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五三一集)  2020/5/6  台灣  檔名:WD20-037-0531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要》,〈堯曰篇〉第一章第四節。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第四節就是從「周有大賚」,到「在予一人」,這是第四節。「這是周武伐紂誓眾之辭」,在大眾面前的誓言、言辭。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這兩句雪廬老人根據,「何氏《集解》,周,指周家」,就周朝周家。「賚,作賜字講」,就是賜予的意思。「此意是說,周家受天大賜,善人很多。此善人即指治理之臣而言」,就是能夠幫助治理國家的大臣很多。「也就是《尚書.泰誓篇》武王說的,予有亂臣十人」,能夠幫助他治國平亂的大臣有十個人,這是善人很多。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這是《尚書.泰誓篇》中的兩句話,依皇疏解釋即可」,雪廬老人講依照皇侃的注疏來解釋就可以。「大意是說,雖有周家最親的人」,就是說周朝周家的親人,「但若不善,則被罪黜」。雖然是周家的親人,如果他是不善的,還是會被降罪、會被罷黜的。最重要不管是親人,還是不是親人就是要善。「雖非周家之親,然而他是仁者,亦必重用他」。雖然這個人他不是周家的親人,沒有親屬關係,但是他是一個仁者,他有仁慈心,他有能力來為人民服務,也必定要重用他。這就不能說不重用,因為他是仁者,重用他對國家才有真正的幫助。

  「泰誓孔安國傳」,雪廬老人引用「泰誓」孔安國傳,「將周親解釋為紂王的至親,仁人指為周家之人」。這是孔安國他的解釋,周親他解釋為是紂王的至親,仁人是指為周家之人。「但孔注」,雪廬老人又說明,但是孔安國這個注解,「《論語》這兩句:親而不賢不忠,則誅之,管蔡是也。仁人,謂箕子、微子,來則用之。兩者何以不同」,兩個注解都是孔安國注的,「泰誓」,還有《論語》,他注解這兩句為什麼不一樣?「邢昺疏加以解釋」,這個在邢昺的注疏有加以解釋,「孔安國之意,蓋以泰誓為伐紂誓眾之辭」,就是因為「泰誓」是要討伐紂王,對大眾面前講的誓言,這樣的言辭。「《論語》此處是泛言周家政治之法」,《論語》這個地方的注解,是廣泛講周家政治的辦法。「欲兩通其義,故兩處之注不同」,所以兩方面要通達它的意思,這兩個地方它的注解不一樣。所以邢昺他的注疏有加以解釋,孔安國注解《論語》跟「泰誓」,這兩個地方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的原因在這裡講出來。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邢疏以為,百姓,是天下眾民」,天下的人民,邢昺的注疏。「武王說,我若不教百姓,使有罪過,當歸罪在我一人」。周武王講,我如果不教導百姓,老百姓他犯罪的過失,這個罪過應該歸在我一個人身上。這是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古代的帝王,好的帝王的確是真負責任。不好的帝王,包括現代的領導人,老百姓有過,他都推卸責任,都說跟他沒有關係,這是推卸責任。所以我們看出帝王他好不好,從這個地方就可以判斷出來。

  「竹氏會箋」,竹氏會箋的注解裡面講,「周有大賚,善人是富,云云,在予一人。此六句,必是一時之言」,這六句是一個時間講的。「以周字起,以予一人結」,從周這個字開始,到予一人做個結尾。「其為武王曰可知,故省耳」。這主要是講武王可以知道,這個地方就沒有在特別提出來,所以省略了。

  好,這一節我們就學習到這裡。〈堯曰篇〉第一章有五節,我們今天學習到第四節,後面還有一節,第五節我們明天再來學習。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