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士頓淨宗學會開示—什麼是道場真正的興盛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25/1/19 美國德州休士頓淨宗學會 檔名:WD32-188-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請放掌。今天非常難得,我們再度到休士頓淨宗學會,跟我們諸位同修大家相聚、交流、共修。上一次我們接受前會長譚老居士的啟請,到休士頓來做繫念法會,事隔十三年了,二O一二年五月,今年第十三年了,時間過得很快。這次悟道一行到美國來,是五年前北美彌陀村啟請,在紐約曼哈頓中心辦祭祖繫念法會,因為疫情的關係,延到今年一月才舉行。這次我們從台灣直接到紐約,紐約以及北美彌陀村的法會圓滿,我們再到華盛頓D.C.,去看看當年先師淨老曾經擔任會長的華府佛教會,再到休士頓來。多年不見,有很多新的同修,特別越南同修都非常發心來參加我們淨宗的共修。
今天我們在做法會,這個時候利用這點時間,跟大家講講話。因為我們一隔就十三年,到了紐約總是想到休士頓這裡來看看老同修。我們劉總務她也發心啟請,也舉辦了一天的念佛、一天的法會,跟大家結結緣。我們這次的行程也比較緊湊,因為快過農曆年,因此這次我們到美國來的時間就不是很長。過去悟道來美國,都是安排兩個月的時間,這次只有十八天,這十八天我們也跑了很多地方,紐約到費城、到華盛頓、到休士頓,明天還要到洛杉磯。所以時間比較有限,沒有時間跟我們這些老同修大家講講話、敘敘舊,時間都很緊湊。因此就想利用早上我們做法會這一個小時的時間跟大家講講話,因為我們做法會就不能講話,做法會我們就是誦經、念佛了。
我們淨宗學會從先師淨老和尚往生之後,到今年快滿三週年了,再過半年就滿三週年了。我們淨宗學會有一些老同修也擔心我們淨老和尚不住世,後續我們淨宗學會修學方向,我們要怎麼做?過去先師淨老在世,總是大家心理上有一個依止,現在先師已經生西了,我們淨宗學會要依止什麼?這個事情還是我們每一個淨宗的同修,大家必須有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就是我們對淨宗學會它成立的緣起,以及淨宗學會名稱的由來,我們淨宗同修需要每一個人都了解,有一個認識,認識淨宗學會。
這個學會顧名思義就是學習的一個會所,學習什麼?學習淨宗。在我們中國佛教大乘八大宗,淨土宗是其中的一宗,我們選擇選修淨土宗,簡稱為「淨宗」。這是我們淨宗學會修學的宗旨、法門,就是修淨土法門。「淨宗學會」這個名稱是過去民國初年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就是他會集的。當時他在大陸,他就提出「淨宗學會」這樣的一個名稱,但是在大陸,淨宗學會並沒有正式的成立。淨宗學會就是我們傳統的蓮社,我們一般傳統都稱為「蓮社」。台灣有台中蓮社、台北蓮社、鳯山蓮社,蓮社是我們中國古代專修淨土宗的道場的一個名稱,稱為蓮社。西方極樂世界是蓮花世界,所以大家來修學淨土念佛法門,將來都要往生極樂世界去蓮花化生,稱為蓮社。蓮社現在人可能比較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過去先師淨老也說明,為什麼夏老要稱為淨宗學會,因為這個名稱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在當時沒有成立,當時只有提出這個名稱。後來先師淨老到達拉斯來,華府佛教會的同修也邀請黃念老到美國來,經過華府同修的介紹,先師跟黃老就認識了,一見如故。黃念老他在大陸也弘揚夏老居士《無量壽經》的會集本,我們淨老和尚在台灣、海外也弘揚這部經,當時是一僧一俗,同樣弘揚這部經,所以一見如故。當時先師去華府看黃念老,黃念老知道這個事情就建議淨老和尚在海外成立淨宗學會,他在大陸環境的關係不能成立,在海外可以成立。當時先師也就同意了,因此第一個淨宗學會是在美國成立,後來世界各地紛紛成立。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一部經最早在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台中蓮社雪廬老人往生,先師淨老從箱子找出來一本《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眉註,就是李老師(雪廬老人)用毛筆在經文旁邊用小字來註解。當時這個影本交給先師淨老,一直他保存到李老師往生,再從箱子裡拿出來,交代悟道去找印刷廠來估價,印一萬本流通,那個時候我們才看到這本夏老會集的《無量壽經》。這個經印出來,大家很歡喜,但是從來沒看過,所以當時台灣華藏佛教圖書館的同修就啟請我們老和尚在圖書館講解,所以這部經最早的講解是在台北景美華藏佛教圖書館。淨宗學會第一個成立是在美國,當時台灣還沒有成立淨宗學會,後來先師淨老請韓館長也建立一個華藏淨宗學會。淨宗學會這個名稱是夏老居士提出來的,《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是夏老會集的,先師淨老弘揚這部會集本,成立淨宗學會,因此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經典就是這部經。
先師淨老對夏老的會集本多次宣講,前後依照這個經文來講解,大概也講了十遍,後來又講黃念老的註解《大經解》。先師淨老在新加坡弘法培訓班帶了一些同學做《科會》,後來又講《科註》(《科會》註解),把黃念老這個都整理出來,講《大經解》、講《大經科註》。《大經科註》講了四遍完整的,都有錄音、錄影;講第五遍,年紀大了。好像講了十幾次,他老人家就往生了。因此我們淨宗學會,先師往生西方,但是他的經教,特別現在有保存的講經的資料非常豐富,現在在網路上大家都可以搜尋得到,要聽經聞法都非常方便。天天聽我們老和尚生前的開示,就如同他老人家在世,也沒有兩樣,這個大家可以長時薰修。特別他晚年講的《大經科註》,第四次講的是最成熟的,愈晚講的愈成熟,可以多聽。當然前面都可以聽,如果你沒有時間,建議大家聽最後面講的。如果有時間,當然前後多聽,也可以理解我們老和尚他弘揚這部經典,後面的境界他提升到什麼程度,這個我們可以前後做個對照。因此我們淨宗學會就是主修這部夏老的會集本,還有黃念老的註解,這是主修,其他大小乘經典、世間的善書典籍都是助修,幫助補充說明我們主修的這部經典。《華嚴經》講「主伴圓融」,以這個為主,其他是伴,來幫助的。這是淨宗學會立會的宗旨,我們修學的依據就是這部經典,這部經典是主修,其他都是助修。
會集本在我們佛教還是有很多在家、出家四眾弟子有的人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也沒關係,就是修原譯本也可以。「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但是若要佛法興,也要經讚經,不要互相的去對立、去排斥,那這個對弘揚佛法,特別弘揚淨土法門沒有幫助,徒增煩惱,那個就沒有必要。有一些事情,各人他的觀點、他的見解不一樣,見仁見智。主要我們能夠把這部經弘揚出去。這部經加持力很大,這個我讀過,有這個感受。但是不接受這部經的人,他不一定有讀過這個經,沒有深入去認識這部經,我們就尊重各人的看法。我們淨宗學會,自己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我們弘揚會集本,尊重原譯本。因為原譯本是會集本的依據,沒有原譯本,哪有會集本!所以我們弘揚會集本,尊重原譯本,要修原譯本的同修也尊重會集本。主要大家目的沒有別的,就是弘揚淨土,就是要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以及我們娑婆世界的種種現狀講清楚、說明白,讓大家能夠知道娑婆苦,極樂「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幫助大家生起信願念佛。
我們現在念佛,很多很認真念,但是在信願方面比較缺乏,為什麼?對極樂世界認識不夠,對我們現在住的世界也認識不夠,因此這個信願,願生西方這個願就不懇切,信心總是有夾雜著懷疑,這樣念佛功夫就不得力,這個信願沒有辦法引導我們一向專念、一心繫念。我們念佛,信願是我們念佛的動力,它推動的,所以一部《彌陀經》的修學就是信願行三資糧。我們下午做三時繫念都要念《彌陀經》,《彌陀經》是小部經,它是小本的《無量壽經》,講的比較簡要,《無量壽經》講的比較詳細,稱為大本,所以我們淨宗學會是主修這個經典。《彌陀經》也是同部,跟《無量壽經》同部,其他就是同類,《觀經》、《觀無量壽佛經》,還有《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些都是相關的淨宗經論。因此先師不在,如果常聽經,我們以這部經做為主修的一個依據,我們淨宗學會就能夠延續下去。
這個觀念、這個宗旨,我們全球淨宗學會也有必要大家建立一個交流的平台。前天我們劉總務也跟我談到這個問題,先師不在了,現在也沒有一個中心的聯繫的平台,恐怕我們全球淨宗都要散掉了,她有這個顧慮。所以我建議,因為我們淨宗學會沒有組織,先師淨老他提倡各自獨立,每個學會管人、管事、管錢,行政管理都是各自獨立,但是弘法可以互相支援。我們現在各自獨立都有了,弘法互相支援,這一方面大家可以來進行交流、來互動。互動,就是我們把先師生前講的經教、教誨,大家互相提醒,這就是我們建立道場共修的作用,互相提醒;有常常提醒、互相勉勵,這樣大家才不會忘記。如果沒有建立這樣一個交流互動的平台,的確我們各自獨立,各修各的。如果這個學會長期在聽我們老和尚的經,大家見解都相同,那我們淨宗就能夠在這個地區去自行化他。如果沒有薰習,可能就變了,第一個就是他不接受會集本了。不能接受,我們也尊重,因為大家各人的因緣不一樣,你要接受哪一個法師,他提倡原譯本也非常好,我們都讚歎,但是如果是淨宗學會的名義,我們建議還是要依會集本來做主修,這樣比較符合這個學會的名稱,比較相應。如果你不能接受這一本,其他名稱都可以取,你可以取蓮社,可以取念佛會、佛學會,什麼共修會,名稱很多,可以取,不一定用這個名稱,用這個名稱就是專修這一部的。如果用這個名稱,又沒有修這一部,我們看起來也怪怪的。之前新加坡淨宗學會李會長還在世,他們已經不能接受這個會集本了,聽其他法師講,他們改變了,修原譯本,很好。當初我也提出建議,我說如果不能接受,就給接受的人來組織這個會,不然你就改個名稱。現在改了,新加坡淨宗學會改了另外一個新的名稱,這樣做很如法,也很好,我們都尊重,只要你能夠專修,對淨宗弘揚有幫助,我們都讚歎。
大家要互相讚歎,不要互相毀謗、互相攻擊,這是破壞佛教形象,這就不好,應當大家互相尊重。因此先師淨老,淨宗學會各自獨立,也是互相尊重,沒有隸屬,沒有管轄權,但是我們弘法,大家是可以交流。因此我們全球這麼多個淨宗學會,將來能夠興盛起來還是消失了,這就不是一個領導中心的問題了。因為沒有組織,沒有一個領導中心,我們也不能去管人家,我們也不受人家管,各管各的,就各自負責,因果自負,這就不能推卸責任了。在一個學會擔任一個會長,就像一個船長,船長,這艘船要開到哪裡去?領眾,你要帶領大家往哪裡去?要往西方,還是繼續六道輪迴?這個責任很重,所以這個責任不能推給別人。各自獨立就是要各自負責,講白的就這樣。如果你有組織,就是那個總會要負總責任,好像中央,這是地方的,他有隸屬、他有管轄。我們現在不是,大家都一樣大,各自獨立,大家平起平坐。各自獨立就各自負責,這個可不能推給悟道法師,悟道法師只能建議,是吧!因為我也管不了,我不能管,不是我們的權責,我們無權過問,我們頂多一個建議。淨宗學會,我們是可以就這個弘法互相支援,來做個交流平台,這個交流平台,大家來互動,大家來修學。
淨宗的興盛或衰微不在道場的大小、不在人的多少,不在乎這個。真正的興旺就是有沒有人這一生真的往生西方,這個才是成績。人很多、很熱鬧,做得有聲有色,一個往生的也沒有,那這成績是零,怎麼會是興旺?這是衰相,怎麼是興旺?要搞清楚。真正興旺是往生的人很多,像初祖遠公大師,他那個蓮社一百二十三個統統往生,那個一百分,殊勝!是以這個來做為我們淨宗修學的成果、成績,而不是你辦多大的活動、辦多大的法會,那是宣傳,那是接引,那是結緣,真正的成績就是要有結果。當然我們淨宗跟大眾結緣多多益善,愈多愈好,結果就在精不在多,這肯定的。你在金字塔尖上面,你還指望有大隊人馬在那邊嗎?那個不可能,是不是?我再講白一點,真正想要了生死的人不多,有幾個人來念佛,他真的要了生死?真要了生死,你要把這個世間苦、空、無常、無我,你要深入去作觀,你才看得破、放得下。不然我們是念佛,但是對這個世界放不下,放不下你就沒有信願,不能感應佛來接引。但是念佛有好處,能夠消業障、種善根,能夠得人天福報,來生往生善處。如果只有念佛、吃齋、放生、做好事,那是世間的善人,來生生到人天善道,不能往生西方,往生西方要有真信切願。所以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能不能往生,在信願之有無;往生品位的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淺深。蕅益祖師在《彌陀經要解》給我們講得很清楚,如果沒有真信切願,這句名號縱然你念到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銅壁一樣,也無得生之理。為什麼?因為你不願意去西方,還願意留在娑婆世界,留戀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放不下,不是佛不歡迎。我們佛像那隻手,不是二十四小時都在那邊等嗎?他從來沒有收回去,一直放在那裡,我們什麼時候想去,他就接了。所以《彌陀經》講「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已經發願,已經往生;今發願,這一生發願,這一生往生;當發願,來生來世,看你哪一生、哪一世發願,那個時候往生,這個我們也要明白。
所以真正淨宗的興旺在往生人數的多少,如果往生的人,一個道場有三、五個,那這個很殊勝。往生一個,就幫助一個人去作佛了,那一尊佛要度多少眾生?這個才是成績,才是興旺之相,這才是實質的,不是外面形式上做得很好看,廟很多、信眾很多,那個是結結緣,那個是接引、是宣傳,這個我們要知道。現在科技發達,現在這個ZOOM或者視頻,雙向的。我現在跟大陸同修,我在台北一個星期也有一個半小時佛學問答,雙向的,他也看到我,我也看到他們。這次到北美去,北美彌陀村說,我們聽經聽了有一些疑問,老和尚不在也沒得問,只是單向,沒有雙向的交流。我也建議他們建立視訊平台,利用現代科技,我們可以保持不中斷的一個交流、聯繫,這樣比較實際。你說要請我們法師來,我看不實際。我十三年來一次,下一次十三年還在不在就不知道了,那個就不實際,現在利用這個就很實際。農曆年快到了,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大家拜拜年交流交流,心得交換,這個比較務實一點,這是可行的方案。我們弘法也是跟世間法沒有兩樣,現在在美國、台灣、中國大陸,世界各地做生意,辦政治、經濟、外交等等的,都是國際會議。像我們在台北,每一年都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三時繫念,那個國際會議中心,它就可以跟全世界開會。我們現在是用這個來交流,這樣比較實際。我給北美的同修提議這個,前天我也跟劉總務提議這個,你希望大家來淨宗學會,我們歡迎參加,歡迎大家來交流。我們可以分區域,因為有時差的關係,美加那個地方時差比較不大,這邊跟紐約差一個小時,也不大,可以調整一個時間,大家來做一個交流。這是往後我們淨宗學會與淨宗學會彼此互相聯繫、交流互動的一個平台,我覺得這個是有需要。以上提供給大家參考。
我們到美國來,我總是想看看以前這些道場的老同修。這次時間比較少,只能跑幾個地方,在紐約、費城、紐澤西、華府,到我們休士頓,明天到洛杉磯,還有很多其他州的淨宗道場,我們就沒有時間過去。所以往後我們建議,用這樣的一個交流平台,大家保持一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