也有辦法令一切眾生脫離六道輪迴,什麼辦法?這部經就是辦法。我們有了這部經,我們自己依照這個經修行,自己決定脫離輪迴。我們把這個經供養別人,勸勉別人也依教奉行,他這一生必定也脫離了六道輪迴,過去沒有法子,現在有了。

  許許多多的修行人,無論在家出家,你去問問他,你有把握超越三界六道輪迴嗎?你說老實話,你不要打妄語。幾個人敢說我有把握?有多少一生念佛的老法師,私下去問他,搖搖頭,沒有把握。他這個話是不是客氣話?不是的,他真沒有把握。我們今天有什麼把握?我前面曾經跟諸位講過,我們冷靜去反省一下,我的思想、我的見解、我的行為,我心中念念都與這個經相應,那怎麼沒有把握!都與經相應要沒有把握,這個經就是妄語;如果我們的思想、見解、心行,與這個經一對照不相應,那就是一點把握都沒有。

  所以,我常常勸勉同修們,我們不僅是把這個經念念,念給佛菩薩聽聽,那個沒有用處。古大德說,念經、念咒、念佛號念到什麼程度?風吹不透,雨打不濕,念到那個樣子,結果該怎麼樣生死還是怎麼樣生死,沒有辦法。原因在哪裡?不相應,經裡面的教訓沒有做到。也許說我沒有能力做,你沒有能力做,你有心就行了。心心念念希望做,我沒有能力做,譬如講布施,我每天三餐飯都吃不飽,我哪有能力去布施?不錯,財布施你沒有,你可以做法布施,你勸人念一句阿彌陀佛,這總能做得到吧。做了沒有?如果連這都沒有做,這講不過去。我自己沒有能力行善,看到別人行善,心裡真正的歡喜,由衷的讚歎,我們有沒有做到?這也應該做得到的。不費錢的功德多得是,我們有沒有做到?修行要在這些地方修,真有心,真有這個意思,我們在日用平常,六根接觸六塵之處,自自然然流露出來、表現出來,心行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努力,我們確實能做得到。

  【應勤修行。隨順我教。】

  應該精進、勤苦的修行,隨順佛的教誨,也就是本經裡面所說的,教導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做。佛在此地又說了。

  【當孝於佛。】

  佛像我們自己父母一樣的,父母生我們這個身體,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我們的法身慧命得自於佛,所以我們要孝順於佛。怎麼樣叫孝?順從,佛所講的教訓,我們樣樣記住、樣樣做到,這就是孝順。

  【常念師恩。】

  佛去我們遠了,這個經法如果這當中沒有人一代一代傳遞,我們怎麼能得到?這個代代傳遞的人是我們的老師,是祖師大德們,我們遇到了,一定有師承。像我得到這個經,我從李老師那裡得到的,李老師他從哪裡得到的?必定有人傳授給他,這樣一直追上去,追到最上面是釋迦牟尼佛,一代一代承傳下來,我們才會得到。我們得到了,要廣傳一切人,這才能報師恩。傳到我們手上,我們藏起來,我個人可以得到利益,別人生死我不管,這樣不能往生,這樣不免輪迴。我們念老師的恩,就要依教奉行,廣為流通,這才能夠報答師恩。

  【當令是法。久住不滅。】

  一切法都滅盡了,這個法最後還要留一百年,這個法久住世間,不滅。但是,久住要靠我們努力,我們大家努力,這個法才會『久住不滅』。

  【當堅持之。無得毀失。】

  我們要堅定信心,受持、奉行,絕無毀壞,絕無忘失,把它忘掉了這不行,『失』是忘失了。什麼事情都可以忘掉,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這個事情不能忘掉。

  【無得為妄。增減經法。】

  這一句實在講,大概佛早已經曉得了。在中國現前有五種翻譯的本子,有四種會集的本子,翻譯跟會集可能都有增減,或者翻譯的人不忠實,加一點,或者漏掉一點,都在所不免,會集的人也是如此。所以,一定要把佛法忠實的傳下來,不增不減。我們今天這個夏蓮居居士的會集本子,比其他三種會集本,就是不增不減,它的長處就在此地。所以,近代這些高僧大德,出家、在家的,許許多多人對他讚歎,道理就是如此。

  【常念不絕。】

  這些都是說的護法。

  【則得道捷。】

  『捷』就是快速,我們往生成佛就快了。

  【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

  佛決定沒有妄語,句句都是實話,都是老實話。事實是怎麼樣,佛就怎麼說法,佛說法也不增不減,所以叫「如說」,就如同事實真相完全一樣的。『如來所行』,我們也要『隨行』,要學習,佛怎麼行我們怎麼行,佛怎麼說我們怎麼說,佛怎麼想我們怎麼想,這才叫學佛。

  【種修福善。求生淨剎。】

  這兩句作為總結,作為結勸,勸我們要種善根,要修福,要求生淨土,這個要牢牢記住,不能忘失,修善種福,求生淨土。

  底下一章是:

  【福慧始聞第四十七】

  什麼叫福慧始聞?經上說得很明白,念經就知道了。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佛這個經講完了,再以偈頌,偈頌有些是重頌,重複前面的意思,也有孤起頌。一共在此地有八首,第一首就是這個標題裡面的意思。

  【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

  是重誦,也就是章題的意思。我們今天想想自己,佛在此地與我們每位同修授記,授什麼記?你過去生中修有『福慧』,你過去生中曾經供養許多諸佛,這跟你授記。為什麼?因為你聞到這個法門,因為你歡喜、信解,就說明了你不是個普通人,你也是個再來人。這一首就是給我們授記的。所以,我們自己要相信阿彌陀佛,相信釋迦牟尼佛,相信諸佛,一點懷疑都沒有,相信自己的善根福德,相信自己決定生淨土,你要建立信心。

  【惡驕懈怠及邪見。難信如來微妙法。譬如盲人恆處暗。不能開導於他路。】

  這個第二首就是講遇到了不信、不解,前面也曾說過,這些人是從惡道中來,帶著有惡道的習氣,他不能接受如來微妙的大法。『惡』是講十惡,『驕』是貢高我慢,『懈怠及邪見』,不相信這個法門,『難信如來微妙法』。這是自己障礙智慧,李老師底下有個小註,「自障智慧」。末後兩句是比喻,『譬如盲人恆處暗』,眼睛瞎了的人,永遠住在黑暗裡,不是沒有光明,是他自己有障礙,自己見不到。盲人就是比喻前面十惡、貢高、懈怠、邪見之人,不信如來微妙法。『不能開導於他路』,眼睛瞎了的人不認識路,這比喻什麼?自己懷疑,怎麼會領導別人走上正路,不可能的事情。第三首:

  【唯曾於佛植眾善。救世之行方能修。聞已受持及書寫。讀誦讚演並供養。】

  這是講依教奉行,諸佛第一等的弟子,是哪些人?唯獨過去生中曾經於諸佛處種諸善根,這是講上求,生生世世都是學佛。『救世之行方能修』,他念念確實是想幫助一切眾生,他有這個心,這個心就是下化。上求下化是菩薩心腸,這個人存的有菩薩心腸,像前面授記所說的。『聞已』,聞已是指這部經你聽了之後,明白、覺悟了,他決定『受持』,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喪失。怎麼接受?怎麼保持不喪失?底下就說了,『書寫』,第一個是流通,我一得到這個好處,我還沒有修,馬上就介紹給別人,絕無吝法。我還沒有修就先告訴別人,那別人一修不是比我好了嗎?不是在我之上了嗎?好,我們稱讚,希望人人都在我之上,要有這個心。

  不要認為別人都不如我,別人不如我,眾生就苦了;人人都比我強,都在我之上,這個世界就好了,安和樂利,天下太平。所以我們中國古人,古時候做官的,做官穿的衣服叫禮服,禮服代表他的身分,代表他的地位。戴的帽子也是如此,帽子的形式是兩層,像樓梯一樣,後面一層比前面高,這個帽子叫進賢冠。戴這個帽子,一看到這個形狀就要想到,前面是我們這一代,後面是底下一代,希望後面一代能夠超過我們,取這個意思。所以這個帽子後面比前面高,兩層,叫你天天戴這個帽子天天記住,希望別人都比我好,別人都在我之上,你看這個用意多善。所以,我們一得到這個經典,不必要我修得差不多了再告訴別人,不必,一得到馬上就轉告別人。

  『讀誦』是自己的事情,這是每天的功課。『讚演』,讚是讚歎,演是演說,讚、演都是屬於弘法利生。我們自己沒有演說,旁邊有別人演說,我們知道別人在演說,我們讚歎。這個讚歎,是勸人去聽,勸人聞法,那個說法的人等於自己說法沒有兩樣;我勸導這些人去聽法,他們得到利益了,也就等於我跟他講法得到利益無有二般。這是讚歎、演說。『並供養』,供養裡面包括四事供養,最重要的是法供養,我們以經典供養別人,這是在今天輕而易舉之事。如果有能力的,我們以道具供養,道具的範圍包括很多,像我剛才舉的例子,我們錄影的設備、錄音的設備、電腦設備,或者印刷設備,廣播的設備,這都是屬於道具的供養,我們有能力做的話,應當要做。如果有更大的能力,我們以道場供養,在古來許多大德,把自己家裡田宅捐獻出來供養三寶。

  我們中國大陸的寺院,怎麼來的?不是像現代,出家人到處出去緣布,到處化緣化得來的,不是的。出家人到處外面化緣蓋廟,那苦死了,從前人不幹這個事情的。寺廟從哪裡來?一個是國家供養的,你看許多大廟,看到匾額上題的有敕建,那是國家供養的,敕建是皇帝聖旨,命令地方官員建造的,屬於國家的道場。第二種私人的,私人是一個人,他是豪富人家,有的是田地,有的是房屋,捐獻出來做道場,一個施主。像我們大家都曉得的九華山,九華山那個道場太大了,方圓幾百里,一個人奉獻的。就是閔閣老,那個時候稱閣老,就是入閣的,就是內閣,入內閣的,像我們現在的行政院,這是內閣。閣老不一定是行政院長,政務委員都入閣,各部會的首長這都是政務委員兼的,他是這樣身分的人。退休之後,他家裡非常的富有,地藏菩薩向他化緣。找一個人,哪裡找很多人,那不是累死了。

  地藏菩薩找到閔閣老,就向他化一塊地,做個小道場。閣老說,我地很多,九華山都是我的,你老人家要多大?他說我不要太大,我一袈裟地就夠了,披的袈裟解開了。閣老一看,這容易,太容易了,隨便你選。地藏菩薩就顯了一點神通,把袈裟一展開,往空中丟去,這個袈裟把整個九華山蓋住了。閔閣老趕快跪到地下磕頭,甘心情願的把九華山奉獻給地藏菩薩做道場。不但如此,他的兒子跟地藏菩薩出家,做地藏菩薩侍者。我們現在看到地藏菩薩的像,地藏菩薩像旁邊有兩個人,一個年輕的,一個老頭。那個年輕的剃了頭的出家人,就是閔老的兒子,那個老頭鬍鬚長長的,就是閔閣老。閔閣老以後拜他兒子做師父,他是在家居士,他並沒有出家,拜他兒子做老師,這是佛門佳話。所以供養範圍非常之大,我們盡心盡力,供養都是圓滿的。第四首是:

  【如是一心求淨方。】

  這個『淨方』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像前面所說,我們一心志求西方極樂世界。

  【決定往生極樂國。假使大火滿三千。】

  大火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乘佛威德悉能超。】

  前面說過,重頌裡又有。我們今天正是心安理得,快樂無比,什麼樣劫難來了,我們有能力超越,蒙三寶神力加持,決定往生,決定超越。

  【如來深廣智慧海。唯佛與佛乃能知。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

  佛的智慧太大了,決定不是我們凡夫能夠測度的,不但凡夫不行,聲聞、緣覺都不行。前面經上說過,即使閻浮提所有的眾生都成了緣覺,智慧、神通如舍利弗和目犍連,都沒有辦法計算得出佛的智慧,何況凡夫?我們要相信,不要懷疑。

  【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

  李老師底下說「能說經人,亦不能說」。

  【人身難得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

  李老師底下這個註子不太清楚,他的註子是「立五根,信此方」。五根是信進念定慧,可見得具足五根五力才能夠信解,這是說聞法之難,聞法難。唯佛與佛乃能究竟,可見得佛的大智確實免不了有人懷疑,懷疑的吃虧很大、損失很大,縱然念佛也生在邊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信慧聞法難中之難,信慧是五根裡面的兩個,信進念定慧。

  【若諸有情當作佛 行超普賢登彼岸。是故博聞諸智士。應信我教如實言。】

  這是說唯有上根利智他才能夠信解,所以第一句說『若諸有情當作佛』,他成佛的機會到了,這個機緣到了,這真正是難得,他當作佛了。怎麼知道他當作佛?『行超普賢登彼岸』,李老師解的是「必有此法,方能依超」,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誰有能力超越?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假如我們能把本經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行持,就超越了,一點都不錯,確實超越了。『是故博聞諸智士,應信我教如實言』,這兩句話是佛陀苦口婆心來勸導我們,你們這些博學多聞的知識分子,應當要相信我的教導。因為佛的教導句句是真實言,沒有一句是虛妄的,沒有一句妄語,沒有一句誇大,應當要相信。末後一首:

  【如是妙法幸聽聞。】

  這個『聽聞』是有幸,真正是有幸。

  【應常念佛而生喜。】

  我們有幸遇到這個法門,應該要以什麼態度來接受來供養?要常常『念佛』,要常生歡喜。歡喜的是我們遇到第一法門,歡喜的是我們決定往生西方,我們決定成就三不退,決定得證無上菩提。

  【受持廣度生死流。佛說此人真善友。】

  只要『受持』這個經典,『廣度』,不但我們自己得度,我們盡一切的能力,用種種善巧方便,幫助一切眾生。把這個法門推薦給他,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他,那就是廣度眾生,如佛無二。佛讚歎這個人是真正的善友,誰的善友?佛的善友。為什麼?你幫助佛廣度眾生。所以這個善友是佛的善友,既然是佛的善友,當然是一切眾生的善友,一切眾生的善知識,就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所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無二無別。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