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八十二集)  2005/11/3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82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八十二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

  【十萬億程。東西不隔。二六時內。凡聖同途。】

  『十萬億程』是講遠近不二。『二六時內』是講時間,過去、未來不二。『凡聖同途』是說明一真法界的境界,一心能證,能現、能變、能證。總而言之,離不開一心不亂,一心太重要了。下面的文:

  【低頭合掌白玉毫。星明日麗。】

  這句是講禮敬。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個是「禮敬諸佛」,第二個是「稱讚如來」。『低頭合掌白玉毫』是如來三十二相之一,就是眉毛當中的白毫相,眉毛當中有兩支白毫捲起來,「白玉毫」是指這個,我們在經典裡面讀得很多,看到這個記載。佛白毫放光,光中化佛,普度眾生,這是表禮敬,教導我們常懷禮敬,對一切眾生,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常常懂得禮敬。禮敬諸佛裡頭,諸佛就包括《華嚴經》上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為什麼?有情有佛性,無情有法性。前面所說的心心即佛、佛佛惟心,佛佛裡頭包括三世一切諸佛,包括情與無情,所以禮敬的心不能須臾或離,就是不能須臾離開,要時常保持。『星明日麗』,這是禪機,怎樣才能體會?離妄想分別執著。一心對「星明日麗」,一心對才是真正的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的禮敬,這裡頭決定沒有一絲毫妄想執著,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妄想執著。接著下面這句是讚歎:

  【歌詠讚揚紫金容。】

  佛的身相,我們在《無量壽經》上看到紫磨真金色身。前面禮敬只講到三十二相的白毫相,這個稱讚是佛的全身。『歌詠讚歎』,我們佛門裡面的梵唄偈讚。

  【霆震雷轟。】

  讚歎是有音聲,禮敬是沒有音聲,讚歎就有音聲,這個音聲我們常講響徹雲霄,用『霆震雷轟』來形容。「霆震」是迅雷,打雷很快速,諺語裡面所謂「迅雷不及掩耳」,為什麼?距離太近。你一看到閃電馬上就聽到聲音,它距離太近,聲音非常響亮,來不及掩耳,耳朵還來不及掩,雷聲就出來了,這四個字是形容這個。我們通常講歌詠讚歎響徹雲霄,就接近這個意思,就是讚佛。讚佛,諸位要知道就是讚性德,所以一切都不離自性,自性如如佛,讚阿彌陀佛是讚自性彌陀。學佛的同學為什麼很久都入不了境界,都得不到佛法真實的利益?不要說多,少少的利益都得不到,原因在哪裡?原因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放不下,分自分他,換句話說,你總是落在二三,你歸不了一。什麼時候你能歸到一,佛法真實的受用你就得到了。

  歸一,一是什麼?一心不亂。無論修哪個法門,我們常講,手段不相同,方法不相同,修的是什麼?統統修一心。一心在禪宗裡面講就是明心見性,在教下叫大開圓解,在我們淨土宗裡面叫理一心不亂,才真正得受用。宗門裡面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之後,得受用。覺悟之前你是凡夫,你過的不是佛的境界,悟了之後就不一樣。我們念佛,你就要知道我們念佛的目標要定在哪裡,定在一心不亂。要想得一心不亂,你不能把妄想分別執著徹底放下,它永遠障礙你一心不亂。換句話說,一心不亂是自性本有的,本來你就是一心不亂。你迷失了一心就是迷失了自性,六根在六塵境緣當中才起妄想分別執著,把本來一心不亂忘記了、迷失了,這是事實真相。大師苦口婆心給我們開示,沒有別的,叫我們回頭,回頭是岸,叫我們放下分別執著回歸到一心。再看下文:

  【清涼月兮有水皆含。】

  『清涼月』比喻月亮,晚上的月亮很清涼,這比喻佛性,世人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大師在此地將「清涼月」比喻作佛性,將水中所現的月影比喻所現所變。諸法所生,唯心所現,能現的是天上的月,這個月是真的,真的比作佛性;水中月影是所現所變,比喻法相。法相裡面有性,沒有離開真性,就是說月影,沒有月亮怎麼會有月影?月影也是從真的月亮來的。這就是比喻我們看到的宇宙萬象,這是法相,這相從哪裡來的?從我們的本性變出來。我們本性能變能現,法相是所變所現,法相的根源就是自性,這句話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

  【功德雲而無山不戴。】

  『功德』是自性本具的,本來就具足,不是外來的,這比喻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山高有雲霧,雲霧是從山谷裡面升起,逐漸上升則稱為雲,在地面上的時候我們稱作霧氣,霧升到天上變成雲,這個情形我們住在圖文巴這個小城市(這是座小山)常常看到。開車在路上,霧最重最多的時候,我們能見度很弱,所以車的速度就很慢。有時候我們看到雲霧落在地面上,一層,好像看到我們的房子、樹木都在雲中一樣,這個景觀我們住山的人常常看見。

  『雲』,佛經上用這個做比喻,比喻得最多,它表什麼?表非有非無。遠看雲彩一朵一朵的,有,但是靠近一看就沒有了,說明宇宙之間所有一切萬事萬物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就像雲一樣,不能說它無,也不能說它有。相有體無,事有理無,都是說明宇宙萬物的真相,你才能看破世間,不但看破世間,也看破了出世間。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的開示:

  【香象渡河。一舉洪名超二死。】

  『香象』是比喻修行人、學道的人。『渡河』,河是表此岸、彼岸,此岸是娑婆世界,彼岸是極樂世界。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好比是「香象」,真不容易。他這一生當中確實是徹底覺悟,沒有能力斷煩惱,但是他懂得求生淨土,懂得親近彌陀,懂得修信願持名的方法。

  『一舉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他就能超越『二死』。「二死」是怎麼說?六道裡面的分段生死,我們現在六道這個生死是分做一階段一階段,這是分段生死,六道是分段生死,四聖法界裡面是變易生死。這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不但超越分段生死,也超越變易生死,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一舉洪名」,舉跟稱是一個意思,舉、稱、揚都是一個意思。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信願持名是功,超越十法界往生淨土是德。

  中峰禪師示現的是宗門大徹大悟的大德,他的歸宿是念佛往生淨土,這樣的人念佛往生淨土,我們明瞭在西方極樂世界生哪個淨土?實報莊嚴土,絕對不是在同居土,不是在方便有餘土。但是西方世界非常特殊,我們非常相信,我們帶業往生,一品煩惱也沒斷,當然是往生到西方的凡聖同居土,生到凡聖同居土能不能見到中峰國師?能,決定沒問題,為什麼?因為西方極樂世界四土都在一起,一生一切生。不但能見到中峰禪師,能夠見到永明延壽,能夠見到智者大師,能夠見到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彌勒菩薩,那些是等覺菩薩,能夠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以真的是一生一切生。見到阿彌陀佛就是見到一切諸佛菩薩,不可思議。下面說:

  【迦陵出殼。千稱嘉號壓群音。】

  『迦陵』是世尊在《彌陀經》上跟我們講的西方極樂世界迦陵頻伽,這幾種鳥我們這個世界都有,所以世尊舉這個例子來說。佛告訴我們,像共命之鳥、迦陵頻伽在雪山有,雪山就是我們現在的喜馬拉雅山。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出生在迦毘羅衛國,迦毘羅衛國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喜馬拉雅山南面,距離這座山不遠,所以當地那些人都知道這個鳥叫的聲音非常好聽。鳥是卵生的,是蛋生的,在牠還沒出生之前,還在蛋裡面牠就有叫聲,那個聲音就很微妙。當然,牠破了卵之後出來,叫的聲音,其他鳥雀的音聲都不能跟牠相比。所以說『千稱嘉號』,「嘉號」就是稱阿彌陀佛,也是講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壓群音』,這是講遍法界虛空界,妙音(極其微妙之音),妙音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音是妙音。

  現在有人爭論,到底我們是念阿(ㄛ;o)彌陀佛,還是念阿(ㄚ;a)彌陀佛?我們接觸的人很多,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它的方言,每個地方都有一個地方的口音,這六個字沒錯,字是統一了,讀音各地方都不一樣,要以哪個為標準?佛法裡面講,這個事情真正的標準是誠心,真誠心,這是標準。真誠心能感,佛就有應,因此無論哪種方言,只要你心裡面念這句佛號,你念佛的心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個音就是妙音,這樁事情現在我們看到科學家把它證明了。我們從水結晶裡面看到,你看到他用不同的文字寫「愛」,中國文字寫的、英文寫的、德文寫的,用好幾種文字來寫「愛」字給水看。小玻璃瓶,把它貼在玻璃瓶外面,經過一小時之後觀察水的結晶就非常美麗。反面的(他們也做實驗),上面寫「討厭」,也是用很多不同的文字寫的,再把它貼在罐子上,經過一小時後,現出來的結晶都很難看。

  由此可知,不管你是用什麼樣的文字;換句話說,它會聽的時候,不管用什麼樣的方言,只要表達你的意思是真的愛心,它的反應結晶都是美好的。這就說明它有法性,水有法性,性的本能是能見、能聞、能覺、能知。所以言語、符號不相同沒有關係,意思相同就可以。真的是世界這麼多地方,方言不同,不能都一樣,但是表達的心是主要的,所以萬法唯心。真的世尊在「四依法」裡面跟我們講的「依義不依語」,我們也可以說依義不依文字,各種文字都沒有關係,哪個國家的文字都沒有關係,只要意思相同,法性裡面反應出來一定是一樣的。

  我們從這個實驗證實「一舉洪名超二死」,「千稱嘉號壓群音」,這得到科學證明。最重要是誠意,誠心誠意,所以不必在念的音上去計較要念阿(ㄚ;a),還是一定要念阿(ㄛ;o),不在乎這些讀音。當然一個道場大家共修要統一,不可能大家一起共修,一個念阿(ㄚ;a),一個念阿(ㄛ;o),這就不整齊,共修要念阿(ㄚ;a)就統一念阿(ㄚ;a),要念阿(ㄛ;o)就統一念阿(ㄛ;o),個人自己念就沒關係,你自己要怎麼念都沒關係。重要就是要真誠心來念,所以不要去分別執著這些,這一分別、一執著,我們的誠意大幅度就減弱;不分別、不執著,你的誠意是圓滿的,要懂這個道理。底下說:

  【下情唯忖以難思。一念回光而易往。】

  這兩句說明念佛求生是易行道,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頭,在無量法門裡面,這個法容易。方法雖然容易,可是理太深,佛在經上說這個法門所依據的道理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只有如來果地上才清楚、才明瞭。等覺菩薩猶如隔羅望月,這是比喻,晚上看天上的月亮,當中隔了一層很薄的紗,像紗門。你可以做一個實驗,現在的窗戶都有紗窗,紗窗還是能看到月亮,但是隔一層紗。紗窗打開看,感覺就不同了。雖然很細,就像我們現在看玻璃一樣,但總是隔了一層。如來是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連這層都沒有,沒有東西隔住。就是你要懂得這個道理,這道理太深了,可是方法容易,方法不難,理太深。

  『一念回光』,這是我們平常講回頭是岸。你只要能接受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就行了,你就很容易得到,你就成就了。你問什麼道理?那最好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你向阿彌陀佛請教,這就很容易。在這個地方要想把這個道理搞清楚的話,沒有人能說得清楚,縱然說清楚,你還是不懂,為什麼?不是我們的境界,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可是後頭這兩句話,中峰禪師還是有點一下:

  【究竟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

  這兩句話禪意很深。念佛往生,見佛證果,『究竟不居心外』。阿彌陀佛,自性彌陀;西方淨土,唯心淨土,都是自己心性所現所變,所以「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目前一切諸法,這一切諸法的本體就是心性。所以法相唯識家,他們常常講唯識,宇宙之間唯有識而已,除了識之外什麼都沒有。識是什麼?能變。這一切萬法是所變,識變現出來。你掌握到能變的話,所變不再放在心上了,不再分別執著,徹底放下。但是識還不是第一義,第一義是什麼?第一義是性。性跟識雖然是一不是二,覺悟了就叫做性,不覺就叫做識。性跟識確實是一不是二,就是覺與不覺,是同一個東西,同一件事,就是這當中覺就叫性,迷就叫識,我們把它說成兩個名詞。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現是一真法界,所變是十法界依正莊嚴,它確實是一不是二。

  「分明祇在目前」,十法界在目前,一真法界也在目前,我們為什麼覺察不到?那是因為你有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個話是世尊在《華嚴經》上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真可惜。換句話說,佛這句話你要聽懂了,我們只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就是中峰禪師說的分明祇在目前,分明就在你的眼前。

  這兩句,「究竟不居心外,分明祇在目前」,是中峰禪師的境界,換句話說,是見性人的境界,是大開圓解人的境界,是念佛得理一心不亂的境界,只要我們功夫到這個程度,那就是你自己的境界。功夫不到,這個境界並沒有失去,只是你迷而不覺,你在這當中迷,這是諸法實相。中峰禪師的開示到這個地方是一個段落,下面他要考驗我們的功夫。

  【審如是。】

  『審』是審諦、是審察,就是你詳細的思惟觀察。『如是』,像前面所說的諸法實相,包括我們信願持名往生淨土這個事實真相。

  【即今眾等。】

  這得要問了,現前我們大眾,我們現前大眾,這就是『即今眾等』。

  【繫念彌陀。】

  『念』這個字,「念」是今心,念上面一個今天的今,下面是一個心,合起來叫做念,就是現在心上,我們現在心上真有彌陀。『繫』就是我們一般講牽掛,心裡頭有牽掛,這個牽掛是什麼?牽掛阿彌陀佛,掛念阿彌陀佛。心裡沒有別的牽掛,只牽掛阿彌陀佛,心裡頭真有,這就叫「繫念」。繫念如何才有感應?有很明顯的感應叫一心,一心繫念。換句話說,心裡面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一心繫念,這叫真念佛。

  念佛不在口上在心上,所以古大德常常跟我們講念佛的念不可以加個口。現在有人寫念佛的念,念旁邊還加個口,加個口就變成有口無心。不能加口,就是用念,這個念說明你心裡頭真有,心裡真有,心裡念佛不一定嘴有念。口沒念,心裡真念,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時時刻刻都沒把阿彌陀佛忘記,除阿彌陀佛這一念,其他所有雜念都不放在心上,這是一心繫念,這個感應道交就不可思議,真的叫「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現在我們這三時繫念專修這個法門。

  【三時佛事。】

  『佛事』本意是修覺而不迷之事,叫做「佛事」。佛是覺而不迷,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是破迷,我們現在學習覺而不迷這樁事,這就叫佛事。所以三時繫念的法事,看到這裡面好像是度亡人的,實際上存亡兩利。《地藏經》上講得很清楚,亡人所得的利益是七分之一,我們自己修的人得七分之六,我們得圓滿的利益,亡人得的利益比較少。這是什麼?提醒你,我們對亡人的開示是提醒,他要恍然大悟跟著我們一起來學習,那他的利益也是圓滿。如果他還是懵懵懂懂,我們在這裡提醒他、在這裡帶他,他還是不覺悟,這是在他的阿賴耶識裡頭落一個種子,現在不起作用,這就叫七分之一。這裡面的理與事我們都要清楚、要明白。我們現在在這三時在專修,三時這是第一時。

  【只如不涉證修。親蒙授記一句。如何舉揚。】

  這是宗門的話。現在我們是老實念佛,一心繫念,我們不涉及證果,也不涉及修法,其他的法我們都不涉及。那麼要問『親蒙授記一句』,阿彌陀佛親自為我們授記,這句怎麼講法?『如何舉揚』,用現在的話就是怎麼說法,或者怎樣去體會。通常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後,你一定是沉默一、二分鐘,讓大家在這個時候統統靜下來。淨極光通達,人靜下來之後,靜能生慧,那麼這一句話就能點醒你,你能從這個地方悟入,這在宗門講叫禪機。中峰是禪師,所以在這個法事裡面真的是有禪有淨。他說了兩句偈:

  【風吟樹樹千般樂。香浸池池四色華。】

  這兩句話你懂不懂?你不懂,你不能問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是禪機。你真懂了,你在這裡頭兩句話大徹大悟;不懂,不懂就說不懂。不懂,下面「阿彌陀佛身金色」,老實念佛。這兩句話表面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我們不懂,剛才講了,這是禪機。我們從表面上看,上面這句是講西方世界七寶行樹,『風吟樹樹千般樂』,這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風吹寶樹。寶樹的枝葉花果,風一吹,樹葉花果相碰就發出聲音,就像我們現在講風鈴,房子外面吊個風鈴,風一吹,叮叮噹噹就有聲音。風吹樹,樹枝、樹葉、樹花、樹果相碰的聲音多美妙!我們今天用的風鈴多半是銅做的,也有玻璃、水晶做的,音聲都非常美妙。西方極樂世界風吹寶樹的音聲裡面,它說法,想聽什麼聲音統統能聽到,這不可思議。想聽什麼經,風、水都在那裡說法,六塵說法,這是阿彌陀佛威神加持。

  其實我們這個世界,六塵說不說法?也在說法,也在表法,可惜我們不懂。如果我們真懂,那你就體會得到三世一切諸佛菩薩從來沒有離開我們一步,都在為我們說法,沒有一法他不說。這些法,總名稱叫《大方廣佛華嚴經》,展開來無量無邊的佛法。真的是塵說、剎說,佛說、菩薩說,山河大地、樹木花草,什麼時候不說法?時時刻刻都說法,只是我們迷得太深,覺察不到,我們沒有感覺。

  這幾年來家師講《華嚴經》才稍稍得到一點消息,知道一切情與無情,或是表法、或是說法,我們才懂得這點點訊息(消息)。什麼時候你才能接收到這個訊息,這個資訊消息?你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就接收到,你就感受到了,你就見道、聽道、嘗道、嗅道,這個道就是我們的六根。眼見到了,耳聽到了,鼻聞到了,舌嘗到了,我們的心接觸到。這個道是無上大道之道,見道、聞道、嘗道、嗅道,這個時候你就曉得我們這個地方原來就是華藏世界,原來就是極樂。這個意思,中峰禪師在這個法會裡頭簡短的開示統統講到。

  『香浸池池』,「池池」是七寶池、八功德水。七寶池、八功德水,《彌陀經》裡面與《無量壽經》講了很多、很詳細。八功德水的水有功德,這在《彌陀經疏鈔》裡面講得很清楚。『四色華』,《彌陀經》上講的四色,四色就是四種色澤,就是四原色,四色一融合,四色合在一起,它就會變成無量無邊的色彩,美不勝收,這是兩句表面的意思。這裡頭甚深的密義那是要你自己去體會,因為這個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下面就是讚佛偈,繫念法事一共分為三時,這三時都有念佛,三時每一時前面都誦《彌陀經》、往生咒,再來就讚佛偈,再來就是念佛,每一時都一樣。都有念佛,誦經念佛為主,當中夾雜的開示,當中的開示是時時刻刻提醒。讚佛偈八句是我們修淨土的同修常常念的,大家都念得很熟,意思都很明顯,我們大概介紹一下: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頭兩句是讚歎阿彌陀佛佛身,紫磨真金色身,這在《無量壽經》四十八願都讀到,『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這個「相好」,我們在這個世間,像釋迦牟尼佛應化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是應化身佛。讚佛偈的「相好光明無等倫」,這就不是指應化身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已,是報身佛。報身佛,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以說「相好光明無等倫」,無等就是說無法形容,因為佛是無量的相好。我們一般說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在佛學辭典裡面都可以看得到,每一相、每一種的好都有寫出來,因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不是很多、很複雜,所以每一個相好都有一個名詞,他修因證果,這說得出來。但是報身佛無量的相好無等倫,這就不是我們說得出來,也不是我們凡夫體會得到,一定自己證得法身大士生到實報莊嚴土才能知道。這集的時間到了,下面「讚佛偈」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