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對日本同修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一集)  2013/9/21  日本東京  檔名:WD21-062-0001

  尊敬的太和淨宗學會孫會長及太和淨宗學會諸位同修,以及網路前的同修,大家上午好,阿彌陀佛。今天是太和淨宗學會利用日本三天連續的假期,舉辦三天三時繫念法會,今天是第一天。這次我們有做現場網路直播,也歡迎我們各地同修大家不能來到現場,可以跟著網路一起來共修,共襄盛舉。我們繫念法會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特別在二OO八年,在家師上淨下空老和尚家鄉廬江實際禪寺,四月二十五日舉辦七百天的三時繫念護國息災法會。

  這個三時繫念,自從台北華藏佛教圖書館,韓館長在世的時候,已經做了很多年。到了二OO八年,實際禪寺首創做七百天的護國息災三時繫念法會,這個百七做圓滿,後續很多寺院道場,包括我們居士的道場,有的自己練習法器,有的跟著光碟,長期做法事的道場、居士就愈來愈多。所以現在這個繫念法事,在全球各淨宗道場,也普遍受到歡迎。可以說跟我們淨老和尚最近講的《無量壽經》,夏老居士的會集本,同樣的受到我們淨宗同修的喜歡,因此我們長期做這個法事。這個很多地方都在做,非常好,愈多的地方做,對我們全世界息災,有很大的幫助。

  我們淨老和尚一生都是提倡佛教是教育,佛教就是釋迦牟尼佛對於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現在在全球建議各大宗教,每個宗教也都要提倡他們自己宗教的教育。宗教教育,它的內容都在經典裡面。我們做繫念法事,也是教育,也離不開教育的原則。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按照佛事的儀規,這些儀式來做法會,當然在佛法來講,也很好,種善根,結結法緣,但是對於現前,解決不了問題。為什麼?因為對於經典、法事,這個內容裡面講的道理、修學的方法、要達到什麼目標都不明瞭,因此在現前就得不到佛法殊勝的功德利益。但是這個善根種子種下去,將來時節因緣成熟,這個善根種子成長、成熟了,那個時候就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所謂善根成長、成熟,什麼叫成熟?就是對於佛在經典講的這些教理教義能夠理解,理解之後,能夠落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去把它做到,這個叫成熟。所謂根熟的眾生,他的根機已經成熟,好像水果種子種下去,經過一段時間,它成熟了,可以摘下來吃了。所謂信解行證,解行相應,他就證果,證實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殊勝的果報。

  所以佛法的修學,他有階段性的,這個階段並不是因為佛他去制定,而是因為我們眾生的根器,善根福德因緣各人成熟的時間不一樣。我們還沒有了解這個道理之前,大家喜歡來接觸佛教,喜歡到寺院道場來禮佛、來參加法會,這個都是有善根、有福德、有因緣的人。如果完全沒有善根福德因緣的人,他不會來,就在對面,他也不會進來。善根福德因緣有了,但是要多。所以在《彌陀經》佛跟我們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足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我們現在大部分的情況是有,有善根,有福德,有因緣。如果都沒有,那肯定你不會來學佛,不會進入佛門。進入佛門,接觸佛教,就說明都有善根、有福德、有因緣,但是還不多。這個多少,每個人也不太一樣。雖然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總是有,我們現在大部分同修是這個情況。

  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我們要不斷的去培養,讓善根福德因緣不斷的成長,成長到經典上講的這個標準,那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怎麼幫助我們善根福德因緣由少而多?這個關鍵就是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是一個法門,我們在還沒有開悟之前,先鎖定一個法門、一部經典,這樣長時間密集的來薰習、來修學。如果「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來培養我們善根福德因緣,成長的時間就縮短了,因為他密集,他精神、時間、力量沒有分散掉,集中在一個點。這個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常引用現在的激光,這個光如果散掉,它力量不大。如果把這個光集中在一個焦點,它可以穿透鐵板。佛法的教學,也是同樣的一個道理。我們希望在一定的時間之內,達到預期的效果,必定要守住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原理原則,我們這一生才能滿我們的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修淨土,目標就是往生西方淨土。我們念佛目的,也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怎麼修?法門很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方法門徑很多,很多種修行方法,方式不同,都可以。我們修淨土這個法門,同樣修淨土,它的方法也有很多種不同。你看在日本最明顯的,如果大家有到過京都,京都可以說是日本寺院最多的一個地區。每個寺院都有他修學的宗派,法門不一樣,這個在日本寺院它標得很清楚,這個寺院是修禪宗的,就是修禪宗;修淨土的,就是修淨土;修戒律的,就是修戒律;修天台的,就是修天台;修密宗的,那就是密宗道場。同樣修淨土,你看日本還分為淨土宗跟西山淨土宗。有一年我到京都去參訪寺院,就請教同修,他們日本的法師,為什麼同樣是淨土宗,又有一個叫西山,一個是淨土宗?他們跟我講,他們同樣修淨土,但是依據的經典、主修的經典不一樣。有的主修是《無量壽經》,有的主修是《彌陀經》,有的是主修《觀無量壽佛經》,像西山淨土宗主要以善導大師傳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做為他們主修的一部經典。所以同樣一個宗,還有派不一樣,這個派就像現在大學裡面科系不一樣,同樣一個學院,它那個學系不同。

  所以依據的經典不一樣,修學的方法,念佛大致上分為四種,實相念佛,觀想念佛(像西山淨土宗,依善導大師《觀無量壽佛經》提倡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四種。這四種念佛方法,如果再細分,還有不同。譬如我們同樣念持名念佛,我們現在用念佛號這種方式在念,這個叫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有的人念的音調不一樣,念的方法也不一樣,像我們念六字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有念六字二音的,有念六字四音的,同樣六字二音、六字四音,它的調又不一樣。有的人念四個字的「阿彌陀佛」,音調也很多不同。這個就是我們同樣修持名念佛,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念法、不同的音調。

  這麼多方法,哪一種比較好?這個不一定。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法無定法,為什麼說法無定法?因為眾生的根器不一樣,每一個人他的興趣,他所喜歡的不一樣,因此看我們自己用哪個方法修的比較有效果,那這個方法就適合我們來修。也不能看別人用那個方法,我們就一定可以跟他一樣有那個效果,這個也不一定,你要先試看看,要試一段時間。念佛,持名念佛方法很多,音調也不同,但是它總是有一個原理原則,這個原理原則在夏蓮居老居士的《淨語》、《法語》裡面,這方面講得很多、很詳細。特別道場領眾的,包括法器、儀規,這些方面的原理原則,也都跟我們講清楚了。不管你用哪一種方式,原理原則是一樣的,方法不一樣,原理原則是同樣的,不能違背這個原理原則。

  我們做三時繫念法會,也是一個方法。現在做三時繫念,有很多地方在做,特別在中國大陸,我聽說還有一些道場,他們也有他們做的一個方法。他那個方法,我是沒有參加過,但聽說過,跟我們一般做的不太一樣。方法有些不同,原理原則,我們淨老和尚在最近講的《大經解科註》,也一再給我們強調說明,佛法修的就是戒定慧。不管你修哪個法門,大乘小乘、顯宗密教,戒定慧三學是修學佛法的主要原理原則。所謂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不管哪個法門,都不能違背這個原則。如果違背這個原則,就開不了智慧。

  學佛的主要目標,不管你修哪個法門,最終的目的都要是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最高的一個目標。你要達到這個目標,必定要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這個智慧不是外面來的,每個人、每個眾生本來都具足的,都有,都是圓滿的,都是平等的。所以,佛在《華嚴經》給我們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的智慧德相是最究竟、最圓滿,那不是如來成佛了才有,現在還沒有成佛,一切眾生他本來也都有,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沒有兩樣。這個「三時繫念」,中峰國師給我們開示,「人人本具,箇箇不無」。每一個人本來都具足的有如來圓滿的智慧德相,但是諸佛如來他智慧德相圓滿得到受用,我們現在眾生(凡夫)得不到受用。這個受用就是得大解脫、大自在、大圓滿。我們現在得不到這個受用,在六道裡面受生死輪迴之苦,心裡充滿了貪瞋痴慢這些煩惱。如來大自在、大解脫、大圓滿的功德我們享受不到,我們享受到的就是煩惱,是生死、災難、痛苦,我們享受到是這個。這個不是本來這樣的,這是虛妄的。我們本來的面目,跟諸佛如來一樣,都是清淨、解脫、自在,無憂無慮。

  你看《心經》,佛跟我們講,「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本來都是這樣,現在為什麼變成煩惱這麼多,災難、恐怖、痛苦?這個原因是什麼?佛在《華嚴經》也跟我們講,第一句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現在眾生為什麼得不到如來這些智慧德相的受用?「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問題出在這裡。我們原來跟諸佛如來同樣的智慧德相,被我們自己的妄想執著,講詳細一點,妄想分別執著,被這些障礙住了,被這個障礙了,所以才不能證得如來的智慧德相。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學佛目的是什麼?就是排除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你把這個錯誤的思想、言行修正過來,把這個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那就恢復我們原來的智慧德相,跟諸佛如來就沒有兩樣,也就叫成佛。所以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了。這是佛法修學,不管修哪個法門,最終目標,都是這個目標,我們修淨土也不例外。我們修淨土法門,明心見性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先求往生西方,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到極樂世界再修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其他的法門都要在我們娑婆世界修到這個目標,才算畢業。我們修淨土,淨老和尚跟我們講,分兩個階段這樣來修學。當然有的人根器比較好的,他還沒有往生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破了無明,他也就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往生西方是直接到實報莊嚴土。

  要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必須開啟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這個般若智慧不必學的,他本來就具足的,本來就是圓滿的。所謂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般若的本體無知,起作用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能做的。我們現在有妄想分別執著,怎麼樣來開啟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就要靠戒定。所以戒定是手段,不是目的,開智慧才是真正的目的。戒定慧,定是一個中心,是一個樞紐,你開智慧的一個關鍵,心要定下來;心定不下來,開不了智慧。我們現在心亂糟糟的,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妄念特別多,心很難定下來。佛也知道我們眾生的問題,所以佛跟我們講先修戒,戒就是一個生活規範,我們思想、言行的一個標準。有了戒,心才慢慢能定下來;如果沒有戒,心定不下來。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因此我們看《中峰三時繫念》,你看我們一開始香讚,國師把「戒定真香」放在第一個。戒定真香,為什麼把這個香讚擺在第一個?我們每一次做繫念法會都要唱香讚,大家唱得也非常熟悉了,但是我們一定要知道它的內容,它的道理,它的方法。如果對它的內容道理方法不明瞭,我們只是唱,也得不到定,也不知道怎麼去修這個戒。不懂得修戒,心就定不下來;心定不下來,就開不了智慧。學佛,所聽到的,所學到的,你自己看的,懂得很多,都變成知識,不是智慧。所以這個非常重要。

  淨老和尚現在講《大經解科註》,對這方面講得非常多。最近台灣南投果清律師,今年去香港看我們淨老和尚。早期果清律師,我出家那一年,二十九年前,他也到佛陀教育基金會去住了一個月,跟日常法師參學。我出家,我們淨老和尚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當時果清法師他也去住了一個月。後來他專攻戒律,修持非常好。我們淨老和尚離開台中三十幾年,最近才再碰面,知道他現在在南投傳授戒律。他給我們淨老和尚報告這些事情,因為他在家的時候,也在台中蓮社跟李老師辦的經學班,二年。在家的時候就有學了二年,當時我們淨老和尚也是那個班的老師,所以他們還有這個關係。

  淨老和尚知道他的戒修持這麼好,這麼有研究,真的也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三十幾年了。現在在世界上,我去年到美國洛杉磯淨宗學會,我也聽陳會長講,他們在我去之前,也請果清律師去講課。所以我們淨老和尚對他非常讚歎,因此他就勸定弘法師(以前鍾茂森博士,現在出家了,叫定弘法師),到台灣南投跟果清律師學戒律。定弘法師跟隨我們淨老和尚學講經也很多年,講得也非常好。他在世間法裡面又有博士、教授的身分,對佛法,對我們淨老和尚講經說法,他也很認真學習。所以短短的幾年,也講得相當不錯。果清律師去見我們淨老和尚,老和尚就勸定弘法師去跟他學戒律,他說你經講得再好,如果對戒都一無所知,以後人家也會批評,你對戒完全不懂,外行的。

  在戒定慧三學,配合這個三藏,三藏我們都知道,經律論,律是戒學,律藏是戒學,經藏是定學,論藏是慧學,戒定慧三學。我們學經教,經是定學,就是不管講哪個法門,大乘小乘、顯宗密教,都教修定的。修定的方法很多,不一樣,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但是方法門徑很多,這個基礎是一樣的,戒這個基礎是一樣的。所以沒有戒律的基礎,學習經教,聽得很多,懂得很多,甚至也講得天花亂墜,講得非常好。我們淨老和尚講,都是知識,不是智慧。所以佛法跟世間法他的不同點,就在這裡。佛法求的是智慧,世間法求的是知識。像我們現在講科學技術、哲學,這世間種種學問是知識。知識只能解決我們生活當中局部性的問題,如果善的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局部性的;如果惡的知識,那反而對我們有害。善惡總是在六道輪迴裡面,出不了六道。所以世間法求的是知識,佛法求的是智慧。不但佛法,實在講,各大宗教的創始人,我們中國本土的儒道,實在講,也都是求智慧。這個智慧是從自己內心去求的,不能往外求,往外你求不到,所以佛法也叫內學。在中國本土的儒道,他們做學問也是往內心求,雖然沒有佛的圓滿究竟,但是跟佛這個方向是一樣的,因此佛教從印度傳到中國來,很容易跟本土的儒道就打成一片,因為他們的方向一樣,都是往內心去求的。

  知識是往心外求法,往外面去找、往外面去求的,那就變成知識,佛經上講叫外道。外道也不是罵人的話,就是他修學的方向不一樣,一個往內心求,一個往心外去求。往心外求,不要說了生死、成佛道這個目標達不到,就是我們現前這一生要達到像《了凡四訓》講的改造命運,都達不到。你看《了凡四訓》,雲谷禪師跟了凡先生開示,他說你往心外求,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你命中有的,你往心外去求,求到了。求到是什麼?不是你這一生沒有,你去求求到的,而是你過去生修的,你命中原來就有,所以你求,求到了。如果你過去生沒有修,這一生你往心外去求,你求不到。所以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譬如世間人,包括中國人、外國人、日本人都一樣,大多數人每一天為了求財利,有的求到了,有的沒求到。求到的,他命中原來就有;求不到的,他命中原來就沒有。所以他用什麼方法,做什麼樣的生意,做什麼樣的事業,他也賺不到錢,頂多能夠過過生活,這樣就算不錯了;有的人甚至生活還過不去,還要欠人家的債務。欠債過日子,在這個世界上也不少,他命中沒有。

  佛法教我們,你命中沒有,你現在可以求到,這個就有意義。如果你求,求不到,那就沒有意義。怎麼樣才能求得到?要往內心去求,你不能往外求,你往外是求不到的,一定要往內心求。所以了凡先生他明白雲谷禪師給他開示的這些道理,他真的從那天開始,回頭往自己內心去反省、檢點,去求,去改過,去修善,果然他命運改了。原來孔先生算他的壽命是五十三歲,後來他活到七十四歲,延壽延了二十一年。孔先生原來給他算命,他沒有兒子,後來生個兒子,很有成就,做很大的官。原來命中,孔先生給他算的,只能在四川做一大尹,四川那個偏僻的地方,做一個小縣的縣長;後來做了寶坻知縣,寶坻知縣就靠近京城,那就不一樣,福報官位大幅度的提升。他的命中原來沒有這個命,明白雲谷禪師給他講的這些道理方法,他如理如法依教奉行,真正達到改造命運這個效果。

  所以我們現前的一個命運的改善,我們生活品質的提升,都要往內心求,何況求成佛、求了生死?你求的方向不對,那就達不到這個目標。所以佛法叫內學。如果我們違背這個原理原則,你不管怎麼修,你經懂得再多,你很會講,口才很好,著作很多,你的書寫得很多,那都叫知識,那不是智慧。知識解決不了生死的問題,更不可能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個目標是絕對達不到。因為他心外求法,他不是往內心求。往內心求,要修戒定慧。知識,知識懂得很多,好像知道的不少,其實不知道的就更多了。所以知識有知,有所不知,他知道很多,但是還有很多他不知道的。般若無知,般若智慧,智慧無知,無所不知,沒有一樣他不知道的。

  我們學佛目標就是求開啟自性的般若智慧。怎麼開啟?這個要持戒。戒,我們先不要講太高,講得太高,你也做不到,我們現在一定要務實。我們淨老和尚最近這些年提倡的,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家的《十善業道經》,加上三皈五戒,這個能做到,你才能往上提升。這個做到,在我們念佛法門來講,我們信願念佛,這一生就有把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學其他法門,這也是最基礎、最根本的。你要參禪,要學教、修密,這是最根本的,才能再往上提升。在戒學上,你要再往上提升,三皈五戒十善,往上提升,八關齋戒、沙彌律儀、比丘戒、菩薩戒,你在這個基礎也才能往上提升。所以現在有人聽到修戒,好高騭遠,一下子要修比丘戒、菩薩戒,那這個沒有基礎,怎麼學也學不到。不要說比丘戒、菩薩戒,沙彌戒都做不到,為什麼?他沒有基礎。

  因此我們每次做法會,唱戒定真香,就要想到佛給我們講的,我們淨老和尚現在根據《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他提倡這三個根《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就是《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具體的落實在儒家的《弟子規》,「慈心不殺」具體的落實在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修十善業」具體的落實在佛家的《十善業道經》。有了這三個根的基礎,才能提升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皈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有這三個根的基礎,才能提升到三皈依。有戒,才能提升到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我們每次不斷重複的唱、重複的念,就是根據「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原理原則,這我們一定要知道,我們是修戒定慧的。所以我們做「三時繫念」,也離不開修戒定慧的原理原則,這些我們同修一定要知道。

  今天時間到了,就跟大家分享到此地,下面我們來念佛迴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