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七十五集)  2005/11/2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75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七十五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跟大家報告到煩惱濁,這一集接下來報告第四條「眾生濁」,「見思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眾生這個名詞的本義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就叫做眾生。佛在經上常常稱我們為眾生,這個稱呼好,為什麼?從稱呼上提醒我們覺悟,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的身體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說明它不是真的。眾緣和合,這個現象在,眾緣要分散了,這個現象就不在了。你不可以把它當真,你要把它當成真的就錯了。所以這是四大和合,這個假的身體是暫時的存在。

  這個現象怎麼來的?我們為什麼有這個身體?第一句話說得好,「見思所感」,我們的見思煩惱所感召得到這個身體。見思就是《華嚴經》講的「唯識所變」,心意識變現的,也是大乘教裡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的身體也是從心想生,見思就是心想,就是識變。一切法都是從心想生,這是宇宙事實的真相,釋迦牟尼佛一語道破,讓我們明白,讓我們清醒過來。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你說無,這個現象明明存在。你如果說無,這個現象存在,我們的見聞覺知你能感觸到。你要說它有,「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就是我們這個身跟外面的萬物是剎那剎那在生滅,在起變化,念念不住。所以我們人老不是一下就老,它是一分一秒一直變一直變,說一分一秒這個時間比較長,經上講剎那剎那。你要說它有,它一直變化,前面這個滅,後面這個又生了,我們細胞不斷在換,新陳代謝,你要說它有,但是它是生滅的,時時刻刻在變化,所以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得了解事實真相。

  「粗弊五陰和合」,五陰是色受想行識。我們先把五陰簡單解釋一下,然後再講「假名眾生」。陰是覆蓋的意思,蓋覆。好像白天的陽光如果陰天有烏雲蓋住了,太陽的光明我們就見不到。我們的自性光明就好像陽光被烏雲蓋住了,陰天蓋住了,使我們見不到自己本來面目,不能見性,把我們的性障礙住了,也就是唯心所現,把心性障礙了。這五種障礙了我們的心性,我們迷在這五種裡頭,不了解這五種東西的真相,讓我們對於宇宙之間一切萬事萬法,產生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所以這五種就把稱它作陰,五陰,色受想行識。

  這五種第一個是「色」,色用我們現代話來講就是物質。四大,地水火風,這是物質。物質有這四種大特性,決定不能離開這四個性質,這是它的特性,所有一切物質不離開地水火風。地水火風這四個字都是形容、比喻。地,它是一個物體,有體積,我們看得到的,就是說物質;能夠摸得到,它很小,我們肉眼看不到,小到很小,這是微塵集合起來成為物質。佛說了,阿羅漢的天眼能見到微塵,但是微塵還不是物質最小的,還有比微塵更小的,色聚極微、極微之微,那就是物質最小的。極微之微,阿羅漢見不到,誰能見到?八地菩薩見到了,要證得八地菩薩,八地菩薩不動地能夠見到極微之微,那個比微塵還小,這是物質的根源,所有一切物質都是極微之微它合成的,它組合起來,所以這是物質裡最小最小的物質。

  現在科學家也發現了,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科學家是用分析的方法,把物質分成了分子。分子再分,分得更小,發現分子是原子組合的,再分下去變原子。原子再分,原來原子是原子核跟電子合成的,變成原子。電子還可以再分,粒子,是粒子組合的,組成電子。粒子還可以分。這就是佛經裡面講的極微之微,這個粒子再分,現在科學家還沒發現到,還沒找到。但是現在科學已經知道有很小的物質,已經找到粒子,現在科學的顯微鏡還發現不到極微之微,還看不到。我們等待著科學再進步,看能不能發現佛在經上講的最小的物質,極微之微。

  我們從最近科學的報導,科學家講宇宙的原點,好像假設我們人的一根頭髮,一根頭髮我們看起來很細。頭髮一根,假設一根頭髮長長的把它切斷,把一根頭髮切斷,這個平面的直徑,你看我們眼睛可以說看不到,一根頭髮那麼細,把它切斷的平面,平面是一個圓形的,圓形的直徑排列多少的微塵?排列極微之微這個微塵能排列多少個?一根頭髮切斷,那個橫的平面,細細的一條,能排一百萬億億億,一百萬後面再三個億這麼多的微塵。頭髮切斷的平面可以說眼睛都看不太清楚,但是那個當中有一百萬再三個億這麼小的微粒,一百萬三個億,這我們眼睛看不見的。科學家在理論上發現是這樣,推論,理論上發現。

  這麼小的一個微粒,它有這四種現象。地,它是一個物質;水就是它有濕度;火就它的溫度,現在科學是講陰電、陽電,水是陰電,火是陽電;「風」就是說它是動態的,它不是靜止的。所以所有一切物質現象都在波動,都是一種波動,它不是靜在那邊都不動,它要不動就不能存在。這也是現代科學家發現,現在科學家說世界上沒有物質,物質是什麼?就是一種波動的現象。這個講法很有道理,跟佛經上講的相應。所以它是從波動當中產生的現象,這是講物質有這四個特性。

  但是物質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決定不能離開心。心的特質也有四大,物有四大,心也有四大。心的四大是什麼?見聞覺知,這是心的特性,它能見、能聞、能覺、能知,再小的物質它都不會喪失它的特性,在物質裡面稱之為法性,在動物裡面稱之為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是同一個性,完全相同。性是真心,真心、本性都是一個意思,名詞不同,意思相同。我們有時候稱它作心性,心性所現,物質是心性所變現出來。它變成物質,就物質上有四大特性,就是地水火風。

  所以對於什麼叫物質,我們要把它認識清楚,物質到底是什麼東西?它從最小,能夠組合成粒子,組成電子,組成原子,組成分子,再組成一切萬物。所有我們六根能接觸到的一切物質現象,一切動物、植物、礦物,乃至於虛空都是屬於物質現象。你要了解它的真相是什麼,你才不會被它迷惑。在物質現象裡面你不起貪瞋痴慢疑,明瞭這就不會起來。不明瞭,你一定起貪瞋痴慢疑,那你自性能現能變的性識被障礙了,這就稱之為陰,色陰。色陰跟大家簡單介紹出來,色是物質,我們對於色要有正確的認識。

  現在我們看受,受想行識。受就是感受,受是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領納五境」,用現在話來說,接受外面的境界。眼接受外面的色,耳接觸外面的聲音,鼻接受外面的氣味,舌接受外面的滋味,身接觸外面的冷暖寒熱、硬軟粗細,這是身體的接觸。這是講受,領納五境,這是說受的作用,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感受、享受,都包括在受這裡面。在法相宗裡面講這是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前面五識。

  想,人有思想,心裡起心動念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分別計度」。中峰禪師在這部經上為我們講開示,他說了三種心,緣慮心就是第六意識。頭一個講肉團心,就是身體裡面父母生的心臟。第二個就是緣慮心,第六意識,緣慮攀緣。能夠思惟、能夠思想,這個心屬於第六意識。它有分別的能力,它有計畫、度量,統統屬於分別,在五陰裡叫做想。一切法從心想生,第六意識的功能很大!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想很多很多無量無邊,這是想。

  「行」是第七識,「恆審思量」。為什麼稱它作「行」?它不間斷,念念不間斷,堅固的執著。審就是審查,恆是恆常,從來不間斷。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執著「我」。我有兩種,一種是人我,一種是法我。堅固的執著,執著我,這是錯誤的。實際上並沒有我,人我、法我都沒有,這是事實。

  最後一條,「識」,識就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執持不壞」。第八識是阿賴耶,第七是末那識,第六是意識,前面五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這是從法相八識來說。第八識就是我們一般人講落印象,我們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外面六塵的境界,一接觸就落印象,不斷落印象。你看到一個人,聽到一次音樂的演奏,你能夠記得起來,你能夠回憶。這個事情已經過去了,為什麼還能想得起來?比如說你認識一個人,曾經跟這個人見過面,下次再見面,或者沒見面的時候你想起這個人,為什麼你想得起來?這就是有個印象在,一般說落印象,印象就是第八識的作用。因為有這個印象落在第八識裡頭,第八識就像我們現在講的倉庫、資料室、檔案室,六識所有一切印象統統儲存在這個地方,都存在這個地方,而且它永遠不會失掉,執持不壞,好的壞的它都存起來,就像倉庫一樣。不但這一生你的見聞覺知這些事藏在這個裡面不會失去,你過去生中、再過去生中,無量劫之前,所有的印象全部藏在這裡面,這是第八識的作用。

  這個事情我們可以從西方催眠術得到證明。我們曾經看到一個報告,有一個人接受深度的催眠,他能夠說他過去一世,過去生中再過去、再過去,好像講了八十四世。就是八十四世之前的事情在深度催眠當中,他也能說得出來。八十四世,算算時間有四千多年。能夠說出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況,他叫什麼名字,他住在什麼地方,跟哪些人接觸,問他那個時候使用什麼貨幣,他都能說出來。這決不是欺騙人,決不是編造,這是說明阿賴耶識含藏的種子確實不滅。如果照佛經講,無量劫以前的種子都在。我們知道世間的催眠術是有限的,有個限度,能夠知道八十幾世之前的事情,這就非常不簡單了。

  在佛法裡面講,禪定可以突破這個界限,甚深禪定。像阿羅漢的禪定能夠知道過去五百世,五百世,還知道未來五百世,過去五百世,未來五百世,阿羅漢有這個能力。菩薩的能力更大了,如來果地上是徹知,過去無量劫,未來無量劫,統統清楚,統統明瞭。為什麼?這個道理我們現在明瞭,因為見了性之後,我們平常講明心見性,圓教初住菩薩見了性之後,就入一真法界,入不二法門,入了不二法門,時間、空間等於零,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無量劫以前的事也是都在面前,未來無量劫也是在面前。由此可知,阿賴耶這個資料庫裡面東西非常豐富。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如果我們阿賴耶識含藏的這些種子,就是這些印象,如果它是物質,它有體積,縱然那個體積是再小再小的物質,佛告訴我們盡虛空遍法界都裝不下,好在它不是物質。

  在深位的菩薩,見性也有淺深差別。法身菩薩有四十一個階級,這都是明心見性,他見的淺深廣狹有差別。深位菩薩,別人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他能看到。就好像你的檔案庫、資料庫裡面,我可以調出來看,可以隨意調出來看,不但知道自己,也知道一切眾生,障礙就沒有了。你看在催眠,催眠這個方法,他能夠調出自己的資料檔案,他沒有辦法調別人的。甚深禪定可以見到一切眾生阿賴耶識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所以佛度眾生方便,為什麼?他對眾生的根性太了解,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他沒有一樣不知道。

  受想行識屬於心法,佛法把一切法,最簡單的劃分,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心法,一種是物質,色法就是物質,用現在話講就是精神跟物質,精神就是心法,物質就是色法。現在科學家也是這樣分法,分做物質跟精神,物質是色法,精神是心法。在佛法裡面講色法跟心法是一不是二,我們世間這些科學家、哲學家把它分做兩邊,好像物質不是精神,精神不是物質,都是獨立的,好像沒關係,其實佛說不是獨立的,它是同一體,不是二。心法是能生能變,色法是所生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這就是歐陽竟無先生所說的,佛法不是哲學,不是宗教。哲學裡面,能所是分開的,能不是所,所不是能,對立。佛法裡面講能所,有講能所,但是能所是統一的。嚴格來講,精神跟物質是決定分不開的。為什麼?物質有法性,法性的特色,前面我們講了,它也有四大,四大特性,那個四大特性就是見聞覺知。所以一切物質都有見聞覺知,現代科學才開始發現。

  日本江本勝博士研究水結晶,這是發現的開端,知道物質有見聞覺知。但是佛經上講的,講了很久了,三千年前佛就說了。《華嚴經》是佛最初講的一部經,《華嚴》說「一切諸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最早講的。佛在楞嚴會上說得很清楚,「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楞嚴經》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就講得更清楚。心的體就是性,我們佛法講法性,植物、礦物是法性,連虛空也是法性。法性就有見聞覺知,中峰國師在這裡開示說「靈知心」,靈知心就是大乘經上講的佛性、法性,它四大特色就是見聞覺知。

  我們現在對這些植物做實驗,細心觀察,真的。植物,我們以善意對它,每天三次,一次三分鐘就夠了。你對它說:你長得很好,我很愛你,很感謝你,這個植物愈長愈好。像一般鄰家種盆栽,如果你很關心、很有愛心來照顧它,它就生長得愈來愈美,如果你都不理它就愈長愈醜。所以這個實驗就很明顯。另外一盆,你以惡的念頭對它,說我很討厭你,你長得很醜,我不喜歡你,一二個星期差不多就乾枯了,這就很明顯從植物也能做試驗,它真正能懂得人的意思。

  現在許多人都在學習這個實驗,這個實驗可以說大家實驗都有成果出來,沒有一個失敗,證明植物有法性。礦物也是有法性,像江博士他研究水,水屬於礦物,水能知道人的意思,其他像石頭、沙,這都知道它能看、能聽、能覺、能知。為什麼?它的體是法性,法性有這四個特色。就好像色法裡頭有地水火風這四種特性。現在我們還沒有辦法來試驗,用科學儀器還沒做到試驗礦物,土、沙、石頭,我們在考慮進一步要怎麼樣來觀察這些東西也有見聞覺知的特性,佛法裡面所講的我們就能懂了。《華嚴》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不再疑惑。「一切法從心想生」,「境隨心轉」,這些問題就都證明了,這是非常重要的說明。

  如果我們真正明白了,真正懂了,我們自己的色受想行識完全自己能做得了主。第一個,我們可以做什麼主?可以不老,可以不病,可以不死,真能做得了主。生死,這經論裡面講得太多了,那是一個轉變,因果的轉變,決定沒有死。為什麼?你的法性不生不滅。法性所變的法相,身體是相,整個宇宙一切現象是相,相有生滅,性沒有生滅。通達這樣一個事實真相,我們對於生老病死恐懼的念頭完全就消滅了,不再有恐怖,那是我們所變的。

  能變的是我,這是真正的我,所變的這個不是我,這個意思不能錯會。所變的是我所變的,我是能變,能變是我。所以能變的是靈知心,這個靈知變出來的,妄心都是所變,都不是我。所以講這八個識,八識不是我,八識是心理的作用,而且這個作用是錯誤的作用,不是正確的作用,迷了叫八識,覺悟了就不叫八識,叫四智。四智就是正確的作用。

  所以我們現前是非常粗,非常不好,可以說是「粗惡五陰和合」,我們現在這個身。這個色身、色心和合的身相,「假名眾生」,眾緣和合而生;物質是地水火風,精神是受想行識。但是六道裡面眾生,無量劫以來都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都執著受想行識是自己的心,錯了,於是在這裡面起惑造業,受輪迴的果報,生生世世頭出頭沒出不了六道輪迴。

  大師在此地告訴我們「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欣厭就是講淨土,只有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厭離六道輪迴,厭離娑婆六道輪迴,你才能度,才能得度,這是淨土宗的方法,淨土對我們就非常有利益,因為這個法門,我們從前面一直看過來,這個法門方便、簡單、容易,這個法門是橫出不是直出。橫出是對劫濁講的,方便是對見濁講的,轉凡心為佛心是對煩惱濁講的,厭棄六道輪迴、嚮往極樂世界是對眾生濁講的。

  再看後面這一條「命濁」,「因果並劣,壽命短促,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命是壽命,就是你的身體在這一世當中,你能夠相續多長的時間,你能夠支持多久的時間,絕大多數大概五六十歲就走了,五六十歲往生的人太多太多。十幾歲、二十幾歲走的也很多,我們去殯儀館看就看得到,比比皆是。在古代唐朝時候杜甫,當時的一個詩人,他的詩句裡有一句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說人生活在這個世間能夠活到七十歲就很希有了,就不簡單了,這是唐朝那個時代的人講的。

  因,我們的壽命,得來的壽命是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因,這一生得到的壽命是果報。健康長壽的業因,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無畏布施。你有慈悲心,勇於救苦救難,心地善良,多做善事,你才能得健康長壽。自私自利,損人利己,壽命就短促。中國世法裡頭所講的折福,你的福報折掉了,打了折扣。本來你能夠活一百歲,現在只能夠活到六七十歲,這是折福,福報折掉了。你要能夠捨己為人,念念為社會苦難眾生著想,行行真正能夠捨己為人,往往壽命增長,壽命延長,延年益壽。壽命延長不是享福,做什麼?為一切眾生服務。所以說因果並劣,為一切眾生服務。

  在這個世間幾個人能夠活到一百歲?太少太少,不多。我們要在這一生當中修行證果,就必須要不費時劫,短時間能夠修成。還要什麼?不勞勤苦,要容易修。為什麼?這個世間貧苦人多,富貴人少。貧苦人天天要忙著賺錢維持生活,他沒有多餘的時間來修學,所以能夠找出一點空閒時間修行,這就可以了,這個法門他才能成就。

  淨土宗符合這個條件,再忙碌的人也可以來修學,過去祖師教導的有十念法。早晨起來一天念十念,家裡有佛像對佛像拜三拜,合掌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十句,或是你中氣比較長要念比較多句也可以,中氣短念三句、五句都可以。一口氣叫一念,這樣念十口氣。佛的數字不限多少,這是一種,然後再拜三拜迴向,「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念這首比較簡單,時間不用那麼長。或者念十句也可以,念十口氣或是十句都可以,這是古大德教我們的晨朝十念。

  前幾年,家師有一次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講經,他也提倡十念的佛法,十念的念佛方法。這個十念,他是念十句阿彌陀佛,或者念「南無阿彌陀佛」都可以。這個念法一天念九遍,就是早晨起來,有佛像對佛像,沒有佛像向西方合掌念十句,三餐吃飯前合掌念十句,早上上班還沒上班,開始上班之前念十句,中午下班午休再念十句,下午上班之前再念十句,下午下班再念十句。晚上要睡之前再念十句,這樣總共一天念九遍。每一遍時間不用超過三分鐘,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很密集,不管你在什麼環境,從事什麼行業,都可以這樣念,非常的方便,這個方法也值得我們大家廣泛提倡,讓一些很忙碌的人可以修學念佛法門,這就很自在、很方便。如果你有固定的早晚課,十念法也可以當助修,非常非常好,如果你很忙,用一天九次的十念法也很好,如果工作很忙就用這個做正修,這是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不用很長的時間,也不用很辛苦修行。所以淨宗怎麼能在五濁裡面超越生死輪迴,蕅益大師把這個道理給我們說出來了。

  我們再看經文,看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接著看。上面我們曾經念到諸佛讚歎本師,在娑婆世界,五濁之中,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眾生說是一切難信之法。我們接下來再看底下的經文: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就是這一句,前面是諸佛讚歎世尊,這一段是世尊自己說出來。所以蕅益大師講釋迦牟尼佛修什麼法門成佛的?念佛成佛的,念阿彌陀佛成佛的。什麼經上說的?就是這一段經文說的。他告訴舍利弗,這就是告訴我們大家,說你應當要知道。我,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這個難事就是念佛,念佛是難信之法,念佛成佛。他念阿彌陀佛,所以『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是我們世俗人常講的得道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佛道,無上的佛道。釋迦牟尼佛得成佛道是修念佛法門,五濁惡世裡修念佛法門。

  又『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一切世間」是講九法界,為九法界眾生「說此難信之法」,就是念佛成佛之法。世尊講『是為甚難』,「甚難」是真的難信。所以真正能相信這個法門,這部經前面講得很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能信,能夠理解,能夠修這個法,就證明你過去生中生生世世,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多。這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