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五十九集)  2005/11/10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59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五十九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這一集繼續我們上一集介紹東方「大須彌佛」,大須彌是「大法理體法界獨尊,法身也」,大須彌表法身,法身能現能變,報身、應化身是所現所變。大法,我們常講的虛空法界剎土眾生一切法,一切法裡頭有虛空,諸位如果讀過法相宗的《百法明門論》你就明瞭了。天親菩薩把一切法歸納為一百類,這一百類裡面包括虛空,虛空也是一法。法界剎土,剎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裡面的天體,或者我們講的是星系,大的星系、小的星系無量無邊,這些星系裡面又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在這裡頭居住,像地球是屬於星系之一,地球上許許多多眾生生活在這個地區。這些全部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性識是能現能變,一切法是所現所變,能所是一不是二,這是宇宙之實相,我們佛經裡講諸法實相。法身就是實相之體,稱為法身。

  接著下一尊佛,「須彌光佛」,「光明遍照普應群機,應化也」。眾生有感,佛就有應。佛跟一切眾生當中有密切的聯繫,有這個關係,這個聯繫是什麼?聯繫是光,佛跟我們眾生當中的聯絡是用光,這個光現在人稱為什麼?波動,這個意思好,確確實實如來的波動跟我們思想的波動是密切聯絡的。如來的波是平的,所以稱之為光(光明的光)。我們的思想真的不能稱作光,稱「波」,為什麼?起伏,高低起伏。人家的光是平靜的,好像是水,很平靜的水,都沒有起波浪。我們這個心,波浪,大風大浪,煩惱起來大風大浪就起來;煩惱如果降下去,波浪就小一點,起起落落。但是平靜的水跟波浪的水,這是永遠連在一起,念念感應道交不可思議,這是應化。

  法、報、應化都是慧,自性般若智慧,「一體三身,所求所證」。報身、法身、應化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們學佛的人所希求的就是要證得圓滿的三身。「圓悟」,圓滿的悟入。

  我們前面學習到《彌陀經》裡面所說的六方佛勸信流通,六方就是十方,每一方世界略舉幾位代表,代表的名號裡面都有很深的意思,表法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懂得,不能夠疏忽。所以東方第一尊就是阿閦鞞佛,我們前面看到第一尊就是「阿閦鞞佛」,「阿閦鞞」代表不動,代表修學根本的原則,這是一個總原則,就是不動。不管你修學哪一個法門,不僅是修淨土念佛法門,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是例外的,都一樣修不動,不管你用什麼方法。首先要有不動搖的信心,我們才能成就,如果信心不足,見異思遷,這不但在佛法,在世間法裡頭也不可能有成就。真正成就,古大德常講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可是話說到這裡,我們有很多同修修學念佛法門很久了,可是怎麼樣?功夫不得力,打十個佛七,打一百個佛七,還沒念到一心不亂。信願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還是貪戀這個世界,這個世界,說老實話就是還沒辦法放下。為什麼放不下?因為沒看破,這個事實真相沒看透徹,因此也沒辦法徹底放下,這做不到。

  所以有很多同修我們看到他選擇淨土來修學,這一門是有,可是怎麼樣?沒有深入,為什麼沒有深入?這總是有原因,這個原因就是業障障礙,這個障礙就是阿閦鞞佛講的,我們的心不定,心為什麼不定,時常動搖?這就值得我們深深去反省、去檢討。這幾年來我們自己修學,看到其他同修修學,這種問題很多,所以我們不斷來反省檢討,發覺到我們沒有基礎的修學,對基礎確實非常的缺乏。這個基礎最近我們導師 淨空上人提倡儒家的《弟子規》,我們佛門的《佛說十善業道經》,他老人家說儒家的基礎在《弟子規》,大乘佛法的基礎在《十善業道經》。可見這兩樣東西我們修淨土的人都疏忽了,疏忽了這個基礎的學習,因此念佛念很多年,念好幾十年,始終功夫不得力,原因就是在這個基礎上沒打好,疏忽了這個基礎。

  這個基礎我們導師過去講經也時常講起,講了但是我們沒有認真努力去修學,沒有先在這個基礎上來奠定。好像樹一樣,沒根,浮在上面,風隨便一吹就倒了,這個根基不穩,沒打穩。好像我們蓋房子,地基沒打穩,沒打好,這個房子蓋起來沒多久就出問題了,不是斜了就是倒了。我們修學法門同樣這個道理,所以最近我們導師不斷呼籲我們學佛的同修,不管你修學哪個法門,我們修學淨土念佛法門也不例外,這二樣東西也不能疏忽,還是要認真修學,我們要在這二樣東西奠定基礎。因為我們生在末法時期,可以說多數的同修業障都比較深重,因為業障深重,確實煩惱習氣很嚴重,一下也無法改變過來,所以我們要求佛力加持,找有關的經典來做個補助。

  我們淨土法門,過去導師時常講起,《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釋迦牟尼佛教給韋提希夫人淨業三福。《觀經》我們大家都知道,修十六觀,第一觀到第十二觀是觀想,第十三觀是觀像,十四觀到第十六觀是九品往生。佛還沒有說出這十六觀法,首先先教韋提希夫人修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福我們不能疏忽。我們念佛想要功夫得力,三福最起碼第一福要做到,第一福你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我們看《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就是第一福的解釋,這很明顯,但是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業障比較重,這二樣東西我們要把它做到,業障較輕的人他很容易落實,但是業障較重的人比較困難。

  所以我們看到弘一大師在一篇演講錄裡面,他普勸淨宗道侶兼持《地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大乘法的基礎,大乘當然包括小乘,當然包括人天法,尤其《觀經》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世間儒家像《弟子規》第一篇也是教我們從孝開始,「入則孝,出則悌」。儒家的孝是一個階段,講一生一世,從生到死;佛門的孝是說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一切善法從孝道開始,也是從孝道來圓滿,孝道要達到圓滿必定要深入《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個孝道才圓滿,所以《地藏經》古大德也稱作佛門的孝經,這是佛為他的母親來說法。所以最近我們導師提倡《弟子規》跟《十善業道經》,我也是勸很多同修同時也不能疏忽《地藏菩薩本願經》,可以幫助我們深入這二樣東西,幫助我們深入,尤其《地藏經》將地獄眾生度到成佛,當然這部經也是大圓滿的法門。

  我們修淨土學《地藏經》是不是有衝突、有夾雜?這過去我們導師也講過,有很多同修聽到我們導師講《地藏經》,提出一個疑問,「這樣你是不是夾雜?」我們導師的回答,他說:「我也是同樣修淨土」。「明明你就在講《地藏經》,哪裡是淨土?」他說:「喔,這個問題」,他說:「實際上我也沒離開淨土」。講《地藏經》是什麼?就是《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淨業三福第一福詳細說明。實際上《地藏經》不但是淨業三福第一福,實際上這三福都具足,因為它是大乘法,從第一福到第三福統統圓滿具足。所以我們可以加上《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就是淨業三福我們都可以具足,這樣來念佛發願求生西方決定往生西方。如果這個基礎沒打穩,說老實話,我們此生雖然念佛,往生西方還是沒把握,我們修學一定要做有把握的事情。因為我們的信心不定,時常會動搖,為什麼信心不定?就是基礎沒打穩,你沒這個基礎當然信心不定。這是在這裡附帶的向大家報告,我們要重視這個基礎的修學才能達到阿閦鞞佛表法的標準。這是古人常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要注重深入,長時間來修學。

  釋迦牟尼佛在這部經裡四次勸我們往生淨土親近阿彌陀佛,真的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勸導我們。在這段經文佛說了,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你看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勸眾生念佛求生淨土,然後你才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前面跟諸位略說五種不可思議,五種最後一種,你念這個阿彌陀佛的名號,你就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這個法門不得了,換句話說,念一句阿彌陀佛等於念一切諸佛的名號,念一句阿彌陀佛,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名號統統念到了,還有比這個法門更殊勝的嗎?

  眾生在這個世間,過去今生不免造業,難免跟人家結怨,所以我們常常看到有些眾生被冤親債主、魔鬼附身纏繞,神經錯亂,苦不堪言,這種病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冤鬼附身,另外一種是自己業障深重,這兩個加起來就很難辦了,這個病醫藥醫不好,醫藥沒法子,求神、求佛菩薩保佑也相當困難。有沒有法子治?有,清朝初年慈雲灌頂法師告訴我們念佛能救。為什麼念佛能救?因為你念阿彌陀佛,十方一切諸佛都加持你,道理在此地。十方一切諸佛都加持、都保佑,什麼樣的冤家對頭、妖魔鬼怪也都要退讓幾分;不是一尊佛的面子,一切諸佛的面子,他不能不退讓。所以你得了一切難治的病痛,什麼樣的方法都沒有效,醫藥沒有效,誦經拜懺都沒有效,最後告訴你,決定有效的就是念佛。我們也看到確實有許多被冤親債主附身,好像念佛也沒有效,那是什麼原因?念佛不如法,不得法裡最重要的第一個就是信心、願心。你要是具足真信切願專持這一句佛號,效果不可思議,立刻你的痛苦就消失了,你就能恢復正常,不可思議的法門。

  還聽人說,有人講念阿彌陀佛是忘恩負義,這話怎麼說?他說我們這個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你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你念他方世界的阿彌陀佛,這就叫忘恩負義。我們聽了這個話這才明白,實在講忘恩負義不是我們念佛的人,是不念阿彌陀佛的人,他才真的忘恩負義。怎麼說他忘恩負義?他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這忘恩負義,為什麼?念阿彌陀佛是誰教我們念的?誰勸我們念的?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勸我們念的,苦口婆心,你看在《彌陀經》四次勸我們要信願念佛求生淨土,勸四遍,不是講一遍、二遍,四遍。我們看到這部經偏偏不聽話,又不願意念阿彌陀佛,不想求生淨土,一定要念本師釋迦牟尼佛,真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看到這樣會氣死,真正忘恩負義,他不懂得什麼叫恩、什麼叫義。

  我們拿個比喻來說,譬如我們這個家庭,我們娑婆世界,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是個家庭,娑婆世界本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父親,西方極樂世界確實那是一所學校,阿彌陀佛是那個學校最好的老師,現在我們這個家庭,我們的父親要把這些兒女都送到那個學校去讀書,去親近這個好老師,兒女偏偏不聽話,不肯去,你想想這個情形,這個做父母的人心裡有多難過。給你選擇這麼好的老師,這麼好的環境,叫你去親近他,偏偏不聽話,賴在家裡不肯去上學,這成什麼話!所以忘恩負義是不念佛的人,不是我們,我們聽話、孝順,順從父母,順從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誨,我們一心念阿彌陀佛,親近阿彌陀佛,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本願,是他真正的意思,真實教誨,這不能不知道。

  我們在這段經文看到,不但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是這樣教化眾生的,這還錯得了嗎?絕對沒錯。所以世尊在《無量壽經》裡面,那是代表一切諸佛稱讚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怎麼會錯誤?

  我們念佛、學佛求的是什麼?一切眾生共同的心願、共同的祈求不外乎三樁事情,第一個是智慧,第二個是才藝,在佛法裡面講的德能、能力,什麼都會,沒有一樣不會的,第三個是福報,都求這三樁事情,釋迦佛、一切諸佛如來教我們也就是這三樁事情。這三樁事情,佛跟我們說,智慧為主,所以佛法自始至終講覺悟,覺就是智慧,佛法所說的,佛法所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梵文音譯,翻成中文意思:「無上正等正覺」,這個話初學的人還是聽不懂,我們再用方便的話來說,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究竟圓滿真實的智慧。

  你有了智慧,當然你就有能力、才藝。多才多藝從哪裡來的?從智慧來的,智慧是根本。福報也是從智慧來的,你有智慧,你才懂得在哪裡種福,這是講智慧是主要的。有智慧你種的福才能得到真實的福報,為什麼?你認識福田,什麼福田你知道。你會種福,你就會得無量的福報,無量無邊的財富。真的,無量無邊的財富是什麼?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是你自己的財富,這真的不是假的,你都能夠圓滿的享受到。而且福報裡面最大的福報是壽命,親近阿彌陀佛你得無量壽,得金剛不壞身,金剛不壞身就是沒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苦。沒有求不得,沒有怨憎會,沒有愛別離,這個世間所講的三苦、八苦,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沒有了,這叫真樂,所以叫極樂世界。它最重要就是堅決不動的信心,所以阿閦鞞佛代表這個意思。

  當中這三尊佛就是我們所求的,「須彌相佛」,這報身佛,這智慧。「大須彌佛」代表法身,是理體。「須彌光佛」,這是應化身,就是受用,這是我們講的無量無邊的福報,「光明遍照,普應群機」,哪個地方眾生有感,立刻就現身去幫助他。這個大意跟諸位介紹過了。末後這尊「妙音佛」,「妙音佛」是「表修學法本」。這修學的方法,根本的方法就是「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妙音,世出世間最極妙音就是這一句佛號,所以這一句佛號念出來會感動虛空法界一切諸佛如來,會感動,既然感動諸佛如來,我們要知道諸佛如來的智慧、福德圓滿,他的護法神遍虛空法界,佛所擁護的、佛所稱讚的,護法哪有不稱讚、哪有不擁護的道理?所以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就能夠得到一切諸天善神的擁護,諸天善神來保佑你。你念其他的佛名不能得遍法界全體護法神保佑你,你得不到,唯獨念阿彌陀佛,你可以得到全體,這個諸位不能不知道。

  世尊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阿彌陀佛這個名號不僅僅是代表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尊佛,它代表本性,自性佛,這是自性佛的德號,所以念這個佛號就是念自性的體、相、作用。自性之體是法身,自性之相是智慧,自性之用,它起作用是無量無邊的大福德。所以這一句,就是「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妙音,他在此地代表修行行門最重要、根本的方法。「定慧等持」,一心稱念,一心是定,稱念是慧。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第二段南方世界,我們先把這一段經文念一遍: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燄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諸位要常常記住,這部經是一切諸佛『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又是『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這部經不可思議。南方也舉了五尊佛,這五尊佛表「修慧」。所以佛法教學智慧第一,智慧是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有的,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真的,這個智慧不生不滅、不來不去,與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智慧完全相同。為什麼現在諸佛菩薩智慧那麼大,我們好像變得非常的愚痴,一點智慧都沒有,這什麼原因?佛告訴我們,我們的智慧跟他一樣,也沒有失掉,為什麼現在變成這個模樣?是我們自己有了障礙,把自己的智慧障礙住了,把自己的德能、相好也障礙了。

  智慧就好像是太陽,諸佛菩薩是晴天的太陽,我們頭頂上有很大的太陽,雖然有陽光,雖然陽光很大,但是黑雲蓋覆了就透不出來,就這麼個道理。那麼這個遮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個把我們蓋住的東西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華嚴經》說得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所以佛教我們修行修什麼?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而已,只要去掉,我們自性裡本來具足的智慧就現前,德能現前,相好現前,你本來就是如如佛。現在因為你有煩惱、你有習氣,煩惱習氣就是《華嚴經》上講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是習氣,分別執著是煩惱,你有這些東西,你自性裡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統統不能現前。妄想習氣是你自己迷了你的本性才生出這個東西,這個東西不是真的,是假的,迷的時候有,覺悟的時候就沒有了。所以佛法教人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你就能除掉了,所以佛法教學始終不離智慧。

  你看,先把根本的修學說出來,接著講修慧,修慧修福。我們先看這五尊佛,第一尊佛的名號叫「日月燈佛」。日照白天,月照晚上,日月照不到的地方,燈可以照明,所以用「日月燈」就代表光明遍照,所以他表「性具圓滿般若智慧,圓融無礙,無不照,是所求也」。我們所希求的智慧,求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沒有一絲毫欠缺,這是「日月燈佛」名號裡所表示的,這是我們所希求的。

  第二尊佛,佛名「名聞光佛」,我們看到這個佛的德號,「光」就是智慧,他天天在修,修什麼?修斷煩惱。煩惱習氣確實斷了一些,斷了一些煩惱,智慧現前,所以煩惱斷一分,你的智慧就透一分;煩惱斷兩分,智慧就透兩分,你要想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沒有別的,斷煩惱而已。如果你的分別執著妄想還是那麼重,你不肯放下,換句話說,你的智慧永遠不會現前。這叫功夫。不是說佛經念多了,這些有智慧的書念多了,你就有智慧,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就是儒家教學裡頭所講的「記問之學」,你沒有開智慧,你所有的全是別人的,不是你自己的。什麼時候你自己智慧開了,你就得大自在了,不是去記別人的東西。

  諸佛如來、諸大菩薩有的智慧,你也有,你記它幹什麼?只有初學,智慧還沒開需要借他的,借他的來幫忙,他幫忙只幫忙一個階段,不能永遠靠他,永遠靠他,你就沒出息,你靠他一個階段之後,漸漸你自己要自立,這是靠佛。靠佛,但是智慧微開,開一點智慧,為什麼?真正懂得佛教誨的意義能夠依教奉行,佛教我們看破,教我們放下,真的要放下,放下一分,智慧增長一分,你就看破一分,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幫助你看破,所以佛法的修學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相輔相成,把你提升到無上道。這個方法是章嘉大師教給我們導師的,很難得,頭一天見面就把這個方法傳給他,我們導師五十年得大利益,感老師之恩。不能不放下,不放下那是真愚痴,是真可憐。「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捨,就得了,你得什麼東西?得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面得來,得智慧、得能力、得相好。

  「名聞光佛,表修慧小成」,修學小有成就,小有成就你就有名聞,我們現在所講的知名度。只要你小有成就,外面知道你的名聲,對你讚歎,「必有名聞」,這個時候是一個重要的關口,如果你要是墮落在名聞利養裡面那就完了。名利是關口,你要能突破,你不能突破就被它障礙住,依舊要六道輪迴。所以「名聞如暗影」,這是從比喻上說,名聞好比是暗影,你在黑暗當中需要用智慧的光明去照破,所以「智光照即滅」,這是比喻「必捨名聞利養,無妨道業增進也」。人,可以說多數人,大多數人,名聞利養一現前,他就糊塗了,他就起了貪著之心,從貪著又起貢高我慢,自己以為很了不起,輕慢別人,這也是煩惱現前,這就墮落。

  諸位都知道慈悲三昧水懺,你看悟達國師十世為高僧,不是容易的事情。他在人道沒有墮落,死了之後還到人道來,而且一次比一次福報還大,為什麼?他修的,他修得很好,持戒、修定修福,福慧雙修,生生世世十世高僧。到第十世,福報太大了,做了皇帝的老師,皇帝拜他作師父成為國師。有一天皇帝供養他,就是送給他一個沉香寶座,這個寶座我們講太師椅,這個太師椅是沉香做的。我們知道沉香(沉水香),一般樹木木材都是浮在水面,這個木材放下去,它是沉到水底,非常名貴的沉香。用沉香做了一張太師椅,你想這要用多少的沉香,這皇帝供養老師。

  悟達國師接受這個沉香寶座,心裡非常歡喜,起了我慢心,這個國家當代有多少大法師,誰能比得上我,只有他一個,除了他一個之外沒有第二個人,我慢心生起來了,我慢心一生起,護法神離開了,護法神不肯再護持。護法神是護法,不講人情的,你修行如法他來護持,你修行不如法他就離開了。離開,冤親債主來了,過去生的冤親債主來了,附在他的身上,長了一個人面瘡,還好他緣分好,遇到阿羅漢迦諾迦尊者來幫他化解,用慈悲三昧水來幫他解冤釋結,這樣人面瘡才好起來。可見一念我慢心起來,道心退失,護法神就離開,冤親債主就靠過來了,這非常可怕,我們一定要知道。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面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