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道德講堂佛學答問—答華藏職工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20/1/20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32-062-0001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請放掌。

  昨天悟道到桃園去陪我們淨老和尚過一夜,早上七點多送他老人家到桃園機場,今天去馬來西亞漢學院。在用早餐,我就給我們老和尚,給他祝福一路順風。他老人家就給我講,你不是一塊去嗎?我就給他老人家報告,今天我們華藏有道德講堂,我們同修大家共同學習。老和尚很慈悲,交代悟道跟大家問好,也向網路前的同修問好。我們淨老和尚已經九十四高齡,還是不辭辛苦,為法忘軀,這是很值得我們效法、學習的地方。講話現在都已經力氣很弱,但是在他老人家心中,從來就沒有休息這兩個字,只要一口氣在,就不斷的去從事弘法的工作。年紀這麼大了,我們大家看了也很不捨。但是他老人家的悲願,為了度這些苦難眾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不疲不厭。我們坐一趟長途飛行就感覺很辛苦,像我這個年紀,過年七十了,也算老了,但是比起我們老和尚還是年輕,我感覺飛一趟巴黎,十幾個小時真的很辛苦,又有時差。他老人家九十四歲了,我們可以想像,你說不辛苦,那怎麼可能?為了什麼?為了弘揚佛法,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不要讓它在地球上斷絕消失掉,做了最大的努力,這個我們大家一定要能夠去理解。所以一定要知道,我們是享他老人家的福。我們絕對不可以人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珍惜,不知道好好來學習,真的很對不起他老人家,也對不起一切眾生。在外面弘法,要吃多少的辛苦、受多少的委屈,這是我們一般人很難去想像的。我們在這裡稍稍一點點不如意,不順自己的意思就生煩惱,這個我們大家都要好好來反省。我們一定要跟佛菩薩、聖賢學習,學佛就是學佛菩薩、學聖學賢;如果跟凡夫學習,那我們怎麼會有成就?這個我們大家一定要能夠認識清楚,標準就是佛菩薩。我們淨老和尚他也是以佛菩薩做為標準,帶我們學佛、學聖學賢,一定要把標準定在這個上面,我們的人生觀才會正確。我們人生的意義在哪裡?人生的價值在哪裡?這個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就是學佛菩薩、學聖學賢;勉勵,自勉勉人,勉勵自己、勉勵別人,大家共同來學佛、學聖學賢。

  我們學佛就是從學做人開始,如果我們人都做不好,大家想一想,你怎麼學佛?做人它是一個最基本的。從世間法來看,做一個好人,那這個好人還達不到儒家講的君子、賢人、聖人,那我們連一個好人、一個善人都做不到,還能談學佛嗎?人做不好,我們人格就喪失掉了。所謂喪失人格,就是做人的資格已經沒有了。我們都要回頭想一想,我夠不夠做人的資格?如果不夠人格,將來往生會去哪裡?人天善道沒分,就是三惡道有分。我們做人從哪裡學起?從孝親尊師,在家孝養父母,在學校奉事師長。也就是最基本的,要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我們佛弟子聽師父的話;師父的話你都不聽,你說還修什麼?在家不聽父母的,在學校不聽老師的,孝親尊師都沒有了。這是大根大本,這個沒有了,你怎麼修都是三惡道。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了,儒家的君子、賢人、聖人當然沒分,更何況出世間的阿羅漢、緣覺、菩薩、佛?往生西方去作佛。最起碼你也要有淨業三福第一福的條件,第一福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第二句「奉事師長」,這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根本,從這裡學起。這個做不到,你一天經念幾部、佛號念多少,跟佛不相應,為什麼不相應?因為佛教我們的,我們都沒有去做到;甚至不願意接受、排斥,這個業障就很重了。聽不進去,聽了就生煩惱,念佛念經怎麼能跟佛菩薩相應?大家不難理解,心不相應,怎麼能往生?都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沒有隨順佛菩薩、聖賢的教導,這樣學什麼佛?所以我們迎接新的一年,我們老和尚,那一天我到台南看他老人家,他說新年快到了,我們要做一個新人,做一個新的人。什麼叫新人?改過自新。今年的過,我們希望明年能改過來,改過來就是新人,改過自新。改過必生智慧。所以在家孝養父母,在外面學習奉事師長,第一個就不要讓父母師長操心,這個就是最基本的,我們大家一定要知道。

  現在的人沒有這些倫理道德因果教育的學習,所以實在講都不懂;不懂,我們現在有幸遇到淨老和尚,我們要努力來學習。遇到了是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沒有善根福德因緣,這樣的人他遇不到,遇到了他也不會接受,他掉頭就走,那個沒善根。能夠在我們淨老和尚這個單位,大家不管在家、出家,在這裡工作,總是有善根,但是我們現在善根不多。《彌陀經》佛跟我們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就是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我們少,可以培養,由少培養到多。就是我們缺少,所以我們才要培養。怎麼培養?我們大家都知道,誦經、念佛。昨天在三重,我也跟大家講,誦經、讀誦,讀誦是為了什麼?為了受持。我們為什麼要天天讀經?就是怕忘記了。經文不熟悉,我們忘記了,在生活當中怎麼修都忘了,煩惱習氣起現行,我們也就沒辦法去修正過來。所以我們的煩惱習氣起現行,如果經文讀得很熟悉,提起觀照就比較容易,比較能夠伏得住煩惱;如果經文不熟悉、都忘了,煩惱習氣起現行,我們也控制不住。所以我們學佛、學傳統文化沒有別的,隨順佛的教導、聖賢的教導,不要隨順我們的煩惱習氣;隨順我們的煩惱習氣,我們真的吃大虧了。我們無始劫以來在六道生死輪迴,為什麼會有六道輪迴?就是我們眾生都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不隨順佛菩薩、聖賢的教導,所以很冤枉,在六道受生死輪迴的大苦。

  我們修淨土不必斷煩惱,但是也要伏煩惱,臨終才不會顛倒。如果我們煩惱習氣控制不住,臨終就顛倒。這是淨土可以帶業往生,在這個世界念佛,先把煩惱習氣伏住,然後到極樂世界再去斷,分兩個階段。其他的法門,難度比我們高太多了!因為在這個世界,把見思惑斷得乾淨才能出三界六道,再破塵沙惑,無明惑最少破一品,才能超越十法界。淨土法門的特色,就是你能夠把現行的見思惑伏住,就可以帶業往生,橫超三界,到極樂世界再去斷,到那邊斷就容易了,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但是我們現前的功課還是要降伏自己的煩惱,不要隨順自己的煩惱。有一些逆境來,我們要調自己的心,順境來也要調自己的心;順境就是你喜歡的,你喜歡的你就起貪心。所以我們老和尚早年講經的時候講,出家人墮落三途的很多,俗話也講「地獄門前僧道多」。他過去講,高雄有一間寺院,一個住持留戀他那個寺院,死了之後做狗了。這個寺院的母狗生了一隻小狗,狗長大了,每一天早課牠就站在住持那個拜墊的位置,站在那邊,因為那個住持做早課都要站在那裡的,牠每一天就是去站在那個地方。寺院裡面的人感覺很奇怪,怎麼這隻狗每天做早課牠就來了?早晚課牠就會站在那裡。換了新住持,就把牠趕走了,第二天又來。後來大家發現不對,這個狗怎麼跟一般的狗不太一樣?看牠樣子好像那個住持的樣子,大家才知道,原來那個住持死了投胎做狗。為什麼投胎做狗?因為他捨不得離開那個寺院,他執著他那個寺院。寺院的出家人又沒結婚,你要投人胎沒得投,有貓、狗、蟑螂、老鼠,那些有,就投到狗胎去了。所以為什麼佛當年規定出家人,一棵樹只能住一天,第二天就要搬家了,為什麼規定這條戒?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條戒我們老和尚講經講過,就是怕你貪戀那個地方。你去找一個樹蔭很大的,你佔在那邊就不走了。貪著那個地方,將來死了去哪裡?大概就在樹那邊當那些蜎飛蠕動的眾生,不然就當樹神,就這樣。西方去不了,因為你沒有放下這個世界,你怎麼去西方?所以現在寺院蓋得很莊嚴、很華麗,風景很美,對出家人來講不是好事。

  如果你不執著,那當然可以;但是你一旦執著,西方你就去不了,因為你留戀這個地方,那怎麼能去西方?你要去西方,一定把這個世界所有的全部放下,你這個願才是真的,不然是口頭上的願,心裡根本就沒有發願。所以住一些不好的地方,反而你比較容易捨,對不對?這個環境不好,趕快走吧,是不是?住得太好,太舒適了、太安逸了,捨不得走。一天到晚願生西方,真的嗎?願生西方就要願死娑婆,你不願死娑婆,你怎麼願生西方?我們也常常覺得說我沒有執著,只是自己心太粗了,自己沒有發現。這些年我常常在外面跑,回來有時候真的像過境一樣,覺得跑也是很辛苦,但是每到一個地方都是住得很短暫,也不會去留戀什麼地方。所以跑來跑去,雖然不是像佛陀一天搬一個地方,起碼也是搬來搬去的。這樣也有好處,讓我不留戀一個地方。

  這些地方的人事物,大家認真修行,願意接受,我們多幫助他;不願意接受也好,我們也就隨順因緣,自己趕快往生西方去成就,再來度化這些眾生,也是好事。所以也沒有什麼不好,都好,關鍵就是我們要知道怎麼用心。佛教我們的,我們一定要認真來學習,才不枉費我們這一生遇到佛法,遇到我們淨老和尚這個大善知識,真的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這麼難遭遇的事情,在我們眼前讓它空過了就非常可惜。以上所講的,跟大家一起共同勉勵。我們互相依眾靠眾,互相學習。總之大家在一起互相提醒,你提醒我,我也提醒你,就是依眾靠眾。

  好,今天我們有同修問了一些問題,做個簡單的答覆。第一個問題:請教師父,如何達到忠孝兩全,取得忠與孝之間平衡的智慧?弟子杏林頂禮。這是沈杏林同修問的問題。

  現在的人能夠講出忠孝兩個字就不容易了,那是我們大家來這裡接觸到佛法,有這個概念。現在在社會上,你看看我們台灣,包括其他的地方,特別是年輕人,你給他講忠孝,他可能聽都沒聽過,什麼叫忠孝?忠孝兩個字怎麼寫,他也搞不懂。所以基本上有這個概念也非常難得,現在這個時代非常難得。

  忠跟孝,實在講就是分不開的。古代講,要找忠臣去哪裡找?就是看哪一家有孝子。他在家能孝養父母,找這樣的人,他必定對國家盡忠;如果在家都不孝父母,那他不可能對國家會盡忠。所以找忠臣就要找孝子,忠、孝它是一體的,它是分不開的。孝,在家裡照顧父母、孝養父母,讓父母身心得到安穩,這是養身,養父母的身、養父母的志、養父母的心。孝,最重要就是順。做父母的,天下父母心,沒有不希望兒女好的,這是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兒女要好,如果兒女不好,那父母是不是操心?讓父母操心就不孝。在外面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做父母的人一天到晚提心吊膽,這不孝。在家孝養父母,你到外面替人辦事,在公家機關也好,民間的團體(公司行號)也好,就是要盡到自己本分,把事情做好。沒有盡到本分就不忠,忠就是忠信,就不忠。像曾國藩先生,還有宋朝范仲淹,他們都是當大官的,那不是小官,他就是今天的工作沒有做好,他就一定加班把它做好,他覺得這樣才對得起這份薪水。這個就是忠比較具體的表現,把工作做好,這個我們可以去看曾國藩先生、范文正公先生,他們的這些事蹟、典籍。所以這個忠就是移孝作忠,你在家裡孝養父母,在外面辦事辦好了,那就是孝,所以忠跟孝它不是分開的。所謂移孝作忠,像古代的岳飛,他是移孝作忠,為國盡忠就是盡孝,而且盡了大孝。

  我們看看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第一福,四句;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一福是世間福;第二福是出世間福,小乘福;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乘菩薩福。這個三福,我們也不能去切割的,是一而三、三而一。第一福世間法,第二福出世間法,第三福是入世菩薩法,世出世間都包括在裡面。不管世間法,或者出世間法,它的大根大本就是第一句「孝養父母」,後面十句經文統統是落實孝養父母的,你可不能給它切割了,孝養父母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奉事師長,不是這樣的。你在家懂得孝養父母,你去外面學習要奉事師長,要聽老師的話。你說我在家很孝順父母,我到外面去跟老師學習,我們出家人說跟師父學習,我就不聽師父的話,那你說你這樣叫孝養父母嗎?學生在學校不好好學習,你說他做父母的會高興嗎?當然會擔心,讓父母擔心,你就不孝。如果你好好學習,父母他很開心,那是不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也是為了落實第一句孝養父母,慈心不殺也是落實孝養父母的。你說我很孝養父母,一天到晚沒有慈悲心,又一天到晚殺生,那造罪業,連累父母。有的人無知,父母過世了,給他殺豬宰羊來祭拜。《地藏經》是佛門的孝經,講得很清楚,你這樣不但對父母沒有幫助,加重父母的罪業,加速他墮落,你說這是孝嗎?大不孝!慈心不殺,那你有功德迴向給你父母,你父母是不是都得到超生了?那慈心不殺是不是孝養父母?是!修十善業: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痴,修十善業,那修十善業是不是孝養父母?你說我很孝順,但是我就是造十惡業;你說你造十惡業,這是孝養父母嗎?那不孝!那這個世間福,你看「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都是落實孝養父母,這是世間福。

  第二福「受持三皈」,那是不是孝養父母?這是出世間的孝。世間的孝跟出世間的孝,它的分水嶺就是在受持三皈,從三皈依開始,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出世間的孝比世間的孝殊勝,因為兒女成佛了,肯定要度父母也成佛;世間的孝,父母可以得到人天善道,但是不能出六道,孝不圓滿。是不是也是落實孝養父母?然後具足眾戒,基本上五戒,我們不要講太高的戒,五戒做到,具足五戒十善是不是孝養父母?也是孝養父母,不犯威儀也是孝養父母。這是出世間二乘福。再來第三福,大乘菩薩福。發菩提心是不是孝養父母?深信因果是不是孝養父母?讀誦大乘是不是孝養父母?勸進行者是不是孝養父母?統統是孝養父母。所以十一句,第一句孝養父母是大根大本,後面統統是孝養父母,世出世間的孝都有了。所以移孝作忠,你在公司行號盡心把事情做好,我今天就是孝養父母,做不好就是不孝,這個不能分割的。所以是移孝作忠,忠,回頭就是落實那個孝,忠於我們的工作就是孝,這個當中沒有隔閡的。

  好,這樣回答到這裡,下面還有很多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影音組林開雄居士問的:尊敬的師父上人,弟子建議學會可否設立一套招募優秀青年人才加入華藏職工行列的方案,這樣一方面可讓更多的年輕人接受佛法的薰陶,另外也可幫助華藏做很多事。

  我很早有想過這個問題,很早想過。優秀的標準是什麼?什麼叫優秀?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優秀。在家不孝父母,在學校不聽老師的,在公司行號不聽老闆的,這是優秀嗎?他很優秀,就是不聽話而已。所以什麼叫優秀,這個可能我們有待商榷。學歷高,不代表他優秀。學歷很高,甚至得到諾貝爾獎,得了好幾個博士學位,不代表他就有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不代表。他這個博士學位是他專業領域,在某一方面是他的專長,那個是屬於藝的部分,藝術的藝這部分。孔老夫子教學,道德仁藝,道德仁是根本,那個藝是枝末。現在人只要那個枝末,根本不要了,那問題很多了。所以不要看到他很會讀書,讀到博士,他就是優秀人才,如果你標準定在這個地方,恐怕有問題。這個優秀人才,我們一定要有個標準,就是孔老夫子講的道德仁藝,那個藝是藝術的藝,你有技能,你有工作的能力,這個當然是需要的,這個也不能沒有,你有某一方面的專長,這個當然是需要的。但是道德仁,就這個人缺德,沒有這個德,談不上優秀,所以我們標準一定要定在這個地方。但是現在你定這個標準,到哪裡找優秀的?沒有。所以我們只能找有緣的年輕人,他願意來學習佛法、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可以請他來一起學習,培養他成為一個真正的優秀人才,現在只能這麼講,就是有緣的人。沒有緣的人他不來的,有緣的人他才會來,所以佛門有一句話講,佛度有緣人。

  所以這個我們可以廣泛的去招募,是可以的。招募也要經過一些審核、過濾,這個是可以的,這個再請阿凱研究一下,我很早就跟他提到這個問題了。我在好幾年前,我就想到現在大學裡面讀國文系、中文系的,出來都很冷門。人家都要讀什麼物理的、貿易,讀法律、讀醫生,那些才有出路,中文很冷門的,出來找什麼工作?我就想到這些讀中文系的畢業生,我們給他找來,給他薪水,我們有工作給他做,這一方面的。那個時候馨鴈還在,她就說師父,你不要太慈悲,現在年輕人不是你想像的,他明天不來上班,他也不會跟你講的。後來給我潑了一盆冷水。但是我們這個工作還是可以去招募的,雖然大多數的人可能他沒有這些道德觀念,但是我想少數的年輕人應該還是有,少數的比較有智慧的、比較有分辨能力的應該還是有,不至於一個都沒有,只是說應該不會很多。但是我們也要從這個多當中去篩選這些少數的,這個是可以跟我們阿凱研究一下,這個也是需要的。我們華藏要繼續辦下去,一定要培養年輕人。我常常講,你沒有培養年輕人,那到我這一代就結束了。如果要繼續經營下去,沒有培養年輕人來接班,那怎麼可能?你提出這個問題非常好。

  下面這個問題是林建宏同修提出來:尊敬的師父您好,請問師父要如何才能真正落實不怨天、不尤人?

  這個也真的要有學問,這個我都還做不到,有時候難免遇到一些逆境,心裡總是會不舒服,這個要很深的一個修養。但是我們還是要學習,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怨天,不尤人就不要去怪別人。所以聖人總是反躬內省,這是我們學習的標準。孔子在陳絕糧,七天都沒飯吃,跟孔子的這些學生,大家餓了七天,當然也都沒體力了,子路就講話了,就給老師講,說「君子亦有窮乎?」說做一個君子,也會窮到這個地步嗎?連飯都沒得吃嗎?孔子就回答:「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固然會遇到窮困的時候,但是君子遇到窮困,他還是不亂來,不怨天、不尤人,不亂來。小人就不行,窮的時候什麼手段都出來了,偷、搶,什麼都出來了。小人富有的時候也不安分,亂揮霍,也不安分,窮的時候也不安分,所以小人富也不行、窮也不行。所以我們要學孔老夫子,不怨天、不尤人。

  如果我們有學佛的基礎,也能幫助我們修行達到這個境界。在我們佛門,最近我們淨老和尚提倡的海賢老和尚,那是我們修行的一個很好的榜樣。提到海賢老和尚,他遭遇多大的災難,那個我們無法想像的,換做我們一定受不了,會崩潰了,但是海賢老和尚他還是修忍辱。他父親被土匪打死了,他的兄弟也相繼都死了,在那種環境。海賢老和尚這個光碟講了一句話,「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他說寧願在太平盛世做一條狗,都比在亂世做人好,我們從這句話可以體會到他的處境。文化大革命的時候,那是我們無法去體會的,這個我們看了那個光碟就知道,但是他也是修不怨天、不尤人。那個電工收電費,他問了一句話,說這個月怎麼比上個月多那麼多?就被那個電工打兩個耳光,後來他就把錢趕快掏出來給他,也不跟他計較。所以在佛門,我們老和尚講,我們跟海賢老和尚學習。

  在日常生活之中都會遇到許多不順心的事情,比如因為別人不守交通規則,造成身體受傷、車子損壞,會對自己說,還好受傷還不嚴重、還好對方沒受傷;又或是遇到不順心的人事物,會對自己說沒關係、沒關係,都是來磨鍊自己的,可是自己心裡還是會有憤怒與不滿。講話雖說不介意,但是語氣之中還是會流露出情緒。請問師父,第一步要如何去做,才能真的不怨天、不尤人?

  這是我們的煩惱習氣,煩惱習氣不是一朝一夕能斷的。道理我們也懂,但是這個境界一來,往往我們也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過你能夠這樣的節制也算不容易了,如果換作一般人,早就打起來了。這是修忍辱,忍辱比較不容易,你看菩薩六度,第一度是布施,第二度持戒,第三度忍辱,你能夠修布施、能夠持戒,不見得你能修忍辱;有的人他戒持得很好,但是不能忍辱。我看到我們淨老和尚,他真的修忍辱。我是受不了,但是看到他那個修忍辱,我也沒話講了。師父在講經講修忍辱,他不是只有講,他真正在修。我們是口頭上在講,我們做不到,他是做給我們看。所以這個問題也是靠修行,靠佛力加持,多念佛、多念觀音。《普門品》講,我們如果貪瞋痴重,要多念觀音,求觀音菩薩加持,這樣我們就慢慢煩惱會降溫;我們不可能說一下子都不生氣,那個我們做不到,但是慢慢降溫。多從明理這一方面,多讀聖賢書,對我們修懲忿窒欲都有很大的幫助。

  好,這節課我們時間到了。因為下面還有很多問題,我們就下午再來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