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七十集)  2005/11/18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70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七十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跟大家說到蕅益大師一段很重要的開示,「聞名功德,如此超勝,世尊及十方諸佛,同所宣說,可不信乎」,上一集跟大家說到這一段。聽到這一聲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利益太大了,你自己沒辦法想得到,要不是諸佛、祖師大德給我們講解,我們怎麼會曉得?我們不懂,我們不了解,我們認為聽一個阿彌陀佛的名號,平常聽慣了,哪有什麼希奇!哪有什麼了不起!實在講「如是超勝」,超是超越,勝是殊勝。不管你信不信,不管你有意無意,你阿賴耶識裡面已經落下種子,我們現在一般人講的,你已經落了印象,世間人是這麼說的,你已經落印象了,這個印象永遠不滅,永遠不會消失,什麼時候緣成熟了,什麼時候真實的利益你就得到了,就能現前。緣成熟就是你遇到善知識,遇到好的同學來教導你,幫助你斷疑生信,幫助你如理如法的修行,你這一生成功了。永脫輪迴,證得金剛不壞身,證得無量壽,證得無量光,無量光是無量智慧,你就證得了。

  所以,世尊是釋迦牟尼佛,以及十方一切諸佛,都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能不相信嗎?所有的佛都勸我們,我們還能不信嗎?不是一尊佛、二尊佛勸我們,是所有一切諸佛都在勸我們,所以我們要重視、珍惜這個因緣好好來學習。請再看《彌陀經》最後的一大段經文,「勸願勸行流通」,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一段是勸願,勸我們要發願,勸願流通,我們經文念到這段。我們還是分幾個小段來學習,第一小段「勸願往生」。「已發願」,已經發願,已經往生了。「今發願」是現在,現在發願,此時發願,現在念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是「今發願」,今生這一生發願求生西方。「當發願」是講未來,以後有人有緣分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部經典,他能歡喜接受,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他將來發願,將來一定得生,這叫「當發願」。這三個就是講過去、現在、未來,已發願是過去,今發願是現在,當發願是未來。「皆得不退菩提」,過去發願已經往生了,現在發願現在往生,未來發願未來往生,都得到不退無上菩提。所以已發願已經往生,今發願現在往生,當發願將來往生,統統成就無上菩提。「若有信者,應當發願」,這是佛在這部經上勸我們要發願求生淨土,特別重視發願。

  「信願往生,正顯所發之願無虛也」,你發的這個願肯定會兌現的,絕對不會落空。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信不懷疑,真正懇切,唯一的願望就是要求往生西方,對這個世界毫無留戀,你若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我們知道經上告訴我們四土三輩九品,大師告訴我們那是持名功夫的淺深。我們把他老人家這段開示用六道裡面業報身來說,佛給我們講六道裡面捨身受身有引業、有滿業,引就是引導的引,引業這個業力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那叫做引業;滿業就是你到那一道你的享受好壞,那叫滿業。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把它算一道,這是譬喻,引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的是什麼?這個引業是什麼?是信願,是信願引導我們往生西方,真信切願。念佛是滿業(滿是圓滿的滿),滿業是到那個地方之後,你所得的福報,你所得到的利益不一樣,所以它有四土三輩九品,有這個差別,這就是每個人滿業不同,每個人念佛功夫淺深不同。所以到西方有分三輩九品不相同,那就是你念佛功夫淺深。由此可知,念佛太重要了,比什麼都重要。你想要高品位的往生那你就要好好念佛,你不要把時間浪費了,不要把精神浪費掉,你要爭取西方極樂世界大福報,增高品位。

  但是西方極樂世界跟十方諸佛世界真的不一樣。十方世界,特別是像我們六道,我們娑婆世界,福報差別很大,富貴貧賤差別實在是太大,享福的很享福,貧賤的很貧賤,這是在我們娑婆世界差別很大。但是西方世界可以說無差別,為什麼?我們還是從比喻來說,如果你的滿業,也就是說你念佛功夫很好,你念到了理一心不亂,念到明心見性,這樣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一往生就花開見佛,你所得到的是阿惟越致菩薩的地位,你是真正得到,是你自己修得的,你自己修行的功夫到了這個程度。別人還沒有修到這個程度,只有信願,念佛的功夫很淺,可能他只念幾天的佛,甚至於像《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講的,臨命終時他念十聲佛號,甚至於十聲還不到,只有念一聲阿彌陀佛,念一、二聲佛號這樣往生,他的功夫算很薄很薄很淺,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是生凡聖同居土,但是凡聖同居土的享受,所顯示的,他的智慧、他的相好、他的神通、受用,差不多跟實報莊嚴土的大菩薩一樣。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個情形還是十方諸佛世界都沒有這個情形,唯獨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有這個情形。像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我們現在住在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我們這邊就沒有這個情形。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情形它裡面有個道理,那是什麼原因?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他的,不是他自己修到那個程度得到的,不是他自己修的。我們拿個譬喻來說,好比我們有一個很富貴的朋友,他家很有錢,地位很高,我們自己很窮,沒錢又窮,什麼都沒有,我們去他家作客,住在他那邊,住在他的房子裡,出門也有轎車,飲食起居,他吃什麼我們也跟他吃什麼,享受都一樣,這不是我們自己的福報,是享他的福報,我們享主人的福,不是自己的福報。出門也有車,車不是自己的,是那個有福報的人的,但是我們享受,我們並沒有所有權,但是實際上可以享受。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就好比是這個情形,自己滿業不夠,引業夠了,引導我們到極樂世界了,你所享受的福報、智慧、福德一切都跟阿彌陀佛差不多,跟這些實報莊嚴土的大菩薩平等的,同等的享受。實報土的菩薩是他自己修到那個程度得到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修到那個程度,統統享阿彌陀佛的福報,就像這個情形一樣,我們用這個譬喻,大家就比較好體會。

  我們在西方極樂世界一面享受阿彌陀佛之福,一方面自己還是要修福慧,總是不能永遠停在凡聖同居土,自己要提升,所以在那邊還是繼續在修學,修學如果自己提升到實報莊嚴土,那就是你自己修成就的。還沒有修成不要緊,享阿彌陀佛的福,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福報供養大眾,有福大家享,他不是自己一個獨享,慈悲到了極處。所以這是不可思議,這是難信之法。一切諸佛世界裡頭都沒有的,你自己不到那個境界,你就得不到那種神通、福報,你自己一定要修到那個境界才能得到,這在所有一切諸佛的世界都是這樣。但是在西方世界特別,實在講最特別就是凡聖同居土,阿彌陀佛加持,自己沒有修到實報莊嚴土也能享受,也有神通,也有福報。這是我們用信願持名,蕅益大師講的,我們講引業、滿業比較好理解,引用《唯識論》的名詞,引業,引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信願,念佛是滿業。

  下面一段:「本經三勸發願」,我們上次講《繫念法事》,家師 淨空上人《繫念法事》在新加坡曾經講過五天,沒有講完,這一遍講完在澳洲淨宗學院錄影室完整講了一遍,過去講得比較簡單,這一遍講得比較詳細。這一遍仔細看的時候,這部經裡頭確確實實不是只有三次勸願,四次勸我們發願往生,有四遍,佛在《彌陀經》有四遍重複勸我們發願往生西方。第一次,「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第一次勸我們發願,下面的經文是「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是第一次勸我們。第二次勸我們,這個地方也說過了,那就是叫著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這是第二次勸我們發願。第三次就是我們上面念的那段經文,這是第三次,「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這是第三次。第四次是「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總共四次,一而三,三而四。我們一般說勸三次,這算最多了,這勸四遍,可以說特別強調,特別強調要發願。

  在這裡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特別的懇切,不厭其煩四次的勸告。我們讀了這個經文,聽了講解,如果不發願求生淨土,真正是辜負佛恩,辜負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恩德。家師在這個地方也寫了一句,「釋迦悲心特切,不憚重煩,再四勸諭,若不發願求生淨土,則辜負佛恩甚矣」。釋迦牟尼佛慈悲心特別懇切,不厭其煩四次勸我們發願,我們讀到這部經、聽到這部經還不肯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是辜負釋迦牟尼佛一片慈悲心,辜負佛恩就很大。像這些地方一定要細心體會,經文看到這邊要細心體會,體會佛的深恩,佛的心意。

  發願,願怎麼發法?古大德常常勸導我們「願依四弘」。四弘誓願大家都知道,這個四條是諸佛菩薩的總願,即使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納起來也不外乎四弘誓願,四弘誓願展開就是四十八願,一切諸佛菩薩所發的願,四弘誓願等於是一個總原則,都是從四弘誓願發展出來。雖然每一位佛菩薩所發的願有多有少,有不一樣,總是不離開四弘誓願,這一點我們也要知道。所以四十八願就是四弘誓願。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實在講這四願第一願是最主要的,後面三願就是為了要落實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都有六道,沒有六道的世界很少,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那個世界沒有六道,沒有三惡道,很少,其他世界很少。《華嚴經》上看到了很多很多世界,真的跟我們這個世界一樣有六道、有九法界的多。沒有六道、沒有九法界,純一清淨,像極樂世界這麼清淨的世界還是有,但是很少數,不是沒有,少,不多。所以「度」就是幫助,用現在的話來講,護念、關懷、照顧、協助,這個「度」裡頭有這麼多意思在。那麼我們問問自己,我們有沒有發這個願?是不是時時刻刻念念當中都想幫助一切苦難眾生?果然念念當中有這個意思,你的願真發了。我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盡心盡力,不分眾生的族類,這個族類是九法界,人也好,天也好,鬼也好,怪也好,妖也好,魔也好,畜生也好,地獄也好,統統關懷,統統照顧,統統幫助,只要我能幫忙的地方,我看到了,我聽到了,一定伸出援手幫助他,真正能做到捨己為人。

  我的心願是有了,能力不足,幫助人還可以,幫助畜生道有些地方還做得到。幫助畜生,譬如我們現在講放生、護生,這就是幫助畜生道,我們還有點能力可以做。鬼神我們看不見,天神更看不見,我們怎麼幫助他?看不到,我們要發心,有這個心願,雖然我們看不到、接獨不到,有這個心,願到了。你要能幫九法界眾生,你得要具備條件,具備什麼?與他們往來,能跟他們接觸,要具備這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今天科學家講的與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往來,我們要怎樣把不同維次空間突破沒有障礙?要怎樣才有能力跟九法界眾生往來?那就要斷煩惱,所以這第二願說「煩惱無盡誓願斷」。為什麼?我們的本能都有這個神通能力,被我們自己的煩惱蓋住。我們有貪瞋痴慢的煩惱,只要煩惱沒有了,我們的本能就現前,本能就是一般人講的神通。我們的眼見到,突破空間維次,一般人見不到的我們見到了,沒有障礙,我們能夠看到天神,能夠看到鬼神,能夠看到地獄,能夠看到不同維次空間的眾生,我們能看到、能聽到,我們也真正能幫助得到。所以斷煩惱是恢復我們的本能,我們本有的能力。斷煩惱就是三昧、就是禪定,有了禪定就現神通。

  煩惱沒有了,心地清淨,清淨心這個心裡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現前,那就是神通。所以神通並不奇怪,每個人都有,只是你現在神通不能現前,因為你煩惱太重,煩惱把你的本能障礙住了。神通是一切眾生本有的,每個人都有,一樣大,並沒有說哪個神通大、哪個神通小,沒有,一樣大。大小差別發生在哪裡?發生在你的煩惱多少,煩惱較多,你神通就很小;煩惱較輕,你神通就比較大;煩惱如果統統斷盡,你的神通能力跟諸佛如來就沒有兩樣,統統圓滿現前。所以它是本能,這個東西不是修來的,本來就是這樣,不是學得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總得要清楚、要明瞭。

  神通、德能恢復,相好恢復,如果我們沒有智慧不行,沒有智慧,幫助人有限,所以你還得要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學法門是開智慧。煩惱斷盡了,佛法裡面講你的根本智現前,它起作用的時候,不起作用的時候就是根本智,心地清淨一塵不染。起作用,接觸到無量無邊眾生,你一接觸就明瞭,你就開智慧,那就叫後得智,「法門無量誓願學」是成就後得智。就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在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在老師會下成就前面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他發這個願,「煩惱無盡誓願斷」,無明煩惱斷了,他做到了,所以他得到根本智。這兩條做到了,老師就教他出去參學,等於說他出師了,他能踏進社會去參訪許許多多善知識成就後得智。

  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你要不參學,你的後得智從哪來?根本智不需要參學可以得到,後得智不行,你沒有後得智不能教化眾生。那是什麼?根本智契理,後得智契機。你要沒有後得智,你講的契理不契機,理沒有錯,但是沒有適合眾生的程度,度不了眾生,沒法子幫助眾生。契機不契理也度不了眾生。佛給我們講理機雙契,那參學就太重要,參學就是廣學多聞。我在五十三參裡看到善財參訪的對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國王大臣,有販夫走卒,還有許許多多宗教家,像婆羅門、像遍行外道,沒有一樣不去接觸,所以成就了圓滿的後得智,這才能夠真正幫助、利益一切眾生,他有能力了。後得智的成就就是第三願法門無量誓願學。

  所以學佛,根本智現前之後,記住,你要參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你看他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之前,他在印度也是到處參學,參學回來之後,在菩提樹下示現大徹大悟,成就了佛道,那就是四弘誓願最後一條,「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佛道無上誓願成是前面兩條煩惱斷盡了、法門圓滿了,你才能成佛道。如果你只有斷煩惱不肯學法門,不肯接觸九法界一切眾生,你就永遠成不了佛道,這個道理要懂。有些同學就是有了錯誤的觀念,認為學佛就老老實實學佛,決定不跟不學佛的人往來,更不跟其他宗教的人往來,那這樣你永遠不能成佛道,你永遠沒有辦法度眾生,不能廣度眾生。佛法活活潑潑不是一成不變。

  初學的時候老師給你訂的規矩非常嚴格,為什麼?幫助你斷煩惱。戒律是幫助你斷煩惱,幫助你得清淨心,幫助你開根本智。你得定了,因戒得定,定得到之後,定是什麼?「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真正三昧成就,成就之後,你要出去參學,「法門無量誓願學」。人果然能夠真正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到這個階段,沒有一個法門不是佛法,大乘經典常常講哪一法不是佛法?隨便拿一樣都是佛法。

  佛菩薩是佛法,妖魔鬼怪也是佛法,這是什麼意思?你現在懂得佛法兩個字是什麼意思,佛是覺,覺而不迷。你在十法界裡面,餓鬼、地獄、畜生,在這三惡道你覺,你不迷,地獄、餓鬼、畜生又何嘗不是佛法?你要是不覺,迷而不覺,你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你也是世間法,也不是佛法。為什麼?你迷而不覺,你不覺悟,迷惑顛倒;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你污染,不是覺正淨。覺正淨是佛法,迷邪染是世間法、眾生法,說得不好聽是輪迴法,不是佛法。我們確實見到有一些人學佛學了不少年,迷在佛法裡頭,迷而不覺,非常可惜。

  所以世法、佛法在教學裡都講求「悟性」,佛法是最重視了,世法亦如此。中國古時候私塾教學,你看老師對學生的觀察,他知道哪個學生有悟性。有悟性,這個根性是圓融的,他將來有大用處,他會對社會、對國家、對眾生有很大的貢獻。沒有悟性的人比較苦,他不能發揮,他所學到的東西變成死的,讀書人常講的書呆子。人是個好人,規規矩矩,但是他所讀的東西就是食而不化,他沒有消化,不能把它變成營養分,沒有消化在肚子裡反而變成病。

  「悟」就是消化,佛法裡面常講「消歸自性」,那你完全消化了,你回歸到自性,自性萬德萬能。所以德行成就,根本智現前了,記住,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包括遍法界虛空界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類、不同的學術,你統統要接觸,沒有一樣你不知道。就像釋迦牟尼佛示現一樣,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人問倒過他,什麼樣疑難雜症到他那裡,他統統曉得,就是廣學多聞,他見過,他學過。

  這是四願,發這個四願,你看煩惱斷了,你成就德行,成就根本智,學法門成就後得智,成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最後示現成佛道。為什麼?只有成佛道,佛的地位你才能度等覺菩薩,不然的話,你是菩薩的地位,只能度比你程度低的,程度比你高的你無法幫助他。所以成佛就是普度眾生,「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就兌現了。

  所以我們在學院的同學要發心將來弘法利生,眾生無邊誓願度,那麼你就要想想,你要斷煩惱,你要學法門。斷煩惱、學法門,剛才講的次第要知道,先斷煩惱,不是先學法門,是先斷煩惱。現在教你學一部經、學一部論,你專攻,這一部經論是什麼?是幫助你斷煩惱的。所以一部一門深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這個方法祖祖相傳,我們還是用古老的方法,這個方法靠得住。幾千年來開悟的、證果的、往生的、修行有成就的,無論在家出家都是老辦法,所以老辦法還是可靠,我們不能標新立異。誤導眾生罪過不輕,誤導自己還情有可原,錯誤引導眾生那不得了,所以我們依舊用老規矩、老辦法。這一部經、一部論是幫助你斷煩惱、定心、收心。我們如果不學習經教就會胡思亂想,就會打妄想,胡思亂想是造輪迴業,輪迴心造輪迴業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現在想什麼?想一部經,我學這部經,天天想它不想別的,一切都放下了,專門想經裡頭的意思,這樣你就容易攝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的淨念是思惟經義,這樣慢慢妄念少了,三昧現前了。我們學《彌陀經》就入彌陀三昧,學《無量壽經》入無量壽三昧,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三昧有淺深,淺的是功夫成片,深的是理一心不亂。如果證得理一心不亂,然後馬上就要進入下一個課程,那就是法門無量要誓願學了,還沒到理一心不亂不可以,還是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到理一心不亂是根本智現前,根本智現前馬上就要展開修後得智,後得智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們今天發願求生淨土「願依四弘」,前面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厭離娑婆」。「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兩願我們到極樂世界完成,在這個世界我們做不到。在這個世界我們只發度眾生的願,但是我們度眾生的能力很小很小,所以決定要求生極樂世界。求生極樂世界才真正把煩惱斷盡,能把法門學完全,然後倒駕慈航,回到九法界幫助一切眾生。倒駕慈航你就是法身菩薩,比阿羅漢、比一般權小菩薩高得很多,又何況得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這個時候到九法界來度眾生如諸佛如來沒有兩樣,這是為什麼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

  「故得不退轉於大菩提」,所以在十方世界普度一切眾生,幫助我們快速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我們不能不知道。再看後面這一條,這是勸願最後一段:「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何俟娑婆報盡,只今信願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也」。我們先看這幾句,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相應,最難的也就是「相應」這一句。怎麼叫相應?我們在講席裡頭常常說,常常勸勉同學,真的相應我們做不到,為什麼?真的相應要見性,那真正相應。沒見性只能做到相似的相應,相似的相應是什麼?我們常講的,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言同佛言、行同佛行,這就相應。怎麼落實?落實就是每部經末後一句話「信受奉行」,每部經最後一定有這四個字,這就相應。

  佛在經上講的這個道理、方法、境界,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真發願,真希望到極樂世界去,愈快愈好,真願意拜阿彌陀佛為老師,天天聽他教誨,這就是真信發願。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跟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