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般若講座—愛心遍世界 善意滿人間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集)  2006/1/21  佛衛電視慈悲台  檔名:WD24-003-0002

  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愛心遍世界,善意滿人間。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愛是萬德萬能萬福的根源,今天我們接下來看下半段,「一切佛聖所證所得,即是自愛,二種落實,十善業道與弟子規的落實。一切佛聖所教所化,即是愛他,二種落實,十善業道與弟子規的落實。一切聖賢的教化,就是真誠愛心弟子規、十善業道生活規範的教育。」一切佛菩薩以及世間聖賢人,他自己所證所得,就是他自己修學所證實、所得到的,即是自愛。我們上一集跟大家報告,要先學會自愛。怎麼叫自愛?就是自己所證得的就是自愛。證得什麼?二種落實,要去落實這兩種,《十善業道經》與《弟子規》的落實。這兩種都落實了,那才是自愛。反過來講,這個《十善業道經》跟《弟子規》我們不能去落實,就沒有自愛了,自己就沒有證得了。

  一切佛菩薩聖賢所教所化,在經上常講教化眾生,用什麼教化眾生?也是這兩種。即是愛他,怎麼愛他?我們一直講我們愛護眾生,我們對別人要有愛心,我們一般人想像的愛心是不是真正幫助別人,是不是真正的愛他?這個就有待觀察了,要觀察他長遠的結果。如果目前似乎對他有幫助,對他有愛心,但是長遠來看,對他並沒有幫助,這個也不是真正的愛他。我們舉個例子來講,比如說一個人他沒有錢,我們拿一些錢來幫助他,這樣是不是能解決他問題?在現前短暫性的問題是可以得到解決,從長遠性來講,還是不能解決他的問題。所謂救急不救貧,人一時急難困難我們可以幫助他,但是長期的貧窮那就沒辦法了。長期的貧窮就要靠教育,你去教導他自立更生,那才能真正徹底幫助他解決問題。所以徹底幫助他解決問題要靠教育。

  所以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沒有別的事情,就是教化眾生,把宇宙人生的道理、做人處事的道理講清楚說明白,教導眾生,讓眾生覺悟,自己去修學,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還是要靠自己來解決,佛菩薩他只能在從旁幫助,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明白。所以一切佛聖所教所化就是愛他,你愛他就是要教他,所謂教學;如果你不教他,那你是沒有愛他。化是教學的成績,一個人接受佛菩薩聖賢的教誨,他產生變化,原來是惡人,變化為善人;原來迷惑顛倒,現在變化覺悟;原來是凡夫,現在變化成聖人。所以化是成績,一個成果。這才是真正愛他。所以真正的愛心是在教育。

  怎麼愛他?還是這兩種落實,十善業與弟子規的落實,我們要教大家來學習《十善業道經》以及《弟子規》,把這兩種落實了,他修學什麼都能得到成就,這才是真正的愛他。如果沒有這兩種的教學,你講愛他也落空了,落空。所以最近老和尚提倡《弟子規》的教學、《十善業道經》的教學,在世界各地普遍得到了熱烈的迴響。所以有很多人聽到蔡禮旭老師講《弟子規》當場落淚。這就說明這兩樣東西是我們現前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非常迫切需要的教學,刻不容緩。

  我們再看下面,一切聖賢的教化,就是真誠愛心弟子規、十善業道生活規範的教育,一切佛菩薩聖賢他教化眾生,就是以真誠心來落實《弟子規》以及《十善業道經》的生活規範,以這個來自修,以這個來教化別人、勸化別人,這就是聖賢佛菩薩的教化。如果離開《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那就不是聖賢佛菩薩的教化。《弟子規》它不是佛經,它是儒家教弟子的一些生活規範。《十善業道經》雖然是出自於佛經,但是每一個宗教都有講十善,在基督教他也講十誡,所以每一個宗教都知道十善是好的,應該要修十善。只是沒有人把這個十善去把它說明,把它闡揚,把它發揚光大。所以十善它也不是屬於哪一個宗教。

  或者是說他沒有宗教信仰的,有一些人他持無神論,沒有宗教信仰,沒有宗教信仰就不需要十善業道嗎?還是需要。如果沒有修十善業道,反過來就造十惡業了,那這個社會上壞人就多了,治安就不好了,大家生活就不安了,大家拼命造殺盜淫妄,那你說這個世界、這個社會還得了嗎?所以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他還是需要修弟子規跟十善業道。如果沒有修十善,那就造十惡,大家想看看,那個後果會變成什麼樣?真的就像西方的預言家講的,世界末日到了。如果人人都造十惡,造十惡的人多了,這個世界的災難,天災人禍,當然就多了。天災也是人為造出來的,我們現代的人總是把這個責任推得一乾二淨,認為這些天災跟人沒有關係。實際上是有很密切的關係,密不可分的關係。人造惡業,天災人禍就多了,災難就多了,災難是果報,因就是造惡業,造十惡業。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造十惡業,這是因,果報就是天災人禍,天下大亂,那是果報。

  「三災是果,三毒是因」,三災是水火風,三毒是貪瞋痴,這個三災是自然災害,颱風、風災、火災、水災,因是從貪瞋痴,貪欲、瞋恚、愚痴,這個三毒是根本的原因,三災是果報。「水災是果,貪慾是因」。現在接受科學知識的人,有一些人他沒學佛,對佛經上佛講的這個話他不相信,他總認為這個好像沒有科學依據。實際上沒有科學依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都是事實,只是科學家他還沒有發現。但是現在也有科學的依據,像最近老和尚講席當中常提起的,日本江本勝博士他試驗水的結晶,已經試驗了十年了。他實驗報告出來,水會聽人的意思,會隨著人心,它的結晶會不一樣,你對這杯水給它講愛心、感恩,那個水結晶照片拍出來就非常美麗,它的圖案就很美麗;如果你給它講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我恨你,那杯水的結晶照片照出來就很難看。從這個科學的實驗當中就證明佛經上講的境隨心轉的道理。因此根據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天然的災害跟人心是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佛在經上講是絕對正確的。

  佛給我們講水災是果,貪欲是因。講到水災,我想住在我們台灣地區的人感受就比較深刻,因為台灣幾乎每一年在七、八月到九月,這個時候都是颱風的季節,一年總有一、二個颱風,甚至四、五個颱風,每一次颱風多少都有水災。每一次水災一來,我們的農作物就被水漂流了,這個損失的財產就相當的龐大,菜價像最近一直提高了,一些蔬菜漲了好幾倍。佛給我們講,水災是一個果報,什麼原因造成的?貪欲,這個地方的人心貪欲太偏高了,所以引起自然界的水災。貪欲它為什麼是屬於水?我們從人的生理反應來講就可以明白,這個道理佛在《楞嚴經》講得非常詳細,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楞嚴》。現在我舉出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比如說我們想吃一個東西,非常貪吃某一樣東西,有時候想,想吃、想貪,貪吃,都想到流口水,這句話我想大家都聽到過,也自己有經驗。所以貪心它反應在我們生理就是水,反應在自然界就是水災,所以佛講的一點都沒錯。

  「火災是果,瞋恚是因」。房子著火了,或者森林著火了,這是個果報,火災的災害是非常嚴重,大的人的生命財產都被燒光了。火是屬於是熱性的,在我們心裡瞋恚,你發脾氣的時候,全身就發熱,臉紅脖子粗。當我們發脾氣的時候,心裡就像一把火在燒,所以反應在我們生理上是熱性的,瞋恚反應在我們身體,生理的反應,熱性的。反應在自然界它就是感得火災。所以火災是果報,它的原因是這個地區眾生瞋恚心太偏高了,所以造成自然界的火災。所以火災是果,瞋恚是因。

  「風災是果,愚痴是因」。風災在我們台灣是最明顯的,每一年有颱風。在美國海邊的城市有颶風,內地沒有颱風,但是它有龍捲風,龍捲風一來也能夠把整個房子都捲掉,人也被捲到天上去,車子也被捲上去,颱風、颶風就更厲害了。這是一個果報,自然界的一個果報,因是愚痴,愚痴就是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他分不清楚,沒有能力分辨,縱然拿到博士學位他還是沒智慧。所以這次到美國,家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也交代悟道到各地跟同修報告這份東西,我到美國、加拿大地區都跟同修報告了。現在的科學家很聰明,但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愚痴,愚痴就是對於事理的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他分不清楚,但是他非常聰明,科學家他能夠發明很多東西。他雖然發明很多東西,但是發明出來的東西到底對人類哪些負面的作用,他沒有想那麼多,他只是想到眼前的一些方便,但是這個東西發展出來,後續有什麼副作用,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他就沒有考慮那麼多。

  比如說發展核子武器,大規模毀滅性的武器,這是科學家發明的,現在全球在防止這個核子武器的擴散。我們冷靜想一想,這個科學家如果他有智慧,他肯定不會發明這個東西,發明之後大家再來怕,怕有什麼用?自食惡果,發明這些東西來毀滅人類,這個就是愚痴,沒有智慧,但是他很聰明。所以這個愚痴不但帶來自然界的風災,實在講,人為的戰爭都是從愚痴來的。所以愚痴並不是說你學歷很低,你沒讀書,愚痴,那也不一定。有一些人,像《六祖壇經》講的,六祖他不認識字,但是他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不愚痴,反而一些讀書人邪知邪見,是愚痴,所以就不一定。所以佛經講的智慧是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我們這個時段叫般若講座,我們要把般若這兩個字它的定義認識清楚。般若就是指我們每一個人他自性的智慧,不是聰明。那個聰明佛在經上講是八難之一,世智辨聰,世間的聰明智慧,那個不是佛在經上講的般若智慧。世間的聰明智慧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把問題弄得更複雜、更嚴重,唯有自己的般若智慧才能真正解決現實生活當中種種的問題,這個不能搞錯。

  「地震是果,傲慢是因」。地震大家都知道,地震是果報,那是貢高我慢,這是因,你貢高我慢心就不平,地震就是不平,地震、海嘯,這個都由地震起來的。慢這個也是我們四大煩惱之一,佛經上講貪瞋痴慢四大煩惱常相隨。慢有分三種,一種是貢高我慢,總認為自己比別人要高、要強。第二種是等慢,等就是平等,覺得我雖然沒有勝過你,但是我也不比你差,我也跟你差不多,這個叫等慢。第三種是卑慢,自卑,雖然能力不如人,但是不服氣,像乞丐窮到沒有錢了,看到有錢的人他還是不服氣,他還是傲慢,有什麼了不起,你只不過有幾個臭銅錢,他還瞧不起人,這個是卑慢。一切眾生,只要是凡夫,貪瞋痴慢四大煩惱一定有,只是這個煩惱的輕重不一樣而已,都有。

  我們修學就是要對治這些煩惱,佛的教學就是教我們認識煩惱,教我們把這個煩惱做個轉變,把煩惱轉成菩提。所以下面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心平氣和,災難自息。」我們希望這個世間沒有災難,也不是去求神問卜,要從自己本身做起,從自己內心做起,要勤奮的來修戒定慧,修五戒十善。因戒得定,戒是手段,定是目的;定是手段,慧是目的,目標要開智慧,開啟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不是從外面學來,我們本來都有,都圓滿的,跟佛一樣。這是佛在經上,尤其是在大經上講,像《大方廣佛華嚴經》,佛就跟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跟我們講得非常清楚,大家都同樣,跟諸佛如來都有同等的智慧德相。但是諸佛如來的智慧德相他們起作用,我們的智慧德相被埋沒了。為什麼被埋沒?因為我們有妄想、有執著,把自己本來的般若智慧障礙住了。

  這些煩惱也不是真的,《大乘起信論》講,「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這些煩惱分別執著妄想它本來沒有,本來沒有它就可以去掉了,本來有的一定可以恢復。所以我們修學目的就是要恢復我們本性的般若智慧。要恢復本性的般若智慧它的前方便要修戒、修定,你定到一個程度,智慧就現前。所以勤修戒定慧。這個戒定慧三學,戒定是前方便,開智慧是目的,智慧一開問題就解決了,苦難就解決。所以勤修戒定慧,它是要息滅貪瞋痴。以戒戒貪,一切煩惱從貪起,定來降伏瞋心。我們為什麼會發脾氣?沒有定力,看到不順心、不順眼的境界,這個心馬上起心動念,馬上瞋恚心就起來了,這個沒有定功。愚痴就是沒有智慧,是非善惡、真妄邪正、利害得失他沒有能力去分辨。所以勤修戒定慧,目的是要息滅貪瞋痴。

  貪瞋痴息滅了,平息下來了,自然我們就心平氣和,人人都心平氣和,大家都是和氣一團。我們這一個家庭和氣,俗話所謂家和萬事興,家亂萬事窮,一個家庭要興旺一定要和,一個社會、一個團體、一個國家、整個世界都是一樣的道理,要和,這個世界才會更好。如果不和,常常在鬥爭,常常在意氣用事,那肯定不會好。一個國家如果上下不和,這個國家前途堪憂。人心如果不能平和,災難就多了。如果能夠心平氣和,災難自息,這些災難自然就平息了。所以從天然災害也能夠觀察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整個世界現在的人心到底是心平氣和還是心不平氣不和,我們從災難的頻率來看,我們就可以很明白的看出來了。這是真理,這個不是迷信,這個我們在眼前大家都可以去觀察,都可以看得到。佛法沒有迷信,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是破迷的,那怎麼會迷信?迷信是自己不了解、不認識佛法,對佛教,佛陀的教育,一無所知,或者把佛陀的教育的教義錯解了,誤解了,曲解了,佛教的本質它是覺悟的教育,沒有絲毫的迷信,說的都是事實真相。

  再看下面這一段,「真誠愛心,無毫分不善夾雜,人人上善、家家和樂,自然不起三災諸難。三學(戒定慧)增上,仁愛禮讓,天下和順,國豐民安,兵戈無用,自然百福駢臻,千祥雲集!這是聖賢仁愛教育的圓滿效果,吾人真性的自然顯發。」這一段講真誠愛心。怎麼叫真誠愛心?我們常常聽到一般人講我很有愛心,我看到人家貧窮困苦有急難都會伸出援手,當然這也是愛心的一個表現沒有錯,但是它不一定達到真誠。為什麼沒有達到真誠?因為這個善當中它有夾雜不善的。比如說我們去做救濟的事情,這是善事,但是有些人利用這些做善事,他自己還有私心,在這當中也是想要得到名聞利養,然後這個善當中他就夾雜不善在裡面,這就不能算是真誠愛心。真誠愛心是沒有絲毫私心不善夾雜在裡面,這就是《十善業道經》講的,「晝夜常念,思惟善法,觀察善法,念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

  可見得修善,我們一開始修,沒有辦法馬上達到純淨純善,一開始一定善惡夾雜,然後慢慢善多惡少,到最後純善,只有善,沒有夾雜不善,這個真誠愛心、這個善心才達到圓滿。古人的修學也給我們做了種種的一些示範,一般像記功過格,這個是《了凡四訓》雲谷禪師傳授給了凡居士,他每一天記功記過,把自己一天的思想言語行為,善、不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剛開始過多善少,再認真修學,慢慢的善增加了,過慢慢減少,到最後只有善沒有過,只有善沒有不善,修到純善,純淨純善,這樣就修成功了。

  另外一個方法,古人也用黑豆、白豆,自己內心起一個私心、貪欲之心,起心動念起一個惡的念頭、不好的念頭,他就拿一個黑豆放在一個瓶子;起一個善念,利人利物之心,他就拿一個白豆放在另外一個瓶子。一開始黑豆的瓶子一瓶都快要滿了,白豆一、二顆,很少,發現自己惡念太多了。不斷努力的修學,不斷把這個念頭轉過來,當這個惡念要起來,都把它轉到善的念頭,慢慢的黑豆慢慢減少了,白豆慢慢增加了。三年以後,他這樣努力的修修三年,只有白豆沒有黑豆,後來他這個瓶子也就丟掉不用了,他這個善法修圓滿,修到純善。就是無毫分不善夾雜,這樣才是上善。我們《彌陀經》講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人人上善,家家和樂,人人能夠修到上善,每一個家庭一定是和平安樂。這樣的一個世界自然不起三災諸難,水災、火災、風災、地震,這個諸難就包括天災人禍、傳染病,像現在什麼禽流感,種種一些傳染病,這個新聞也常常報導,這些都屬於災難。天災,天然災害;人禍,戰爭或者社會動亂,治安不好,這些都是人禍,這些都是屬於災難。人人修上善,家家和樂,自然不起三災諸難。

  三學增上,三學是戒定慧,在戒定慧不斷的增長,不斷的向上提升,一定能達到仁愛禮讓,天下和順,國豐民安,兵戈無用。人人真正懂得仁愛,有仁愛之心,有仁愛之心一定是禮讓,人與人之間往來有禮節,不亂,能夠讓,不爭。現在這個世界的問題就是爭,爭的後果就是毀滅。所以我們老和尚講經也常講,現在人提倡競爭,不管哪一個行業都提倡競爭,競爭升級就變鬥爭,鬥爭再升級就變戰爭,戰爭帶來的結果就是毀滅破壞。所以爭這個字是不好,是惡。所以佛菩薩聖賢都教我們要讓,要禮讓,這個世界才有前途;如果爭,這個世界就沒有前途,世界的結果就是毀滅。能夠仁愛禮讓,天下自然和順,和平相處,順乎民心,國豐民安,國家物產豐富,物資不會缺乏。因為你沒有這些天災人禍了,一些農作物、工商業的發展它都不會受到破壞,國家自然就富強,人民生活就安樂,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兵戈就是戰爭,不會有戰爭,世間實在講也不用警察。如果這個教育辦得好,的的確確不需要警察也不需要軍隊。

  所以中國古人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在古代,每一個政權的建立,第一樁重要的事情,要辦教育。教育這樁事情辦好了,是國家太平的一個根基;如果教育這樁事情辦不好,這個國家要太平那就不可能了。所以《禮記.學記》都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古人聖賢有智慧,知道這樁事情是最根本、最重要的,這個根本做好了,其他發展都沒問題;這個根本沒有做好,你發展其他的,得不到受用,反而得到很多不好的果報。所以教育辦好了,的確這個世間不需要軍隊,也不需要警察。為什麼要軍隊、要警察?壞人多,造惡的人多。他為什麼會造惡?他也不是本來就那麼惡,我們上一集講的人性本善,《三字經》講「人之初,性本善」,佛經講人人皆有佛性,他現在的不善是後天,是學壞了,受到污染,他本性是善的。如果能夠教導他,他就不會去學到不善的。所以教育它是大根大本。

  自然百福駢臻,千祥雲集。我們想看看,我們如果能夠以真誠愛心,沒有毫分不善的夾雜,人人都修到上善,家家和樂,自然不會起三災諸難,戒定慧三學增上,仁愛禮讓,天下和順,國豐民安,兵戈無用,自然百福駢臻,千祥雲集!這就是聖賢仁愛教育的圓滿效果,吾人真性自然顯發,聖賢佛菩薩教育的圓滿效果就現前了,我們每一個人真如本性自然顯發出來就是這個樣子。

  我們再看最後一段,「願我同倫特重十善業道及弟子規的認知與學習,務必百分之百的圓滿落實。此乃化解一切災難,化解一切衝突、對立、矛盾之根本修行大法。祝你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釋淨空敬獻。」這段的結尾是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特別呼籲我們同倫,同倫就是我們志同道和,我們大家發心要來救這個世界的人,現在救這個世界是人人有責,凡是發心要挽救世界的人都是同倫。發這個心一定要特別重視《十善業道經》以及《弟子規》的認知與學習,首先要認識、要知道這個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之後,我們自己要先學習,再去勸導別人,務必百分之百的圓滿落實,這是一定要百分之百圓滿的落實,這樣才能達到圓滿的效果。

  此乃化解一切災難,化解一切衝突,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世間天災人禍非常多,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嚴重,很多地方都有衝突,自己家庭父子兄弟姊妹、親戚朋友都有衝突、都有對立、都有矛盾。你想想看,父母兒女彼此都有衝突、對立、矛盾,那你說這個世界還會沒有衝突、對立、矛盾嗎?是更嚴重。如果能夠落實《弟子規》跟《十善業道》,也能化解一切對立、衝突、矛盾,這個是化解一切對立、衝突、矛盾的根本修行大法,要化解這些,這兩樣東西是最根本修行的大法門。祝你諸惡莫作,歲歲平安,眾善奉行,年年如意。釋淨空敬獻。我們老和尚把這個恭敬奉獻給大家,希望大家對於《佛說十善業道經》跟《弟子規》在這個時候要特別的重視,自己修學,教化別人。

  這集時間到了,我們認識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的理念,愛心遍世界,善意滿人間,我們就跟大家報告到此地圓滿,謝謝各位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