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九十三集)  2006/4/7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93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九十三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第一時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

  我們講到懺悔偈這四句。這集接下來看下面四弘誓願。上面懺悔,懺悔完之後發願,四弘誓願,我們學佛的人,大家時常聽到。第一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

  這個願是佛發的願,佛的願是普度眾生,我們學佛要跟佛一樣,佛發這個願,我們也要學習佛發的願。發心、發願,為一切眾生真實利益去著想。眾生無量無邊,這個眾生包括九法界的眾生,包括遍法界虛空界,要在《華嚴經》裡面講,重重無盡法界裡面的眾生,我起心動念為他們著想,幫助他們破迷開悟,幫助他們圓成佛道。這是一切諸佛菩薩的本願,我今天也發這樣的大願。這個大願一發,了不起,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保佑你,為什麼?你跟他是同心同願,志同道合,你和我是同志,佛菩薩哪有不護念的道理!一切善神哪有不擁護!你不求佛護念,佛也護念你;你不求善神擁護你,善神也保佑你,為什麼?你發這個願了不起。

  可是我們念這句有沒有發這個願?我們的心有沒有照這句的願來發?沒發。怎麼知道沒有發?看到那個人我討厭他,還有不喜歡的人、討厭的人,我們就不會發心要去度他,所以說「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所有冤親債主都要度。我們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對我們好的人、惡意對我們的人都要度他。沒有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某某人,這個人除外,那個我不度,沒有這種說法。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任何人都要發心去幫助他。所以我們天天念,這個願並沒有發,這個願一發,你還得了嗎?這個願真正發起來,願以導行,你發了願,後頭行為就接上去。你口頭發願,後面沒有行為接著,你的願是假的、空的,說得不好聽是自欺欺人,欺騙自己,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生,我們應當要知道。

  這個願在佛菩薩沒有問題,佛菩薩有智慧、有能力、有福報,確實能夠度一切眾生。我們今天發這個願,我們沒有智慧,沒有德行,也沒有福報,我們拿什麼去幫助別人?完全沒有能力要怎樣幫助別人?我們在現前這個情形也是能夠幫助人,怎麼幫助?隨喜,修隨喜功德。看到別人做好事,我們歡喜、讚歎,這是我們能夠做得到的。只要盡自己的心,盡自己的力量,盡心盡力讚歎隨喜,幫助別人就是圓滿功德。所以真發這個願之後,你的善心生起來,善念生起來,你的善行生起來,自自然然你會改過自新。這是四弘誓願第一願,你真正發了,發了,你的心態、你的行為一定跟過去不一樣,一定會改變。底下這一句:

  【煩惱無盡誓願斷。】

  真正發這個大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大願一發,首先自己要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孔老夫子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第三個是辦事(我們今天講的技術能力),第四個才是文學,他有次第的。頭一個是德行,德行就是講你首先要做個善人。善人的根,三善根,無貪、無瞋、無痴。你要把貪瞋痴斷掉,你才是真正善人,你這個人不會作惡。世間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這個根生出來,無貪、無瞋、無痴。世間所有一切罪惡、所有一切惡業都是從三毒生的,貪瞋痴。貪瞋痴生惡業,所以叫三毒。無貪、無瞋、無痴叫三善根,生世間所有一切的善業。你要先斷煩惱,煩惱就是前面講的無始貪瞋痴,你要先斷這個。把無始劫以來貪瞋痴慢疑的煩惱習氣要斷盡,斷了煩惱之後,再學法門。你要沒有學問,沒有本事,你救不了人;你幫助人,幫助不大。所以斷煩惱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然後才學法門,他有順序的。我們今天,古來祖師大德要求我們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是幹什麼?斷煩惱,沒有別的。煩惱斷盡,智慧開了才:

  【法門無量誓願學。】

  智慧沒有開,法門怎麼學法?煩惱盡了,法門修好了,最後:

  【佛道無上誓願成。】

  這首偈的意思很深。因為這首偈是一切諸佛如來的總願,一切菩薩修行的次第,這是總的指導綱領。我們初學從哪裡學起?第一要發願。願要是真的發了,行就不難。實在講四弘誓願真正的願只有頭一句「眾生無邊誓願度」,後面的三願完全是為了圓滿第一願才有的。怎樣能夠做到普度眾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我都有能力去幫助他?諸佛如來、法身菩薩雖然有能力,有這個心願,還需要一個客觀的條件,這客觀條件是什麼?眾生要肯接受,那就是有感。眾生有感就是肯接受,不肯接受就沒有感,沒有感佛菩薩就沒有應,諸位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有感斯有應,感是我們願意接受,佛菩薩威神加持。

  也有同學會問,我們都很樂意,都是希望佛菩薩來幫助我們,佛菩薩為什麼不來?這就是章嘉大師他老人家所說的,我們本身有業障。不是佛菩薩不來,是我們自己有障礙,他加不上,這個道理都要懂。不是佛菩薩不靈,佛菩薩真靈,我們自己的業障習氣太重。我們求佛菩薩來幫助完全是私心、完全是自利,自私自利就是大障礙,這就沒辦法,沒法子感應。我們不是為自己,不為自私自利,我們為眾生,這樣祈求佛菩薩加持的障礙就沒有了。念頭一轉,大公無私,也就是說你的念頭與佛菩薩相應,與性德相應。

  中峰禪師這裡的開示,因為他是禪宗的大德,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大善知識,所以講得再淺顯還是有深度。縱然我們聽到好像是懂了,實際上沒懂。就像普賢菩薩這首懺悔偈,諸佛如來的四弘誓願,我們念得很熟很熟,好像是懂了,其實沒懂。為什麼沒懂?你不能落實,你沒有做到。「眾生無邊誓願度」,你還有很多怨恨的眾生、討厭的眾生,你絕對不會去度他,所以這一願你沒有。這一願沒有,後面三願肯定你就沒有,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你真的發了這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第一個,你的心量拓開,真的像諸佛菩薩一樣,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第二個,你肯定怨親平等,你會用真誠清淨平等心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那你這個願是真發了。真發之後,念念想落實,我真能做到,真能做到那要先修自己。佛在經教裡頭常說,菩薩自己未度,而能度人,無有是處,沒有這個事情。自己還沒得度要怎麼度人?所以你想度人,先度自己,那就是成就自己的德行。斷煩惱是成就德行,學法門是成就學問、成就智慧、成就能力,你才有本事幫人家的忙。有德行沒有本事也不行。

  所以修行是有次第的,先修德行,再成智慧,最後還得要成就無上佛道,為什麼?你才能普度。你要不成無上佛道,你就度不了摩訶薩。這些地上菩薩、等覺菩薩,你在他之上,你不在他之上要怎麼度他們?所以你要在他上面,你才能度他,才能幫助他。所以一定要發這個願,『佛道無上誓願成』,眾生無邊誓願度你才真正能做到圓滿、做到究竟。等覺菩薩也是眾生,佛門裡面常講九法界眾生,等覺菩薩、菩薩是九法界裡頭的,只有佛一個人超越九法界,所以佛果地上才能普度眾生。

  講到學法門,煩惱沒有斷之前,學法門還是幫助斷煩惱,這個道理要懂。所以祖祖相傳,教誡初學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是為斷煩惱,成就你的戒定,是為這個。到你戒定成就,定中發慧,生智慧了,這個時候才是真正『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華嚴經》上善財童子為我們示現的參學,參學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由此可知,發願(這是菩提大願),你發願度眾生,你修戒定成就根本智,這是在老師會下(善財童子的老師是文殊菩薩)。戒定圓滿,智慧開了,定發慧了,這個時候出去參學,參學成就後得智,成就無所不知,那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為什麼要成就圓滿的後得智?眾生根性不同,絕對不是一個方法能普度,所以要種種方法,應一切眾生種種不同的根性。所以學無量法門不是為自己學的,是為眾生學的。但是你要曉得,無量法門都是接引眾生的方便,這就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接引眾生的,總得要想方法幫助眾生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成熟之後,再給他真正的法門。

  真正的法門是什麼?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這一法是真的,其他統統是方便。家師說聽他講《華嚴經》,他在《華嚴經》上多次講到,《華嚴》、《法華》都是方便。接引這些菩薩到華藏世界,在華藏世界裡修行,善根福德因緣深厚的,三賢位就發心念佛往生。如果善根福德因緣差一點的,必須在華藏世界修到地上菩薩,登了地,這個時候智慧開了,沒有疑惑,能夠相信普賢、文殊的話,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在《華嚴經》裡面,我們看到「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這多明顯!十地菩薩,「始」,開始是初地;「終」是十一地,就是等覺。在這十一個位次,肯定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到最後只有這一法顯示出來,讓你快速成就,成什麼?「佛道無上誓願成」。最究竟、最圓滿在西方極樂世界,華嚴歸極樂。所以要細細去看,細心去體會,我們這才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

  家師給我們說了多次,他在年輕學佛的時候,沒有人給他講得這麼清楚、這麼透徹。為什麼?人家要是給他講得這麼清楚、這麼透徹,他早就相信了。老師為什麼不講?這也有原因。他的老師是古人,思想是古人,教學的方法是古人,古人不說出。為什麼不說出?說出來之後,把你的悟門堵塞了,所以不說,讓你自己去悟。你自己悟了之後,老師給你印證,這是古人的方法。

  家師現在走的路,不走古人的路,為什麼?走古人的路,恐怕許多同修一生一世都不能悟入,為什麼?煩惱習氣太重,你不可能悟入,所以他把這個事情說破。說破對你有沒有好處?好不好很難講,真的佛法沒有定法。如果這個說法你聽清楚、聽明白了,你在佛法上產生信心,專修淨土,不悟也不要緊。祖師大德說得很好,「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在這個世間你開不了悟,見到阿彌陀佛,你就開悟了。如果這個心願生不起來,那在阿賴耶識裡面種了一個善根,這個善根力量很強,將來遇緣必定成熟。

  前面我們說過,諸佛菩薩為一切眾生演說,最重要的是契機契理。所以我們觀察現前這個世間眾生的根機,古大德那個方法是好,不契現在人的機。但是原理原則我們一定遵守,決定不能違背原理原則,違背原理原則叫不契理。契機不契理不能成就,那是魔說。理機雙契,兩方面都要顧到。

  所以學法門這樁事情,家師就特別跟諸位講清楚,德行沒有成就,學的法門多了有妨害,沒有利益,一定到你三昧現前。我們再把標準降低,你自私自利的念頭沒有了,名聞利養的念頭沒有了,可以不受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行,差不多了。你有這種功夫,就是沒有大智慧,不能大徹大悟,有點小智慧。你真的智慧現前,你可以去學法門,可以參學,你學習的空間可以放開,廣學多聞成就你的後得智,一面成就後得智,一面又增長你的定慧。

  在修學過程當中,如果你覺得自己的戒定逐漸遠離了,那你就要特別小心謹慎,趕緊回頭,為什麼?你錯了。慧開了之後,後得智得到之後,你的戒定一定是增長,你不會退。慧幫助你的戒增進,幫助你的定增進,這是肯定的。絕對不是說智慧現前,戒定就沒了,那是魔不是佛。四弘誓願我們就介紹到此地。再看下面這一句,這是稱讚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

  『南無』是皈依的意思,禮敬的意思。普賢菩薩,普賢稱之為王,這是特別對他尊敬。普賢菩薩是華嚴三聖之一,這我們都很熟悉。華嚴三聖當中,毘盧遮那佛,再來就是普賢、文殊。普賢也翻作遍吉,遍是普遍,遍是普的意思,吉祥也是賢的意思。在中國一般翻譯的,翻遍吉也不少,特別提起讓大家知道。佛菩薩的形像、名號都是表法,這在《華嚴經》上說得太多太多。普賢菩薩代表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實在講這都是自性、性德。

  前面中峰禪師說得很好,「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兩句話我們不能輕易看過,那個意思很深,對我們修學來說是非常大的幫助。知道什麼?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說佛的德就是說性德。普賢菩薩代表我們的理德,我們自性真如之理,真如之理是遍吉(是普賢),普是平等沒有高下,你要懂這個意思。我們的性德,本性、大德,是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永遠不會失掉的,它不會跟著我們生死輪迴轉,本性不會跟我們轉。生死輪迴是緣,法性不隨這個緣。縱然緣有聚散、有生滅,法性不隨這個緣,法性沒有聚散、沒有生滅,所以性德是真常。我們凡夫可憐的是把自己的自性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本來面目。迷失了自性,當然性德就不能現前。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對一切人事物,總覺得自己好,別人不如我,普賢之德就沒有。不知道遍法界虛空界一切人事物跟我是平等的,決定沒有高下。我們尊重別人是尊重自己的性德,禮敬別人是尊重自己的性德,這個事實真相沒人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孝親?孝親是尊重自己的性德。為什麼要尊師?尊師是尊重自己的性德。決定不是老師希望別人對他尊敬,那是小人不是君子,為什麼?沒有離開名聞利養。真正君子起心動念、一切作為,他隨順聖人的教誨;聖人沒有這樣教給你。

  君子還沒有證得,賢人已經證得少分,聖人證得圓滿。賢人證得少,還沒有圓滿。儒家的聖、賢、君子,就是我們佛法裡面講的佛菩薩、阿羅漢、學佛的善知識。佛與法身菩薩證得圓滿,聖人;聲聞、緣覺已經證得一點,不圓滿,賢人。我們凡人,六道裡面的凡夫,真正能夠捨棄自己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常講放棄自己的成見,一切隨順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這就是儒家講的君子,佛門說善知識。經論上沒有這樣教導我們,我們還有這種習氣,可見得這叫業障深重。經典時時教導我們,但是我們的習氣業障很重,轉不過來。還是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嫉妒別人,障礙別人,總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一點,比別人高,這是凡夫,這不是君子。

  所以歸命、稱讚,無一不是隨順性德,無一不是幫助我們恢復性德。性德是本有的,迷失了,現在佛菩薩用種種方法幫助我們恢復,道理在此地。所以我們曉得普賢菩薩是代表性德裡面的真理,真定,性定,大行,普賢大行。大行是什麼?前面講的十願。十願,禮敬是大行,普賢大行,是性德裡面自然流露。對一切眾生的恭敬,跟對諸佛如來的恭敬沒有兩樣,形式上不相同。我們見佛菩薩形像會頂禮三拜,我們不能看到一隻螞蟻、一隻蚊子也向牠頂禮三拜,那就錯了;形式上不一樣,裡面恭敬的意念完全相同。我們對蚊子、螞蟻、蟲的恭敬,跟對諸佛如來的恭敬心絕對沒有兩樣,是平等的,但是在儀式上是兩樣,儀式是隨順世間。理要參透,然後才有行動表現。

  附帶說一下文殊菩薩,這兩個菩薩常常在一起,文殊菩薩表自性智慧。你看普賢表理,文殊表智,理智一對。普賢表定,文殊表證,唯智能證;但是唯定能開智,唯智能證,智行一對,他們分不開。第三,文殊表三昧,普賢表般若,三昧、般若一對。所以他們兩個人的關係,這樣就很清楚,理智、行證、三昧般若。一切諸佛如來身邊都有文殊、普賢,表法。所以釋迦如來,我們看大雄寶殿,這裡面供奉佛菩薩,有很多都是供,當中釋迦牟尼佛,兩邊是文殊、普賢,大乘法門大概都是這個供法。小乘法裡面供,當中供釋迦牟尼佛,兩邊供迦葉、阿難,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兩大弟子。迦葉傳禪宗,阿難傳教下,宗門教下這兩大祖師,都是表法的。

  我們常常看到的,文殊騎獅子,在佛的左手,他的位置在佛的左手;普賢騎白象,六牙白象,他的位置在佛的右手。理智、行證、三昧般若圓滿,統統圓滿了就用毘盧遮那來代表,毘盧遮那遍一切處,代表大圓滿。所以《華嚴》這部大經所說的就是一佛二菩薩圓修圓證的法門,所以稱之為華嚴三聖。這個代表是一切行德之本體,所以《華嚴經》上說十大願。這是我們對於普賢菩薩簡單的一個介紹,詳細的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講得很多了。

  這個地方,法事做到此地,一切要結歸在性德。這個地方,『南無普賢王菩薩摩訶薩』,三稱是結歸性德,要懂這個意思。下面還有一番開示,我們看這個文:

  【上來懺悔發願已竟。】

  這前面,「往昔所造諸惡業」是懺悔;「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發願,到這個地方做完了。下面說:

  【亡靈某當知。】

  『某』,是為什麼人做的,為某人做的,把他的名字寫在這個地方。這是你應當知道。

  【夫淨土之為教也。】

  『夫』是語助詞,我們的言語,古人,幫助的,開頭的言詞,這沒有意思,幫助說話,一個開頭。『淨土之為教』,這就是淨土的教學。

  【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

  這是特別把淨土的教學給亡人講清楚。這個事情是不是牽涉到迷信?對亡人開示說法,這是不是迷信?你要是說迷信,它真有這個事情,有這種事情。亡靈,你不能說沒有,事實有這個事情,不只一個人,家師說他遇到很多。有人在晚上,大概在下午五點以後,你要念《三時繫念》就有許多鬼神,真的,你念這個東西把鬼神都招來。有時候你自己不是十分誠敬,鬼神就來找你麻煩。還有晚上誦《地藏經》,也有鬼神擾亂你晚上睡不著。不只一個、二個,很多,這些事情不是一、二個人偶然發生的。家師說遇到很多,聽說的也很多,這都在我們周圍的事情,現在的事情。

  現在我們看到科學裡面的報告,現在在美國、加拿大研究前世今生、研究輪迴的人很多,報告很多。那邊的同學們給我們蒐集了三十幾種,就是最有名的,可以說在美加地區提起,大家都知道。最明顯的這些例證,這些例子、證明,蒐集三十幾種寄到我們學院。這些事情在中國那更多,比外國還多,鬼神的事情。古人讀書筆記裡面,像大家很熟悉的,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裡面就說得很多。筆記小說裡面,《聊齋志異》、《子不語》、《夷堅志》這一類的東西,這一類的書籍裡頭記載得很多。

  家師在講席當中也曾經說過,他說他也曾經遇過,自己遇過,他也曾經說給大家聽,這是他年輕的時候親自遇到的事情。朱鏡宙老居士也是親自遇到,朱老居士早年在台中幫助家師學佛,幫忙很多。朱老居士他是學科學,以後自己遇到鬼,他才相信。他自己沒有遇到之前,他的老岳父章太炎曾經做過東嶽大帝的判官,他岳父給他講很多鬼神的故事。朱老居士自己沒有遇到,他岳父跟他講的,他都當作傳奇故事來聽,不相信,到他自己真正見到了,他才相信,完全是真的不是假的。家師認識這位老人,朱老居士,家師認識他的時候,已經六十九歲,家師那時候才二十幾歲,還沒出家,在台中蓮社認識。他的年紀比家師 淨空上人大很多,所以都把他當作孫子輩看待,很愛護,常常講這些故事給大家聽,這些故事都是他一生自己親身經歷,不是聽人說的。

  我們現在真正明瞭,物質不滅,精神也不滅,只是聚散而已,聚就是合在一起,散就是散開,它沒有消滅,它隨著業力轉世投胎。物質有聚有散,我們靈魂,靈魂就沒有聚散,這跟物質不一樣。物質有聚有散,散了會再聚。靈魂沒有聚散,這是屬於精神,它是隨著業力轉世投胎。靈性不滅,不會消失,但是這還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真的是法性,法性是如如不動。靈魂是什麼東西?佛家講神識,是迷了的法性。法性不是全部迷,局部迷,產生這個現象,是這樣的現象。它不是最真實的,但是它比物質還要真實,靈魂比物質還真實。物質是聚散生滅無常,神識也是凝聚的,是迷妄。迷,起妄念產生的,它必須要到大徹大悟,它就回歸到自性;沒有到大徹大悟,這個神識它存在。就像太空當中一團迷惑,一片雲彩在那裡到處漂流,它不會散,到大徹大悟就好像遇到大風把雲彩吹散,它就沒有了,沒有了,回歸到自性。天上的雲吹散了,回復天空的晴朗,那就叫轉凡成聖。這集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還有,我們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