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認識觀世音菩薩.如何如理如法誦持大悲咒  悟道法師主講  (第九集)  2015/1/20  台灣華藏淨宗學會  檔名:WD21-065-0009

  諸位同修,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請大家翻開經本第十七頁,網路前的同修,如果沒有經本,大家用聽的就好。第十七頁倒數第二行,我先將這段經文念一遍,我們對一對地方。

  【發是願已。至心稱念我之名字。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然後即當誦此陀羅尼神咒。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

  我們今天從這一段看起。這個一段我們接前面,就是跟觀音菩薩發願,發了願之後,就是『發是願已』,就前面發這個願了,下面就是稱名,就是我們一般講稱名念佛,又叫持名念佛,念菩薩也是一樣。發願之後就是行,就是念佛。這個跟《彌陀經》講的信願行是一樣的道理,有信有願,那行就是要念佛。念佛這個行門來證實我們所相信的這樁事情,用念佛這個行門來滿我們的願望。所以發願之後接著就是要『至心稱念我之名字』。這一句經文,「我」這個字是觀世音菩薩自稱,就是要至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字,這個叫稱名念佛,又叫持名念佛,念菩薩跟念佛是同樣一個道理。這一句經文關鍵的字眼在「至心」這兩個字。至心在《占察善惡業報經》講得就比較詳細,它講了三種至心。至心兩個字,我們在《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也是講至心,四十八願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在《觀無量壽佛經》講「至誠心」,那講了多一個字比較詳細一點,簡單講叫至心,至心就是至誠心。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給我們註解至誠心,「至者真,誠者實」。至誠也就是真誠,至誠心就是真誠心,真誠心就不是虛妄的、虛假的妄心。這個是修學他感應的一個關鍵。我們念觀音菩薩的聖號,或者念佛的名號,至心它是一個標準。達到至心,它層次也不同,在《占察經》裡面講至心,淺深的境界也不一樣。因此這個關鍵的字眼我們要留意,我們要留意這個字眼,那我們修學才知道我們現前在什麼樣的一個境界、一個層次。這個是要長時薰修來學習的。我們如果不能一下手就達到至心,我們還是要不斷的用功,往這個目標來精進。這裡講「至心稱念我之名字」,稱念觀音菩薩名字。

  『亦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那就念阿彌陀佛了。這個地方「亦應」就是也應該,或者說應當專念,我們看《無量壽經》講,「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那當然專念跟稱念都要至心。這個至心也是菩提心,因為在《觀經》解釋菩提心就是解釋三種,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這個三心是菩提心。講這三種心,我們一般人聽了也不容易懂。蕅益祖師在《彌陀要解》給我們講,你真信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個心比較好懂。所以至心,我們念佛、念菩薩,或者念大悲咒,念什麼咒、念什麼經,都要至心,以真誠心來稱念,這樣才會有感應。「專念我本師阿彌陀如來」,那可見得《大悲心陀羅尼經》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關係也是非常密切的。如果不密切,觀音菩薩他不會說你應該要專念我本師。因為本師阿彌陀如來,我們大家都知道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們都知道西方三聖,那觀音菩薩也是西方三聖之一,因此觀音菩薩的經跟西方淨土的經,它的關係是非常密切。在《無量壽經.大士神光第二十八》,釋迦牟尼佛也跟我們講,觀音、勢至是補助阿彌陀佛接引十方念佛眾生的,幫助阿彌陀佛接引十方世界念佛眾生往生淨土。《觀經》、《無量壽經》都有介紹觀音勢至,《觀經》講得更詳細,怎麼觀觀世音菩薩、怎麼觀大勢至菩薩,《無量壽經》講稱念,以持名為主,從經文非常明顯我們可以看出來。

  發了願之後要念觀音菩薩的名字,也要念本師阿彌陀如來。或許有些同修會有一個疑問,那又要念觀音菩薩,又要念阿彌陀佛,那怎麼念?當然念一種就比較單純一點,反正我只記得一尊佛、一尊菩薩,那就比較方便一點。但現在又要念觀音菩薩,又要念阿彌陀佛,這個時間怎麼去分配?印光祖師在《文鈔》,我們淨老和尚他節錄的《淨土集》,《淨土集》裡面,他有提到印光祖師勸兼念觀音菩薩聖號。因為印光祖師,大家都知道,他是大勢至菩薩化身來的,所以他一生所表現的就像《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的一樣,「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主要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

  但是印祖出現在世間那個時候正好是世界上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在爆發,在中國也八年抗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時候災難很多,所謂天災人禍,災難非常之多。我們想到《無量壽經》,佛在觀音三經,觀音經典裡面,就是眾生「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遇到天災人禍,那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要面對突然來臨的這些災難,可能現在講話,等一下一個炮彈過來,那炸得粉身碎骨了,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當然人心惶惶,恐懼不安,因此大師他就提倡念觀音。念觀音,大家都知道,觀音菩薩是施無畏者,他布施給一切眾生遠離畏懼恐怖,遇到任何的恐怖急難,念觀音菩薩能得到觀音菩薩的佛力加持,讓我們遠離急難恐怖這些事情,身心可以得到安穩。所以在《楞嚴經》、《普門品》,觀音菩薩,佛都講施無畏者,觀音菩薩布施給一切眾生無畏,無畏布施,這是觀音菩薩,特別在這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非常重要。

  另外印光祖師也寫了一篇普勸全球眾生念觀音菩薩,這個是在二次大戰那個時候,那篇文章我覺得也需要長期來流通提醒。因為現在災難也是愈來愈多,現在大災難不爆發則已,如果爆發,肯定比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不曉得嚴重多少倍都不止,這個我們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的。因為現在的武器比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不曉得要厲害多少倍,可能百倍、千倍都不止。如果想到這個方面,真的是很恐怖!現在地球上發生一些恐怖攻擊事件就讓大家已經感到很不安,那何況爆發大型的戰爭!戰爭連帶的就是天災,地震,或者水災、旱災、火災、海嘯,包括傳染病、瘟疫。現在我們台灣雞、鴨、鵝也都感染到一些禽流感,所以今天我看報紙,好像屏東又要殺二十二萬隻雞。過去的經驗,凡是動物有這些感染都會影響到人,這個也是一種災難。現在災難實在太多,愈來愈嚴重,最嚴重的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和諧,互相說是非,互相攻擊,那存心不好,這些是更嚴重。因為人不善,所以感應這些災難。

  印祖他勸我們念佛人說,你一天如果定一萬聲佛號,阿彌陀佛,然後就加念五千聲觀音菩薩;如果你念一千聲阿彌陀佛,那就念五百聲觀音菩薩;如果你一天定一百聲阿彌陀佛,那就念五十句觀音菩薩。他用這樣一半的比例,印光祖師是這麼開示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比例。也有居士又問印光祖師,難道念阿彌陀佛就不能消災嗎?為什麼還要加念觀音?提出這個問題。那印祖的開示,他說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因為觀音菩薩他這方面的願跟急難是相應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代,眾生有苦難,釋迦牟尼佛他沒有勸眾生你們念我就好了,其他統統不用念了。他說釋迦牟尼佛還是勸大家,你有急難你可以念觀音。那當然你專念佛,念佛都能成佛,還不能消災嗎?當然也是可以。但是念觀音,你真正一個老實念佛的人,真正想求往生的人,當然就念一句佛號就夠了。你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也不會怪你說,你怎麼沒有念我?觀音菩薩肯定不會這樣的。那你專念觀音,阿彌陀佛也不會怪你,你不念我,我就不理你了,就不接引你往生,不理你了。那跟我們凡夫就一樣了,佛菩薩他不會這樣的。

  主要是佛菩薩他發的願,還有應眾生每一個時節因緣、每一個階段他的需要跟那個情況。特別就是對淨土還沒有真正生起信心的人,那勸他念觀音,我們做一個榜樣給他看,他還沒有深入淨土法門,還沒有發願要求生西方,給這些人做一個示範,他們比較容易接受。一般人他對求生西方這個願他還沒有真正生起來,人總是貪生怕死,你跟他講趕快念佛求往生,我還不想死,現在就叫我去死,他就害怕了。那怕到怎麼樣?怕到你勸他念佛,他聽到念佛他就嚇得兩腿都軟了,那真的也是大多數人都是有這種情況。因為他對念佛求生西方這個法門他認識還不夠,信心還不深,願力還不切,總是會貪生怕死,這個也是人之常情。勸他念觀音,說消災免難,他就很容易接受。消災這個很需要,對現前來講消災免難這個很重要的,這一般人都能接受。不但學佛的人能接受,不學佛的人他也可以接受。一般我們民間信仰神道教的,你勸他念觀音,他都很樂意念,因為知道觀音是救苦救難,有苦難趕快求觀音菩薩來幫忙,這個大家就很容易接受了。

  印光祖師在《文鈔菁華錄》也有開示,他說念觀音,如果你有信願,念觀音也能往生西方。在《觀經四帖疏》善導大師給我們開示,根據《觀無量壽佛經》講的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就是念阿彌陀佛,念法是佛講的法,修學的法,法門,念僧就是聖賢僧、菩薩僧。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地藏菩薩,這都是聖賢菩薩僧。念觀音,你有信願也能往生。所以蕅益祖師講,「能不能往生,關鍵在信願之有無」。你對西方極樂世界相信不相信它的存在?你相不相信自己能夠往生?相信了,你願不願意去?你願意,那你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捨、念戒統統能往生。那反過來講,如果你沒有信願,蕅益祖師也講,佛號你念到像銀牆鐵壁,風吹不入,雨打不濕,也沒有往生的道理。為什麼?你不願意去,你不願意往生,你沒有那個意願,那當然你佛念得再多也去不了。因此我們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憑的是信願。

  所以這裡講,你看又要念觀音菩薩,又要念阿彌陀佛,又要持大悲咒。這個三方面,我們說我只念一種可以不可以?那當然可以。在《淨土聖賢錄》也有人專門念觀音菩薩的,他也是往生西方;還有持大悲咒的,他也往生西方,他一生就是持大悲咒。那專念阿彌陀佛往生的,當然大家就沒有什麼疑惑了。如果我們要持誦大悲咒,當然依這部經,它是一個標準,我們希望大悲咒持得有感應,當然依照這個經來修持是最標準的。這個經佛教我們這麼念,那我們就這麼念。念觀音、念阿彌陀佛,我們可以用印光大師的方法,如果你要依這個來修,或者你不是專修大悲咒,是兼修的,或者一個階段性修的,階段性的修持,那你這個階段你就照這樣修,平常的時候你就是專念佛,或者專念觀音,這樣也可以。

  印光祖師他示現給我們看,他念大悲咒念很多,因為那個時候在戰爭,交通不便,有很多人生病,或什麼種種的問題,印光祖師非常慈悲,他都加持大悲咒,都念一萬遍以上,加持那個水,還有米,還有那個灰,香灰。有些居士他要請,水就不方便寄,他寄大悲米,那個米幾粒(七粒),紙包起來,然後用信封袋裝起來寄,那個香灰也可以包起來用寄的。香灰,印光祖師加持的大悲咒灰,他要治病,治病就是你每次弄一點灰,然後用一杯開水,攪一攪,然後那個灰沉澱,把那個水喝下去。印光祖師教人這麼服用大悲水,他老人家加持的,都念一萬遍以上的,大勢至菩薩念大悲咒,這些人也是很有福報。香灰有加持過這個咒語,當然就有它的加持力在。

  此地講『一宿誦滿五遍』,「一宿」就是一個晚上,一天,一天「誦滿五遍」,那其他的時間,念佛、念觀音,念阿彌陀佛、念觀音菩薩聖號,一天誦五遍。如果要照這個經,你就這樣修持,你一天念五遍大悲咒,然後其他的時間都是念佛。念佛,你要依照印光祖師這個比例來念也可以,或者你觀音菩薩念得多,阿彌陀佛念得比較少,那也可以。這個就沒有一定,因為看各人他喜歡念什麼。印光祖師也有勸人,有人生病,他說你病得痛得受不了,就專念觀音菩薩,那其他時間也有念佛,那念觀音菩薩的時間要加長,他也有勸人這樣念。不管念觀音、念佛、念咒,關鍵就是至心稱念,就會有感應。所以我們也依照我們自己的習慣你來念,依照你的習慣。有的人說,那我就一心念佛就好了,不要念那麼多了。那也可以。如果我們要照這個經修,當然依這個經講的為標準來修學。

  一宿誦滿五遍,『除滅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這個滅罪的功能那就太殊勝了,「身中百千萬億劫生死重罪」,那這個滅罪的功實在太大了。怎麼樣能夠滅這麼重的罪?就是至心。至心層次很多,這也是根據我們修行不斷的提升,那至心的境界就不一樣。我們現在初學就是誠心誠意來讀誦,先學這個,我們現在達不到比較高層次的至心,先從我們能做得到的先來誦持,這樣雖然不能達到經典中講的這麼殊勝的功德利益,那起碼也能種善根,多多少少消業障,這個一定都是有幫助的。這一段是講滅罪。

  下面第八段,請大家翻開十八頁第二行,我們從第二行經文看起,這個是我們這次選講的第八段,「觀世音菩薩誓言護持誦持大悲咒者」,我們看經文:

  【觀世音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人天誦持大悲章句者。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隨願皆得往生。】

  這段經文很明顯,誦大悲咒,你臨命終,你想要生到什麼佛的淨土,是哪一尊佛的淨土,那隨你的願都可以得到往生。這段經文沒有指定說哪一尊佛的佛土,哪一尊佛的淨土,沒有指定,就是隨眾生你的願望。你想去東方,那觀音菩薩就請藥師佛來接你,你想去西方就請阿彌陀佛來接你。那世界很多,十方諸佛無量無邊。但是我們現在比較熟悉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最熟悉,那其次就是東方,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如來的世界。根據本經它主要還是偏重介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部經有明顯勸我們往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那為什麼勸我們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因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它的特色在凡聖同居土。我們要往生其他諸佛的凡聖同居土,每一尊佛的凡聖同居土跟阿彌陀佛的凡聖同居土不一樣。其他諸佛的凡聖同居土壽命都有限量,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是無量壽,而且它不在三界,超越三界,十方諸佛的凡聖同居土還在三界六道裡面,所以這個是不一樣的。

  對我們凡夫來講,我們還沒有證得,不要說阿羅漢,你還沒有證得初果須陀洹,那這個差別就很大。如果你證果了,就是證得須陀洹果,那你超越三界就有時間性的了,可以預期,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就一定超越。雖然還沒有超越六道,在任何諸佛國的凡聖同居土,他只有人間兩道,七次往返,他就超越了三界了。證阿羅漢果他就生到方便有餘土了。方便有餘土,在十法界來講,六道是穢土,四聖法界是淨土,他就生到方便有餘土。證果,生到十方諸佛的方便有餘土;破無明,生到實報莊嚴土,每一個法門都是這樣的,這個就顯得沒有什麼特別了。最關鍵是在凡夫這一方面,因為凡夫你還沒有證果,沒有證果你肯定是在六道,見思惑一品沒有斷乾淨還是在六道。必須斷得乾乾淨淨,你能超越六道,生到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在十法界來講是淨土,跟六道法界比起來它是淨土,我們是穢土,這個都有層次上差別的。

  西方極樂世界上三土都是要斷煩惱、破無明,這個跟十方諸佛世界就沒有什麼差別。它的差別最大就是在凡聖同居土,凡聖同居土在十方諸佛的世界都沒有超越六道,沒有超越三界六道,但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它還是屬於六道,但是它那邊沒有三惡道,它只有人天兩道,其他諸佛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有六道。那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讀《彌陀經》、《無量壽經》都講得很清楚,沒有三惡道,沒有畜生、餓鬼、地獄,它只有人道、天道。十方諸佛世界的人道、天道壽命都是有限量,有的世界人壽命比較長,那天人的壽命比人間就更長。雖然長,他壽命總是有限,有限量,不是無量壽,有限量,那有限量就有生死了。最奇特的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生到那邊,我們凡夫一品惑沒斷,信願念佛帶業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每個人都是無量壽,跟佛一樣無量壽。你說他是聖人,他煩惱一品沒斷,是標準的凡夫。如果你說他是凡夫,他的受用跟佛一樣,跟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那個受用是一樣的。

  而且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他同時也可以跟上三土沒有障礙,跟上三土,跟阿羅漢、跟菩薩、跟佛,跟上三土沒有障礙。一往生,一個凡夫往生到極樂世界,然後就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平起平坐,這個是很不可思議的。那其他的諸佛世界它的淨土,上面跟下面沒有障礙,這個我們大家都沒有疑惑的,上面通下面。但是下面他就見不到上面,你凡聖同居土你見不到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你沒有破無明,你就見不到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無明習氣沒有斷盡,你就回歸不了常寂光淨土。那你要證得妙覺究竟的果位,回歸到常寂光,那就圓滿了。一般修行都是這樣,所有十方諸佛的世界也都是這樣的情況。那西方極樂世界就非常特別,它的四土是連在一起的,這個我們也無法去想像,所以經典都用不可思議,你不可以用思惟,不可以去議論的,你說也說不出來,你想也想不出來。

  當然眾生他跟每一尊佛的緣不一樣,但是十方諸佛都有淨土,十方諸佛也都讚歎西方淨土,這在《彌陀經》我們都讀到,《彌陀經》講六方,《無量壽經》講十方,十方諸佛都讚歎西方淨土。你往生到西方淨土等於往生到十方諸佛淨土。所以在《藥師經》裡面,有人剛開始修西方淨土,後來又改修東方淨土,改修東方念藥師如來。那臨命終藥師如來還是派八大菩薩,其中觀音菩薩跟大勢至菩薩,就有這兩位,八大菩薩送他到哪裡?先送他到西方去。他對西方極樂世界信願不堅定,他想想要去東方,念藥師佛,臨命終,藥師佛派八大菩薩送這個人往西方去。《藥師經》講這個有明顯的經文。這個經文就證明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他這個願兌現了,十方諸佛都讚歎他的淨土。那藥師佛為什麼就不直接接引到他東方淨琉璃世界?他說你要來我這裡可以,你先去西方轉一圈再來,那他就沒有障礙了。如果不先去那邊報到一下,那會有障礙。因此十方諸佛都讚歎西方淨土。那生西方淨土等於生十方淨土,你看十萬億佛國土,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你到西方,你想去哪一尊佛的世界,你隨時都可以去,同時化身可以去。而且是我們凡夫的身分就可以了,不用去斷煩惱,那這個到哪裡去找這種事情?盡虛空遍法界,只有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家。有了這一家,那諸佛就是共同去讚歎,反正阿彌陀佛已經成立這個這麼殊勝了,他們也不需要再去做一個重複的,反正到你那邊就都一樣了。

  這個一段經文也是講,佛他沒有硬性規定,沒有指定,你一定要往生哪個諸佛的世界,看你喜歡生哪一尊佛的世界都能往生。因為眾生各人的因緣不一樣,各人發的願不一樣,那這個也不能勉強,佛也不勉強人的。有人他發願要去彌勒淨土,現在有人修彌勒淨土,這個法師我都認識,現在人都還在,他要去彌勒淨土。以前演培老法師,他就修彌勒淨土。另外還有一個法師,這個法師現在在佛教會也是滿有名望的,也年紀跟我差不多。有一次吃飯,我們師父、韓館長,還有請這個法師到餐館去吃飯,這個法師知道我們師父都在提倡修淨土。這個法師一下來,他自己就先講了,一面吃麵一面講,他說我發願要到地獄去,他發願要到地獄去,去幹什麼?去度眾生,要效法地藏菩薩的精神。師父說好,好!你發這個願很好,到地獄去度眾生。所以每一個人他的因緣不一樣,的確有不同的。發願到地獄去,當然也是各人的意願,因為人各有志,各人的志願,發的願不一樣。凡是好的願我們都讚歎,也希望他能成就,真正能到地獄度眾生。所以這一段經文給我們講誦大悲章句,就是誦大悲咒,你要求生淨土都可以滿你的願。這個在《淨土聖賢錄》有專門持大悲咒往生西方淨土的,有這個公案。

  好,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在十八頁第五行:

  【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咒。墮三惡道者。我誓不成正覺。】

  我們先看這段,這段是講不墮惡道。不墮惡道,我們在六道生死輪迴,還沒有出離六道,佛菩薩大慈大悲。在六道生死輪迴,三惡道是罪苦,地獄是最苦,再來是餓鬼,再來畜生。所以三惡道,畜生又叫血途,因為我們看畜生道的眾生大多數都是流血而死,被宰殺流血而死的。像現在的禽流感,看今天報紙,屏東要殺二十二萬隻雞,那個數量很多的,那撲殺。雞、鴨、豬、牛,沒有什麼禽流感還是要被殺,只是有禽流感,有這個傳染病,殺了人不敢吃,會把牠火化掉;沒有禽流感殺了,肉還要給人吃,就這樣的差別,總是要流血而死。所以畜生道叫血途,很少善終的。除了牠這個眾生有福報,佛弟子大家去買來放生,或許牠能夠安享天年,能夠自然死亡。所以現在放生,戒殺放生,這個是佛勸我們佛弟子第一個要修的。畜生道為什麼被宰殺,被吃?過去世他也是殺別的眾生,他也是吃別的眾生,然後吃牠半斤要還牠八兩,在六道輪迴,上上下下,互相輪迴遞償,酬償。過去你殺,殺別人、殺眾生,因果循環,現在再轉世輪到自己被殺、被吃。

  佛在《楞嚴經》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說「羊死為人,人死為羊」。現在世間吃羊肉的也不少,像高雄岡山很流行羊肉爐,特別現在冬天。佛舉出吃羊的,因為佛出現在印度,印度古時候,他們那個地區有一些地方也是蔬菜什麼都很少,幾乎沒有,就像現在在大陸上蒙古、西藏這些地區,出家人他沒吃素,因為托缽,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人家給一條魚就吃魚,給肉就吃肉。像現在泰國、斯里蘭卡,那西藏、蒙古這些,包括日本、韓國,那些出家人有些都不是吃素。只有中國的出家人吃素,外國出家人他不吃素。但是他不殺生,他吃三淨肉,一般現在都吃三淨肉,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這個三淨肉。市場買現成的,托缽,人家煮好的,現成的,那不是專門為我殺的。我也沒有看到這個眾生現場被宰殺,也沒有聽到這個眾生現場被宰殺的慘叫聲。儒家也講,「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人都有惻隱之心,聽到這個眾生被殺那種慘叫聲,你就不忍心再去吃牠的肉。所以這三淨肉。在佛陀時代吃到五淨肉,五淨肉是自然死亡的,這個動物牠自然死的,那個吃了你跟牠沒有命債的關係,牠自己死了,把那個肉撿回來吃,另外就是野獸吃剩下的。這兩種現代人大概不敢吃,現代人很害怕什麼感染細菌。那古時候他們也都有吃自然死亡的。

  所以那天,林長他們養了一些牛,原來一百多頭,現在已經往生六十幾頭,剩下八十幾頭。那些他們都養到牠自然死亡,我就問他,那自然死亡有沒有給牠助念?他說有去火化。但是,我說最好還是給牠助念八個小時。助念八個小時,如果根據佛陀時代,這個就是五淨肉之一,自然死亡的,然後又佛號加持八個小時,那個肉就更有營養。不過現在人他不敢吃,你要叫他吃那個,他就怕怕的,不敢吃。但是實際上如果有助念八個小時,那肯定牠就不一樣了。助念八個小時,反正那個動物牠被刀去割跟被火燒那是同樣的意義。現代人你叫他吃那個,他不敢吃,但是釋迦牟尼佛那個時代出家人他敢吃,現在不敢吃了。

  這是講墮三惡道總是有墮三惡道的業因。三惡道的業因主要是愚痴,愚痴他就是是非善惡他分不清楚,造的惡業他覺得他沒錯。像現在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你跟他講殺生有罪,他會說你迷信,他說哪裡有什麼罪?他不相信。他只知道殺人有罪,那殺那些動物就覺得動物是應該給人吃的,殺牠來吃是理所當然的,沒罪。那這種看法就叫愚痴,就是他不知道這個事實真相,佛在經上講的他也不相信,聽了他也不會接受,會排斥,這個就業障比較重,愚痴。

  鬼道叫刀途,刀,因為鬼道的眾生他常常有恐懼的心理,這個刀也是一個形容比喻,好像時時刻刻有人拿刀要殺他。那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我們常常感覺到有人要拿刀要殺我們,我們那個心一定非常恐怖的,一定是恐怖不安的。墮到鬼道的眾生他那種心情就好像時時刻刻都會有人拿刀要殺他,那種恐懼不安的心理。所以我們淨老和尚過去在講席當中也常講,「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那鬼怕人比人怕鬼更嚴重。那晚上走路,有時候走一些暗路,這個古人都有一些規定,不能怎麼走,走了會跟鬼相撞。那人怕鬼,鬼更怕人,所以叫刀途。餓鬼道的業因是貪,慳貪,有慳貪的業因墮到鬼道去了,鬼道是刀途。地獄道叫火途,火途就是地獄,不管是什麼地獄都有火,縱然寒冰地獄也是看到火光。這是瞋恚心的業因,墮地獄道。這個墮三惡道。

  我們不想墮三惡道要誦大悲咒,誦大悲咒求觀音菩薩來加持,讓我們這個心從貪瞋痴轉變為不貪、不瞋、不痴,那我們就不墮三惡道了,主要是這個功德利益,求菩薩加持。那如果我們貪瞋痴伏不住,還是要墮三惡道。所以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知道,要伏惑,我們沒有能力斷惑,但是要有功夫伏住惑業。伏惑就是這個心不再起貪瞋痴,要有這個功夫。有這個功夫,我們誦大悲咒也好,念佛也好,念菩薩名號也好,你能夠伏住貪瞋痴,讓它不要發作,那這一生肯定不會墮三惡道。為什麼?臨命終你去哪一道投胎往生,關鍵就是最後一念,最後一念哪一個念頭比較強烈,我們就隨著這個業力去投胎。我們自己做不了主,業力在牽引,就最後一念,關鍵在最後那一念,哪一個念頭比較強,它先冒出來。

  那我們到臨命終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做不了主,也控制不了,那平常我們心裡貪瞋的念頭,它這個時候它就會出現了。出現,比如平常我們貪心比較嚴重,那臨終最後一念貪心這個念頭先起現行,這個念頭起來那就到鬼道去。如果臨終最後一念迷惑顛倒不醒人事,現在還有更嚴重的,還沒有命終已經老人痴呆症,那這個就跟畜生道相應了,臨終顛倒就容易墮畜生道。那臨終顛倒不是說臨命終他突然顛倒,不是這樣,平常就顛倒。平常顛倒我們從哪裡看?我們可以從一個人他理智不理智這樣來看。有人說這個人比較理智,某某人比較感情用事,比較不理智、不明理。那不明理就是愚痴,他想的、他說的、做的,他不對他自己不知道,把那個不對的認為它是對的,對的認為是不對的,顛倒了。他平常就顛倒,那臨終才會顛倒,平常不顛倒他臨終怎麼會顛倒?那這個就跟畜生道相應。那平常如果很容易發脾氣,那臨命終瞋恨心的念頭比較強烈,這時候這個念頭出現了,這個念頭先起現行,那就跟地獄道相應了。所以貪瞋痴墮三惡道,這個關鍵最後一念。

  最後一念是五戒十善,仁慈心,慈悲心,善心所這個念頭比較強,就牽引我們到人天善道去了。我們修西方淨土就是平常念佛、念佛,為什麼平常一直念?就希望臨命終的時候其他念頭不起來,就是念佛這一念起來,那阿彌陀佛這一念在六道裡面沒有,十法界也沒有,在西方極樂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就相應了。我們念佛這個心光顯露了,阿彌陀佛的佛光跟我們接上,那就接引我們往生西方了。所以持大悲咒也是這樣的,你能夠伏惑就不墮三惡道。這個要講清楚、說明白,不然有人,我念大悲咒念多少遍了,念到最後還墮到三惡道,他就又毀謗,怪佛菩薩不靈,那罪過又會更重,墮落就更深。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它的一個標準。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諸佛國者。我誓不成正覺。】

  前面這一段跟這一段,觀音菩薩發的願,他的誓願。眾生,『若諸眾生』,不管哪一類的眾生,他能『誦持大悲神咒』,如果還墮三惡道,那我就不成正覺。觀音菩薩他已經早就成佛了,當然這個願他能兌現。這一段,就往生諸佛國者,就往生淨土。『諸佛國』,我們剛才講了,這裡沒有明顯指定哪一尊佛的國土,但是根據這個經文裡面,特別講到念阿彌陀如來,我本師,那當然這個也是偏指西方佛國,生西方佛國等於生諸佛國。這一段也就是誦持大悲咒,你要求往生西方也能滿我們的願,你只要具足信願。你持大悲神咒,如果你還沒有持到破無明,那你還是要信願,那跟阿彌陀佛才會相應,佛才來接引,帶我們去。如果你沒有信願,佛沒有來接引我們,我們不知道在哪裡,西方在哪裡我們不知道,那去不了,要佛來帶我們才能夠去得了。

  如果你持大悲咒你持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那不用阿彌陀佛帶,你都看到了,你隨時自己可以去。你到哪一尊佛的世界,統統現前了,都在你面前,你要去哪一尊佛的世界,你動個念頭想去哪一尊佛的世界馬上就去了,那個就不需要佛帶了,因為你自己看到了。那這個標準要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那才有這個能力。像《楞嚴經》講的,最起碼圓教初住位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十方諸佛世界就現前了。這好像你自己認識路了,不用人帶了。那我們現在還不認識路,我們還沒有破無明,那沒有佛來帶我們沒辦法去的。所以誦大悲咒,念佛、念菩薩,我們如果無明沒破,那一定要有信願才能去。如果你信願,再持大悲咒,那肯定可以往生,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會來接引,跟他的願相應。這一點我們也是要知道。

  因為持這個咒跟念佛一樣,你看有功夫成片、有事一心不亂、有理一心不亂。你自己去諸佛國,你一定要念到理一心不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你自己要去哪一尊佛的世界,你自己就有能力去了,佛沒有來帶你也能去。但是還沒有念到這個程度一定要佛來接引。這一段就講誦持大悲神咒,你要求往生諸佛國,我們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能滿我們的願。觀音菩薩他發這個誓願,如果誦持大悲神咒的人他想往生諸佛國土,諸佛國的淨土,如果不能往生,那我就不成正覺。觀音菩薩現在成正覺了,當然能夠滿我們的願。現在關鍵還是我們誦持的人這方面的條件,我們一定要清楚,要誦持到什麼程度,才能滿我們的願望。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誦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

  這個『三昧辯才』,「三昧」是印度話,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三昧就是得定、得禪定,他這個定正確的,沒有偏差錯誤,正定、正受;「辯才」是智慧,因為有定才會有智慧,這個是三昧辯才。辯才,我們一般講有四無礙辯,四種無礙辯才。這裡講『無量三昧』,這個三昧無量無邊,這個怎麼說法?「無量三昧」,在我們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可以說是無量無邊,你推展出去是無量無邊的。你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思惟,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從早到晚,所以是無量無邊的。我們舉一個例子,你在無量無邊的境界你心都如如不動,心都定了,那就三昧。比如說你看到錢你不動心了,那你在錢上面就得三昧了。你看到名,這個名不會影響你了,你的心如如不動了,不會去貪這個名,在名得三昧了。我們舉出例子,我們以此類推。看到好吃的東西也不會貪吃了,這在飲食上面也得三昧了。所以三昧那就很多了,在我們整個生活當中方方面面你都如如不動了,心定了,那就無量三昧了。

  一種三昧得到,那無量三昧都會現前。修三昧的方法當然也很多,像我們用念佛這個方法心得到定,這個一般講叫念佛三昧。修三昧的方法那也很多,法門也是無量無邊,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統統是修三昧。依《楞嚴經》去修,楞嚴三昧,依《華嚴經》修那得華嚴三昧,看你用哪一部經,哪個經典的理論方法去修,只要心得定了,得到正定、正受了,都叫三昧。那得三昧是一樣的,但是修的方法那就很多,不一樣。你只要得到三昧必定有辯才。這個辯才它是有智慧在裡面的,不是一般像我們現在電視講的名嘴,跟那個名嘴不一樣,那個名嘴那是強詞奪理,講的是歪理,那個不是佛經講的辯才。佛經講的辯才它是有定有慧在裡面,那才是真正的辯才。這個辯才對眾生有幫助的,對眾生有利益的,不會損害眾生,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是這個辯才。那不是像電視講的名嘴,很會講、很會辯。

  上次也跟大家講到清朝澍庵大師,他就是得無量三昧辯才。這個公案在《觀世音菩薩本跡感應頌》,他也有收進去。這個大師他是,這個公案是在《高僧傳》第四集,「清朝澍庵,楊州人」,楊州就是現在江蘇省揚州。「少粗獷,不持戒,為主僧所呵,憤欲報仇」,這個年輕的出家人少年的時候性情也不是很好,很粗獷,也不持戒,就不守規矩,被寺院的主持給他責備。責備,他就生氣了,他生氣想要報仇。不過他有善根,他想到「既思潛修以湔恥」,他覺得去報仇也沒有什麼意義,他自己會回頭去反省自己,就自己修得不好,自己真的修得不好,被人家罵也是應該的。但是被罵,那怎麼去洗刷這些羞恥?沒有別的,就是自己要用功。所以他這個念頭一轉,他就不去報復了。

  他就「乃於所住寺藏經閣,誦大悲咒,閉關三年乃出」,他就在所住的寺院裡面藏經閣。在大陸上寺院,古代的寺院都有藏經樓,這個閣樓上,大概都是二樓。像現在寧波的阿育王寺,它二樓就是藏經樓,供《藏經》的。印光祖師在普陀山,他也是在二樓管理《藏經》的,他那個房間我去看過,現在還有供《藏經》。在二樓,就好像圖書館一樣,平常就沒有什麼人去吵,就在那邊念大悲咒,閉關三年。閉關這三年念大悲咒,他也是一向專念,專念大悲咒。「三年乃出」,閉關三年才出來。出來,「神采頓殊,抑抑自下」,他的神采跟以前不一樣,跟三年前,變一個人了,他的言行舉止跟以前不一樣了。「然不測其所證也」,「不測」就是不知道他到底是證到什麼樣的功夫,一般人不能了解。但是看他的神采,跟以前是變一個人了,完全不一樣。但是大家不曉得他閉關這個三年,到底修到什麼功夫,證得什麼境界,大家也不測,就是不了解。

  「偶於茶社中,聞客析經義,詰難甚苦,師笑所談,皆有佚脫。乃誦所論書,且誦且解,客等駭服。由是以淹博名」。偶就是偶然,在茶社,這個茶社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茶店,賣茶的,像現在飲茶的茶店也很多。偶而他到茶社當中喝茶,聽到客人在那邊喝茶在分析經典的義理,分析到詰難甚苦,詰難就是遇到困難了,那個經無法去解釋它的意義,無法解釋這個義理,大家都苦思,就是怎麼想想不出來,遇到困難。「師笑所談,皆有迭脫」,澍庵大師就笑,他就笑笑,他說你們所談的經有遺失掉,有脫落掉的,原文那個經有漏掉的。像我們現在打字漏掉一段,所以它上下就接不起來,那古人用抄的也會抄漏掉。所以他就「乃誦所論書」,誦出來給他們聽,一邊誦一邊解答,客人聽了大家很驚訝。所以他這樣就淹貫,就出名了。

  「或試以綺語小說,亦應聲誦出」,綺語小說就是民間寫的小說,綺語的,小說他也都能誦得出來。「乃知師於內外典籍,九流百家,下逮小說,一切文字,不待涉目,無不成誦,競傳神異,號聖僧」。三教九流,內外典籍,他沒有一樣不知道的,他不用去看過他都知道,人家一講他就可以誦出來給他聽了。大家感覺他這個人很神異,所以大家當時就號稱他為聖僧。「時阮文達公元,聞師名,試與語,師酬對如流,文達歎異,謂所證超乎人天之表」。當時有一位阮文達公,聽聞澍庵大師的名聲,就跟他嘗試一下,跟他對話,跟他應對,師酬對如流,阮文達公非常讚歎,覺得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他所證的境界超乎人天之表,不是人天,那起碼阿羅漢以上了。

  「見僧嬉戲,嘆曰,災害將至,老僧不得見,汝輩將何以脫,示寂逾年,而粵匪陷揚州」。他看到他們寺院有一些出家人在玩耍、在遊戲,他就很感嘆的說,災害就災難,快來了,災難就快來了,老僧不得見,他說他見不到了,那你們怎麼樣能得解脫?災難都快到了,你們還在玩、還在嬉戲,那災難來了怎麼辦?他這樣感嘆。示寂逾年,示寂就是說他示現圓寂,往生一年,粵匪陷揚州,粵就是現在廣東,有土匪攻破揚州城。當然土匪來就是殺燒擄掠,大家受災殃了。所以澍庵大師就是這裡講的他誦大悲咒得到無量三昧辯才的一個例子。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先學習到這一段。這段他節錄的是節錄到「唯除不善,除不至誠」,我們明天晚上,這一段的經文我們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