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選擇影音主機
  • 視頻點播
  • 音頻點播
【請點選播放集數】

      滑鼠左鍵雙擊講演稿內容切換豎橫排 文字檔下載:docpdf    
 

每日論語  悟道法師主講  (第二六二集)  2019/8/11  台灣  檔名:WD20-037-0262

  諸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們繼續來學習雪廬老人的《論語講記》,「鄉黨篇」第五章。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各篇講法都不相同,如吾從前講《禮記》,注重大家的行為,所以講的簡要,今日要進一步講。因為注解很多,講法有若干種。《禮記》注的少,所以依注子說就可以了。但是《論語》的注解很多,因此爭議也很多,爭議都是起於不留意注子。」這章書雪廬老人首先舉出他以前講《禮記》,跟講《論語》不相同的地方。《禮記》的注解少,所以依照注解來講就可以了,《論語》的注解很多,爭議的地方也很多,有爭議都是起於不留意注解,這個注子就是注解。

  「鄉黨記錄孔子個人的事,比較難懂,都是孔子的飲食起居動作,其實大家都不知道。」這是雪廬老人講鄉黨這一篇它主要記載的重點,都是孔子的起居、飲食、動作。那我們現代人當然不知道,不知道孔子那個時代,那個生活方式跟現在當然是完全不同。「例如今日與從前的菜名就有不同」,菜的名稱,我們現在跟以前就不一樣了。「中國的菜,皇帝也不能吃全」,做皇帝也沒辦法完全都吃到所有的菜,菜很多很多,「僅僅青菜豆腐就有二、三百種做法,隨時變化」。這是舉出一個例子,一個青菜豆腐就二、三百種的做法。「這一篇說孔子那時候的起居、飲食、酒、住屋(住的房子)、衣服,所以後人都不清楚。」

  「《注疏》講考據,我們也要學,不能不記其中的文字,但那只是記問之學,要以此類推,知道吃穿都有規矩。例如立不中門,在日本及台灣還有門屏。行不履閾,今日雖然沒有門限」,沒有門檻,「但是要明白原則,求其中的變化,能夠舉一反三,否則用不著」。只要取它的精神,它主要的用意在哪裡,現在的房子、門格局跟古代是不一樣了,了解它其中的原則,知道其中怎麼變化,能夠舉一反三,如果不這樣就用不到了。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這一章是孔子當大夫,上朝的規矩,國家必須與外國辦交涉,來了使者必先下馬威,為難他。例如齊國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晏子善辯,所以不辱使命。又比如諸葛亮在蜀,張溫出使蜀漢,讚歎說:蜀中多士。古人興這個,今日稍有不同,所以讀書不能呆板。」

  「從前有圭,用玉製,出使外國時,圭更要緊,君賜圭有如信用一般。」當使者要帶著國君賜的圭去跟外國辦外交、交涉。「使者執圭,是魯國派孔子到外國。為了愛國,尊重國家,像今日向國旗鞠躬,都要收斂恭敬。」在孔子那個時候,拿著圭,當然這就要很尊重、很恭敬,就像現在我們向國旗鞠躬,升旗的時候要收斂恭敬一樣。

  「如不勝任,心裡很謹慎。」這是講謹慎的態度。

  「下如揖,如作揖,兩手作揖,下到膝蓋,上到眉尖。」作揖就是作禮,像在我們佛門講問訊一樣。

  「下如授,接過來如才接時的恭敬」,接過來就如同剛才才接到的時候那樣的恭敬。

  「勃如戰色,不能嬉笑,見到長輩、長官不能笑,有見總統,而嬉皮笑臉的嗎?見到朋友可以笑。」

  『足蹜蹜如有循。』「足蹜蹜如有循,蹜蹜,不走大步,沒有抬腳跟,如有循,好像有一定的道路可以依循。孔子凡事都是慎重辦理。」

  「長者賜,晚輩要仰而親之;拜佛也要如此。長者俯而授之,若兩眼望著青天,可以嗎?」這是長輩賜給晚輩,晚輩要抬頭看長輩。拜佛也是這樣。長輩要把禮物給晚輩,要往下看,不能兩眼看天上。「《史記.孔子世家》說:諸生以時習禮其家。曲阜孔廟演禮,一個月中有數次,這樣才會熟。今日,還有人演禮嗎?清代的知縣百里侯必得到京城覲見天子,行禮走路等等,一切都要練的多久才會熟,絲毫不能錯。」這是古代的禮節。

  『享禮有容色。』「享禮有容色,這是替國家送禮,不是私人送的,必須莊嚴,而且有一定限度,不能亂送。國家送的禮,多為玉帛之類,《集解》說:有庭實,在大庭都擺滿禮物,比喻送的禮很多。」

  『私覿,愉愉如也。』「再過去,才是私覿,私下見面。有國君與國君私下的見面,有使臣受君命與對方國君見面,也有受君命與使臣見面。」這個就是私覿,私下見面。

  「愉愉如也,私下見面就很自然。」這就場合不一樣,情況也不同。

  「你們要以此類推,例如在婚喪嫁娶,賓客滿堂時,一舉一動,都必須有規矩。」喜事、喪事,賓客很多,一舉一動必須有規矩。「若沒有禮,於主於客,都有失禮之處。例如在婚禮上說詼諧的話,在喪禮上高談闊論,這是不可以的」,在這種場合就不能這樣。「孔子食於有喪之側,未嘗飽也,人應當有同情心。」鄰居有人過世辦喪事,孔子吃飯的時候,他也從來沒有吃飽,因為有同情心,也有哀傷之心。「大庭廣眾之下,不可失禮,要更有禮。講古書,行今事,這很要緊!」這是講古代的書,我們要懂得它的原則、它的精神,在我們現在這些場合,要怎麼來運用這個禮。所以這個禮非常重要,我們要懂得講古書,行今事。講解古代的經書,用在今日這些生活上的事情,這就很要緊了。

  好,這章書我們就學習到這裡。祝大家福慧增長,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