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中峰三時繫念法事全集〈複講20-15〉  (第二十四集)  2005/2/2  高雄佛教衛星電視台  檔名:WD20-007-0024

  諸位觀眾,大家好,阿彌陀佛!上一集我們講到極樂世界的依報,講到: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眾苦』裡面第一類苦苦,苦苦裡面有八種,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這七種是苦的果報,苦果。後面這一種是總說,總說就是總而言之,這所有的苦究竟從哪裡來的?佛告訴我們「五陰熾盛」,這些身心的苦,身體的苦、心的苦都是從五陰來的。

  五陰是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代表所有的物質,我們這個身體也是物質。物質的這一部分屬於色,在經典講色法;受、想、行、識是我們現在所講的精神,我們心理的感受。所有一切的動物,我們講有情眾生,都是五陰身,這個身心世界是五陰合成的。換句話說,生命是由精神跟物質組合的。物質是肉體,像我們這個身體是肉體,所以肉體它要承受生老病死。我們這個身有生,生會老、會病、會死;精神,我們精神上,我們的心理會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也都要承受。

  受、想、行、識;識是意識,識是一切苦的親因緣,佛法裡面講阿賴耶識。阿賴耶識裡頭含藏著習氣種子,這個種子是一切苦樂的親因緣。想、行,想就是思想,行,這兩樣是所緣緣,是無間緣。受是果報,受是什麼?你的感受,受苦、受樂。你造作有善因善緣,你就有樂受,樂的感受;如果你造作的是惡因惡緣,那你感受的是苦受,三界都逃不出這個定律,沒法子脫離這個道理。我們凡夫實實在在說不知曉,哪裡曉得世間有這種事情。佛出現在世間為我們講出人生的真相。我們真正明瞭這個事實真相,我們這才有救了,知道自己應該要怎麼做。

  一切眾生無論到哪一道去受生都有因緣,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這在佛法裡面叫引業,業力做主宰,自己做不了主,業力牽著你走。這個事情一定要知道。佛菩薩不能給我們做主,上帝、閻羅王也不能給我們做主,誰做主宰?業力做主宰,業力牽著我們走,牽引我們走。

  你到人道來,到底是什麼樣的業力?佛告訴我們,你過去生中曾經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這個業力引導你到人道來投胎。要到天道,天道是上品十善,還有四無量心慈悲喜捨,修上品十善,這個業力會牽引你到欲界天,我們人道再上去就是天道。人道下面是三惡道,貪心,貪而無厭,這個業力引導你到餓鬼道,鬼貪。瞋恚心引導你到地獄道。愚痴心引導你到畜生道。這是講引業,你到哪一道去投胎。

  到這一道來了之後,今天我們這個世界上將近有七十億的人口,這些人到這個地球上來,都得人身;換句話說,過去生中都是修五戒十善,這一生得到人身。但是得到人身之後,在這一生當中,有人享受榮華富貴,有人一生受苦受難、貧窮下賤,這是什麼一回事?佛說這是滿業。業有兩種,一種引業,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牽引,引你去;滿業是你在這一道的生活狀況,你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這是叫滿業。這是什麼?這就是佛法講的你過去修福造業。

  修福裡頭最重要的是布施,所以布施不吃虧。你過去生中常常喜歡修財布施,你在這一生當中得財富;換句話說,你的物質生活一定能夠過得很好,但是不一定你有聰明智慧,這是真的。我們看到這個世間有許許多多發大財的企業家,甚至於他連中學都沒有讀過,小學畢業、初中畢業,但是他有億萬家財。佛在經上講,這是過去生中修福沒修慧,也就是說修財布施,不知道修法布施,有財富,沒有聰明智慧。

  第二種人有高度的聰明智慧,沒有財富,物質生活相當艱難。這個我們也見過很多,教授,過去家師常常講,他的老師,哲學老師方東美教授,方東美先生、胡秋原先生,真的聰明絕頂,有大智慧,但是沒有財富。大部的、整套的書都買不起,沒有錢買,靠著教書過日子,一生當教授,每個月拿一點薪水。這就是佛經上講的,過去生中偏在法布施,忽略了財布施。所以佛教給我們兩種布施都要認真去修,修福又修慧,你的果報才圓滿。

  福慧雙修,福是財布施,慧是法布施。這裡面當然也包括了無畏布施,憐憫苦難眾生,隨時能夠幫助苦難的眾生,果報得健康長壽。如果你能夠在經典裡把這些道理參透了,然後你冷靜觀察我們周邊的這些人物,你就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就知道這一生應該怎樣做。

  學佛了,你看佛,我們念三皈依的時候,「皈依佛,二足尊」。二是兩樁事情,哪兩樁?福跟慧。足是滿足,就是圓滿的意思,佛是智慧福德兩種都圓滿。尊是尊敬、尊重、尊貴,要是跟世出世間一切人來相比,比福慧,佛是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佛,佛是福德智慧都圓滿,所以叫做福慧二足尊。佛是無量劫修福修慧。

  釋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教學,我們在經上好像沒有看到釋迦牟尼佛用大批財物來布施。釋迦牟尼佛出家了!全部財產就是三衣一缽,手上不拿金錢,每天托缽,人家供養就是一缽飯,沒有供養錢財,無財物。我們這樣一看,「佛沒有修財布施」,他又沒有財怎麼修布施?你要這樣看就錯了。財有內財跟外財,有外財內財兩種。

  外財是身外之物,我們身體以外的這些財物,錢財是身外之物,這是外財。我們現在講到財布施,大家都以為是外財,沒有想到內財,內財是什麼?身體!身體是內財,我們今天講的義工。我們為人服務不求報答,完全是義務,這是用什麼?用我們的身來布施,用我們的體力,用我們的時間,用我們的頭腦、我們的精神,為大眾服務不求報答,這就叫內財布施。內財布施所得的福比外財還要大。外財,你有錢布施一點,真的無所謂,你沒有去操心,沒有去勞力,所以操心、勞力是屬於內財布施,財布施有這兩種。

  我們看看釋迦牟尼佛天天教學,教學是講經說法,那個內容是法;身體為大眾表演做給人看;口,嘴巴為大眾詳細解釋說明,這個教學裡面三種布施具足,財布施、內財布施,所表演的一舉一動都是啟發眾生覺悟。言語之中字字句句全部是法布施。勸大家斷惡修善,勸大家破迷開悟,這個裡頭就是無畏布施。佛一生教化眾生,沒有收人家的學費,沒有要求別人供養,他是我們最好的榜樣。所以,這樣修福、修慧、修長壽統統得到。凡夫不知道捨己為人,不知道修三種布施,所以命裡頭缺財、缺智慧,而且還有短命的果報。

  短命果報是怎麼來的?佛在經上常常說殺生害命,殺業太重。所以五戒裡頭就講得很清楚,第一條就是不殺生,五戒第一條,佛就教我們不可以殺生,不殺得健康長壽。你不殺生,果報是健康長壽。不盜得大富,你不要去偷、不要去搶、不要去佔別人的便宜,你會得大富貴,你的錢財也不會被人家奪去。不淫得端莊,不淫欲,五戒在家是不邪淫,可以得到相貌莊嚴。不妄語得信實,你若講話實在、不欺騙人家,你說的話人家就會相信,人家會信任你,這是不妄語的果報。不飲酒得智慧,你不喝酒就不會迷惑顛倒,酒會亂性。這是五戒,你修五戒會得這五種果報。

  每一個修學的科目都有殊勝的果報,凡夫不懂這個道理,不曉得事實真相,迷惑顛倒,阿賴耶識裡頭的種子,善的種子不起現行,惡的種子一直起現行。為什麼?遇到緣了,你念頭不善,你想想!你的行為不善,怎麼能有樂受?造的都是惡因,果報怎麼會快樂,一定是痛苦。思想不善,行為不善,你的受一定苦,沒有樂,「五陰熾盛苦」。身心煩惱逼迫你,現在人講給你壓力,這是「苦苦」。這些苦都是從五陰所產生的,五陰是基本的因素。

  如果要能破這五陰,五陰有一個說法叫五蘊,意思一樣,《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如果你般若智慧現前,照見五蘊都是空,一切苦厄就解脫了。以上講苦苦,三苦第一類,苦苦。

  第二大類「壞苦」。佛給你提出警告,可能你的滿業不錯,過去生中修了一點善業,你現在在這一生當中有地位、有權力、有權勢、有財富,你的滿業好,樂!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古人講的樂極生悲!樂很難保持長久,「不久住故」,「樂是壞苦」。怎樣呢?樂過了頭,樂產生了變化,苦就來了,我們平常講樂極生悲,古人說得好,說得也多,但是一般人沒聽進去,不在意,常常大意疏忽,在享樂的時候造作惡業。

  不說別的,世間人以什麼為樂?總是以財、色、名、食、睡,一般說五欲,五欲樂。而這個裡頭最容易起貪心的,一個是色欲,一個是食欲,貪吃、愛吃,好吃愛吃,貪這個口味就免不了殺生。你殺害的這些眾生,吃牠的肉,當時覺得很樂,你有沒有想到將來要還債?

  佛在經典上講的,講的是真話!人死為羊,羊死為人,互相吞噉;就是互相吃。這一隻羊死了之後也會來做人,牠的罪業受滿了就會來做人。人造惡業,死了之後也會變成羊,去還債。所以我們看到社會上,佛在《楞嚴經》上舉出羊這個例子,實際上我們人吃眾生的肉,種類太多了,你以此類推就知道,這是互相吃的。你今天吃羊肉,很好吃,下一世你變成羊被他吃,下一世換羊來做人、來吃你,吃來吃去,這叫做什麼?冤冤相報。

  這一隻羊牠是不善的業,遇到不善的緣,墮在畜生身,今天遇到你,你吃牠,牠不是心甘情願被你吃。現在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兩句話誤導了一切眾生,把一切眾生錯誤的引導。說這個話的人他要背因果責任,這兩句話是錯誤的。如果照這兩句話去做,你要曉得,後頭還有兩句你就不知道,後面是哪兩句?「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要把四句都念下來,你的警覺心就提高了。到果報現前的時候,後悔莫及!

  印光大師他老人家一生教化眾生,非常重視因果報應。講因果報應他總是會提到《安士全書》,講因果報應講得最透徹,講得最清楚。其次他介紹的,勸人一定要讀的是《感應篇彙編》。他勸人讀這兩本書。

  因果報應的事情千真萬確,你只要冷靜觀察都在我們身邊活生生的示現。一些人迷惑顛倒他看不出來,非常可怕,非常恐怖。所以覺悟的人、明白的人,他有大福報,他有大權勢,他享不享受?他不享受了,真正覺悟的人,他雖然有大權勢、有大財富,他自己不享受,這是覺悟的人。

  印光大師最佩服的是宋朝范仲淹先生,宋朝時候人,做宰相,做過元帥,真的是出將入相,大富大貴。家庭裡面日常的生活非常簡單樸實,他把他的錢財養貧窮困苦的人家,養三百多家!這個做法在今天講的就是慈善事業,他做這個。

  我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了凡先生做了寶坻知縣,收入比較豐富了,生活也是很節儉,把多餘的財力布施給窮人。我們在裡頭看到一樁事情,冬天他太太給他兒子縫棉衣,你看!自己做,他太太自己做,不是拿到外頭給別人做,自己做都是為了要省一點錢。看到是用棉花做棉衣,了凡先生講:我們家的絲棉很多,你為什麼不用絲棉要用棉花?他的太太說:絲棉賣掉了,絲棉較貴,棉花較便宜,她把絲棉賣掉買棉花,可以多做幾件衣服,兒子有得穿,還有窮人也能送給人家穿。你看她是存什麼心?念念想到世間艱苦的人多,念念總是想幫助這些人,這個心了不起。

  幫助別人不求回報,你幫助這些窮人,窮人還能報答你嗎?不可能!他都艱苦得要命,哪有法子來報答。所以幫助人是不求回報的,這是積大福德。時時刻刻、念念都為世間艱苦的人設想,在從前讀書明理、覺悟的人,沒有一個不是這樣。

  所以范家,范仲淹先生一生他積的有大福德,他的子子孫孫一直到今天,家庭都不錯,蘇州人。印光大師一生,最尊敬的是孔老夫子,其次就是范仲淹先生,講經說法常常提起,他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模範。

  今天我們明瞭,人生最大的享受是什麼?讀書。最大的善事,講學。講聖賢書,讀聖賢書,傳聖賢之道,這是世間第一等的事業,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但是這個緣不是每個人都有,我們要懂得,我們要認識清楚。真正清楚明瞭,你會跟古人一樣認真努力,勇猛精進,你不會放鬆。

  認真讀書要寫筆記,這是什麼?每天的成績。筆記裡面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節錄經典裡面重要的經句,句讀。經典太多太長不容易記,但是最重要的經句要記下來,寫在筆記本裡面,把它念熟、讀熟。第二個是心得、感想。你天天只要記這兩樣東西,經年累月認真努力這樣去做,三、五年你就變樣子了,就不一樣了。就跟在學校裡頭讀書一樣,要寫筆記,要寫報告,大學裡頭要寫論文,你真正修,真正肯努力。你要不是這樣做法,天天聽,聽了多少年,什麼都不知道,不在意,這一邊聽進去,那一邊疏忽掉了。所以日子久了雖然聽了很久,一無所獲,還不如老實念佛!諸位想想是不是這樣!要不是真的在學習上下功夫,你就要老實念佛,專修淨業,成就也不可思議。

  世尊給我們提出「壞苦」,是給我們很高度的警覺,這裡面就是經典裡面常常所說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這是《八大人覺經》說的。我們住這個世間是無常的,我們住的這個國土、這個地球是很危險、很脆弱的。

  你看這一次南亞地區這些國家發生嚴重地震海嘯,喪失的人命、財物不計其數。大家去那裡過聖誕節,去那裡遊玩、玩樂、度假。平常賺了一些錢,去那裡度假,利用假日去度假,去那裡享受。他想不到國土危脆,這是大家沒想到的、疏忽的。所以一個地震來了,一個海嘯,三分鐘,幾十萬的生命就沒了,不計其數的財物也沒了。所以我們看到這個災難,我們就想到世尊在《八大人覺經》講的「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常常想到這個世界是成住壞空,不是永久的,這就是佛經講的壞苦,現在人講的這是自然的定律。

  第三種「行苦」。行是什麼?「非苦非樂」,非苦非樂就是說不是苦也不是快樂,這好事情。既然不是苦也不是樂,為什麼說它是苦?這個道理就是說它不能夠持久,「性遷流故」,就是說不能保持,不能保持永久的,不能永久保持那就苦了,雖然在這個境界很好,沒有苦也沒有樂,但是有時間性,時間一到又苦了,這就叫行苦。

  欲界,這些苦統統具足。如果你修禪定、修四無量心,你生到色界天四禪天,四禪天裡頭苦苦沒有,這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沒有了。他的欲斷了沒有?給諸位說,欲沒有斷,沒有斷怎麼說離欲了?他是定功把欲伏住了、控制住了。用定力把欲望、念頭控制住,讓它不起作用,禪定功夫很深!色界天人有色相,有身體,但是他不需要飲食,所以財、色、名、食、睡他都沒有了。他也不需要睡眠,也不用睡覺;也不要飲食,不用吃。他的福報很大,他有宮殿,有色身,沒有苦苦,但是怎麼樣?有壞苦。

  什麼時候壞苦?到他的壽命快要盡了,他的身體產生變化,他居住的環境也產生變化,這個時候他感覺到苦。在一般時候,他完全不知道有苦,那真樂。色界天人化生,他不像欲界有父母,所以他就沒有愛別離,沒有怨憎會。為什麼?那個境界裡頭大家都是修定的,都是有定功,都是有善行,修慈悲喜捨,你要不具足這個條件,你入不了他的境界。所以佛曾經說過三禪天,四禪天的第三層,第三禪是我們娑婆世界裡面的極樂世界,樂!樂是什麼?他沒有苦。但是你要記住,壽命到了的時候,壞苦現前。所以他有壞苦,他有行苦。色界天人有後面這兩種苦,頭一種苦苦他們沒有。

  色界再上去到無色界天,無色界天連身體都沒有,沒有身體當然就不需要宮殿樓閣,住的處所不需要了,所以壞苦也沒有了。他苦苦沒有,壞苦也沒有,可是有什麼?有行苦。行苦就是他這種境界不能永遠保持,他也是有時間性。

  色界天最高的到非想非非想天,佛告訴我們,他們的壽命是八萬大劫,壽命算劫數,不是算幾年,算劫的。但是,時間雖然很長,總是時間會到,壽命到了,他還是要墮落。上頭上不去了,只有往下面墮落。因為修到那個境界,都會誤會,以為他成佛了,認為自己證得大涅槃。等到壽命一到的時候再起心動念「這不行了」!他就起了毀謗,認為這些古聖先賢、諸佛菩薩講的般涅槃是假的,他說不生不滅,我為什麼修到這個程度還有生滅?這樣一來,這個念頭一起來,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那個罪業是墮阿鼻地獄,這就是所謂爬得高摔得重,爬愈高摔下來愈嚴重。

  天道爬到頂點,但是再掉下來是掉到阿鼻地獄,所以佛說「三界統苦」,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都是苦。《法華經》裡面的比喻「三界火宅」,三界像一間房子火燒起來了,在火宅裡面的眾生很快就被火燒到。這是比喻形容在三界裡面沒有安樂的地方,都是苦,都是不安。所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這是《法華經》佛告訴我們的一個比喻。

  相對的,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苦統統沒有了,這三種苦,三苦、八苦、無量苦都沒有,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慈雲大師曾經說過,慈雲灌頂大師是前清,清朝早期乾隆時期的人,乾隆皇帝那個時候的人。慈雲大師他講,此土(此土指我們娑婆世界)跟極樂世界對比,就是對照比較,有十種難易。我們這個世界有十種難,極樂世界有十種易,易就是容易,難是困難。極樂世界他們沒有苦,沒有苦,這就是『受諸樂』。

  第一個,無罪報之苦,這是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去往生的人,沒有惡報。為什麼沒有惡報?無享受而造惡業的機會。也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決定沒有惡念,決定沒有惡言,決定不會造惡業。身語意三業純淨純善,他怎麼會有苦報?雖然是帶業往生,那是帶過去生中惡業種子。我們知道種子要不遇到緣,它不能起現行;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惡緣,所以帶去這些種子永遠不會起現行。就是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環境裡面,一切人事物純淨純善,我們若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能不知道這樁事情。純淨純善現在我們就要修,現在在娑婆世界要修了,你還等什麼時候?

  心純淨,修清淨心,真誠、清淨、平等,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決定不能受污染。修清淨心,怎麼個修法?要萬緣放得下。在這個世間隨緣度日,「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你的心才會清淨。你要有爭,你要有求,你就不會清淨。有同學問,我跟自己爭,行不行?跟自己爭心不清淨,何況跟別人爭!所以爭都不行,跟自己、跟別人都不可以爭。必須要放棄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一切要隨順佛陀教誨,隨順經論裡面的教誨,你才能夠真正脫離娑婆苦海,不再造業。

  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了。那這樣子我們是不是還要斷惡修善?要!斷惡修善不就是又造善業、又斷惡業?這是對的,這是事,這是事相,事相必須要這麼做法,但是心裡頭不著痕跡。就是說你心裡不著斷惡修善這個相,但是這個事要去做,在外面的事相我們要做,要做斷惡修善,行為要斷惡修善,但是心裡不執著一個「我現在在斷惡,我在修善,我做了多少好事」。發現惡的趕緊改過來,看到善的盡量去做,但是心裡不落印象,不會去執著這些。雖然不執著,不斷在斷惡修善,這樣才能跟佛講的境界契合,才能符合佛經講的標準。

  所以斷惡不落斷惡的相,修善不落修善的相,斷惡修善都不著相,你的心就清淨,心淨則佛土淨,這是往生非常重要的條件。我們現在很多念佛的人疏忽了這個條件,就是心淨。雖然念佛念得很認真,可是心還是不清淨,心裡一天到晚還是是非人我,還是貪戀這個世間,放不下,看不破放不下,心不清淨、不平等,造成往生的障礙。六祖在《壇經》上講的心淨,斷惡不落斷惡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是《六祖壇經》上說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金剛經》上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處處都在提醒我們,我們一起心動念就錯了。

  我們斷惡修善,斷惡是消業障,修善是培福德,你斷惡修善要不落痕跡,這樣就超越了,就是《金剛經》上講的破四相,這才是佛法。外表我們跟世間人做的一樣,斷惡修善,沒有兩樣,但是內心的想法不同,不落痕跡。不落痕跡是怎麼樣?就是《金剛經》上講的能夠破四相。如果落痕跡是怎麼樣?就是我們執著斷惡的相,執著修善的相,落痕跡出不了六道!你斷惡不會墮落三惡道,你修善會往生三善道,總是不出六道輪迴。我們學佛主要目的要出離六道生死輪迴,這個事情很不容易,所以經教要熟,不但要熟,要熟透,熟到透徹,自己才能夠做一個明白人,這一生才能夠真正了生死出三界。這非常重要!

  好,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報告到這一段。這段經文的意思還沒講完,我們下一集再繼續向大家報告,多謝大家的收看,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