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三重淨宗學會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12/7/7  台灣三重淨宗學會  檔名:WD21-059-0001

  尊敬的陳會長、林堂主,諸位同修大德,大家好,阿彌陀佛。在這裡講台語,大家都聽得懂嗎?聽不懂的舉手,大家都聽得懂。這次本來這個時間還是在美國,因為身體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有四種,所以提早回來,提早一個多月回來。這次到美國,只有到美國西岸及德州,去六個道場,做十場的法會。本來是三十場,提早回來,所以今天我們有時間在三重淨宗學會來見面。前一天我聽陳菩薩(我們陳會長)說今天是佛七圓滿,我們堂主打電話給我,希望佛七圓滿可以像過去同樣這個時間來跟大家見個面,來跟大家講一些話。我們預定的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如果大家有事情,你如果是家裡有事情,可以提早離開。你如果有事情,中途要離開,你可以自己先行離開沒有關係;如果沒有事情,我們這個時間到六點半。有事情的同修,可以提早方便離開。

  我們淨宗學會,目前都是每天有固定的時間來念佛共修,念佛是我們修淨宗主要的法門。我們現在做法會,「三時繫念」這個法會,也做很長一段時間,這個繫念主要還是念佛。這個法會在過去不是每天做,這是在四年前,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在他的故鄉安徽廬江實際禪寺,那時發起七百天的三時繫念護國息災大法會。那時他建議滿成老和尚來啟建百七護國息災法會。這個法會做那麼長時間,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這個百七已經在兩年前圓滿,圓滿以後,實際禪寺他們本寺的常住法師,還是繼續做百七法會,現在已經做第三個百七。還有我們台北雙溪現在是做第二個百七,第一個百七已經圓滿,第二個百七也做一百多天了。做法會,這是一個階段性。繫念還是以念佛為主,我們看《三時繫念》的課本,中峰國師的開示,主要還是念佛。說到念佛,我們淨宗的同修,平常我們大家都有在念。為什麼要講開示?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是最重要,講開示就將我們念佛的時間中斷,中間念佛功夫就中斷了。

  念佛三個要訣,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是念佛三個要訣。如果我們可以做到不懷疑,我們對這個念佛法門沒有懷疑,也不會再夾雜,也不會間斷,一句佛號念到底就成就了。如果能夠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念佛成就的時間要多久?最近我們淨老和尚在講經當中時常提起,在過去,以及近代,包括我們現代,大概三年、五年,大概五年是最久的,一般是三年的時間。如果我們依《彌陀經》來講,這時間就更短了,《彌陀經》跟我們講,若一日若二日一直到若七日,七天一心不亂就成就了。有的人一天他就念到一心不亂,有的人要二天,有的人要三天,有的人要四天,有的人要五天,有的人要六天,有的人要七天。是不是七天就能夠達到一心不亂?實際上有人一天他就能達到一心不亂,這個七天還是根器最差的,要七天。所以我們看經典跟我們講的,《彌陀經》說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亂。大本的《無量壽經》跟我們說若一日到若十日,《無量壽經》是講到十日,十日十夜,一日一夜到十日十夜。《無量壽經》講若一日到若十日,《彌陀經》講若一日到若七日。這個時間的長短有個階段,我們一般念佛,念到一個階段,大部分是採取《彌陀經》七日的念佛方式。所以我們淨宗道場,包括一般的寺廟,也都有打佛七的法會,打佛七目的就是希望在七日當中達到一心不亂。

  講到一心這個問題,我們念佛的同修,還有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怎麼樣才叫一心不亂?我們念佛是不是念到像念佛機一樣,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念佛機插電的,還是裝電池的,電插了,二十四小時一直念就沒停。我們如果二十四小時,現在有人念佛念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時佛號都不中斷,這樣是不是叫做一心不亂?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跟大家做個說明。雖然過去我們時常聽我們淨空老和尚講經,也有法師大德講開示,但是我們還是有需要一段時間再來提醒大家一下。往往我們過去聽是聽了,有時候是沒有聽詳細,有的時候是聽好像知道,過一段時間就又忘記了,如果沒有再提醒就會忘記了。因此我們過一段時間有需要再來提醒,這樣我們念佛的功夫才會提升、才會進步。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心不亂,過去大概在二十年前,那時候我住在景美華藏圖書館,那時候我們淨老和尚跟韓館長他們拿美國的綠卡,綠卡就是可以永久居留,每年一定要去美國住半年,住滿一百八十天,半年,時常不在道場。當時有很多人聽經,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經有疑問,那時電腦還沒有這麼發達,都是寫信來請問問題。早期我們淨老和尚比較不常出國,還能夠跟同修回個信。之後常常出國,一年最少半年的時間住在美國,美國回來得要接受東南亞,香港,這些附近的國家邀請,實際上回來道場住不到半年。我算了一下,最多是四個月。那時候大家寫信來問問題,那時候我們淨老和尚就叫我練習,練習回答人家問的問題。剛開始有人寫信來問問題,他就叫我回答,答覆我寫好的要給他看,他看那些地方不妥當,答覆得不妥當的地方,他會修改。這樣經過一段時間,大概他看一看,我寫信回答人家問的一些問題,寫好給他看,他看一看,他說這樣差不多可以了,以後我如果不在,有人寫信來給我,你可以打開來看,如果有需要回答問題的,你可以直接回覆,代表我回覆;如果要請法寶的,就寄給他。

  有一次我就收到一個同修寫信來問一個問題,他的問題就是問,他聽我們淨老和尚講《阿彌陀經疏鈔演義》,這是早期在景美講過的,有錄音帶在流通。他聽到我們老和尚說念佛的三個要訣,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他說這個不懷疑、不夾雜,他已經做得到了,他現在只有第三條,不間斷這條,他做不到。他說不懷疑,他對淨土法門沒有懷疑,他接受,他也相信。不夾雜,他也沒有修其他的法門,專修念佛法門,也沒有夾雜其他的法門。但是不間斷這條,他目前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他說他還要上班,家庭裡面的事情還是要處理。上班、工作、處理事情,這個佛號就會中斷,沒有辦法繼續念。他的意思我知道,就是說沒有辦法做到像念佛機這樣,二十四小時都不停,一句佛號一直念,念不中斷,他的意思是這樣。就是說每天還要穿衣吃飯,處理一些事情,還要上班,有人打電話來,也要接電話,你處理這些事情,你佛號就中斷了。他就是問這個問題。

  當時我就回答他,我說既然你有這個問題,其他那兩個問題也是同樣存在。為什麼這麼說?我說你如果沒有懷疑,你哪有需要寫信來問問題?你就是有懷疑、有疑問,你才會寫信來問。你如果沒有疑問,沒有懷疑,你怎麼需要問問題?就不需要了。你寫信來問問題,表示你還有懷疑,有懷疑就有夾雜,夾雜著懷疑。所以他對這三個要訣,雖然是聽我們淨老和尚講經,但是那個意思沒有真正聽明白,這當中他沒有聽明白,沒有聽明白,往往都會將這個意思誤解。所以我們也時常跟同修提起,如果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的同修,當然他本身沒有問題,我們也不需要再講什麼開示,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就可以了。如果還有懷疑、還有夾雜、還有間斷,這就有需要,需要我們來探討這個問題。

  我們念佛要達到一心不亂,我們在做事時,心就又亂了。我們在念佛堂念心很清淨,好像是一心不亂;但是出了念佛堂,處理事情,心又開始亂了。這是不是一心不亂?這還沒有真正達到一心不亂,這可以說是我們有時間性的一心不亂。譬如說你在念佛堂念佛的時候,心很清淨,這時心不亂;走出念佛堂,就又開始亂了,這還不是真正達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有三個高低程度的境界,最高的是理一心不亂,就是說你念這句阿彌陀佛,念到破無明,最少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理一心不亂,這是功夫最高的。再來就是念到斷見思煩惱,等於小乘證阿羅漢果,事一心不亂;最低的一心不亂叫功夫成片,這是相似的一心不亂,沒有斷煩惱,就是說見思煩惱沒有斷,但是這句佛號有辦法將貪瞋痴慢疑這些煩惱控制住,煩惱沒斷,但是像石頭壓草,把它壓住一樣,它暫時不會發作,這句佛號控制住,不會發作。這是相似的一心不亂,我們平常聽淨老和尚講經叫做功夫成片,成片就是打成一片,你的念佛功夫已經打成一片。

  念佛的功夫打成一片,什麼叫做打成一片?如果我們在念佛堂念佛心很清淨,在念佛堂功夫成片,出念佛堂又開始亂了,煩惱又開始起來了,這就沒有成片。這個成片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念佛的功夫已經和我們整個生活,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都打成一片,和我們的生活打成一片。在念佛堂不亂,出念佛堂接觸這些事物也同樣不亂,這樣才有及格,才是真正的功夫成片。就是說這些煩惱,我們這句佛號有力量控制住,雖然沒有斷,但是我們控制得住,不會發作起來。好像我們有病,吃藥把它壓住,它不會發作起來。這是念佛最低的功夫。我們要念到斷見思煩惱,不要說見思煩惱,見煩惱要斷就不簡單,思惑的煩惱又更難斷,破無明更是困難。這是我們一般人在一生當中是很難達到這個境界。所以我們現在要是念到功夫成片煩惱壓住,這是我們都可以做得到的,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做得到。

  所以祖師大德開示,當然你要是能念到破無明最好,或者能斷煩惱,也是很好,如果達不到,淨土法門是帶業往生。帶業就是說煩惱沒有斷,我們只是用一句佛號將煩惱控制住,讓它不要發作起來,這樣我們這一生就有把握臨命終時一句佛號提起,跟阿彌陀佛就相應,佛就來接引。我們如果有這種功夫,我們這一生往生西方,我們就有把握了。如果我們平常念到功夫成片,我們往生西方就沒有問題了。功夫成片雖然是最低的境界,但是在這個境界當中,這個功夫深淺也有分。如果伏煩惱的功夫愈深,雖然煩惱沒斷,但是念佛的定功,煩惱伏得愈深,雖然沒有斷煩惱,也能做到自在往生。自在往生就是說你想現在就要去西方,你馬上就能去;或者你想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也沒有妨礙。這雖然是說功夫成片,如果你念到功夫比較深、比較高,也能做到生死自在,這是在我們淨土法門。如果你修學其他的法門,要是沒有斷煩惱,你是沒辦法了生死。只有控制煩惱,得禪定,將來往生到欲界天、色界天,最高往生到無色界天,還是沒有出三界。要出三界,起碼要斷見思煩惱。只有淨土這個法門,煩惱沒斷,可以伏煩惱,我們就算成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叫做橫超三界,帶業往生。這是這個法門它的殊勝,我們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我們現在打佛七,當然我們是希望念佛的功夫可以提升。我們在念佛堂念佛,將念佛堂念佛的功夫要運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這樣我們的功夫就會不斷的提升與進步。所以念佛堂提供大家來念佛,將念佛堂念佛的功夫帶到你的生活當中,這樣我們的受用就不一樣。

  剛才講到同修寫信來問這個問題,不間斷不是說我們嘴巴一直念、一直念,像念佛機一樣,念二十四小時都不中斷,這樣才叫做不間斷,他誤會那個意思。這個不間斷就是說念佛的那個念頭,我們那個心念,我們說「三時繫念」,繫那個字,就好像繩子綁起來叫做繫。我們說聯繫,綁著、牽著那個念頭。所以這個念,主要是心,不是口。所以念佛這個「念」字,過去有人再加上一個「口」。印光祖師就說不能加上那個「口」,加上個口,就變成口念,心有沒有念沒關係,所以不能加口。念佛就是心在念,心在念,我們也是覺得,有!我心裡我也是有在念佛。我們同修,我要是提到說:你不要只是口念,心也要念。有!我心也有念,口也有念。是不是有念?當然也是有,但是我們念是不是有達到經典佛說的那個標準。這個標準是什麼?這個標準就是說我們念佛這件事情,是我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譬如說你心裡在念,看哪件事情是你覺得最重要的,你的心裡會時常去掛念那件事情。佛在經典跟我們說,世上的事情都無關緊要,都不要掛念,你只要掛念阿彌陀佛,掛念西方極樂世界。繫念,三時繫念,繫念阿彌陀佛,繫念西方極樂世界,那個最重要,剩下的都不重要。但是我們常常聽淨老和尚講經都有說,聽了我們常常也會同意點頭,但是點頭,是有聽清楚,還是沒聽清楚,也不知道。

  所以我們韓西友,今年八十八歲,這是我們圖書館的老同修。以前有一位田瑤平,姓田,耕田那個田,已經往生好幾年了,聽說是八十歲往生的。他七十幾歲的時候去圖書館出家,說要做老沙彌。七十幾歲出家當老沙彌,就要掃地、端茶,他說在家裡當爺爺,現在七十幾歲出家反而要侍奉人。出家後,有一年去美國達拉斯佛教會,他去當我們淨老和尚的侍者,他比老和尚年紀要大。剃頭還不到三個月,出了一個笑話,有些同修要去見我們老和尚,他們不曾見過面,看到旁邊站著那個,他是山東人,身材高大,臉又四方,剃了頭,年紀又比老和尚大,大家對著他一直拜,以為他是淨空法師。後來說你們拜錯了,淨空法師是坐在旁邊那個才是,拜錯了。有一天他就跟我們老和尚說,師父,我什麼都放下了。他說兒子也大了,也結婚生子,也有孫子了,他就能夠放下了,所以才來出家。但是他跟老和尚說,我所有的都放下了,但是我有個孫女很可愛,他回到家一進門,看到爺爺回來,都叫爺爺、爺爺,叫得很親切。他說我現在跟你來達拉斯念佛,我心裡還是想著我的孫女。他說我現在只有那個孫女放不下,其他的全部都放下了。當時我們老和尚就跟他說,就跟他說,你現在心裡唯一掛念的就是你的孫女,你現在念佛就是那個對象互換一下,把你念孫女的那種心情,把那個念頭換過來,換成念阿彌陀佛,這樣你就成功了。換個對象,你就成功了。我們老和尚是這麼跟他開示,但是他有沒有換?是他內心的事情,我們就不知道了。

  這就是叫做念,念就是說他的嘴上也沒有一天到晚念著孫子,他也沒有這麼念,但是那個心裡,他走到哪裡,你看去美國那麼遠,他心還是在掛念他的孫女。我們念佛也是一樣這個意思,不管你走到哪裡,去到哪個環境,你心裡所掛念的就是阿彌陀佛,剩下的全部放下。有人說,有,阿彌陀佛也有念,孫子也有念,這樣叫夾雜。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樣就是夾雜。那個蜜不純,有加水,就是夾雜。有人念什麼?念賺錢,這個賺錢很現實。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說,早期在景美就說,你們大家來聽經,現在如果有一個人來說,你們跟我走,出來半個小時就有一百萬的美金可賺,你要繼續坐在這裡聽經,還是要先去賺一百萬?這是很大的考驗,那一百萬先賺到再說,可能大家會做這個選擇。這樣是在念什麼?念錢,你的心念當中比較重視那個念頭,念阿彌陀佛,跟美金一來,阿彌陀佛就全都忘光了。

  早期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蓮社講經,講經有一次他也提到大家來聽經,你是不是聽到心有定,有定功?什麼叫做定功?如果現在有人來說,你家著火了,你還有心情坐在這裡聽經嗎?還是聽了之後,如如不動?如果聽了之後如如不動,這就有相當的定功。如果聽了之後,心馬上就亂了,趕快衝回家,這個定功就還不夠。我聽說過去好像有兩個同修,台中蓮社的蓮友,確實有這種功夫。去聽李老師講經,人家說你家隔壁著火了,快要燒到你家了,他還是把經聽完才回去,這個定功就不簡單。所以沒有這個境界來考驗,我們只是說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到底是不是有達到那個程度?有達到那個標準?沒有境界來考驗就不知道。好像我們讀書,沒有考試就不知道會不會及格。我們念佛,大概我們大家想起淨老和尚開示的這些話,我們就會知道。

  我們念佛功夫為什麼沒有辦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古時候確實有人念三天他就一心不亂,起碼也功夫成片。最久三年,現在說三年,關係在哪裡?我們淨老和尚常常說的,關鍵在放下。你是不是能將世間所有的都放下?放下,我們常常聽經,我們也會講,也會跟人家開示。我們勸別人放下,我們都會講得很簡單,你放下就好了。如果輪到我們自己,那才能見真章。換成我們的時候,我們是不是真正能放得下?我們平常勸別人放下,輪到我們的時候,你有放下嗎?

  什麼叫做放下?我們常常聽老和尚講經,或者聽法師大德講經,常常聽,甚至我們也會去勸別人,你要放下。念佛堂的主七和尚(主七的法師)也時常提起這句口頭禪,「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都會提起這句。什麼叫做放下身心世界?這句話我們常常聽,也會說,但是不是有真的了解這句話的意思?什麼叫做放下身心世界,或者說放下萬緣?身心世界,身就是我們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我們有放下嗎?身體要是能放下,你就會什麼情形?你就不怕死了。俗話說的,「敢死的最猛」,你就不怕死。如果我們聽到死,還會恐怖,你這個身沒有放下。放下,他就不會恐怖,他不怕。這是放下這個身體。

  心,心是什麼?心,我們也沒有看到。不是我們這顆心臟,這顆心臟屬於身體的。經典講的心,就是我們現在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打妄想、妄念,在「三時繫念」裡叫緣慮心。這個心的念頭太多了,這個心一天到晚攀緣外面的境界,攀緣外面的六塵境界,將這個心的雜念放下。世界就是我們身心以外這些環境,包括我們的家親眷屬,冤親債主;物質環境,我們的財產,我們的事業,這些叫做世界,都要放下。如果真的做到放下身心世界,當然打個佛七就會達到一心不亂。我們打這麼多的佛七,過去我在圖書館,我記得打過無數的佛七,打幾個佛七,我沒有細數,常常就是在打佛七。每次佛七打完,不是一心不亂,常常是起煩惱。這個煩惱並沒有減少,有時候不但沒有減少,還有增加,看到不如意的人事物,心裡的煩惱就生起來了。這就是什麼?沒有放下,我們沒有放下身心世界,沒有放下萬緣。

  實際上我們不要說打一個佛七,你打一百個佛七,打一萬個佛七,也是一樣,沒有辦法達到一心不亂,因為沒有放下。沒有放下就是沒有辦法達到一心不亂,不要說達到一心不亂,功夫成片都有困難。所以我們看《往生傳》,古代、近代、現代往生的人,成功的祕訣沒有別的,就是他放得下。他真正放得下,當然他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經典跟我們講,若一日到若七日剋期取證,剋期就是說定個時間,我在這個時間內要達到一心不亂,這叫做剋期取證。但是你如果沒有放下身心世界,就沒有辦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人家念一個禮拜,一心不亂;我們念七百天、七千天也還沒有辦法,這關鍵就是沒有放下。

  你看後面,我們老和尚寫的這副對聯,上聯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下聯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們看鍋漏匠,補鍋、補碗,還有修無法師,這是我們淨老和尚講經常常說的。補破鍋、破碗的這個鍋漏匠,他念三年,站著往生,他憑什麼?沒有別的,他就是放得下,他感到這個人生很苦,沒有意思,真正放下萬緣,諦閑老法師教他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是他童年的玩伴,諦閑老法師的童年玩伴,他這個童年玩伴家庭狀況不好,很窮,也沒有讀書,所以生活都是替人補鍋、補碗來過日子,當然收入很有限,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生活很艱苦。所以四十幾歲,聽到他的童年玩伴,諦閑老法師在觀宗寺,他去求諦閑老法師幫他剃度出家。諦閑老法師看到他來,認為他是來找麻煩的,你也不識字,五堂功課,古時候叢林的五堂功課,你要會誦經、念咒、唱讚。這些你都要會,你不識字,要怎麼念?但是他一直要求,要求幫他剃度。他說你只要幫我剃度,什麼條件我都答應。讓他求到不得已,最後才跟他說,你要答應我三個條件,不然我不收你。他說,只要你提出來,我一定接受。第一個條件,剃度之後,你不要住在寺院,住在寺院,你不識字,現在四十幾歲了,要學也很困難。你住在寺院,人家看到你不會念經,人家看了也會起煩惱,你自己也不自在。他說我幫你在寧波鄉下找一間小廟,你自己一個人去住。第二,你也不用受戒,去受戒那些規矩你也不懂,大概去不到幾天,你就被人家趕出來。第三,你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繼續念,你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一定有好處,什麼好處也沒有跟他說。

  他的童年玩伴就同意了,說這三個條件他都能接受,諦閑老法師真的到寧波的鄉下,替他找了一間破廟。大陸上很多小廟沒人住的,去找兩個老菩薩幫他煮兩餐,午餐跟晚餐,早餐自己煮。他說我找兩個護法護持你,幫你煮兩餐,你的工作就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精神好了,繼續趕快接著再念。他這樣念三年,站著往生。所以諦閑老法師去幫他處理後事,古時候交通不方便,派人去通知諦閑老法師,觀宗寺在城裡,到鄉下交通不便,來回三天,他往生站了三天。諦閑老法師看到這樣,很讚歎,說你比什麼名山住持方丈、講經的大法師,還要殊勝,他們還比不上你,你出家確實有很殊勝的成就,非常的讚歎。

  鍋漏匠他的成就,沒有別的,放下!他就是放得下。我們現在就要學他這樣,有辦法嗎?有沒有辦法?我也不知道,你可以試試看。同樣找一間破廟,你去那裡念三年,看看能不能站著往生?如果我們念到一半,念不下去,表示什麼?我們沒有真的放下。還有人念到業障現前的也有,念到著魔,念到鬼神來附身。念佛,阿彌陀佛沒來,念到一堆鬼來,那是什麼原因?怎麼跟經典講的不同?念佛,怎麼佛沒有來,怎麼是鬼來?問題就是他的心念不是念佛,他有夾雜。夾雜其他的念頭,其他那些雜念(念頭、妄念),他沒有放下。所以要放下身心世界,他心裡夾雜的雜念沒有放下。

  我們念佛就是要對治這個雜念。對治這個雜念,我們同修常常在念佛說,就不要想那些雜念,它就會自己跑出來。這很正常,如果沒有那些雜念,我們就成佛了。跑出來怎麼辦?不要怕,我們不要理它就好了。我們現在問題是,那個妄念起來,我們去重視那個妄念,去執著那個妄念,再去回憶那個妄念、怕那個妄念,妄念就愈來愈多。我們不去理會它,就是叫做放下。不管什麼念頭,好的念頭,不好的念頭,奇奇怪怪的念頭起來,你都不要理會它,這就叫放下。你要是去重視那個念頭就是沒放下。我們提起一句佛號,所有千百萬的雜念起來,都不用理會,我們只要照顧這句佛號,照顧得住,這樣就對了。這是我們用功,念佛的要訣,就是在這個地方。

  所以古大德跟我們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是說那個雜念妄念,不怕它起來,起來是很正常的,起來不怕,怕什麼?怕我們覺察太慢,跟著那個妄念走了,一句佛號就忘記了。或者念佛的當中,又夾雜妄念,變成我們是在念妄念,不是在念佛。但是我們的功夫還沒有得力之前,常常是被妄念牽著走。牽著走,我們就要時時刻刻提起觀照,觀照就是我們要去觀察我們的內心,現在是不是又被妄念牽走了?發覺之後,趕快佛號再提起,再拉回來。一開始妄念都會比較強,常常被它牽著走,因為我們這句佛號,還念不熟,但是這些妄念、雜念,無始劫以來,我們很熟悉。你不用去念,它自然就起來了,這句阿彌陀佛還很生疏。所以古大德教我們說,「生處轉熟,熟處轉生」。什麼叫熟處?熟就是我們很熟悉,你不用去念,它自己就一直跑出來。妄念、雜念,這個我們很熟了,無始劫以來都是在念這些,所以你不用去念,它自己就一直出來了。我們現在阿彌陀佛這個佛念還很生疏,現在這個生疏的佛念,我們就是要一直念,把生疏要愈念愈熟、愈念愈熟,把這個生疏的佛念念熟,我們本來很熟的這些雜念,它就慢慢一直減少,用這句佛號、佛念代替過來。我們要是能做到生處轉熟,熟處轉生,這樣我們就成功了,這就是我們念佛用功之處。

  外面這些境界,我們要放下。有很多同修曾經提起,說有!我都放下了。過去黃念祖老居士在世的時候說,沒有事情來,都放下了;如果事情一來,一件也放不下。所以有沒有放下?我們平常說的不準,事情來時才準,事情來時是考驗。所以在《西方確指》這本書裡面,這是明朝覺明妙行菩薩,有人向他請示,什麼叫放下?他說放下,舉一個例子來說,他說現在有人拿一文錢給你,你是不是會歡喜?這個人說,是!這一文錢是古時候的錢。用我們現在的錢來說,譬如說人家拿不要一塊錢的台幣,十塊錢,十塊錢我們現在覺得也沒有什麼價值。十塊錢給我們,覺得我拿到這個錢,歡喜;等一下沒有多久,十塊錢被人搶走了,心裡就難過,有得失的念頭。另外旁邊一個人聽到,一文錢也沒有什麼價值,丟在路上,也沒有人要撿,怎麼會有這種得失的念頭?覺明妙行菩薩說,你如果沒有這種念頭,你早就解脫了,你今天不會在六道裡輪迴了,是你自己沒有發覺。要怎麼修?他說人家拿錢給我們,你也不會歡喜;把你搶走了,你也不會生氣,從這裡練,練沒有得失,放下得失的心。錢,身外之物放下,再來就放下我們的身心。這些身外之物先放下,再放下我們內心這些妄念、雜念。所以放下就是要從布施來修。菩薩六度,第一度就是講布施。布施就是放下,對治我們慳貪的念頭,我們平常就要修。

  自古以來我們看到念佛短時間成就的人,有,當然不是很多,他就真能放得下,真的身心世界他沒有一樣放在心裡,放在心裡唯一的一件事情就是阿彌陀佛而已,剩下的都沒有,這樣他成功了。我們同修大家聽經,也很想要放下,就是放不下。怎麼放不下?一般要是放不下,你就要先修看破。後面那副對聯,看破放下,看破在前,放下在後。要怎麼看破?看破這個世間,就是無法看破,不是不看破,是看不破,沒有辦法,所以放不下。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示現給我們看,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三十歲成道,十九歲出家,參學十二年,沒有結果,後來到尼連河邊,坐在樹下,放下萬緣,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三十歲成道,成佛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成佛之後,他就開始每天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到八十歲,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歲,入般涅槃。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每天講,沒有一天休息。講那麼多經,我們現在的《大藏經》,一百本,那麼多!為什麼說那麼多?講那麼多經,目的在哪裡?給我們說明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就是教我們看破,看破的目的就是放下。

  所以看破是佛陀他一生示現給我們看的,跟我們說明,我們真的了解、清楚,真正看破了,真正看破,你自然就放下,一絲毫都不勉強。如果我們還沒辦法放下這個身心世界,我們經教的分析就需要,像現在淨老和尚還在講《淨土大經解演義》。講這個做什麼?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好了。真正放下的人,不用再聽經,一句佛號念一天就一心不亂,就成就了,他就不需要了。如果我們還沒有辦法真正放下身心世界,就有需要,為什麼?我們聽經教幫助我們看破,看破這個世間。看破世間,講簡單一點,就是看清楚這個世間事實的真相,我們看清楚了,看清楚了,你自然就放得下。

  另外我們放不下的原因,我們是凡夫。凡夫,我們在這個世間,人人都有個家庭,自己、自己的家屬。縱然是出家人,出家人也有道場,也有住眾。你有家庭、道場、事業,難免你就會操心。我們每天工作,主要我們是為了什麼?為了三餐,為了衣食住行,這些家屬的生活問題、事業的問題。我們一般凡夫,我們不可能說都不去操心這些問題,不論在家出家,你還沒有證果之前都是凡夫。出家也是凡夫,既然是凡夫,難免你遇到這些問題,你如果不是真正看破,當然你就放不下,這是一定的,你一定會罣礙生活的問題。

  這個問題怎麼辦?印光祖師在世的時候,他提倡三本書,第一本就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家庭四訓》,第二本就是道家的《太上感應篇》,第三就是《安士全書》,這三本書,印祖一生印最多。比大乘經典,經典他印得不多,但是這三本書,印得最多。所以一九七七年,我們淨老和尚到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講經,在書架上看到《了凡四訓》,掀開後面的版權頁,印了幾十版,每一版都印好幾萬本,在當時印刷術還不是很發達,那時最保守的估計,印了幾百萬冊。這三本書,為什麼印了這麼多?印光祖師,在他的傳記裡面記載,他是大勢至菩薩來化身的。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我們大家都知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他修念佛圓通成就的。可以說,他是一位念佛的專家,教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念佛的專家。念佛的專家,為什麼這三本書印這麼多?之後我們聽淨老和尚講經常常提起,我們自己聽經這麼多年,在生活當中也經過很多事情,慢慢我們才了解。

  這三本書主要是講因果報應,特別在《了凡四訓》,改造命運,跟我們講我們這一生,吃多少、穿多少、賺多少都是過去生帶來的,命中有的。命中要是沒有,你怎麼去想、怎麼去打拼,甚至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也得不到。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還是你命中有的,但是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命中有的打了折扣,損失了。命中要是沒有,你用不正當的手段也得不到,得到的還是命中有的。如果要是了解這個因果,就不需要去做那些非法的事情,那就很冤枉,就會如理如法來做,我們要賺錢也要如理如法。我們命中有,一定有;命中沒有,莫強求。過去生如果沒有修,這一生來修,也是求得到。所以,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教我們認識因果、了解因果,這樣我們在生活中,我們心就安了。心安才能放下,心要是不安,一天到晚在操心這些身外的事情,就放不下,沒有辦法。所以我剛出家那一年,看《了凡四訓》,我拿這本書去請教我們淨老和尚,我問師父,我看了凡先生他的第一篇,「立命之學」,我們如果能夠做到像了凡先生這樣,念佛功夫是不是就得力?我們老和尚他就對我說,不但功夫得力,這個功夫還是在比較高的階段。

  所以我們從這裡才知道,印祖為什麼這三本書印那麼多。所以我們要學鍋漏匠(補鍋、補碗的),你如果放得下,當然可以;如果要是放不下,我們還是要從《了凡四訓》、《感應篇》、《安士全書》來修學,這樣來奠定我們念佛的基礎。這三樣無非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的,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包括我們淨老和尚現在講的《大經解》,現在這是講得比較深入,都講自性,講到自性。但是我們要是聽一遍聽不明白,沒有關係,我們老和尚說,一遍聽不懂,聽二遍;二遍聽不懂,聽三遍;聽個十遍、八遍,你就能聽懂了。聽懂了,你就有法喜,你就有興趣了。我們為什麼聽經會打瞌睡?你們知道為什麼聽經會打瞌睡?不知道?聽不懂,當然就打瞌睡。聽不懂,他就沒有興趣,聽了沒有法喜,當然就打瞌睡。所以我們如果看人家聽經在打瞌睡,他聽不懂。所以一本經拿在手上,打瞌睡,一直在點頭,經書掉到地上,驚醒後,趕快撿起來,他聽不懂。聽不懂,沒有關係,你如果有耐心一直聽,聽到有一天,業障消,智慧增長,忽然間這個心開了,那時你就法喜充滿,你就聽不厭了。

  所以聽經,我坐著一天聽四個小時,甚至聽八個小時,我都可以。但是有人聽五分鐘就坐不住了,心就躁動,一直想要起來走走,心靜不下來,他聽不懂,聽不懂就沒有興趣,沒有興趣他就聽不下去。我們老和尚現在講的有比較深。我們講經說法還是要契理契機,契理就是沒有違背佛經講的真理,機就要符合現前聽眾的程度,要他能聽得懂,他才有興趣。他聽不懂,理是沒有錯,但是他就聽不懂,得不到受用,這樣對他就沒有幫助,所以講經說法要契理契機。

  我們念佛,為什麼打佛七要一個主七和尚在那裡?主七要做什麼?實際上主七和尚工作很多,他是不能念佛的。包括維那、悅眾,領眾的人是要照顧大眾,真正念佛的人是這些參加佛七的人。主七和尚要看顧大家,念佛要看顧他的表情,要觀察,看到要是怪怪的,就要去輔導他。以前我常常主七,到美國達拉斯主七,有人邊念邊哭,有人邊念邊笑,有人念到鬼神附身,還有念到生病,突然就倒下去,口吐白沬,什麼情況都遇到過,所以主七責任很大。我們現在結緣的佛七,問題還比較少,要是打精進佛七,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參加的。所以我們這個結緣的佛七,還有這些問題。有人念佛,在打佛七期間,我十幾年前在達拉斯佛教會,馬玉葉老菩薩,念到第四天,念一念,她就坐在沙發上,海青穿著就往生了,也有。這樣也算很自在,在拜佛,念一念到後面沙發坐著,往生了。這樣也很好,也很殊勝,大家給她助念。所以主七的人責任很大,他沒有辦法專心念佛,要照顧大家,如果看大家都念得很順利,他自己才能念一下。

  有時候看到有人念到滿臉憂愁,就知道他有心事,可能在想他家裡怎麼了,人是在這裡念佛,心是在念他家裡的事情,這個時候就要講開示。開示,講到讓他把心上的石頭放下,再念,功夫才能得力。所以開示就是隨時看大家的表情,看大家念的如何?大家如果念得很好,就繼續一直念,沒有問題就不講開示。或者儀規當中有什麼不如法,或是有奇怪的動作,這都要隨時照顧,所以主七的和尚不是坐在那裡,眼睛閉著一直念,你們念你們的,我念我的,那哪需要主七,那就用不著了,那就是一台念佛機放著就好,大家跟著念就可以,主七和尚就不需要了。我們現在打佛七,有主七和尚就是這個作用。現在有些人不知道,以為主七和尚就走在最後,跟著人家念而已,坐在那裡,眼睛閉上,其他都是你們的事,與我無關,那就不需要主七和尚,有沒有主七和尚都不重要。但是有一個人坐在那裡,也是有他的作用,老和尚坐在那裡念,我們也要趕快來念,也是有幫助,但是不只如此而已,他工作很多。

  好,我們大家來打佛七,不管怎麼念,總是有功德,總是大家都會去西方,只是時間的問題,看你什麼時候要去。這個不是問阿彌陀佛,是問你。阿彌陀佛是隨時歡迎,他那邊沒有時間限制,現在時間是要問我們自己。你什麼時候願意去?你要是現在要去,他現在也能來接你。有很多人說,我現在要去了,真的嗎?阿彌陀佛來,反而哭了,我家裡孫子,我還放不下。你不是真的要去,只是嘴上念著,心裡沒有真的想去,阿彌陀佛當然知道,他不會來,來了會把你嚇到。《彌陀經》說,「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已發願就是說,已經發願,已經往生了。今發願就是現在發願,現在往生。當發願就是將來,將來哪一天你發願,那一天你再往生。

  我們現在說,今發願,今往生。如果我們現在還不願意去西方,將來我相信,有一天我們都會發願去西方。所以當發願,當往生,我們大家都有分,就是時間的問題,看你哪一天想要去?當來就是將來的意思。如果你現在發願,現在馬上就跟阿彌陀佛相應,雖然你現在人還在娑婆世界,但是你的心已經到西方了。所以我們來念佛堂念佛,不管你在這裡念到打瞌睡也沒有關係,或是念到打妄想也沒有關係,總是比你沒有念的好。所以我們提供這個念佛堂,也是鼓勵大家有時間多多來利用,來念佛。雖然沒有主七和尚,但是我們有阿彌陀佛的佛像在,看到阿彌陀佛,我們就想到要念阿彌陀佛,將我們的善根一直累積。你念久了,累積的善根就會增長、就會提升、就會進步,我們現在就要有耐心,要常常來念。要是有疑問,我們可以聽經,現在講經的帶子也很方便,聽經來解除我們的疑問,這樣對於我們念佛功夫的提升就有很大的幫助。

  好,我們今天的時間到了,跟大家的交流就到此地,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得到一心不亂。你就念一句阿彌陀佛,成佛就有希望了,只是時間的問題。我們希望時間能夠提早成就,我們平常就要更密集來聽經念佛,這樣功夫成就的時間就會提早,這完全在於我們自己。好,我們下一次再來交流,請大家有時間多多來念佛。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謝謝各位,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