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五十七集)  2005/11/9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WD20-007-0057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第五十七集的播出。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彌陀要解》第六小段:「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量度,愈推愈遠」,上一集我們這一段還沒講完。「通儒禪客」,這是指一般沒有見性的。縱然見性也有品位不同,就是說還沒徹悟。縱然徹悟,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後面還有四十一個階位,所謂三賢十聖,到十聖位那沒問題了,在三賢位還不行。十聖何以沒問題?我們在《華嚴經》裡面讀到,地上菩薩從初地到十一地(就是等覺菩薩),經上告訴我們地上菩薩「始終不離念佛」。地上菩薩的始,開始是初地,終是等覺,這十一個位次,自始至終就是從初地到等覺,他們都念佛求生淨土,所以這個沒有問題。馬鳴、龍樹都是地上菩薩,明心見性的人。如果在三賢位,他不見得念佛,這不一定,有人念佛,有人不念佛,但是他若到登地,一但到地上菩薩一定是念佛,這是大經上講的「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法門不可思議。

  「又不若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這就是說世間的聰明人參禪還沒真正明心見性,要去推論這個法門,愈推愈遠,愈想愈錯,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就不如老阿公、老阿婆能夠老實念佛,雖然他們不識字,可是他能老實念佛,這樣反過來能夠「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這是真的。我們一般人比不上農村裡面的阿公阿婆,我們比不上他們,縱然他什麼都不懂,他也不想懂,你教他老實念佛他就老實念佛;你教他斷惡修善,他就老老實實斷惡修善,他真的成功了。他們這種修行方法是「潛通佛智,暗合道妙」,雖然他沒有學過,他的心行跟這個深妙的法門暗中契合,所以他能成就,他成就品位的高低也不可思議,我們也沒有辦法測度。這些人也不是普通人,過去生中善根深厚,不是一般人。

  末後這總結,「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我」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牟尼佛見到這個利益,所以給我們說出來。蕅益大師說「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豈敢違抗,不善順入也哉」,這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你一定要懂得這一句經文的深義,甚深的意義,為什麼?佛眼所見,佛口所說,對於阿彌陀佛接引往生這個事情,佛給我們印定了,我們如果要違背、不遵守佛的教誨,你就是不順佛的意思,不順佛的教誨你就不是佛的學生,佛的學生哪有不隨順老師教學去做?隨順佛菩薩教誨你肯定成就,不隨順就沒法子了,如果不隨順,你還是得長劫輪迴。這一大段我們就講到此地。

  下面我們再看第六個單元,這是經文到了流通分。「諸佛勸信流通」,這段經文就是《彌陀經》裡面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六方佛讚歎,我們將經文念一段: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到這個地方是一段,這段裡面我們把它分為五個中段來介紹,第一個是「此經以實相為體,是世尊徹底悲心,無問自說,誰堪任流通之責」,我們先把這個意思簡單介紹一下。就是說這部《阿彌陀經》分量不多,凡是大乘經典都是以實相為體。什麼是實相?實相就字面上來說是「事實真相」,稱之為實相。事實真相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法身理體,能現能變,所現所變,這個事實真相,世尊為我們所說的不外如是,就是這個事實。

  這一會是釋迦牟尼佛「徹底悲心」,也可以說是究竟圓滿的大慈大悲心,無人發問,自始至終都是世尊一個人所說的,所以經題上加「佛說」。這個經典什麼人有能力,我們一般講什麼人有能力、有資格來擔任流通?這確實跟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不一樣,連《華嚴經》都有啟請的人,啟請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念請,心裡有念頭、有疑問沒說出來,佛知道。這部《彌陀經》沒有人想到過,沒有人能提出這個問題,佛看到大眾的緣分成熟了,主動為我們說出無比殊勝的法門,一切眾生難信之法。什麼叫緣成熟?佛說出來居然有人相信,有人能理解,有人肯依教奉行,這就是緣成熟了,這樣佛不等人來問,自己趕緊就說,這部經才是徹底究竟圓滿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

  蕅益大師在此地為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什麼人有能力、有資格來流通這部經?他老人家說得很好。一般經典是經開三分,每部經分成三個部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就是開頭一段的經文,一開始什麼因緣發起講這部經。正宗分就是主要佛講的部分。流通分就是勸信流通,每部經講到後面佛都會勸大家流通、依教奉行。這是每部經都有這三分,所以叫做經開三分。這個地方經文到這裡,蕅益大師從六方佛讚歎,從這個地方起就判作流通分,這也是過去祖師大德講《彌陀經》從來沒有把這個地方看作是流通分,都看作正宗分。蕅益大師獨具慧眼,從這個地方分經分為流通分,從這裡就開始分做流通分,「諸佛勸信流通」。他流通分裡也分三科,勸信、勸願、勸行。三分裡面,序分裡面是信願行,正宗分裡面也是信願行,流通分裡頭還是信願行,用三資糧貫徹三分。誰能勸信?諸佛如來。

  底下略說「流通」的意思,「流者,流傳萬古;通者,通達十方」,聖賢的教誨要沒有人流通就不能夠利益一切眾生。我們現代人不說流通,現在人講宣傳、宣導,宣傳、宣導就是流通的意思;在中國古代稱為承傳,流通也是承傳的意思,代代有傳人做流通弘揚大法的工作,這就叫承傳,所以承傳還是流通。這部經是難信之法,除佛之外誰能夠勝任?所以「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堪共流通」。只有如來果地,成佛了,他們能夠究竟徹底證得諸法實相,所以對這個難信之法他們沒有懷疑。他們怎麼流通?為一切眾生宣講這個經典,這就是流通;為一切眾生講解介紹,介紹西方極樂世界。

  從這句話我們就知道這個話絕對不是蕅益大師自己發明說出來的,他是有經典做根據,他這個話也不是隨便說的。你看這麼長的經文,六方佛就是十方,玄奘法師翻譯的《彌陀經》就翻作十方。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是意譯,這裡頭他省略。中國人喜歡簡單不喜歡麻煩,中國古人喜歡簡單,簡要明瞭不喜歡囉嗦,用的語言文字簡要,所以把十方省略為六方,東西南北上下,至於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就省略掉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講這個法門,換句話說,無量無邊法門,佛應化在世間未必都講。

  佛應化在世間講經,講經,經稱為契經,講經的原則一定要契合眾生的根性,就是說在這個時代、這個地區,這些眾生他們的程度、他們的需要,一定要適合那個時代、那個地區的眾生。所以經無量無邊,每個時代就不一定全部講,要看那個時代是不是有這個需要。眾生有這個程度能夠來修學,能夠接受,這樣佛就講,這都是根據眾生這方面的需求。所以說契經,契合眾生的愛好,契合眾生的程度,契合眾生現前的生活習慣,所以經稱為契經。如果在程度上、在某些地方不適合,佛就不講了。就像老師教學生一樣,老師滿腹的學問,你請他去教小學也行,請他教中學也行,教小學,教小朋友,教小朋友的方法,所教的他能懂、能理解、能接受,能夠歡喜奉行,他有他的方法。教青少年,年歲比較大的,十幾歲、二十幾歲,這樣的人有這個階段教學的方法,為什麼?他理解力強。兒童記憶力強,這是說從年齡做一個教學要教什麼,要教什麼功課的選擇。

  兒童記憶力比較好,所以在過去中國古時候教私塾都是偏重在背誦,兒童時代記憶力比較強,所以重在背誦。到了十幾歲,慢慢理解力比較高了,那時候才開始講解,一直到成年。所以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教學的方式,這不一樣,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知道。所以在兒童時代老師大部分在行的這部分,就是生活行為,教他背誦經典,然後教他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處理自己的生活,如何做人,在古代叫灑掃應對,打掃,整理自己日常的用品,待人接物、講話,教這部分,這就是我們佛門裡面講的行經,教理行果,教生活規範。另外一部分就是背誦,到青少年、成年,慢慢才跟他講解。所以這是教學。

  所以這個經必須真正通達明瞭沒有疑惑,諸佛流通,諸佛都讚揚,沒有一尊佛不歡喜、不讚歎。這是說一切諸佛,其他的經不一定都會講,但是《無量壽經》、《彌陀經》,每尊佛出現在世間一定會介紹,一定會講,所以諸佛都流通,諸佛讚揚。

  在《無量壽佛經》上我們念到釋迦牟尼佛對阿彌陀佛的讚歎,那就是釋迦牟尼佛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共同讚歎阿彌陀佛,稱讚彌陀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讚歎到極處了。如果我們細心體會到,認清楚了,一切諸佛都讚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那我們要想學佛,不跟阿彌陀佛學要跟誰學?「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我們今天要跟老師,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師,是第一個老師,這個第一個老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給我們介紹的,釋迦佛介紹的。釋迦牟尼佛好比是我們的父親,阿彌陀佛是我們的老師,父親帶我們去拜這個老師,教我們跟這位老師來學習,將我們交給老師,我們要是不遵守老師的教誨那就是大不孝,可是偏偏有些人情執很深,非常的執著,「我一定要跟釋迦牟尼佛」,他也念佛,他是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不念阿彌陀佛,為什麼?《佛說阿彌陀經》他沒有念過,或者念過他不懂,他要真念懂了他就不會這樣了,他一定會聽話,聽釋迦牟尼佛勸我們的話,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

  「此經無上圓頓法門」,圓頓法門的經,像大乘、一乘,這都是圓頓經典。《華嚴》是圓頓,《法華》是圓頓,《楞嚴》是圓頓,「淨土三經」圓頓上頭再加兩個字「無上」,就是沒有比這個更圓頓、更高的了。《華嚴經》不能說「無上圓頓」,為什麼?上面還有《無量壽經》,還有《阿彌陀經》。怎麼知道這部經在《華嚴》之上?你只看《華嚴》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最後歸到《無量壽》,歸阿彌陀佛,所以這部經稱為無上圓頓法門。「唯詮佛之境界」,這部經裡面完全是講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不是講菩薩的境界。《華嚴經》講四十一位法身菩薩的境界,《彌陀經》、《無量壽經》完全講佛果地上的境界,所以稱為無上。「故曰唯佛佛可與流通耳」,只有佛與諸佛如來他們才有能力來流通這部經典。因此這部經典我們就能夠肯定是一切諸佛教化眾生都要演說的,其他的經未必會說,但是這部經一定會說。沒有一尊佛不勸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佛佛道同,這點我們要清楚、要明瞭。

  再看下面第二段,蕅益大師告訴我們,「不可思議,略有五意」,就是說有五個意思來簡略說明不可思議,如果詳細說,說不盡,這簡單來說。第一個「橫超三界,不俟斷惑」,這個不可思議。我們知道要出三界六道,前面跟諸位講過,慢慢向上面提升才能超越,那不是一個容易事情。這個法門不需要,橫出的,不用豎出,就在人道就出三界了,不用經過天道。豎出要斷惑,斷三界裡面的見思煩惱,見思煩惱不斷決定出不了三界六道。

  見惑斷了,你就出了三途。雖然斷見惑,還沒有出六道,但是你永遠不會墮三惡道。斷見惑煩惱就永遠不會墮三途,就是不會墮地獄、餓鬼、畜生,你在六道輪迴裡面絕對不會墮三惡道,超越三途。思惑斷盡了,你就出六道輪迴,六道裡頭三善道也超越了。那就要斷惑,不管大乘小乘、顯宗密教,要了脫生死必定要把見思煩惱斷得乾乾淨淨,一絲毫斷不乾淨,六道還是出不去。所以見思惑斷盡超越六道往生到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十法界裡面的佛法界。在這裡面要斷塵沙煩惱,在四聖法界斷塵沙煩惱,他們見思煩惱沒了,但是還有塵沙煩惱、還有無明煩惱,塵沙煩惱斷盡再破一品無明就脫離了四聖法界。所以他要斷惑。

  現在這個淨土法門不用斷惑,帶業往生。雖然不用斷惑,古大德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要伏惑。斷比較困難,伏比較簡單,伏就是把它控制住,不要讓它發作,沒斷。惑是煩惱習氣,雖然不用斷,但是你還是要把煩惱習氣能伏得住,就是能把它控制住不要讓它發作,雖然沒有斷,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會發作,要有這個本事,沒有這個本事不能往生,橫出出不了,要有這個本事。這是什麼本事?佛在這部經裡教給我們持名念佛,執持名號,用執持名號念佛這個方法來伏我們的煩惱,控制我們的煩惱習氣,不要讓煩惱習氣發作。要多長的時間?不要多長,你看「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最長七天,真正容易,太簡單了,我們人不相信,哪有這麼容易?無上圓頓大法,如果不是這麼容易、這麼簡單、這麼穩當快速,怎麼能稱無上圓頓!

  什麼人能去?相信的人能去,依教奉行的人能去。蕅益大師在這部經上講得好,能不能往生在於信願之有無。你是不是真的相信,真的想去西方,這是你能不能往生的先決條件。你真的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真的相信自己有往生之分,真的相信有阿彌陀佛接引十方念佛的眾生往生西方,對這個事實沒有懷疑了,這是真信,信了之後,你肯發願,願意往生西方,這個娑婆世界,一心一意求出離娑婆世界,願生西方淨土中,這是信願。有信願,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淺深。你有信願還得要行,所以淨土三資糧欠一條都不行,就不能往生。有行沒有信願也不能往生,有信願沒有行也不能往生,所以欠一樣都不行。

  持名念佛這個伏惑的功夫我們要重視,要重視。這個行幫助信願,信願幫助行,這有連帶關係,所以我們不能把它分開,這是一而三,三而一,它這個有連帶關係在。譬如我們行要是得力,我們信心更堅定,願心更懇切,如果行這個部分不得力,往往信願都會退失,所以行,中峰國師把它放在中間非常有道理。所以信願幫助行,行幫助信願。品位高低在持名功夫的淺深,好像我們在這個世間,六道眾生在輪迴裡面捨身受身有兩個力量,一個叫引業,引導你到這個法界來受生,像我們這次得人身,引業引導我們到人道來得這個人身。在這一生當中我們的遭遇、我們的享受有苦有樂,這些苦樂的果報叫做滿業,圓滿的滿,引是接引的引,滿業就是你這一生的果報,這一生的受用。西方極樂世界也有兩個條件,也有引業,這個引業就是信願來引導你,信願引導我們到極樂世界去。極樂世界有四土三輩九品,你到極樂世界是哪一個品位往生,這就是滿業,在你念佛功夫的淺深,念佛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淺,品位就比較低。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不同,受用不一樣。所以諸位想想好像也有引業,也有滿業,信願行,信願是引導,引導我們去西方,行是品位高低。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的,說得好。

  所以這個法門不要斷惑,一品煩惱都不用斷,只要伏住,你控制得住這樣就可以了,這個功夫是人人做得到。斷就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到,在一生當中要斷煩惱那相當的不簡單。伏惑要在平常生活當中學習,學習什麼?我們導師常講順境善緣不起貪戀,沒有貪戀這個世界的心;逆境惡緣不起瞋恚,不起瞋恚心,要在日常生活當中磨鍊。

  最近我們導師特別強調純淨純善,他老人家將《十善業道經》講過之後,他就不斷提起心要純淨,不容毫分不淨夾雜;行為要純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純淨純善就用這一句阿彌陀佛,用這個方法讓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修成純淨純善,這樣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品位就高,這是能帶得去的。世間所有一切法沒有一個能帶得去,帶不去的不要放在心上,一切隨緣,帶得去的要認真努力,要真修,信願行是帶得去的。這是第一個不可思議。

  第二個不可思議,「即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進」,這個很不可思議。他方世界除了極樂世界之外,沒有一個世界跟極樂世界是一樣的,它特別。其他一切諸佛剎土都有四土,我們釋迦牟尼佛這個娑婆世界也有四土,但是四土不在一起,四土有高下。凡聖同居土最低,方便有餘土比我們這個凡聖同居土高。在釋迦佛這個娑婆世界,六道是凡聖同居土,四聖是方便有餘土,一真法界是實報莊嚴土,是常寂光淨土。釋迦有四土,一切諸佛的世界都有四土,但是它不是平列的,不是平等的。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橫具四土」,它有四土,它四土是平等的,四土在一起。「非由漸進」,不是像我們這個地方,我們這個世界你要見思煩惱斷了之後,你就進入方便有餘土,塵沙煩惱斷盡再破一品無明,你就往生實報莊嚴土,他是漸漸漸漸修行往上提升,一級一級一直提升,不是一下都得到。西方極樂世界是你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四土你同時都得到,所以你往生同居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同時也生方便土、生實報土、生寂光土,一就是四,四就是一,這個不可思議,所以只有西方極樂世界如是,四土在一起。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他們住實報莊嚴土,我們往生,見思煩惱都沒斷生凡聖同居土,我們居然天天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在一起,真是難信之法,你是凡夫怎麼能跟聖人在一起!那還是大聖,不是小聖,不是普通的聖人。這是第二個不可思議,「橫具四土,非由漸進」。

  第三個是「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你看多方便,方法太簡單、太容易,只要執持名號,一天到晚二六時中這一句阿彌陀佛不中斷。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覺明妙行菩薩教導我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不懷疑、不夾雜就叫做淨念,不間斷就是相繼,淨念相繼,這做得到,人人都做得到,就怕你不肯做,你要不肯就沒有法子,你要肯做,沒有一個做不到。這是第三個不可思議,「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只要執持這句阿彌陀佛的名號,用不著其他的方便法,不用去參禪,也不用其他法門來幫助,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這樣就行了。

  第四個不可思議,「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你看這個法門多快速!一七,七天,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不像其他的法門佛常常講要修無量劫,要修三大阿僧祇劫,要很長的時間,多生多劫、多年多月,這個法門七天就成功。七天修成功的真有,古往今來確實有記載,七天真能成功。如果說這個法門真的七天就往生,那這個法門不但是難信之法,這個法門在我們一般人的觀念來看也變成了很可怕的法門,為什麼?念七天就要死了,誰敢修這個法門?這樣沒人敢來修,沒人敢來打佛七。六道裡頭一切眾生哪一個不貪生怕死?換句話說,不怕死的人就修這個法門,貪生怕死的人不敢修。

  我們不少同學也常常參加打佛七,還有人發心要打精進佛七,這很好,難得。打了十個佛七、一百個七還沒往生,什麼原因?這跟經上講的不一樣,經上講七天就成功,我十個七天、一百個七天還沒成功,這什麼原因?是我們自己修行不如理、不如法,如理如法沒有一個不成就的。所以你念佛念得再久,阿彌陀佛不來接引你。阿彌陀佛很清楚,因為你不想往生西方,他要來接引你,你就嚇死了,阿彌陀佛很慈悲不嚇唬人,等到哪一天你真正想往生西方了,他就來了,就是臨命終時你有懇切的願望,他就來了。你不想往生,你沒有懇切的願望,對極樂世界並不是十分嚮往,沒有十分懇切的祈求,阿彌陀佛還是不會來,為什麼?這跟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所以信願行這三個條件,三個條件少一個都不行。所以我們要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願不能不重視。印光祖師在《文鈔嘉言錄》裡面特別勸我們要注重信願。願怎麼個修法?中峰禪師在這個《法事》裡面給我們講得很清楚,一定要以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為我們自己的本願,講到後面會跟諸位詳細介紹。所以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的心不一樣,願跟阿彌陀佛的願不一樣,這個就不能往生。必須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那這樣你決定往生,這不能疏忽。

  最後,第五不可思議的:「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這個道理太深太深。就是說你念一尊佛的名號,念阿彌陀佛一尊佛的名號就為一切諸佛所護念,所有一切諸佛都護念你,沒有一尊佛漏掉的。我們持阿彌陀佛一尊佛的名號等於持一切諸佛的名號,所以這個道理太深了。我們平常念佛就念阿彌陀佛,就念這一句名號,殊不知道這一個佛的名號是一切諸佛共同的名號,念這個名號就把所有一切諸佛的名號統統念到了,都包括在內了,所以你念阿彌陀佛,在這段經文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你會被一切諸佛所護念,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一切諸佛都保佑你,你念他,他也念你。所以持一名號就等於持一切諸佛名號,為什麼?實在在這段經文裡你要細心去觀察,你就會了解。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念阿彌陀佛,我今天也念阿彌陀佛,跟一切諸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自然感得一切諸佛護念。

  念佛不靈了,遇到魔障,佛號念不下去,不知道怎麼辦,是什麼原因?這是對於阿彌陀佛沒有死心塌地去信、去願、去行。如果心願德行真正跟阿彌陀佛都相同,一切諸佛護念你,一切冤親債主、妖魔鬼怪都尊敬你,都佩服你,都擁護你,怎麼會來害你?這個道理我們要多想想,你就會想通。好,這一集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裡,下一集再繼續報告下面的經文。謝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