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悟道法師晨間講話—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四六集)  2020/6/23  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07-0146

  諸位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我們每一天讀《感應篇》,總是每讀一次,有一次的感想。特別對照我們現前社會發生的事情,這個社會年輕一代的,可以說犯罪率也一直在上升,特別在美國這個地方,也是一樣。我們為什麼也會跟著美國一樣?主要學習美國,以美國做標準,而不是以我們自己祖宗經典做標準來教育下一代。大家可以去看一看,現在幼稚園教什麼?教英文。以英文為主,教的內容那就可想而知,對於做人處世、倫理道德因果教育可以說完全沒有,一個概念也沒有。甚至還把這些看作迷信,不值得一提。我們看到這個因,也就可以斷定將來的果,它會結什麼樣的果。所以看到因,就知道果,雖然果還沒有現前,但是這個因如果不改,那個果報必定是不好,不好的結果。

  不好的結果,第一個最明顯、也最直接的,不孝父母。現在大家去調查,有幾家的小孩,兒女、兒孫他孝順父母的?第一個就悖逆父母、不孝父母。父母跟自己是最親的,都不知道要去孝順父母,你說他還會對國家盡忠嗎?對朋友會有信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外面這些結合,總是離不開一個利害關係。所以早上我看了報紙,一個兒子要跟他父親要一千萬,沒給他,就把他父親打死,被判無期徒刑。大家想想看,這種父子至親,他都能這樣做,你可以想一想,他對別人?現在就是連父子也都只有講一個利害,沒有這種親情、道義。所以兒子上法院告父親、告母親的時有所聞,這是我們現前社會的一個現狀。而且這個情況只會愈來愈多,這些問題都是屬於教育的問題,不讀佛菩薩、聖賢經典的問題。

  古人講,「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不讀他就沒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的確是這樣。所以大家不要看到他是什麼大學的教授,他得到幾個諾貝爾獎,在這個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名譽,享有很高的名譽,他是博士,他是教授,不代表他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為什麼他沒有能力?因為他不讀聖賢、佛菩薩的經典,他就沒有能力。他的專長只是在他的專業領域那方面的知識是他的專長,這個要認識清楚。所以不要聽到什麼博士、教授,他講什麼都是對的,你要聽他講哪一方面的,他如果講他那個領域的專長,當然我們要聽他的,因為是他的專長,他專業。如果講到做人處世,對這些是非善惡的評論,你就不能聽他的。你要聽他講的,你拿經典來對照,他講的跟經典相不相應?他講的跟經典相應的,那我們可以聽他的;如果不相應的,不管他什麼人講,你也不能聽他的。他做總統,什麼多高的地位,多有錢,他講的只要不跟經典相應,屬於邪知邪見,你就不能聽他的,聽他的你就被他誤導。誤導,他墮落,你就跟著一起墮落。

  所以經典是人天眼目,就人天的眼睛。你想想看,一個人他如果沒眼睛,他走路多危險?而且自己看不到路,碰到坑,他不知道避開,他掉下去了,這也是自己倒霉。最麻煩的就是自己眼睛瞎了,他還要帶別人,後面帶了一大堆,那是不是他掉下去,後面的人統統跟著掉下去了?這個最麻煩。像我們現在社會上這些名嘴,你要聽他講得合不合理?你不能聽他口才很好,講的都是對的。口才很好,能說善辯,不代表他講的都是對的。你一定要依經典,比如說我們用《感應篇》、用《弟子規》、用《十善業道》,這個標準來對照。所以三寶弟子為什麼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是回歸,依是依靠、依據、依循、依止。如果他講的,我們經典找不到依據,我們可以不聽他的。

  所以佛滅度前講了四依法,這個非常重要。依法不依人,不管他什麼人講的,要有法的依據,法就是佛法、就是經典。依義不依語,就是意思一樣就好,語言文字或多或少,或者用的詞不同,但是它的意思是一樣,這叫依義不依語,依它的意思,這個就可以依了。我們看看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它是不是善?是不是勸人斷惡修善?符不符合《十善業道經》的經義?我們仔細看,的確是《十善業道經》的補充說明。一部經總是它有文字的受限,但是它的義理是無量的,講善講惡都是無量的。所以我們根據《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三經之一),佛在這個經上就講,「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餘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餘惡法」。只要不好的,都屬於十惡;只要好的,那就屬於十善。你說孝順父母,十善業沒有講孝順父母,是不是就不用孝順父母?孝順父母就不是善的?不是的。孝順父母是至善,這就屬於十善。惡,凡是不好的,就是屬於惡。

  所以過去有人講,他去受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個大家知道,不飲酒,那不飲酒就不能喝酒了。但是沒有說不抽菸,所以有人說沒有這一條,所以菸可以抽;也可以吃安非他命,沒有說不吃安非他命;也沒有說不打嗎啡,那統統可以了。如果你這樣看學戒,那不學呆了。它是舉出一個例子,這條戒的精神是什麼?酒它沒有過失,它是怕你喝多了亂性,你去造前面那個惡業。那你說你吃安非他命、打嗎啡,會不會造前面的業?你去吸毒,吸毒沒有錢,就去偷、就去搶,是不是這樣?所以他制戒的精神在這個地方。舉出這個酒,主要它還是有開緣,當藥用是可以的。所以這些我們都要明理,總是我們大家讀了這個,也是我們善惡的一個標準。你沒有個標準,那現在的人他講的善惡,你能依他的嗎?對我有好處就是善,對我沒好處就是惡,那這個絕對是不正確的。

  所以我們要依經典,「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意思一樣,那就可以。「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佛講的經有了義、有不了義,有牴觸,我們要依了義,小乘經跟大乘經有牴觸,我們依了義,大乘了義,小乘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就是不能感情用事,總是做什麼事情還是要理智。《常禮舉要》也講,凡事不要感情用事,要理智來處理事情,才不會出差錯。佛法講到這個智,就是自性的般若智慧,那是主要我們學佛的目標,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自性的般若智慧開啟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