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大公無私就是自利利他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七二集)  2023/3/7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372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我們前面學習到《太上感應篇直講》「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指微章」這一章所講的,就是我們凡夫起心動念不是善就是惡。善、惡這個標準原則,凡是為自己那就是惡,凡是為大家那就是善。也就是說自私自利那就是惡,自私自利必然損人利己,去損害別人來利益自己,那就造惡業。大公無私就是自利利他,這是善。善、惡之外,再來就是無記,無記就是不善不惡,這個念頭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去損人利己,那也沒有去利益大家,這一類的叫無記。一般不是善,就是惡。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起一個善念,吉神已隨之;起個惡念,凶神已隨之。就是起心動念,起一個善念,起一個惡念,善事、惡事還沒有具體去行動,還沒有做,就立刻感應吉神、凶神,可以說是同時的感應。

  起心動念也就是我們在修學,我們要常常提起去觀察,我現在起這個念頭是善念還是惡念,我們學習就是在這個地方學。我們沒有深入的去觀察,往往自己起心動念都是自私自利,自己也不覺得,也不覺得我這個念頭有什麼不對。佛法講的比較具體,具體給我們列出來,貪、瞋、痴、慢、疑、惡見,六大煩惱,一般我們講貪瞋痴,或者多講一個,貪瞋痴慢。這些念頭都是惡念,凡是貪瞋痴慢這些念頭起來,那就是惡念。惡念你還沒有去造惡業,還沒有付諸行動,從身體、從言語去造作這個惡業,就是起這個心、動這個念,就感應到凶神來了。善念就是不貪、不瞋、不痴,再加一個不慢,這個就是善念。這個善念,還沒有去造作這個善業,就感應吉神來了。

  所以我們每一天要觀察的就是在自己起心動念當中,修行也是在這個地方用功,這是根本。因為身、口是意念在主導的,我們身的造作跟口的言語聽從意在引導。我們意起貪瞋痴,身、口造作出來,行為就是殺盜淫妄。如果我們意不貪、不瞋、不痴,那身、口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所以意它是主導。因此修行從根本,從意根下手,那就是從根本修,斷惡修善也是從這個地方下手。所以這個也是《感應篇》整篇的,到最後的一個核心的結論。因此,古人修行都是每一天檢點自己的起心動念。我們現在聽傳統文化、聽經,也大概慢慢明白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善還是惡。這也要透過這樣的一個薰習來學習,我們才知道我們到底每一天起的惡念多,還是善念多。這樣我們深入的去觀察,不斷的提起善念,不斷的減少惡念,我們就不斷的有進步。希望就是年年有進步,月月有進步,日日有進步。如果每一天都有進步,那這個功效就很明顯。這是我們主要學習的一個核心。

  下面這個「悔過章」,「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這個第九章,這也是勸人改過向善。在儒、釋、道的三教聖賢、佛菩薩都允許人家懺悔改過。像儒家講的,孔子也講,「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就是我們是一個凡夫,一個凡人,凡人怎麼可能沒有過,都不會造惡業,都不會做錯事?肯定有,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先認知,知道自己肯定有過,所以這句話就很重要。那我們不是生下來就是佛菩薩、就是聖賢,那你怎麼可能沒有過失?我們是凡夫,凡夫就是迷惑顛倒。那「過」沒有關係,「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孔子讚歎改過,佛也讚歎懺悔改過,沒有讚歎說無過的,沒有。這個也就是鼓勵人改過向善,所謂改過自新。

  所以我們實在講,常常念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做三時繫念,第一時到靈位都必定要念一遍十大願王。十大願王大家念得很熟悉,十大願王第四願就是「懺悔業障」。你看普賢菩薩,等覺菩薩,他帶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還要修懺悔業障。為什麼?等覺菩薩還有一點點業障,一品生相無明未破,他還要懺悔,還要改過。在《六祖壇經》,六祖惠能大師講「改過必生智慧」。我們現在好像都沒智慧,其實智慧每一個眾生都跟佛一樣,都圓滿的。佛剛剛成道的時候,第一句話就講「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第一句就講這句話,大地眾生,連螞蟻、蟑螂都有跟如來同等的智慧德相。但是為什麼變成這樣?因為被自己的妄想執著障礙。所以自己自性的般若智慧,每個人都跟佛一樣圓滿具足,本來都是佛。那現在為什麼這個智慧不能現前?好像我們感覺都是業障現前,不是智慧現前。感覺都是煩惱,沒有智慧,問題就是我們有過。過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執著是最粗的,要破這個執著,從斷惡修善開始。

  所以六祖大師講「改過必生智慧」,你不斷改過,你的智慧就不斷透露出來,改到完全沒有過了,那我們就恢復本來是佛,就成佛了。成佛是我們自己本分的事情,也沒有什麼不敢當的,因為你本來就是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就應該要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感應篇》這個地方也是勸我們,過去有造作錯事,「曾行惡事,後自改悔」,改過懺悔,後不再造。「諸惡莫作」,諸惡不要再做了,眾善要努力去做,「眾善奉行」,這樣「久久必獲吉慶」,久而久之吉祥就來了,災禍就遠離了,「所謂轉禍為福也」。所以「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個是我們大家共同勉勵的。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