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三一八集)  2019/10/6  台灣  檔名:WD20-037-0318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顏淵篇」第十二章。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注解》的爭論,吾省略過去,但是你們必須知道說法有許多種。」這章書這裡一段話,雪廬老人講,《注解》裡面的爭論有不同的看法,雪廬老人他把它省略過去,就沒有提出來,但是要我們知道,說法有許多種說法,有不同的注解、不同的說法。

  「折獄,書中有兩種解釋,普通只有一種說法。折,斷也。獄是打官司,二人各說各話,有爭論,法官給他判斷判斷,誰對誰不對,所以必須二人對審,聽雙方意見,不能聽一面之詞。」這就是法院打官司,兩個人打官司,一個提告的人,一個是被告的。兩個人當然各人說各人的話,當中必然有爭論,當法官就是判斷,判斷判斷誰對誰不對,所以必須兩個人對面審問,聽雙方說的意見,不能聽一面之詞。「這是在檢察審判期間,這時都是聽對方的言詞」,聽兩方面,對方,法官聽對方講的,一個提告,一個被告,聽完之後,「到後來判決,這是審判官的辦法」,他要怎麼判,那是判官這方面的事情。

  「今日之下,古書不能讀明白,人情世故又不通,如何學佛?」今天古書我們讀也不能明白,不能讀得懂古書,不懂,對人情世故又不通。讀書不懂,在生活上人情世故又不通,如何學佛?這句話也非常重要,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學佛如果不通人情世故,那都有障礙。「經文只要一字有變動,意義就大變,所以古人讀書講究三到,必須口到、眼到、心到。」這是告訴我們,經文不能忽略每一個字,一個字有變動,那個意義就大大的變化。舉出古人讀書,講究口到、眼到、心要到,這是讀書要三到,這個非常重要。

  「凡有人打官司,兩方面都得採取,聽原告、被告,然後必須自己決斷。」「這一章注重判決的人」,這一章書注重判決的人,判官。

  「片言,有人說是一方面。」就是我們一般講片面之言,就一方面講出來的,這是有人說片言是指一方面說的。「另外有注子解釋為三言兩語」,另外也有注解解釋,片言是三言兩語的意思。「所謂一片孤城是指一大片,但是這裡的片言是指三言兩句的判決書。若問案必須當場判決,所以從前縣官必須兩榜進士出身,不然不能寫判詞,捐官出身不能當縣官(正堂)。從前有財政、刑名的師爺可以輔佐捐官,都是江南人,有祖傳的。」捐官是皇帝賜的這個官,不是從正規考進士出身的,所以必須要有輔佐的師爺來輔佐捐官,因為他沒辦法當縣官(正堂),他這方面的能力就不足。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孔子讚歎他的學生,仲由問案,不必洋洋一大篇,三言兩句批上,兩方都佩服,就解決了,那就是仲由嗎?」

  「一般人自己沒有主見,浸潤之譖,膚受之愬,心裡搖搖動動,毫無主張,東說聽東,西說聽西。子路不僅問案如此,任何事都決斷,與朋友共、辦事都痛快。子路為什麼能這麼決斷?子路是真明白。為什麼能明白?無欲則剛,剛則明。欲者私心,私心滔滔,如何剛直!所以諸位應當學:第一誠實,第二少欲。有欲望,不僅在社會上站不住,學佛也白學了,如何能往生?倒是枉生了。」後面講枉生了是冤枉那個枉,這個音跟前往的往是同一個音,不同一個字。雪廬老人講,有欲望不僅在社會上站不住腳,因為私心太重,學佛也白學了,都為自己自私自利在著想,這樣念佛怎麼能往生?倒是枉生了,反過來講,冤枉這一生遇到佛法了。

  『子路無宿諾。』

  「子路無宿諾與上章連不上,而且上一章稱由,這章稱子路,文理就不通,這應是另一章。」雪廬老人提出來,子路無宿諾這章書,跟上面一章應該是分開的。因為上面是講由,這裡稱子路,從文理講就不通。所以雪廬老人看法,應該是另外一章,跟上一章不同。「有主張連下一章聽訟章,合三段為一章。」也有人主張這一章書跟下面聽頌這章,應該把它連起來,三段合為一章,也有人這樣的主張。「實在是分三章講較好,這裡做三章講。」雪廬老人講,實在分三章來講比較好。「你們要常自求學而能入,必得開悟而後學問可以進步。」雪廬老人勉勵大家,要常常自求學而能入,自己要求自己,學了能夠入進去,必得開悟,必須到開悟、有悟處,而後學問就可以進步。

  「子路無宿諾。宿有作住宿的宿,有人解釋作豫,答應人的話不早先說」,這是豫備這個豫。「《朱注》作」,宋朝朱子的注解,他把它解釋作「答應人就不能留宿,馬上去辦」,答應人就馬上去辦,不能等到明天。「吾主張是豫」,雪廬老人他主張這個宿的意思是豫,豫先。「子路不豫先答應,考慮再說。孔子曾說: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又聞。子路聽了就去辦,所以不豫先答應,答應後就必須去辦,辦完了再答應第二條。」

  「上來這兩節書,如此講合理,凡事必須合乎世故人情。」雪廬老人在《論語講記》、《常禮舉要講記》特別提到世故人情。我們現在人真的不懂世故人情,這個都必須是學問增長,慢慢才能通達世故人情。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