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二OO五年古晉報恩念佛堂中元普度—對法師、志工開示  悟道法師主講  (共一集)  2005/8/15  古晉報恩念佛堂  檔名:WD21-031-0001

  悟道法師:我們當家師,悟忍法師,悟儀法師,楊居士,諸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今天悟道到山上來,這個也是一個因緣,剛好現在是一個空檔。因為農曆七月份,過去從圖書館一直到現在,有幾個地方,固定農曆七月份都安排有做「三時繫念」的超度,尤其大醫院,還有幾個老道場。所以禮拜六、禮拜天,基本上都是安排做「三時繫念」,在農曆七月份。這次我們這裡是自己的道場,就比較好安排,我們就沒有選在禮拜天。所以利用星期一跟星期五,這個空檔上山來看看大家。

  我們山上這個道場,當然首先感恩我們導師上淨下空老和尚,他老人家的庇蔭,所以有這麼一個道場。當然也是我們此地功德主,李金友夫妻他們兩個大力的護持,以及楊居士,諸位居士、同修,大家發心來護持這個道場。所以今天我們這個道場,才能夠有一個小規模。當然我們最辛苦的,應該算是當家師比較辛苦。因為「當家三年,豬狗都嫌」,這個是過去韓館長常講的,當家做了三年,豬跟狗看到都討厭。這也是過去我在華藏圖書館,韓館長叫我做當家,她就跟我講這麼一句話。這句話也是事實,做當家難免要管人、管事、管錢,既然管,我們俗話講,「不怕官,只怕管」,官不怕,怕被管。管理當中難免多少會有磨擦,除非你不管,你擔任這個職事,不管又不行。因為我們老和尚交代悟忍法師擔任這個職事,一定有他的考量。所以這方面,我們大家相處在一起,俗話講,「知性可同居」,彼此知道個性,我們就可以長期居住在一起。所以彼此多了解,當然在了解當中,我們彼此也是不斷要提升,不斷來改進,這樣這個道場才會更好。

  管道場是很辛苦的一樁事情,所以過去老和尚也常常講,他說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當住持,就叫他去做當家。我以前在佛陀教育基金會是做清眾,雖然每一天功課很緊,剛出家,佛陀教育基金會剛成立,這個悟儀法師她們最清楚的,她們是早期出家的。成立之後,老和尚叫我跟日常法師學戒律,所以每一天就是按表操課。早上四點起床,四點半做早課,六點半吃早餐;七點出坡,整理環境,整理佛堂;八點到九點上課,上一個小時,上《菩提道次第廣論》。這個當中幾點到幾點自修,幾點午供,幾點睡午覺,一點半起床,要拜八十八佛,拜半個小時,然後再自修。然後下午五點做晚課,晚餐都不吃的。晚上,基金會講堂有講經,要去錄音,要去整理桌椅,掃廁所,做維那,這些事情。雖然每一天這樣按表操課,我的心感覺非常清淨,因為不需要去管人管事。雖然還要去買菜,還要煮飯,還要做早晚課,還要上課,還要錄音,還要到三樓洗廁所,這些全部要包。但是心裡非常清淨,因為不需要去管別人,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好了。所以在基金會住了一年五個多月,感覺心裡滿清淨的。

  到了圖書館,那個環境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跟日常法師,吃飯都是吃大鍋菜,不准講口味,也不准用炒的、煎的、炸的,全部不可以。所以一年五個多月,天天大鍋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那個水放下去開了,然後菜洗一洗就丟下去煮,幾樣菜煮一煮,快好了加點鹽巴,然後油再滴上去,完全沒有油煙。再煮一鍋飯,湯、菜就是那一碗,就是這樣吃的,那也感覺非常清淨。到圖書館事情就很多了,而且環境各個方面,這點我想悟儀法師她應該比我更清楚。這是歷史,現在講的是歷史。

  我們在圖書館,也是工作很多,也是什麼都要做。我師兄(悟本師兄)做煩了,他就跑到山上要去閉生死關,他要我和他兩個人一起去,說我們去閉生死關,他說這麼忙怎麼了生死?我們兩個人都去。但是那個時候沒有人,我們兩個人再跑,實在圖書館就沒人了。老和尚跟韓館長都住在美國,那個時候拿綠卡,一年最少要住半年。所以我就讓師兄先去念,我說你念了了生死,你再回來,再換我去念。

  圖書館的事情,當然就比較多。後來師兄弟就愈來愈多,又有新出家的,老和尚他是三不管的。所以當時老和尚就跟韓館長講,現在出家眾愈來愈多,你要找一個人做當家,我不給你當家,我不給你管這些人事。所以那個時候悟本師兄跑掉了,悟儀法師她們也離開了,算我是年資最高的,韓館長就抓我去做當家。那個時候做當家,的確也沒有經驗,自己實在講,業障也重,就是生煩惱。實在管人管事,所以老和尚講,要害一個人,就叫他去做當家。所以韓館長叫我去做當家,我也是受害者。

  現在來這裡當住持,掛個名是還好,掛個名,就是有時間來看看大家。實際上當家師比較辛苦,因為她在這裡要處理這些事物,這點我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大家都非常辛苦,每一個來這裡做義工的,大家都非常辛苦。我們一個道場,現在當家師的心情,我也可以理解,因為大家出家都是衝著老和尚,跟老和尚出家,都希望跟在他老人家身邊來學習,但是這個因緣也不是像我們想像中能夠如我們的意。過去我們在圖書館,老和尚實際上在道場的時間也不長,回來大概最長住個一個多月,他又要出國了。一個多月算是很長,頂多是二個月,二個月之後,又要出去。除了到美國,一年要住半年,然後再到附近的新加坡、香港。所以實際上跟老和尚相處的時間也不長。以後,我們大家離開圖書館,離開之後,跟老和尚相聚的時間就更少。現在一年難得碰幾次面,更少。當然,我們心理上總是多多少少有點依賴,但是老和尚也是利用這個機會,讓我們去磨鍊、去成長,讓我們去獨立,去磨鍊我們自己。他主要用意在此地,讓我們把自己訓練成能夠獨當一面。但是我們要獨當一面,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要經歷很多挫折,尤其一些心路歷程種種的,這些境界也都是佛菩薩給我們考驗。

  我們雖然管人,但是也是一種學習的機會,不管我們擔任哪方面的工作,都是學習的機會,所以也不是壞事。但是重要的,我們要能夠放得下,因為這個世間畢竟是無常的。我們出家,或者學佛,總希望這一生有個成就。這個成就,我們當然以往生作佛為主要的目標,因為往生西方,才是真實的成就。在世間我們事業做得再大,或者我們名氣再大,沒有往生西方是肯定不能脫離六道輪迴。沒有脫離六道輪迴,在我們淨宗修學來講,就不算成就,沒有往生西方就不算成就。所以真正的成就是往生西方,不管有沒有擔任職事,或者擔任什麼樣的職事,這是我們終極目標,這個是最重要的。往生西方這樁事情,好像父子上山,各自努力,這個誰也代替不了誰。大家要靠自己信願念佛,才能真正往生到淨土,這個是我們主要的一個目標,不管我們擔任什麼工作。

  在我個人修學的過程來講,就是我們真正覺悟了,你擔任什麼工作都能修行,都沒有妨礙。反過來講,如果不覺悟,就算你都沒有事情,一天到晚你就負責念佛,還是不能往生西方,因為沒有發菩提心。所以《無量壽經》佛跟我們講,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發菩提心,在《彌陀經》講,就是信願念佛,要深信,發願念佛,這樣才能往生到西方。我們真正信願真切念佛的人,他擔任什麼工作,對他來講都沒有什麼障礙。我們真信切願要離開這個娑婆世界,把這個娑婆世界徹底放下,一心一意要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信願行具足,我們貪瞋痴三毒煩惱自然就降伏。我們貪瞋痴三毒煩惱還沒有降伏,就說明我們信願行還沒有達到這個標準。這是印光祖師在《文鈔》給我們開示的,他說信願行三得力,貪瞋痴就降伏,起碼伏了煩惱。

  為什麼我們會這個看不慣、那個看不慣,會生煩惱?因為沒有放下,所以我們還是起貪瞋痴。蕅益大師有一篇念佛開示,他講得非常好,他說淨土法門沒有什麼特別,只貴深信力行。但是信願行的這個信字是第一個條件。這個信也可以說是最難的,《無量壽經》跟《彌陀經》,佛都跟我們講得很清楚,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你真正信了,那一定會發願的。這個願發得還不切,就是信心還不夠,還有懷疑。《金剛經》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華嚴經》講,「信為道元功德母」,所以信不容易。所以深信、切願、念佛,我們持名念佛,這樣你就能往生西方。

  所以蕅益大師給我們開示,「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念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不會被種種法門,種種的言論知見來誘惑、來迷惑,那就是大智慧,他都不動心了。他把菩薩的六度,配在一個真念佛人。他說,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裡許」,都在裡面;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律宗的「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都在裡面;一句阿彌陀佛念熟了,禪宗的一千七百則公案,也都在裡面。所以這句佛號,真念佛的人這句佛號是含攝所有一切法門,宗門教下,全部都含攝。所以真正念佛的人,你想他六度都齊全了,他會還沒有做到《十善業道》、《弟子規》嗎?自自然然他的生活,他的思想言行,他自然流露出來,就是跟這個相應,他雖然沒學過,跟這個就是相應。所以念佛的人,我們可以從他的臉上,他的氣分,可以感受到,不用講話,你就感受到,他這個人念佛功夫得不得力,還是念了一肚子煩惱。

  所以蕅益大師後面又講,「試自檢點」,自己要反省反省、檢點檢點,雖然念佛,「若身心世界猶未放下」,身就是這個身體,心就是心裡的罣礙,牽腸掛肚的事情,還沒有真正徹底放下,貪瞋痴還常常起現行,常常生煩惱,常常還是有是非人我,還是有夾雜,還是妄想一大堆,種種言論、種種的法門,還能誘惑,他說這樣雖然念佛,就不名真念佛人。所以念佛人,蕅益大師講,有真念佛人跟念佛人這樣的差別,加個真,就是他這些都有,所謂老實念佛,真信切願念佛的人,一定是跟這個相應。所以一句佛號,蓮池大師講,「圓攝五宗,該羅八教」,的的確確是這樣。

  現在老和尚在提倡《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他老人家看到了,大概就是真念佛的人不多,念佛的人比較多,就是我們身心世界還是放不下,還會起貪瞋痴,還會去計較一些是非人我,還會有夾雜間斷,還會妄想,還會受到各種言論的迷惑,在這個情況之下,我們這個補習的功課就要重視了。所以老和尚把《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對我們老同修講,叫現前補習。就是現在雖然我們學佛、念佛念得很久,要補習這個功課。對剛初學的同修叫認識,先認識這個東西。我們現在老同修就是補習,我們現在一面念佛,一面在補習這個功課,來幫助我們看破放下,幫助我們伏煩惱,幫肋我們信願念佛。所以念佛的人多,真正想求生西方的人不多。雖然念佛,身心世界沒有徹底放下,還不是真正想要到西方淨土去。所以這是我個人這麼多年念佛,還有自己這些年來,對自己一個檢點,的確我自己都沒有做到真念佛人。所以老和尚提出來這個補習功課,當然我們要重視,這是幫助我們念佛得力的。

  好,這是講我們念佛。所以夏蓮居老居士他也是在《淨語》裡面有講到,他用一些偈語來對我們開示。他說,「口說極樂邦,心戀娑婆界,如此念彌陀,佛在西方外」。嘴巴一天到晚說我要到極樂世界去,我們也天天在念「願生西方淨土中」,口裡常常在說要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心裡罣礙這個娑婆世界、留戀這個娑婆世界、貪戀這個娑婆世界,他說這樣念阿彌陀佛,那佛在西方外。西方距離我們娑婆世界是十萬億佛國土,他的意思就是超過十萬億佛國土,西方之外了。他這首偈也很耐人尋味,我個人看了是感觸相當的深刻。所以我想一想,的的確確,我們再看看,念佛的人多,真正要求生西方的人是不多。我們沒有真信發願,跟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就不相應。所以難怪過去台中蓮社李老師講,一萬個念佛人,難得有二、三個真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個道理。

  信願念佛這個是特別法門,雖然是特別法門,我們一定要符合這個三資糧,這一生才真正有把握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我們這個信願行,現在是有,但是還達不到經典上講這個標準,那補習功課就相當重要。第一關,像蕅益大師講,配合六度,就是身心世界有沒有放下?這個是第一關。第一關通不過,後面都不用談了。我們為什麼看不破、放不下?因為沒有覺悟。所以蕅益大師也講,真信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真正發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所以他這個解釋,跟《無量壽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是不謀而合。真信發願,我就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世界我絲毫不留戀,希望愈快去愈好,那種強烈的意願,這個心就是無上菩提心。

  我們現在也很想發願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這個願發的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這個當中就是我們有放不下的。為什麼放不下?我們還沒有真正發菩提心,還沒有看破放下。為什麼看不破放不下?我們也知道這個世界苦,無常,苦空、無常、無我,但是就是放不下。因為我們這個惡業的業障太重,所以這個惡業的業障是迷的根,迷根。所以這個惡業轉過來,我們這個信願就發起來。如果你真信切願,把這個惡業壓過去,那當然可以,像那個老實念佛的人,當然可以,我們要把這個轉過來。所以我們以這個來配合淨業三福,老和尚講經常常給我們開示,佛菩薩、聖賢的教化,第一個階段就轉惡為善,第二個階段轉迷為悟,第三個階段就是轉凡成聖。我們配淨業三福,第一福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個第一福就是轉惡為善。你第一福做到,轉惡為善了,就能進入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轉迷為悟。因為三皈就是覺正淨,覺悟了,正知正見,淨而不染,開始覺悟,轉迷為悟。我們要轉迷為悟,前面一個障礙就是惡業,惡業障礙,惡業是迷根,迷的根。惡業轉過來,我們修十善業,就能進入轉迷為悟,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是轉凡成聖。所以我們配這個淨業三福也非常清楚。

  所以老和尚現在在強調《弟子規》、《十善業道》,就如同他老人家講的現前補習,所以我們如果身心世界猶未放下,這兩樣東西就很重要。如果我們真正放下,那不需要了,一句佛號念到底就好了,就什麼都有,都具足了。所以老和尚也看穿了我們沒有真正放下,所以要補習這個功課。補習,或者其他大乘經典的補充,我們修學的法門,還是修淨土,這個就不算夾雜,這不算夾雜。大家聽經,一定要能夠圓解,你要圓滿的去理解老和尚講的話。不然你常常聽來聽去,有些同修他聽了,他不能圓滿去理解,所以就很多疑惑。譬如老和尚說,我們一部《無量壽經》念到底,就保證往生。後來老和尚又講《金剛經》、《地藏經》、《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現在又講更大部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那我們難免疑惑就是,師父你叫我們一部經念到底,為什麼又講那麼多經?老和尚當然他也做了解答,但是有很多同修他們還是有疑惑,疑惑就是他沒有把老和尚講的這個意思真正聽明白。

  我們淨宗學會就是依《無量壽經》為主修的經典,以這個為主。《華嚴經》講主伴圓融。你以這個為主,那其他的經都是陪伴的,來幫助你深入這部經。我們並沒有改變修其他法門,等於是說其他的經典,是來給《無量壽經》做補充說明。因為這部經提了一些綱領,細目沒有講,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法?譬如說孝順父母,《無量壽經》有講要怎麼孝順嗎?沒講,它提出這個綱領。具體的做法就是《弟子規》,怎麼孝?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像這個就是具體的,註解這一句。所以老和尚講《地藏經》,美國同修就有疑惑:師父,你不是叫我們一部經念到底,現在怎麼又講《地藏經》?老和尚說:沒有,我還是講淨土。他說:你明明在講《地藏經》。他說這個,我是在解釋淨業三福的第一福。一定要了解主伴圓融,還有賓主,你以哪個為主。譬如說你以《地藏經》為主,那《無量壽經》也是伴,它幫助你深入《地藏經》。你以《金剛經》為主,其他的經也都是伴,幫助你深入這部經典。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大家聽經就是要明白這些道理,才不會有什麼疑問。

  是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補充?不一定。就是說,過去我也常常跟大家說一個比喻,像我們抓中藥,大家有吃過中藥,應該都知道。中藥,有時候我們的毛病,你要抓一種就可以。他這個毛病很輕,他一個甘草幾片,泡個茶喝,他這個毛病就可以治療了。毛病比較多一點,比較重的,加個三味、五味;再重的,加個十幾味。像我自己曾經吃過一百多味,這麼一大包,熬了三天三夜,那最嚴重,業障深重。那就說明你以這部經為主,你需要哪部經再來補充說明,每個人也不是完全一樣。有的人需要再一部來註解,大概就全部都可以明瞭,知道怎麼做;有的要二部,有的要三部,有的四部、五部,這個因人而異,所以這個也不是一定的。所以老和尚現在講這麼多經,就像大冰箱,菜很多,那不是叫你一餐全部把它煮光,你自己挑你這餐要吃的,你需要多少量,你要怎麼配。或者跟我們抓中藥也是一樣,你要抓幾樣,來對治你現前這個毛病,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但是主要,基本的,像講孝,像《地藏經》是老和尚成立新道場,他一定要講的。他說沒有地,什麼都不用談了。《十善業道經》也是基本的,這個等於是共同科目,包括現在的《弟子規》。《十善業道》後面講到,「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所以我們雖然念佛,還沒有發菩提心,你要補習這個十善,這個十善業幫助你發菩提心。不管你要修四聖諦的菩提心,或者十二因緣的菩提心,或者是菩薩無上的菩提心。或者你要求個人天福報,都要依這個善法,以為根本,才能成就。所以老和尚講,叫現前補習,就是這個道理。

  《弟子規》這些,我們一定要學習,因為我們畢竟不是那種上根利智的,一聞千悟,聽一句他就開悟了。我們如果不是那樣的根性,那這些補習功課還是需要,不然我們在生活當中,我們就不懂得怎麼做人、怎麼處事、怎麼存心,這個進退都沒有個依據。在生活當中,我們進退沒有依據,你心就會散亂。事情不會處理,講話講錯話,等一下懊惱了半天,那你念佛還能得功夫成片嗎?每天處理事情,一天到晚生煩惱,那你怎麼有辦法念到功夫成片?這個就是我們功夫成片的障礙。所以現在這個《弟子規》、《十善業道經》,也是幫助我們發菩提心,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亂的助緣,等於是助行。如果你真是老實念佛人,那真的是不需要。因為我剛才講了,有的人他業障輕,他不需要那麼多。這個是也沒有什麼好供養大家,個人業障比較重,所以有這些感受,提供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大家長年在這裡念佛,都會得到佛力加持。在山上能夠長久住下來,也是我們磨鍊定力的一種方式。去年跟老和尚到日本參觀比叡山,在古代日本一些高僧大德都從比叡山出來的。不管哪宗、哪派都要去那邊山上修行十六年,學成就了才下山。老和尚就是因為去那邊參觀,聽到他們講,不過現在日本沒有人願意上去山上住十六年,是以前,古時候。所以老和尚怕現代的人沒有耐心,他回到圖文巴就提出九年。不過九年也不容易,我看要待在山上九年都不下山,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這裡就定個十年吧!我們多一年好了,住個十年,十年不下山。十年不下山,大概本地的人比較可以,如果外地來的,大概因為簽證的問題,還得要下山去。現在我們這裡有幾位是古晉當地人?你是當地人,你可以住十年。

  悟忍法師:他上山沒幾天就下山。不下山十年,十年不下山。

  悟道法師:阿凱是古晉,他都不用簽證,他可以住十年。

  悟忍法師:跑到台北去了。

  悟道法師:因為他爸爸年輕就到台灣去了。這個事也不容易,這個都是看因緣。我們現在也不敢要求,因為因緣的關係,有時候不是說我們願意下山去,有些因緣來了,你不得不下山去,這個不是自己要下山去的。但是我們雖然是下山去,能夠在山上住的時間比較長,住個十年、十幾年,沒有大成就,也有小成就,起碼你也能夠有相當一個定力。因為這個定力是怎麼磨鍊?一定是跟這個環境,跟這邊人事,這樣去歷練的。

  過去我們住在圖書館,出家就想跟老和尚學講經。那個時候哪有辦法像新加坡的培訓班,老和尚還坐在下面聽你講,還要給你寫批評,哪有?老和尚就是講開示,他就講現在學經,怎麼學得出來?就在生活當中學。他就講一個禪宗的公案,以前有個參禪的,到一個禪師那邊要去參禪,禪師什麼也沒有教他,每天叫他上山砍柴、挑水。結果他砍柴、挑水十年,有一天他就跟禪師講,我到山上來,目的就是要跟你學禪的,你也沒教我怎麼去參禪,每天叫我去山上砍柴、挑水,做了十年,我什麼也沒學到。他說我要下山了,我要到其他地方去學。這個時候禪師看看,他的因緣成熟了,磨鍊得差不多了,那個時候再教他參禪,他沒多久就大徹大悟。

  為什麼沒有一去就教他怎麼參?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具備參禪的條件。我們修行,六度當中,布施跟忍辱是一個中心。《金剛經》講布施、忍辱,講得最多。第一個布施,教你要放下,身心世界要真放得下。持戒,當然是需要。持戒,如果沒有忍辱,保不住,就火燒功德林。所以在這個十年當中,道場有很多人事物。人事物,我們平常講,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順心的事情比較少,會忤逆你的、會違背你意思的比較多,那這個當中你就要修忍辱。所以悟忍法師,老和尚就是要她修忍辱波羅蜜。所以我們不能忍的時候,就要想到師父叫我悟忍,就趕快要忍下來。

  《金剛經》講,「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大忍有大成就,小忍有小成就。一定是經過這樣的一個磨鍊,忍辱,你修到一個程度,你的心就定下來,你就能夠提升了。你境界提升,就精進,提升了。提升,你才能得定;定了,才會開智慧。這時候教他怎麼參,才能得定。所以我們要跟老和尚學講經,那時候哪有辦法,就是在人事當中磨鍊。所以在這個當中,也是訓練我們忍辱的。所以布施、忍辱是禪定的前方便。所以這個六度,它有一定的順序。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也是要經過很多人事物的磨鍊。有些人他忍得受不了了,他就想一個人去躲起來。大家想一想,一個人躲起來,是不是心就會清淨?不一定。沒有別人找麻煩,會不會生煩惱?自己跟自己會過不去,不相信你試看看。自己住也會生煩惱,有的人甚至會發狂,一個人。

  像悟本師兄以前說做煩了,他說我們二十四小時待命,在家人還有放假,我們出家人什麼假也沒有,而且還要二十四小時待命,什麼都要幹。那個時候是什麼都要做,拉拉雜雜什麼都要做。在華藏圖書館那個環境,悟儀法師她們是很清楚,以前附近有些喝酒的,酒喝下去就撒尿、拉大便,就拉在樓梯間,臭得要死,我跟師兄兩個人壓著鼻子掃大便,那個也是熬了很多年。後來也有幾個女眾師兄,也是去掃過大便,像悟梵師都掃過,有的不敢去掃。這個我們都是修忍辱,我在圖書館待了十二年,修忍辱。那個時候我從基金會到圖書館,有一些基金會的菩薩就去圖書館跟老和尚講,悟道法師要去基金會那邊,基金會都沒有法師,邀請他過去。老和尚就跟他們講,悟道要把他磨得圓圓的,才能出去。他說我那個角太多了,稜角、稜線太多,要磨得圓圓的,像這個盤子一樣

  在那邊,的確是磨了不少,但是還沒有磨乾淨,所以離開圖書館還繼續磨,不同的對象來磨。因為在圖書館是給館長,還有一些客觀環境來磨,離開圖書館,自己收了徒弟,被徒弟磨,徒弟也是我的善知識。徒弟有的不聽話,你會生氣,氣到最後,就放下吧!現在看了就不會氣,我們境界就提升了。所以有些徒弟,讓我生氣的,他也是善知識,他在考驗我忍辱的功夫。以前不聽,我會睡不著覺,那個心會結在這個地方,真的就像快要吐血一樣。現在想一想,何必呢?徒弟自有徒弟福,你操什麼心呢?放下吧!所以現在就比較平淡,現在我就會比較開朗一點。雖然還沒有完全放下,但是有放下一部分。

  所以我建議悟忍法師也要收徒弟,境界才會提升。就好像自己有兒女一樣,你把兒女生下來了,你怎麼辦?你不忍,也得忍;不受,也得去受。所以收徒弟也有這個好處。老和尚已經執照發給你了,你就依教奉行吧!這次來,我幫你舉行個儀式,如果你怕混淆不清,就用原來我們十普寺的見字輩。看要見什麼?見佛是最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收徒弟也是提升我們的境界,你剛開始會很生氣,沒錯。但是氣到最後,你就會提升,你就慢慢不會氣了,你境界就提升了。他幫助你提升境界,所以這個也不是壞事。

  聽眾:但是師兄不是講過嗎?說要力行《十善業道》,還有《弟子規》之後,落實之後,才能。

  悟道法師:這個可以兩年的時間先學,先不要受戒,先學這兩樣東西,學兩年。學了大概可以,再去受戒。

  聽眾:那就是先剃了。

  悟道法師:但是你也不要指望,收徒弟百分之百都達到這個水平,因為佛陀也是示現給我們看,佛陀的僧團都還有六群比丘,對不對?那我們何德何能,收十個都是佛菩薩,那怎麼可能?除非在極樂世界,在娑婆世界是沒這回事的。所以彼此,師徒之間也是互相成長,我覺得是教學相長,因為這個是心路歷程。所以徒弟有些會這種情況,你就不會感到很意外,你就會很坦然去面對、去接受這個事實,然後你用另外一個角度去看,我們自己會業障現前,他也會業障現前,那你也要去同情他,以同情自己的心理去同情別人,他也是在修。所以我們就是要恆順眾生。

  我現在收徒弟,也是有些方面不能太勉強,有些方面他能夠接受的部分,要求;不能接受的,就不能太勉強,要時間給他,彼此都在修。這個也沒有什麼不好,我告訴你,這是根據我收徒弟的經驗,寶貴的經驗提供給你。因為你已經有執照了,其他師兄弟都還沒發,對不對?你已經有執照了。老和尚發執照,他也不是隨便發的,我們要相信老和尚他的智慧。

  悟忍法師:師父有對他們開示。

  悟道法師:當然老和尚他的要求是一定,「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他當然要求要高。他當然不能說,你們就這樣子,就很好了,可以了,哪有這樣?一定說,你們要做到像佛菩薩這樣,一定是這樣。如果達不到?還有個羅漢;再達不到,還能帶業往生。所以我跟你講真的,這個也是互相磨鍊,這樣境界彼此才會進步。

  聽眾:互相成長。

  悟道法師:對!所以有時候徒弟來忤逆,也不是不好,你可以修忍辱。你氣死了,也沒有用,他還是有行我素。如果要用師徒的標準去要求他,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他就反抗。所以在這個當中,我們就要修忍,你那個法號就用上了。

  悟忍法師:我就是還沒修好,所以師父要我修。

  悟道法師:就是沒修好,才要修。修好了,就畢業了。

  悟忍法師:還沒修好,就要收徒弟,等一下不是很慘,自己都做不好。

  悟道法師:因為你要收徒弟,才會修得好,因為有徒弟在下面逼你。你沒有收徒弟,反正我沒徒弟,修不好也沒關係。

  悟忍法師:我一定要往生,沒有不行,真修不好,這麼多人。

  悟道法師:收徒弟你也不能完全想要收好的,有時候壞的也要收。

  悟忍法師:對不起,我都不知道。

  悟道法師:不然你要有記錄。

  悟忍法師:師父說,要住上一、二年,然後要修《十善業道經》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還有《弟子規》,他說如果《弟子規》會背,有做到,會寫,那就可以剃。但是他們要剃頭的人要自己講,不是我去講。我去講,我有責任。

  悟道法師:講什麼?

  悟忍法師:自己要剃頭的人,自己要發願,自己要講,對不對?師父講,叫他不要走。我們覺得自己做得可以的,然後常住大家也都很歡喜,再去剃,這樣比較好。也沒有講,我自己就去幫人剃,剃了,結果變自己負擔,對不對?壓力很重。

  悟道法師:通權達變,也不能死在言下。死在言下,就變成佛呆子,要能通權達變。真的,我沒有騙你,譬如你在管理這個道場,很多情況他不能理解。好像你軍隊,你在前線打仗,皇帝在皇宮他不知道,你在那邊拼死拼活,在衝鋒陷陣,他不知道,不知道那裡的情況。所以有些現實的情況,你自己要做處理。師父他老人家沒來,他不知道。

  聽眾:現在寺裡面,是說他們常住兩年。

  悟忍法師:對,他們都還沒有。

  聽眾:他們要常住兩年,兩年之後,他們願意的話就可以。

  悟道法師:兩年是一個緩衝期,就是學《弟子規》跟學《十善業道經》,這兩年就是說在這個地方奠定基礎。然後這個基礎大概有六十分以上,就可以剃度。剃度之後,再學一年的《沙彌律儀》,就可以去受戒了。大概三年。

  聽眾:要,都三年。

  悟道法師:就是說從兩年,然後一年。

  悟忍法師:他們都還沒有滿一年。

  悟道法師:有滿一年了嗎?

  聽眾:不是已經滿了嗎?我記得滿三年了。

  悟道法師:不過,發心要出家是很好,事先的預備功夫做得愈好,那愈可以。因為我們還沒有出家之前,有些業障還不會現前,出家之後,有些業障會陸陸續續的現前,自己身體方面,還有人事境緣方面,這些業障都會現前。如果你在家這個階段能夠多修福,福能除障,出家就沒有障礙。如果沒有福報,出家障礙還是滿多的,這是事實,不是身體不好,不然就是很多拉拉雜雜的事,讓你心靜不下來。

  悟忍法師:我就是業障現前。

  悟道法師:我出家,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業障一個階段、一個階段都出現,非常重,求佛力加持。念佛消業障是很殊勝,很快,但是要有耐心。現在大家在這裡念佛,不管怎麼樣都會消業障。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但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的業障,無量無邊。雖然念佛有消了一些業障,但是還沒有完全消盡,所以還要繼續念。這個念的當中,前面講第一個就是深信,信心。這個信心非常重要,往往有一些境界現前,我們信心就會喪失、就會動搖。一般來講,我們業障沒有現前的時候,這個信心都還能保持。一旦我們遇到一些挫折、困難,或者是身體有毛病,種種的境緣來,往往在這個時候信心就會退了,信心就會動搖。或者遇到一些不同的知見、言論來的時候,我們的信心也會動搖。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這個當中去歷鍊,能夠把持自己的心真誠清淨平等。所以在一切人事當中無非是練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練這個。所以一切境緣,我們都要能夠回過頭來,去觀照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現在起這個心動這個念跟菩提心相應,還是跟煩惱相應?這是我這些年來,也是常常在觀察自己的。這樣我們才會知道,我們的心態、我們的毛病在哪裡。

  所以今年我們到圖文巴淨宗學院去上《弟子規》,那也是老和尚他大慈大悲威德的加持。當時去,我也覺得出家這麼多年,都在聽大乘經論,聽老和尚講的,老和尚現在又要求要上《弟子規》。老和尚他要帶我們去上課、去聽課,我們當然也不能說不去,應該要依教奉行。雖然依教奉行,但是也是勉為其難,心裡總是帶著有些勉強,不是很自然、很樂意的欣然接受。這是我個人的心路歷程。總會覺得這個《弟子規》,好像過去聽起來就是教童蒙小孩,我們現在都這麼老了,學也學不來。再學這個,感覺上有點吃力跟困難,因為習氣已經很重,要再學這個,實在是有困難。總會覺得我們現在是很難有辦法來學這個東西,因此也就沒有很認真要來學這個東西。但是因為老和尚他這麼重視《弟子規》,所以我們也是勉為其難的依教奉行去聽課。聽課的過程當中,當然自己的起心動念,拉拉雜雜這些嫉妒障礙,種種的念頭都會起來。所以今年我到圖文巴,我自己心態一直在調整。最難降伏的就是慢心,我慢。老和尚他也示現給我們看,他說他年紀這麼大,他快八十了,他都在聽。他都能坐在下面聽,那我們憑什麼不能坐在下面聽?所以我那個時候就一直調伏自己的慢心。這個慢,貪瞋痴慢,四大煩惱常相隨,因為我們總有分別心,所以這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因為有這些在攪亂,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達到。所以這些地方,也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我們換一個不同的人來,我們用什麼真誠心去看待一切人都是佛菩薩?

  所以這次在善果林辦《弟子規》,蔡老師他到圖文巴之前,先到台南淨宗學會,聽說講兩個禮拜,兩個禮拜講完,然後再到澳洲。澳洲講的過程當中,在吃飯的時候,就是老和尚、蔡老師他們都在,我就跟老和尚說,蔡老師有到台南講一場,那是不是台北也需要辦一場?老和尚跟我講,他現在很忙,恐怕沒時間,他現在有培養很多老師,講得不錯,可以請其他的人去講,老和尚是這麼跟我講的。老和尚這麼說,當然我們也就能夠理解,的確也很忙。今年在善果林辦,是楊老師打電話給我,她說蔡老師安排一個月在善果林,辦四個梯次的講座。這個課程,我請耕心蓮苑跟莊慈師她們排一排,然後拿給楊老師看。她說可以,再修改一下,這樣去做。所以這次的講座是楊老師她主動提出來跟我們講,安排這個時間出來。因為老和尚這麼講,我們也不敢再去講些什麼,怕再講就變會造成他們的困擾。所以這次是這個因緣,事先我們也都沒有這種心理準備。因為老和尚說要請別人,別人都是大陸的,什麼時候來?我們也不知道,這是一個未知數的事情。所以這次因緣是楊老師她說要辦,她跟我講,你們華藏來辦。我說好,如果要我們辦,那我們就來辦,是這樣的因緣。這次辦得也算滿順利,還算順利。當然有很多地方,我們還是做得不理想,還要改進。古晉這裡聽說十月份也有三場。

  悟忍法師:也是楊老師講的。

  悟道法師:楊老師安排的,我們尊重她的意思,就是她有排,來講;沒排,我們也不敢去強求,這個也是順其自然。重要的,我們排蔡老師來講,我們一定要知道心要轉境,不能被境轉,因為外面的一切都是境界。境界,就是一個是跟菩提相應,一個是跟煩惱相應的。跟菩提相應,就是我們不起貪瞋痴慢,嫉妒障礙這些心。我們保持這個清淨平等覺的心,就是跟菩提心相應。如果起貪瞋痴慢疑、嫉妒障礙這個心,就是跟煩惱相應,就會障礙我們信願念佛,障礙我們念佛功夫成片,一心不亂。所以我們心態上,就是遇到這個境界來衝擊,然後你自然會有這種反應,你那個反應不是跟菩提相應,你就是跟煩惱相應,這個自己起心動念要去檢點。這個煩惱起來是很自然的,我們要懂得去把它轉過來,這點非常重要。所以我們遇到一些境界,無非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個境界在眼前來的時候,我們就要能轉得過來。你轉得過來,馬上可以從你臉上看得出來。轉不過來,就是會生煩惱,那個臉表情就是會怪怪的。那個怪怪的,就是沒轉過來,他還是跟煩惱相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