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第二屆童蒙養正師資班開學典禮講話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18/10/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32-022-0001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老師,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非常難得,這次悟道來澳洲圖文巴,是每一年例行性來這裡休息的。我們師兄弟也都是很念舊,我們莊師、謙師、勝師、勤師、開師,幾位長住在圖文巴澳洲淨宗學院的師兄弟對我是特別照顧。所以到澳洲來,選擇度假這是第一個優先選擇,因為在這裡有人照顧。當然我們這邊有一些盛事,非常殊勝的這些弘法教學的活動,我們師兄弟也都會邀請悟道來參與這個盛會,非常感謝。更高興的,看到諸位老師發心來這裡學習童蒙養正,這個發心是非常難得。在《華嚴經》講,初發心那跟如來是一樣的。最重要,要保持初心,不忘初心。初發心你怎麼樣能夠長久保持下去,這是我們大家在一起要共同互相來勉勵的。

  今天因為我們開始有增加播放介紹我們澳洲淨宗學院,介紹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還有我們淨老和尚弘法的這些概況,因此我們今天的時間跟這個課表就有不同。等一下容許悟道先離席,因為我跟人家約了十點要見面,大概跟大家講幾句話,後面悟清法師、郭老師講話,就找時間看錄影帶。今天我們的重點,前面的介紹是宣傳。

  我們學習要善學,善學就是說我們要學什麼,你要去掌握住那個核心的、重要的來學習。那核心、重要的就是剛才我們淨老開示的,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這個是我們這次大家發心來這裡學習,一個最主要、最重要的,我們學習的宗旨就是這個。

  我們剛才聽了淨老和尚講的,聽一遍我覺得是不夠的。如果對悟道我個人來講,我聽一遍,六個星期過去,大概忘得乾乾淨淨。諸位我不知道,可能你們聽一遍就終身不忘,像我這種根器是不行的,天天聽一遍恐怕都還會忘記。所以悟道在這裡建議,大家來這裡學六個星期,六個星期是四十二天,我們淨老和尚開示三十五分鐘,根據我的建議,把它當作早晚課是最好。這個早晚課是什麼作用?早課提醒,我們淨老和尚早課提醒一遍,怕忘記了;晚課是什麼?反省今天這一天,我們老和尚這個開示,我做到了哪一個?因為這個開示我們聽了不熟悉,印象不深刻,在生活當中我們就提不起那個觀照,就忘了;忘了,我們無始劫這種煩惱習氣它很自然就出來了。所以我們現在學習任何東西,就像古大德講念佛開示,道理都是一樣的,原理原則是一樣的,生處轉熟,熟處轉生。我們念佛很生疏,我們的煩惱妄想很熟悉,你不要去提,它都會跑出來,那個叫熟。現在我們要怎麼樣?就是把那個很熟悉的慢慢生疏,把那個很生疏的慢慢熟悉,我們就成功了。我們學傳統文化也是一樣,我們淨老和尚的提醒,我們聽一遍還是很生疏的。我是建議,你們參考,因為這個不是我主辦的,是學院主辦的,大家參考。因為一遍只有三十五分鐘,就當作聽經一樣,把它當作早晚課。這六個星期當作早晚課,我想不管學得怎麼樣,起碼這六個星期一天聽兩遍,我看其他忘記了,這個不會忘記;這個薰習,恐怕你這一生都會有很深刻的記憶。這是我個人的建議。

  我們跟老和尚學,就是學他的核心,不是在台面上的,像我在台面上,不是學那個,那個不是重要的,那是宣傳的,等於是宣傳的。就像過去辦很多傳統文化論壇,那是一個宣傳、一個鼓勵,好像打廣告一樣,一個宣傳。廣告後面要有真的東西,我這東西很好,但是人家要去買,不是像廣告講得那麼好,人家就會退心,是不是這樣?你看那廣告,那個廣告打得很美麗、講得很好,結果你買回來不是,跟那個廣告講的不一樣,你還會再買嗎?大概不會了。那我們現在說傳統文化怎麼樣,看到這些廣告,看到很美好,但是你實際上去接觸,事實跟這個不一樣,你就會很失望,可能會讓很多人對傳統文化、對佛法失去信心。所以大家學習要善學。宣傳那是熱鬧,跟一些領導人握握手、照照相。照完不是就沒事了,照完後面還更嚴肅的,你怎麼把這個真實的呈現給大家,這才是重要的,不然熱鬧完了就沒有了,後續就沒有了,但是我們這個後續才是最主要的。要有真實的內涵、真實的學問,真實的利益全球人類,這個道德學問才是我們大家應當去追求、學習的,這學叫善學。

  我們剛才看,現代童蒙養正教育的落實,那個是重點,每一句都是重點,所以我建議大家當作早晚課。縱然來這裡什麼都沒學到,聽了六個星期,我看大概老法師的心法你都能夠掌握到很多,一直薰習、一直提醒。所以早課聽一遍,晚上睡覺前再聽一遍,加深印象。還有剛才我們淨老和尚講的那一套,共和國新編的那個教科書。我這次到福州去,東北一個姜居士他買了一套來給我看,在大陸上買得到。如果這邊沒有,應該在網路上有,現在可以網購的。老和尚有推薦這一套,大家要教小孩,這個是我們中國傳統跟西方的一個結合。我有看到,那個也有圖畫,剛剛好,我最近這個月月初看到這個書。大家可以去買,每個人去買一套。應該現在網購也都很方便的,去找應該不難找得到。

  悟道也沒有什麼東西供養大家,因為我們主要還是跟我們淨老和尚學習,因為他老人家才有真正的這種道德學問。我是什麼都沒有,我自己什麼都不是,就像弘一大師講的,「一事無成人漸老,一文不值何消說」。弘一大師是很謙虛,它用在我的身上是剛好,的確是這樣。一事無成人漸老,所以現在大家稱我老法師,老法師就是一事無成人漸老;一文不值何消說,一文都不值,講什麼?沒什麼好講的。要講的也就是說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還有李炳南老居士,這個真是有道德學問,我們是向他們學習的。我們都是同參道友,大家一起來向這些師長、聖賢來學習。

  這裡悟道也沒有什麼好供養大家的,剛好翻到李炳南老居士《論語講記.學而篇》,「學而第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第一篇第一段,今天我們開學,開學我想這一段大家也要常常念念。「子曰」,子是指孔子,孔子說,「學而時習之」。我們學了之後才會覺悟,學才會覺。我們原來不覺、不知道;一聽說、一學習,明白了。不學你就不覺,所以學才會覺,學了才會覺悟,不學就不能覺悟。而時習,這個而是上下介系詞;習就是好像那個老鳥教小鳥飛,要時時刻刻練習,習就是練習。不是教牠飛一次牠就會了,要一段時間,要時時刻刻來教牠練習。好像我們學開車,也不是說一上車馬上就會了,要練習很多次,那個叫時習,時時刻刻去練習。我們聽老和尚,剛才跟大家建議的,一天聽兩遍就是時習。不是今天開學聽一次,然後到結業了就忘得乾乾淨淨,那個就只有學,但是沒有去時習,時習就是時時刻刻,長時間的來練習,來時習。好像小鳥學飛翔一樣,你學了一段時間,你才能夠自己去飛翔;還學不會,就是要時時刻刻練習。我們自己學習是這樣,我們教下一代也是這樣,你要教他時時刻刻學習。所以學了才能覺悟。

  這個學,又有效法的意思,學什麼?學做人,學做君子,也有更高的就是學做聖人。學習也要善學、會學,所以學有個次第。但是也不是呆呆板板的,你現在學這個就學這個,其他就不學了。我們學上課,然後煮飯就等到這個課學會再來學煮飯,不是這樣的。這個學,它也是有五個層級的,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要透過這五個層次。所以不是學了,我有學,那有沒有博學?博學在佛法叫廣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博學。博學還不行,還要會說,審問就是必開口問。對方有答,懂得問答就是聞,我們聞思修的聞。會問答比看三遍要好,這李老師講的。再來是慎思之,需要研究思惟。這也不夠,研究的心得對還是不對,必須要實驗才知道,要透過實驗。你要去實驗之前,必須要先明辨之,還要明辨,分析明白,沒有失誤了,然後再去篤行之,再去實驗、再去做,再實際去辦。如果不是這樣學習,李炳老講,否則仍是書呆子。我們不要學成書呆子,學傳統文化學成書呆子。以前我們在景美華藏圖書館,師父上人常常給我們開示,謙師他們都聽過的。李老師以前說,讀書人不善學,不能舉一反三,讀成書呆子;我們學佛,如果也不能舉一反三,那學成佛呆子了。以前我常常被講佛呆子,所以我記憶尤深。

  所以學是兩方面:學生求學,老師教學。所求所教,為了什麼?這是有師有徒,教或者學都真心才會有用。教跟學都要用真心,我們要發真誠心來教,發真誠心來學習,那才有用。時習就是學了之後永遠不能放下,活到老學到老,一直要不斷的時習。學了必須天天溫習,溫習你才能熟悉,才能出新意思。李炳老講,現在的人肚子空空如也,一肚子草包,有什麼新發明?要溫故而知新。現在人動不動講創新,他都沒有東西,創什麼新?創新就是溫故,你有很多學問道德,然後又有新的發現、新的發明。新的發明就很多了,根據佛法講,無量無邊,但是你要有基礎,要有基本的,就是要熟悉,對這些學問要熟能生巧。像公輸子能教人以規矩,不能使人巧。只要自己學習熟了,自己就能生巧,所以要不斷的練習,不斷練得很熟悉,在很熟悉當中你就會知道新的。所以老師他只能給你一個規矩,學生自己要去學、去練習,練習熟了,自然你自己熟能生巧。所以李炳老講,「吾九十多歲,為道賣命」,他九十多歲講《論語》。他教大家一個辦法,大家要以道修身,不亦悅乎!悅就是喜悅,我們佛法講法喜,法喜充滿,從內心生出來的喜悅,不是在表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朋是同門曰朋。研究成功之後,同門從遠方來跟你研究,這個道它能夠行得出去,不僅一個人得到好處,很多人得到好處,所以很快樂。我們現在講,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跟大家分享,我得到,大家也得到,很快樂,就不亦樂乎。大家來到圖文巴這裡,就是大家從遠方來的,坐飛機起碼坐八個半小時,應該有,因為台灣坐到這裡八個半小時,從遠方來的,我們不是從很近的地方來,所以大家來這裡學,我們都很快樂的。

  孔老夫子他是有教無類的,就是互鄉童子,那些很不講理的,他願意來接觸、來學,他也教他。但是孔子的學生看了就很不高興,那些不講理的,你還教他幹什麼?孔子說,他願意來,他有這個心來,我就要教他,回去做不做是他的事情,那我不管,那是他的事。但是他願意來,願意來接觸,願意來求教,就要去教他,回去之後他幹不幹、做不做,那我不管了,那是他的事。這叫有教無類。

  所以快樂就是把這個道能夠弘揚出去,那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君子他志在讓大家得利益,有人來學就是樂事。孟子也說,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樂也,所以教學是很快樂的事情。如果我們學得很痛苦,那我們要覺悟,我們肯定學錯了。怎麼愈學愈痛苦?愈學愈快樂才對,怎麼愈學愈痛苦?肯定是我們這些理論方法有錯誤。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第三段就是說,你有道德學問,人家不認識你,你這個道弘揚不出去,也不怨天不尤人,不怪別人,那是天命如此。不慍就是說內心不埋怨,不發牢騷。我這麼有道德學問,你怎麼都不認識我?都不請我出來?一個君子他都不會這樣,那何況聖賢?君子他不怨天不尤人,遇到什麼逆境他也不會怨天尤人。

  今天時間的關係,簡單跟大家分享到這裡,因為跟人有約就不能失約。非常抱歉,請大家能夠諒解,有機會大家再來交流。我們老和尚這個開示非常重要,希望我們在六週的期間當作早晚課,每一句都是他的學問。所以學東西,所謂的內行去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好,那就容許我先告退,我們再找時間來喝茶。阿彌陀佛,祝大家學問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